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恢复技术论文

恢复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8 11:50:42

恢复技术论文

恢复技术论文篇(1)

一、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系统现状

计算机的保护主要有硬件和软件的保护两种,硬件里的系统保护是在操作系统和硬件层之间进行的,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计算机普通服务器在硬件的设置中都存在着避免对软件系统的非授权修改和用户对于各类资源的使用,在这方面我国的计算机系统缺乏一些保护功能,存在恶意破坏计算机的状况。软件系统则是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中进行的,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程序的冲突情况,因此系统保护卡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对软件的保护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防止对软件系统的非授权修改和尽可能减少对各种资源使用的限制。但是目前的计算机服务器在硬件设计中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功能,只有一些简单的保护措施,但是无法阻止故意的破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对硬盘资源和计算机软件的正常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大致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时为用户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而开发的程序软件,通常涉及到相关领域的一些知识,如财务管理软件等。系统软件属于管理和维护的计算机资源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服务程序金额网络软件等。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关系到用户对各种软件和程序的应用状况。

二、系统保护卡原理以及发展缺陷

我国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方面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发出一些基于DOS系统的保护卡和软件,这些保护卡和软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重定向DOS的写中断来将硬盘的写操作转变为假写,以此来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系统保护卡实质上是一块微型设备,被安装在ISA或是PCI上,其核心部件是一块小型芯片,这块小型芯片的容量在1-4MB之间。系统保护卡根据计算机插槽类型的不同分为ISA和PCI两种。PCI设备本身具有自动中断号及分配地址的功能,因此硬件冲突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ISA类的系统保护卡则会发生此类冲突,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必须通过人工操作进行修改。为此,市面上ISA类卡基本被PCI类卡所取代。这些保护卡和软件的早期技术不够先进突出,使这些产品都具有一些缺陷,具体表现在:兼容性差,仅适用于DOS系统;容易造成系统运行速度下降并且限制用户对硬件资源的使用;这类产品的最大缺陷是没有办法防止高级工具软件对磁盘格式化,因此安全性相对较低;没有充分考虑到数据破坏之后的软件恢复问题。近年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系统保护卡被研发出来,这一代的产品在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等功能上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这些产品除了具备基本的保护功能外,还兼具网络恢复功能,因此被迅速地推广。系统保护卡的功能可以分为单一功能和多功能两种,多功能系统保护卡实际上是一种带有BOOTROM芯片的网卡,其芯片具备网络引导程序功能和系统程序保护功能。还有些芯片集成了网络管理程序和克隆程序,这类系统保护卡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受到用户的喜爱。

三、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和恢复措施

1、Ghost软件的使用

Ghost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使用范围较广的软件,可以实现硬盘与硬盘间的对拷、两个硬盘的对拷、两个硬盘分区的对拷和电脑与电脑间的对拷,并且可以压缩信息成一个影像文件。对Ghost软件进行使用时,要先进行系统分区,通过C盘生成影像文件,只要运行程序时把保存在非系统区的文件恢复到吩咐就可以了。在安装的过程中如果要把一台计算机的系统和软件安装好,然后利用Ghost软件对系统或者硬盘进行备份,再把备份恢复到其他计算机上以达到良好的效果,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2、使用保护卡和恢复系统数据的办法

我国目前最比较流行的硬件数据保护和局域网数据恢复硬件是海光蓝,这种硬件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如果几台计算机同时发生故障,用这种方式只需要恢复一台计算机的系统管理,再将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还原即可。海光蓝具有针对性的自动连接、网络唤醒、数据同步传输和网络拷贝功能。它能够脱离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能够应付更加恶劣的计算机问题。能够就有效地防止病毒感染或者操作不当造导致系统崩溃问题的出现。在海光蓝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保护时,需要对每一个计算机系统都设置密码以防多人使用中出现电脑数据丢失的情况而造成信息泄漏。

3、使用单机和多机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通常情况下,如果计算机的某些程序无法正常运行时,只需要将映像文件恢复到C盘,但是对于文件较大,一般的软盘无法融入的程序来说,就要在计算机的本体上安装硬盘保护卡以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有效的避免病毒的骚扰和进入。对于配置一样的机房多台计算机来说,如果他们都受到损坏,就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系统软件再通过Ghost软件克隆岛其他计算机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要增加对计算机保护功能的支持,使用相关的杀毒软件来防止病毒的入侵,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能,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使用。

四、总结

恢复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办公环境;数据丢失;数据安全;恢复和备份

一、绪论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数据安全更多的被人们所重视,利用局域网进行办公已经得到了普及,网络技术在办公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计算机数据量的不断增多,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安全问题,无论是软硬件因素或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丢失,都会给公司企业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对计算机数据的安全进行保护,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恢复成为了当今办公人员的重要话题。

