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21 09:11:39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篇(1)

一、综合性大学学报封面设计现状

关于综合性大学学报封面设计的观点有许多,如有对封面设计的保守性和传统性进行探讨的,有对封面设计的形式美做研究的,或对其格调风格做个性形式探究的,等等。但笔者认为,影响学报封面设计的关键所在是设计观念的认识。2006年,笔者接受了深圳大学2007年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封面设计的任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尴尬的问题,这引起了笔者对学报设计的思考。

由于学报作为高等院校的期刊,是以科学研究和学术理论为基本内容,故被认为――封面设计的风格应以朴素为基础,表现形式应大方简练,各设计元素都要严肃……这种认识本身没错,关键是不能在要求上极端与片面地理解。有些极端的理解会导致设计形式的僵化,片面理解会使有些学报在版式、图形的选择上,以及色彩的搭配方面都陷入尴尬局面,最终与其文化知识的中心地位不相符。虽然问题存在,但这种一成不变的格式形式却并没有导致学报的停刊,学报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没有改变,原因是学报设计以及封面设计得如何,都不影响其在有些专业人士心中的地位。学报的编辑部门,也并不担心因其外表形式问题的欠缺而影响期刊文章的任务、质量和效益。“科学和艺术虽然不同,但是,不仅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艺术眼光的地方,而且,如果光钻研科学而废弃了艺术,那么这个人就容易趣味和创造力低下,人生没有活力。”①笔者认为学报编辑部有关人员应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积极思考怎样使学报办出特色,提高层次,不仅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成为展示学校文化风采的精神舞台。

目前,国内学报封面设计形式有以下几种表现:1.随从图形元素的表现。这里面有反映校园风光的,包括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摄影,有反映本学科特性图片的,以及能直观地反映学术范畴的,如中国科学院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类学报分别采用植物、动物及显微的摄影图片作为封面设计的视觉元素;还有利用文字图形,如英文、汉字作图形元素的。2.以色彩元素为主的表现。这里采用单色的居多,并以冷色或灰色为主,以低饱和度色彩为基本色调表现。 3.以构成形式进行抽象表现。其实,从形式表现的规律看,学报的设计是规范的,是在设计原则的统一之下理性有序地进行表现。这是设计的基本规律,是任何设计都必须遵循的表现原则。但问题是,这只是设计共有的基础,基础是一切行为活动必有的条件,这不叫设计,设计是远远超越基础之上的风采,是与众不同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就像人必须具有人的基本特征,而又与众不同。笔者认为,有些学报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缺少自我完善与个性张扬。

据此,笔者做了一些调查,结果是其中学报名为有关名人或领导题名的有73份,占总数的64%;单色及简单文字排版的37份,占总数的33%;学校建筑摄影图片19份,占总数的17%。真正有艺术创造的设计不足10份,只占总数的11%。尽管图形元素和色彩都有一定的选择和采用,但学报整体的表现形式还是差强人意。我们不能做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书虫,而要懂得“美感教育不是替有闲阶级增加一件奢侈品,而是使人在丰富繁华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②的道理。

二、对综合性大学学报封面设计的探讨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长、原北京大学学报主编龙协涛认为,学报相当于“实验室”,通过连续、集中、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实验平台,为培养和发现学术人才营造了重要园地。“实验室”就有创造发明的意思,具有探索发现的使命,这就意味着,学报除了是大学对外表现自我学术观点和水平的一个窗口,同时也应该是体现大学个性形象的窗口。因此,一份学报不单有精彩的内容、精辟的理论论证,还应有先声夺人的视觉形象。各种期刊封面、杂志封面和书籍装帧等,凡带有视觉传达意义的封面设计都在读者面前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视觉魅力,这就决定了大学学报的封面设计应该走出误区,进行科学的创新发展。

笔者认为,一份学报的封面设计应反映本身的个性特点,这才是其生命价值的基本体现。如何创新学报封面设计?笔者在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封面设计尝试中,对图形元素的确定、色彩的运用和元素之间的构成方面有以下体会。

1.图形元素的个性化

图形形象的视觉创造是视觉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字体上的考虑。如深圳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四个字是由国家领导所书写的颜体造型,颜体浑厚有力,表现出铮铮铁骨的豪迈气势。由于其字体本身具有历史性的文化内涵,使得整个设计思路有了相应的局限。为了使封面既有现代感,又不失其学报及历史文化内涵,笔者对学报名做了三个方面的调整过程。一是调整学报文字的空间比例,将其缩小至不影响其地位的尺寸。二是在色彩上进行调整,将学报名称与其他色相元素相统一。三是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将其与背景图形进行重叠处理,使“深圳大学”的文字摆放在带有渐变图形的背景上,字体与相应的背景结合而不显得唐突。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沟通的桥梁,并打开了其他元素可选择的思路。之前在许多学报封面上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凡由名人题字的学报封面在色彩和图形元素选择上,多数采用单色或与摄影图片简单的、毫无创意的组合,看起来似乎没有可拓展的余地。为了打破这一陈旧的观念,笔者采用了经电脑图形辅助软件处理的抽象绘画作为封面图形元素,在这一新的图形元素中体现的是思想的构建,是想象,是一种希望,为创作者的进一步遐想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规则与不规则的造型之间寻找画面的精彩,使有限的版面产生张力和现代感,充分体现了学报的“实验室”特性,从而给人一种带有启示性的、神秘的、具有探索性的精神感染。

