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19:02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1)

一、高度重视淘汰生产工艺落后马铃薯淀粉企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我县处于大六盘生态经济核心区,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西北地区水源涵养基地。近年来,随着马铃薯淀粉企业加工业不断发展,用水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马铃薯淀粉企业耗水量持续增加,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日益加深。淘汰生产工艺落后马铃薯淀粉企业,对改善我县环境质量,对确保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淘汰生产工艺落后的马铃薯淀粉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生产工艺落后的马铃薯淀粉企业消耗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制约着我县的污染减排工作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淘汰生产工艺落后的马铃薯淀粉企业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工艺落后马铃薯淀粉企业淘汰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工作原则。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推进淀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淘汰产能落后的马铃薯淀粉企业,促进水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二)总体目标。到2012年底前,对全县年产5000吨以下马铃薯淀粉企业,全部淘汰;到2013年底前,对年产5000吨至10000吨(不含10000吨)的马铃薯淀粉企业,全部淘汰;2012年开始,对年产10000吨及以上淀粉企业进行重组和升级技术改造,开工建设废水深化治理工程;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实现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三、组织领导

为扎实做好淘汰生产工艺落后马铃薯淀粉企业工作,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县淘汰生产工艺落后马铃薯淀粉企业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对此项行动工作负总责,统一指挥协调此项行动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系各成员单位,具体组织实施,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保障措施

(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担负工作职责,督促产能低下企业按期完成淘汰任务、拆除生产设施装置,防止生产设施装置转移重建。要统一行动,加强配合,结合各自职能,对产能低下企业做好彻底断水、断电、拆除主要设施和吊销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工作。对于不按要求完成的企业,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生产设施装置。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要加强督检查,确保淘汰任务落到实处,并将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

(二)依法行政,标本兼治。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能源、清洁生产等方面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淘汰力度,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要与扶优扶强、升级改造等相结合,积极对现有年产10000吨以上的马铃薯淀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工艺先进、装备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高的淀粉项目,并完善污染治理设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项目扶持;成效;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36-02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年降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5.3 ℃,年平均降水量350~500 mm,无霜期仅有100~150 d。马铃薯产业、特色蔬菜产业、小杂粮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西吉县利用农业财政项目扶持,对种植的马铃薯、特色蔬菜开展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1 目标任务

1.1 病虫害监测

按照“三固定、四统一”的原则,对各测报对象进行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范围,使农作物病虫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以达到有效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的目标。

1.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以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为主,通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使实施区域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 5%~20%以上,平均减少用药15~30次/hm2,节省农药与人工成本300元/hm2以上;统防统治率达到90%,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0%以上[1]。

2 项目建设地点

2.1 病虫测报

选择在西吉县南部的兴隆镇、西部的震湖乡、东部的火石寨乡设立系统监测点,开展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蚜虫、黄矮病、粘虫、芹菜斑枯病、小麦吸浆虫、小地老虎、黑绒金龟甲、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12个全区监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2.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在震湖乡孟湾村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建立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区。

3 项目建设内容

3.1 病虫测报

系统观测: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和县城基地根据作物布局设立4个系统监测点,在监测点内根据不同作物建立相应系统监测田,利用黄盘、诱蛾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佳多虫情测报灯等观测仪器和田间定点调查,从3月15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开展黑绒金龟甲、麦蚜、黄矮病、小麦吸浆虫、小麦条锈病、粘虫、小地老虎、小麦白粉病、玉米蚜虫、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芹菜斑枯病等12个主要病虫监测工作。

病虫鼠害普查工作:每种病虫害始见后立即进行1次普查,以后每隔10 d进行1次(鼠害春秋2季各普查1次),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普查方法:在3个生态类型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乡,各乡选3个代表村,各村选3个代表组,各组选5户农户或5块田块进行调查统计。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20株,统计各种病虫鼠害的发生、被害株率、危害程度、发生面积。10月上中旬,在全县范围进行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螟、小麦吸浆虫、黑绒金龟甲等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的调查[2]。

病虫鼠害发生发展趋势报告:根据病虫害监测调查情况,利用历史资料、气象资料,结合病虫发生动态综合分析,及时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同时,通过农信通、电视预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会,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做好病虫害监测调查的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宁夏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报送系统”及时向总站上报病虫害发生信息。填报小麦条锈病、小地老虎、吸浆虫、马铃薯早、晚疫病等重大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害的周报,在重大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实行日报制度[3-4]。

3.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3.2.1 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通过统一供药和统一进行防治的方式,在高产示范区开展防治。

