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9:19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篇(1)

关键词:开拓创新;规范管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收稿日期:2007―12―20

项目来源:本文是广东省高校人事管理研究会2006年立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06036。

作者简介:曾凤玲(1964―),女,汉族,重庆市奉节县人,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和高校人事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不但高等学校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而且各级各类高校连年扩招,因此对高校教师数量的需求急剧增加,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和其他行业的人才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这些新任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于非师范院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岗前培训是对这些新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一个入门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校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岗前培训的新形式、新内容和新理念,是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管理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发展历程与创新实践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自2001~2007年,培训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急剧增长的培训需求对培训形式、聘请教师、教学组织和考试管理都提出来了新的要求。我们中心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走过了一段数量规模不断增长、管理模式不断规范、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勇于探索,科学求证,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使培训的实效性不断提高。

(一)统一部署,统一要求,分片设点,加强管理

广东省从1996年开始,按珠三角、粤东、粤西和广州市属高校地区分片设立岗前培训基地,全省设立了华南师范大学(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广州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四个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基地,另外,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三所部委属高校各自承担本校的培训任务,从2006年起纳入全省的统一考试。统一部署,分片设点,是保证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有序进行的组织保证。由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管理办法》,为岗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注重加强与各岗前培训基地的协调与交流,坚持集中交流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由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牵头,省高校师培中心具体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岗前培训工作会议,要求各培训点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并提交当年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总结报告。会议对岗前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总结,根据新形势、新问题,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要求。

(二)以基地学校为主,加强岗前培训主讲教师资源库的建设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与水平较高的培训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根本保证。通过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一条“以基地学校为主要力量,充分利用重点高校或省内其他高校重点学科的力量,形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学科教学骨干为主要力量的教师队伍”。所谓核心教师是在本学科内有相当影响,对其他教师具有权威性和指导作用的教师,且具有多年岗前培训教学经验。核心教师负责制定复纲,组织主讲教师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进行全面计划和指导。主讲教师通过参加集体备课,增强本学科的责任意识,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经过多年的选拔、储备和调整,我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资源库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的培训需要。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各培训点资源共享,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师的授课任务。

(三)加强试题库建设,将“两课”补修的培训和考试纳入岗前培训之中

我省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与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具有密切的关系。由于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所需要的“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和考试的需求已逐渐减少,因此根据省教育厅的意见,将“两课”补修与岗前培训结合起来。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在岗前培训中参加“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培训,经考试合格者,就具备申报高校教师资格的资格。因此,省教育厅对岗前培训的统考工作非常重视,委托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建立统考试题库。统考试题的题型是参考教育部编的《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中的考题范例,请各培训点从各科教师中推选一名资深主讲教师出一套题,然后由专家对候选题进行汇总和修订,形成了试题库。全省在统一的时间内用统一的试题考试。

(四)加强与送培学校的联系,争取送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多年的岗前培训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学员在集中培训期间学习态度如何,是否遵守培训的规章制度,与送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在政策上帮助送培高校对岗前培训的作用和效果已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加强与各高校师资管理部门的联系。特别是大部分已参加过岗前培训的新教师普遍反映走上教学岗位,有了一定的教学工作实践体会以后,对岗前培训的作用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的认识反馈给学校,使学校更加重视岗前培训。

我们注重了解各高校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并及时与人事管理部门联系和反馈。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对岗前培训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视,对新教师参加岗前培训这项工作有专人管理,还组织学员在培训期间进行联谊活动、接送学员参加培训、主动与师培训中心联系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等。他们的新教师在培训期间,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学习非常认真,考试成绩都比较理想,我们也及时地与其人事部门进行了交流,同时也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反馈。

(五)以名师专家讲座为第一课,加强岗前培训的师德教育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树立角色意识的第一步,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开端,岗前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对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起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师德教育与教育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并把名师讲座作为岗前培训的第一课。每年开班之前,我们都十分认真地物色做师德讲座的人选,聘请当年或近年来,在师德方面有突出表现,获得重大荣誉,在全省产生广泛影响的著名教授给全体岗培学员作师德专题讲座。几年来,我们分别聘请过全省师德标兵、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邓树勋教授,省高校师德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华贲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华南农业大学的罗必良教授、全国首届教学名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陈群教授。专家们结合自己做教师、做学问的体会和经验,讲述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报告对学员产生了极其强烈的震撼,为岗前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十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与考核,把它作为师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精心安排教学观摩课和教学艺术讲座