2.色彩元素的运用

笔者的设计在学报名称色彩上采用的不是单纯的黑色,而是与整个封面色调相统一的明度极低的颜色,既突出了学报名称,不失其庄重性,又使画面色彩和谐统一。为了突出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封面以白底为基调,封面与封底色调统一,采用中性明度和彩度的色调,在字体颜色表现上突显层次,利用字的大小关系使每一组字的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前后关系;在抽象的图形上利用色彩的明度和色相的对比关系,配合不规则的形状,使画面产生一种静中有动、动中又不显夸张的和谐美感。封面给人以清晰明快的整体感觉,丰富而微妙的色彩关系使画面充满生命并富有朝气。

3.版面构成的关系

版面的构成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能给视觉带来震动感和稳定感,版面的合理分割将给视觉带来美的享受。 笔者认为,针对学报封面上的所有文字(包括中文刊名、英文刊名、出版年份、卷次、期次、学报类别及级别)的版式应力求统一和稳定。

笔者对封面的构成采取了相对居中的保守方案,为了使上下结构产生呼应关系,又能在视觉上产生新意,笔者将其中的文字组合成一条直线自上而下贯穿整个封面,起到承上启下的视线引导作用,加强了封面的形式感。将期刊的出版年份、卷次、期次的中英文和学校的印章标志艺术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并与抽象图形进行组合,既有动与静的对比关系,又不失画面的整体感和严肃性。在封底的构成上,笔者采用黄金分割法,将色块分为几块,分别将中文和英文安排在版面的中间位置,两种文字分别以向右和向左对齐的排列方式呈现,在规则的次序中产生美的形式感。稳定的版式是学术性刊物的特点,也是识别刊物特征的关键点。封面封底各元素的位置是基本固定不变的,唯一变更的是封面的插图以及学报的期刊、卷次及出版日期。

结语

总而言之,综合性大学的学报封面设计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它不同于其他刊物,包括艺术类高等院校的期刊,它更加内敛与矜持。综合性大学的学报封面设计既要考虑其自身学校特点,也要顾及其阅读者观念上的有限性,但笔者认为,一种文化思想观念的更新有着相对的时间磨合,只要不间断地认识、发展,对美的追求也将会成为主流,不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注释:

①②杜卫.审美功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8,105.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设计在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篇(2)

高校教师论文及著作管理系统采用.NETFramework3.5框架,利用+C#技术,运用C/S和B/S相结合的系统架构来设计完成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开发平台采用微软的VisualStudio2010。

1.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各专业学科领域涌现出了很多学术成果,并据此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及著作,如何对这些宝贵的学术成果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是当下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本人日常工作经历,并走访了各级各类高校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收集了大量需求信息,随后进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程序编码,最终形成了本系统原形产品,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教职工所撰写的论文及著作基本信息查询,包括:第一作者姓名、第二作者姓名、第三作者姓名、论文(著作)名称、ISBN(ISSN)、出版社名(期刊名称)、成果类别、获奖情况、总页码、封面彩图、封底彩图、总字数,本人所完成的字数等信息;2、根据论文及著作成果影响程度和类别,以及本人完成的字数来计算科研积分及工作量折算;3、存储论文及著作的的目录,封面、封底图片,以备日后查询;4、与现有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系统无缝集成,以便汇总教师总的工作量及绩效津贴。图1反映了高校教师论文及著作管理系统的主要工作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教师操作部分使用B/S模式,采用Windows2003server+IIS+.net+MSSQLServer2005平台,使用C#.net进行编程;管理工作人员操作部分采用C/S模式,使用C#.net进行编程。

1.2论文及著作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系统设计

由于高校教师论文及著作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用户权限和业务一般相对复杂,因此在进行数据库系统设计时,充分利用数据库理论和设计规则,同时兼顾硬件系统性能指标等客观条件,适当容忍较低程度的数据冗余。由于要储存论文及著作的封面、封底的图片,故涉及到大量图像采集和存储,对系统的存储功能要求较高,要求采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对所有用户所提交的各种文档采用二进制流文件格式统一存放到数据库中,避免了占用服务器中的大量存储资源,根据需要,在数据库中设计若干个数据表,其中论文及著作表(CEC_AUTHORS)主要存储教职工的论文及著作数据,该表是整个系统的主数据表,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著作编号为主键,封面、封底字段的数据类型设置为image数据类型。同时,为降低系统运行中出现“脏”数据的几率,在数据库系统别设计了以论文及著作表为中心的数据库关系图,以保证数据库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如图3所示。

