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3:20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篇(1)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小学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其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使其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一、以一颗童心去备课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奇心大,生性活泼好动,而且每个孩子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和认识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尊重他们的天性,认真对待他们的提问,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以孩子的眼光衡量教材,用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解释课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使用教材,用贴近孩子内心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融入到孩子的世界。譬如,在教ear和nose等身体部位的名词时,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轻轻揪下学生的耳朵,捏下学生的鼻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这样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地课堂氛围,使学生容易记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还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出新颖的教学策略,并事先准备好教学道具。教学策略的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和设计新颖可信的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巧妙地运用图片、简笔画、实物、声音、动画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生动而且富有情趣。利用各种教具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是一名小学生,设想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是他们所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想要的课堂效果。

二、快乐课堂策略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里所讲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耳朵所听到的、眼睛所看到的和嘴里所说的尽可能是英语。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的时候播放些英文歌曲、英文故事以及学生的一些好的英语作文等。还要鼓励学生在课间和上下学的路上和老师同学们打招呼的时候,都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听和说就结合起来了。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不讲或少讲汉语。为了使学生都能听懂,并使课堂不那么枯燥和死板,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挂图或模型等直观教具和表情、身体语言等帮助其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利用英语进行阅读和交际,这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教师在在课堂上就要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在教新单词的时候可以借助实物或挂图并用This is…的句型来进行单词的释义,这样不直接用汉语去解释英语单词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学校这个空间范围内,最好让学生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英语:校园内的宣传栏、玩乐场内的器材名称、教室里的课表和其它布置、公寓内的各种设施,都可以用双语进行标注。这样努力控制母语,积极锻炼学生进行英语思维,提高其英语学习的能力。

其次,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游戏一直是深受小学生们喜爱的课堂活动之一,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操作性强并且效果明显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12个月份和天气时,教师可以把12个月份的纸条,放在一个盒子里,再把关于天气特征的纸条放在另一个盒子里。游戏是这样的,一名学生分别从两个盒子里抽取一张纸条,连起来组成一个句子。如果这个句子符合事实,其它同学则一起重复两遍该形容词:如果句子不符合事实,其它同学则大声说“HAPPY,HAPPY”。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在一方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再次,充分发挥英语歌曲的重要作用。在新版的小学英语的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的最后都有一首英文歌曲,这些歌曲都通俗易懂,节奏超强,朗朗上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在学习英文歌曲的时候,学生都会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只要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学生们就会跟着唱,并且很快地就记住了歌词,优美的旋律可以帮助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并在其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最后,进行适当的扩展练习。《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英语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适当地扩展练习,则可以把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练习起来。

三、设计形式不同的家庭作业

适当的作业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英语情况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今天学的英文歌曲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或是让他们画一幅画,并用英语标出画中的各种事物;而对于年级稍高一点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故事或是名人名言之类的拿到班上来和大家分享。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同时还要结合儿童的爱好,来安排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新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篇(2)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如何贯彻《英语课程标准》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非常重要。小学生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是我们教师应该着力实现的。为赢得家长、老师的赞誉、同伴的钦佩属于外部动机。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竞赛、表扬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二、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仅仅做到语法形式上的正确是不够的,还必须兼顾方式和内容上的得体性。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不易过高。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积极参加课内外英语活动。帮助学生扩展国际视野,形成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粗略的了解。在交际练习和交际活动中,言语及行为符合文化规范。

三、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英语授课一般分为热身、呈现、操练、巩固、作业这几个环节。

下面笔者就把在各个环节中如何体现任务型教学做简要阐述。

第一,热身阶段。

热身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融入英语课堂。《新标准英语》每一个模块都安排了一首动听的英文歌曲。我们可以在一上英语课时先带领学生演唱几首英文歌曲。

比如《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 3 Unit 3的歌曲“Please stand up”学生非常感兴趣。它不仅节奏欢快,而且整个模块的重要语言点都包含在歌词里。先打开伴奏带,让全体同学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示起立、坐下,用手指到窗户、黑板、课桌。然后男女同学分工,男生演唱,女生做动作。还可以进行男女生比赛。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第二,呈现阶段。

