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4:25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篇(1)

现代日元的诞生,应该可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时期。立志于“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明治新政府力图全面革新幕府时代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当然,建立新的货币金融制度也成为了明治改革议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当时的大藏卿(相当于财务部长)大隈重信(大隈其后两次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并因创立日本最有名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的力主下,维新后的新货币定名为“圆”,以取代江户时期的“两”。“圆”字一般认为是借鉴了当时的港币单位,而港币之所以使用“圆”这个汉字,显然是源于硬币的形状。据说,在讨论新货币单位的会议上,大隈重信用两个手指围成圆圈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一做这个手势,大家就都知道是在说钱了”。这个“圆”字还在之后的历史中产生了一个流传甚广的流言。有人认为,战后1美元=360日元的汇率价格(其实,战后日本外汇市场上实质使用的中间价一直都固定在1美元=361.25日元),正是从一个完美的“圆”有360度而来的。当然,事实并非如此,这个话题我们随后还会谈到。

那么,明治维新时的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是多少呢?答案是一比一。明治维新那会,美国自己走出南北战争不久,开始筹备建立金本位的时候。当时随团历访欧美诸国的伊藤博文也力主建立金本位制,明治政府采纳了他的这一建议。因此,比照美元兑黄金的比价,规定了1日元=1500mg黄金,这就相当于一日元等值于一美元。然而,日本当时并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用来真正实现国际货币市场上的自由兑换,这个比价也只不过纸上画饼而已。日本最后真正建立起金本位制是在将近25年后的1897年。这个时候,之所以能建立起必要的黄金储备,也正是甲午战争之后从中国掠取了两亿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而此时,由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不断进行的内外战争伴随着货币的增发,以及作为实质本位货币白银的相对价格下跌,新的金本位制已变成1日元兑换750mg黄金的新基准。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是2日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新价了。这应该是日元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国际汇率比价。

经历了疯狂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力疲敝,物资严重不足,经济也基本上临近崩溃的边缘。而上面那个传说中1美元兑360日元的汇率价格,就是按照当时的日元购买力计算出来的。二战之后的国际货币市场是建立在固定汇率体制之上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 Woods Agreement)。这个体制规定一美元与1/35盎司黄金等值,而其它货币则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价格。这样,此时日元的金平价也就确定为一盎司黄金=1・2600万日元。可惜好景不长,布雷顿森林体制并没有重现金本位制往日不可一世的辉煌历史。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烦恼,特别是越战带来了长期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导致黄金在固定汇率体制下不断从美国流失。这迫使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8月在没有经过国会讨论审批,也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的兑换。随后,在当年年末,十个主要工业国家通过了一项“斯密索尼安协议”(Smithsonian Agreement),维持了固定汇率体制,但美元对其它各国货币普遍大幅贬值。其中,日元汇率由1:360改为1:306,日元成为对美元升值最大的货币之一。然而,正如我们在之后的分析中那样,斯密索尼安体制并没有改变固定汇率的根本问题。在不到两年之后,主要各国纷纷转向浮动汇率市场体制,斯密索尼安体制也就随之瓦解了。之后的国际货币市场一直维持着这一浮动汇率机制,直到今天。

广场协议的由来与内涵

与这几次大的汇率机制转换相比,备受争议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本身并未给国际货币市场带来制度性的变化:它并没有改变浮动汇率体系本身,只不过推动了外汇市场上美元对其它货币,特别是日元的贬值,而这个价格变化也完全是通过外汇市场上的自由交易完成的。

通过图1,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日元和马克对美元比价的变化情况(图中均取以1950年汇率为基准的相对价格)。首先,从1971年走向浮动汇率体制之后,美元开始对马克和日元贬值,而马克的涨幅明显超过了日元。但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之后美元稳步走强,这一方面反映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复苏迹象,而另一方面根源于美国经济高消费低储蓄的特点,以及里根主义式的大规模积极财政,这应该说也与里根执政初期美国政界推崇强势美元的态度紧密相关。这一美元慢性走高的趋势在1985年再次被打断,日元和马克又开始大幅上升,这就是这一著名的“广场协议”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从图1中,我们也可以看到1985年之后的三年左右时间里美元急剧贬值。但是,也很难说日元和马克两者之间在对美元升值这个趋势上有任何质的不同。虽然马克的升幅要略小于日元,这一差距并不比70年代后期两国货币升值幅度间的差距更大(值得注意的是,图1中使用的汇率指标反映的是以1950年汇率为基准的相对变化),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马克的升值仅仅是恢复到了80年代初期的水平,但日元则升值到了战后的历史新高。这也正是日元被看作是广场协议焦点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广场协议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协议呢?又是如何带来了美元的全面贬值呢?得益于现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这个短短协议的全文内容(大家甚至也可以通过YouTube看到当时的新闻报道视频片段)。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广场协议与固定汇率体制下的“斯密索尼安协议”有着根本性的不同:80年代的国际货币市场已经完全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各国政府对汇率的干预也只能通过对市场的间接影响来完成。在广场协议中,各国政府也承诺调整各国的相对利率,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可在货币市场上联手进行市场操作。在今天,任何一个对国际货币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些措施――特别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的直接干预――所能起到的实质作用是不大的。即使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对于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巨大交易额来说,参与广场协议的五国政府所能调用来执行公开操作的资金也是极其有限的,几乎“一眨眼就会被市场吞掉”(Paul Krugman语)。用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的经典比喻来说,正如“人类最伟大的王,也无力改变大海中的洋流”一样,政府也同样不能随心所欲地干预国际货币市场。那么,参与广场协议的五国财政大臣到底有什么神奇的法力,能够通过一个短短一天的会议和数千字的声明,彻底地改变了国际货币市场的格局呢?要知道,这一改变不仅巨大(美元对日元和马克均贬值达40%以上),而且持续到今天。这一点从图1上就可以看出,美元从未再恢复到1985年初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与会五国在广场协议上所承诺的种种政策,特别是与国内金融、财政政策挂钩的那些措施,其实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贯彻和实施。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这五位财长比作气功大师:他们的法力本身就是值得可疑的。而且,即使我们相信他们的法力,也无论如何不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尚未发功,观众席上就倒了一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点才是我们对广场协议最本质的疑问,也是理解广场协议及其影响的最重要钥匙所在。

