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产说会主持稿

产说会主持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5:09

产说会主持稿

产说会主持稿篇(1)

MC开场

尊贵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各界朋友,友邦精英们,大家下午好!我是XXXX的XXX,欢迎各位参加XX保险高净值客户精品讲座,本次讲座也得到了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并亲临现场,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各位介绍出席本次理财讲座的公司领导,他们分别是:

XXXXXXX

特邀嘉宾XXXXX税务专家张旸女士;

还有XXXXX的各位营销精英们,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尊贵的来宾们,再次掌声欢迎各位的到来。

同时下面也有几个有趣问题来问下各位,各位你们觉得自己很有钱的举下手,觉得自己比李嘉诚有钱的举下手,你们想未来比李嘉诚有钱的举下手!好,相信各位都不仅对创富有兴趣,对未来如何守富和传富会更有兴趣,所以了解国家税务政策对个人财富的影响至关重要,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有趣有奖问答来了解一下各位对税务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多少

暖场有奖问答

领导致辞

非常感谢各位的热情参与,非常希望能和在座的每一位,一起共同度过一个美好而愉快的一天,希望在未来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人生。当然XXX保险除了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也是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体验的公司。而在过往历年,XX保险都因为客户服务方面的项目率获品牌殊荣,现在为了让各位更进一步了解X,下面有请XXXXX致欢迎辞并做公司介绍,掌声有请XXXXX

嘉宾分享

非常感谢XXXX的精彩致辞,有请回座。强大的人善于创造财富,聪明的人善于守住财富,睿智的人善于传承财富,如何更好的创富、守富、传富,相信在座来宾都很想听下专业人士的建议,下面将有请到金融领域方面的专家,为我们剖析在当今市场经济底下,我们如何合法合理的保护自己财产能够有效传承。让我们先看下这位金融理财专家的来历。

产说会主持稿篇(2)

摘要:广播经证明是所有传播形式中非常有效的一种,通过优美的声音和具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给听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本文对如何做好播音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播音;准备;主持人

广播直播带给广大听众带来的是更现实、更直接、更真实的感受,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融入到现场的氛围之中,更强烈地激发起人们的情感,打动人们的心,从而使思想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收到更好的效果。播音员,主持人期待向听众传递信息,与之交流情感,抒发心怀。但是,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播音员、主持人事前做了不少的准备,已经心中有数了,可一开机,脑子就一片空白,不知要说些什么,而有的播音员、主持人一到话筒前,便觉得精神抖擞,积极、振奋,发挥超常。可见,前期扎实的准备与话筒前的状态非常重要,它是节目成效的关健。为此,主持人要做好播音前的准备工作,要保证做好如下几点:

1 积极兴奋的心态有助于激发灵感

积极兴奋的心态有助于激发主持人的灵感和传递热情与真诚。面对话筒,主持人的眼神会顿时发亮,会充满了各种符号:感叹号又问号、省略号等。听众感觉到的是一个生动的、个性的、鲜活的你。为此,主持人要克服紧张心理。面对新的挑战或是新的环境或接受重大任务都容易导致紧张心理。刚刚入行的新人面对话筒会出现紧张、说话不利索、不能自我拉制是常事。这是因为实践经验少,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多加锻炼,就会慢慢好起来。老播音员主持人也有遇到紧张的情况,多半是环境的改变,如录播改直播、演播室改现场;气氛的改变,如重大播出任务、大制作、期望值高等等。人的情绪状态是十分复杂的,播音员、主持人既是公众人物,也是普通人,也会有诸如个人、家庭、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既有外部刺激引起的变化,又有内在因素产生的影响,既有来自生活的,又有来自工作的。

2 坚持科学练声

主持人播音要求声音明快,气息稳重,吐字清晰。播音和日常生活说话相比较,发声吐字运动量明显增大。为了使发声的各器官都达到工作状态,就应做一定练习。在备稿之前要练嗓子,在播音之前也要练声。如果在备稿之前和播音之前没有时间练,也应该在看稿过程中边看稿边出声,或者在进播音室的路上也可喊喊。经过练习不只嗓子好用,长期坚持养成习惯,科学使用嗓子还可以防止用声不当产生的疾患。这个练习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活动唇舌、声带等发声吐字器官,做到吐字清晰、有力,声带发音自然、响亮,嗓子没有异物感觉。为了打开口腔可以做口部操,为了使声音下沉可以选择“i、a”或者“嘿”等音由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反复练习。假如有的人在某一方面存在吐齐声的毛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段绕口令,把吐字发声练得自如、准确些。二是调整呼吸。适当活动全身,做扩胸、收腹等动作,使控制呼吸的肌肉兴奋起来。做深呼吸,然后保持住气,再慢慢地均匀地呼出。气息可以和吐字发声一并练习。经过练习,胸腔会在肋间肌的作用下自然扩展,小腹肌内有控制气息的感觉。