虽然岗前培训的时间不长,我们仍尽可能做到传授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先后采取过多种方式联系教学实际,给学员以亲身感受。

广东中心所在基地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每年举行一次“星光为了明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评比出数名优胜者。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选取部分获奖者给学员上获奖课的片断。青年教师在年龄上与岗前培训学员相似,学历背景相近,他们的示范观摩课在学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的动力。我们还聘请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专门研究的资深教师给学员进行教学艺术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来自他们多年教学生涯中最深切的体会、最精彩的华章,对学员来说,既是教学原理的直接领会,又是教学艺术的现场享受,激发起年轻的高校新任教师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无限向往。

(七) 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集中学习是岗前培训的基本形式,是完成岗前培训任务的根本保障。我省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以分班授课为主,强调授课教师的课堂示范作用,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精髓,是我们对任课教师和学员反复强调的一种理念。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不仅仅是一种资格考试,它与会计师资格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经济师资格考试不同,是因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教书育人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必须重视、参与培训的全过程。集中培训有统一的教材,由高水平的教师任教,能够取得分散自学达不到的效果。

我省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各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安排校本培训内容。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对各校的校本培训进行了一些调查了解,发现目前各校校本培训的基本内容是校情校史的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对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学习等。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每一期新教师到校,都有学校主要党政领导做专题报告,进行校本培训。

二、新时期高校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目标和作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认识误区是目标期望过高,对任课教师和教学效果的期望过于理想化。一些学校和新教师认为,岗前培训的任课教师上课一定是最优秀的,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甚至个人的风度气质都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以为通过上课就能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方法,通过模仿任课教师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平。第二种认识误区是:认为自己通过多年的学习生活,对大学教学方法已有不少感性认识,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并且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可以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师自通。这些学员对岗前培训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或有偏差,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效果不显著。

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培训部门要问一问自己:参加岗前培训的高校老师的需求是什么?送培学校的要求和希望是什么?这是岗前培训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培训管理部门要有这样的强烈意识,不是我们要给他们什么? 而是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当前高等教育对教师的入职要求,了解新教师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只有对高校老师岗前培训的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增强反省意识,对岗前培训内容、方法进行改革。二是送培学校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是一送了之,自己要预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学校领导重视,讲明学校的希望和要求,提出学员要遵守培训纪律,并且要加强过程管理,绝不给无正当理由要请假的学员开绿灯。

(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还存在相对滞后的先天不足

目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基本内容是根据高校本科相近学科的教材改编而成的,在内容编排上基本上属于教科书式的。以知识体系为主,目标单一性,理论系统性过强,是按专业教材体系来编写的。教学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教材。对于培训时间短,学员学习水平较高,学习目的更着重于掌握和应用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来说,应该将课程组合成一个个讲座。培训内容不仅要反映过去已有的教育教育学成果和理论,更要反映高校教学实际中的创新理论和经验,教材的适时更新是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只有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岗前培训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只有内容的更新才能带来方法的更新。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增长,高职教师数量也不断增加,岗前培训以普通高校教育教学为主要内容且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还需得到适时的扩充,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是有显著区别的,应补充一些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内容和针对实训教学的内容。

(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方式还比较单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普通高校呈现出多层次、多种类的学校,新增了许多专业,高等职业院校也蓬勃发展,高校教学内容和方法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远程教育的空间,这些变化和发展应当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典型而集约化的展现。

岗前培训的学员刚从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中走来,特别是一些在国外学习过多年的留学生和其他科技人员,对当前高校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相当广泛的认识和深刻的感受,他们有对先进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深入学习和了解的迫切要求。他们对目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模式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中心对参加岗前培训的学员进行过问卷调查,只有极少数的学员同意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比较多的学员认为应当采取“经验共享模式”、“情景模拟模式”和“问题探究模式”。

总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别,需要多元化的岗前培训内容。目前我省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心已逐步采取集中面授与校本培训、教学观摩相结合的方式,以后还应当进一步探讨将远程教育方式引进岗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及省市人才队伍建设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文件精神为依据,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充实到我县各类学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为新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二、工作原则

为确保公开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按个人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选岗聘用。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数量、岗位、条件、方法和招聘结果。

(三)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确保全县招聘教师工作过程中的社会稳定。

三、招聘学校、学科和岗位数

全县招聘教师235名(县城学校50名,乡镇学校185名)。其中初中教师70名(语文14名,数学10名,英语18名,物理9名,政治1名,体育2名,音乐3名,化学6名,微机2人,美术3人,生物2人);小学教师158名(语文数学98名,英语29名,信息技术8名,音乐9名,美术8名,体育6名);幼儿园教师6名,特校教师1名。岗位职数分布情况见附件。