呈现的目的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导入新的单词或者是语言点,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什么。

在学习《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 2 Unit 2时,笔者是这样呈现单词的:教师拿着一只小鸟的道具,引导学生跟小鸟打招呼“Hello, bird.”然后教师说:“下面小鸟要跟我们做个游戏:Listen and point. Are you ready?”“Yes.”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Point to the window.Point to the blackboard.”这几句指令在Unit 1里已经操练熟练,学生反应非常迅速。“Now,please point to the desk.”desk是新单词。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指哪里。“Can you guess?”学生七嘴八舌猜测起来。有同学猜到是课桌。“下面小鸟bird要教给大家这个单词。Listen carefully.”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精心设计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操练阶段。

操练就是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学过的语言点。操练可以分为机械性操练和运用性操练。一般来说先进行机械性操练,巩固新知识。然后再结合以前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进行运用性操练。

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Module 1 Unit 1时,先教授单词hello,hi,让学生one by one,two by two进行练习。这是机械操练。接下来可以请学生与老师打招呼,学生与学生打招呼。这是运用性操练。教师可以设置场景,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运用语言。比如给学生这样一个场景:Ms Smart 来到我们班,同学们怎么跟她打招呼呢?同学们积极举手,大胆发言。通过设置特定场景让学生体验运用语言的快乐。

第四,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就是将语言点再带入课文故事中。怎样在这个阶段体现任务型教学呢?笔者建议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练习,分好角色,请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对话。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篇(3)

一 充足的教师资源是践行“基本理念”的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秉持了一系列基本理念,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性;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等。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人的传输与实践,这里的人显然是小学英语教师。所以,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实施及其效果。然而,当前我国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资源相对匮乏,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而且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落后,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实施的瓶颈。

首先,我国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都不是“专职”英语教师,而是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教师兼任英语老师,或者是聘请临时性的带课教师来担任英语教学任务。

其次,目前在农村小学中,由于教室等基础设施的有限,班级人数相对较多,这就不利于教师实现只有在小班教学中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而且,由于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普片存在一个小学英语教师担任三个年级老师的状况。

“注重素质教育”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然而,教师数量与素质的现状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实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性”的理念则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与交流的基础上的,但是,农村小学大班教学的现实和一个教师负责多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也让重视学生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的教学理念流于空文。同时,“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需要班级里每个同学的参与,这也是很难做到的。而对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根据其自身情况做出独特评价,这同样是困难的。所以,在当前教师资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做好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

首先,对于现有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对这支非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指导与培训,并且帮助这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态度,在外部协助与自身努力的配合下提高这支教师队伍的英语教学能力与素质。

其次,利用公开招聘等方式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通过选拔专职英语教师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数量不足问题。

第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这些关于增加教室、教师交流的制度与措施,必然会缓解因教室数量有限导致的大班教学现状与教师数量不足状况。

二 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内容标准”实现的保障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基础之上的。为了实现这样的总体目标,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对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比如,语言技能一级目标(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的内容标准对“听做”、“玩演”、“读写”、“视听”四个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

其实,内容标准的实施与总体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而且,这样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因素,比如融洽的师生关系,活泼有序的课堂氛围,科学多样的教学方式等等。但是,内容标准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却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一整套学校、教室硬件设施基础上的,没有一些必要的配套设备则无法进行科学、生动的课堂教学。例如,英语教学所需的各种卡片与实物道具,教学音频材料与多媒体设备等。

其次,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脱节,老师与学生没有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与交流,这样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最终不可能通过参与课堂学习而真正体验到英语的乐趣。

第三,课堂教学形成了单一的模式,很多农村教师还运用着老一套的老师在讲台上领读、领写,而学生们在下面跟读、跟写课堂教学方式,这也是导致上述师生关系脱节的原因之一。而且,一名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实现生动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第四,不少农村小学对于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不能够保证每周充足的教学时间与固定的上课次数,学校里英语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改变这种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必须加大对农村小学资金与人员上的支持力度,置购各种基本的教学用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装备多媒体设备。而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并且结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解决。

