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职称论文

生物职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4 23:15:00

生物职称论文

生物职称论文篇(1)

很多人会问网上医学职称论文可靠吗?医学职称需要留意哪些?

1. 报价。如果机构的报价远低于市场价,比如期刊正常投稿,审理3-6个月乃至更长,过审理的文章安排下来是3000元,你找的机构报价低于三千,你就要留神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机构不可能做亏本生意。

2. 手机号。查一下归属地,你可问问他们你在哪里呢?假设对方答复地和你查出的归属地不一致,铁定是骗子。当然现在手机假身份证办的太多了,也只能当参考。

3.定金。因为老师们存在一稿多投或许黄稿的或许,所以一般署理安排都是需求收一部分的定金的。但是有问题必定是需要退的。

4.查稿。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必定的说,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刊物是不能查稿的,不能查稿的刊物大家就要当心了。

职称论文的发表套路这么多,怎么防范网上医学职称论文过程中的陷阱呢?总体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核实刊物真假,二选择可信度高的中介机构。

要避免医学职称论文的骗术,你需要掌握的以下的一些基本常识:

1、医学期刊的分类:

医学期刊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品种由少到多,内容由最初的综合性发展为专科甚至于专题。今天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按目录分类,医学期刊可以分为医学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部级和省级期刊)。

2、正规刊物

简单说正式期刊必须有国家批准的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刊号(ISSN),并且是一号一刊(正刊)。

3、非法刊物:

非法刊物就是指未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出版的刊物。具体表现有:无刊号、杜撰刊号、冒用正规刊物刊号、使用境外刊号、副刊等。副刊就是指正规杂志社在国家批准刊号之外另出的,也就是说,凡是你在新闻出版署网站上能查到的刊物名称后面加上学术版、理论版等,比如国家批准的是《求是》,但你发表的刊物只能登在《求是。学术版》上面。

生物职称论文篇(2)

现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工作之余,也都是会通过一些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而评定职称都是会对今后的职称生涯带来很大帮助的,想要顺利的评上职称,那么在期刊上就是必不可少了,但是很多人却不怎么清楚评定职称需要在哪些期刊上,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困惑,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1、一定要发表正规期刊,一般期刊都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CN******,这个刊号就像人的身份证号,有刊号的才是公开发行的正规期刊,是不是正规期刊登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查就知道了查询期刊。

2、论文要在期刊网上查到,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可以在期刊网站查到,常见的期刊网站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维普网等,不同期刊和不同的网站合作,所以在投稿的时候要问清楚可以上哪个网,一般都是先出刊后上网。

3、找单位确定评职要求!不同地区不同单位要求是不一样的,投稿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单位要求你发表什么样的刊物。大部分单位要求只要是有CN刊号公开发行的正规期刊就行,有的单位对刊物的级别有要求(省级、部级、科技核心、RCCSE核心、北大核心、CSsci核心),有的单位会要求必须在指定的期刊网查到论文,有的单位还会对期刊的出版周期(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有要求,有的单位甚至对期刊的页码有要求,有的单位还有指定发表的期刊目录,所以一定要先确定好单位要求才能去找合适的刊物。

评职称文章在哪些期刊上发表这个问题,想必大家现在应该都弄清楚了吧,也希望大家通过上面解析能顺利的凭上职称。

生物职称论文篇(3)

关键词:职称论文;职称评审;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前言

职称论文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人力资源部职称评审委员会在职称答辩之前都规定了申报论文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参加职称答辩人员会按照规定要求选择发表的刊物、确定论文的数目、字数以及内容等,这些都成为职称评审申报人员得不得不的问题。尤其是在过程中,受时间和工作条件的限制,他们想方设法让论文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率的方式火速发表,严重扰乱了的市场。有经济能力和关系的参评人员,可以通过关系在不同的期刊不同的时间分别发表多篇内容雷同,质量不佳的论文。在职称评审之前,管理人员都要对参评者进行专或获奖论文资格审查和打分。论文的数量、档次、对相关专业影像程度都会在职称评审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职称存在的问题

