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0:16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篇(1)

关键词:网络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 教师出路

一、网络教育的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对人类的生活、学习、教育等诸多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时代和教育的结合形成了网络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模式的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黑板、教材”的教学“三大支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幻灯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此外,网络教育模式使教学走出课堂,从学校主导的模式,走向了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网络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的交互式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是由教育的对象―小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求知等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具有短时性、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首先,短时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处于较低级阶段,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小学语文教育的课时安排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来。其次,多变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利用小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最后,开放性。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强。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设计开放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应该采用横向、开放性的模式,引导学生对问题以点的形式开始,逐步扩展到面;而不是以纵向,线性的模式开展,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出路

网络时代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网络时代的日新月异,传统教育模式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总体来说,国家、社会、学校、教师都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变化,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走向现代教育模式。接下来,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为出发点,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型教育模式相结合,提出从传统教育模式走向新型教育模式的应对策略。

1.积极接受网络时代带来的变化

小学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理论,积极接受网络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用开放的态度对待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并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等,力求实现传统课堂的现代化。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总之,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改变自我才是小学语文教师发展的途径。

2.深度发掘传统教育优势

虽然,网络时代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并不代表传统教育模式一无是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具有数字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例如,传统教育中板书的重要性。现代多媒体教育要求学生听课,看PPT,记笔记同时完成,往往造成了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避免了上述问题。由此可见,在现代课堂上,教师应该把学生容易追踪、掌握的知识呈现在PPT上,学生不易掌握,或者需要长时记忆的知识以板书的形式呈现。

3.重视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面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传统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现代教育的空白区在哪里,教育的哪些目标是现代教育所不能实现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现代教育强调人机互动、学生学习往往在虚拟世界完成,学生得到的反馈往往是计算机固化了的内容。很显然,计算机的反馈具有模式化,固定化的缺陷,因为它只能按照程序提供设定好的反馈,不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反馈。此外,网络教育的另一个弊端是网络教育执行的任务是由人事先设定的、由计算机来操作完成的,缺乏情感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情感教育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国经典古籍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在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挖掘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最后,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

总之,传统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固有的弊端。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社会使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化教育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乃至全球,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传统教育只有改变自身的不足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型教育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构建适合社会现状的教学模式是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巨大问题。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加强自身建设,迎接新技术,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篇(2)

1、网络语言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对规范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现代汉语是中华民族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中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不论在理解能力还是在鉴别能力方面都还不太成熟。若经常接触网络语言,受其影响,潜意识就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的习惯,影响了他们对规范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在中小学生的作文当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如:“神马”(什么)、“酱紫(这样子)”、“东东(东西)”等等这样的写法,甚至出现用数字、字母、拼音代替使用语言文字,这让老师和家长苦恼不已,对于不懂的人,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样的做法,久而久之,让中小学生养成了一种随意使用语言的习惯,甚至在今后的语文学习当中也很难改变,对他们日后的语言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

2、网络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国家规定,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就要求推广和使用普通话,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要讲求语言的规范使用,但是学生一旦习惯了使用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混淆现实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将某些网络语言应用于自己的日常交际和学习当中,造成老师的误会和困扰。由于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网络上一些低级、粗俗、不健康的网络语言也被学生所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3、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因素。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当中,也重点围绕考试要求和目标进行。要求学生在考试当中使用规范语言答卷,以免成绩受到影响。但是仍有学生可能会到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将某些网络语言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虽然在她们看来是为了追求新颖、创新、个性,但是在老师看来,由于他们在考试中使用了不规范语言,因此在成绩方面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语文教育中应如何对待网络语言

1、正确引导学生在语文教育中使用规范语言

目前,中小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要群体。作为语文教师,平时应多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鉴别和判断,吸收健康的、有意义的,剔除不健康的、没有品位的网络用语。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和在语文教育学习中使用规范语言,使他们明确网络语言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网络环境中使用,而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提倡讲普通话,写规范汉字。不能将网络语言混淆在语文教育学习中使用,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作为教师,只有在了解网络语言的基础上,才能指导和培养学生鉴赏有意义、有思想的网络语言,摒弃一些消极的、庸俗的网络语言,让学生明白像数字、字母、缩略语等等这些网络用语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而不是语言,因此,在作文当中不能随意出现。而在一些日常的交际当中,可以使用健康、有积极意义、有活力的网络用语,这样既不会挫伤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积极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篇(3)