3.2.2 主要示范内容。推广青薯9号脱毒种薯333.33 hm2,降低早晚疫病和病毒病的危害;推广配方施肥技术666.67 hm2,增强马铃薯的抗病性;用农科院“薯兴”拌种剂拌种333.33 hm2;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开展杀灭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蛴螬成虫等试验;田间悬挂黄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试验;结合示范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用72%甲霜锰锌、72%霜脲锰锌(克露、赛露)可湿性粉剂、25%瑞凡悬浮剂等药剂1 500g/hm2,或1 000亿枯草芽孢杆菌300 g/hm2喷防早晚疫病;在病虫害发生期,组织召开防治现场会、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大力宣传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让广大农户适期、科学防治。

4 体会

在病虫害实施示范区建立病虫观测点,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预报,有效指导大田统防统治工作。在防治关键季节,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应举办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规范病虫害统防统治行为。在示范区要推广灯诱、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病虫绿色防控措施,通过病虫害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实现农作物高产增效[5]。

5 参考文献

[1] 吕雪鑫,谢明杰,姜健,等.海洋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12):40-45.

[2] 赵中华,杨普云,周阳.2013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成效[J].中国植保导刊,2014(3):21-24.

[3] 李绍杰,鲁秀芝,李华,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20-121.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3)

一、实施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实施原则

坚持尽量集中连片、实行整村整乡规模推进。通过补贴地膜、种子和覆膜起垄机械,实行技物结合,做到良法与良种相配套。采取科技入户的办法,确保各项技术随地膜补贴直接到户,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二)总体任务

2012年计划在全县16个乡镇推广全膜垄作马铃薯栽培面积5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500公斤,比对照(不覆膜)亩增产400公斤,年增产马铃薯2000万公斤。

(三)示范点任务

实施良种与良法配套推广,把全膜垄作技术与旱作注水补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保护耕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中心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面上的工作。2012年建立5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示范点39个,示范面积3万亩(其中:县级示范点9个)。

(四)目标进度

2012年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从2012年1月开始,2012年10月31日结束,具体进度安排是:

1、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2月底。各乡镇负责完成对农户的宣传发动,规划示范点及面积落实,上报农户种植落实花名册,县农技中心编制实施方案。各乡镇、县种子管理站及早做好种薯的联系和调运工作;县乡两级技术部门要完成对乡村技术骨干及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供销、农机部门做好化肥、农药、农机具的供应工作。

2、2012年3月上旬。县上召开顶凌覆膜动员大会。县财政做好地膜的采购和发放供应。各乡镇进行宣传发动、发放地膜、建档立卡工作,并召开村组干部大会督促农户及早完成顶凌覆膜;技术部门要做好起垄覆膜的现场指导工作。县上派督查组进行专项督查。

3、3月10日至4月10日。东坪、天堂两个乡镇在4月5日前要全面完成顶凌覆膜任务,其余14个乡镇在4月10日前要全面完成顶凌覆膜任务。

4、4月11日至4月底。4月中、下旬组织农户做好种薯处理,破膜播种等工作,做好迎接省、市验收的准备工作。

5、5月上旬至9月30日前,各乡镇组织农户做好放苗、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技术部门要认真做好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的病虫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

6、10月1日至10月31日前,技术部门要做好测产、典型调查、效益分析、经验总结以及向农户提供销售信息等工作;做好营销服务和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做好县级考核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主推品种

重点推广适宜干旱地区生长的马铃薯新品种,品种以陇薯3号、青薯2号、青薯3号、克新6号为主,要引进脱毒马铃薯良种,指导农民选购,尽量做到统一供种,马铃薯脱毒良种统供率达到50%,脱毒种薯推广使用率达到90%以上,马铃薯良种率达100%。

(二)主推技术

各乡镇要以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作为主推核心技术,组装配套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形成综合抗旱增产技术体系。

1、全膜垄作栽培技术。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是我县旱作农业推广的核心技术,该项技术集雨、保墒、节水、抗旱、增产,而且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技术应用率达100%,全膜覆盖率达100%,顶凌覆膜率达100%。

2、测土配方施肥及培肥地力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积极推行马铃薯专用肥和旱地宝拌种技术,示范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100%。

3、土壤深松耕技术。深松耕可以达到疏松土壤,完全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充分接纳天然降雨,同时还能起到抑制地表蒸发的作用。示范点技术应用率达100%。

4、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在项目区乡镇布设病虫监测点,系统监测马铃薯疫病、环腐病、金针虫等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组织群众统防统治。示范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率达100%。

5、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按照马铃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积极引导农民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要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严格投入品市场管理,严禁高度、剧毒和残留期长的农药投入生产,确保马铃薯的质量。

6、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机械深松耕、机械起垄覆膜、机械收获、机动喷雾器防治病虫害等农机化作业技术,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开展试验示范研究