二、办公环境下数据丢失的原因

(一)硬件方面的因素。硬件方面数据丢失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雷击,高压,高温等物理原因造成的介质损坏,另一种是因介质老化造成的物理坏磁道故障。当前办公环境中的存储设备一般使用RAID技术,这种技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不过也可能发生因为硬件的问题导致数据的丢失。例如:单位中采购了A品牌的两组存储磁盘,一组用于单位内部的重要数据存储,另一组用来存储下级单位的数据,另外,采购了B品牌的备份软件,用来备份服务器上的关键数据,如果该软件更新不及时,就会出现数据不按指定路径存放,默认存储方式会将两组存储设备的数据混淆,而且按照逻辑磁盘中每个分区的顺序依次存储,如果其中的热备盘没有及时更换,将会造成数据的大量丢失。此外,硬盘、移动设备损坏也是硬件方面导致数据丢失的主要途径。

(二)软件方面的因素。软件漏洞、未及时升级、文件损坏、服务器示及时更新也是导致数据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某单位办公系统中使用了一种业务应用软件,主要是用于上下级之间传送电子材料的,由于该单位的电子数据较少,已经有纸质版存档,在更新了服务器后,该软件也重新安装了,并对其数据库进行了重建,从而导致新传输的数据将旧数据覆盖了,即便在数据库里也是不能找回的。归结其主要原因就是软件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在对数据库进行重建后,其数据库的ID号重新开始计数,从而导致了旧数据的丢失。此外压缩文档、office文件损坏也是办公环境下数据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数据丢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可控因素。主要是相关工作人员在操作数据时进行了误删除,或管理系统软件时误操作等。例如,某单位对办公的应用系统进行了重装,对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了克隆备份。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对系统的分区进行了调整,在一次检查服务器异常的时候,由于需要管理员对系统分区采取了还原操作,由于之前没有分区调整记录,前后分区的大小不一致,导致了一些关键数据的丢失。

(四)其他原因。由于办公环境需要连接局域网,在病毒泛滥的今天,网络进是最好的生存环境。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功能进行破坏的同时,也会损坏其中的数据。因病毒的潜伏性,传染性导致了数据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丢失。另外,黑客或犯罪组织等利用计算机的后门,端口,系统漏洞,运用网络技术对相关单位的计算机采取攻击、监控,植入木马程序,窃取商业机密,窥探个人隐私,威胁办公环境下计算机数据的安全。

三、办公环境下计算机数据的恢复和备份

(一)硬件角度下的数据恢复。硬件角度下的数据恢复包括物理恢复,这是在一些存储设备不正常的情况下,对硬件进行修理,实现数据的还原,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不易实现。

当前比较主流的硬件方面的恢复技术,是使用在BIOS中的硬盘工具,完全备份硬盘中的数据,这一技术与GHOST技术相似,不过对存储介质的要求只能是硬盘。另外一点不同的,就是GHOST备份的是镜像文件,恢复的用时较长,在系统中是看不到的,也就达到了安全备份的需求。

(二)软件角度下的数据恢复。在软件方面,对于数据恢复主要利用一些数据恢复软件,主要是用于紧急修复文件的。比较常用的软件有以下几款:一,Easy Recovery,该软件应用时间比较久,知名度也很大,它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对于误删除,误格式化或是分区导致的数据丢失,都能够很容易得恢复,其原理是利用簇对硬盘扫描比较适用分区表损坏严重的情况。二,Final Data,这一软件是由日本开发的,其特点是恢复速度快,功能强大,既能对物理硬盘和逻辑分区扫描,又能运用到硬盘的绝对扇区。三,Norton Ghost,这一软件主要利用了克隆技术,对整盘和分盘区都能克隆,将其映像放入安全介质中,也能够实现每天按时备份数据,出现系统故障后,可以进行快速数据恢复。四,Bad Copy,这一软件能够实现自动读取所有磁盘的坏文件,并且对无法读出的盘采取修复手段,比较智能,最大程度的减小数据损失。在读不出的情况下,该软件采用了“智能填充”的方式,从而继续读取文件,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修复,对于抢救重要数据十分有用。

(三)计算机数据的备份和管理。为了防止办公环境下的数据丢失,对于数据的备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实用的备份方法非常多,包括人工的物理备份,将一些重要数据文件备份到移动硬盘等设备中;系统主引导记录,分区表的备份;操作系统的自动备份等。对于特别重要的文件要对其采取单独管理,并对磁盘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同时要安装实时在线杀毒软件,防止病毒侵入。

四、结束语

在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的时代,计算机安全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无处不在,计算机安全,尤其是办公环境下的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与恢复,更是关系着企业单位的正常动作,个人的工作顺利完成,在广义角度上也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保护十分重要,在未来,对于数据恢复和备份的技术也会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鲍丽春.计算机数据恢复技术探讨.情报理论与实践[J].2012(1).