首先,英语教师都应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积极性,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英语,亲近英语。同时,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其次,在上述良好班级教学氛围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如充分利用游戏、歌曲、故事等形成“玩演”与“视听”的多重结合,最终目的就是让英语教学科学有效。

第三,小学英语应该“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3一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只有坚持这样的原则,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才能够得到保证,“内容标准”才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实。

三 “形成性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核心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谓形成性评价,即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性评价的进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学生对各种评价方式的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农村小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遇到了习惯势力的阻碍。

首先,由于大多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不是英语专业出身,这些临时转岗或者代课的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评价方法,他们习惯性地将考试分数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手段。很明显,这种评价方式导致的是日常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化,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多样化与灵活性相违背。

其次,农村小学有一个客观情况,即其教师与学生绝大多数是长期成长与生活在农村的环境中。于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都不习惯在公共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不善于与其他人进行合作与沟通。显然,这些不利于形成一个适合完成“形成性评价”的氛围与环境。

第三,“形成性评价”的实现,不仅仅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努力合作,而且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但是,虽然现在农村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学习,但在他们的观念中还多少有一些传统观念,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不用怎么管了,觉得教育孩子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再就是有的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即使想好好配合学校的评价工作,有时候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农村小学英语的“形成性评价”障碍比较多,但是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挖掘其潜力,争取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科学性。

首先,教师在提高自己职业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学习“形成性评价”相关内容,深化认识其科学的评价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之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为了“形成性评价”方式的顺利实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营造一个有利于展示学生能力与风采的舞台。

其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争取让“形成性评价”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方面学校与英语教师都要承担起这个任务。其中,学校在这方面主要起协调作用,关键还是英语教师应该主动通过家庭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学生家长配合,从而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加强与学生的不同形式的交流,最终目的就是评价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激励,肯定学生的进步的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篇(4)

1.理念方面

⑴确定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

⑵从外语学习规律的角度,强调了英语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2.目标与标准方面

⑴课程总目标的陈述更加详细、更加全面。

⑵更加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和级别标准。

3.实施方面

⑴强调并明确了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都应以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为前提。

⑵增加了大量来自一线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提升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

二、《标准(2011年版)》主要变化的解读

1.为什么要将英语课程性质定位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⑴符合语言教学的基本特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主要属性。工具性体现了语言作为交际媒介的作用。它的作用包括认知,即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交流,即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思维,即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即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英语教学中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因此,英语课程必然具有人文性。人文性就是通过本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英语课程中的统一是对语言类课程本质的体现。两者有机结合把英语学科从教学层面上升到教育层面(2012,黄元振 兰春寿)。

⑵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的培养应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即外语教育绝不只是一个学习外语的工具,而是要通过外语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就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如何理解课程理念中的渐进性与持续性

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从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来看,学习和掌握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词汇或语法内容不是一节课就能掌握好的,它需要多轮的循环,多次复现和实践才能内化和吸收。

从英语语言的特点来看,英语本身也在发展,英语运用的语境千变万化,无法预料,我们也不可能教完所有的单词。我们只需教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⑵改变英语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宏观理念,应认识到小学、初中、高中是一个整体,是需要连贯而有序地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意各段的分工,如义务教育阶段只完成本段的任务,不要去完成高中的任务;小学阶段要求理解的不要强求去运用,又要改变过去各段脱钩、互不衔接的问题,如提倡小学与初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衔接模式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学中就不会急于求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设计就会趋于合理,也就保证了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3.如何认识课程目标描述的变化

⑴课程总目标描述的变化点。

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目标的描述更为清晰,明确分为三个层次:课程总目标、课程分级目标和课程分级标准。这样有利于教师分解课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课标。

《标准(实验稿)》总目标的描述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标准(2011年版)》的描述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后者最大的变化就是阐明了英语学习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学生心智和人文素养发展的双重作用。这也是对英语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呼应。