1、开展马铃薯窖藏病害品种抗性鉴定田间试验,明确不同品种的抗性情况,为品种的合理布局、提高病害防治能力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开展马铃薯肥效试验,筛选马铃薯最佳施肥水平,完善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开展马铃薯窖藏病害调查。摸清我县主要窖藏病害种类及发病原因,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4、开展旱作注水补灌技术示范。旱作注水补灌技术是我省抗旱节水的又一项新成果,该技术具有节水,使用灵活,实现水、肥、农药一体化使用的特点。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有效控制土传病害为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是2012年全县重点工作之一,全县上下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由县政府领导任组长,农牧、财政、扶贫、供销、农机、商务部门及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和协调调度,确保马铃薯全膜垄作种植技术顺利推广。各相关乡镇也要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认真抓好任务落实、地块规划、农资调运等各项具体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1、地膜补助。每亩补助地膜6公斤。5万亩共需地膜300吨,折资约360万元。其中省上补助75吨,需县补助225吨,折资约270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和农户自行解决。

2、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按每亩5元的标准对种植乡镇再给予奖励。

3、种薯补助。全膜垄作马铃薯种植和脱毒种薯生产共6万亩,县上每亩需补助60元,共需资金360万元,重点用于旱作农业示范点和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

4、注水补灌机械购置补贴。市上分配我县注水机械40台,按照每台2500元,需补贴资金10万元。

(三)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县政府将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对相关业务单位、帮扶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一并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设施农业验收及考核办法和县旱作农业项目考核办法》的通知(县委办发〔2010〕125号)精神进行严格考核。建立“县上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包抓示范点、一般干部包村包组、技术干部包抓技术指导的目标责任制。

1、县级联系领导责任。县级联系领导要高度重视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切实加强与乡镇的联系,加大协调指导力度,督促乡镇全面完成任务。

2、乡镇责任。乡镇是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本乡镇的群众宣传发动、地块落实、技术培训、物资调运发放、销售信息服务、废旧地膜回收等工作。建立农户地膜、种薯、农机具供应花名册,确保地膜、种薯、农机具入村到户。及时向县旱作农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技中心)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周报告制,从2月下旬开始,每周星期三下午5点前报到县农技中心,直至春播结束),年中、年底上报项目半年和全年总结,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完成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任务。

3、相关部门职责。财政局负责补助资金的统筹调度和地膜的采购供应;宣传部、商务局、广电局要加大对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加强对马铃薯产品的对外推介宣传,帮助解决农民解决销售问题。气象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乡镇、农户灾害性气象预警信息,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对旱作农业造成损失。组织部、纪检委、县委办、政府办要加大对乡镇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乡镇按照建设进度全面完成任务。

4、业务单位责任。各相关业务单位要根据各自技术服务职责,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小组,加大技术服务力度。供销社要根据生产需求,及早做好化肥调运供应和废旧地膜的回收;农机局做好农机具配套供应和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农技中心做好全县技术骨干的培训和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种子管理站和马铃薯原种场做好脱毒种薯的供应工作。

5、帮扶部门责任。各帮扶部门要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深入乡镇村组,主动帮助乡镇解决在群众宣传发动,地块落实、示范点建设、起垄覆膜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和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乡镇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四)强化宣传培训。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是一项新型抗旱增收技术。要树立主动抗旱、科学抗旱的理念,紧紧围绕以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加大宣传、指导和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在抓好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农民技术骨干和种植农户的培训。要通过办班讲课、播放录像、搞观摩、开展田间现场培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的宣传培训,使该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使广大种植农户都能较好的掌握这一技术,达到每村有一名农民技术员,每户有一个经过培训的明白人。同时组织农技干部,深入乡村农户,实行蹲点包干,包抓技术指导,确保大面积推广技术不走样。实施科技入户,县上确定1名首席专家和2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实施项目,每个技术人员在示范区联系科技示范户20户,通过项目实施,全县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400户以上,辐射带动8000户以上,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加强观摩学习,在马铃薯生长的时期,各乡镇要组织本乡镇的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群众到周边乡镇和周边县区进行观摩学习,开阔眼界。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对比分析来增强农民群众推广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的信心,推动全县旱作农业的发展。

(五)加强农膜和起垄机械的供应与管理。对省、县统一供应的地膜,要切实加强管理,健全档案,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以村为单位分户造册,张榜公布,并以户为单位发放供膜卡,由农户在册卡上签字,确保农膜入村到户。对配发的起垄机由乡镇农技农经站登记造册、加强管护、统一调配使用。

(六)扶持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引导建立马铃薯中介服务组织,把主产区生产基地的农户、运销户及农业技术部门连接起来,扶持发展一批重点从事马铃薯经销的运销公司、专业协会、贩运大户,提高马铃薯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农产品 价格 马铃薯 互联网+农业

一、我国马铃薯价格波动现状

2005年以来我国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面粉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鲜菜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图:

(图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一可以看出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9年至2010年上涨6.5%,2011年至2012年价格指数下跌7.3%;面粉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6年至2007年上涨7.6%,2011年至2012年下跌5.8%;蔬菜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0年至2011年下跌16.7%,2011年至2012年上涨15.3%,蔬菜价格指数的波动幅度为粮食、面粉类大宗农产品的2.5倍左右;在笔者实际调查中发现马铃薯价格的波动幅度远超过蔬菜的波动幅度,调查结果显示优质马铃薯的价格波动在30%以上,而差质马铃薯价格会超过50%;以内蒙古乌兰察布马铃薯价格波动状况为例,马铃薯种植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年产量超过80亿斤。在2010年之前马铃薯批发价格的最低标准都在1.0元/公斤左右。但在2010年,全国各地的采购商蜂拥而至,马铃薯价格水涨船高,最高时价格竟然超过2.4元/公斤,创历史最高。然而就在薯农们还没弄清价格为何突然暴涨的时候,紧接着的2011年,马铃薯价格急转直下,最低时竟然只有0.36元/公斤,直到年底也没有超过1.0元/公斤的历史均值。

二、马铃薯价格波动剧烈的原因

(图二)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图二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季度最大震荡幅度为2011年第四季度下跌7.1%;薯类生产价格指数季度震荡最大幅度为2012年第四季度上涨16.9%;蔬菜生产价格指数季度最大震荡幅度为2012年第一季度上涨13.4%。整体看来生产价格呈稳定下降趋势而马铃薯价格超出粮食和蔬菜价格的波动幅度,由此生产成本并不是主导价格的原因;

马铃薯生产周期长、质保期短、产量大的特点和面粉相比面粉的原材料小麦的种植面积广、生产规模大、上市分散,而马铃薯和蔬菜相比产量大上市时间集中和小麦相比种植户分散没有形成农业合作、保存成本高、分销期集中突然而大量的马铃薯上市也是造成价格波动的原因。信息不流通,我国的农副产品总量庞大,产品的种类丰富,但是这种庞大的总量是由一个一个单独的个体种植户的产量组成的。 农户了解不到农产品完整生产信息,他们能够了解到的只是片面的、单纯的价格信息,缺少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信息的指导。(例如:农产品主要生产地的种植规模、预期的生产总量、库存总量、市场的需求量等)

其次,就是农副产品产业链中。在农产品从种植户到消费者手中的中间环节,种植户和中间商之间的利益和信息之间是冲突矛盾,对于小宗农产品而言由于市场总量小给中间商提供了控制市场的操作机会。例如:大量的囤货积奇、抛盘打压、集合各方面的游资对农副产品的价格进行恶性的炒作等等。造成富了中间商人穷了农民的结果,这些行为也是农副产品价格每年起伏不定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发展途径分析

基于以马铃薯为例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和原因和分析,归结其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在于种植品种和种植规模决策的信息和销售信息的闭塞。因此,针对性开展对农产品的互联网化思考。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上游农业生产

1.菜农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直销模式。菜农将自己种植的产品在平台上展示销售。优点:菜农和消费者分享中间环节的利益。菜农可以得到高于收购商给出的价格从而增加收入,消费者可以以相同的价格得到新鲜放心的蔬菜。

2.菜农可在云平台选购种植蔬菜所需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

优点:菜农可以解决种植问题治疗病虫害,降低种植风险保证预期收益。1.3菜农可连同土地受雇于云平台 根据合同规定对蔬菜生长流程进行管理操作。优点:规避价格风险,通过土地的出租和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收益。

(二)中游数据管理协调控制

1.包含仓储物流、清洗包装、以及农产品会展和蔬菜品种和数量的大数据分析指导农民种植。优点:通过对蔬菜消费数据收集分析指导菜农品种和规模的决策,同时沟通上下游的信息,避免农民盲目跟风种植而造成的滞销问题。建立销售渠道,通过物流和仓储对蔬菜进行清洗包装储存和运输为下游提供优质放心的蔬菜。

2.投放具有明确品种、质量和收获时间和收获价格的标书供给菜农根据自己的的生产能力投标。投标菜农可以放心的种植蔬菜而不用担心增产不增收或者有蔬菜而没有销售渠道的问题,实现订单式种植。

(三)下游销售

与超市、社区、饭店和蔬菜深加工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对中间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优点:降低超市、社区、饭店和蔬菜加工企业单独对蔬菜产品选购加工和运输保存的成本,同时可以通过云农平台了解到蔬菜的种植情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四、总结

本文以马铃薯为例,以数据的形势展示了蔬菜价格近几年的波动情况,从整体上分析了蔬菜价格的波动原因,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蔬菜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对其价格进行研究并保证价格的稳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希望文章中提到的解决方法可以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切实的解决农产品种植和销售问题,也可以让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得到新鲜的农产品。(指导老师:李锡玲)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调控机制研究》 方燕 2003年6月

【2】《中国重要农产品-供求变化及其对价格的影响研究》 徐雪 2014年12月

【3】《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李华 2014年12月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5)