四、招聘的范围和条件

(一)本次招聘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报考人员不受户籍限制,但应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

2、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3、应聘乡镇小学教师的,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中师(中专)及以上学历,并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全日制普通师范院校培养小学师资及以上应届师范专业毕业生和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除外),*年及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非师范毕业生须同时提供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毕业证;

应聘县城小学教师的,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大专及以上学历,并持有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全日制普通师范院校培养小学师资及以上应届师范专业毕业生和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除外);

应聘乡镇初中教师的,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并持有初中教师资格证书(全日制普通院校培养中学师资的应届师范专业毕业生及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除外);

应聘县城初中教师的,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初中教师资格证(全日制普通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除外);

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师范幼教专业毕业及以上学历,并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全日制普通幼教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除外);

应聘特校教师的,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师范特教专业毕业及以上学历,并持有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全日制普通师范应届特教师范专业毕业生除外);

报考音、体、美、英、信息技术学科等岗位的,除应具备相应学历和教师资格证外,还应做到所报岗位与所学专业保持一致(非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报考农村小学英语须取得四级以上英语等级证书;报考农村初中英语须取得英语六级以上等级证书;非计算机教育专业报考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专业须取得计算机二级以上等级证书;报考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专业须取得计算机三级以上等级证书);

4、身体健康,五官端正;

5、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6、鉴于南矶乡地处血吸虫疫区的特殊性,将在南矶乡小学岗位指标中设一名招聘对象用于入学前为本乡户籍的人员,并实行定向报名从高到低分定向聘用,但笔试成绩必须在60分以上,聘用后服务期限不得少于10年;南矶乡中小学其它岗位人员仍按方案统一办法报名、聘用,在聘用服务满十年后,经个人申请可调入县城相应层次学校。

(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报考:

1、已是本县各校公办教师的;

2、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3、受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的;

4、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

5、因违法违纪正被调查处理,尚未作出结论的;

6、因身体原因不宜从事教学工作的;

7、其它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

五、招聘程序和方法

(一)公布岗位,招聘报名。招聘岗位向社会公布后,凡符合招聘条件的毕业生,由本人提出申请,到县教体局报名,每人限报一个岗位。报名时须交验户口簿、身份证、学历证(应届师范毕业生暂由毕业学校出具证明后报考)、学历鉴定书和计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计生证明(应届毕业生除外)等,同时交复印件各1份;全日制非师范院校和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及非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非应届师范毕业生还须交验教师资格证(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不须提交教师资格证者除外),其中20*年及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还须同时提供大专及以上学历证书,并交复印件1份,正式在职人员报名还须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报考人员填好报名登记表,并实行现场采照,交报名费100元。

报名工作由招聘教师报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选聘教师报名将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全封闭一条龙服务方式进行,非应聘者和非报名工作人员均不得入内。

报考人数原则上必须达到拟聘学科岗位职数的3倍以上才能开考,报考人数达不到比例要求的,原则上减少相应招聘岗位数或不予开考。

(二)资格初审。报名工作结束后由县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资格初审(主要初审报名者出生年月、身份、学历和教师资格证真伪、计生证明等,历届生和非全日制考生还需提供个人档案,全日制普通院校应届毕业生学籍档案等其它材料待拟聘后上交再审,若属3+2学制的毕业生还须审查派遣证),同时请公安局派人进行身份证鉴定。凡持假证件报名者,一经查实,除取消考试资格外,且两年内不得再参加我县招聘教师报名。通过资格审查的应聘者在报名点领取准考证,领证时间另行通知。

(三)考试。经资格初审合格者,统一参加考试,考场进行现场录像。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方式进行,笔试以闭卷方式答题。

1、笔试(150分)

笔试内容为教育理论和相应层次学科的基础知识。即报考者均须考试教育理论知识(占笔试成绩的10%);同时报考小学语文、数学学科、幼儿园和特校教师岗位的考生均参加语文、数学合卷内容的考试(占笔试成绩的90%);报考小学英语和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生物、化学学科岗位的考生将分学科内容考试(占笔试成绩的90%);报考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岗位的考生除分别参加本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外,还须参加相应层次语、数合卷内容考试,成绩各占笔试的45%。报考初中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岗位的考生除参加本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外,初中音乐、美术岗位还须参加相应层次语文学科考试,初中体育、信息技术岗位还须参加相应层次数学学科考试,成绩各占笔试的45%。