[2] 陈佳.浅谈办公计算机数据恢复.新疆电力技术[J].2013(2).

[3] 王彩霞.数据恢复技术的分析与实践.信息与电脑[J].2012(6).

恢复技术论文篇(3)

关键字:城市滨水 生态修复 原则 策略

引言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不仅承载着城市生活的愿望,塑造着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更是城市水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文化失衡等现象,导致城市滨水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重大威胁。因此,以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理论,探寻一种能够恢复与重建城市滨水区自然生态环境,保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以及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和方法,这对于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山水城市”理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滨水生态恢复的定义

生态恢复,指利用生态工程学或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或手段,对受污染或破坏、受胁迫环境下的生物(包含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改善、改良或恢复、重现。其中包含对生物生存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善和对生存“领里”食物链环境的改善等。

二、滨水生态景观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地的水系紧密相关。历史上它们具有防御、运输、防洪、防火和清洁城市等功能,同时,它们是多种乡土生物栖息地和空间运动的通道和媒介。城市水系更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和历史文化之载体,是城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因此,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界面,恢复和改善因人类经济活动破坏的生态环境,是构筑城市和谐发展重要篇章。

三、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恢复的原则

1 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生态恢复是以合理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基本任务的生态规划手段,其目的在于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和即将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恢复和保持。所以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观必然是首要的原则,否则,会再次加剧场地环境的破坏。

2 提高滨水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主要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的相关关系。遵循多样化的生态恢复原则,对于增进城市生态平衡、维持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绿地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滨水环境的空间的多样性,最重要的是提高滨水空间形态的异质性,以提高生物群落多样性。

3 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所为“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强调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在规划中必须协调好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林业、防洪系统、城市建设等子系统间的有序和平衡。

4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滨水空间生态恢复是一种综合性工程,特别是在河流综合整治中既要满足于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以及旅游等需求,又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需求,必须确保工程的安全,同时应遵循风险最小、效益最大的原则,必须做出系统的经济分析。

四、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策略

1 整体控制、局部调整

滨水景观生态修复,不仅仅只是解决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政策规划、公众参与、经济文化等诸多的社会因素[3]。因此,在滨水区规划设计时,应重视滨水区与城市环境关系的处理,协调该城滨水区景观设计与其他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滨水空间在城市中的定位和价值,并综合考虑滨水区各景观功能形态的组织与建构。通过这样的逻辑关系,使整体与部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

2 生态修复、理念指引

在遵循景观生态学为核心的设计原则下,理性运用生态修复机理,正确处理好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生态关系,构架滨水生态走廊。滨水空间的整合上,尽量避免对滨水地表机理的破坏,恢复河道自然形态,优化滨水景观生态格局。

其次,深入挖掘区域自身特色,通过功能的组织、对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与植入,运用设计手法,达到一种意境美的营造,以更好延续滨水景观的地脉和文脉。此外,应充分利用景观生态系统的自净化、自修复等功能,寻求自身独特的景观生态修复模式。

植物生态保护方面,恢复滨水区受损的植物,保护乡土植物和原生性植物种群。依据滨水区不同的水湿条件,对植物群落进行合理配置和有序恢复,营造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群落。同时,利用植物四季色彩的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季相景观,为滨水生物提供繁衍栖息的优质生态环境。

3 修复技术、合理运用

(1)GIS和RS技术。运用GIS和RS等技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标准,建立滨水区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对滨水区地形环境、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做出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功能空间的组织、景观系统的重构,总结滨水特色景观营造的生态安全策略和规划调控方向。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应做到及时检测、反馈与再修复,以促进景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水质生态修复技术。在保存现有水系自然形态的前提下,利用底泥疏浚、气体抽取等技术进行水体污染物的收集与处理,控制水域外源性污染源。由于气候因素,水系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之分,应及时实施水体的调度对策,以确保良好的供水、补水和弃水状态。

(3)生态驳岸修复技术。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以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伤害[4]。这种驳岸应具有提升生态环境、亲水性、安全性等综合功能。从分类上生态驳岸可分为自然型驳岸、柔性生态驳岸和植物生态护坡驳岸等。在生态修复技术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生态修复技术。保障生态修复与景观控制相结合,促使滨水景观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

结论:

城市滨水区是人们休闲交流的重要空间,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一定要坚定走生态之路,在开发与保护合理适度的前提下,运用生态学原理,营造生态型景观。这里所提到的生态型景观除了指运用植被来营造外,其硬质景观也包括在内,要求这些硬质景观必须是生态的、环保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景观良好的宜人空间,提高滨水空间景观的综合价值,提升整个城市的魅力。城市滨水区景观环境的生态修复不仅需要设计理念的升华和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更需要运行机制与实践过程中的密切配合和制度保障,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配合,才能建设一个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 吴丽萍.景观一致性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

[2]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1

恢复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集中式数据库;事务恢复;机制

一、事务恢复

事务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执行单位,事务应满足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准则。保证事务在故障时满足ACID准则的技术称为恢复。要恢复丢失的数据,数据必须有后备的复本。对于恢复,数据冗余是必需的。恢复技术大致分为下列三种:一是单纯以后备复本为基础的恢复技术。即周期性地把磁盘上的数据库转储(dump)到磁带上,磁带上的数据库复本称为后备复本。二是以后备复本和运行记录(log或journal)为基础的恢复技术。运行记录是供恢复用的数据库运行情况的记录。三是基于多复本的恢复技术。如果系统中有多个数据库复本,而且这些复本具有独立的失效模式(指各个复本不致因同一故障而一起失效),则可利用这些复本互为备份,用于恢复。近来由于硬件价格下降,在某些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中,采用镜像磁盘技术,即数据库以双复本的形式存于两个独立的磁盘系统中。由于第二种恢复技术在数据库系统中用得最多,大部分商品化的DBMS都支持这种恢复技术,以下我们对这种恢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于运行记录的恢复技术

运行记录是供恢复用的数据库运行情况的记录。一般包括下列三个内容:一是前像(before image,BI)。当数据库被一个事务更新时,所涉及的物理块更新前的映像(image)称为该事务的前像。前像以物理块为单位。有了前像,如果需要,可以使数据库恢复到更新前的状态,即撤消更新,这种操作在恢复技术中称为撤消(undo)。二是后像(after image,AI)。当数据库被一个事务更新时,所涉及的物理块更新后的映像(image)称为该事务的后像。后像以物理块为单位。有了后像,即使更新的数据丢失了,仍可以使数据库恢复到更新后的状态,相当于重做一次更新,这种操作在恢复技术中称为重做(redo)。三是事务状态。记录每个事务的状态,以便在恢复时做不同的处理。每个事务从交付DBMS到结束为止,每个事务有两种可能的结局:一是经提交(commit)而结束,这标志着事务已成功地执行(这相当于all),只有在事务提交后,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才能被其它事务访问;另一结局是由于事务本身或外部的原因,事务失败,要消除事务对数据库的影响(这相当于nothing)。对事务的这种处理称为卷回(rollback或abort)。对恢复来说,不必记每个状态,但是至少要区分出一个事务是提交的,还是未提交的。当数据库失效时,可取出最近后备复本,然后根据运行记录,对未提交的事务用前像卷回,这叫向后恢复(backward recovery);对已提交的事务,必要时用后像重做,这叫向前恢复(forward recovery)。用这种恢复技术,必须有运行记录。

三、运行记录的结构

下面列出运行记录中的一些基本内容,实际DBMS的运行记录还可能包括若干其它细节,具体结构也不一定相同:其一,活动事务表。活动事务表(active transaction list,简称为ATL)记录所有正在执行,尚未提交的事务的标识符(transaction identifier,简称TID)。其二,提交事务表。提交事务表(committed transaction list,简称CTL)记录所有已提交的事务的标识符。如果先从活动事务表中删除TID,再将TID加入提交事务表,则可能冒如下的危险:即TID刚从活动事务表中删除后,该事务的状态在系统中将无任何记录。其三,前像文件。前像文件可以看成一个堆文件,每个物理块有个块标识符(block identifier,简称BID)。设BID由TID、关系名和逻辑块号所组成,其中TID表示执行更新操作的事务,关系名表示被更新的关系,逻辑块号表示该块是关系中哪块的前像。逻辑块号在关系中是唯一的,即使一个块被删除了,它的逻辑块号也不允许重新使用。必须注意:undo操作是满足幂等(idempotent)性的,即undo(undo(undo…(x)))=undo(x)。因此,即使数据库中的某块还没有来得及更新,在恢复时对它做一次undo操作也无妨,无非在这一块上写入同样的内容而已。其四,后像文件。结构与前像文件相仿,不过其中记的是后像。在恢复时,可按提交事务表中的事务次序,按逻辑块号写入其后像。这相当于按提交的次序,重做各个事务。Redo操作也满足幂等性。

参 考 文 献

[1]简云松.数据库恢复技术探讨[J].软件导刊.2008(8)

[2]林烈青.基于事务日志的数据库恢复机制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8)