1具体措施

1.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是促进马铃薯规范化种植、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标准化生产、保障消费者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切实抓好该项工作,火红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马铃薯高产创建样板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和以农科站站长为组长的技术指导组,按照“一个样板、一支队伍、一笔经费、一套奖惩”的工作思路,负责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实施、检查指导等各项具体工作。

1.2明确职责,抓好落实

实行乡领导挂钩负责制,乡领导挂钩到相关村指导工作,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做到定人、定点、定面积、定职责、定奖惩,各单位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切实抓好马铃薯高产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面积落实、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经验总结等工作。

1.3立足本职,搞好技术指导

火红乡农科站立足本职工作,按照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五有、四统一、三到位”,即:样板实施有组织领导、有技术方案、有田间观察记载、有测产记录、有工作总结;统一品种、统一节令、统一规格、统一管理;措施到位、技术人员到位、工作经费到位的总体要求,认真搞好技术指导工作。一是重点推广抗病、高产、优质的会-2号、合作88号马铃薯品种;二是抓好土地整理工作,坚持两犁两耙,做到土壤疏松、细碎,通气排水良好。三是选择最佳播种节令,适时播种,正常年景下,选择在惊垫至春分播种为宜。四是合理密植,规范种植,大力推广马铃薯高垄双行种植技术,种植密度为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3~40 cm;四是推广配方施肥。五是科学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

1.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种植水平

一是利用乡、村、社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向干部群众大力宣传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提高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在全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紧紧围绕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户均掌握1~2门实用技术这一目标,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两校进村”等工程,做到农业专家培训到村,技术人员指导到户,科学种植规划到田,加大对种植区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水平,提高脱毒种薯覆盖和农业科技措施到位率。三是组织干部群众观摩交流,在马铃薯生长关键时期,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到样板区进行现场观摩交流,充分发挥样板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乡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2取得的成效

2.1高产创建目标基本实现

以2011年为例,火红乡完成了百亩核心区7.2 hm2,千亩展示区72 hm2,万亩示范区700 hm2,收获季节应严格按照《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实施办法》组织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对马铃薯高产创建样板不同类型地块进行实地测产。测产结果为:百亩核心区测产3个点,平均产量60.81 t/hm2,千亩展示区测9个点,平均单产55.03 t/hm2,万亩示范区测30个点,平均产量43.71 t/hm2,基本实现了高产创建目标。

2.2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中,通过推广抗病优良新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规范种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高产创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火红乡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高产创建活动辐射带动下,2011年全乡种植大春马铃薯2 520 hm2,平均产量43.8 t/hm2,总产量达11万t,其中商品薯9.35万t,种薯1.15万t,种薯和商品薯平均按当年市场价1.2元/kg计算,实现产值1 260万元,种植区群众户均收入6 500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主要经验

3.1领导重视、部门协调是关键

乡党委、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火红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县农业局、科技局、水务局等业务部门大力合作,使火红乡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在项目整合、资金扶持、种薯供应、技术支持方面得到了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火红乡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3.2依靠科技是核心

按照《火红乡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技术措施要求,认真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一是抓好种薯的选择。二是抓好土地的整理。三是选择最佳节令播种。四是抓好合理密植。五是抓好田间管理。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探索、积累总结了种薯繁育、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马铃薯双垄高产栽培技术,为提升火红乡马铃薯产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3.3宣传培训是重点

为切实抓好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宣传培训是重点,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现场培训会,参会人员涉及种植区内的所有村组干部、种植大户及当地农民,利用各种会议等形式认真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和培训工作,使每个种植户都明确高产创建的意义,掌握高产创建的技术要领,增强了群众参与种植与管理主动性和自觉性,保证了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3.4真抓实干是根本

为了调动了广大干部和技术员工作积极性,真抓实干,确保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起得实效,乡党委、政府制定完善了行政措施、技术措施和销售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种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着力打造强势产业。

4存在的问题

由于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马铃薯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商品意识不强;火红乡马铃薯虽然种植面积大,但由于种植品种单一,品质结构不合理,加工型马铃薯少;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体系运作不完善,缺乏一个功能齐全的大型马铃薯批发市场;产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水利化程度低,抵御干旱、涝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产品外宣力度不够,固定销售渠道不多,加之当地没有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向广度和深度提升。

5对策

5.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考核

一是继续抓好机构落实,乡政府应成立稳定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二是以各村及相关部门签定目标责任制,把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三是制定完善相应的技术规程和保障措施,真正把责任、技术、措施落实到高产创建上;四是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有效利用农业网络、信息平台、数字乡村网等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为广大群众及时提供生产、管理、销售、加工等信息服务;五是抓好年度目标考核奖惩落实。

5.2加强政策扶持,整合项目资源

把各方面的各种项目进行整合,向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倾斜;二是争取各级各部门的财政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在种薯、肥料等方面予以补助。

5.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打造强势产业

加强与省农大和县农技中心、县植保站等科研推广部门的联系,做好原原种的扩繁、后备品种示范选育、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等工作[3-4],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打响“火红梁子”马铃薯商标品牌。

6参考文献

[1] 张晓梅,黄廷祥,黄必华.德宏州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农业,2011(6):9-10.