对广场协议最简单直观的、不需要调用多少脑细胞的理解,我们可以表述成这样: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复苏了,美元上涨了,大量国外的产品(特别是来自日本和德国的)输入到了美国。于是,美国人民认为国外产品挤占了他们国内的产品市场,剥夺了“应该”属于美国人的就业机会。而进口和失业的增加又“显然”是因为过高的美元造成。这一推理通过舆论和国会形成了对里根(以及财务卿保罗・贝克)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得不把世界主要5个经济体(G5)的财政首脑邀请到纽约,说服他们共同致力于美元的贬值。而善解人意的5国财长当即同意,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几个小时后,美元开始了疯狂的贬值进程,对美元波涛汹涌的抛售持续了长达两年之久,没有任何要停下来的趋势。以至于这五位了不起的先生(或他们的后任)又不得不在再度聚首,宣布采取共同措施,以阻止美元的进一步下跌――亦即1987年的卢浮协议(Louvre Accord)。许多人认为,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因为受日元升值的影响,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一蹶不振了十几年。甚至有极少数显然生具火眼金睛的人声称,日本之所以十年停滞,乃是因为陷入了美国政界和财界所设下的陷阱,而广场协议,正是为整垮日本而准备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然而对照历史和数据,再稍加推敲的话,就会发现上面描述的这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如果说“前因”的部分还差强人意的话,后果的部分简直没有多少是与事实有关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与广场协议看上去联系最密切的日美两国贸易情况。至于广场协议之前,里根政府备受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强大施压和选民的不满情绪,这一点的确是不争的事实。贝克本人就回忆说,虽然自己也是个自由主义者的信奉者,认为政府不应该介入价格干预,但是迫于国内舆论和国会的政治压力,里根总统不得不考虑采取一些具体的经济干预措施,做一些打压美元的努力(而从另外一些相关者的回忆录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里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强势美元的信奉者)。我们时常能看到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抬头,而且经常还会变得相当过激,这似乎与一贯信奉市场、鼓吹自由主义的美利坚精神颇不协调。但如果我们回忆一下从贸易争端开始的美国独立运动,特别是一小撮白人乔装成花里胡哨的印第安土著炮制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就会发现还不能仅仅把美国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单纯地归咎为重商主义的余孽后患。

至于“日本的输出竞争力因日元升值而备受打击”的这一说法,只要简单回顾一下日本历史,也就可以发现事实也并非如此。实际上,因为日元的升值,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对日的贸易赤字结果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了(这就是著名的J曲线效果)。而中长期内日元升值是否会减少美国对日的贸易赤字,大家也可以从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定理里找到答案――这一定理在大多数的中高级经济学教材中均有出现,其意义和实际解释能力可见一斑。简单地讲,就是说日元升值能减少美国对日贸易赤字的必要条件,是美、日两国的输入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加起来要足够的大。而事实是,日元的升值既没有为美国商品打开广阔的日本市场,日本产品与美国本土产品的差别也是有结构性的,并没有在大面上形成价格竞争。结果可想而知,就减少美国对日的贸易赤字这一目标来说,广场协议是彻底失败的。回顾一下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这一结论就一目了然了:美日贸易摩擦中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出现在广场协议和WTO成立之间的这段时间内。美国在1989年才祭起了 “超级301条款”这件超级武器,而美日两国贸易代表围绕汽车进出口问题纠缠不休的口水战(所谓底特律问题),则要等到相当后来的克林顿时代才达到极致状态。即使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最悲惨的时代,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日本产品(无论是电器、汽车,还是中间机械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力。所谓的“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在相当程度上讲可能只是个伪命题。

最关键的还在于,那些对国际货币市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与汇率的变动相互影响最大的并非产品的输出输入,而是资本的流动和与之相应的财富效果。日本经济从广场协议中受到的最大的影响,也来自于后者。关于这一点,我们上面所提到的简单故事里还没有提及,而且理解起来也并不是那么样简单。在这里,我们不作具体的解释。我们将在专栏后几篇文章中详细分析这些重要问题:广场协议是如何影响到其后日本资本市场和泡沫经济的呢?