⑵课程总目标描述变化的意义。

外语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们的认识还不够清楚,一般认为,学习外语是为了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外语。实际上,这只是学习外语的目的之一。从社会文化学、功能语言学和脑科学等角度来看,学习外语的意义远非局限于在交际中使用外语。语言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重要工具。心智发展既是生物性也是社会文化性的发展过程。不同的语言在促进心智发展方面有不同的作用。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够促进人的心智进一步发展。(2011,程晓堂 岳颖)。由此可知,语言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一门语言知识,更是对学习者思维发展的推动。因此,课程总目标描述的变化意义就在于,较全面地说明了外语教学的目的,改变了外语教学中的一些功利思想,对外语教育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4.小学阶段分级目标和标准的变化

⑴分级目标变化。

分级目标在总目标的框架下,共分为五级。对各级目标的描述均从原来的一段分解为四段,按照情感态度、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顺序进行描述,能使教师更清晰地理解各级目标。

一级目标的变化主要是两点:①将“能书写字母和单词”改为“能模仿范例书写词句”。这种改变首先要求教师要从过去孤立地让学生记忆单词转变为放在有意义的词句中去记忆和书写。这就改变了单纯地为写而写的教学要求。其次明确了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即要求学生模仿而不是造句。这实际上也降低了难度。②增加了 “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的关于学习策略的表述。这里的感知是指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初始对英语语言特性的感受和初步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了在一级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

二级目标的变化主要是四点:①口语表达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用英语进行相互间的简单交流还能够独立地进行语言的表达,这也是注重个体表现的一个缩影。②对学生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以及演唱英语歌曲和歌谣方面增加了“在教师的帮助下”的描述。首先是降低了难度,明确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及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其次界定了表演的内容是有意义有情景的小故事或小短剧,说明这些活动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③对写的要求由“写简单的句子”变化为 “写出简短的描述”。首先是写的方式的变化,即不是独立的写,是对图片的描述并在词语和例句的提示下完成。其次是写的内容和长度的变化,即不是简单地写写句子而是要在情景的提示下写一段较为有意义的小语篇。这就突出了英语工具性和交际性的特点。④在学习策略中,增加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小学段的学习策略更多的是习惯的养成,是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站在长远的角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

⑵分级标准的变化。

分级标准是英语教学的具体目标,采用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事情”的表述方式,体现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①语言技能标准。

一级标准仍然从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几个方面来描述。听做要求中去掉了“做手工”一项;说唱要求中由原来的分别能唱英语儿童歌曲和说歌谣15~20首减少为两项共15首左右;玩演中取消了“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的要求;视听中将视听时间安排在课堂时间,而不是课后。从以上的变化不难看出本次课标修订遵循了为学生“减负”的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对语言技能的要求有一定的降低。但同时对写的要求有所提高,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例句”,这是将《标准(实验稿)》中二级标准写作要求提到了一级。例如:学生可以仿照“This is my father”写句子如“This is my mother”;“This is my brother”;“This is my friend”等等。

二级标准从听、说、读、写和玩演视听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其中听和读没有变化。说和写的方面提高了要求,说方面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和“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对简单的小故事的描述”。与原来的“讲述”相比“描述”不仅是将内容讲出来而且还要形象生动地讲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还要教会如何得体、生动地表达。写的方面首先是将原有的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方面的“基本正确”提高为“正确”,并将此项要求提升为写的要求的第一位。在教学中教师对此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并要特别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其次是由“能模仿范例写句子”提高为根据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从单句的层面提高到了语篇的层面;从被动的模仿到主动的写。最后,对日常表达的书写范围也从“问候语”扩展到“问候语和祝福语”。对玩演视听降低了要求,如将表演童话剧改为表演小短剧;将歌谣诗歌和歌曲各30~40首降低为歌曲和歌谣共30首左右,并取消了对诗歌的要求。

②语言知识标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标准(2011年版)》中只列出了二级和五级(二级为小学毕业的出口级别,五级为初中毕业的出口级别)的要求。

语音方面解决了《标准(实验稿)》中表述较为模糊的几点。具体为:“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这当中什么程度的发音、怎么样的发音、会影响交际都不明确。《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为“了解句子有重读”。句子的重读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如:Mary likes a red dress.如果重读Mary,说明强调喜欢红裙子的是Mary不是Lucy.如果重读a red dress,说明Mary喜欢的是红色的裙子而不是其他颜色的。“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中对字母读音掌握的程度描述不清,是能认读还是了解?《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语音清楚,语调自然”,那么如何才是语调自然?应当从哪些方面注意?《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说明为“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具体解释了语音语调的培养方向,并且将程度界定为“了解”。