【关键词】网络语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引领时尚潮流的大学生们挥动着“网络语言”的翅膀,在网络世界里翱翔。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送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网络的天空时而阳光明媚,时而暴风骤雨。

因此,将网络语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结合进行探讨,在沐浴和煦阳光的同时,随时迎接暴风骤雨的挑战。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近几年被网民广泛使用的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学者对网络语言的涵义界定大致有两种,即“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是指第三类。”[1]

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变异的结果,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因此,它与传统语言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

1.简约性。网络语言之所以越来越受青睐,重要原因在于其追求语言表达上的简约,力求用最简单的数字、符号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表现形式上看,无论是中、英文缩写型的,还是数字、图片、音译型的网络语言都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最多的信息,完成迅速有效地交流。[2]

2.丰富性。网民们充分利用键盘上的字母、数字和符号创造了许多生动形象且妙趣横生的表情和动作,用以表达喜怒哀乐,达到了与实际交际无异的效果。以网络符号表达笑容为例,“^_^”表示简单的微笑,“=^_^=”表示温馨的微笑,“:-D”则表示哈哈大笑,这些符号组合的表情既形象又丰富,大大增加了网络交际的趣味性。

3.不规范性。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主要体现:①新创造出一些字词。例如“”,字的小八代表眉眼,小口作嘴,常用来表达沉重的思想、悲伤、无奈或极度尴尬的心情,或用来形容一个变态猥琐的人。②词意迁移转化,“冒泡”指群里在线常常不说话,突然冒出一句话、发个图什么的。

二、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拉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前提,网络语言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理状态,因此教育者一旦熟练掌握了各类网络语言和大学生常用的术语,也就拉近了他们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在新生篮球赛小组赛中成功出线。笔者转发了王同学的一条人人状态“现征集我院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拉拉队!!!!!队长@王……求组队,求报名,求转发吖”,由此开始了我和王同学之间的对话:

王:今年大一的小孩儿很给力喔。

我:必须的!大家都很给力,运动员,啦啦队,各种给力!

王:唐老师,篮球赛可以从侧面让你更好的了解小孩喔!

我:强烈认同,有的是深入骨髓的了解喔!

王:恩……太让人了解一个人了。

以上对话中“给力”、“各种”、“喔”、“强烈”等网络语言的使用拉近了笔者与学生的距离,渗透着对学生见解的肯定,交流活泼自然,最后达到情感共鸣。

2.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语言成为网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掌握了网络语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矛盾和冲突。网络交互性的交流方式,才能迅速了解受教育者的所思所为并及时做出反馈,从而扮演好思想政治教育中亦师亦友的角色,更好地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激发了教育主客体间话语的丰富性和创造性。话语是指对某一主题或目标的谈论方式,它包括口语、文字以及其他的表述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达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共识的主要途径。网络话语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话语体系,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于一身,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地理隔阂,在远隔重洋的条件下传递、交流信息。同时,网络语境也激发了教育主客体双方的联想、创新思维,使得他们在原有的认知模式里更多地融入自我的感知和思想,整体性地激活主体思维,更加投入地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3]如网络语言中“潜水、大虾、猫、拍砖、顶、踩”等词汇的出现及“陆川体”的高频引用等等。

三、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人学空场”问题。这里的“人学空场”,是指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人的失落和人的抽象化现象,也即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人的主体地位、扭曲人的个体价值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不以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教育过程中缺少人性关怀,就会成为一种“人学空场”。