2基于绩效管理制度的高校教师论文及著作管理系统的实现及性能分析

本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搭建,在B/S部分采用了MVC(Model-View-Controller)三层结构设计模式,即模型-视图-控制器三层,用以实现程序代码、业务逻辑以及数据显示的分离,下面谈谈对系统的实现和性能分析。

2.1系统实现

在此,笔者以本系统中位于Model层中的数据访问类的实现和View层功能的实现为例,简要叙述基于.NETFramework3.5的高校教师论文及著作管理系统的B/S部分的实现过程。由于篇幅有限,在此简单罗列部分关键代码,希望能抛砖引玉,在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开发环境下,实现数据访问公共类的简要代码如下。在B/S部分,系统中的用户登录模块负责接受来自UI层的用户号、用户密码、用户身份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送到控制层,控制层根据不同用户身份数据,返回相应的不同数据给用户,从而在View层中显示不同的内容,图4和图5展示了根据不同用户身份返回不同的View内容。在C/S部分,管理员对论文及著作成果信息进行逐一分类、汇总核实,然后根据教职工通过B/S客户端提交的信息对各成果取得人进行统一入库归档,如图6所示,其中作者单位和姓名是根据教职工提供的作者教师号自动生成,无需管理人员手动输入。

2.2系统性能分析

本系统采用基于.NETFramework3.5开发平台,该软件项目充分利用AJAX技术创建更有效、更具交互性、高度个性化界面,在B/S部分的Web系统中大量运用母板技术,使整个系统界面统一规范,外观友好,设计合理,用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服务器采用WindowsServer2010操作系统,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数据库系统状态良好,数据准确,同时为方便管理、整合各种数据,便于用户检索数据信息,在设计本系统后台数据库时,采用了大容量存储技术,合理、恰当地利用了数据库系统的事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技术,优化服务器配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使其满足海量数据的并发访问和存储的需要。

3结论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篇(3)

1.1整体指挥协调责任

责任编辑作为一本图书的总责任人,承担整个图书的出版流程控制与质量责任,封面设计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责任编辑在封面设计中应确定图书封面的总体风格和控制封面设计的流程环节。图书封面设计的流程控制如下。

(1)责任编辑充分了解图书内容、找准图书定位和读者对象,这是做好封面设计的前提。我社科技图书的封面设计一般安排在二校阶段进行,也可能应作者要求或其他原因提早到与书稿编辑加工同步进行,这个时候责任编辑应该说是对书稿的内容和定位已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由责任编辑来确定图书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的整体设计风格,协助美术编辑进行封面设计是非常合适的安排。封面的设计要求包括:①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②注意语言文字的运用,提供相关图书信息,如知名专家点评、简练的宣传语、作者信息等;③对读者的使用和保管加以考虑,根据读者对象选择开本和材料,尽可能节约材料,减低成本和定价,适应读者的购买力。

(2)责任编辑应与作者沟通封面的设计思路,请作者提出要求和建议,有的作者对封面没有特别要求,一般委托出版社全权负责,也有的作者对封面设计非常重视。责任编辑提前与作者进行沟通,可以充分了解作者的需求,少走弯路。

(3)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进行充分沟通,提供相关设计素材。责任编辑可以通过下达封面设计单来进行封面设计的工作安排,封面设计单中应列出封面设计的相关信息,如图书名称、作者署名方式、指派进行设计的美术编辑、图书的开本、装帧方式、读者对象、设计素材等,并明确封面设计的风格及时间进度要求。

(4)让美术编辑独立进行封面设计,充分发挥美术编辑的创造性。

(5)责任编辑审核封面设计方案。审核封面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元素是否齐全,诸如书名、作者姓名及其署名方式、出版社名称、定价、条形码等必备元素必须逐一检查;②图文是否正确;③避免重复、雷同现象;④底图版权问题。

1.2后勤保障责任

美术编辑进行封面设计时会利用各种图形元素(如封面采用的底图)和应责任编辑要求在封面设计中展现的各种图书信息及宣传资料,例如作者简介、图书内容的简要介绍或者宣传语、业内专家对图书的评价等。这些内容都应该由责任编辑提供,并且负责提供材料的正确性。责任编辑要特别注意提供的底图是否合适,与图书内容是否贴切,例如电力专业图书,介绍电力线路的图书,就应该选用电力线路的图片,而不能采用变电站的设备图片作为底图。同时,责任编辑在提供底图时要保证图片来源的合法性,不侵犯他人著作权,图片内容不存在政治问题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等的问题。