词汇方面首次对小学阶段的掌握词汇给出了具体的说明,即:学生在学习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的基础上,要能够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在《标准(2011年版)》附录中具体列出了423个词汇,这些词汇就是“四会”词汇。其他200个左右的词汇仅要求学生看到能认识即可。这种明确的说明实际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一定的灵活度。新增加了“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强调了学习词汇的方法,使词汇学习更加完整。

语法方面在过去十年中,教师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语法的教授难度较困惑,对“知道”和“了解”的程度把握不准确;二是对语法该如何教?教学方向是什么没有认识,大多数教师采用对语法规则的讲解再配以练习的方式,使语法教学仍处于一种应试状态。《标准(2011年版)》对以上两个问题均给予了明晰的描述。首先,语法的教授难度上,对学生二级要掌握的语法项目都一一具体列出,其中增加了对名词所有格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要求;降低了对介词的要求,仅要求学生掌握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具体列出了要掌握的时态,即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改变了过去“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的模糊说法,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准确地把握教学难度,而不是任意扩大教学范围,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明确了学习语法的方式。《标准(2011年版)》倡导“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这就是说语法教学再不能是枯燥的语法规则的讲解和大量的缺乏情境的机械练习,而应当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去体会语法的用途和意义,使学生明白语法的作用是为了在表达语言时更准确、更地道,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对语法规则的考核。同时,对语法的实践很重要,就是体会语法的表意功能,即语法表达的目的和作用,而不是语法形式本身(2012,林立)。如动词后加“ed”不仅是过去式的一种表达形式,更是表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状态。

功能和话题标准的变化不大。功能中增加了邀请、情感、喜好、建议、祝愿等内容,但实际上在过去十年的教学中这些项目都涉及到了,只是在本次修订中更具体。话题中最突出的是由“理解和表达”变为“理解和运用”,这呼应了课程基本理念中阐述的“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对话题的设置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将“食品”改为“饮食”,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仅接触食品也包括饮品。

③情感态度标准。

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它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前提(2012,林立)。《标准(2011年版)》的情感态度二级标准表述明显比《标准(实验稿)》更全面,其中最突出的是两点:一是合作学习,倡导“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二是通过语言学习增强祖国意识。这两点在过去十年的教学中都有体现,教师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更合理的实施。

④学习策略标准。

《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因此,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习策略二级标准中增加了一点,即“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传递了小学生更应该专注课堂,提高听课效率,以减轻课后负担的学习策略。改变了两点:将“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改为“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更加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的培养。将“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改为“能初步借助简单的工具书学习英语”,强调了各种工具书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⑤文化意识标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学好英语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与理解,而学习英语又会加深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因此,语言学习与文化意识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意识二级标准中主要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一条。表明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应当注意中外语言文化的比较,特别是与本族文化不同的地方,在小学阶段更多是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不同,为今后更得体、更地道地表达奠定基础。

5.以实践性为前提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才是有效的

外语教学是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以实践为主。(2011,陈琳)。因此,《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第二条是这样陈述的:“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个表述突出了两点:一是推进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多于实践问题的改变。尽管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强调在创设的情境中来呈现和体会语言知识,并在情境中运用语言。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教师用汉语整天在课堂上讲理论,教学生什么叫时态,什么叫形容词,什么叫副词等,小学生没有开口的机会。(2011,陈琳)。所以,在新一轮的课标实施中仍然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二是教学途径更宽泛,不只是任务型教学,只要是坚持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的教学途径都可以。这两个突破点会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使学生更多地从语用性体会语言。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更多样,更符合实际。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会更有效。

6.大量的教学实例和评价案例是教师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参考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篇(5)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

G434;G623.31

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为了提高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既要保证教学设计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要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使教学设计能够成为做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与此同时,通过对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并在教学设计中积极融入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提高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更好的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

a. 能听、说、认读 friends, long/short hair, strong, thin 等单词和词组。

b. 能听懂、会说 I have a friend. He / She is ... He / She has ...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c. 学会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身边的同学、朋友等。

2、教学重难点

a.学习、掌握词汇、词组,并能熟练运用。

b. 借助图片、体态语等帮助学生理解词句。

3、教学过程

课前 Sing a song.