2.主客体间的话语理解差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语境严肃、话语规范、语词固定等鲜明特点,而网络话语则表现出多样化、娱乐性和不规范等特点,从而造成教育主客体双方的的话语理解差异,使教育信息难以进入大学生的文化语境中,从而引发对思想教育的排斥和反感。[4]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体地位出现位移。在网络语境下,信息资源的获取是完全平等和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难以再有信息的先导权和支配权,甚至由于受年龄、固有思维模式,在信息的获取和运用上会不及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垄断逐渐被打破。此外,论坛、博客等载体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其个体话语权的表达空间不断拓展,甚至在一定的领域与教育者话语空间呈现不相上下之势。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语言的措施

1.运用科学的传播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站在百家讲坛上的于丹为什么大受粉丝追捧?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她说:“坦率地说就因为我是教传媒的,我特别了解大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就是要求你永远生活在他们生活的语境之内,能够完成一种心灵的唤醒,而不是一个学理体系的灌输。”[5]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星增强,面对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如何传递有效信息,怎么完成激活,唤起共鸣,要研究传播策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融入当代大学生的语境中。教育者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要懂得和掌握传播的方法技巧,设置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思想“碰撞”,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去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使他们在思考与发现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2.疏通大学生思想信息传播渠道。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平等性,强烈吸引着大学生群体。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利用网络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多元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下,人们很容易陷入迷惘的境地,往往造成个体行为抉择的冲突困境,导致内在价值的冲突与迷失。”[6]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利用网络语言疏通大学生思想信息的传播渠道。具体包括:①建立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为载体,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新的呈现方式。”[7]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结合网络语言把网站办得有声有色。②关注并参与到大学生QQ群、BBS、人人网等非政治性的交流平台中。笔者所在学校,诸如此类的交流平台层出不穷,且极大加速了校园信息的流通。大家刷人人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③设立影视专区、影评专区。通过大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后写的评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语言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借鉴网络话语,积极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积极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辐射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符合网络特点的形式予以恰当而生动的展现,丰富网上信息,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通过文本的选择和解读以及交流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规范传递与价值引导。[8]其次,要善于从网络话语中汲取新话语。要摒弃对网络话语的轻视、漠视心理,了解学生网络话语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网络话语。要大胆借鉴网络中的一些健康、有益、良性的话语,借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话语形式和话语内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再次,要密切关注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善于把握时代脉动,了解大学生的审美取向,分析他们的观赏心理,采用大学生常用的话语修辞方法,采撷和创造出更多表现时代和事物特征的新鲜话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

[2]张春艳,谢涛.浅谈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世纪桥,2011(9):1.

[3]吴洁,潘晴雯.网络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11(2):2.

[4]沈建红,陈松源.网络话语体系构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5]贾晓慧.适应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考[J].政工研究动态,2009(5):3.

[6]王新华,陈向阳.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4):3.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篇(4)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高中语文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

【引言】: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也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网络语言也随着迅速发展。经过统计发现,现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了7000万。尽管如此,随着教育的发展,还有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数量也会不断的增长。而网络流行语也会成为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着社会生活,网络流行语在校园的的盛行,既丰富了中学校园的文化,又为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影响。

由于网络流行语语言丰富,即幽默诙谐、简洁鲜活、又时尚个性,同时也承载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价值,它的产生有一定的时代性。 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有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和传播社会热点问题,也有助于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在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语言对大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影响力,但由于网络语言还处于不稳定、不规范阶段,因此,如果不加限制,势必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高中生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语言文化”,虽然它还不能算是正统的文化,甚至可能更多的只是语言的一种“异化”,但存在的事物绝对不是空中楼阁。因势利导,着力引导大学生由语言创新向物质实践的转化,他们就能在学习中出新意,在工作中出创意,就有能力将学校生活转化为丰富多彩的人生阶段。因此,我们要引导良性的网络语言和流行语,营造健康、民主、宽松的网络氛围,让从中衍生出来的网络语言与流行语能为主流文化和教育教学服务。

