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6:00:05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对策

近年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不断深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也不断提高[1],同时我国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医疗卫生事业后备人才紧缺,而其职业道德教育状况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也强调指出:“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2]。医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医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蚌埠医学院为例,对目前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1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医疗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断面临多元化的严峻挑战。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社会现状,使医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发生深刻的变化:对职业道德认识模糊,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缺乏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感。这要求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从医疗一线出发,形成由浅入深的教育体系。而目前我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教育成效不显著。

1.1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平衡

医学专业具有知识系统、课程繁多的特点,我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偏重专业知识教育,人文课程比重较轻,一些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为限选课,任课教师和学生重视度不够。过于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轻视职业道德等人文教育,将造成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不能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视角看待病人,影响卫生事业的长久发展。

1.2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结合

目前我校也逐渐认识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进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如在全科医学专业设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但整体上,仍偏重于职业道德的理论教育,缺乏平台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流于形式的理论教育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从内心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做到职业道德言行一致。

1.3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混淆,教育手段单一

目前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多采用课堂教学及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课堂教学多重视理论,同实际结合较少,缺乏现实性,说服力不够,成效较差。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但不能全完替代医德这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教育[3]。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重于政治原则等方面,往往会忽视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缺乏创新的手段和方式[4]。单纯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寄希望于辅导员思政教育与“两课”等思政课程,手段单一,效果欠佳。

1.4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时效性

由于目前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多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使学生产生对职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缺乏深度和广度。加之对临床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重视力度不够,而临床实习期对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使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和时效性。

2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基于教育和医疗卫生现状,多管齐下,因材施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新模式。

2.1深化课程改革,完善人文教育

医学教育培养的是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这要求他们身心健康、富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5],达到医学专业培养与人文教育课程一体化。同时建议开设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在职业道德观念、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等方面进行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

2.2丰富教育手段,实现教育路径多元化

鉴于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的现状,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育手段,实现教育路径多元化非常必要。通过PPT展示、实际案例等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促进其伦理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医德观[6]。此外,还可以通过情景剧等形式,使学生设身处地观察现实,积极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到孤儿院、老人院进行义诊、医疗知识宣讲等爱心活动,到临床进行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践,在多元化的教育中加深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

2.3优化校园文化,弘扬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院校由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校园文化相对单一。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于医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优化校园文化,加强人文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将医学生价值观、道德观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定期举办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职业道德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展板、论坛、微博等平台大力宣传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

2.4加强实习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教育实践性、时效性和持续性

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德意识,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在临床实践中加强道德认知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开展“医德床边教学”,对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面对不同的病患及家属,加上社会矛盾的现实性,医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道德焦虑,其人生观、价值观会出现反复和自我怀疑,通过在临床实习实践中临床带教老师及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感受到不同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加深其对职业道德的思考,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和持续性。

2.5明确医学生专业目的,完善自我评估体系

受社会经济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逐渐迷失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忽视了职业道德的意义。而首先明确自己的专业目的,自己为什么学医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调研显示,部分学生选择医学专业有如下几种原因:一是生活中出现亲友或亲近人员疾病缠身或因病去世等事件;二是家中有人从事医疗行业,从小受其影响;三是通过一些重大事件,如:非典等,被医护人员的行为感动[7],四是自己对医学专业没有什么认识,只是按照家人意愿填报的志愿等。基于以上情况,辅导员应该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主题板报展示、个别谈心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目的,通过自我反省、评估,发现问题,并帮助其改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道德。

2.6提升教师和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

高校在提升教学水平,改革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医德教育基地之外,要重点提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重要引领者,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实施“双证书辅导员培养培训计划”,要求专职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专项培训有助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育人的能力[8],通过定期培训、考核,从源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施自上而下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虽然目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受到方方面面的不良影响,面临严峻挑战,但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一员,相信通过深入的改革和建设,一定可以坚守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阵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源源不断输送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优秀医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115-116.

[2]王金火.关于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1,28(34):460.

[3]包利荣,袁强,马重阳,等.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4-15.

[4]廖生武,李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29(9):692-694.

[5]李文晓.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21-23.