谁打了谁的耳光

在进入更深入的讨论之前,让我们再回到之前提及的基本疑问:今天的国际货币市场上应该没有人真的相信政府有干预国际货币市场的能力,即使政府对现有的汇率制度安排“很生气”,后果也不会“很严重”,因为政府的资源非常有限,在市场价格方面是有心无力的――这是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大主要工业国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后为自己不作任何辩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客观地说,这的确是事实。那么,到底为什么参与广场协议的五国首脑打了一个喷嚏,就能让全球的市场参与者为之感冒多年呢?

对这个问题唯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所谓的“打耳光理论”(Face Slashing Theory)。这一理论和跟经济学关于资产泡沫的理论解释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后者在90年代之后才成为金融领域内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话题)。也就是说,美元之所以在广场协议后贬值,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它早就该贬值了而已。市场上某种商品特别是金融商品的价格,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偏离其“真实价格”很多,却依然有人追捧(比如股市上的泡沫,或者80年代中期被过度高估的美元都是如此),而这一泡沫价格最后回归到其真实价格的过程可能是非常迅速的(比如股市泡沫的崩溃,或美元在广场协议之后的贬值),而且市场参与者往往会因为恐惧心理而作出很多不理性的选择,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暴跌和雪崩。从泡沫到泡沫崩溃的转折,有时候是由某个具体的事件来推动的,或者说市场参与者有时候就像中了举的范进,需要胡屠户的大巴掌扇一下才会清醒过来(我们不知道究竟是谁想到了“打耳光理论”这个说法。据我们所知,最早的表述来自于Paul Krugman,他不太可能从范进那里得到灵感吧!)。从这个意义上,在美元下跌的这一历史进程中,广场协议正是、也仅仅只是扮演了一个导火索的“打耳光”角色。否则,如果美元的下跌是违背市场意愿的,那么政府的干预即使一时能达到了压低美元的目的,但这一结果也不可能维持太久。理由很简单,政府不可能长期持续地重复同样的市场操作,而一旦政府停止干预,市场终究会回归到其合理的价格范围间。我想,这是今天所有金融当局在考虑是否应该介入市场时的一个基本常识。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纠正市场的不理性(过度或过快的价格变动),但不能永久性地设置一个背离真实价值的市场价格。关于这一点,参与过广场会议的、当时日本大藏省财务官大场智满就曾有一个颇具禅锋的说法:“只有能挣钱的干预才是好的干预。”这句话,个人感觉比较好地揭示了市场和市场干预的关系:只有在市场偏离了真实价格时才能进行干预,那么这种干预的效果才可以持久,也才可能使干预者挣到钱。

广场协议后的美元下跌很像是美元泡沫的崩溃,不排除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会因为恐惧心理而非理性地抛售美元,这也正是卢浮会议上各国首脑不得不朝另一半脸上也打上一耳光的原因。

而至于广场协议的阴谋说,则像其它所有的阴谋说一样,基本上也是不值得一驳的。一个未经广泛证实的说法是,其实并非是贝克,而是当时的日本藏相(财务部长)竹下登(Takeshita Noboru,1987-1989年期间担任日本首相,也是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主动提议召开了这个广场会议。1995年,日本颇具影响的经济刊物《经济学人》上刊登了竹下本人这一说法,显然比“阴谋说”更具说服力,而贝克只是选择了具体的会议地点。关于竹下登主动参与了筹备广场会议的一个可能性佐证是会议召开的时间:1985年9月22日。选择星期日公布重大消息是各国政府的一个惯例,因为周日金融市场休市,这时候宣布消息可以给市场充分的反应时间。特别的是,9月23日是日本的公休日,而欧美是不休息的(其实,这一天是秋分,而秋分是日本的公共假日)。据前面提到的大场智满财务官回忆,当时代表西德参加会议的西德中央银行总裁培尔对这一点并不知情,以为日本政府会在广场协议之后第一个面对市场,因为东京外汇市场在最东边的时区。当得知第二天23日是日本的节假日,西德才是第一个开始营业的市场。据说,当时培尔满面不悦,显然认为自己已落入了日本人所预先埋下的陷阱。

即使竹下登并非主动提议广场会议,他在这次会议上也是各国财长中最受瞩目的一位。不仅仅因为美元的贬值普遍被认为是针对日元而来(在与会国的G5之中,媒体特别把美国日本称之为G2)。而且,广场会议前后围绕竹下登实在是有太多的小插曲。比如,会议之前为了保密,竹下登在赴美之前先与人约好在成田机场附近的高尔夫球场打球,然后虚晃一枪直奔机场,穿着一身高尔夫球衣上了飞机。同机的日本中央银行总裁则带了一副大口罩,以防止被媒体辨认出来。得知五国财长会谈的消息,大多数的媒体也没有在广场协议出台前猜透会议的目的。在协议发表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针对记者提出的日本为什么会容忍日元升值的提问时,竹下登则作了一个事后颇为有名的回答:“因为我的名字叫‘登’啊”(“登”与“升”在日语中同音)。

广场协议篇(2)