一、关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所引发的争议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网络流行语则凭借着自身表达简约、方便交流等优势,满足中学生网络交流的心理和需求,受到了中学生的青睐,成为中学生中的一种个性的“时尚语言”。但是,现在,这种“时尚语言”却走下屏幕,在中学生的口头交际中频频出现,甚至也出现在了书面表达中,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可以让中学生尽情的运用虚拟空间,借助于语言优势,打破未成熟的知识结构障碍,充分享受这种交流方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另外,在中学生自己的思想观念里,把网络流行语运用到日常生活或者是作文中去,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但是,按照学术界和家长的观点来看,网络流行语的泛滥,违背了语言交际的常规。而且,现在的一些家长也发现和孩子交流时,不知所云,很难和孩子沟通。一些学者则是直接把网络流行语划分为不正常的语言现象。它是由网络小群体为了交流方便而编出来的,既不成熟也不健康,是汉语中的败笔。面对当前这种现象,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权衡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利弊得失,寻求合理的途径和方法,做好教育引导工作[1]。

二、关于网络流行语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指导工作的影响

针对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中学语文老师要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然后结合学术界的各种意见,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指导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上文中已经提到了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但是它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构词随意,不符合汉语使用规范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认清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关注和采纳一些科学、合理的意见。例如:国家语委的一些相关人士指出,语言是活的,具有自己的生命力,一直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当前,我们应当考虑网络流行语是否具有生命力,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必定也能够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也算的上是语言发展史上的必然[2]。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网络流行语中有许多的粗话和脏话,不仅污染了语言环境,也影响了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因此,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采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网络流行语,教育学生正确鉴别和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意思,然后选择恰当的语言环境,让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来丰富汉语的表现力。

小结:

综上所述,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也是汉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汉语经过千年的传承,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特点。中学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从健全学生人格入手,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发展,寻求合理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综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璩艳霞.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双刃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98—101.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篇(5)

摘 要:网络技术因为其

>>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刍议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育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育探讨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语言习得指导下的高等英语教育环境创新 就业导向环境下中职英语教育的推陈出新 在英语教育改革环境下大学生的需求分析 新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观念的重新构建 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口语及语言环境 论成人英语教育的多媒体网络教学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育 浅析全人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育 漫谈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开展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育模式 新课程下英语教育的新理念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 社会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现实背景下的农村英语教育现状 浅论和谐农村视角下的家庭英语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International等。尽管这些资源不一定都适合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它们具有参考价值,可以为教师提供现代英语教学的新思想和新思路。

二是网络教学能体现教师在备课中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教学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融入教师的个性、思想、情感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一准备过程的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在上《We love animals》新课前,我首先翻阅了大量有关动物的英文名称、特征、声音、歌曲、各国的代表动物,以及人们保护动物的行动,并从网上下载和甄选适合学生的资料、歌曲和图片供学生观看。然后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把课内外的知识进行事例整合。使网络为我们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可能。

结语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让网络世界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地,不但能够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还能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教师进行友好的互动,使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杰.多媒体网络与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11年12期.34-35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篇(6)

[关键字]网络教育资源 语文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班班通、校校通和人人通”工程已逐步完成,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高速的光纤网已接入每所学校,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正成为现代教学的生力军。教师利用“威科姆”和“IQ”等平台,把网络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加以有效应用,对于学生而言,更能集中精力上好每节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就是把网络教育资源融合到课程之中,充分发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工具性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那么,在网络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网络教育资源具体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本人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以新课程标准的设计为理念,对这个问题初步作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和实践性的探索。

一、充分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创设课堂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仿佛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走进了作者心里,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和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对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体验作者的感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创设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要巧妙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不断的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抽象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活动。

二、巧妙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吸引学生导入课题

进行新课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煽情的演说对于学生来讲都已经习以为常了,都无法激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找准切入点,创设情境,做到声情并茂,旁征博引,拨动学生的心弦,使整个教学情境如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就能让他们在创设的网络教育资源情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网络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信息,而且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达到学习愉快的效果。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学生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不竭动力。

三、妥当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古诗教学中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并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山行》“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片。画面上,秋风飒飒,枫叶映红了山山岗岗。危峰兀立,山峦叠嶂,白云缭绕,景象美不胜收。学生学习的兴趣极为浓厚,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很快从山林中白云缭绕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白云升起,不一会儿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高高的山林深处始终处于白云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彩。