[6]曾翠清.创新教学方式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1):43-44.

[7]方爱珍,王维民,李红,等.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途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S2):132-134.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

医学高职高专学校肩负着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合格医务人员的重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能使学生了解该行业的行为标准和应遵守的准则,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形成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从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打下基础,既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对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1医高专学生全方位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形成的背景、内涵及构成

1.1背景

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链条上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以讲话为指导,结合理论学习和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不断的实践探索,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程化、全方位育人目标,提出医高专学校应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构建全方位、一体化,一条龙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统筹学校各部门、各门课程和各个环节的育人功能,这种构思也符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的教育观。

1.2内涵及构成

构建医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一体化,一条龙的教育模式,意指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全局性工作,需要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的所有主体涉及教育的各个链条共同发力并产生协同效应,以实现育人作用的目标。具体来讲,就是从学生进校的第一课抓起,将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渗透在课堂、校园文化、实践教学、网络媒体及实习等各个环节,即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由初始的对医德规范的认知,深入到医德情感的培育,并逐渐建立起医德信念,最终将医德信念转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行为[2]。

2全方位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2.1把握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课是对初进校门学生的医学启蒙教育,上好第一课有助于以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当然,此处所说的“第一课”,是涵盖范围比较广的层面上的“第一课”。既可以是从学生迈进医学校开始,学校给予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第一印象,包括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的学术气息等软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包括开学初的入学教育、辅导员的第一课、校长书记的第一课、专业教师上的第一课,等。刚入学的学生对医学专业不甚了解,大部分对所学专业概念模糊,立场不坚定,目标不明确,怀揣各种期待和目的,急需内行将其引上正轨。学校教育者的任务是设计一套合理且易于被学生认可,能够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的“开学第一课”教育体系,启发学生从初次选择专业的浅显表面的感性认识,慢慢上升为发自内心情感认同的理性认识,为学生支撑起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从门外汉成长为本行业专家的信心和信念。关于“开学第一课”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的德育功能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医高专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出发,针对个别学生入学时的复杂心态和背负的心理及精神压力找突破口,在回答为什么学医、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时,融入学校育人理念和医学生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引导,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开学第一课”产生的作用可以用首因效应解释,有意义的第一课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调动学生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持久的动力。

2.2充分发挥课堂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医高专学校培养的优秀医学生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还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课堂是学生在校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将德育渗透进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也是每堂课必须有的教学目标[4]。这里所讲的课堂,包括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的医学人文课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渗透在所有科目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验、实训、考核)都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全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将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告诫医学生时刻以“医学生誓言”为行动指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医学使命。为使学生认可并自觉践行价值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答疑解惑,还要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解析当前出现的医患冲突和矛盾,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教育医学生不要过于看重由专业带来的附加利益,要看到比物质利益更重要的职业道德责任和肩负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教师本身也要“行为示范”、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3挖掘实践教育基地的补充作用

实践教育基地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活教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实践教育基地要发挥重要作用,不是带学生随便看看,参观一下就完事。以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目前已建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实践教育基地包括:叶挺独立团旧址、包公祠、阅江楼等。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习,提前一定要做足功课,给学生讲清楚此行的目的,要达到的效果。定期参观学习既是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有益补充,也为医学生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切的领悟,更能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参观完毕,教师要结合马克思主义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明确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个人生存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将自身的职业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将个人的职业理想定位在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中、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5]。实践教育基地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方式,通过实践教育基地鲜活的道德榜样启发,增强医学生道德认知、体验道德使命、感悟道德精神,并使医学生在职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精神境界。

2.4构建网络职业道德教育平台

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已引起业内专家人士的极大关注,医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和利用更多、更好的新型媒体工具,构建能够体现实时互动、反映时事动态的交互式学习平台。目前的网络交流工具,如微博、微信、专门针对学生开发的微信公众号,是传播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医高专学校要专门组织人员收集能够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社会前进潮流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最美医师及最美乡村医师的事例,通过新媒体工具播放给学生,并以此为载体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大医精诚,博爱等医学伦理价值观如涓涓细流般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