2、面试(100分)

依照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顺序,按1:1.5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名单。

除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幼教学科外,其余学科面试内容均为本专业说课,主要考察教材处理能力和教学、专业基本功。信息技术学科面试内容为计算机操作,美术面试内容为书法绘画,音乐面试内容为弹琴、唱歌和舞蹈,幼教面试内容为弹琴、歌舞、讲故事和绘画。

(四)体检、资格复审和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根据笔试和面试总成绩及报考岗位职数,从高分到低分(报考总成绩相同者按笔试成绩依次拟聘,若笔试成绩相同者报考小学语数学科、幼儿园、特校教师岗位按语文笔试成绩顺序依次拟聘;报考初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岗位笔试成绩相同者按专业学科笔试成绩顺序拟聘)按1:1.2比例确定拟聘人员名单进行体检,县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对拟聘对象资格进行复审(如未按时提供符合规定的有关材料或提供伪造材料者取消其拟聘资格)。复审时将拟聘人员学历交国家指定的学历认证机构予以鉴证,鉴证费用由拟聘人员个人承担。并张榜一周后,按1∶1的比例确定正式拟聘人员名单报县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如遇成绩相同无法取舍时,将一并报县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资格审查贯彻整个招聘过程,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全程监督,出现问题及时核查处理,考生填写报名表与实际不符骗取考试资格的、伪造证件的、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有精神病史的、考试舞弊的等情况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录用资格。

(五)办理聘用手续。县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县教体局通知受聘人员从高分到低分进行选岗(如未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选岗的将作自动弃权处理),并办理聘用手续。凡原已就业的必须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才能签订聘用合同,否则不能聘用。凡经批准聘用人员,按有关规定,由聘用单位的法人代表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但聘用到县城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必须到乡镇学校支教两年,其支教岗位按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在农村学校紧缺教学岗位中依次选定。

六、新聘用教师待遇

新聘用教师人事关系统一挂县人才交流中心,并按规定实行聘期制,每次聘期为五年,聘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原则上予以辞退。对新聘用教师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不再聘用。

县外公办教师通过此次招聘被聘用后,由县人事部门办理调入手续,实行人事,享受我县公办教师同等待遇。

在试用期内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不同层次的学历核定发给见习期的标准工资;试用期满后,由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对聘用人员进行考核,合格者按有关规定转为定级工资。工资、福利及职称评聘享受公办教师同等待遇,经费由县财政拔付。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实施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是教育改革实践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努力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符合条件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公开招聘教师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开招聘的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为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新建县2008年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我县中小学校招聘教师事宜。组长:胡敏;副组长:凌菲;常务副组长:熊墨明;成员:徐玉龙、张考羊、邬宇标、夏海泉、林宗辉、万先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张考羊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徐玉龙、胡辅汉、陶学贵、唐俊峰、陶茂棣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从县政府办、县人事局、县监察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编办等单位有关职能股室中抽调。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篇(3)

1.1教学主要岗位

教学主要岗位是指专任教师、科研人员和实验教师等教学师资岗位,需要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验能力等师资素养,还需具有“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崇高师德精神。教学主要岗位是在公开招聘工作要求的指导下,由学校统一组织笔试、面试和考察。

1.2通用技术岗位

通用技术岗位是指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方能胜任的教辅或管理岗位,如古籍修复岗、英语翻译岗、网络技术岗、期刊编辑岗等。通用技术岗位是在公开招聘工作要求的指导下,由市教委统一组织笔试,由学校统一组织面试和考察。

1.3行政管理岗位

行政管理岗位是指以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需要具有综合分析、创新意识、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综合行政能力方能胜任的管理岗位。行政管理岗位是在公开招聘工作要求的指导下,由市人社局统一组织笔试,由学校统一组织面试和考察。

2中医药高等院校公开招聘工作的实施

2.1招聘方案的制定

招聘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招聘岗位名称;招聘人数;应聘人员资格条件;报名与资格审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考试或考核的方式、内容和范围;考试或考核的成绩计算方法;体检及考察的内容、标准和要求;拟聘用人员名单的确定及其公布方式;咨询电话、举报或投诉电话等。学校招聘方案制定后需上报市教委审核,再报送市人社局核准备案。

2.2招聘信息的

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需于报名前在市人社局网站,同时也可在学校网站或其他媒体,时间应不少于7个工作日,报名时间一般不少于5天。学校的招聘信息内容应当与核准的招聘方案内容相一致,一经公布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2.3应聘资格的审查