四、有效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篇(7)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网络环境 任务策略

(一)

2000年10月26日,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业已拉开帷幕。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

语文,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赖以思维并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当信息化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dianzijixie/">电子邮件)、archie(信息查询)、netnews(网络新闻)等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交往、学习乃至工作、生活方式的时候,传统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在阅读方式上,将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并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在写作方式上,将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从传统纯文本写作到超文本结构的谋划与写作,并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走向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以及在远程交流中阅读与写作的协同化和群体化(如上传、下载、聊天等)。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这些变革,是不以传统的经典的语文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还不强,掌握网络技术和学习新的阅读及写作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语文教育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整合的争论多于行动,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认识网络,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二)

所谓网络环境,是指构成国际互联网(internet)以及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局域网络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软件。网络信息,是指网络上储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信息内容本身、记录信息的载体、信息的表达形式、信息组织的结构和信息传播的手段等要素。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们选取、组织、序化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特点,在数量上具有海量性,在种类上呈现多类型、多媒体、跨地域、跨语种的特点;在分布上是分散、开放但具有独特的超文本链接和模糊检索关联的统一体;其形式特点则凸显出交互性,基于电子平台、数字编码基础上的多媒体超越了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集中了语言、非语言两类符号,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媒介,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事件,能触动人类的不同感官经验,在本质上成为人机互动的共享媒体;在效用方面,具有共享性、时效性、强转移性、强选择性和高增值性等特点。网络信息资源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这就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倡导的主旨。当不少语文教师正在对传统的cai课件欲做不能、欲罢不舍的尴尬局面中,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已经展现出更广阔的天空。一位具有时代感和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不能不对此予以强烈的关注和积极的投入。

语文教育信息资源是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它在网络计算机上的存储位置,可分为泛在资源、导航资源和本地资源。泛在资源即未做过信息代理的学习网站,包括大型网站的搜索引擎以及其它广泛存在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资源一般作为学习的辅助材料,它通过目录的形式已完成了非本地资源的信息代理工作。p2p导航资源,是页面到页面的组织方式。它主要以标题的形式组织代理信息资源,点击标题即可到达文章的真实ip地址;s2s导航资源,则是站点到站点的组织方式,如网站首页的友情链接等。本地资源是指存在本地服务器或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内容经过深度加工,结构良好,如csc电子备课系统、k12教学资源等也属于此类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结合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实际,选择利用不同的教育信息资源。

近两年来,中文网络教育资源与日俱增,以语文教学为主题的教育网站也有了一定的数量。过去语文教师中只有极少部分的先行者费时费力封闭式地制作课件辅助教学的状况,将由于网络环境中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开放而得到根本的改变。如下列的教学网站(页)就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作文快车(sq.k12.com.cn/~zuowenpal)

作文教学网(zwjx.y365.com)网上免费作文集,每周作文教学,语文教参,作文论坛,学生bbs。

作文岛(sq.k12.com.cn/~zowendao)

中学语文网(go8.163.com/helixing)有不少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小学flash课件下载,超大规模教学论文库,教案库、教师交友,php维护,强劲数据库支持。

中小学生作文网(/index.htm)

中山语文(sanjiao.k12.net.cn)

中基网语文教育(/xueke/yuwen/index.htm)

正宗语文网(sq.k12.com.cn/~zowendao)

语文之友(/~lzyjm)

语文在线课堂(onclass.myetang.com)

语文网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相结合,有各类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语文网络教育频道(yangjinhong.k12.net.cn)

语文大观园(sq.k12.com.cn/~wcunzhi)大语文网站,有逻辑、修辞、诗词、对联、开心果园等版块 。

语文e网(zouliq.k12.net.cn)

一苇渡航(yuxun.k12.net.cn)

新华拼音输入法(fhpi.cn99.com)新华拼音输入法,汉语拼音文字,中文速记,汉字编码,中国语文现代化,中国语言文字,汉语普通话 。

网上语文课堂(/index.htm)华南师大中文系网上教学课题组主办。

网上语文课堂(hcl88.yeah.net)提供语文教学辅导及高考信息 。

天方网(zfsheng.yeah.net)初中语文学习辅导与练习,并提供解答。

人教社中学语文(.cn/zhongyu/index.htm)