2.5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润物无声

如同商品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一样,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同样不可急于求成,需从医学生实际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医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培育和提供适宜医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育,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必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院文化、未来的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2]。首先,高职高专院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生道德教育起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还有助于凝神聚气,形成强有力的校园文化精神;其次,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挖掘并弘扬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之精髓,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医疗观”、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奉献精神的引导。除此之外,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应包括高尚的师德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健全而严明的规章制度、生动丰富的社团活动、甚至校园环境的一草一木,教室的布置,都应渗透和体现积极向上的健康因素,对学生成长产生润物无声之作用。

2.6抓好实习医院最后育人环节

实习医院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延续,是对医学生在校道德教化的社会性实践检验,也是医学生从学校课堂单一的理论认识向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大课堂转换的过程,是医学生实现人生角色转换的开始。因此,医高专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密切联系,构建医院和学校整体统一、共同育人的全程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育和实习医院现实状况的脱节只能使职业道德教育半途而废[6]。实习医院要抓住学生接触患者的有利时机通过具体形象的人和事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信仰,坚定医德信念。事实上,医学生在校习得的伦理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发生一定的冲突。首先,针对已经发生和有可能发生在医院的医德败坏行为和负面事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正确认识来自不同渠道的负面现象[7];其次,立足医院制度和文化,定期开展医德宣讲活动,将医院的医德楷模树立为学生励志的榜样,在实践中不断修身律己,牢记行业规范和操作标准;第三;委任医术精、品德好、要求严、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继续教育学生要在工作中先学做人,再学做事,通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学生对该行业职业道德有深切的领悟和认同,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8]。

3结语

大学时期是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最好时机。医学院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医德教育从学生进校开始抓起,并不间断地延续到学生临床实践,在强化学生医德认知与信念、增强医学生对行业规范的情感认同,并进而自觉践行医德规范的过程中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9]。事实上,这也发挥了职业道德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是持久的。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2]彭勇军.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3):7374

[3]兰兰.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80

[4]中国社会科学网.孙熙国:育人重在全过程全方位[EB/OL].http://marx.cssn.cn/mkszy/sxzzjy/201701/t20170117_3387247.Shtml,20170117

[5]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8

[6]廖生武,李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9):693

[7]程子军.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J].医学与哲学,2005,26(10):75

[8]段新菊.如何加强附属医院实习生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6):3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3)

1.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途径

根据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撰写出适合医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讲义,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现代医德观要求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人文关怀,注重注重医患合作的人文化。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观念。因此,只要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就需要继续倡导中华传统的救死扶伤、济世、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明确传统文化教育与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息息相关,才能真正实现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确立为“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以病人为本”的医疗观念,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1.2重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偏少,并且也属于医学院校的边缘学科,以致我国的医学生文化底蕴相对较差,有知识没文化的医学生频出的现象,职业道德素养不高。适当增设医学人文课程可改变这种情况,如医学礼仪、人际沟通课程等,对医学生举止行为规范,对医学生的服务意识进行强化,在医疗实践中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医疗的要求,也是医德的要求。医务人员如缺乏细致、耐心的交流与沟通,就会难以真正给病人解决问题。

1.3加深专业课的思想教育渗透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途径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它不应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通过医学伦不明就里课讲授,而应体现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医学院校要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空间。

1.4强化实践教育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加以深化。一是在课外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素养。比如,鼓励学生走进医院,走进社区,为患者提供义务服务;通过“义诊”“三下乡”、社会调查、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人民的劳苦与艰辛。走进社区,走入农村,帮助弱势人群,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做贡献。二是在学生实习期间深化职业道德培养。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临床把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同时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在实习期间,如果职业道德教育跟不上,那么,前期的职业道德培养成果就会付诸东流。并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身边的非道德现象,明确这种现象是暂时的,个别的,必然会得以整顿。强化“以病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使医学生在实习时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2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2.1改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

把医学伦理学教育与医学生见习实习、参与医疗实践相结合,作为医学生实习见习考核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医学生毕业就业推荐的基本依据。通过职业道德实践培养,可以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行为习惯,让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行为统一起来,只有通过医德行为才能强化医德认识,坚定医德情感,内化医德良心。

2.2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引导医学生用适当方式满足自己的职业成就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思潮。医学生具有职业奉献精神,能真正体会到医疗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引导医学生自觉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热情,培养医学生为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病人献身的精神。

2.3优化职业道德培养手段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4)

Abstract: The medical ethics are adjust between the medical personnel, the medical personnel and the patient as well as the standard of conduct which relates with the society, the school edition the process which forms in the medico medical ethics quality are playing the unreplaceable influential role.