首先,发表论的动机不纯,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评审。一些参评人员始终认为本身工作能力的高低才是最重要的,论文能否发表以及论文质量的高低都不能说明问题,论文写的好工作未必就能干的好,工作干的好写论文水平不一定高。他们认为只要工作干好职称就成评好,不重视将工作中的终结落实到理论上。这就导致了发表职称论文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很明确:只是单纯满足职称评审的量化打分要求。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就会让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失去撰写论文、搞科研、做总结的动力,完成的论文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是应景之作而已。这就会让论文的发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其次,审核论文草草了事不够仔细。工作人员在审核论文是不关心其质量,只看论文是否是、第几作者、发表在何种档次的学术刊物、是否属于核心重点期刊、重复率多少。不会去审查参评人员的论文质量,只是简单的确定“有没有论文”。参评人员只要达到职称评审规定的数目以及期刊的规定,就相当于完成论文审查这一项。至于论文是通过何种渠道发表、重复率有没有很高、是否抄袭他人都不重要,审核的关键是有论文就可以了。参评人员和评审人员往往最容易忽视论文其本身的价值。所以,论文的内容、论文的水平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论文的水平去客观的了解和认识相关领域学科,了解参评人员。综上所述,职称论文背后显露出的各种相关问题,其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论文本身,而是相关审查监督的机制不够,所以相应的解决方案当然不是扼杀,而是要增强相关审查机构检查论文质量的力度。

三、提高职称质量具体做法

第一,要对论文的质量进行初步评定。条件允许可以组织成立职称论文评定委员会或者专家组对参评的职称论文进行综合审查,着重检查论文研究的方向,是否和参评人员从事工作领域相关,是否是对相关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论述。至于论文的篇幅就可以酌情而定,只要把要阐述的问题说明清楚,解决的办法表达完整,达到撰写论文的目的就行就可以。

第二,对论文作者真实性进行身份验证,也就是看该论文是否是本人所写或者参与其中。只要审核人员认真审查,调用多种渠道例如网络资源搜索和检测论文等就一定会得到正确的结果,从而“冒牌职称论文”也会得到相应的遏制。网络在论文管理监督方面中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好的利用网络手段可以营造一种良性循环的职称论文学术氛围,所以,在这里建议审查人员应该多多利用网络平台作为管理监督论文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手段。

第三,监测论文是否抄袭。目前职称很多存在抄袭假冒的现象,抄袭的形式又多种多样,为监测增加了难度。有些论文和参评人员从事的工作、研究的领域根本没有关系,只是单纯的抄袭他人论文稍加改动就成为自己的,这样既对自己不负责任同时也侵犯了论文原著者的著作权,随着职称和工资还有切身利益越来越密切,这种情况也愈演愈烈,特别是网络化的普遍,以及相关软件的出现,使论文造假抄袭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商业化。甚至在一些国家核心的权威期刊中都会有类似的现象,这无疑也是对论文抄袭的一种纵容。审查人员可以重点对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行审查,同样一个观点,任何人都可以去论述,但是所持的方向及所要阐述的重点不尽相同,这样就可以相对准确的把握方向,即使是同样的观点,由于表述方式和阐述角度不同,写出的论文也不会有百分百的相同。此外,在检查论文时,也要看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否符合规定以及相关要求,正常情况下,发表的学术论文都会对引用参考文献有要求,引用的多了自己的观点就会模糊,容易让人产生论文抄袭的嫌疑。

生物职称论文篇(4)

学通社

新闻写作指南

——

蔡红龙 喻帅明

学校常用领导一览

学校

游俊:校党委书记 肖湘愚:校长

李宗范: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田贵君:副校级督导 王绯:管委办主任

王晓彤:学工部副部长、校区学工办主任尚道文:校团委副书记向志文:校区学工办老师

田跃国:后勤处副处长、校区后勤办主任

外国语学院

彭正银:院长

刘宗湘:院党总支书记 张建喜:院党总支副书记 方芒:副院长谈宗凡:学工办主任

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庹清:院长

符铁军:党总支书记 田建林:副院长 唐纯翼:院工会主席 陈阳波:学工办主任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尹华光:院长 袁正新:党总支书记 晏海清:党总支副书记 吴永江:副院长 田金霞:副院长

刘水良:教工一支部书记 刘世雄:学生一支部书记 蔡建刚:学生二支部书记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卜爱华:院长 彭水英:党总支书记 邓万云:副院长

美术学院

舒湘汉:院长

王文广:美术学院党总支书 刘俊:副院长 贺伟:副院长 杜修望:办公室主任

彭茜: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周清平:院长、党委书记 徐洪志:副院长

新闻常用标题

1、单位+V+活动名称+活动形式

例:历史与文化学院举办“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法院”主题讲座

2、单位+V+序号+活动(序号选择使用,序号即第几届,哪一年的) 例:商学院举行首届民主生活会

3、单位+序号+活动+V

例: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2011级迎新晚会隆重举行

4、活动名+V(活动名字包含了单位以及活动内容的时候选择这种命名) 例: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成立暨2011“天马之夜”迎新晚会隆重举行

