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产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3:13

生产管理系统

篇(1)

关键词: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理论基础 设计分析

本文研究的背景:我国企业由于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导致企业员工工作量大、工作的时间也比较长、财力与物力耗费比较厉害,所以非常需要一个信息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在竞争激烈、核心技术含量较低、依靠大批量生产降低运作成本才能够盈利的行业中,提高供应链协作水平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一般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在供应链模式下存在的不足之处,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为:

(1)供应链对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和要求研究

(2)基于供应链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与系统模块方案设计

(3)从供应链协作角度,分析设计的供应链模式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解决方法。

本文研究的意义:是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各个产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相当大,这其中包括:贸易壁垒的降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流通的进步、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等。企业为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优化调整所在的区域经济结构,加快进入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应用供应链模式下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在供应链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的制定过程之中,我们需要用到很多概念,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概念,虚拟企业的概念等。首先我们需要对这些系统和概念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解。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一个整合企业的内部信息的管理系统。此系统是一个面向财务和会计的信息系统,其主要职能是资源的整合和规划,包括采购,生产,配送,管理和降低业务成本,后来又增加了人力资源的管理。它利用计算机技术,集中管理企业的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把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和客户需求有效整合在一起,并且利用供应链资源,帮助企业管理层解决产品成本问题,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合理分配企业资金,这使它成为一种可以按用户需求进行生产管理的新的管理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供应链可以被定义成一种连续地、存在顺次相互依存关系的交易系统链,它可以被看作由商业合作伙伴构成的网络,它生产组装中 间物料为最终产品,并且把最终产品出售给消费者。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企业合作系统,一般它涉及到多个节点企业,包括物流活动以及从物料阶段到交付产品阶段的整个过程。有资料显示,通过供应链企业间更多的信息共享,可以有效缩短生产的提前期,降低企业库存,精确化生产计划,加快产品设计开发周期,缩短履行订单的周期。

篇(2)

【关键词】油田生产;综合数据统计;管理系统

在整个油田的生产、开发中,科研人员必须不断研究、整理相关数据资料,费时费力。因为开发地质图件多手工编制,精度差、制图时间长、工作重复性高,所以油田勘探中的图件不能和科研需求适应。油田生产综合数据统计管理系统平台亟需建立,利用数据库、图形库技术,按照行业的规范,妥善处理和保管数据、图件、资料等,保证数据安全性,能够容易进行查询、获取、使用,提升工作效率。

一、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简介

1.设计目标

保证勘探数据、图形库管理、应用系统的设计全面、规范并能够共享。及时收集整理油田生产开发文件资料、实验报告、图件,建立图形库为中心,生产开发数据库是基本信息源,数据以一些单位的图形子库作补充,使得图件的收集整理、动态管理健全化,保证多种研究成果共享,做好科研人员的技术交流平台的建立。

2.设计任务

一是把油田勘探数字化资料、图件及时收集、整理、分类,使井位设计、科研生产、分析化验、归档成果、井位测量的数据,经过数据审核入库到勘探、开发业务、测井资料等基础的数据库。

二是标准图层的制作要强化。分别提取、单独存放地理图层、整饰图层(如比例尺、图框、图例),准备好后续的调用,防止形式简单,数量少。模板建立要标准、可用性强,在样式的维护上,必须对各种比例尺进行细分,多人公用一样的图件模板,保证图件格式的整体一致。

三是储量图册的建立。建立的图件要按照控制、探明、预测三类提交汇报,保证油、气分开。

四是做好上传数据、图件的分类,使开发图件入库工作落实,保证图件的时效性,采用工区管理,细化图形库编目数量。

五是制定资料管理、考核机制,将基本的图件、数据汇交过程清理,及时入库,保证质量。

六是将综合数据统计管理系统放到油田内网,便于科研人员及时进行查询、下载有关资料。

七是健全数据服务管理制度,维护好软硬件、数据备份、容灾机制、保密,避免信息泄露。

二、综合系统的解决方案

油田生产综合数据统计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可以选择Rerult Bank、CeoMapServer,从而有效进行系统管理、资料上传、管理、数据、查询等。

Rerult Bank方案主要对非结构数据管理,实现文档一体化,进行综合成果资源管理,从数据、资料的特殊性、使用范围,划分资料为勘探业务、开发业务,测井、科研服务等,文档信息结构化,数据透视多方位,使得数据资料管理规范性。