关键词:医学生 医德 医学教育 高职高专

key words: Medico medical ethics medical education quality high specially

作者简介:贾长喜,1981年5月生,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商丘市法学会理事,现任教于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高效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经过10年的飞速发展,以高职高专为主要模式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医疗卫生人才,丰富了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对推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医疗卫生需要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然而,近年来广泛争议的医德医风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医学教育领域,引起社会对医学高等教育素质培养模式的深入思考。作为培养基层一线医疗卫生人才的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将其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德教育着力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医德素质,为社会打造从内到外、从品德到技能双合格的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一、 招生录取环节

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真正加强对道德标准的把关。几乎所有高等教育院校在招生简章中都概括性地规定了德、智、体条件,部分高校还将“德”条件做了一定的细化。然而,由于 “德”的抽象性和考查的难度,实际录取过程中的确难以把握这一标准,但是作为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率先积极探索道德标准衡量和考查的机制和模式,在培养对象遴选过程中真正重视道德标准的把关,为下一步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 入学教育环节

新生入校伊始,对医疗卫生职业的内涵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进而更谈不上对医德内容及作用的理解。因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医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部分。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职业认知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医疗卫生职业的基本内涵,认同职业的崇高性、服务性、人道性、公益性和特殊性,激发自我职业选择自豪感和使命感及优良医德自我养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医德基本内容教育,组织新生集体宣读《医学生誓词》,让学生认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人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社会主义医德,懂得医学是维护人的生命和增进人类健康的科学,懂得医务人员对人民群众和社会所必须承担的重大道德责任,领会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对医德有一个整体的基本认识。可以通过将医德教育与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日常道德教育入手,延展到职业道德教育,进而具体到医疗卫生职业道德教育即医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医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是处理医疗卫生职业伦理关系的特殊的道德规范,认识到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校自觉遵守学生道德规范,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会有良好的医德。

入学教育环节的医德教育工作,就如在白纸上作画的第一笔,又如在心灵播下的第一粒种,应被充分重视起来,抓好、做实,为教育对象职业理想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 在校教育环节

高职高专医学生一般学制为三年(部分院校开设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而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仅为2年,相比本科医学生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基本充斥了四个学期的所有时间。然而,在集中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报告、调查参观等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医德教育。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医德培养和教育工作:

第一,把传授专业知识、医学技术和医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医德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为人师表,传道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教师职业道德。只有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和高尚的灵魂,才能影响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医德和纯洁的灵魂。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在日常教学中发掘医德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医德教育并非只是德育教师的任务,更是所有教育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

第二,重视榜样引导作用,邀请专家、名医、学者开展讲座、报告。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当结合像2003年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等时事形势,适时邀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开展讲座或报告活动,从正面引导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讲座人或者报告人可以是“重量级”名人,也可以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甚至可以是一名患者,只要能够打动被教育者的心灵,都是有助于医德培养和教育的。

第三,以医德为主题,通过征文、辩论、演讲、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理性认识医德、抒发内心情感、辨明是非曲直、表明远大志向,将理性道德和感性道德结合起来,引导其自我培养高尚的医德。

在校学习不只是医学生基础及专业理论学习的关键时期,更是医学生系统了解医德理论并形成医德意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更应该充分重视对在校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为他们形成高尚的医德奠定坚实基础。

四、 实习教育环节

实习环节是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而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初步接触医疗一线,将医德理论初步印证于现实生活并转化为自我医德行为的最初过程,在此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医德教育对他们医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真正加强校院全方位合作,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实习生的医德教育。