3 备稿至关重要

备稿指的是播音之前的一系列准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备稿它是播音创作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掌握稿件、表达稿件的思想文化基础及语言基本功的锤炼,实质上反映播音员主持人的修养。狭义备稿它是播音员、主持人播出稿件的具体准备方法、要求和步骤。广义备稿是储备,狭义备稿是运用,广义备稿做得越好,狭义备稿效率越高,效果就越好。由于具体准备稿件的时间往往十分紧迫,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平时要注意各方面的学习和积累。

备稿的首要环节就是要剔除生僻字。播音员作为公众人物和信息的传播者,很多老百姓都会视播音员播报的字音为标准音,所以播音员和主持人间接充当了普通话教员和语文老师的角色。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一定不要自以为是,粗心大意,碰到不认识或者或叫不准的字词要标好,然后翻查字典,千万不能手懒,认为自己是对的,比如“供不应求”的正确读音是“gōngbùyìngqiú” ,“压轴”的正确读音是“yāzhòu”,强劲的正确读音是“qiáng jìng?”,“尽量”的正确读音是“jǐn liàng?”,“因为”的正确读音是“yīn wèi”。

很多新闻播音员都提到过类似的问题,因为新闻的实效性强,出稿时间经常会比较晚,或者正在直播的时候加稿件的情况也时常发生,怎样才能在没有时间备稿的前提下,准确表达,不出差错呢。在这里听取前辈的意见,总结自己的经验提出两点解决办法。第一,平时多读稿件,拿起报纸,杂志,文章,张口就读,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克服自己的紧张,“畏字”心里,锻炼自己的快速浏览能力。

第二,现在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等渠道来获取信息。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在直播之前通过以上各个渠道来提前获取信息,“提前备稿”做到心中有数。

备稿不仅是把握和驾驭稿件所必需,而且是形成良好的话筒前状态的条件之一,认真准备,心中有底,在播出的时候才充满信心,从容不迫。否则,很容易造成信心不足,紧张慌乱。认真备稿,可以发现稿件存在的问题,把差错消灭在播出之前,可见,备稿是影响播音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

第四,主持人要有意识地锻炼思维能力

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播音主持专业考试时,都删除了以往的指定稿件朗读环节,而是着重考察考生的即兴主持能力。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即兴主持能力的高低也跟思维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主持人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语流顺畅,言辞得当,情绪稳定,政治导向明确,对整个节目的流程及内容了然于心,有能力规避和应对意外的发生,并能控制节目的发展,始终执行节目的既定方案。

要想成为一名主持人需要甜美的声音和优美的音色,同时还要有深厚的内涵和知识积淀。只有具备多种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当然,还有一些细节对播音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主持人在保证话筒前积极状态之余,还要有效地调节睡眠与心情,加强平时练声与备稿,加深对稿件的理解,根据不同类型的节目设计自己的播音主持风格,注重与搭档配合。在播音中,还要注重室温、灯光、耳机音量、话筒的位置、座椅的高低、稿件的页数和次序是否正确。如今的广播主持人在继承前辈优秀播音主持理念的基础上又进行大胆的尝试,不断的发展、开拓和创新,适应了时展的需要,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作为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不断自我提升、吸收新生事物、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及开放的思想,与时俱进,了解社会,让广播节目拥有更多的听众。播音前有了充分的准备,思想、感情,声音都处于良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可以信心十足地跨进播音室开始下一步的工作了。

产说会主持稿篇(3)

用途

讲话稿的使用范围很广,多用于各种大小会议、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口头表达;也可以登报印发成“书面发言”。

讲话稿和发言稿的区别

“讲话”和“发言”本是同义语,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现在多数是把领导和主持人的发言称为“讲话”,其他个人或与会人员所说的,统称为“发言”。

讲话稿一般应由讲话人自己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经过授意由别人,或由秘书、干事等代劳。讲话稿有详稿、略稿和腹稿之分。详稿准备较充分,只消拿到会议上去念就行了;略稿是个提纲、要点,在发言时要再作发挥;腹稿,仅仅在头脑里酝酿一下,考虑个大概,到时即席发言,然后根据别人的记录整理成书面的东西。这里,我们不讨论第三种。

“讲话稿”除“发言稿”这个别名外,还有演讲稿、演说稿、谈话稿、会议报告稿等。其性质与特点,都大同小异。

特点

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则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看起来清楚明白的句子,说给人听,别人不一定听得懂。文章可以反复看几遍,哪句看不懂,就看哪句;听别人在会议上讲话,就不可能让别人说了一遍,又说一遍,老重复一个内容。讲话是一句接着一句的,弄不清前句的意思,后一句就难于理解了。结果,话讲得越多,别人越不听。因此,写讲话稿,就是要抓住讲话的通俗化和日语化两个特点。