CeoMapServer方案属于地质制图协同平台,在熟练使用CeoMap软件前提下,收集分散的成果图件,然后数字化处理,进行规范管理,便于共享。按照油田的地质、构造等,制定整体性的作图投影系统,标准图层依据行业标准,减少重复性工作,实现图件的统一。对于常用图件集中审核、编目、入库。

三、综合系统设计简介

1.系统的结构

油田生产综合数据统计管理系统的结构是C/S结构,可以独立进行服务器端、用户端的设置,连接使用配置工具。系统构成是数据资料管理、系统管理、存储、网络等。数据资料管理上,数据资料管理人员负责进行上传、审核,帮助用户进行查询、浏览、下载活动;系统管理上,系统管理员从事用户管理、系统软硬件维护,对用户的信息显示、修改、添加、删除,通过组、用户授权,备份数据,日志管理,把握规范操作、访问等问题;存储和网络上,要保证安全性、可控性。前端以油田内网,后端采用磁盘阵列和Oracle数据库存储数据、资料、图件,利用插件技术,用户即可进行图件的预览,分享科研成果。

2.综合系统设计

综合系统的设计最终要能够保证科研工作者的安全、便捷使用,不断优化系统的安全性能、数据查询等细节。综合系统的安全机制有很多途径,可以通过访问日志、权限模型和授权机制、IP、MAC地址的访问绑定、PDF文档加密、脱机控制、借阅过程控制等的有机结合,保证系统的内部资料安全、有序。在综合系统的检索上,在电子介质、文档资料入库后,索引服务是进行自动提取文档中文本,对全文编制索引,实现客户端的全文检索作用。对于整个文档的索引建立系统也是支持的,这针对地质、图件、文本的全本检索,采用全文检索形式,快速查找需要的地质、图件等资料。

3.数据信息的安全

数据库属于资源共享平台,可是许多数据需要保密,必须进行加密,避免风险产生。SQL Server数据库给予加密处理,同组人员才能够预览数据,使数据资源分流,资源的针对性共享在不同的部门进行,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4.生产数据分析处理

众多生产、开发数据必须进行增加或者删除,耗时耗力。利用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节约时间,可以按月、季度甚至年来进行数据统计,提升工作效率。

综合系统的建成后,油田可以进行综合数据台账中的数据提取、计算、统计生成,建立综合统计数据库,保证报表的存储、输出,开展自动化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油田生产综合数据统计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集中了数据、图件管理、应用等体系,适应油田的管理需求,可以问系统的使用者进行数据服务、技术支持,促进油田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频焊管 乳化液系统 质量 流量 温度管理

一、前言

在高频焊管生产线中,乳化液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轧辊与管坯之间的及冷却;

(2)飞锯切削的冷却液;

(3)高频焊机感应圈、阻抗器冷却。

乳化液系统作为高频焊管生产线公辅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主线的运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并非每个焊管生产企业对该系统管理足够重视,而对其管理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如下的后果:①成型轧辊的异常磨损和寿命的大幅下降;②设备因冷却不足而损坏,造成频繁停机;③钢管直度受到影响,造成大量废品或因矫直而影响生产效率;④供水管道的腐蚀和损坏;⑤长期接触水的设备加速腐蚀(包括对设备基准面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二次事故(如轴承内干油的流失);⑥因水质的恶化而造成高昂的处理成本(废水处理成本及对环境影响)。

1、浮化液劣化的影响因素

乳化液是水溶性成型油剂的水溶液,纯净的乳化液自身不会劣化,但在现场使用环境中,有些因素会引起或促进乳化液的劣化,主要因素见表1。

上述因素对乳化液造成的综合影响是:①乳化油剂的浓度下降,阻碍乳化油剂各种性能的发挥;②造成乳化液腐化,性能下降,使钢管易生锈。

2、乳化液的管理

乳化液的日常管理主要有质量、流量和温度三方面的管理。

2.1 乳化液的质量管理

乳化液日常管理不善,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还会起到影响生产、损坏设备、增加运行成本和破坏环境等反面效果。日常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长地延续乳化液的使用寿命,其使用要领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当地稀释液的原始水质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乳化液浓度。理论上水溶液中的油剂浓度越高,腐化和生锈等现象越不容易发生,但是过高的浓度会使成本提高。因此,首先要获得当地水质的信息,由供货商进行必要的试验后,确定合适的浓度(1.5%~5.0%)。