恢复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快通道麻醉;围手术;加速康复外科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73-01

引言

快通道麻醉是与加速康复外科相适应的麻醉手段,它促成了麻醉医生向围手术期医生的转变。快速通道麻醉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周转速度,还能够极大地优化术前治疗,为手术提供最好的术中条件,加速病人在麻醉后的恢复,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副反应。对于避免早期并发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功能重建等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1快速通道麻醉的局部麻醉

切口周围局部浸润的麻醉技术,是和谐的快通道麻醉技术中针对局部麻醉的一种技术。局部浸润技术可以单独地应用在一些表浅的外科手术中,为外科手术操作提供足够的阵痛作用。将局部浸润和静脉镇静镇痛结合起来使用,在局部麻醉不完善的情况下,能够大大地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舒适度。局部浸润可以大大减少术后和书中阿片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对手术的切口部位实施局部浸润麻醉能够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起到减少PONV和缩短住院日的作用。使用基础麻醉或者是局部麻醉技术的患者,可以进入术后恢复病房进行恢复,比使用一般麻醉技术的患者节省了很多苏醒期的花费。局部浸润麻醉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快通道患者,甚至是住院手术患者恢复速度的提升。

2快通道麻醉的区域麻醉

快通道手术常用的区域麻醉技术有,静脉区域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微小剂量的神经干阻滞三种。如果出现手部外伤,在急诊救治时,使用静脉区域麻醉技术,比使用全麻等其它麻醉技术时能够更加快速地出院,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是作为全身麻醉的补充出现的,它与局部浸润麻醉技术相比,在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体验,减少阿片药物用量和降低副作用等方面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快通道麻醉过程的回复速度的提升。与使用全身麻醉相比,在进行手部、肩部和膝部等手术时使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能够大大地缩短治疗过程,提供更好的镇痛体验,而且基本没有副作用。

上下肢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在进行手术时采用留管技术,持续地进行外周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在进行大型手术时,硬膜外镇痛技术可以作为快通道麻醉技术有效的辅助手段。与静脉阿片的PCA相比,持续的硬膜外输注和硬膜外的PCA能够提供更好的麻醉体验,对于应对基础痛和爆发痛有着很好的效果。不仅如此,在进行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时,使用硬膜外局部镇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后肺部的并发症。使用硬膜外局部镇痛技术对为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提高健康相关的生命评分,有效地提高了结肠手术之后患者下床活动的能力。综上所述,患者就可以更早的进行拔管,更早的脱离重症监护,更早的下床活动,大大节约了康复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

3快通道麻醉的监测麻醉

针对表浅的外科手术而言,使用监测麻醉比使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椎管内麻醉有着更高的性价比,使用浸润麻醉技术,或者是将外周神经组织和静脉镇痛结合起来使用,更加有利于快通道回复。一般的情况下,患者是不需要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恢复的,MAC技术的使用对于快通道的术后恢复非常有利,又由于MAC技术几乎可以忽略的术后副作用,患者可以很快地出院。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呼吸并发症的发生,它很可能对患者造成极大地危害。

4快通道麻醉的全身麻醉

经过前文的介绍,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和MAC麻醉技术有着很多优势,但是全身麻醉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这也是许多患者和医生选择全身麻醉的重要原因。在快通道麻醉中,静脉诱导的首选药物是异丙酚,用量在1.5―2.5mg/kg。与异丙酚相比,地氟醚(3%―6%)和七氟醚(0.75%―1.5%)这两种低浓度吸入麻药,在全麻的维持中有着更好的效果,更加有力与快速苏醒。

选用β受体阻滞及代替原来的有效期很短的阿片受体激动药,对于应对手术中一过性的急性自主神经反应有着更好的效果。尽可能地使用喉罩通气代替原有的气管内插管,如果不能达成的话,就选用短效或者是中效神经肌肉阻断剂。Sugammadex是一种新型的环糊精累化合物,相比较腾喜隆―阿托品和新斯的明―阿托品这两种药物,能够更快地逆转氨基类胆固醇非去极化肌松剂,但是却没有腾喜隆―阿托品和新斯的明―阿托品的抗胆碱的副作用。使用Sugammadex这种逆转药物能够在术后更早地拔管,对于减少术后由肌无力引起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有着很好的效果。

与使用异丙酚相比,使用吸入,会明显地增加手术后早期的PONV。针对吸入麻醉后的呕吐现象,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剂量为0.625―1.25mg静推的氟哌利多和剂量为4―8mg的地塞米松或者是剂量为125mg静推的甲强龙。如果观测到患者PONV的风险较高,应该给患者使用5―HT3受体抑制剂进行止吐。神经肽―1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止吐中。除此之外,使用诸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还氧化酶―2抑制剂(COX―2)、扑热息痛、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加之局部物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可以是术后疼痛干降至最低,使阿片药物的用量也降到最低。