5、职称+人物/单位+活动

例:部长刘云山来我校视察

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路平深入我校师范学院调研

6、人物+V+地点+活动

例:张建永做客州烟草局读书沙龙

肖湘愚校长赴张家界校区检查指导工作

7、事件标题(一般为全校性的事件一般用这种标题,因为不便说单位是吉首大学) 例子:我校2011级硕士研究生正式入学报到新任校长肖湘愚到任

8、创新标题(一般双标题,大标题为创新标题,小标题命名方式可选上面七种之一) 例:1副标题:为了“家”的温馨主标题 :我校2011年迎新工作侧记2副标题:抓住机遇明确定位打造品牌再上台阶

主标题: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一行来我校张家界学院视察

新闻类型分析

1、例行活动:运动会、篮球赛、晚会等

2、讲座活动:名师讲座、领导讲座、来宾讲座、商业讲座(可不报道)。 3、部署活动:领导部署、汇报工作,一般为一人部署或多人讨论 4、视察活动:外界人士、校级领导视察工作

5、访问活动:来宾访问、我校领导外访

6、特殊活动:非以上活动,具有突发性、临时性、条件性。

新闻常用动词

1、标题动词

调研、视察、召开、举行、举办、落幕、做客、指导、出席、参加、谈

结束、部署、走访

2、文章动词

讲话:致辞、代表、表示、指出、强调、提到、就??、赞许、认为、提出、要求 进程:参观、评价、肯定、赞许、随同、出席、担任、担当、沟通交流

新闻常用连接词

1、段落

会上??会后;(晚会、讲座)开始??结束; 2、语句

并、还、从??到??;先后

新闻材料

1、活动名称(全名)、主题。 2、活动时间、地点

3、活动人物、人物职称、人物数量,活动中人物角色(常见角色:评委、嘉宾、主持、观众)

4、活动流程,活动进行先后顺序,活动时长。

5、活动内容,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主题;讲座主要内容;晚会节目数量等 6、活动结果,最终结论,最后结果,获奖结果。

7、重要讲话,原稿原话,讲话神态、表情、语气、动作、气质(慷慨激昂、肯定、赞赏等) 8、活动背景,如讲座主题背景介绍、领导视察的背景、活动举办时的实时背景等。

新闻导语行文方式

报头:(本报讯 学通社 **** ***) 时间:**月**日

介绍活动:单位+地点+V+活动名称

活动+地点+V(活动名包含了单位以及内容,见常用标题4) 人物:【职称+人名】、【职称+人名】、【职称+人名】等+V+活动;本次活动由【职称+人名】主持。(人物过多时写三个人全职称,其余人代职称如校领导领导**、**;或者***、***等老师)

结果:【职称+人名】荣获***;【单位+人名】荣获***(一般是比较大型的活动放在导语中,小活动导语中不现实结果)

新闻主体行文方式

(一般以时间为序,这是主线,以下两种为写作主线) 1、人物顺序

一般用于会议、座谈会、交流会,出席领导较多的情况下。时间为主线,按发言顺序写每个领导的讲话。每段为一个领导的发言主要内容,对【总结性】、【指导性】、【评价性】等重要发言要记录原话。 2、地点顺序 一般用于视察、参观等活动。以时间为主线,按视察顺序写每处见闻。每段为一处参观地点,

对【评论性】、【指导性】、【总结性】等重要发言要记录原话。 3、只以时间主线

按时间来写,领导发言用一段、过程用一段、结果用一段,。 结果:获奖名单、得出结论、确定政策、活动收获。

新闻最后说明用法

1、行文方式 以“据悉”、“据了解”开头,或者直接写说明内容 2、内容

A、出席领导过多,可置于最后 B、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C、活动背景意义 D、活动影响

E、活动后续活动

F、人物介绍(一般不写据悉字样)

新闻要注意哪些

1、重点

A、活动的意义、目的、结果; B、讲话讲座的中心、思想、指导方向 C、人物的态度、发言、评价 D、人物的职位、身份

2、特点(例行活动要发现的)

A、活动流程与以往的不同,创造性,创新性

B、额外的活动环节:如外国语学院刘宗湘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加拿大代表与我校代表对唱本地歌曲。 C、背景不同

3、宣传性

A、要表现出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B、突出我校办学的进步与成功 C、突出我校办学成果的卓越 D、不良现象

4、真实准确

A、流程准确,顺序与事实相符

B、人物准确,名字、职称无误,无错别字

C、活动准确,活动全名、主题要分清,不丢字错字

D、结果准确:如获奖结果、比赛结果等不可任意乱写、乱猜,“也许、可能、大概”此类词不能出现在新闻中。

E、单位用全称,不可简称,用官方称呼。

如:错:旅院08信管2班,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08信管2班,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200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正: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2008级信管2班