(2)正确进行补液、更液。当发现浓度下降到某一设定标准时,必定要补充原液(乳化油剂);使用过程中乳化液因蒸发和流失等原因,也要定期补充新的水溶液;经过长期使用后也需要对乳化液进行整体更换。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其方法是否得当,会大大影响乳化液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正确的方法最终需要在供货商的指导下确定,在此简要介绍通常的相关知识。

补液:①根据测得的当前乳化液的浓度以及需要补充的量,计算出补充液的浓度;②按该浓度先调配出均匀的补充液,然后再将补充液放入供给系统中;③正确的补液方法是每天均匀地进行定量的补充,使乳化液的总量和浓度始终处于满足使用要求的状态。务必避免:以集中性的补充代替日常细水长流的补充;只单独补充稀释水;只单独补充原液。上述的这3种补液方法容易破坏乳化液的稳定性,同时也给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机会,结果大大缩短了乳化液的寿命。

更液:现场的经验表明,更液时只是简单地抽取旧液后马上放入新液,则新液的使用寿命极短。正确的做法是抽取旧液后,先对机械进行去污,然后再清洗沟道和液池,最后再投入新液。

(3)夏季高温时段和连续停机较长时应添加适量防腐剂。

(4)控制乳化液温度。细菌的繁殖与温度有很大关系,乳化液温度一般在2~27℃为宜。夏季可向乳化液池通压缩空气进行辅助散热,并需及时清理池中表面浮油。

2.2乳化液的流量管理

对关键的点和冷却点的日常管理、改进与维护,与钢管的生产和产品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在高频焊管生产线上,以成型机组为中心,有以下关键的点和冷却点需要进行重点关注。

2.2.1成型轧辊

几乎所有的成型轧辊都需要在使用时进行充分的和冷却,除了个别生产速度极低的机组,轧辊与带钢之间一般都存在着较大的速度差。这种速度差所引起的相对滑动,是造成轧辊磨损和产品表面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滑动时的摩擦热量如果不被及时带走,则轧辊表面的温度会逐渐升高,从而使轧辊的耐磨性下降。而乳化液的正确使用可以降低带钢与轧辊间的摩擦系数,并带走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因此,乳化液的这些功效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对轧辊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所有的轧辊之中,对于公用轧辊的和冷却更是至关重要。公用轧辊与每次按产品尺寸而更换的轧辊相比,除了在使用时间上有较大差别之外,其修磨作业更繁琐和费时,而且修磨往往需要停产。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减轻磨损和降低修磨频次,是这类轧辊的技术关键。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①乳化液喷嘴流量不足。造成的原因有局部供给系统的压降不均等设计上的问题,更有乳化液内的污染造成管道堵塞等日常管理上的问题。②喷嘴的偏位。即使流量足够,但如果乳化液没有喷射到需要和冷却的相对滑动界面上,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喷嘴的偏位有时是因为一开始喷嘴的位置或方向设定不正确,但更多的是因为喷嘴受各种碰撞而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或方向。无论是上述哪种现象,其结果都是乳化液没有充分到达应该到达的地方,使轧辊处于干摩擦的状态。因此,每次开机前,操作人员都应该逐个检查喷嘴的流量、位置和方向,校正喷嘴的偏位,确保足够流量的乳化液被喷射在需要和冷却的轧辊部位。

2.2.2焊接挤压辊

与其他成型轧辊相比,焊接挤压辊除了通常的磨损以外,还经受焊接热量的影响。其中最靠近焊缝的上挤压辊是特别需要管理的冷却点。

上挤压辊的特殊之处在于该轧辊内边缘部直接与高温的焊缝区接触,所以应对上挤压辊进行有效的冷却,但要防止乳化液直接喷射到焊接中的焊缝上,否则会引起种种焊接质量问题。

冷却不良导致的结果是:①上挤压辊内边缘易出现细微裂纹和剥落;②热量传到轧辊的轴承内部,使油脂变质失效,轴承寿命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由于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热量,因此冷却依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生产现场的实践证明,要兼顾焊缝的焊接质量与冷却的充分性,在喷嘴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冷却部位的准确性和流量的充足性,保证足够流量的乳化液喷射到上挤压辊的内边缘部。