[2] 兰惊雷,贾彬良,和亮.山西省粮棉高产创建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信息,2010(5):14-17,20.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6)

小补助撬动大投入

“多亏这个冷藏库,我们种的菜不但没有滞销,还卖到了俄罗斯、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在福建省漳浦县深土镇开通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院里,董事长李待生指着一座新建成的组装式冷藏库对记者说。这个冷藏库由厚15厘米左右的聚氨酯彩钢保温板拼装组合而成,内部配备了压缩机可以制冷控温,包装整齐的“铁包菜”在库里成垛堆放,走进去寒意阵阵。

漳浦县是我国冬春季蔬菜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蔬菜价格波动越来越大,特别是大葱价格去年遭遇十年来的最低点,田头收购价只有0.2元/斤,不到2008年最高收购价格2.5元/斤的十分之一,这让当地不少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陷入困境。16岁就开始收菜贩菜的李待生深知必须利用冷库“淡吞旺吐”才能避开恶性竞争,但相对高昂的建设成本和对冷库建设知识的缺乏让他迟迟下不了决心。2014年,在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的扶持下,李待生的合作社投资18万元建设了50吨库容的组装式冷藏库,通过错峰销售和运前预冷,不但让蔬菜卖上了价,还卖出了国。

“这批铁包菜预冷后将从满洲里出关,发往俄罗斯,如果没有预冷这道环节,最北只能拉到山东寿光,而那里竞争激烈,不但赚不到钱,可能还要亏损。”李待生算了一笔账,外租冷库贮藏蔬菜成本为40元/吨,而自建冷库的运营成本为30元/吨,加上拿到的3万元国家奖补,运营一两年就可收回成本。

“漳浦是2013年被确定为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试点县的,合作社和农户得知这个政策后都非常积极地申报。项目实施后,蔬菜平均售价比之前高20%~30%,产地减损率可达20%以上。”漳浦县农业局副局长张德生告诉记者,2014年该县继续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核准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个农户作为项目扶持对象,奖补新建冷藏库38座,建成库容24000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当地果蔬初加工设施条件。记者调查该县润华、益农信、建国等多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发现,当地12月花菜收购价0.2元/斤,经冷藏库保鲜后,次年3月销往广州市场发货价可达0.8元/斤;花生收购价2.0元/斤,经保鲜一星期后,销售价可达3.0~3.5元/斤,杨梅旺季收购价3.8元/斤,经-10℃低温冷藏2个月后,销往南京市场价格可达12元/斤,利润达5~6元/斤。“现在是没有冷库,不要做蔬菜。”漳浦县杜浔镇庆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镇省告诉记者。

“实践证明,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已经成为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稳定市场供应的重要保障,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宗锦耀局长说,自2012年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以来,中央财政累计补贴资金16亿元,补助3.89万个农户和36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产地初加工设施6.5万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16万吨、果蔬贮藏能力115万吨、果蔬烘干能力80万吨。政策实施地区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普遍反映,项目选得对、选得准、作用大、效果好。

相比每年百亿元级别的种粮直补和千亿元级别的农资综合补贴,每年6亿元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总额虽小,但由于补在了现代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可谓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带动了民间资本的大力投入和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记者了解到,2015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三大类18种规格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实施区域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小补助避免大浪费

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是实施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的另一重要成果。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初加工环节主要是由农民、合作社和部分小微企业完成,方法原始、设施简陋、力量薄弱、浪费巨大。比如北方地区的马铃薯,就是挖一个地窖放进去,不能通风、不能控温、不能控湿,贮藏到年底或来年一二月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整窖烂掉。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强,一些初加工设施,一年只能用两三个月,80%时间都是闲置,并且一次性投入较大,设施利用率低,企业不愿意投入。

据农业部针对四种作物典型调查结果,粮食农户储藏环节的产后损失率大概在7%~11%,每年损失达到400~500亿斤;马铃薯产后损失率约15%~20%,每年损失浪费有1400万吨;苹果产后损失率约15%~20%,每年损失有300多万吨;蔬菜产后损失率超过20%,叶菜类蔬菜损失高达35%,每年损失1.4亿吨。按照马铃薯和蔬菜每斤0.5元、粮食和苹果每斤1元计算,大概折合人民币3000亿元。如果按照水土资源的消耗来看,相当于1.4~1.5亿亩耕地被浪费。