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官方简称为信管,就不必要再写全称。以官方为准。

5、用词

A、不可夸大事实,尤其是事件的影响

B、不可用模糊词语,

C、数据不可夸大尽量准确,重要会议准确计数,讲座等活动用“400余人”等样式 D、职称变化,介绍时【职称+人名】,行文中【人名、姓氏+职称】

E、职称选择,选择最高职称的前两三个,或者与活动有关职称。人物重要其余职称放到末尾或新闻导读中。(新闻导读不用于消息,起到讲述背景,提高读者兴趣的目的)

F、动词要思考,动词要符合执行人身份,如学生代表发言不可用指出、指示,应用“表示”或不用。

G、注意标点,非人物原话不可用引号 6、宣传范围问题。A、内宣稿 B、外宣稿

7、注意新闻的公益性。涉及到商业企业或个人要慎重。新闻中一般不出现商业性的内容。 8、新闻消息中忌讳主观评论太多。

9、新闻的即时性。导语中切记不可出现年。 10、出席领导嘉宾顺序。一般按职位大小。

新闻写作规范化流程

1、采稿

A、确定写作目标

B、参加活动,到达会场,寻找重点亮点、特点 C、记录主要人物、流程顺序 D、记录发言内容,重点要原话 E、记录结果 F、索要资料

G、核对记录内容筛选素材 H、整理素材

注:CE是针对活动的流程,其它新闻适当选择流程。

2、编写

A、确定主题:表现哪一方面(见宣传性) B、选择文体:重要的用通讯,简单的用消息

C、命题:重要活动,意义重大新闻用双标题,简单的用常用标题 D、确定写作顺序:根据新闻内容确定写作顺序

E、筛选材料,讲话等内容的概括,讲话的原话选择性抄录。备注说明的内容

3、审查

A、核对格式:标题、报头、导语、内容、结尾 B、核对时间地点

C、核对人物、单位、姓名、角色。 D、检查错别字和用词不当,保障行文流畅

4、核实

A、对于材料与实际采访记录有冲突处及时向活动主办单位或本人核实。 B、完稿后考虑新闻影响,造成较大或负面的要与主办单位协商。

5、发稿

jsunewszjj@163.com

新闻摄影摄像镜头选取

1、活动全景

包括标题、主要人物、观众在内的全景,正面90度拍摄一张,60度一张。大小为标题条幅左右空余0.5cm-1cm,采用横版。录像时间(30S)。标题尤为重要,不可丢失,一般以条幅或LED屏形式出现。

2、人物讲话

每位讲话人物发言中的照片,包括人物单照与全景(讲话人物以及其它人物)。选取人物讲话并有示范性动作的镜头为佳,其中要有该人物桌前的名牌,90度、60度各一张。单人照片采景大小:坐姿名牌距底线0.2cm-0.5cm;站姿膝盖为底线、头顶距顶线不小于1CM。全景以主要人物为中心,忌拍半个人头。录像时间(10-20S)

3、观众

选取领导/老师观众,同学观众各一张。能表现出气氛。

4、亮点

活动中突出的特点,如晚会特色节目,人物讲话时热烈气氛、人物讲话本人情绪高涨等

5、环境

突出环境特点,照片中心仍然为人物,即新闻主要人物。能表明人物心理、观众气氛;能代表该地特点;能表示主要活动内容。

6、合影

活动开始或者结束时领导或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合影。合影包含活动标题,全部人物。大小以标题为准,一般标题条幅顶部距相片顶部0.5cm-1cm。

7、注意事项

生物职称论文篇(5)

论文摘要:天津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对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和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以往的研究理论中推演出工作满意度与科研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工作者实际工作状况调查”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假设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提高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现有理论对组织内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几乎都提到了一个概念,即“工作满意度”。但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的不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理论界尚无定论,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探索空间。 

(1)工作满意度产生工作绩效。自霍桑实验之后,员工的需求和情感已成为研究者和实际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相关关系得到部分学者的研究验证。organ和ryan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问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hochwarter,perrewe和ferris的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相关系数达到0.22,并呈显著性j。行为学派基于“态度导致行为”的判定,提出了工作满意度产生工作绩效的观点。这种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因为高满意度的员工往往对组织有更多的认同,并能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更加积极主动工作,工作绩效相应较高。但这一理论是基于以工作绩效为结果,工作满意度为原因的假设,如若把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那么影响它的自变量又是什么?在对这一疑问的继续探询中,有学者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论观点,即工作绩效决定工作满意度。 

(2)工作绩效经由报酬决定工作满意度。这种观点认为,工作满意度并非工作绩效的原因,而是一个结果。olson和zanna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绩效决定工作满意度。因为绩效产生了有价值的结果,从而使个体感受到满意l3j。所谓“有价值的结果”,porter和lawler认为是“报酬”。员工工作绩效高,组织所给予的奖励和报酬相应也高,员工获得了组织认可,得到心理满足,工作满意度随之提高。如果组织薪酬评价体制等存在问题,员工的高绩效无法获得高报酬,贡献与所得之间出现落差,那么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将随之降低。但是,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因素仅仅是报酬吗?在这些疑问的基础上,新的理论得以发展,即“工作满意度经由工作行为影响工作绩效”。 