2.2.3阻抗器的冷却

阻抗器直接影响焊缝加热的效率,确保阻抗器内铁素体(磁棒)的温度稳定地处在失效温度以下,是获得良好焊接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一般需要使用大量的乳化液对工作中的阻抗器进行冷却。对该处的冷却管理不善,除了焊接质量不稳定外,还会造成磁棒的频繁更换甚至阻抗器的损坏,成为影响正常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除上述问题的关键是阻抗器冷却系统的合理设计以及实际生产时乳化液流量和温度的合理控制。通常,乳化液自阻抗器内部向外流动是冷却效果较好的结构。

2.2.4高频焊接线圈或接触脚的冷却

感应焊接的情况下,感应线圈也需要冷却降温,虽然冷却程度对焊接没有直接影响,但必须按设备厂家的大致要求提供自我保护的水量,以防感应圈烧损。

但是在接触焊的情况下,对焊脚的冷却与焊接质量有直接关系。接触焊中出现的产品表面质量问题和电极寿命过短问题等,常常被误解为电极与钢管表面之间的摩擦问题,但实际上却是电极的冷却不足造成的。除了接触脚内部冷却回路的合理设计之外,保证提供所需乳化液的流量和温度是关键的要领。

2.3温度管理

使用乳化液的最主要目的是冷却,而冷却效果与供给的乳化液温度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其乳化液温度达到32℃以上后,冷却效果出现明显下降。

根据经验,乳化液经过使用后,其温度一般要上升5~10℃。尤其在夏天,要保持32℃以下的温度并非易事。因乳化液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生产的现象在高频焊管生产线现场很常见。

温度管理一般分以下两个部分:

2.3.1乳化液温度的管理

在自然冷却的情况下,乳化液温度与整体的蓄水量有关。整体蓄水量越少,循环使用的次数就越多,乳化液的温度就容易不停地上升。 增大整体蓄水量的办法能有助于降低乳化液温度,但在夏天的气候环境中效果不甚理想,可采取向乳化液池通压缩空气等措施或增置专门冷却装置来辅助降温。

2.3.2关键点的温度管理

关键冷却点是高频焊机和阻抗器,目的在于保证装置在正常运行中所产生的热量能被冷却液有效带走,使设备的主要元器件工作在正常温度范围内,控制好这些设备或元器件的工作温度能保证关键点少发生故障。

3、结论

(1)应重视乳化液在高频焊管生产中的作用,将其与质量管理、环保、节能降耗等结合起来,配备必要的人员/装置/监测工具,实施长期有效的日常管理,把它们作为企业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项目,这将给高频焊管生产线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篇(4)

关键词:制糖;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糖厂中的制糖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周期短,生产能力强等特点,但是制糖的过程中,制糖的生产量由于受到甘蔗生产的季节性导致制糖生产能力有所降低。不过大部分企业受到国际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内生产糖的总量远高于其他国家。由此可见在生产过程中,制糖生产管理系统的完美设计对于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1制糖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

1.1制糖生产管理系统设计的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地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对于要求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由于国家对于制糖行业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导致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各项食糖企业也不断生产出新产品,糖厂企业竞争越来越大,人工操作以无法达到产品保质保量生产的标准。对于制糖这种极其复杂的工作来说,由于工人操作不够娴熟、技术水平不高、生产过程中不认真等情况,导致生产量及其不稳定,效益差,为加快制糖企业可以实现高效率、多生产并能够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设计制糖生产管理系统是毋容置疑的,这样不仅能实现对于效益的增加,还能提高企业的发展步伐,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及信息化。

1.2系统的功能

糖厂的生产管理从糖分的来源一直到最后做成成品都属于制糖生产管理工作方面,所以该系统的功能特点包括许多项目,比如甘蔗种植的规划、品种挑选、种植技术和制糖中的各种相关技术工作。根据糖厂要求,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1)生产管理系统中包括生产管理中的各项内容,并能将系统中各种任务模块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2)生产管理系统中数据库中的信息全面准确,外人不得修改,系统中错误信息只有系统管理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校对和修改,以对糖厂企业有一个保密性。(3)生产管理系统可实现糖厂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功能,在全厂各部门建立一个局域网,该局域网可以实现数据共享、统计查询等功能。(4)生产管理系统保密性高,有足够的安全性,除信息管理人员以外的任何人对于数据库中的信息都无法进行修改及操作查看,只有授予权限的才能通过操作界面进入系统,并建立安全防火墙,以防病毒木马入侵电脑,破坏数据。(5)生产管理系统界面简单干净整洁,便于操作,使操作人员可以很好的掌握管理系统,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良好的维护修护功能。