第二条本协议书为强制性必签文本,签字人必须签写本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签字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凡参加广场舞活动的,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知道并同意该免责声明。参加人签名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第三条参加广场舞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必须是环境保护主义者,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四条参加广场舞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

第五条参加广场舞活动者在跳广场舞期间的个体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广场舞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广场舞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广场舞活动召集人、组织者对参加广场舞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七条本协议自签订日期起开始生效。

我已经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参加广场舞活动者签字:

广场协议篇(3)

[关键词]广场协议 人民币升值 汇率

一、“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长期的不平衡性。于是1985年9月,美、日、联邦德国、法、英等五国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协议中规定日元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央行被迫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使日元在投机资金的推动下,造成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增幅远远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日元升值幅度达到86.1%。在1989年日本政府试图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但为时已晚。最终导致了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巨额增加,经济长期低迷不振,日本经济进入十年的衰退期。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失去的十年”中,日本仍然是一个发达国家。日元升值大大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即使在欧元诞生后,日元仍然是国际上最主要的四大货币之一。并且,在日元持续升值过程中,美元计价的日本国家资产同步增加,日本企业逐步在海外扩大投资,日本居民也切实地分享到了成长红利。

二、对我国政策选择的启示

对比来看,当年的日本经济与中国现在的情况有些相似。在本币升值的预期下,会有大量的国外资金涌入。这段时间,经济走势强劲,民众的财富增值速度也很快。但是,如果升值预期减弱,很可能引起资金的外逃,并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另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外汇的严格管制,也进一步促使国内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的上涨。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过程启示我们,为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中国央行应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人民币升值应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避免汇率大幅波动;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兼顾稳定性和灵活性,注意防范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和投机房地产市场;另外,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1、调整产业结构弱化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对于日益开放的中国,人民币汇率不仅是国际收支的风向标,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如果说人民币要升值,那也应是建立在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基础上。日元被迫升值以后,正是得益于日本出口产品的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才实现了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人民币升值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目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遇,尽快实现经济发展由内需拉动替代外需拉动、由消费拉动替资拉动,由服务拉动替代制造拉动,由城市化进程替代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高碳化向低碳化转变。

2、经济的梯度转移

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日本商品的出口优势不再,于是,日本开始在亚洲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它是将已经成熟的制造业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进行生产,从而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原有企业则集中日本资源在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国际市场上下工夫。在中国目前的出口结构下,人民币升值势必会使出口遭遇困难,从而使这些生产企业的困境雪上加霜。为应对人民币升值,可以考虑借鉴日本的产业调整,实现中国经济的梯度转移。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土地价格,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工荒、油荒及电荒等问题,降低使用能源的价格,提高企业利润;同时可以促进资源在整个中国的合理利用,有利于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消除贫富差距,更好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富裕。

3、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

我们完全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和现代化。为此,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扩大人民币在全亚洲使用范围的计划,逐步推动人民币汇率体系现代化,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中推广人民币的使用,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全球的影响力,减少全球贸易大国对美元的使用,能帮助中国的企业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人民币汇率改革应遵循自主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有条不紊地推进,通过改革不断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是当前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如果一直实行一成不变的固定汇率政策,很可能意味着货币在逐渐偏离价值,所以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就需增加其弹性,保证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快速发展。在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注重内需,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浅析经济危机下“广场协议”对中国的启示,经贸观察.2003(09)

[2]任大力.“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10)

[3]夏斌,陈道富.从“广场协议”看日元升值的教训及启示,金融研究.2010(03)

广场协议篇(4)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如同“过节”一样,时不时就会热上一阵子。 “人民币升值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该理论认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目前之所以处于困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许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因而其出口商品往往价格较低,这样不仅使商品输入国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地位,而且打压其国内商品市场价格,造成物价不断走低,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不难看出,现在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些议论,主要是基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状况而提出的。

中国的常年贸易顺差。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国内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从而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逐步扩大。据《纽约时报》2010年2月19日报道,2009年全球出口大国排行中,中国以1.202万亿美元的商品贸易出口额问鼎冠军,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9.6%。以美元计算的话,在1999至2009年的十年中,中国出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甚至在2009年,亦即全球前40大国家的出口总值下挫21%时,中国的表现也特立出群。虽然在2010年3月份,我国出现一次贸易逆差,但四月份却迅速转正,16.8亿美元的顺差额让人看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仍然会继续出口大于进口的状态。

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达到2447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这显示出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上升。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巨大且快速增长,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常年的贸易顺差自然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中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宽松的投资环境,对国际投资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外商直接投资亦成为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最后,外债、内部经济的高投资率、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等也加快了外汇储备的增长。

“广场协议”,一段讹传的经济衰退史

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在学理上完全可以依据我国的国内资金价格、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以及内部的财政平衡、外部的贸易平衡状况等来进行判定,但现实中,只要一谈起人民币升值,总会有一种声音告诫我们:要以日本“广场协议”为鉴,防止被西方“暗算”。在这些人看来,正是西方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政治阴谋,才直接导致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那“失去的十年”。

“广场协议”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汽车、家电等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美日贸易赤字急剧扩大。1984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为了防止日本资本“和平占领美国”,