1.3总把关责任

责任编辑的总把关责任是指美术编辑设计的封面方案必须经过责任编辑的审核认可,并最终由责任编辑来负责封面的正确性。责任编辑审核封面时要审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整体方案与图书内容是否相符以及是否美观,后者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然而审核封面的正确性,却是编辑应特别注意的地方。封面包括文字和图形图案两个方面,文字包括图书名称(要特别留意美术编辑设计时添加的英文译名和中文拼音是否正确)、作者姓名及署名方式、图书的宣传文字等。责任编辑应该进行仔细审核和校对,必要时请校对人员帮忙进行校对。有的封面设计看起来一个错别字也没有,却隐藏着严重的错误。编辑在审核封面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较长图书名称的断句问题。对于一个较长的图书名称,美术编辑在设计时往往会把文字分成两段,责任编辑一定要审核断句是否正确恰当。如《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手册》,设备检修显然是书名中的关键词,而且是一个联系相对紧密的词组,如果把它割裂开就有点不伦不类了。②美术编辑从设计角度出发,书名的字体、字号会不同,责任编辑要注意关键词应比非关键词的字体、字号要突出,不能反其道而行之。③注意主书名与副书名,丛书与分册书名的字体、字号设计,副书名的字号应该小于主书名;丛书书名小于分册书名,丛书的整体设计风格要一致。④要注意审核美术编辑自己使用的底图的正确性。

2责任编辑在封面设计环节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2.1角色意识

在封面设计过程中,责任编辑应明确与美术编辑的分工问题,切忌在封面设计时对美术编辑进行过多的干涉与限制,影响美术编辑的创意发挥,毕竟大家的分工不同,美术编辑负责封面设计的美观艺术性,而责任编辑只需要尽到应尽的责任就可以了。

2.2营销宣传意识

图书出版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销售,所以责任编辑的脑子里时时刻刻都要有营销宣传意识,而图书的封面恰恰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营销载体。一本图书在第一时间能否抓住读者的眼球是判断封面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好的封面设计应使读者能从图书的装帧方式和开本就能判断这本书的定位,比如,高端的精品科技著作可以采用稍大的开本,如特16开或者16开,采用精装或者假精装的装帧方式,封面设计时可以加一些UV或者镀金、镀银等特殊工艺,使图书看上去比较高端;而一本面向现场施工工人查阅的作者指导书或者技术手册,以及面向普通群众的科普图书,如科学用电的小技巧,宜采用小开本便携式的装帧方式,同时覆膜设计使图书更结实耐用。责任编辑在进行封面设计安排时,一定要考虑图书的营销宣传卖点,封面设计要能够体现图书的特点。图书的宣传可以借助三个方面:①图书本身。编辑可以根据图书的特点在封面或护封附加简短宣传语,或者直接在书名上做文章,突出显示书名中的关键词,如果有社会知名人士或者业内专家的关注或认可推荐,可以在护封或者封底附加该知名人士或专家对图书的评价。②作者。如果图书的作者名气比较大,可以将作者本人作为宣传图书的一个点,将作者名字放大些并附上作者简介和照片。③编辑。一本好的图书会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不仅能增加作者的知名度,还会使读者对编辑和出版社产生好的印象,编辑可以在封底上附上自己的名字和工作电话或者工作邮箱,一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反馈图书信息的渠道,二是给潜在作者提供一个投稿的渠道。

2.3成本控制意识

严格成本控制,使产品利润最大化是每个生产经营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图书生产也应如此,责任编辑就是图书的生产经营者,要时刻怀有成本控制意识。降低图书的生产成本,在保证图书生产成本回收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图书定价是为读者考虑,减轻读者的经济负担,物美价廉会有效促进图书的销售。封面的生产成本在一本图书的直接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责任编辑在进行封面设计安排时,一定要根据读者对象分门别类地进行考虑,以此对生产成本进行综合考量。

3结语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教学策略;实践教学;产学一体

电子CAD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电子CAD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电子线路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路)高级绘图员的岗位能力。笔者在多年的电子CAD教学中不断探索,通过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提出一些改进的教学思路与策略。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路)高级绘图员的岗位能力,首先得熟练掌握电路设计软件工具,这就离不开绘图练习。在进行绘图练习时,软件操作步骤重复繁多,学生在练习中难免觉得枯燥。其实软件操作有很多种方法,在设计中使用快捷键将会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可以将快捷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十分喜爱。快捷方法需要学生记住不少的操作,在教学中要避免简单传授。所谓熟能生巧,该软件的许多快捷方式都是菜单栏缩写字母与键盘操作相结合,比如放置元件,在菜单“放置(P)”-“元件(P)”,使用键盘操作连续两次敲击字母P;如放置导线,在菜单“放置(P)”-“导线(W)”,则是键盘操作分别连续敲击字母P-W;让学生掌握快捷方式的来源与规律,帮助他们迅速掌握快捷方式。对于常用命令,建议学生一定要采用快捷键,养成左手键盘、右手鼠标的习惯。这样使用快捷键比用鼠标点取图标或在菜单上选择命令要快很多。什么算是常用命令呢?建议平均每次画图出现5次以上的命令,都应该归属于常用命令。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绘图习惯,将常用的操作采用键盘快捷方法进行绘图。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分组比赛方法促进学习,赛后引导学生对比、总结,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二、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对软件操作非常熟悉,但绘制的电路图就像依葫芦画瓢,表面看起来很好,但是达不到技术要求。例如,元件图形画得与书上图形“一模一样”,但检查其内部参数时却错误极多:元件引脚的编号顺序不对,有的与封装编号不一致,元件没有选择正确的封装,元件名称未按要求重命名等。一再强调,总有学生不认真对待,学生觉得画得对就行了。这正是学生理论知识匮乏、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表现。而传统的理论讲授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基本的电子电路设计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学生课后又不去看书或查资料时毫无头绪,便出现学完却不会拓展应用等诸多问题。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布鲁纳曾说:“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知识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要使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能够学以致用,有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就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提高认识。