(3)工作满意度经由工作行为影响工作绩效。这种观点认为,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行为,工作行为的实施才能产生具体的绩效。因此,工作满意度不会直接影响绩效,往往需通过工作行为作为中介加以实现。此外,影响工作行为的因素并非仅有工作满意度,还有诸如员工自身的特点、需求、公平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因素,也将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工作绩效。 

尽管学者们对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二者间关系的认知仍存在分歧。虽然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由于不同地区管理文化及模式、地区发展阶段的差异、被试群体特征的不同,一些在前人研究模式中对工作绩效起显著作用的因素,并不一定适用于目前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人员这一群体。所以,有必要把已有的理论思考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合天津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现状的理论框架和创新开发思路。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行为显著正向影响科研绩效。 

假设2:科研绩效显著正向影响科技人员的物质收益满意度。 

假设3:科技人员物质收益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进而对科研工作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4:科技人员的专业职称高低显著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行为。 

一般而言,员工工作行为除受满意度影响外,还受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就科技人员群体而言,在个人特征因素中,“职称”是可能的重要因素。 

假设5:体现科技人员自我实现需要的满意度指标(包括对行政职务晋升机会、专业职称晋升机会、个人特长发挥状况以及拥有学习深造机会状况的满意度),对科研工作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如果假设3中工作满意度显著影响科研工作行为的假设成立,那么各项工作满意度指标中,哪些部分将对科研工作行为有更直接的影响呢?假设5认为,就科技人员而言,有关自我实现的满意度是可能的重要因素。 

二、数据资料与度量 

1.数据资料与样本特征 

本文数据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实际工作状况调查”课题组2007年在天津市所辖15个区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调查采用的是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天津市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研发机构中从事科技研发、科技管理的科技人员。调查共回收问卷1294份。 

本文出于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研究的需要,对1294个样本进行了地区划分,最终采用的数据来自滨海新区的585个科技人员样本。在被调查的滨海新区科技人员中,男性人数较多(占比63.0%),本科学历居主要比例(占比63.2%),来自企业的科技人员(占比97.4%),属于工科专业背景的科技人员(占比64.3%),从事应用研究的科技人员占较大比例(占比58.2%),此外,样本在各年龄层次均有分布。

2.模型变量度量

问卷所涵盖的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类是主观态度评价;一类是实际工作行为。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对问卷中涉及的主观态度评价指标、实际工作行为指标分别采用spss15.0中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法进行重新分类及效度检验。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2个主观态度评价指标中,有16个被组合成四个复合新因素。kmo测度和球形baalett检验,分别为0.842和小于0.001,这表明非常适合做因素分析。同时,各因素特征值均大于1.5,累积解释量达到了57.772%。本文将这四个新因素分别命名为工作满意度、物质收益满意度、职业精神感知和学风感知,见表1。四个因素中,物质收益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是本研究的重点。

在22个实际工作行为指标中,有16个被组合成四个复合新因素。kmo测度和球形baalett检验,分别为0.654和小于0.001,表明也非常适合做因素分析。同时,各因素特征值均大于2.0,累积解释量达到了76.225%。四个新因素在本研究中分别被命名为科研机会、科研时问投入、社会发展机会、非科研时间投入,见表2。四个因素中,科研机会、科研时间投入是本研究的重点。

按照研究假设,以上因素分析形成的工作满意度、物质收益满意度两项态度指标以及科研机会、科研时间投入两项行为指标将进入检验模型。其中,以“科研时问投人”和“科研机会”作为研究假设中“科研工作行为”的具体测量指标。“科研绩效”的测量指标取自问卷中“去年,您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及其具体数量”题项,其中包括sci、ei论文数,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国内一般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数,提交或发表研究报告数,申请专利数,完成模型数,报刊发表科普文章数等。

三、研究分析与结论

1.对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的基本评估

为对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做一个基本描述,表3列出了用于衡量科研绩效的八个指标的均值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科技人员在科研绩效上差异显著(f=6.016;p<0.01),博士学历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显著高于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员;不同职称的科技人员在科研绩效上也具有显著差异(f=5.919;p<0.01),正高职称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显著高于其他职称人员;科技人员在性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研绩效差异也具显著性(t:3.078;p<0.01);男性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显著高于女性科技人员。

2.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根据研究假设,为对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路径假设,并以spss15.0路径分析方法予以检验。