讲话要通俗,就是要适合人的听觉的需要,适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容易叫别人理解和接受。

我们知道,听报告时,听众只能发挥其听觉的作用,他们看不到实物与环境,难以知道具体的形象,只有靠讲话人的描述或讲解,才能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或逻辑上的说服力量。所以,通俗的讲话,可以补充视觉之不足。另外,通俗,不能理解为庸俗。它要求语言朴素、自然,不堆砌概念,不装腔作势。

讲话要口语化,就是写的稿子,别人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它的语言简短精练,形象、生动、具体,别人不仅听得明,而且印象深,记得牢。

注意事项

1。要看听众。讲稿的效果好不好,不是撰稿人个人或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评定的,而是要由广大的听众来打分,因此讲稿首先要考虑听讲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同时,事先要尽可能估计到,可能有人产生什么样的怀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有什么不同的议论,以便能够及时予以回答。这就要求演讲者把想和讲有机地统一起来。

2。要讲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撰稿人吃透两头。一是了解上面的方针政策,二是了解听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两头吃透了,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心中就有数了。这样讲起来,有针对性,听众也会觉得受益匪浅,听得全神贯注。

3。态度明朗、观点正确。讲话人,对所讲的问题,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举例要恰当,引用材料要准确,对于有些材料要进行辨伪考信的工作,不能拿来就用。看问题要持客观态度,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曲从附和,不任意上纲。

4。主题要单一。一次会议总有一个主题,讲话者也往往不止一个。所以讲话,首先要围绕会议主题讲,不能离开会议主题,信口开河。

现在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因此,要尽量把话写得简明扼要、干净利索。话讲长了,不仅会影响讲话的效果,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厌烦,不得人心。因为人持久或过度地听讲,会因听觉器官的疲劳而造成全身不舒服,必然精力分散。俗话说“话多如水”。因此,讲话要克服一种坏习惯,即一讲就长篇大论,胡拉乱扯,重复罗嗦,没完没了。

要合乎口语

写讲话稿,要像说话一样简短亲切。绝不要乱抄文章上的一些洁屈聱牙的句子。具体来说,写讲话稿要从下列几方面做到口语化:

1。用句要短,修饰语要少;文言句子和倒装句要尽量避免使用,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或分散注意力。

2。一些书面语言的词汇,要改用口语词汇。如“迅速”可改成“很快就”;“立即”可写成“马上”;“从而”可改成“这样就”;“连日来”可写成“这些天来”;“地处”可改成“位置在”;“备定”可写成“准备好了”等等。

3。一个意思有几个词都可以表达的,要尽量选择其中一听就懂的词,如“对垒”、“交锋”就不如“比赛”通俗易懂。

4。不该省的字不要省。如“同期”最好写成“同一时期”,以免发生误会。

5。要分清同音的字和词。比如“全部”容易错听为“全不”;“喉头”跟“猴头”分不清,应写成“喉咙头”就好。

6。方言土语要少用。听众一般都来自五湖四海,如果用方言土语多了,有些人听不懂,或者窃窃私语,也会影响会场秩序。如“假茶叶”是贵阳的土话,外地人很难知道它是指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东西。

7。用引号表示相反意思的词,在其前面要加上所谓二字,以表示否定。用括号作注释的,要改为直接叙述。

产说会主持稿篇(4)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么呢?我常常想,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么呢?我常常想,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请我们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李瑞环,热爱本职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二)

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么呢?我常常想,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请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

,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

李瑞环,热爱本职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

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

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请我们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八荣八耻学生演讲稿中的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

产说会主持稿篇(5)

一、突出政治性

众所周知,党史期刊政治性很强,她姓"党",必须始终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为培育"四有"新人服务。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贯彻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党史期刊的立刊之本。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不仅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杂志本身也无立足之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史期刊虽然也有个面向市场的问题,但决不意味着单纯地以市场为导向。

在长期办刊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在党史宣传中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总结经验教训为辅。具体做法,一是在重大政治原则性问题上,在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上,在对待党的历史和党的领导人物评价等问题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出现失误,出现杂音。二是弘扬主旋律,大量刊发讴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先锋战士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业绩,反映他们革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文章;在表现手法上,尽量做到平易近人,使读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藉轻松愉快的阅读,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党史知识,自然而然地接受党的传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制度约束,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实行"六审制",规定每个审稿层次都要严把政治关,切实把握"六不登"原则,即:有违背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倾向的稿子一律不登;有损党的形象、党的领袖人物形象的稿子一律不登;涉及领袖人物个人隐私的稿子一律不登;涉及党史人物之间个人恩怨的稿子一律不登;反映党史上过"左"做法的稿子不集中登;总结经验教训,反映党"走麦城"的稿子不集中登。