例如,在学习基本概念自制元件封装时,学生对封装绘制软件操作掌握得非常熟练,若脱离实践,学生只是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阶段,只是使用软件画出一个图形而已,而不能通过软件绘制封装掌握好其含义,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教学中教师应引进常用的元件、元件封装库里没有的封装元件及新元件的封装进行练习。让学生动手去量,去思考如何把一个实物元件的封装表达出来。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和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电子CAD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性动机和职业性动机。

2.实践的基础需要设备

电子CAD作为一门联系硬件与软件的重要课程,在硬件方面需要相应的设备支持学生实践。但长期以来实训设备的建设投入不足,严重缺乏实训设备,使得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深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与我们课程的培养目标极不相符。

实训室的建设要全面,不能仅仅满足于只拥有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的实训平台或设备,在实训室建设中应该配备电路板雕刻机等设备。我校于2012年引进印刷电路板雕刻机,加大对实训教学资源的投入。确保让学生从电路图绘制、PCB制板、电子装配等方面整合完成,能够真正地动手制作一块实际的电路板,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绘图设计必需的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3.实践的深入需要项目

理论知识最终是为了实践服务,学生学习电子CAD的最终目的是进行生产实践。在学生进入企业前,学校如何跨过这最后一关呢?只有真正进入生产,才能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1)我校电子类专业每年都有收音机装配实训、学校技能节电子小制作装配竞赛以及市、省级电子装配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向不同厂家定购各种小电子产品印制板,这样的小量需求产品具有相应的固定性。(2)其他课程教学中也有相应的需求,可以加强课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笔者也是单片机科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一些单片机电路板,如果用万能板焊接,课时又不够,最后就是用仿真软件完成教学,而学生就缺少实践机会;如果这些都通过实训基地由自己生产加工,自给自足,可以有效地降低教学成本,又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腾飞.怎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篇(5)

一、如何设计“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也就是学生档案袋,根据《临泽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为真实有效地记录学生的日常评价结果,我校根据《评价》要求,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主要收集、记录学生一到五年级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如:优秀作业、活动记录、发表作品、获奖证明,记录自己学习活动的照片、磁带、项目作业、实验报告以及身高体重等一些相关的证据与材料,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一个时期内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1.封面设计要别致:让学生自行设计封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开学初,我校班主任给班里的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档案袋,对成长记录袋重新进行了更换,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设计封面。结果,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有的学生照了自己最漂亮的照片贴在封面上,有的则精心地在封面左上角画了自画像,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上姓名,如在封面上设计了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特长以及精美的图案等,每个班级、每个同学风采各异。不仅如此,大家还给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取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成长的足迹”“新苗长高了”“雏鹰起飞”“小手在变大”等。有些学生还在封面上设计了“我的座右铭”“我喜欢的格言”“我的爱好”等,这些封面的设计既新颖美观又极有创意。

2.内容收集要丰富:这包括学生喜欢的作品与成果,或者他们愿意留下来认为有重要价值的材料或作品。成长记录袋的目录是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拟定的,如:我最满意的相片、作业、日记;喜爱的手工制作;我最满意的绘画作品、书法;我的获奖证书和作品等,但必须让学生自愿选择,并在所选作品上标明收集的时间、选择的理由。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加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新生事物,因而记录袋的创建、内容的收集、整理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于是在记录袋中统一设立了:①优缺点卡,用来记录学生一学期来的优缺点,看看优点是不是增加了,缺点是不是克服了,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②家校联系册,里面有家长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的200字的反思等内容,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凭据;③荣誉卡,里面装有学生每周一次的十星级评比情况及一月校级“星光灿烂”评价结果和平时少先队组织活动获得的如作业展评奖、古诗文诵读奖、书法美术作品奖等;④读书卡,学生们将看电视、课外阅读等渠道看到的名言佳句、自己的所感所想等都写在里面;⑤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自主收集具有一定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作品;⑥各学科评价表,各学科评价采用不同的方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实施阶段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品德与生活、音乐与美术、体育与健康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

二、“成长记录袋”的操作使用

首先,成长记录袋内容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而不是随机的。其次,成长记录袋因为要全面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其内容一定要丰富、充实,但又不能杂乱无序。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去操作,并监控整个过程呢?