(1)工作满意度对科研绩效影响的可能路径有三条:一为直接影响科研绩效,此为直接效果;二为以科研机会为中介变量,影响科研绩效,此为间接效果;三为工作满意度通过科研投入时问影响科研机会,进而再影响科研绩效,此路径也是间接效果。这些路径假设分别建立在“满意度直接产生绩效”、“满意度经由工作行为影响绩效”的理论基础上,并能对假设3的部分内容予以检验。

(2)物质收益满意度对科研绩效影响的可能路径有四条:除了与工作满意度对科研绩效影响相同的三条路径外,还有一条路径是先影响工作满意度,并通过它影响科研时间投入,进而影响科研机会的获得,最终影响科研绩效。这些路径假设是建立在“报酬决定满意度”和“满意度产生绩效”的理论基础上,并能对假设3的部分内容加以检验。

(3)科研投入时问对科研绩效影响的可能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影响科研绩效;二是以科研机会为中介,影响科研绩效。此外,科研机会对科研绩效的影响路径直接影响科研绩效,属于直接效果。这些路径假设是建立在“工作行为直接影响绩效”的理论上,并能对假设1进行检验。

运用spss15.0的路径分析方法,对上述路径假设进行检验后,得出各路径的路径系数及其是否显著的信息(见图1)。从图1的路径系数可以看出,在对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的路径中,有四条显著路径:一是物质收益满意度一工作满意度一科研时问投入一科研机会一科研绩效;二是工作满意度一科研投人时间一科研机会一科研绩效;j是科研投入时间一科研机会一科研绩效;四是科研机会一科研绩效。

滨海新区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路径分析模型可对本文部分研究假设给予检验。

(1)在对科研绩效的影响中,科研机会显著正向影响科研绩效(beta=0.345,p<0.001),同时受到科研投入时间的显著正向影响(beta=0.415,p<0.001)。即。科研投入越多的科技人员,获得的科研机会越多,科研绩效越高。这表明,科技人员科技工作行为显著正向影响科技绩效。因而,假设l得到验证。

(2)工作满意度对科研绩效的影响透过科研投入时间(beta=0.186,p<0.05)、科研机会两个因素正向影响科研绩效;物质收益满意度则对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beta=0.651,p<0.001),并经由工作满意度、科研投入时问和科研机会对科研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这表明,科技人员的物质收益满意度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行为,最终影响科研绩效。因而,假设3得到验证。

此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科研绩效对工作满意度(beta=一0.042,p>0.05)和物质收益满意度(beta=0.103.p>0.05)均无显著影响。因此,假设2未能得到证实。

3.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科研绩效影响因素的多变量回归分析

通过路径分析,假设1和假设3得以证实,假设2未得到证实。于是,对科研绩效的研究最终落脚于什么样的科技人员将会获得更多的科研机会,并会更乐于进行科研投入,表现出更好的科研工作行为。为此,研究假设4提出,科研工作行为(科研时间投入)除了受到满意度的影响外,还会受限于职称的影响。假设5则进一步提出,在满意度因素的各项指标中,科技人员对行政职务晋升的机会、专业职称晋升的机会、个人特长发挥的状况以及拥有学习的机会这四方面的满意度是显著正向影响科研工作行为的主要指标。为验证以上研究假设,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从回归后的模型解释力来看,工作满意度因素的差异性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即科技人员在各种收入、福利、待遇状况上的满意度对其工作满意度的高低有较大的解释力,rsquare达54.7%,而后依次是:科研机会、科研绩效、科研投人时间、物质收益满意度。其中,物质收益满意度模型解释力较弱,意味着物质收益满意度的差异除了受教育程度、职务级别、晋升间隔的影响外,更多的是来自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这部分未知因素与科技人员所属公司的所有制形式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囿于现有数据资料的局限性,无法对此进行验证。

进一步对beta系数的观察发现,职称高低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时间投入(beta=0.210,p<0.01)和科研机会(beta=0.278,p<0.001)。即职称越高,科研时间投入越多,科研机会越多。这表明,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行为受到专业技术职称的显著正向影响。因而,假设4得到验证。此外,科研时间投入还受到科技人员对行政职务晋升机会满意度的显著正向影响(beta:0.283,p<0.001)。科技人员专业职称晋升机会、个人特长发挥状况以及拥有学习机会状况的满意度对科研投人没有显著影响。因而假设5只得到部分验证。

4.研究结论

(1)滨海新区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直接受到其所能获得的科研机会的正向影响,而科研机会的多寡又受到科技人员科研投入多少的显著影响。此外,职称的高低也显著影响着所能获得的科研机会的多寡。有更多的机会主持或参与各种级别的课题项目对科研产出具有重要意义。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的科技人员,获得主持或参与课题和研究的机会越多。但是,科研机会的获得以及获得的多寡也并非仅和科研投入有关,个人资源背景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现行的科研体制下,职称越高的科技人员,成功申请到研究项目的机会也越大。