2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生产管理系统模块大方向包含两个模块,一是甘蔗种植模块,二是加工生产模块,利用此系统建立一个标准的生产体系结构,实行高效的甘蔗生产,以及对于技工生产中的协调指挥、各车间、各机器之间做到平衡生产,以保证糖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顺利且高效的进行。

2.1甘蔗生产管理模块

甘蔗生产从蔗农到培育良好的甘蔗都在生产系统中实现,系统中有效的记录了关于蔗农的档案管理信息,对蔗农有全方位且准确的调查,主要包括:甘蔗的选种、种植、种植地的筛选、种植产量的记录、生产量的记录、之后留下做种甘蔗的数量等数据信息。其中对于甘蔗标准化生产也有一定的管理模块,根据甘蔗种植区域的气候等条件方面,并对甘蔗种类中常见的疾病、虫害等防御措施和施肥策略方面利用计算机进行筛选,研究出一套最佳的培育方案,以供选择和科学培育。最后收割方面以当初录入的蔗农档案信息作为基础,根据甘蔗的品种、种植日期、种植环境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筛选,对甘蔗成熟早晚的情况进行分区收割,为糖厂企业提供最佳的甘蔗原料。

2.2加工生产模块

生产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糖分生产厂进行有序的指挥、操作、调度等功能,贯彻整个糖厂企业领导的会议调度,掌握全厂水电等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实现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管理、指挥管理,还可以对工作的生产信息进行查询及计算等功能最终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管理,实现糖厂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并从根本上节能减排,降低消耗,保质保量的提高生产力,提高企业在整个糖厂企业的竞争力。监督管理系统可以利用opc服务器作为一个通讯接口,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车间的生产数据都集中在一起并进行记录,可以使领导通过这个系统进行查询、调动指挥管理系统,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提供了一个依据。该系统还提供生产信息、各类报表、生产记录表、销售产品入库登记表之类报表的查询。

3生产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生产管理系统的登录再说,该系统针对用户登录是通过用户名及密码来进行用户登录并进行身份验证的,登录系统之后的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权限来对管理系统进行访问,系统设计了各种不同职位的人员登录到系统访问目录的不同。该生产管理系统利用SQL数据库中的功能对系统进行了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当系统遇到某种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者损坏时,便可通过数据库中的数据恢复功能对损坏的数据进行恢复,以便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系统网站还采用了防火墙技术,以便方式网络上的各种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进入到系统内部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盗用或者损坏,建立防火墙阻止了外界对系统的直接访问,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4结语

制糖生产管理系统的实现对于糖厂企业在制糖过程中各种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及对于一些不准确的数据能够进行及时优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并且减少了能源消耗。实现制糖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制糖过程中的效率,并且提高了制糖企业对于生产管理方面的水平,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有突出的成绩。

作者:玉秀金 单位: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伶俐糖厂

参考文献:

[1]杨华,张跃彬,刘少春.甘蔗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甘蔗糖业,2006(04):11~13.

篇(5)

【关键词】配网生产;应用;GIS

1、系统概况

1.1建设思路和目标

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设备管理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具体如下:a)面向配网、农网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等基础设备管理功能为重点,逐步开发面向分析和决策的应用;设备覆盖范围先从35kV和10kV设备开始,逐步向380V低压延伸;b)在技术采用上,充分考虑配电网及农网设备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和其业务特点,引入空间信息技术和工作流技术,实现设备属性信息、设备空间位置信息及电网拓扑关系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以及业务的流程化管理;c)同时作好三个结合:一要结合省公司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具有较好的推广性要求。二要结合省公司主网生产集中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做好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数据流和主网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数据流的对接工作。三要结合配网、农网现有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已有资源,减少重复工作,提高系统建设效率。