二、注重真实性

真实性是党史期刊的生命。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真实地反映我们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发生历史性转折和巨变的雄辩事实,用历史的真实来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也一定能够在本世纪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史期刊工作者的重大任务。我们始终把稿件的真实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看待:首先,在"六审制"中,规定传阅稿件的初、复、终审,审定稿件的初、复、终审,每个审稿层次同样要注重稿件的真实性。在编校质量责任制中,规定凡稿件发现一处虚假史料,扣分标准是一处错别字的10倍。其次,我们从1993年即开始打出"高层次,大题材"的旗帜,即专门发表对全党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稿件。其三,我们在选择作者时,专门找专业研究工作者,找权威部门的研究工作者,找本专业的权威人士。他们分布于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军委总政、总参、总后、总装、二炮政治部,各大军区政治部,当代中国研究所,部分军事院校,各省、市、自治区党史研究室,有关老将军、总部长、老省委书记传记组等。我们与这些作者的联系比较紧密,除不定期组织座谈会、拜访外,还定期赠送杂志。为了探讨重大党史题材作品写作的有关问题,我们还从2000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重大党史题材写作笔会,邀请数十位作者参加讨论,为杂志献计献策。

来自权威部门、专业部门的作者的文章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他们的文章一经发表,便被国内重要媒体转载。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每年所发140多篇文章中 ,有60%以上被转载,转载率在同类刊物中也是最高的。

三、不断提高可读性

产说会主持稿篇(6)

审稿既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专有出版权的核心所在。合作出版与买卖书号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出版社是否对书稿认真履行了审稿权。出版社在与民营书业的合作中,必须坚持“三审”责任制,加强出版流程管理,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图书质量。

关键词:

合作出版 买卖书号 专有出版权 “三审制”

通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对象或买卖书号的受体是民营书业,或称民营文化公司。中国民营书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民营书店为基础,以图书工作室为出版制作中心,以与国有出版社合作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发展过程清晰地勾勒出了从书摊到书店,从书商到书业的轨迹。[1]通俗而言,民营书业都是由图书发行“二渠道”的个体书商发展壮大而成的。从其创业之日起,就开始携手国有出版机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存在差别。一直以来,出版社与民营书业的合作是比较审慎的、保守的,与民营书业合作的出版社数量并不多。因国家政策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出版社与民营公司的合作长期处于“灰色”地带,总有几分遮遮掩掩,不太理直气壮。

事情的拐点出现在2009年1月,此时全国新闻出版(版权)局长会议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研究民营文化工作室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对于规模大、实力强、导向正确的民营文化工作室要积极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发挥好新兴出版生产力的作用。”报告还提到,要抓紧研究解决民营文化工作室的发展通道问题,进一步激发民营文化工作室投身先进文化建设和出版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民营文化工作室是一支出版业的生力军,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力,原则上纳入体制内管理。2010年1月,总署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新闻出版产业的“四条路径”,并且承诺,通过加强和改进服务,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2]这些政策的颁布,使得民营书业终于“浮出水面”。被政策认可之后,民营书业从“犹抱琵琶半遮面”走到前台,出版社与民营书业的合作随之发生“由地下到地上”“由灰色到合法”“由控制到鼓励”三个转变。6月,总署又了《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新政策旨在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促进出版行业科学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从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利用相关资源,积极开拓与民营书业合作的渠道,将与民营书业合作视为新的规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

总署一方面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书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又三令五申禁止出版社买卖书号,否则从严惩处。两者间似乎相矛盾,其实不然。这就需要认真解读国家政策,正确领会文件精神,厘清出版社与民营书业合作和买卖书号的本质区别,不踩“红线”。

一、认识出版权的实质,不买卖书号

我国实行出版许可制度,即对出版社的设立实行审批制而非登记制,目的在于通过对出版主体资格的限制来确保出版物内容的健康安全。国家赋予出版社专有出版权,出版权的实质或者说核心究竟是什么?图书生产过程中出版社的所有行为,都属于专有出版权的范畴吗?为回答这个问题,可从图书的生产流程予以考察。一般说来,图书的生产流程包括编、印、发三个环节,在所有出版社中,编辑部(室)、出版部(生产部)、发行部(营销部)三个部门必不可少。显而易见,印、发两个环节不属于出版专有权。粗略看来,出版专有权集中在“编”的环节。若再将其细分,编辑过程可分为编前环节、编辑加工与编后印制宣传三个阶段。编前环节具体包括调查研究与收集信息、拟定选题计划、组稿三部分。编辑加工过程包括审稿、加工整理、装帧设计和版面编排。编后过程指校对清样、宣传推荐和信息反馈三个环节。[3]

编前环节在本质上属组织创作环节,内容可否进入公共传播领域由以后的环节决定,因而编前环节不属于专有出版权的范畴。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出版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出版选题策划的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是收集、物色适合出版的选题,组织作品的创造,为出版社提供内容资源,这些公司相对于出版社而独立存在,所从事的工作属于编前环节。