首先,医学院校在实习生离校之前,应明确提出实习期间医德培养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技能的同时将医德理论应用于实习过程,进一步加强医德规范学习,充分认识医德在社会生活重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医德理论分析现实医患关系和医德医风问题,为自身高尚医德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实习医院在遴选带教人员时不但要注重医术的高超,更应加强品德标准的把关,以求品德高尚、德行合一,同时加强对带教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他们首先认识到医德教育在带教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接受实习生以后安排实习之前,应结合医疗实践进行集中的医德、伦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提出严格要求,使他们通过实习自觉形成较为明确、系统的医德意识、伦理意识和心理素质。

再次,实习医院应组织实习生参加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通过生动的实例进行医德教育,让实习生有机会了解、接触现实医患纠纷案例,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医学院校还应安排人员在学生实习期间加强与实习医院之间的联系,定期访视,了解实习生的医德培养状况,挖掘优秀典型并进行表扬,发现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纠正不足,强化实习生医德自我培养和教育能力。这样不但有利于现有实习生的医德教育,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医德教育工作。

五、 就业指导环节

经过理论学习和实习以后,医学生迈向社会实现就业的前夕,就业指导也是对他们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把握住这一机会,结合在校理论学习和实习环节对他们医德状况的调查情况,通过开展讲座、组织参观、讨论、征文、辩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将来职业责任,正确认识平凡与高尚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投身医疗卫生一线基层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医德教育。在此期间,还可以通过具体表彰在实习环节挖掘的优秀典型,模糊批评某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对他们进行医德自我培养的科学引导,让他们发现自我不足进而自觉改进。

六、 跟踪调查环节

学生就业以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并非完事大吉了,还应该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搞好“售后服务”工作。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这一时期,城乡、区域乃至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条件、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不可否认地影响到医学生就业后对待现实的心态。学校应通过座谈、访谈、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加强与就业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技术和道德“质量”,与就业单位联合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教育。对于在此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和“瑕疵”,也有利于增强学校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理论和医德教育。

总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该首先明确自身培养基层一线医疗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大力开展全方位素质教育,将医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医德教育的实效性,努力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出技术高超、品德高尚的一代又一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这才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立成,刘家全.医德教育与修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医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途径

一、前言

职业道德与职业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有着职业特征中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其不仅对从业者的职业活动有一定的规定,对于具体职业在社会中应该负起的道德责任也有一定的规定。从古至今,国内外对于医务工作者的道德规范大致可以分成七个主要方面,即救死扶伤,明确落实好社会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尊重患者的权利与人格,对患者做到一视同仁;为患者保守隐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严谨务实、专心钻研、奋发进取、精益求精;廉洁奉公,不因公谋私;态度温和、关心患者、体贴患者。因此,要求医学院必须重视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从而为我国医学未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医学院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怎样培养出具有高尚医德的人才是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国外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的途径主要有:开设与施行人文课程,设立专门的辅导机构,开展课外课程活动及发挥专业课教育的德育功能。我国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力度开始逐渐加大,各个高等医学院积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与医疗事业的发展实际与发展需求,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将对医学生所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当作是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的关键内容,并通过伦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端正教师的德行及社会实践等,积极探究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当前对医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在学生进入学校直至毕业离校期间,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上进心;纪律涣散,生活懒散,追求安逸;考试作弊或抄袭,违反学校纪律;毕业后不愿进入基层单位或者到农村中工作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医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医学院必须重新改革职业道德的教育模式,不断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实效性,让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品质。

三、健全与完善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途径

(一)施行人文课程的医德教育

和国外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比较,我国类似课程比较少,对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力度不足,使得我国的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文化底蕴相对薄弱。因此,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将人文课程纳入到医疗实践当中,实现医学和人文课程的一体化发展,避免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等问题的存在,改变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与学生的死记硬背式学习,通过讨论、角色扮演、模拟练习及临床实践等方式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建立医德与医风教育网站

我国各大医学院应该积极建立起医德与医风的教育网站,通过文字与图像及多媒体等形式将医德医风的现状、医患之间的关系、医疗体制的改革现状、医疗卫生的现状及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查阅与了解,再通过这些途径将职业道德的教育观念渗透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开展医疗扶贫的工作实践