美国的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甚至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 “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问,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并在五年后崩溃,日本因此进入“失去的十年”。“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广场协议”以后,日本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泡沫经济。到1989年末,日经225种股票的平均价格高达38915.87日元,相当于1984年的3.68倍。从表面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来看, “广场协议”与日本的泡沫经济似乎确实存在某种联系。但是, “广场协议”的初衷是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广场协议”后,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就年平均汇率来看,1988年与1985年相比,除日元外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但是,这些国家却并没有发生像日本那样严重的泡沫经济。这说明, “广场协议”与泡沫经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源其实在于日本政府不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日本政府认为,日元升值必然使进口扩大、出口萎缩从而带来经济萧条。为了应对“日元升值萧条”,日本政府提出了向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转变的政策:在财政方面,从1986年度到1988年度的政府预算都将克服“日元升值萧条”作为重要政策课题;在金融政策方面,日本连续5次下调利率,公定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以后的2.5%;此外,日本还通过增加政策性贷款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

然而实际情况是, “广场协议”以后,日本出口萎缩进口也萎缩、对外收支盈余的扩大之势并未减弱。1985、1988和1992年,贸易顺差分别达461.0亿、775.6亿和1066.3亿美元;同期,经常收支盈余分别为491.7亿、796.3亿和1175.5亿美元。这主要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结构有关。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出口商品结构中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商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一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对这类商品的需求不会因日元升值而大幅度减少;而在进口贸易方面,由于石油危机后日本产品结构向“轻薄短小”型转变,原材料消耗相对减少,因而尽管日元升值使进口变得便宜,但对进口原材料的需求量不会因此而增加。

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最终采取了错误的极度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试图刺激经济。由于原有产业结构下的日本经济增长已趋饱和,迅速增大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吸收,于是,大量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和收益率较高但资金回收期长的房地产业。同时,日本银行为干预汇率持续买进美元卖出日元,由此也造成了货币供应量膨胀。第三,各金融机构也将房地产贷款作为最佳贷款项护目,无节制地扩大信贷规模。过度宽松的货币供给与工业化后期的生产过剩并存,导致了严重的资本过剩,但是日本政府却在同期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的前提下坐视日经指数每年以30%、日本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旁观泡沫膨胀并对资本过度投机不闻不问。

1990年,日本政府终于意识到过快上涨的房地产价格可能给国民经济带来的风险,开始对此进行“宏观调控”,但致命的是他们采取了“硬着陆”的方式。一方面,央行通过连续五次加息快速抽紧银根,把利率从2.5%一下提高到1990年8月的6%,房地产市场来不及做出调整而迅速崩溃。另一方面,政府主导舆论大肆压低房地产价格。1990年9月,日本国营广播电视台NHK连续五个晚上在黄金时段播放了有关土地问题的特别节目,提出应让日本的地价下降一半,主张进行土地税制的改革,限制房地产融资。这一节日对于持续高烧的房地产市场无异于重磅炸弹,自此社会价格预期开始转向。再加上1991年6月,宫泽喜一内阁不合时宜地提出《生活大国五年计划》,房地产泡沫终于被一举刺破。

由此可见,正是日本政府所实践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失当,日元升值才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的破灭,长达10多年的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的重要根源皆肇始于此。

日本那十年:是“失落”,不是“衰落”

“失去的十年”中,日本仍然是一个发达国家。即使是经过所谓“失去的十年”,日本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国,十多年的经济不振之后其GDP仍然位于世界第二位。日元升值大大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即使在欧元诞生后,日元仍然是国际上最主要的四大货币之一,成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中的重要币种。并且,在日元持续升值过程中,美元计价的日本国家资产同步增加,日本企业逐步在海外扩大投资,日本居民也切实地分享到了成长红利。

日元升值带来经济转型良机。 “广场协议”推动的日元反复重估和长期升值在实际中促进了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给日本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在1990年代泡沫完全破裂后, “日本制造”被迫全面转型,日本工业从一般的加工制造型企业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日式的精细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日本国民和企业以极大的坚忍重新焕发了日本的制造业优势。与此同时,日本的环境仍然优美、技术仍然领先、社会仍然和谐、人心仍然稳定。一切都表明, “广场协议”并没有摧毁日本。

摆脱“梦魇”,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

认识到“广场协议”的真实影响,就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于西方的“暗算”了。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 “在人民币汇率的这个

问题上,现在已经不是中美怎么谈的问题,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美国在已经完成了舆论布局的情况下,又做好了市场技术铺垫。目前人民币升值与否,更多的因素还要看美元。美元的持续升值让人民币盯紧美元的货币政策已经面临巨大压力。人民币对美元已经有一段时间维持在6.82水平上,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市场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已经形成趋势。”这个时候应尽早摆脱“广场协议”这一“梦魇”,积极主动地寻求人民币的国际化。

转贴于

人民币是一个有理想的货币

人民币是由中国央行发行的,是我们自己的货币,任何关于人民币发行、流通的货币政策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人民币的问题本质上是我们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全球经济联系如此密切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任何一种货币都不可能独立于他者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已经不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中国整体国力及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不可不考虑的问题。从频签货币互换协议到超主权货币的提出,什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的率先复苏以及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逐步展现出臼己的理想。中国的“和平崛起”要求、世界的长期繁荣与稳定亦要求,巾国的人民币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世界三大强势货币与二三大储备货币之 ,与美元和欧元三足鼎立。