(2)滨海新区科技人员对物质收益的满意度显著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导致了对科研的不同投入,影响着科研绩效。在组织中,员工对物质收益的满意度往往在工作的各项满意度中起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物质收益的满意度判断往往潜藏着对组织内公平性的感知。感受到公平感的员工将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 behavior.ocb),他们会更自觉地投人各项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最终促进绩效的提高。组织内,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往往更为重视公平感,科技人员很显然就是这样的群体。在对滨海新区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发现,对个人所得与贡献关系感知不同的科技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异(f=20.756,p<0.001),其中,认为“自己的所得和贡献相当”的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认为“自己的所得远小于贡献”和“所得略小于贡献”的科技人员。美国社会学者霍曼斯的交换理论指出,公平感源于参与者的主观判断。参与者判断的标准除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外,就是与自己的参照群体进行比较,参照群体一般是与参与者密切联系,甚至直接交换的群体。滨海新区科技工作者的参照群体是哪类群体,现有研究尚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可能的解释是,由于滨海新区的科技工作者大多是来自于企业的科技人员,所以,在企业内,他们的参照群体可能源于两类:一是企业内行政管理人员。与科技人员的超负荷劳动相比,管理类工作相对轻松,所承担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在这种对比下,科技人员容易对物质收益产生不公平感;二是比自己职称高的科研人员群体。科研机会能带来一定的物质收益,但是科研机会除科研时间投入外,还受职称等个人资源因素影响。当低职称科技人员囿于一时无法改变的职称所限,而不能获得提升机会时,有可能会对现有物质收益分配体系产生不满。

(3)在工作满意度中,个人行政职务晋升机会的满意度对科研投入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对以物质收益满意度为因变量,个人资源背景为自变量的回归研究中发现,行政职务及教育程度对物质收益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技术职称对物质收益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在滨海新区的部分企业内,现有的薪酬体系更多的是和行政职务相挂钩。所以,在“物质收益的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投入”这两条假设成立的前提下,科技人员行政职务晋升机会满意度对科研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对策与建议

1.制定针对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培训计划

研究显示,科研绩效受所拥有的科研机会显著影响,而职称则是能否获得科研锻炼机会的显著影响因素之一。青年科技人员是颇具科研创新力和活力的群体,但往往也因为暂处中低职称而无法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所以,如何使这一群体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科研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并能在未来科研梯队中实现顺利交接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关注青年科技人员这一群体,组织机构应为这一群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研能力培训计划,给予他们锻炼和发挥科研能力的机会。比如,在企业内实施科研导师计划,鼓励高职称科技人员担任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导师,建立具有一定年龄和职称梯度、注重性别平衡的科研团队,同时在绩效考核中,注重团队绩效评估,既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科研团队合作与协同增效。此外,企业可设立针对青年学者的专项科研基金,以帮扶青年科技人员从事科研活动,为青年科技人员创造科研机会,同时鼓励青年科技人员问的科研合作。

2.制定平衡科技人员所得与贡献的绩效评价机制

科技人员对报酬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隐含着对公平感的感知。工作满意度对科研投入的影响常常是通过公平感起作用的。因为公平感通常影响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自我认知。本研究显示,目前大部分滨海新区科技人员对自己所得与贡献的公平性感知程度不高(其中认为“个人所得略小于贡献”的科技人员占35.7%;认为“个人所得远小于贡献”的科技人员占22.1%)。所以,建议根据滨海新区各组织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更加合理和公平的科研人员绩效和薪酬体制,关注科研人员所得和贡献的公平关系的构建。比如,为科技人员建立与组织内部行政管理人员不同的绩效评价和薪酬体系,针对科技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不仅关注任务绩效,而且关注学习绩效和创新绩效,并将之与薪酬相挂钩,使得科技人员隐性的知识、智力、时间投人得到合理回报。

生物职称论文篇(6)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去年向海南有关方面下发举报线索,反映《中国教育科研杂志》涉嫌利用非法期刊进行网络诈骗。由此牵出一个隐藏多年、受害人覆盖众多省市的学术论文诈骗团伙。

犯罪嫌疑人符莉夫妇承认,从2004年始,他们成立公司招聘员工进行专门培训,设立了数十个网站征稿信息,假称其学术报刊是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诱骗需要晋升职称的人向他们投稿,并以两千字内340元、每增加一千字加价100元的标准索要版面费。收钱后,他们便开机印刷非法刊物邮寄给投稿人。