全语文五程式学习钥匙方略(key2001.yeah.net)课题组的一些资料和活动的最新信息,语文学习的讨论和研究,文学社、课件、教案等。

黄金书屋-成语故事(goldnets.myrice.com/book/41/104005.html)

汉拼文与文字码(sq.k12.com.cn/%7ehpwen)

高中语文辅导站(tanglaoya.51.net)

高考语文复习教与学(dbzh.533.net)

高考网址(/gaokao/url.htm)会集全国各地高考网址,其中有大量的语文教学资源。

成语查询系统(.cn/file/utility/otheru/2000083104.shtml)

k12-语文教学天地(.cn/teacher/sub_edu/chinese)

4u电脑书库()中华文化通志,汉语大词典,中华古汉语字典的internet版。

(三)

近年来,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迅速扩展,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及其培养在各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美国对中小学信息素养的要求,简而言之有以下八条:1、具有信息修养的学生能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3、能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7、能认识信息对 民主社会的重要性。8、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信息论看理解能力,它应当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有效地吸收、存储并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而表达能力,则应当包括运用文本和超文本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 自 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基于上述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在语文的理解和表达体系中,阅读与写作是最重要的板块。如前所述,在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力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学会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

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大致有五种类型:一是为大体了解读物内容的浏览性阅读,二是为透彻理解读物内容的理解性阅读,三是为获得审美愉悦的鉴赏性阅读,四是为提高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借鉴性阅读,五是为研讨特定问题的探究性阅读。从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看,浏览性阅读(博览)和探究性阅读(精读)未能受到重视。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应以博览精读为目标,使学习者以现代化的开放性的阅读心态,适应网络信息全方位、高密度的资源特征和呈现方式,适应信息社会对新一代公民文本表达并兼具超文本表达能力的要求。

浏览性阅读要求是经常浏览书报杂志和网络信息,能快速提取主要信息,准确筛选所需信息。探究性阅读则要求围绕专题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并能针对专题提出自己的某种见解。阅读过程中的浏览与探究,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与写作,都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方法上,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并进而开展探究性的系列活动。在教学过程上,湖北省李克刚老师设计过如下的学习流程:1、明确方向,提出建议。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组织学生在internet环境下,以"传记文学"为方向进行阅读,进而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把该文改写成《刘和珍君传》。2、主题搜索,制作卡片。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读书卡片,初步筛选 、收集信息。如在开展《祝福》阅读教学时,有的学生就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把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3、归纳整理,分析理解。即引导学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发展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4、展示观点,深入认识。在占有大量信息并进行初步归类加工后,引导学生继续完善、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对重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事理。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组织学生在聊天室里写作,发表看法,交流意见,衍生创造出新的信息。

网络环境下以博览精读为目标的阅读,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阅读对象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有更为丰富的即时的网络资讯、多媒体信息。通过博览精读,学生将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联系生活提供更多的条件,从而扩大学习时空,激发写作兴趣,有效地强化作文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时下的网络空间已经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了极为自由和广阔的阵地,学校、学科、班级、个人主页正层出不穷,e-mail(电子邮件)、icq+netmeeting(网络寻呼+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栏)等也都可以成为学生发表作品交流信息的良好载体。学生对作品发表欲的满足,将直接激发创作欲,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同步提高。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桑新民博士指出:"中国网络教育模式必须完成教师灌输为主向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教师有各自不同的专业,但各专业教师共同的使命则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网络技术当然不是包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毫无疑问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包括语文科在内的各专业教师首先必须自己先学会高效地学习。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cn

2、桑新民:《基础教育如何迎接数字化生存的挑战》,《人民教育》2001年(8);《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福建教育》2001年(3)

3、李克刚:《网络环境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探讨》,

4、俞高敏 :《信息技术与语文创新教育研究课题报告》,.cn/teacher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