根据国外已有经验,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可开展医疗扶贫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我国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大部分都是一些贫困人群,为了缓解人们看病难的现状,应该鼓励医学生积极到贫困地区给人们提供服务和义诊,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意识。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设身处地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职业道德得到质的提高。

(四)强化临床实习生的医德教育

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不仅是将理论知识转变成为专业技能的关键途径,还是其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加强医德建设、明确医德意识的关键阶段。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在医学上已有的伦理观与道德观会和现实产生一定的冲突,其职业道德并未真正形成,功利道德观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受到金钱的冲击,还有可能出现道德败坏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的力度,引导其正确地面对道德缺失情况,督促医学生在新平衡当中找到自己的正确坐标,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五)树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自我培养意识

医学院长期将德育教育的价值趋向和德育过程混淆,认为教师只要将道德观念与价值概念灌输给学生,就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而事实上,医学生从接受道德教育到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长期形成过程,其必定会伴随道德能力与道德思维的养成与提高,从而确保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形成,反之学生会出现道德缺失的情况。因此,医学院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能力的自我培养,重视职业道德,树立职业道德的自我培养意识,从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

四、结语

总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院中开展学生工作的一项艰巨又持久的任务,并贯穿于整个学生教育的过程。要想提高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必须正确认识医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与人们需求的新型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水英,李海海.急救护理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8):21-22.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医学职业素养;医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如同各个行业需要职业素养,培养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对于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各医学院校仍是以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为主,职业素养教育相对仍然欠缺。如何对接受了较少职业素养培训的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目前尚无具体措施。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先秦时期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是教化和约束人们的最佳社会行为规范。学习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医务人员的医学职业素养。我科室自2008年以来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传统文化学习对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梳理如下:

1医学职业素养的定义

1994年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首先正式提出"医学职业素养"一词(medical professionalism ),此后开始了关于"医学职业素养"概念的探讨。国外学者认为医学职业素养是一个能够解释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特质和态度的理论结构,可以指导医务人员的行为。2011年我国学者提出这样的定义:医学职业素养,即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它是医德医风、人道主义、专业水准三个方面的总和,它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是个人或组织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反映[1]。医学职业素养是指导医疗人员从业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是医疗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特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2]。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医疗人员才可能真正担当起其服务于社会的责任。

2学习传统文化对医学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

医学职业素养是为了完成医疗服务工作,在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长期学习和实践中所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及在职业认知、人文关怀、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渐达到的正确态度[3]。医学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很复杂的过程。系统规范的医学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使医患双方受益。尽管目前尚无标准的职业素养培养规范及措施,但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道德准则,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传统文化学习同样可以在医学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1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医务人员培养正确的医德观念 《左传》书:"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即做人,立功即做事,立言即做学问。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最重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人之根本。"立德"对于患者生命健康所托的行医人员,尤为重要。魏晋杨泉在《物理论。论医》中书:"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利达不可人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如果医务人员人员懂得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并以"仁义礼智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及追求,将有益于医学职业素养的培养。"医乃仁术",只有具备仁爱精神的人才可以做医生,古今中外,亘古不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断层",现代人很多不懂或不重视传统文化,失去了对最佳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缺失的传统文化教育,真正造成的是素质教育的缺失。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4],但在医学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中仍然普遍缺失。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将有益于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树立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及根本的观念,对于医学职业素养的培养会有重要的影响。

2.2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医务人员努力提升专业水准 唐朝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论述了有关医者必备的素质,一是精,二是诚。有关"精"的解释:"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即要求医务人员有精湛的艺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明朝裴一中在《言医。序》中写道:"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下,才不近仙,心不近佛,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做医以误世"。医学泰斗裘法祖老先生竭其一生,献身医学事业,其座右铭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必须医术精湛,否则即便有仁爱之心,也枉为庸医。德才兼备是对医务人员的根本要求,医务人员有责任努力学习、认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努力做到"笃信好学"(《论语。泰伯》),"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2.3传统文化学习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有作者认为,现代医疗环境中,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越演越烈等,主要原因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医学教育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弥补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5]。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出发,实现医学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承接[6]。明朝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提到"医家十要" ,如:一要仁心,二通儒道,三精脉理,四识病原,五知气运,六明经络,七识药性,八会炮制,九莫嫉妒,十勿重利,等,对医务人员的德才有明确的要求,辩证应用于培养当前医学职业素养,将有重要的作用。《万病回春》中关于"医家、病家通病"的论述,更是可以对当今医患关系有很好的启示[7]。医学职业素养的培养,其核心是医学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职业道德,将有益于医学职业素养的提升。