总而言之,更多地使用短效的麻醉剂和预防性用药,可以再很大幅度上降低手术后的副作用,有效地避免手术的意外,加快门诊进程,加速患者的机能恢复速度,让患者更快地出院,减少花费。

总结:快速通道麻醉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周转速度,还能够极大地优化术前治疗,为手术提供最好的术中条件,加速病人在麻醉后的恢复,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副反应。通过对快通道麻醉中局部麻醉、区域麻醉、监测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探讨可以发现,快通道麻醉在避免早期并发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功能重建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缩短诊疗过程,让患者更快地出院。作为与加速康复外科相适应的麻醉手段,对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的良好回复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东霞;胡杰英;徐虹;何琳;买玲;杨胜利;宋永平;;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05期

[2]高进,陈萍;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对急性心肌梗死兔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年07期

[3]陈元良;杜光生;徐军;;静注尼可刹米对麻醉术后病人频繁、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恢复技术论文篇(6)

[论文摘要]随着因特网的扩大、数据库技术的成熟,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显得日益重要。从层的安全和核心层的安全两个方面阐述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策略和应用。

现在的网络数据库更多的是互联的、多级的、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库。由此,网络数据库安全不仅涉及到数据库之间的安全,更多地涉及到了一个数据库中多级功能的安全性。理想的网络数据库安全防护应考虑两个层面:一是层的安全:操作系统与WEB服务器以及应用服务器的安全;二是数据库核心层的安全,即数据库本身的安全。

一、层的安全

层的安全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来说,最主要的安全威胁来自病毒侵犯,对此,层中应避免病毒利用网络平台隐藏、扩散及破坏整个系统的运行,采用防、杀、管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可采用VPAN技术构筑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虚拟专用网,保证网络路由的接入安全及信息的传输安全,通过防火墙技术,实现网间隔离和网段间隔离,保证网络边界安全,确保系统免受病毒等非法入侵的危害。

(一)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是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目前操作系统平台大多数集中在Windows2000和Unix,安全级别通常为C1. C2级。主要安全技术有操作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数据安全等方面。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用于配置本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包括密码策略、账户锁定策略、审核策略、IP安全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加密数据的恢复以及其它安全策略。具体可以体现在用户账户、口令、访问权限、审计等方面。

(二)SQL Server数据库通用安全模型

标准的SQL Server数据库安全模型由用户、SQL Server登录、权限和基本表组成,SQL Server的安全认证模式

安全认证是指数据库系统对用户所输入的账号和口令进行确认,它包括确认用户的账号是否有效、能否访问系统、能够访问哪些数据等。安全性认证模式是指系统确认用户的方式。SQL Server有标准安全认证模式、Windows2000安全认证模式(也称集成安全模式)以及Windows 2000和SQL Server的混合安全认证模式。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下的安全防范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如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非常强大,则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能就较好。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安全很弱,这就导致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威胁。我们从提供身份认证和数据完整性认证、授权访问控制、对机密信息实施加密保护和审计追踪和攻击检测等几个方面着手,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下的安全防范,保证数据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二、核心层的安全

(一)数据库的加密

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加密是数据库安全的杨心问题。为刘抗黑客利用网络协议、操作系统安全漏洞绕过数据库的安全机制而直接访问数据库文件,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加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库的加密不同于一般的文件加密,传统的加密以报文为单位,网络通信发送和接收的都是同一连续的比特流,传输的信息无论长短,密匙的匹配都是连续的、顺序对应的,它不受密匙长度的限制;在数据库中,记录的长度一般较短,数据存储的时间较长,相应密匙的保存时间也视数据生命周期而定。若在库内使用同一密匙,则保密性差;若不同记录使用不同密匙,则密匙太多,管理相当复杂。因此,不能简单采用一般通用的加密技术,而必须针对数据库的特点,研究相应的加密方法和密匙管理方法。传输数据库数据的使用方法决定了它不可能以整个数据库文件为单位进行加密。符合检索条件的记录只是数据库文件中随机的一段,通常的加密方法根本无法从中间开始解密。

(二)数据分级控制

根据数据库安全性的要求,根据存放数据的重要程度,应对敏感程度不同的数据实行一定的级别控制。比如,为每一数据对象都赋予一定的密级:公用级、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对于不同权限的用户,系统也定义相应的级别加以控制。这样一来,DBMS A通过建立视图,管理员也可以根据查询数据的逻辑归纳,续团戎一个或多个视图,并将其查询权限授予一个或多个指定用户。这种数据分类的操作单位是以授权矩阵表中的一条记录的某个字段形式进行的。数据分级作为一种简单的控制方法,其优点是系统能执行“信息流控制”,可避免非法的信息流动。