(一)定期展示、交流学生成长记录袋

每月班主任让学生整理一次成长记录袋,并在班里进行展示评比,看谁的记录袋丰厚了,谁的记录袋精华了。让学生把各自的成长记录袋带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展示自己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每到这时,学生的成就感都会得到满足。学生收集成长记录袋的资料不是目的,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才是其主要用意。因此,教师不但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成长记录袋的机会,还要尽量和他们一起回顾成长的历程。

(二)充分发挥“家校联系册”潜在的教育功能

学生每月将记录袋带回家中让家长进行评价,填写“家校联系册”。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成功,又看到了不足并及时改正了缺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逐步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每月学校都进行一次成长记录袋交流评比活动,并对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将其结果纳入教师月考核。班与班之间、同学之间相互看一看、比一比、评一评谁的表现好,谁的进步大。学生在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中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扬弃记录袋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评价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成长记录袋不是自己作品的堆砌,否则时间久远了,就会变成垃圾堆,因此要经常让学生每过一个学期就要更换一些新内容,有选择地保留,保存下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作品,有一些自己觉得不再有意义的部分就可以删去。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同时也懂得了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篇(6)

【关键词】油井水干扰 机械堵水 过程 跟踪

随着杜813兴隆台南区块投产时间的延长,层间矛盾突显,油井受水干扰逐渐增多。2011年统计该区块75口油井中,受水干扰的23口,占区块总井数的31%,年影响产量2.3万吨。机械堵水措施是解决部分这一生产矛盾的有效手段,油井进行机械堵水的作业施工过程,注汽运行过程,复产后的生产管理过程,都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过程跟踪节点,这些过程节点的跟踪,对油井措施的成功、注汽效果、复产后的生产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施工过程中重要节点的摸索与总结,从而提高机械堵水油井措施效果和生产过程管理水平。

1 过程跟踪要点摸索与应用

1.1 封隔器现场检验

(1)封隔器现场检验流程:

①验型号②验外观③验配管④做记录。

(2)封隔器现场检验流程内容:油井堵水施工过程中入井封隔器及配管质量和数据合格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入井工具由乙方提供,这就需要现场跟踪人员每个细节不容忽视,对封隔器、变扣、短节等工具逐一排查,发现有问题的及时更换,以防不合格工具入井而影响质量。

①检查封隔器型号、尺寸数据、功能要与设计方案百分之百的一致,否则更换;

②检查封隔器外观是否有搬运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变形、卡滞,如发现必须更换;

③检查所需配管及附件(变扣、短节等)是否有搬运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变形,尺寸数据是否一致,是否使用过,如发现问题必须更换;

④按检查内容做好详细记录。

(3)封隔器现场检验案例:施工现场出现过封隔器与设计不符的事件。杜813-37-52方案设计为可掺式机械堵水封隔器,通过跟踪人员的现场检验,发现实际送的封隔器为不可掺洗式封隔器,及时要求乙方更换,严格按照作业方案实施,使油井作业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1.2 座封数据校准

(1)座封数据校准工作流程:

①确认卡点数据②丈量管柱数据③丈量封隔器和配管数据④核对数据⑤现场摆放及清理⑥做好记录。

(2)座封数据校准工作流程内容:

①核对确认设计方案中封隔器卡点位置数据;

②由两组人员两次丈量管柱数据,两次丈量的数据一致方可使用,不一致重新丈量;

③将封隔器和所需配管数据丈量准确;

④核对设计方案中封隔器卡点位置数据与丈量的管柱数据加丈量的封隔器及配管数据相一致,数据有误差不能施工,将有余长油管位置用画笔画准;

⑤将核对准确的管柱、封隔器、配管按相应位置统一摆放,数据以外多余的管柱用画笔两头画×,多余的配管清离现场;

⑥详细记录好管柱数据及根数,配管数据及件数。

(3)座封数据校准现场案例:杜813-40-45井出现过因少计算0.5m短节而出现注汽过程中压力值较低的问题,直接影响封堵质量。

1.3 座封试压

(1)座封试压验收流程:

①试压压力②起压水量③二次座封水量④稳压时间⑤做好记录。

(2)座封试压验收流程内容:①按照设计试压压力进行打压;②按照设计起压水量观察试压压力,掌握座封效果;

③当试压过程中,用水量以超过设计起压水量时,要进行二次座封;

④按照设计稳压时间观察压力变化,达不到稳压时间要进行二次座封;

⑤详细记录好试压数据及二次座封情况。

1.4 注汽压力

(1)注汽压力跟踪流程:

①预期注汽压力②注汽准备质量③注汽过程质量④做好记录。

(2)注汽压力跟踪流程内容:

①设计预期注汽压力,注汽时按设计注汽压力跟踪压力变化。

②堵水井开始连接注汽管线时,要由中心站干部负责监督:对管线连接走向是否合理,活动连接接头必须按模块式保温达到要求;井口模块式保温良好,不能出现任何一段时间保温遗漏或者脱落的情况,固定管线保温良好;活动管线架高情况,固定管网与其他管网有无串汽,阀门是否渗漏等进行全面跟踪,做到有问题不能注汽。