编后的校对清样是纯技术性工作,很多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外校队伍。而宣传推荐、信息反馈都是为售卖、修订及策划新的选题服务,不属于专有出版权的范畴。

编辑加工过程的加工整理环节,是编辑以对读者、作者、社会负责的态度对作品进行的处理,即改正原稿中的错误及不规范之处,通过修改润色,使文字更通顺、更具美感,更能确切表达作品的主题,为出版物的社会传播作准备。同校对一样,这项工作也属纯技术性,可从专有出版权中分离出去。现在民营书业自己的编辑队伍已日渐壮大。而装帧设计和版面编排则是图书生产流程中的相对辅助环节,不涉及内容的创作和编辑,因此,也不属于专有出版权的范畴。

由此可见,比照我国设立出版许可制的目的,出版权的实质应侧重于对内容的审定,只有审稿环节才是专有出版权的核心所在,而除此以外的环节则并非出版权的必要组成部分。出版社通过审稿对书稿能否出版作出最后裁定,确保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不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体现了国家对图书内容健康安全的调控。因此,对于民营图书公司和出版社的合作而言,只要出版社履行了审稿权,就确保了国家设立专有出版权的目的,这种合作就不属于买卖书号的行为。出版社是否对书稿认真履行了审稿权,是区别合作出版与买卖书号的分界线。

目前,出版社与民营书业之间的项目合作关系(不含资本合作)大概分为两种:一是民营书业只负责前期的选题策划,出版社负责后期的编辑出版发行,民营书业以版税的形式收取一定的报酬,或从发行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收益;二是民营书业负责前期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出版社负责审稿并提供书号,民营书业负责后期的印刷发行,出版社可进入主渠道发行,也可不参与具体经营行为。[4]通过对出版专有权实质的分析,可知这两种形式的合作都是合法的,只是需要出版社在相关环节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出现功能缺失。

二、坚持“三审制”,当好“把关”人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活动的核心就是审稿。审稿是一个辨别真伪优劣、探求真理的过程,是一项复杂艰难的思维活动。编辑的主要功能是选择、加工和传播,从编辑的三个功能来看,审稿是编辑价值的核心体现。根据传播学的理论,审稿的过程属于“把关”行为。不认真履行审稿职责,便是出版社“把关”功能的缺失。从实际情况看,出版有政治错误或内容质量低劣的图书,主要是出版社不审稿或审稿不严造成的。出版社在收取民营书业的“管理费”后不履行审稿职责,即可视为买卖书号,这导致出版社对图书内容的质量无法控制,违背了国家设定出版许可制度的初衷,须严格禁止。近些年,那些受到停业整顿处理的出版社,无一不是在审稿环节出了问题的。

审稿制度是编辑工作的基本制度,我国对图书一直实行的是三级审稿制,或称“三级审稿责任制”,简称“三审制”。“三审制”对各审级都规定了具体的人,在程序上交叉互补、递进制约,既可对书稿客观、公正地评估,也可避免由于编辑人员知识不足和工作疏忽造成的失误,有助于对书稿质量的严格把关。三审制的具体内容及其职责分工在此不再赘述,但需强调的是,对于民营书业的书稿,出版社依旧要坚持三审而不是仅仅履行终审权。

在2010年1月至6月的销售数据中,民营文化公司在各大众类畅销书排行榜中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在当当网、卓越网等网络销售渠道中,这个百分比更高达65%。[5]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民营书业策划的图书主要是教辅图书和文学类图书,而健康和教育类图书则慢慢开始隐退。具体说来,根据民营书业所策划图书的板块特点,出版社在审稿时,需对症下药。

首先说教辅图书。由于教辅市场的巨量存在,民营书业早就开始关注并进入教辅市场,以其灵活的经营策略,占据着中国绝大部分教辅市场,[6]涌现了如山东世纪天鸿、江苏春雨文化、湖南天舟文化等大型民营书业。每年春季都要召开长沙图书交易会,至2012年已是第,其参展商的主体是民营书业,从近3年的情况看,70%以上的参展产品是教辅类图书。理科教辅类图书一般不会出现政治问题和导向问题,但要加强科学性和知识性把关,需注意单位和量的标准、排版的规范和统一。而对文科类图书则须谨慎,需要初审、复审、终审在文字上、知识上、政治上的层层把关,确保内容质量。同时加强对作者专业背景的审核,作者情况须存档备案。如果是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教材编辑而成的教辅图书,民营书业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其次是文学类图书。包括文学名著和原创作品。名著如果尚未进入公版领域,则要取得著作权人(含著者、译者)的授权。而对新作品的审稿,要警惕出版的去内容化。近些年,恐怖、悬疑小说成为读者欢迎的一类小说,而有关盗墓、穿越、早恋类题材的小说也一度畅销。一些民营书业的策划人认为,以前做出版,将精力集中在如何为人们提供某种有用的知识或技能上,现在读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出版要调整到为人们提供打发时间的快餐阅读上来,无所谓是否有用,只要好玩,或能够排遣无聊就可以了。作为出版人,要树立精品意识,既要满足读者需求,更要引导读者需求;要迎合市场,更要培育市场。未来的图书市场,必然从规模数量的增长向优质高效的增长转变。在内容资源上占据制高点,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最佳选择。民营书业在畅销书内容策划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短板在于产品的结构。图书种类的单一与重复向来是民营书业为业界和读者诟病的主要问题。[7]