(三)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万一遭受不测被摧毁,数据库的备份就是最后的一张牌了。有了备份就可以恢复系统运行。所以建立严格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WN是保障所有网络数据库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数据备份不仅要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而且要建立详细的备份数据档案。系统恢复时使用不完整或日期不正确的备份数据都会破坏系统数据库的完整性,导致严重的后果。数据备份可以分为2个层次:硬件级、软件级。硬件级的备份是指用冗余的硬件来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软件级的备份指的是将系统数据保存到其它介质上,当出现错误时可以将系统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这种方法可以完全防止逻辑损坏。数据恢复是数据备份的逆过程,数据恢复也称为数据重载或数据装入,用于当磁盘损坏或数据库系统崩溃时,通过转存或卸载的备份重新安装数据库的过程。恢复技术主要有:基于备份的恢复技术、基于备份和运行日志的恢复技术和基于多备份的恢复技术。基于备份的恢复技术周期性地恢复磁盘上的数据库内容或者转存到其他存储介质上,一旦数据库失效,它可将最近一次复制的数据库内容进行数据库恢复,将其内容复制到数据库中。一般来说,网络数据库的恢复可以通过磁盘镜像、数据库备份文件和数据库在线日志三种方式来完成。

(四)网络数据库的容灾系统设计

容灾就是为恢复数字资源和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技术和设备上的保证,其主要手段是建立异地容灾中心。异地容灾中心首要保证的是受援中心数字资源的完整,其次是在完整数据基础上的系统恢复,基础技术就是数据的备份,如完全备份、增量备份或者差异备份。对于数据量比较小,数据重要性较小的一些资料文档性质的数据资源,可采取单点容灾的模式,主要是利用冗余硬件设备保护该网络环境内的某个服务器或是网络设备,以避免出现该点数据。还可选择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托管服务来保障数据安全。如果要求容灾系统具有与主处理中心相当的原始数据采集能力和相应的预处理能力,则需要构建应用级容灾中心。这样的容灾系统在灾难发生、主中心瘫痪时,不但可以保证数据安全,而且可以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恢复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恢复技术

前 言:计算机在软件系统的参与下,逐渐表现出高效的应用状态,基于计算机的运行环境,对软件系统造成很大程度的干扰,影响软件运行的安全能力,导致软件使用过程中,面临安全漏洞、失效编程。通过科学的保护及恢复技术,为软件系统营造稳定的运行环境,满足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情景非常广阔,必须利用有效的保护、恢复技术,才可稳定软件系统的实际运行。

一、计算机软件系统与保护及恢复技术

计算机软件系统具有明显的兼容特性,满足多个用户使用,体现多功能的程序特点。软件系统在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比较基础的特性,源于计算机的初始编程,属于计算机程序。例如:基于计算机系统要求下的软件系统负责计算机的管控、维护,保障各项资源、程序处于安全的环境内,优化计算机的运行能力,支持软件操作,如:windows系统;应用层次的软件系统具有明显的特定性,可以根据用户发送的指定命令,进行相关程序的运行,软件系统的应用特点,专业性较强,涉及领域广阔,如:统计软件、Flash等应用软件所构成的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及恢复技术有:数据恢复技术、数据备份技术、PE工具箱、还原技术、一键Ghost等。其中Ghost技术属于常见、常用的技术,但是其在病毒防范方面的能力较弱,所以,现在软件系统的保护及恢复技术,多以软件的形式存在,例如:雨过天晴软件系统保护、CMOS保护、闪电恢复软件,更多保护及恢复技术的出现,带动技术性发展,多样化的保护及恢复技术,促使计算机软件面临全面性的保护,降低数据损坏率。

二、分析一键Ghost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及恢复中的应用

1、分析Ghost在软件系统中的基础内容

Ghost在诸多保护及恢复技术中,具备明显的优势,既可以表现出强大的恢复功能,又可以发挥有效的保护能力。主要的保护原理为:利用硬盘备份,覆盖原有的软件系统,恢复原始状态,其保护及恢复的对象为程序硬盘,对存储盘或软件安装盘没有任何影响。例如:计算机的本地磁盘(c:)出现程序问题,Ghost技术即可对整个硬盘进行恢复,按顺序执行硬盘分区。Ghost技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程序内,一旦需要Ghost处理,执行还原操作,如:一键Ghost,恢复软件系统即可。Ghost技术的基本特点为:(1)Ghost技术的指定性强,其在恢复某一硬盘时,首先会执行格式化程序,避免原有程序影响恢复过程,然后执行分区,结合硬盘软件系统的实际情况,压缩Dos,实现明确扩展,最后Ghost技术主动调整各个目标的位置,完善软件系统的恢复;(2)Ghost技术可以应用在各种格式下软件系统的恢复上,体现统一的保护模式,稳定保护及恢复方式。