记者发现,这20余种非法报刊大多集中在卫生和教育领域。符莉也向记者坦诚“因为这两个行业有评定职称的强烈要求。”据警方统计,这起非法期刊案件的受害人预计达到2万人,涉案金额至少有1000万元。即使在犯罪嫌疑人在被抓获后,仍不断有投稿者打电话到“编辑部”咨询和汇款事宜。

生物职称论文篇(7)

【摘要】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是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着重研究、发现其特有的规律,在学习、借鉴别国的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条件比较,不可盲从。我们要及时研究解决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推动职称晋升工作的健康发展。

教师职称是教师的任职资格与能力的凭证,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实际水平的凭证及物化体现。客观地说,教师职称的晋升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积极性提高的源动力之一,这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现行的职称晋升制度凸显出很多弊端和不足。

一、现行职称晋升制度的弊端

1.高职称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导致职业怠倦现象加剧近几年,我国高校高职称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其间年轻的高职称教师也迅速增加,出现了副教授、教授数量膨胀现象。然而,高校的综合科研能力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因此而增长。究其本质原因不是政策制定的疏忽,也不是控制监督的主要问题,而是高校的定位。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高职称人员紧缺,高等院校的师资矛盾是供给不足。而高职称教师的供给不足又是由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学术科研水平有限造成的。[1]不少教师进行科研只是为了晋级,这就容易与生产实际脱钩,研究出一些无用的成果,或者评上职称后就将论文成果束之高阁,不去推广转化为生产力。高校教师一评上教授,就会终身受益,主观上不必为晋升而奋斗,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都达到了满足。很多人四十多岁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倚老卖老,反正终身享用国家的教授待遇。这种不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束缚了一大批本可以成为发明家、创造家人士的手脚,造成了人才的普遍平庸化、功利化,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队伍的发展与建设。2.高校各学科间职称晋升标准无专业区别评定标准的不一致更多地反映在高校学科间。不同的院系,因为设立标准不同,评审的结果千差万别。理工与艺术专业,重在实际操作与表演,它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尽管它不同于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建树。两者体系不同,并无高低之分,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实际操作的要求不应被贬低。顺应市场经济变革,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果没有一支动手能力强、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实现的。盲目追求学术,轻视技能,不仅会挫伤许多优秀教师进取的心,埋没人才,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当前在评定高级职称时,要制定合理的标准,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结合其各自情况制定分类的任职标准,而不能笼而统之。3.职称评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是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学生教育的实际操作者,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但现行职称评定的导向,却不可避免地使得教师认为教学无所谓,只搞科研,坦率地说就是写论文,通行的做法是把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或出版的学术专著作为一个“硬指标”。如果论文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无论这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得如何好,无论其论文质量多么高,都无法得以晋升。尤其对于搞科研的教师来说,认真踏实地搞科研也许几年完不成一个成果,完不成成果怎能评职称?而相同的时间东拼西凑几篇论文却可以评上最高的职称。于是很多人无奈地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捷径上去,也使得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用的精力非常有限。教师摆不正自身工作的重点,教学的质量工程就不可能落到实处。仅仅依靠“评聘分离”并不能彻底解决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问题,唯有在职称评定这个源头纠正高校教师的定位,方能使教师回归教育工作的本质。

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我国高校职称改革的经验和今后的改革方向谈几点个人建议。1.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教师职称晋升体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晋升体系,即要符合教育的规律、科学的规律、人才的规律。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综合性的,既要有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业绩的定量考核,又要有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定性分析。应该把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客观地评价教授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晋升体系;在晋级中要兼顾短期与长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鼓励教师通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劳动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对人才的成长要有引导、激励和约束机制,要为教授们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2.提高高校教师的学术权威和学术自由大学的管理中存在着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三种力量,三股力量相互作用表现为一个三角形的协调模式。[2]在我国的大学管理中国家的行政权力一直占主导作用,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的作用总体上微不足道,尤其表现为学术权威和行政力严重失衡。然而,实践证明大学的行政主导模式不利于学术自由,国家权力应为大学的自由创造保障条件,而不是让学术直接服从于国家短暂的眼前需求。就整体而言,国家绝不能要求大学直接和完全地为国家服务;而应该确信,只要大学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最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由此而带来的收效之大和影响之广,远非国家之力所及。[3]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涵是以学术自由为支撑的大学自治和教授治学,以学术指导模式管理大学有利于学术自由和学术发展。因此,学术事务应尽可能地交给学术人员处理,学术管理权力应尽可能赋予教师群体。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一个制度的实施必然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撑,面对市场化教师职称晋升问题上的诸多矛盾,应尽快出台《教师职称晋升条例》及实施细则,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该制度的权威性,为教师的法律武器,能够维护教师自身的权益,也为教师职称晋升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