总之,在与民营书业的合作中,出版社重点要在政治导向、著作权等方面把关,同时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要求,落实重大选题备案制度。

三、强调“以我为主”,加强出版流程管理

在合作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出版社要有“以我为主”的意识,加强出版流程管理,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图书质量,而不能变成民营书业的“配号中心”。因出版社依然是图书的出版者,须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任。《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提出,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文化企业,以选题策划、内容提供、项目合作、作为国有出版企业一个部门等方式,参与科技、财经、教辅、音乐艺术、少儿读物等专业图书出版经营活动。可见,国家鼓励、支持国有出版社与民营书业企业合作是有前提和原则的。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将图书质量分为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4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合格,4项中有1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不合格。出版社在坚持“三审”责任制确保内容质量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其他3项的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

图书编校质量是新闻出版总署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读者的影响也很大。为此,出版社须坚持“三校一读”制度,具体的编校工作可由民营书业自己完成,但出版社要对稿件进行终校,对于编校质量未达标的书稿,坚决不同意付印,在图书质量和出版周期发生矛盾时,周期须让步于质量,这是原则。在质量问题上,出版社要敢于说“不”。现在国家已实行责任编辑注册、登记制度,建议将图书编校质量情况进入责任编辑、责任校对的个人工作档案,与职称评定、薪酬绩效挂钩,实行终身追责制,建立出版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和退出制度。通过加强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来确保图书的质量。

从编务流程来看,图书出版合同的签订,书号、条码、CIP数据的交接,图书档案的收集、整理,样书的及时交送都是很重要的工作,民营书业要配合出版社做好上述工作,在各环节都要体现双方是一种共赢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买卖书号的行为,为双方的更进一步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树军.三级跳成就市场半边天――中国民营书业30年的历史考察[J].出版发行研究,2008(11):17.

[2] 本刊评论员.从六个“第一”看一号文件[J].中国出版,2010(1,上):1.

[3] 吴平.编辑本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79.

[4] 荣学良.有序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出版领域的路径探析[J].中国民营书业,2010(4):2.

[5] 吉吉.静静的变奏曲:2010年民营书业变革[J].中国民营书业,2010(8):2.

[6] 张玉霞.民营书业如何过冬[J].中国民营书业,2010(11):2.

产说会主持稿篇(7)

关键词:出版;管理制度;图书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122-03

一、引 言

当前,我国的出版界正面临转型改制,在这新形势下,一些出版社不免滋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看到这是一个重视、强调经济效益和抓紧时机开拓图书市场的良好机遇,而忽视了图书的质量意识[1]。现今的图书出版单位,在内部管理上大多以图书经济效益来考核编辑及相关业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味追求图书码洋,产品质量无所谓的现象。对于此种情况,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出版物的质量低劣,尤其是内容质量上不去,这种图书还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产品,面市后更会贻害百姓,因此说“出版物重在质量,没有质量的繁荣就是虚假的繁荣”。针对全国出版行业的整体现实状况, “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建立即是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这是出版业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对每个具体从业人员的一种具体要求及工作重点。其实强调图书质量与追求经济利益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相反,图书质量是经济利益的基础,经济利益是图书质量的内在动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协调互补关系。

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现实及出版业界的客观实际,笔者认为,只有严格执行各项出版制度才能保证图书质量。而这其中的管理制度,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是业务流程。编辑流程是编辑加工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严格规范的编辑流程能够使书稿的编辑加工符合其自身的规律,有效地保证书稿的质量[2]。二是管理规定。这其中包括资格准入制度,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样品检查制度,成品评审制度,业务学习制度,次品召回制度及严格的奖惩制度等。

当然在明确这些管理制度的程序和内涵后,人的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即专职技术人员的素质及责任心就成为图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在此,我对其中几项管理制度的理解总结如下。

二、选题论证制度

在图书编辑流程中,选题论证及确立是图书质量保障的始发地。显而易见,若图书选题的风格是低级的、庸俗的,文字内容再精彩,再流畅,这样的产品也不能算得上是质量合格的产品。因为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属性,而图书作为一种传播知识,宣扬文化的精神产品,内容属性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精神内涵进行质量把关,坚持并完善选题论证制度是内容质量的重要保证。坚持选题论证制度进程中,在大的方面必须根据经济社会需求,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力争两个效益具佳。在具体的个体图书选题时,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读者群的喜好,对比市场同类图书的定价,开本,装帧等出版要素,最后形成一个选题报告,从而确立图书选题。