学校组织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招聘岗位人数与实际报名人数之比原则上不能低于1:3,否则学校应减少该岗位的招聘人数或者取消该岗位的招聘。

2.4考试考核的实施

学校根据招聘岗位的工作需要组织相应考试,主要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学校根据招聘岗位的实际需求,将笔试考试分为公共科目笔试和专业科目笔试。公共科目笔试主要测试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专业科目笔试主要测试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校根据招聘方案制定的有关规定,按照应聘人员的笔试成绩从高到低地确定面试人选,面试人选出现空缺的,可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

2.5综合面试的组织

学校根据招聘岗位的工作需要组织相应面试,主要采取试讲、答辩、结构化面谈、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测评。面试考官一般应由学校有关领导、上级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和专家学者等组成,考官人数一般不少于7人。

2.6体检与实习考察

体检人选由学校根据考试(考核)与面试的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按照实际招聘岗位人数等组织,体检标准目前参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和规程执行。学校组织体检合格的应聘人员进行实习考察,考察应当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实习考察内容应包括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能力等情况,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

2.7拟聘人选的确定

学校将通过实习考察的应聘人员确定为拟聘人选。若体检不合格或者实习考察不合格,学校可根据考试(考核)与面试的总成绩依次递补,推荐新的应聘人员进行体检和实习考察。

2.8招聘结果的公示

学校将拟聘人选的情况在市人社局网站和学校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上报市人社局和市教委审批备案,并办理拟聘人选的入职手续。

3中医药高等院校公开招聘工作的意义

3.1制度规范化的需要

制度规范化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公开招聘工作的核心原则。公开招聘制度的规范化是学校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规范进人行为、提高进人质量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文件从招聘范围、招聘条件、招聘程序、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综合面试、实习考察、选留聘用等多个方面对公开招聘制度进行了规范化,使公开招聘工作有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3.2模式科学化的需要

模式科学化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公开招聘工作的重要基础。公开招聘模式的科学化是学校在统一公开招聘制度的指导下,充分体现自身教育特点、行业特点、专业特点和岗位特点,科学设置招聘类别、考试内容和考核形式。只有在公开招聘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不搞“一刀切”,不走“形式主义”,才能领会公开招聘工作的精神实质并落到实处。

3.3程序公开化的需要

程序公开化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公开招聘工作的根本保障。公开招聘程序的公开化是学校应自觉增强公开意识,积极转变旧有观念,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社会大众、媒体舆论等多方监督,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只有将“公开”贯穿于招聘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学校的公开招聘工作增强透明度、提升公信度,真正实现筑巢引凤、广纳人才。

4总结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用一体教学 人才培养

一、前言

近些年,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教育得以发展迅速,但在全国200多所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本科的大形式下,中职及各类培训中心培训能力逐步增强的今天,高职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全人时代”,高职教育生源逐年减少,部分高职院校将面临关门的风险,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构建学生、家长及企业对高职教育的信心,是我国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及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当前,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模式,虽经多方面改革,各大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但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人才培养方案仍是“学与用”分离,学校教授的课程内容不能与社会生产需要相结合,培养出的人员在用人单位需“回炉”才能上岗。于是,形成了院校着急――自己培养的学生难就业,用人单位感叹――选不到需要人才的尴尬局面。

2.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多仍是传统的2+1或2.5+0.5模式,即2年或2.5年在校理论学习加1年或0.5年的顶岗实习,教学方式多是课堂满贯式讲授教学。这与我国教育部提出的“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不符,也不利于高技型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生产实际。

(2)课程体系方面

我国高职教育专门教材比较少,近年来,虽有各级专家和高校教师编写了大量的高职教材,但多是沿用本科教材体式,教材内容多偏重理论,实训教学内容不足,且教材编写人员多以教师为主,企业及现场技术人员参编者较少,使得教材内容方面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场实际,不能紧跟我国各行业科技发展的步伐,教材部分内容过时。

(3)教学评价方面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仍是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实践测试”为辅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尚没形成院校、企业与社会多主体评价和笔试与实做相结合多元化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4)“双师”型教师培养及师质考核方面

“双师型”师质教学团队培养上,各高职院校表面上非常重视,通过外聘及校内培养方式,打造了一批“双师”型教学队伍,但在使用和后期的管理方面,多是“放羊式”管理,全靠教师个人努力,使得教师不“接地气”,埋头功利,难以紧跟社会生产实际,徒有“双师”虚名。