频签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经过区域化过程。首先,在周边国家和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尝试采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其次,在成为结算货币的基础上,使人民币成为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第三,在成为区域货币的基础上再走向国际,实现国际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上国际化的过程必须伴随着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开放的过程。

遵照以上三步曲,2008年至2009年,中国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签订65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意在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和覆盖面,并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资金支持。具体来说,与不同国家央行的互换协议作用也有所不同,如与马来西亚、印尼和阿根廷的货币互换中,人民币主要是在贸易中充当支付结算的角色,实现了三步曲中的第一步;但是白俄罗斯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实现了三步曲中的第二步。此外,中国央行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2010年5月初,由央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显示,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范围向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这包括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此番试点扩大化具有三层含义:一是广东、上海的试点企业扩大化;二是试点结算境外区域扩大化,即从港澳、东盟地区扩大到所有国家和地区;三是试点省市扩大化,在之前5城市的基础上,向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在此基础上,6月22日,六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此次试点扩大,新增上海、广东、吉林、黑龙江、西藏、新疆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而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币从准周边化到周边化,再到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后就是人民币的真正国际化。

新一轮汇改重启,“敢问路在何方”?

2010年6月19日,央行突然宣布重启被危机打断的汇改进程,人民币继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更加强调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及汇率的双向波动,汇率浮动空间也将重回千分之五的水平。新一轮汇改重启究竟能带领人民币走向何方?

首先,新一轮汇改的重启,并不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而是更多地强调人民币汇率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在上下千分之五的浮动空间内双向波动。6月21日截至收盘,人民币即期询价人民币对美元报6.7978,收盘接近当日千分之五的浮动上限。然而短暂的升值并没能持续。22日,即期询价人民币对美元报6.813,收盘下跌0.23%,将前日涨幅一大半强行吞回。从23日开始,人民币汇价重新升值并持续3个交易日。2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开盘后快速走高,最高一度创出汇改来新高6.7856。数据显示,6月23日至25日,人民币对美元依次上扬0.02%、0.17%和0.17%。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后连续5个交易日人民币汇价走势可谓“弹性十足”,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采取更灵活的汇率机制”绝不仅仅是姿态而已。

其次,目前的汇率制度依然是在中国资本项目存在管制下的汇率制度。为避免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出现极端波动,预计央行入场干预的可能性会非常大,以保证人民币汇率的整体稳定。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人民币在短期内不能出现大幅度升值,而中国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点。中国可以发挥资本管制的作用,遏制投资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大量流入。因而,需要对资本项目自由化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有理由认为本轮汇改重启到人民币最终的自由兑换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应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一步。

最后,人民币长期内必然升值。新一轮汇改重启,即使人民币在短期内只能缓慢升值,并且有可能伴随阶段性的贬值,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将是大势所趋。同时,伴随着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项目的放松管制,人民币将会最终实现完全地可自由兑换。

顺应潮流,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

中国经济迟早要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届时人民币汇率将彻底由市场机制所决定,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甚至升值都不可避免。因而我们应该顺应潮流,采取各种措施来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灵活运用贸易结算方式,建立外汇期货市场

因为人民币兑美元的不断升值,在以美元报价出口货物时,出口商势必会因此遭受损失。这时,如仍以美元报价,可以采取升贴水的办法,在与采购商签订协议时协商分担汇率风险。例如,如果人民币升值几个点,那么产品价格也要相应提高几个点。或者,可改用欧元、日元或其他汇率较稳定的币种结算,这样同样可以减少结算风险。此外,应合理利用外汇远期、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来管理外汇风险,利用杠杆比例进行合理理财。汇改重启为人民币汇率注入了弹性,而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有利于人民币趋于市场化,有利于中国培育汇率避险市场。因此,我们

应尽早研究建立我国的外汇期货市场,为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很好的套期保值手段。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依旧需要外汇期货市场来发挥作用。尽管放宽了企业与居民旅游的外汇持有限额,但目前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绝大多数还储备在国家外汇管理局。这样显然不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有效使用,同时与发达国家的外储政策相左。日本是世界上外汇储备量排名第二的国家,2008年底日本政府拥有的的外汇储备仅约1.1万亿美元,但居民所持外储高达3.64万亿美元。我们应借鉴日本经验,逐步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企”、 “藏汇于民”。但是另一方面, “藏汇于民”不能“藏险于民”。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为美元资产,不合理的外储结构使我国储备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过程中不断遭受贬值。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持有外汇,因而必须增加外汇的投资渠道来吸引人民主动地持有,而建立外汇期货市场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外汇期货市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为套保者提供保值手段,另一方面又可为投资者扩大投资渠道、提供一种不同的投资选择。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09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商品贸易输出第一大国,然而“贸易大国”的中国远没有成为“贸易强国”。“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早就有人说过,但直到现在中国还是“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还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贴牌生产。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392.9亿美元,2009年同期为顺差124.8亿美元;而我国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845.8亿美元,增长6.5%,相当于同期总体顺差规模的5.2倍。要想提高企业利润,尤其是应对人民币升值,企业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提高出口价格,而这要求创新产品,同时打造品牌,主动走向海外。只有技术研发才是企业的出路,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优势转变。“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以后,正是得益于日本出口产品的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才实现了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