1.2功能实现

目前,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配网设备管理、缺陷管理、停电管理、修试管理、两票管理、综合查询等功能。

2、技术实现要点

2.1数据库、电网建模、系统建设标准化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组织,管理系统数据模型无统一标准,系统之间无标准接口规范,从而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了若干的专业“信息孤岛”。

目前,IECTC57制定的IEC61968系列标准中的公共信息模型基本涵盖了电力企业中配电网主要对象和与之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部分(资产管理、工作管理、建设管理、配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停运管理等)。组件接口规范是规定组件(或应用程序)能够以一种标准方式和其它的组件(或应用程序)交换信息和/或访问公开数据而应该实现的各种接口。

因此,配网管理系统建设时,在实用化的基础上应积极跟踪和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电力信息模型的统一、标准化建设(公共信息模型、组件接口规范),系统建设初期就应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属于电网公共信息的,要进行统一信息建模,防止对将来系统互连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

2.2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俗话说管理有模式无定式,说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好的管理系统应该有一定的柔性进行系统自我调整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推倒重来。

工作流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行工作流实例的执行。有人称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业务操作系统BOS。

配网管理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定义,即授权用户可以对业务流程的组成业务环节、各业务环节的负责角色、以及业务环节之间的流转关系,进行所见即所得的编辑修改。

2.3进行管理系统信息分析

为使系统中管理信息层次清晰、逻辑合理、设计功能全面,首先,需对配网管理信息进行分析。

a)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设备信息,主要是指输、变电设备,属于静态信息(生产厂家、型号等)和动态信息(检修、异动历史等),以数据库形式存放,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信息。二是地理信息,是指电子地图上物体的空间位置/坐标信息,以图形文件或数据库形式存放,用于反应设备的地理位置。三是拓扑信息,是指电器设备物理模型信息,用于电网建摸、生成设备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以图形文件或数据库形式存放。

b)上述三种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需建立良好的关联映射机制,方能保证各项管理功能的有序、高效运转。因此,在技术上要求业务流程管理和GIS(General Information System)图形管理使用相同的数据源(数据库)。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可能由不同的厂家开发,设备信息库一般情况下是各自定义,再之数据库定义目前无统一的标准,导致双方在数据共享上出现多种技术实现方案。

3、技术实现难点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较大的技术难点主要存在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数据共享和交互方式上。

3.1与GIS结合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如果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和GIS图形管理软件由不同的厂家进行开发,设备信息的共享存在以下方案

3.1.1方案一

应用层:生产系统以web方式调用GIS系统的相关图形。

数据层:生产系统将数据按照GIS系统的要求通过视图的方式存放在一个共享数据库中,GIS系统直接读取共享数据库中信息。生产系统可使用GIS系统中的SCADA实时信息。

优点:GIS系统只需要在数据层稍做改动即可,安全性高。

缺点:结合不紧密,不能通过GIS系统录入数据。

3.1.2方案二

应用层:生产系统以web方式调用GIS系统的相关图形;GIS系统直接调用生产系统的界面及数据。

数据层:GIS系统直接使用生产系统的数据库,可对生产数据进行录入查询等操作。生产系统可使用GIS系统中的SCADA实时信息。

优点:两系统结合紧密,GIS直接调用生产的界面及数据,只需修改生产系统就可实现两个系统的同步维护升级。

缺点:GIS系统需做改动,需开发商的合作。

相比之下,方案二较符合系统长远建设要求。

3.2web GIS实现难点

由于B/S实现方式给用户使用、维护带来很大的方便性,web GIS已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大重要分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存在如下技术实现方式。

3.2.1基于网关接口的CGI的web GIS。CGI是一种连接应用软件和web服务器的标准技术。设计原则是显示数据和文件,不是数据处理,不能用来产生动态数据,缺乏交互性。因此,对于像web GIS这样复杂的应用来说信息量相当大,极易造成网络拥塞。

3.2.2基于ACTIVEX技术的web GIS。此技术提供支持基本地理信息空间操作的OCX控件实现web GIS功能,支持此功能的GIS软件有MapInfo, MapObiect等。

3.2.3基于JAVA技术的web GIS这种方式减少用户和服务器的数据流量,提高了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但是需要开发JAVA客户端程序,并修改GIS服务器软件,软件上投入的工作量较大。

篇(6)