三、三年一贯制学用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1.三年一贯制学用一体教学模式

学用一体教学不改变原理论课课时量,仍沿用2年理论学习加1年实践实习的模式,但理论课学习与实践实训分散在三年内,每一学年理论课与实践实训交替进行,从认识规律出发,按“学习-认识-再学习-再认识”的模式,将传统2+1的教学模式,改为“0.85+0.15+0.5+0.5+0.5+0.5”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实训交替进行,按“认识专业、认识现场――熟悉岗位、熟悉现场――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设置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尽快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使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接纳和适应工作环境。

2.三年一贯制学用一体教学课程体系

三年时间里,学生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训交叉进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课程体系改革,增大选修课程比重,删去一些专业知识相关度高的课程。课程内容上应删除或减少课程中落后的或已被淘汰的专业技术内容,结合当前行业发展情况,紧跟行业科技进步,增加部分前沿专业技术及技能训练内容,全力推进校本课程体系的编制工作,这样学生工作时,能很快熟悉工作岗位,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岗位能手。

3.三年一贯制学用一体教学考核体系

考核形式的多样化与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是三年一贯制学用一体教学考核体系的鲜明特点,考核评价分为理论课教学考核及实践实训考核两部分,理论课教学考核采取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定量评分的方法;实践实训考核以学生理实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顶岗工作时在具体地工作岗位、工作环境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性考核。改革教学考核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探究以学生自评、校内老师、校外导师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4.学用一体教学师质团队

院校不仅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应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管理及之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双师”型教师的来源除校内培养外,可大量在校外聘请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校外聘请人员必须经教学理论等培训并经考核后合格后,颁发校内认可的教师聘用上岗证方可上岗。校内“双师”型教师学校可统一联系并安排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建设一支紧跟行业发展、爱岗敬业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团队。三年一贯制学用一体教学师质团队不仅要有教师团队,还应有一支带领学生到现场实训管理学生生活的生活老师团队。每次实训期间由一名专业课教师和一名生活老师带队,以便于学生在现场实训时的管理。

四、三年一贯制学用一体教学实践

自2012级开始,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年选出一个教学试点班,现已有3个试点班,每试点班人数40~50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用一体教学体系安排教学。试点班理论课教师以原专业课老师为主,实训课聘请校基建处专业工程师和重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同时,与重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密切合作,由重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学生集中实训工程现场,按学用一体“0.85+0.15+0.5+0.5+0.5+0.5”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课教学与现场集中实训教学紧密结合,集中实训教学分散在每学期。通过学与用的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认知专业,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强烈的探索欲望。

五、结束语

当前,大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地改革与创新,探索研究适合本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谭银元.目前我国高院校内设高职研究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20-22.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篇(5)

一、对高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导向作用

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就必须尽量与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内容一致。为此,各高职院校必须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各专业建立和完善与其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具体来说,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高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

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首先必须根据岗位能力标准设置课程,使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结合。同时,必须体现“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的思想,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形成以基础理论、人文知识为基础,以专业知识为主干,基础性、专业化和现代化交叉整合的知识结构。高职教育的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做到“实用、管用”,现代知识做到“先进、新颖”。

具体到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必须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要扎实、宽厚,容量不在于大而多,而在于实而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要通过增删、筛选和整合等途径来确定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删除那些陈旧的、过时的内容,尽量增加一些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内容;必须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既考虑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又注意增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同时,必须建立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实施“双证书”制,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教学大纲衔接,将证书有关应知、应会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纳入专业培养方案之中。

二、对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作用

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此,高职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将技能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必须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顺利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技能的目的。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学科和专业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方法。

三、对高职教育考核方式改革的导向作用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它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实现专业基础知识考试与专业技能考试结合,以专业技能考试为主,专业技能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强调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主。同时还应当注重“六个结合”,即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践技能测试成绩相结合;课内测试成绩与课外考核成绩相结合;开卷考试成绩与闭卷考试成绩相结合;笔试成绩与口试成绩相结合;书面考试成绩与其他方式考核成绩相结合。总之,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影响下的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改革要围绕学生是否具有职业胜任能力来进行评价。即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不是重点考核教师“教”了多少,学生“学”了多少;而是要重点考核学生能不能“做”,能“做”多少,“做”得怎样。

四、对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学校必须要有足够数量且较为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还必须要有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能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于一体。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使学校与企业、行业和市场更紧密地结合,能充分满足各专业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结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照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公共实习实训基地,为逐步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创造条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按照“实训场所是车间,实训指导教师是工程师、技师,实训设备是生产性设备,实训工件是企业产品”的建设思路,探索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并建成了一批以虚拟仿真环境和满足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重点专业实训基地。