人民币升值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如下产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能够自动获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条件:①拥有人民币资产的产业,如房地产业、金融业和拥有地产资源的商业企业。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强这些企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其更有力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提高中国经济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升值抬高了外资在中国大陆的购房成本,外来的需求减少则有助于给国内虚火发烧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对降低房价产生正面效应。②外汇负债率较高的产业,主要包括航空、贸易等产业。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它们的偿债能力将随之提高。③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占比较高的产业。在我国能源、资源、技术大量进口依赖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能够节省进口用汇。这些企业应抓住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有利条件,抓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基于上述分析,对于如下等产业,应借助人民币升值这一有利时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①纺织业和家电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应借助人民币升值加快淘汰技术落后的企业和产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钢铁行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钢铁企业原材料和相关产品的进口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这为钢铁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进行技术升级创造了契机,有利于钢铁行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使钢铁行业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③汽车产业。对于进口较大比例零部件的汽车产品来说,人民币升值可以使汽车的成本下降。因此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我国汽车制造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质量升级,加快生产附加值较高的中高档轿车。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应对,积极,借鉴,广场协议,

对于目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遇,尽快实现经济发展由内需拉动替代外需拉动、由消费拉动替代投资拉动,由服务拉动替代制造拉动,由城市化进程替代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高碳化向低碳化转变。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才算成功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借鉴“雁阵模式”,实现经济的梯度转移

广场协议篇(5)

【关键词】广场协议

日元升值

人民币升值。

一、对当时日本经济的思考。

广场协议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而美国经济却面临着逐年增加的贸易逆差和急剧扩大的财政赤字。为了缓解这种状况,美国开始对其它主要经济体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升值本币,日本首当其冲。

在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出现了短暂的衰退,但在1986年底就恢复了增长,日本政府却认为日本经济将面临大衰退,在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间,连续5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

5%,为当时主要国家最低。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进而造成资产价格上涨。低利率一直保持到1990年。但此时,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却直接挑破了经济泡沫。因此造成日本经济泡沫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决策错误。

二、中日经济对比。

今天中国的经济会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依赖大,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但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仍有许多不同之处。第一是经济体制不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有相互持股制、终身雇佣制等,这些制度已完全不适应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而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已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这些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为防范经济危机奠定了基础。第二是国内需求潜力不同。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已进人了后工业化阶段,地区、城乡差距非常小,国内需求已趋于饱和。而目前,我国除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外,中西部、东部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当时日本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不易控制资本流入。

目前中国的汇率制度依然是在资本项目存在管制下的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出现极端波动,央行干预的可能性会非常大,以保证人民币汇率的整体稳定。中国目前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人民币在短期内不能出现大幅度升值,中国可以发挥资本管制的作用,遏制投资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大量流入。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首先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引进资本密集型产品,加快技术进步,有利于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从外向型到内外平衡型的战略转型。

其次,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主要现象就是物价上涨,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从而导致进口企业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企业的进口成本,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产品的价格,减小外贸顺差,从而减少基础货币投放,缓解通胀压力。同时,人民币升值抬高了外资在中国大陆的购房成本,降低购房需求,有利于房价调控。另外,人民币升值提高了企业在国外市场投资能力,有利于其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提高中国经济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

人民币升值的挑战有首先,与日本相同,二者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依赖度大。2010年3月,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一度达到60%,而日本在2000年以前最大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才为25.13%(1985年),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行业势必会受到打击。通过粗略估计,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作为中国出口主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净利润率就将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而这些行业当前的平均利润率仅仅为3%—5%。如果按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低估了41%,那么中国的出口行业将无法生存。其次,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同时可能引发美国国债下跌和热钱大量进入,推高人民币计价资产价格,造成经济过热。另外,人民币升值还将增强对人民币再升值的预期,进而激发短期流动资本的投机冲动,。目前,多种投机机构已进驻香港,寻找中国内地的投机机会。这种“热钱”大进大出势必影响中国乃至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

四、建议。

根据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一个强势经济体必然引发一个强势货币,即带来汇率升值。事实上,近几年,我国经济实力迅速提高,人民币升值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瓶颈。中国应早做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近性原则,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适度的升值。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是来自美国。因此,要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防止本币过度升值而引爆泡沫经济,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早做预防,消化升值的压力。

2.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理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因此,政府必须在三者之间进行选择。在政策选择方面,要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在广场协议后马克升值,德国央行坚决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国内产出和物价都比较稳定,而日本试图利用货币政策稳定汇率,最终汇率没有稳定,却引起了国内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日德两国的经验表明,只要维护好国内物价和产出稳定,汇率浮动并不足以破坏国内经济。

3.继续加强金融管制,实行账户开放需要逐步进行,建立起相配套的监管框架及风险约束机制。其中,要特别注意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监管,以免造成经济的大幅波动。目前,中国的汇率制度依然是在资本项目存在管制下的汇率制度,这点决定了中国可以遏制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大量涌入的短期资本。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德国在马克升值后,大力促进竞争力强的产品出口,尽量减少成本因素的影响。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看,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