电能对于现代人类的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工作、日常生活、工厂生产还是科技研究都离不开电能,其来源主要为水能、核能等。电能能够通过其它的一些设备转化为光能、热能以及动能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面,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基础。电力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发电厂、输电线、变电所、配电系统等,其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工程系统之一。电力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天然能源通过电力设备变为电能,其在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控,对电能进行优质化、安全化,再通过运输设备将电能供应给人们使用,由于电力系统无法储存大量的电能,所以这些程序需要同时进行,也就是组成一个相应的整体、连接的系统,从而保证电能输出的安全问题。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主要分为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电力系统的这些运行状态主要起到保障电能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能够提高电力设备、天然能源等的利用率,从而使整体的经济效益增高。因此,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这就取决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良好建设和持续发展。

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主要运用于安全性要求高、产业生产影响大的行业,其是一套相对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以预防为主、应对为辅,即尽量避开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危险,将该产业的危险系数降低,达到安全范围,使得该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完善时期,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管理理念缺乏长远性、管理方法缺乏系统性、管理运用缺乏灵活性,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利用经验改进、创新,运用更为完善发展更好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来适应各个行业的发展。

2.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概念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借鉴传统的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内容、经验以及方法,在结合现展中所适合的理念以及现展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具有系统化、规范化、超前化等优点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其由管理单元、管理节点、管理要素等组成,其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系统性的管理原则、控制风险质量以及流程的原则、参与人员全面的原则以及重视安全的原则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作用就对企业等进行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分析风险并进行预防。

2.2我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外国的比较

我国各大中型企业使用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模式种类不一,但其共同的特点就是体系完善度相对较高,体系对于该企业来说适用性也较强。但是这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共同局限性都是重视结果的管理模式,由于管理经验和远见性的缺乏,使得管理系统存在明显的不足,仍属于粗放型管理,致使我国的平均管理水平不高。而外国具有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具有前瞻性的管理理念,使得其管理体系更为系统化、规范化以及有效化。因此,外国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我国而言有较为必要的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2.3我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和研究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以及起到积极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以及传统管理理念的限制,使得电力系统中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管理思路缺乏系统性、主要为重视结果的管理模式、经验的缺乏以及风险预估相对不稳定、管理缺乏衡量标准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其产生的原因导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然后就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获得针对性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得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发展,从而更为使用于电力系统的管理,提高电力系统中的安全性以及使电力系统更为稳定持续的发展。

3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电是一种极易引发危险的物质,因此,电力系统方面的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虽然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是相较于国外更为完善和先进的管理体系,该体系仍存在较大的漏洞,为了更好的建设和发展该体系,就需要对该体系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得其更适用于电力系统,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3.1管理理念的改变

现今我国电力系统方面的管理理念相较于国外比较落后,其对于风险的分析往往是在该风险发生后,进行该风险发生原因以及规律的研究,从而得出相对稳定的针对方案,但是不能很好应对突发风险或者不符合规律的风险,这会造成不符合规律的风险,这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避免对社会的经济以及生产等方面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失,就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提前的控制、分析和估计,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改变因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而形成的被动的注重结果的陈旧管理理念。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相结合,从而提出符合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全新的管理理念,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对风险进行超前的控制。

3.2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缺陷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使得管理体系无法得到好的运用。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靠所有工作人员的自觉性,但是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够、安全和危险意识薄弱,不能很好的采取正确操作方式从而有效预防危险的发生导致危险性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自觉进行规范的操作,首先就要进行该方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正确的操作流程、造成危险的具体内容以及电力系统方面的具体知识,提高其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其深刻的认识到电力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其出现危险漏洞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其次进行正确观念以及责任感的培养,在其认识到危险所造成的后果后,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就会由此产生,在此基础上灌输正确的观念,即安全第一,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如: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失由个人负责、管理不严谨造成的危险由相关人员负责等,以此来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最后进行分层负责,每一阶段的操作都需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实施互相监督的措施,这能使得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这样之后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来说利于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

3.3管理方法和措施的加强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就是管理强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这两方面。由于管理方法和措施不够严谨,出现工作人员工作松懈,工作态度散漫等不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情况。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的力度,首先需要科学的制定管理方法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如:列出具体的操作过程规范以及注意事项、奖罚制度分明以及管理和指导人员的合理分配等;其次进行这些措施、方法的具体实施,严格按照其进行管理,消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这样就能够进行更好的人员管理,从而尽量降低因操作等问题造成的危险。