三、中期的稿件三审制度

这一制度可以说是保障图书质量最根本的制度,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在这三审环节中,始终要注意稿件政治性和政策性的问题,同时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的问题。但在新形势下,此项制度又赋予三审过程新的职责,在强调上述审读职责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适应市场与时俱进,迎合目标读者群的阅读习惯,需要对原稿进行适当的加工与修饰,以达到促进发行量的目的;而对科技类书稿,更要注意数字、用语的规范统一,体例的整体和谐。作为责任编辑更不能只停留在对文字的审读修改,更应对文字编排,版式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出具一个与图书选题论证相匹配的设计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时代的三审特色,也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这项制度的确立充分体现了责任编辑在整个出版流程和各个环节的重要地位,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责任编辑制度,重在“责任”,在当今形势下,一本图书从策划到选题确立再到最后的成书出版,责任编辑可以说是整个项目的经理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协调并要参与到各个环节的决策中,对于整本书的运作成功与否、对图书的内容及装帧质量负有极大的责任。而在这过程中,作为主体,责任编辑更应有“责任意识”,这其中包括对作者、对读者、对社会的责任。只有有了这种“责任心”才会生产出不仅合乎质量标准的合格产品,更会是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精神产品。对于作者,责任编辑必须本着“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心态,对作品精雕细琢,不仅要保证原著的风格特点和正确的学术观点,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更应运用自身所长,审读加工,使原稿衍生出新的内容,从而体现出编辑的创造力。对读者负责要有强烈责任心把好关,审好稿,使自己的图书真正对读者有益。同时,在出版形式,装帧风格上,能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读者爱不释手,喜闻乐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在精神层面上有所享受。对社会负责,要求责任编辑必须有社会大局意识,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树立一种意识,即我们运作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质量(包括内容和质量两个方面)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精神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软实力提升。责任编辑作为精神家园的耕耘者,在此间所承担的任务之艰巨是不能被忽视的。责任编辑制度可以说是以人为中心,责任具体化的集中表现。

随着现代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加深,电子版(打印)稿件数量逐渐增多,原稿质量逐步提升,这造成的情形是一方面工作更加方便高效,另一方面使得编辑常常忽略或不重视校对工作,认为可有可无。其实责任校对制度,在出版流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在校对过程中校对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稿件进行规范、校正,是图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要确保图书质量,绝不能编校合一,在这过程中,也体现出了程序的重要性,而且在校对环节上必须坚持三校一读的工作程序,即要由不同水平的三人分次进行校对,责任校对人员必须参与到各校次。即一般书刊都必须经过初校、二校和三校及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型。而且重点图书、工具书还应增加校次,二校、三校和通读必须由出版单位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其中更不能忽略通读的作用。通读是校对过程中最后一道校次,校对员需脱离原稿阅读检查校对,通读时要消灭校对过程中所遗留的所有错误。尤其在电子原稿的校对过程中,“通读”成为主要手段。

六、样品检查制度

样品检查制度(24小时样书制度)可以说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关卡,指的是在图书印制好未大批量装订之前,送出版社最后在内容印刷等方面进行检查的机会,这项制度的重要性,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充分体会了其重要性。

中国人口出版社作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出版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后即承担了出版发行单行本的任务。由于出版任务重大,在稿件经过多次校对与审读后才付型印刷,在最后大批装订前,社领导严格按照出版流程对印刷厂送来的24小时样书找多名相关编辑校对人员进行最后的审核,笔者作为编辑人员也参与了最后的检查。由于社里始终强调要认真对待每一出版工序,因此对于这最后的样书检查也不敢掉以轻心。在翻阅样书第一页时,笔者发现有一句“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理”,感觉很是别扭,就迅速查找了原文,发现原稿中是“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即不尽相同,更何况是出现在共和国国家法律书籍中。因此,笔者将此情况紧急向领导汇报后,就及时通知印刷厂进行改正,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出版失误。不仅将经济损失减少到了最小程度,而且也避免了因一字之差使共和国的法律失去权威性产生的政治影响。通过这次事件,也深深体会到了坚持出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工作中,笔者也更加细心严格对待24小时样书检查制度及每一项出版管理程序。

其实每一项出版管理制度对于图书质量保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都不应忽视,像在图书成书后的成品评审制度对于督促出版技术人员求精求好有效;业务学习制度对于出版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益;次品召回制度对于出版社品牌建立及精益求精工作态度的培养确有帮助;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职工能动性有益。总而言之,这些出版管理制度的科学建立及严格执行对于图书质量保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确定好制度后,执行的人就成为关键因素,编辑作为出版流程的始动者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中心性的。在新形势下,策划编辑工作的相对独立对于图书质量保障又提出了新的课题,他们的工作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此笔者尝试从保障图书质量角度出发谈一下对策划编辑工作的粗浅认识。