“在我国水土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产出的农产品再次被大量浪费,实在可惜。”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科技处处长赵长军告诉记者,农产品产后损失带来的严重后果,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影响了供给。大量农产品在产后环节被浪费,没有形成有效供给量。二是减少了收入。4类作物每年产后损失大约3000亿元,人均到几亿农民头上,每年也有300、400元的损失。三是浪费了资源。每年有1亿多亩耕地资源和人财物投入白白浪费掉了。四是污染了环境。在收获季节,主产区烂果、烂菜遍地都是,有的堆积如山,严重污染了环境。五是危害健康。很多农产品霉变后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像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性物质,过量食用或长时间食用,都会致癌。马铃薯青化或长芽后产生的龙葵素,也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另外,有很多的干制类产品,包括葡萄干、柿饼、木耳、黄花菜、干辣椒等,在晾晒、土法烘干过程中,用煤火直接熏,产生了严重污染,带来了很多的质量卫生和安全问题。总之,农产品初加工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实施后,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初加工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记者了解到,新型贮藏窖、冷藏库改善了马铃薯、果蔬的贮藏条件,马铃薯可存放半年以上不长芽、不皱缩,苹果、胡萝卜等果蔬可存放5~6月不腐烂、不萎蔫。甘肃省新增设施预计每年可减少马铃薯、苹果产后损失9.6万吨,仅贮藏一个环节就减少损失1.5亿元以上。新型烘干设施解决了传统干燥方式残留物超标、卫生不达标及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缩短了干燥周期、提高了产品品质和销售价格。宁夏新建设的枸杞烘干房比传统晾晒方式晒干的枸杞质量明显提高,每斤多卖4元钱,纯利增加了3元钱。新疆热风烘干杏干价格比传统晾晒杏干翻了2倍以上,而且带动鲜杏价格每公斤提高1~2元。“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福建平和县实施补助政策后,延长蜜柚销售时间3~4个月,通过冷藏保鲜,增加收入370多万元,带动出口欧盟9万吨蜜柚,创汇8000多万元。

据统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实施三年来,累计为试点地区农民群众减少产后损失8.92亿元,错季销售增收42.3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好效果源于好制度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才知道。一项政策效果好不好,只有农民群众才最有发言权。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实施三年以来,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对补助政策拥护和接受程度很高,普遍认为该政策是“设计最合理、操作最规范、成效最显著、农民最欢迎”的农业项目之一。而之所以有这样好的效果,源于完善的制度,健全的组织和规范的管理。

记者从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了解到,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从项目实施程序、技术要求、审批流程、验收方法、技术服务、指导培训、信息咨询、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完善、规范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制度设计的“十合一”。农业部印发了一个实施工作通知和一个补助设施技术方案,编制了一套建管用培训教材,设计了一套申请审批表、一个补助设施统一标识、一个补助设施唯一编号方法,认定了一个技术牵头单位和一批技术服务专家,开通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电话回访制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补助政策的这套管理制度是科学、规范、高效的。

记者调研时发现,为项目配套编制的培训教材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很多合作社和农户正是因此吃了定心丸,下决心投入。比如马铃薯贮藏设施及技术教材,不但介绍了马铃薯的贮藏特性,还详细阐述了10吨、20吨和60吨马铃薯贮藏窖的建造流程、验收方法,以及马铃薯、甘薯的贮藏操作规程等内容。果蔬贮藏保鲜、果蔬烘干设施及技术教材,不但介绍了苹果、柑橘、枸杞、杏等果蔬的贮藏特性和烘干特性,不同规格大小的通风库、简易冷藏库、组装式冷藏库和不同烘干能力的普通烘房、热风烘房、多功能烘干窑的建造流程、验收方法,还列出了15种水果贮藏保鲜以及6种果蔬热风烘干的操作规程,方便农户“一库多用”、“一房多用”,提高了贮藏、烘干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记者在漳浦县采访时注意到,就像身份证一样,在试点地区每一个补助设施的醒目位置上都张贴或悬挂有由14位数字组成的唯一识别标记。这个标志以惠民的首字母“HM”作为主要图形,组合成房顶的形状,底色是绿色,体现了农业的特点和政策惠民的初衷。漳浦县农业局经作站陈滨妍副站长告诉记者,标志上的编号都要录入到全国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一查这个编号就能知道这是什么设施,谁家建的,哪一年建的,谁验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共补助了多少钱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在管理信息系统内找到,随时调用。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7)