③堵水井注汽期间,中心站每4小时检查一次注汽质量,注汽锅炉出口的温度、压力、干度、排量以及累注参数要求详细做好记录。当注汽锅炉出口干度保持在75%―80%之间,注汽压力高于16.5Mpa,干度低于70%时,要在第一时间向作业区领导汇报,请示主管领导后及时拿出处理方案。

④详细记录好注汽过程中井口情况。录取井口油管压力、套管压力和套管外壁温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3)注汽压力跟踪案例:杜212-19-297井出现因管网钢圈刺的事故而导致停炉达4小时,当再次启炉注汽时压力由原来16.1Mpa降到10Mpa,因注汽设备工作未细化,而导致堵水效果下降的后果。

1.5 复产后含水监测及效果分析

(1)复产后含水监测及效果分析流程:

①录取水性资料②统计归纳资料③作图作表④效果分析。

(2)复产后含水监测及效果分析流程内容:

①堵水井复产后根据油井含水变化,录取水性资料;

②将油井堵水施工及复产过程跟踪记录统计归纳和整理;③用获得的资料制作出分析所用的图和表;④用获得的资料和图表进行效果分析。

2 效果及认识

2012年杜813兴隆台南区块实施机械堵水16井次,成功14井次,成功率87.5%。增油0.7万吨。机械堵水工艺可有效治理油层上部存在漏点油井的出水问题,恢复出水井产能。

3 结束语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重要节点的摸索与总结,精细机械堵水井各项数据确认和全过程环节跟踪,保证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可有效提高措施成功率,从而提高机械堵水油井措施效果和生产过程管理水平。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出现的生产矛盾是变化和多方面的,针对解决矛盾过程的摸索与总结,对今后的生产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车太杰编著.采油生产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M].出版地:北京.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10.页数:260

[2] 于云琦编著.采油工程[M]. 出版地:北京.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6 . 页数:561

学校封面设计总结篇(7)

关键词:导流洞堵头;堵头长度;体型设计;灌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李家河水库工程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境内的辋川河中游河段,距西安市约68km,是解决西安市东部用水紧张的骨干供水工程之一。工程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由碾压混凝土拱坝、泄洪表孔、底孔、引水洞及电站等组成。

导流洞布置于左岸,包括进口封堵塔、洞身段和出口明渠段三部分。洞身段采用圆拱直墙型,断面尺寸为6.4m×7.8m,全长304m,进、出口底高程分别为806.00m和801.44m,纵坡1.5%。

2.堵头设计

导流洞封堵、水库下闸蓄水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工程即将发挥效益,而导流洞堵头设计是实现这一里程碑的关键。

2.1设计原则

(1)导流洞堵头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等级为3级,设计、校核标准与大坝相同,设计水位为880.00m,设计水头72.03m,校核水位为881.29m,校核水头为73.32m。

(2)堵头应安全可靠,稳定性、抗渗性好。

(3)堵头应充分考虑现场施工条件,简化施工程序,便于施工。

2.2堵头位置

导流洞堵头布设在大坝防渗帷幕线上,与大坝防渗帷幕构成整体的防渗系统。由于导流洞是临时建筑物,具有诸多不利因素:如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要求不高等,如果堵头未布置在防渗帷幕线上,导流洞就可能成为渗水通道,对工程蓄水及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同时,这样布置也为提前进行、加强围岩固结灌浆以及补灌提供了可能。堵头起始桩号为"导0+111.00",底高程为804.335m,此处岩性为微风化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基本稳定的Ⅱ类围岩,顶拱及侧墙的支护方式为:喷射100mm厚的C25混凝土,布设φ22锚杆,间、排距为1.5*1.5m,布设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0*200mm;底板铺设300mm厚的找平C20混凝土。

2.3堵头长度计算

2.3.1计算假定

(1)堵头与围岩均视为刚体,堵头挡水运行后,将水压力均匀传递到混凝土与岩石或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上。

(2)假定堵头围岩中不存在沿基岩内部滑动的软弱结构面。

(3)实际存在的地应力、灌浆压力、围岩高低不平形成的嵌槽抗剪力、扩挖齿槽等均作为额外安全储备,不参与计算

2.3.2按修正的规范公式计算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中,给出了等断面堵头长度计算公式,考虑到堵头在施工过程中顶拱和侧墙与围岩接触面密实性不易保证,计算时,对这些部位的抗剪切面积适当折减,引入有效接触系数。

式中:P―堵头迎水面承受的总水压,MN; ―允许剪应力,0.2~0.3MPa ,本工程取0.2MPa;A―堵头剪切面周长,m; ―堵头断面面积; ―水的容重,10KN/m3; H―作用水头; ―有效接触系数(顶拱取0,侧墙取0.8,底板取1.0)。