T: 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

(在歌声中进入英语课堂学习,轻松愉快。)

Step 1. Revision/Warm-up

a.Greetings!

通过教师的自我介绍和 Greeting 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带领全部挥挥手,拍拍手,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学了 friends,明确了主题。

b. 板书

在板书中,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全面的展示出来,按照知识点逐条教学。

从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来看,条理相对清晰,教学目标也比较明确。在教学设计中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基本满足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落实英语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突出重点,贴合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教学设计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教学设计的完善性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做好教学设计的编制并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新思想和新标准,对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编制质量和做好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二、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体现

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且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概括,其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得到了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体现了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每一项教学目标都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有关,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考量。主要为:听说读能力、单词运用能力、细节描述能力。这几项教学目标,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一致的。

2.教学重难点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划分也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学生学习单词和运用单词的能力,以及学生根据图画组织英语语言的能力。这两项能力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得以涵盖,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严肃性,同时也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对应。

3.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定,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互相尊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和教学出发点,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学设计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联系较为紧密。

三、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

基于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W实际,教学设计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划分也科学合理,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定也符合实际要求。从现有教学设计的编制来看,成功的教学设计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有着很大的关系。

1.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使教学目标针对性更强

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规定比较详细。融入了新课程标准思想之后,在教学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注重了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使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能够与课堂教学实际相适应,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的划分问题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划分是重点内容。如何提高教学重难点的划分质量,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使得教学重难点划分更加准确,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教学重难点划分的准确性。

3.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对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从目前教学设计中师生关系的规定来看,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满足了教学设计的需求,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编制质量,同时也使得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针对性更强,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的划分问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效融入新课程标准思想对教学设计的编制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敬华;;练习很给力 英语更有趣――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期末综合训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5期

[2]杨国花;;创新无处不在――小学英语中的词汇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3]朱兰萍;;“实”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价值取向[J];新课程(中);2011年04期

[4]赵继国;;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为例[J];英语新世纪;2011年02期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篇(6)

关键词 改革 创新 实践

创新教育只有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和渗透,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要求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思考与创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老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

一、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儿童好动、爱说、爱唱,善于模仿等特点,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老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及时充电,努力掌握时代感所要求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喜好,能够跟孩子拥有共同语言,扫除代沟。所以无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我总是努力营造着这种友好的氛围,并且根据语言特点设计一些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没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创造思维

伟大的教育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以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的坐着,听着,回答着,老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的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老师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老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在教学中我运用主动思维训练法,它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己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千方百计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主动探索能力,从而养成大胆探索习惯。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促进学生知识横向发展,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英语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造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就语言点(Where is……在哪里?)设计了一个风景名胜提高的游戏,其中一个学生提问:Where is the Great Wall?(长城在哪里?)我习惯性的回答:In Beijing.(在北京)学生立刻指出:You’re wrong.It’s not only in Beijing.(你错了,并不完全在北京。)这是一个非常机灵爱捣蛋的学生,他在设计这个问题时,就已经想好了人们的惯用回答,并做好了一个圈子。当时一看到他那气焰高昂的气势,我心里有点火,但转而一想,这位学生已经能够用英语给我设置难题了,我又一喜。转身肯定了他的答案,并且表扬了他。这位学生高兴极了,认为把老师都给难倒了一回。高兴之余,拿出自己所诊藏的长城明信片,让我放到实物投影仪下大家共享。经这个学生一带动,班里的学生开始翻书找图片看地球仪,都力图在下个问题难倒我,我虽站在讲台上,心理感到一阵紧张,但是看到他们的那一副积极探索样,心理便也感到欣慰,有一种老谋深算的感觉不期然的冒了上来,呵呵,其实是你们被我算计了还不知道。那一堂英语课,我们到世界各地免费旅游了一圈,而那位学生的英语名字也被改成了Great Wall(长城)。教师的一句随口可出的鼓励竟然带来如此反响,可见教师的积极肯定价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卢勤因为当年母亲的表扬,爱上了画画,成了现在全国闻名的知心姐姐。所以多给孩子一些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笑容,让孩子在被肯定的情况下大胆的创造,努力创新。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篇(7)