    1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

    温度对马铃薯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以平均气温17~21℃为宜。块茎萌发的最低温度为4~5℃,但生长极其缓慢;7℃时开始发芽,但速度较慢;芽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3~18℃,在此温度范围内,芽条生长茁壮,发根早,根量多,根系扩展迅速。催芽的温度应在15~20℃。播种时,10cm的土层温度达到7℃时,幼芽即可生长,12℃以上即可顺利出苗。温度超过36℃,块茎不萌发并造成大量烂种。茎叶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以18℃最适宜,叶生长的最低温度为7℃,在低温条件下叶片数少,但叶较大而平展。马铃薯抵抗低温的能力较差,当气温降到-1℃时地上部茎叶将受冻害,-3℃时植株开始死亡,-4℃时将全部冻死,块茎亦受冻害。日平均气温超过25℃,茎叶生长缓慢;超过35℃则茎叶停止生长。总的来说,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1℃,土温在29℃以上时,茎叶即停止生长。块茎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7~19℃,低温块茎形成较早,如在15℃下,出苗后7d形成块茎,在25℃下,出苗后21d才形成块茎。27~32℃高温则引起块茎发生次生生长,形成各种畸形小薯。块茎增长的最适土壤温度是15~18℃,20℃时块茎增长速度减缓,25℃时块茎生长趋于停止,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膨大,夜间的低温使植株和块茎的呼吸强度减弱,消耗能量少,有利于将白天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向块茎中运输和积累。马铃薯是喜强光作物,每天日照时数超过15h,茎叶生长繁茂,匍匐茎大量发生,但块茎延迟形成,产量下降;每天日照时数10h以下,块茎形成早,但茎叶生长不良,产量偏低。每天的日照时数为11~13h时,植株生长发育正常,正常形成块茎,块茎产量高。早熟品种对日照反应不敏感,在春季和初夏的长日照条件下,对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影响不大,晚熟品种则必须在12h以下的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块茎。马铃薯植株鲜重约有90%由水组成,其中有1%~2%用于光合作用。马铃薯蒸腾系数为400~600,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生长季节降雨量为400~500mm且均匀分布,就能够满足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整个生育期间,土壤田间持水量以60%~80%为最适宜。

    2马铃薯种植区划指标及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有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5个气象因子影响宁城县马铃薯种植范围及产量高低,对马铃薯生长季(4月下旬至9月下旬)时段的5个气象因子进行积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最高气温的曲线变化幅度最大,马铃薯产量和7-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呈反相关。马铃薯产量与7、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0.189,马铃薯产量与7月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230,马铃薯产量与6、7、8月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0.250、0.232,均通过了0.05水平的检验。

    3分区评述

    适宜区:马架子、黑里河西部、八里罕西部、三座店小梁子西部地区、甸子和必斯营子零星地区,该区气候凉爽,降水适中,6-8月的降水量均达到350mm以上,7-8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1~25℃,7月平均气温为l5~19℃,能充分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为宁城马铃薯优质高产区。次适宜区:小城子西部、八里罕山区大部分地区、黑里河部分地区。这一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适中,6-8月降水量为300~350mm,比较利于马铃薯产量的形成,为宁城马铃薯中产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城其他地区,该区6-8月的降水量为250~300mm,能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求,热量条件不能满足马铃薯的需求,这个区域一般最高气温在30℃以上,不利于马铃薯生长,为宁城马铃薯低产区。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监护措施

    近年来,急性颅脑外伤呈不断增多趋势。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有急、重、危等特点,行气管切开术是解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有效预防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我院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7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制定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78例患者中,男58例,女20例;年龄5~72岁,平均46.4岁,其中49例为>60岁老年患者。

    1.2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依据CLSI2006-2010年规则操作并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3-5.4版本处理数据。哥伦比亚血平板、M-H平板、鉴定培养基及药敏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德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1.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病例选择依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版)进行[1]。

    2结果

    2.1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78例肺部感染患者的气管分泌物中培养出10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6%;革兰阳性球菌占25.7%;真菌占5.7%。见表1。

    2.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MRSA共检出9株,检出率为42.9%。

    3讨论

    3.1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

    78例肺部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105株病原菌,其中分离率居第1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存在多种复杂的耐药机制,如外膜通透性降低、泵出机制、由染色体编码持续高产AmpC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以及能水解碳青霉烯类的金属酶等[2];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主要是外膜孔通道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亢进,使得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减少而耐药[3];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代表菌,ESBLs可通过接合、转导和转移方式在菌株间传播[4];MRSA的检出率为42.9%,MRSA具有传播途径广、致病性强的特点[5],对患者已形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3.2消毒灭菌措施

    3.2.1物品的消毒灭菌雾化吸入器一人一次一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每日更换1次,0.5%“84”消毒液浸泡60min;氧气湿化瓶、湿化液及时更换,套管口以无菌湿纱布覆盖,及时更换;吸引导管一次性应用,口腔与气管内吸引管严格分开;内套管2~6h清洁、煮沸消毒1次;吸引器的储液瓶每日清洗,每周用0.5%“84”消毒液浸泡30min。

    3.2.2空气与环境的消毒病室内保持恒温(18~20℃)和相对湿度(约70%),开窗通风2次/d,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每次1h;病室地面用1%“84”消毒液拖地,2次/d;严格控制探视陪护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者严禁接触患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