2、Ghost软件的功能特点

作为系统修复类软件的一种,Ghost软件的系统修复功能十分强大,也因而受到了多数用户的追捧。通过对计算机硬盘中的一些区域乃至整个硬盘进行操作,把重要信息压缩为一个文件并储存于硬盘中的部分区域,这是Ghost软件的一大功能优势。如果需要进行还原,已经备份的数据可以通过Ghost软件在相应的硬盘中恢复,帮助计算机还原到正常使用状态。Ghost软件主要具备以下特点:可以进行自动进行分区、容量调整、格式化等操作,不仅可以支持各种文件系统的运行,还能大大地降低计算机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主要工作原理是Ghost软件在对硬盘映像进行复制的时候,可以自动的格式化该磁盘,并且会自动的分区该磁盘,扩展目标磁盘或压缩DOS分区。由于Ghost软件能够对多个命令行参数起到支持作用,因此可以大大地降低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此外,Ghost软件还能够支持NETS、FAT32等类型的文件系统,能够只运行在一张DOS引导盘上。

3、Ghost在软件系统中的恢复方式

Ghost技术保护及恢复的方式,是其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应用重点。实际Ghost技术,在单机、多级中均有应用体现,支持保护及恢复的进行。Ghost技术将恢复对象的系统内容,利用压缩的方式,转化为分区映像,按照Ghost技术的路径指示,存储映像文件,称为目标分区,区别于原有分区,做备份处理,如果成功备份的软件系统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通过Ghost技术,可以将目标分区存储的映像文件,映射到对应的原有分区,便于恢复软件系统的初始状态,简化保护及恢复操作,相对系统恢复而言,Ghost技术体现时效性和高效性。Ghost技术在软件系统中的恢复方式虽然特点明显,但是由于处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还需控制安全状态,针对Ghost技术的安全性,提出硬盘保护的思想,即:在计算机上增设硬盘,区分软件内容,将备份的映像文件单独放置在增设硬盘上,避免计算机病毒的干扰。

4、在软件系统中的保护状态

Ghost技术在软件系统中体现可靠的保护特性,其在大型计算机环境内的保护状态最为优质。一般相对比较大型的计算机环境,包含大量计算机,构成计算机系统,设置为相同的配置,增强Ghost技术的保护能力,可以在主控计算机上安装Ghost技术,实现多台共同控制。Ghost技术在执行系统保护时,首先在主控计算机上,实现系统分区、备份,然后将文件直接拷贝到其余计算机上,完成硬盘恢复。目前,为降低Ghost技术的工作强度,在计算机投入运行的初始阶段,开始进行Ghost安装工作,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缩短拷贝周期,还可实现单台计算机的快速恢复。例如:将备份文件放置在共享环境内,构建恢复专区,一旦计算机软件系统出现问题,管理者在此台计算机上,登录共享区域,下载备份文件,由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配置相同,Ghost技术完成针对性保护及修复,在Ghost技术恢复完成后,重启计算机,刷新软件系统,投入正常的运行状态。

三、数据恢复技术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应用

数据恢复技术主要是解决用户误删、物理故障等原因引发的系统问题,此类问题对软件系统的破坏具有硬性能力,较容易导致数据的大面积丢失,特别是误删,因为外界存储的路径与软件系统分析,如果在连接状态删除数据,无法通过软件系统的回收站恢复,所以数据恢复技术的使用目的,是恢复计算机软件系统,保护系统数据。数据恢复技术的核心是软件系统的存储介质,表明数据恢复技术在软件系统保护及恢复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恢复技术的保护原理主要有三类:第一,分区表,分区通过链表实现,由于链表引起的数据丢失,可以通过按照链表的路径,找寻并恢复系统数据;第二,目录/数据区的协作,利用FTA、DIR共同确定被损坏文件的位置,快速恢复文件,促使文件再次处于保护状态,规划DATA区,深入分析磁盘空间;第三,引导扇区,利用DOS规则,规划破坏数据的主分区和扩展区,借助扇区内容,形成引导程序,主动恢复数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明显,呈现大面积的普及状态,各行各业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以此提高运行效益。为保障软件系统的科学性,根据系统运行实际,提出保护及恢复技术,协助软件系统稳定运行。提高软件系统的保护及恢复能力,必须借助技术途径。不断对保护及恢复技术提出要求,确保其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运行价值。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