4结语

篇(7)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管理设计;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一、前言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很重要的,主要通过生产管理系统来体现,所以生产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在不同的行业,由于行业的特点不同,公司采用的管理系统也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选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要设计出符合企业特点的实用管理系统,促进公司的发展,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收益。

二、现阶段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与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情况

我们通过对个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了解,总结了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管理系统的主要情况。最普遍应用的是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统一的管理系统,因为此软件是全行业通用的,所以并没有太大的特异性,对于汽车零件生产企业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不能够满足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所需要的全部功能,但是能承担日常的基本管理工作。其次是应用具有管理功能的软件,但是没有达到软件该有的功能特点。再有就是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按照公司的要求,研发的管理系统,但是这样的系统有很多的弊端,需要耗费太大的人力去进行维护与修改。还有一种管理方式便是很多小型企业由于没有预后的资金和技术,采用办公软件进行人工管理。

三、对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的管理系统设计

1.基础管理功能设计

(一)物料清单管理。生管系统的核心基础数据是物料清单,英文简称为BOM,在系统的实际设计应用中,需要对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等信息进行考虑。在对MRP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对需求的BOM进行展开,生成企业对生产线及外采件的需求,在对BOM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物料的编码、物料有效期、结构层次以及替代物料。

(二)对需求进行管理。要想让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运行,必须使来自于销售订单以及业务预估的需求准确合理,在系统中作为驱动力量。

(三)生产作业的控制问题。生产作业控制工作是对计划进行一定程度的执行,对于工作的程度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生产作业的控制是由多种成分组成,例如工作中心的派工单、完工提报的管理以及工作的派发等工作组成。

(四)仓库的管理。仓库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的,主要包括生产原料、正在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生产之后的成品的数量管理工作,还有仓库的库存的变化。其实仓库中的物品也是处于流动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从生产原料转变为正在生产或者是成品,这个变动的过程需要我们注意

(五)采购管理。在采购的时候,需要根据日的实际需求,生成需求清单,在在这个数量的基础上,将库存余量减去。最终以得到的最终数量为实际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实际的采购工作。

(六)成本问题的分析工作。虽然盈利不是最终目的,但是任何一个公司的目的之一都有盈利,我想公司盈利就一定会涉及到成本的问题。在公司的管理过程中要对成本进行,系统的计算,各个部门的材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都进行统一的考核。并且可以根据这些成本来作为产品的价格设定依据,设定员工的工资以及公司员工的奖金发放问题。

(七)工厂的物流管理问题。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中,工厂内的物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生产部件需要在工厂的各个车间内进行运输,经过各个车间的工序加工,才能制成相应的成品。在厂内运输的过程中,要对物流情况进行跟踪指导,避免出现零部件丢失及损坏的现象。

(八)其它。当然在汽车零部件的企业管理系统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比如,不合格零件的返场、产品质量的检查、基础数据的管理工作以及工作报表的统计等。这些问题也都需要我们考虑在内,要设定相应的措施。

2.计算问题

(一)物料需求的计算。我们所进行的最主要生产计划的需求是通过需求的计划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企业对汽车各个零部件的主要的生产计划是根据最终的入库计划来按照每个月的需求量进行编制,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滚动计算的方法。我们在考虑生产需求量的同时要按照入库前和之后的差值来根据每日的需求量进行生产,完成所需的生产计划。

(二)生产能力的计算。在主要的生产过程中,已经对生产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计算,并且有了一定的计划。而在实际投入生产之后,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动以及生产的实际操作改变,或者是生产工序得到了更加科学的管理。以上因素都会对实际的生产能力构成改变。所以,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时效性,对数据进行及时修改,保证计算的准确程度。

(三)其它工作。除了上述几点设计要点,在实际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进行设计与优化。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各项工作及参数都是不断变化的,需要我们实时进行关注,对系统的数据进行修改,当然也少不了检测系统,来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变动进行记录。总之管理系统的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功能设计与系统计算等多个细节问题。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到ERP的思想,并且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对系统进行整体的设计。通过对管理现状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是十分必要的,适合企业的管理系统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企业选择优秀的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