细化出版环节分工,把策划工作突显出来,使原来一部分 “一把抓”的编辑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图书策划工作,专攻产品的研发,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发展必然,是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的特点之一。但在强调保障图书质量更高要求的指导下,策划环节的相对独立似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有的策划编辑只把眼睛盯在市场,不放在稿件内容质量上;只注重经济效益不关心社会效益;按岗位目标责任要求只注重选题通过率,而不关心后续程序要求及制度约束;只是一味迎合读者口味而不顾社会舆论导向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保障图书质量,对交稿前的各环节要严格把关,争取使问题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采用必要的过程控制手段,保证出版质量[3]。根据笔者在策划编辑工作岗位上的实际体会,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修养。

(一)树立责任意识

在实际出书过程中,策划编辑虽然工作内容细化了,但重要性却增强了,因此一定要树立责任意识,这其中包括对读者、对作者、对社会的责任心。在提到策划编辑时,人们大多想到的是如何抓市场、找定位,其工作重点应是经济效益,只要读者大量地购买他们策划的图书,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他们的工作就是最出色的。其实这并不是全部,除了要熟悉市场规律把握读者阅读心理,为读者提供的图书内涵应是优秀的精神食粮,绝不能为迎合一些读者低俗庸俗的口味而策划“不良食品”,这就是一种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在这种责任心的驱动下,编辑就应尽力挖掘作者资源,建立优秀的作者队伍。在稿件编辑与作者交流过程中,要取精华,去糟粕,尽量保证作者写作风格的同时,不使新的观念或思想受抹杀,也不使错误的观点或知识流传开来,从而在一个更大的范畴内上升到一种社会责任感。出版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出版工作是一种文化工作,编辑在其中更是肩负着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内心绝对要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版物是人类文化成果的记载,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二)树立精品意识

要保证图书质量,必须从出版流程的源头抓起,这就要求在策划编辑这一环节树立一种精品意识。策划编辑绝不仅仅是调查市场、分析数据、创意选题的简单工作。策划编辑的工作业绩经常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品牌和口味,若一味求经济效益,求销售码洋,那么将会把出版社带入“死胡同”表面上光鲜,近期经济效益漂亮,但不会发展持久,也不会得到读者及社会的全面认可。当然在市场销售上的表现是精品图书重要的一面,但注重发行量同时,我们更应关心图书的文化内涵以及科学学术价值。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学术类选题时,图书价值档次的高低并不体现在发行量的多少而是内容的优劣、作者水平的高低,笔者在运作此类图书时,深有体会。只有引导策划编辑树立精品意识,出版社才有可能出版时代图书精品,弘扬社会主旋律。

(三)树立协作意识

在编印发的传统年代,并未将编辑的策划与加工环节细分,主要矛盾大多集中在编与发之间。当某些图书发行效果不好时,编辑可能会说是发行工作不到位,而发行反过来会说是编辑组稿质量不高,选题不对路,这也是出版界普遍矛盾。现今,当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分开后,好像又多出一对矛盾:当策划编辑组来的稿件拿到加工编辑那时,若是因图书质量问题产生矛盾,加工编辑会说策划编辑组来的稿件本身质量不佳,或者说是作者的水平不高;而策划编辑则会说策划编辑的职责是选题策划,而审读加工是加工编辑的本职工作,加工编辑应该做好。这样各说各的理,从而产生矛盾,耽误工作。解决类似问题,作为策划编辑应从我做起,从自身找原因,树立一种协作意识,有大局观,多与审读编辑沟通,确立写作内容和特点。另一方面从社里的角度来说,要明确分工,完善管理制度,以岗位目标责任来调整好策划与加工编辑的关系与职责。

(四)树立积累意识

策划编辑工作不是在提交的选题获得通过后就算结束,而更应在图书出版后,在市场发行过程中注意收集反馈意见,听取读者的建议,这也应被看作是策划编辑进行市场调研的一部分。笔者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中国人口出版社的品牌定位与自身特点,特邀请儿科和妇科专家组建了一条读者咨询服务热线,将号码及相关情况介绍印在相关种类图书的封底上,以此来收集读者反馈信息。一方面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促进图书销售,三方面是收集读者反馈信息,在改版或再版时或今后图书选题论证时,提供好的基础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动态保证图书质量。在进行读者相关信息积累的同时,策划编辑还应与发行出版部门多联系沟通,及时与他们共同总结,分析市场,进行行业内专有信息的积累。

综上所述,严格执行出版管理制度,就能保障图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琪.浅析转制时期精品图书编校质量的保证[M]//齐学进.论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特点与创新.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