计算可得堵头长度为10.82m。

2.3.3按抗剪断公式计算

式中:P―作用水头总推力; A―堵头剪切面周长,m; ―堵头断面面积; 砼―砼的容重,24KN/m3; ―砼与抗剪断摩擦系数,取1.1; ―抗剪断凝聚力,取1.4MPa; ―有效接触系数(顶拱取0,侧墙取0.8,底部取1.0);K―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设计工况时取3.0,校核工况时取2.5。

计算可得:设计工况下,导流洞堵头长4.32m,校核工况下,堵头长3.66m。

2.3.4按经验公式计算

(1)按洞径倍数确定

多年来,对堵头的设计大都比较保守,一般取2~3倍的洞径(二滩2.63,东江2.1),近年来也有很多工程打破了此约定(鲁布革1.5,天生桥一级为1.5)。

本工程导流洞等效洞径,堵头长度L在15.35m~23.03m范围间。

(2)按计算水头与洞径确定

式中:―堵头长度;H―作用水头;m―经验系数,一般取0.0125~0.02,当H< 100m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本工程取0.02。

计算可得:设计工况下,堵头长=11.06m;校核工况下,堵头长11.26m。

根据计算分析,参考经验类比,综合确定,导流洞堵头长度为16m。

2.4堵头体型设计

堵头体型选择“底板、侧墙三向扩挖齿槽型”,较近年来多用的“楔形”,能较好地改善堵头及围岩应力状况。底板、侧墙的最大扩挖深度分别为1.5m、1.35m,为避免锐缘应力集中,留3.5m的平段,底板上游坡比1:2.083,下游坡比1:9.541,侧墙上游坡比1:2,下游坡比1:8。堵头采用C25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抗渗等级W6,抗冻等级F150。为了堵头灌浆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施工期混凝土的散热,在堵头内设置纵向灌浆廊道。廊道上游面距堵头上游面6.0m,圆拱直墙型,断面尺寸为2.5m×3.0m,待堵头灌浆工作完成后,采用C25微膨胀混凝土封填灌浆廊道。为保证堵头混凝土与顶拱原喷砼之间粘结良好,在浇筑前必须对原喷砼表面全部凿毛,冲洗干净,并清除松动、空鼓部位。封堵体全断面布设φ25砂浆锚杆,单根长3.5m,深入基岩3.0m,间、排距2m,错开布置,以加强堵头与围岩间的连接。此外在堵头与基岩接触面的上游侧布设一周铜止水兼做止浆片,在堵头与基岩接触面的下游侧以及灌浆廊道下游侧布设一周止浆片。堵头体型见图1、图2。

图1 堵头平面图图2 堵头纵剖面图

2.5灌浆设计

(1)回填灌浆。堵头顶部混凝土、灌浆廊道顶部混凝土施工空间狭小,施工条件差,难以浇筑密实,需埋设回填灌浆管路,采用与堵头混凝土相同强度的砂浆,将堵头全段顶部空腔回填密实。回填灌浆范围为顶拱中心角120°,回填灌浆孔排距2.0m,每排2孔或3孔,错开布置,深入基岩/混凝土0.1m,灌浆压力为0.3Mpa。拱顶设排气孔,排距2.0m,深入基岩/混凝土0.2m。回填灌浆经由灌浆管路引至堵头下游,在堵头混凝土达到70%设计强度后进行。

(2)固结灌浆。为提高封堵段围岩的整体性,使围岩原生裂隙和软弱结构面得以固结补强,保证围岩的弹性抗力,减少渗漏,对封堵段围岩进行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孔全断面环向360°布设,每个断面11孔,深入基岩4m,间、排距2m,错开布置。固结灌浆经灌浆引管引至堵头纵向灌浆廊道内进行,灌浆压力为1.0MPa。

(3)接缝灌浆。考虑到混凝土干缩特性的影响,在堵头混凝土与围岩接触面以及堵头灌浆廊道封填混凝土的顶拱、侧墙布设接缝灌浆系统,以确保堵头的整体性、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并能有效地传递应力。接缝灌浆经由灌浆引管引至堵头下游进行。升浆管间距2m,出浆盒间距2m,梅花型布置,灌浆管采用PE管,每个灌浆段采用大进口、小出口以保证灌浆质量。接缝灌浆在堵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温度降至满足温控要求后施灌,接缝灌浆压力为0.3MPa 。

3.结语

导流洞堵头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堵头的安全可靠、及时完工直接关系到水库运行安全以及工程效益发挥。本工程堵头设计中未考虑扩挖齿槽引起的阻滑力、堵头变形产生的摩擦阻力以及直接利用大坝灌浆廊道提前进行固结灌浆的可行性,若计入这些有利因素,则可缩短堵头长度、不设置灌浆廊道,对简化施工程序、缩短工期,提早发挥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 [S].北京:水利出版社,2002.

【2】陈贵斌,徐云明,易俊新.龙马水电站导流洞堵头设计[J].云南水利发电,2009,26(1):35-37.

【3】汤用泉.导流洞封堵的几个关键问题[J].水电与新能源,2010,89(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