关键词:成才;知识结构;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师

为了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教师知识结构的含义

知识结构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特定知识体系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证。教师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伴随着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国专家学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研究。早在19世纪初,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框架,其组成成分为: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教育理念及价值观的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特征的知识。我国学者任少健将教师知识结构定义为教师所拥有的各方面知识,及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不同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定义,可以看出中西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有着共同的诉求,即寻求教师在教学中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可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学科内容知识。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教师只有掌握了必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演示活动,并更好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在和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要求相比较的前提下,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呈现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全面分析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二、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更加突出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首先,要求学生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倾向,即由只注重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知识掌握转向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其次,从语言学习走向文化意识,由能说、能写的层次上升为语法正确、语用贴切的高度;再次,从机械学习走向快乐学习,从简单要求掌握、记住即可,发展到扎实掌握,并且在愉快的学习中习得;最后,从语言习得走向思维发展,由简单的听说读写练习发展为采取西方的思维方式进行英语学习。新课程标准既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应具备所任学科的知识,需掌握精湛的听、说、读、写技能及熟练的语法知识;教师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口语规范,语音标准流畅、清晰自然,能使小学生对学习英语具有持续的兴趣爱好,并在学习中潜移默化接受纯正的英语发音。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的教授对象是将英语视为第二语言的小学生。小学英语教师不仅应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还应以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明确低龄学段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正确掌握学生心理发展方向,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手段及符合学生自身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有效地运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应适当引申,教授给学生语言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努力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视野,使学生乐于了解异国文化风俗。通过学习,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小学英语教师要熟悉小学英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有独到见解,对课程资源创造性利用,争做创新型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扩充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摒弃陈旧教学理念,更多地去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新内容,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来适应教学改革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诸多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1)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英语学科,作为一门非母语类的语言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师必须扎实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而且要具有扎实而深厚的英语知识功底,这是成为一名优秀小学英语教师的基础,也是符合小学英语新课标要求的首要条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拥有“一桶水”,而这桶活水仅仅靠在高校学习中所获得的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再学习、再深造。小学英语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学科知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语言示范能力。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精通听、说、读、写、词汇、语法、语音、语调、语感等基础知识。此外,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这会给处在启蒙阶段的学生以良好的语言示范效果。

(2)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一切教育都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熟知教育学、小学儿童心理学及现代教育理论等当今流行的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规律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掌握现代语言学理论、现代英语教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系统的儿童教育理论知识,根据新课标来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掌握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能迅速与之相结合,理解素质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概念,教学重心向学生转移,采用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系统的教学法知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思想,将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步骤,掌握小学英语学习的一般学习规律和基本理论的依据,才能更快地推进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全面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课程与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真正共同参与活动的平台。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避免了教学弊端,充分体现出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使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地运作起来,真正体现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4)广博的教学技能知识。英语教学技能是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指小学英语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授课过程、教学评价期间,为顺利达到教学目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及有关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工作经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它是特定的操作流程的技术要领,也是规范化行为的总和。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需具备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能力及板书设计能力、提问技能、答疑解释能力,这样会更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具备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因课堂需要而灵活创造台词,并扎实掌握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必备知识及表演、绘画、唱歌等能力, 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均可体现教师的基本技能。小学英语教师如果掌握以上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使课程内容呈现得更加精彩,更快地推进新课标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系统的教学法知识和广博的教学技能知识,才能促使教师自身的素养全面提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衷克定,申继亮,辛涛.论教师知识结构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

[J].中国教育学刊,1998(3).

[2]孙军秀.新课程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J].湖南第一师范

学院学报,2008(8).

[3]金立畅.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框架构建[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孙宇.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报,2013(1).

[5]蒋丽萍.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策略[J].教

育与职业,2006(9).

[6]任少健.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刍议[J].语数外学习,

2012(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