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导向下,很多高职院校在强化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工学递进”、“重专业价值、强实务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工学递进”就是:在高职教育的三年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互交替,实践性教学通过“见习实习、专项实习、顶岗实习”为一体的递进式实习实训,来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重专业价值、强实务能力”就是要:通过企业、行业参与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工作性质、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铸造学生的专业精神。同时要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总之,为了顺利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技能训练能力,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培养职业能力,也就是说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技能,并在运用中有所创新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指除了动手技能以外,还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合作共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和敢于承担风险精神等,这些能力要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和锻炼。

五、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导向作用

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懂理论、会操作的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实训教师队伍。这也是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难点所在。为此,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必须打破普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建立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必须建立三种新体制:一是长期教师与临时聘请教师相结合;二是专职的与兼职的教师相结合;三是在校教学与下企业实践相结合。其次必须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梯队建设。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建设发展目标,以竞争优选方式分批精选专业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行优上劣下的动态跟踪管理制度,从而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再次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应达到四个基本条件: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学习能力;具备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具有与社会经济、技术更新同步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后必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高职院校要以专业带头人培养和优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的人才优势资源,建立由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库”,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优秀专兼职教学团队。

六、对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导向作用

为适应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行,高职院校要组织力量编写一批适合高职教育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的教材。高职教育教材一方面应有行业特色,以适应行业、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对一线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根据高职院校毕业生到一线现场从事技术工作的实际,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能够切合实际,做到取材恰当,适用性强。对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实验、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结合具体的仪器设备情况,编写相应的指导书或实训教材,逐步形成高职特色鲜明且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的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体系。

具体来说,为适应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行,高职教育教材首先要克服学科本位论,放弃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要从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教材,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其次,高职教育教材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重在能力培养。在教材编写体例和风格上,力求生动、实用、新颖,贴近学生。例如,先用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资料引出要讨论问题的背景,在阐述基本理论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思考与讨论题、应用与实训题,并给学生提供能力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教材应服务一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尽可能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编写时注意与职业基础内容的衔接,突出以职业性内容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理论知识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编写;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新颖性和直观性。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篇(6)

1. 入职门槛低,“滥竽充数”。宿管人员多为中年大叔大妈,政治经济地位低下,入职门槛低,半路出家,多是企业下岗职工或者农村富余劳动力,个别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通过外包的物管公司或军校聘请退伍军人充当教官,但实际很多是“假货”。缺少对其在学历、文化、性别年龄和教育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2. 缺乏职前培训,“无证上岗”。获聘之后,往往是入职就上岗,无任何任职前培训,不了解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要求,也不了解学生和老师,相对于学科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来说就是“无证上岗”。

3. 缺乏实践指导和进修,成长空间窄。工作时遇到困难无指导,方法简单粗暴,缺培训、进修机会,造成事故不断,领导疲于灭火,员工受罚离职。

二、我校在促进生活教师专业化的举措和过程

1. 招聘定位高,坚持选优择贤

根据我们的理念和学校实际,我们把招聘要求定位为:有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有成功的求学参军等集体住宿经历或养育子女经验,会讲普通话和粤语,身心健康,年轻有活力,富有爱心,有较强沟通能力,又珍惜这份工作的同志。通过笔试和面试等招聘程序,我们实际聘请了符合条件的10名男生活教师和6名女生活教师,年龄为23到38岁,已婚未婚各半。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严格标准,使入职人员的基本素质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 岗前培训全,保证持证上岗

被录用的生活教师,一无资质二无经验,因此全面的岗前培训是其上岗前必须开展的工作。岗前培训包括笔试、面试和后续的职业道德、技能学习,目的是做到“备好课”――即对要开展的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工作的对象(学生、家长、班主任等)、工作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解和熟悉,使之胸有成竹。

我们设计了一套较完整全面的笔试和面试程序和内容。通过笔试,使生活老师接受这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基本培训。而面试既测试了应聘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是对应试者如何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的一次职业培训。确定录用后,学校便一方面进行职业重要性的宣讲,激发应聘者的职业光荣感;另一方面以签订合同方式,使生活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要求。更郑重地给每位生活教师发放了《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指导书,指导其在上岗后学习。

3. 实践指导强,拓宽成长空间

为了使我们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制订和执行《生活指导中心工作条例》和《生活指导教师岗位职责》。生活教师还实行生活部和级部的双重领导,以生活部为主,但生活教师要向相应的级部和班主任汇报沟通,并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生活部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分为女生组、初一初二男生组和初三高中男生组,由组长负责。