5.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石是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区域内,支付手段或是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汇率的稳定,减小成员国面临的外汇风险。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努力发挥在该区域中的影响作用,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认真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经济教训防范国民经济出现过度波动。脑库快参:2007(5)。

[2]王健,黄健。以国际视野调整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5)。

[3]朱博。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利弊分析[J]。今日财富:2008(6)。

[4]崔莉,梁青。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9)。

[5]单飞。中日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比较与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8,22(12)。

广场协议篇(6)

乙方: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互惠互利的原则,就乙方代理甲方指定产品在指定地区推广,销售等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授权乙方作为_________年度甲方产品_________在_________地区的授权经销商。

2、甲方授权期限为本协议签署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3、乙方可以用“甲方产品授权经销商”的名义进行一切合法的商业活动,但未经允许不得用任何具有排它性的名义进行宣传。

4、乙方须在所授权的市场区域内从事市场推广及销售活动,不得越区从事销售活动。对于跨地区销售或不按规定的零售价格销售者,一经发现,将给予警告;对于连续两次违反者,取消当年获得奖励的资格;对情节严重者,甲方有权取消其代理资格和本协议给予的一切权益。

5、甲方将进行全国性的广告宣传并提供市场支持。乙方应充分利用甲方提供的市场宣传资源配以适当投入,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甲方全资投入包括:主要专业媒体的合作专栏和硬性广告、网上广告等。

6、甲方拥有_________产品的价格制定权、发布权和解释权。乙方必须按照甲方规定的市场零售价进行销售。

7、代理价格:

一次进货量不低于_________套;一次进货_________套以下,代理价格_________元/套;一次进货_________套以上_________套以下,代理价格_________元/套;一次进货_________套以上,代理价格_________元/套。

8、市场零售价:每套_________元。

9、结算方式:所有产品现款现货,款到发货。

10、甲方在收到乙方货款后,将在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将货发出。

11、退货: 因特殊原因,甲方可接受乙方的退货要求,但乙方的退货要求必须在进货后_________日内提出,否则甲方可以拒绝;

乙方退回的产品及其包装必须达到不影响再次销售的要求,否则,甲方不予退款; 甲方在收到退货并确认符合上述要求后退回货款。

12、甲方向乙方发货时,由甲方负责铁路或公路运输费用和保险费;若乙方对运输工具有特殊要求时,超出的运费由乙方自行承担;退货时,运费及保险费由乙方自行承担。

13、乙方除正常性经营赢利外,可享受甲方给予的定期考核奖励。考核及奖励政策另定。

14、在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战争、水灾、地震等不可抗力,造成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15、如有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本协议签约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6、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满前如双方同意续约,应在本协议有效期届满前_________个工作日内签署书面续约协议。

17、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18、本协议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规定,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

帐号: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盖章):_________

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

广场协议篇(7)

乙方: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互惠互利的原则,就乙方代理甲方指定产品在指定地区推广,销售等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授权乙方作为_________年度甲方产品_________在_________地区的授权经销商。

2.甲方授权期限为本协议签署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3.乙方可以用“甲方产品授权经销商”的名义进行一切合法的商业活动,但未经允许不得用任何具有排它性的名义进行宣传。

4.乙方须在所授权的市场区域内从事市场推广及销售活动,不得越区从事销售活动。对于跨地区销售或不按规定的零售价格销售者,一经发现,将给予警告;对于连续两次违反者,取消当年获得奖励的资格;对情节严重者,甲方有权取消其代理资格和本协议给予的一切权益。

5.甲方将进行全国性的广告宣传并提供市场支持。乙方应充分利用甲方提供的市场宣传资源配以适当投入,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甲方全资投入包括:主要专业媒体的合作专栏和硬性广告、网上广告等。

6.甲方拥有_________产品的价格制定权、发布权和解释权。乙方必须按照甲方规定的市场零售价进行销售。

7.代理价格:

一次进货量不低于_________套。

一次进货_________套以下,代理价格_________元/套;

一次进货_________套以上_________套以下,代理价格_________元/套;

一次进货_________套以上,代理价格_________元/套。

8.市场零售价:每套_________元。

9.结算方式:所有产品现款现货,款到发货。

10.甲方在收到乙方货款后,将在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将货发出。

11.退货:

因特殊原因,甲方可接受乙方的退货要求,但乙方的退货要求必须在进货后_________日内提出,否则甲方可以拒绝;

乙方退回的产品及其包装必须达到不影响再次销售的要求,否则,甲方不予退款;

甲方在收到退货并确认符合上述要求后退回货款。

12.甲方向乙方发货时,由甲方负责铁路或公路运输费用和保险费;若乙方对运输工具有特殊要求时,超出的运费由乙方自行承担;退货时,运费及保险费由乙方自行承担。

13.乙方除正常性经营赢利外,可享受甲方给予的定期考核奖励。考核及奖励政策另定。

14.在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战争、水灾、地震等不可抗力,造成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15.如有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本协议签约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6.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满前如双方同意续约,应在本协议有效期届满前_________个工作日内签署书面续约协议。

17.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18.本协议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规定,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邮编: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传真: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