为使其尽快成长,生活教师除享受年薪4万的特聘岗位经济待遇外,学校还给予了培训进修权、寒暑假休息权等和正式教师一样的政治待遇和荣誉;将他们纳入学校“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训体系,进行师徒结对,指定有经验的“师傅”结对帮扶新入职的“徒弟”。两年多来,组织了十多项培训,如消防演练、CPR急救、市计生中心医生讲授的“青春期学生生理特征及应对”、著名心理专家张红五教授讲授的“青少年心理和处理技巧”等讲座和培训、到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和南城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参观学习、参加拓展等。

4. 动态管理好,考核评价并反馈

要不断激发生活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必须要形成动态管理机制,使其不敢懒、不能懒,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我们开展动态管理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篇(7)

一、目前中职学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内容,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制约,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目前中职学校财经类大部分学生要求参加会计证考试,因为会计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门槛,因此老师在上实训课时,重点练习与考证有关的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通过率的目的。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都制定了与考试相关的课程标准,有的还以此来衡量教学,这就导致把有限的课时用于考证,破坏了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完整性的结果。考试的范围与专业需求及社会需要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考试内容狭窄,即使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也无法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仍无法胜任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保守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也受到实训时间、老师业务水平等各种因素影响,在实训教学中,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从职业岗位需求角度分析这些内容显得零散而不系统。上面这些内容强调的是教材,没有突出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使用体现为老师要求学生机械的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进行验证式教学。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

3.实训项目单一化制约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

由于受到教学资源配套设施、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制约,实训项目存在单一化现象。如行业会计的实训项目单一,大多数是工业制造企业会计的实训项目,其他行业会计(如商业流通企业)的实训项目有待开发。实训项目的内容比较简单,经济业务不全面,不具备典型性,特别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集团公司)有待开发。

4.教学软件种类少、仿真性效果差

目前,学校实训机房安装的电算化软件选用的是与考证相关的用友T3教学版软件,从而学生只能围绕此软件进行系统功能认识和操作流程学习,对其它各类财务软件的模块结构一无所知,如果学生长期使用某一种教学版财务软件或单机版财务软件,将有很多功能受限,从而不能及时把握财务软件的发展动态,失去其仿真性。

二、合理设置、整合实训内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1.会计考证与能力培养要分清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固然重要,但它的考核内容毕竟与企业应用是有距离的,我们的实训教学不能只为了会计证,实训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考证可通过选修课或晚修等课外时间的强化训练来进行。在日常实训教学中,整合会计考证内容,使得课程考试和认证考试合二为一,相信在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会计证考试是水到渠成的事。

2.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每次上课前都要设计好教学活动任务,上机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进行分析讲解,个别问题可由小组长帮助解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学和教的良性互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学教法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探讨

3.加强实训项目多元化训练,实现学校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企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模拟不同性质的单位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等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解决实训项目单一的具体做法为:首先在校企合作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几种不同性质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模拟,将学生分组,以每组代表不同性质的单位,对组内各个成员按照实际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对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岗位的技能得到提到。当毕业时可以从容面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

4.建立和完善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创造完整的实训条件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的保证。建立和完善好实训室,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硬件方面:应具备网络化工作条件,基于因特网B S (浏览器 Web服务器)的实现管理与业务统一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网络版会计电算化软件,学生可以分组模拟不同单位,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网络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记账、结账和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践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自身的感受,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而且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学生要随时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从而给予指导。

(2)软件方面: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在软件建设上要安装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软件,使软件在版本或功能、使用方法上与当前各单位普遍采用的财务软件基本相同或相似,尽可能地保持教学所用软件的先进性,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软件至少包括:

①用友T3网络版。既可以完成正常的企业实训练习,又可以满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需要,还可以以此软件培养优秀学生参加省会计电算化大赛或全国会计电算化大赛。

②金蝶K3网络版财务软件。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不能只懂一种财务软件,应当要掌握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财务软件。在南方,中小企业使用金蝶财务软件颇为广泛,所以在实训室内应当安装金蝶K3网络版财务软件。

③会计岗位3D仿真实训系统。该软件以虚拟现实技术创造虚拟企业环境,通过仿真十二个会计岗位(出纳、成本、销售、费用、投资等)的会计核算,使学生处于真实的职业氛围之中完成岗位实训。它以近似游戏模式进行会计实训,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5.实训教材选取或编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