医学的本质决定了医务人员应具备实效的治疗技术及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8]。清朝王旭高言曾这样说:医,仁术也。其心仁,其术智。爱人好生为之仁;聪明权变为之智。仁者余而智不足,尚不失为诚厚之士;若智有余而仁不足,则流为欺世虚妄之徒。作为医务人员,具有仁者之心尤为重要,只有发自内心尊重生命、不被利益驱使的医务人员,才可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自本土,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将有益于培养医务人员的人道主义情怀,提升医学职业素养,有益于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恬,宛小燕.浅议如何定义医学职业素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815-816.

[2]李本富.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3-4.

[3]王玉,唐菲,王云峰,等.中国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内容、方法与途径[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 34(4):573-576.

[4]袁纲,李和伟,张荣兴,等.在德育中融入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0):1078-1080.

[5]潘秋平.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与传统文化的救赎[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3):291-293.

[6]段振东,张前德.论医学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承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267-270.

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7)

论文摘要:在当今医疗体制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下,医学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需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感悟到职业道德的养成,需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实施。

高职医学类教学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医学院校学生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需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倍养,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一、职业道德培养的多层次性

    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首先是理论上的,从认识观、世界观角度,认识从医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极其对职业的重要性。明确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体系。职业道德理论课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种最主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它的任务是在理论的层面倍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树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其次是感受体验到的,通过日常教学活动的渗透、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体会到的职业精神,并铭记于心。再者是实践上的,学生在实、实训课教学中,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以自身所具有的职业道德水准,自我约束,自我反省,提升自我,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断得以升华,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职业道德培养的多种方法和途径

    高职医学生教学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采取综合措施。

    1、营造医学校园文化氛围

    要有意识的营造医学院校人文文化环境,处处体现医学特色、医学文化,使医学生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浓浓的医学人文文化所包围,要让医学院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育人的功能。像校园里可以有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邀、李时珍的雕像,有雕刻着历代医家医德格言、历代名医医疗活动及医学生誓言的文化碑廊。充分发挥校园现代网络的强大作用,开设“名医名家”、“医学科普”“大医精诚”等相关网站。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感染学生,推崇高雅艺术,提高学生文化品味,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构建大学生和i}六格与道德人格川,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

    2、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善、喜、好、恶等言行和情绪直接影晌学生的认知水平。医学实验课有很多是由动物代替人做实验,如阑尾切除术,教师在实验中把动物比拟成病人,对它的呵护关爱,会深刻的印记在学生脑海中,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的行为。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实验课上会接触到病人的血、尿、粪等标本,教师皱眉的一个小动作,会让学生感觉标本很脏,而厌恶对标本的检验,甚至厌恶自己的职业;教师很从容的拿取标本,并同时演说:“看着是脏,可我们在救人,救人和脏需要选择,你会选哪个?”这时学生就是另一种感受,职业的需要,看起来很脏,而工作的意义重大,是在救人,是高尚的,是伟大的,职业道德精神在学生思想上得到一次升华。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息就能完成的,教学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3、融入于社会实践活动中

    开展专项教育和专题讲座,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集中对医学生进行医疗行业的服务宗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实习规则的教育。请医务工作者劳模、科研带头人及医疗服务明星畅谈爱岗敬业的思想,对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有着不可佑量的作用。义务献血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体检、为社区人群做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中了解人民群众所需,切身体会医者的责任,服务社会,培爱心,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ilm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活动中通过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自己的亲身实践,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职业生涯的职业道德养成打好基础。

    三、有计划和有目的实施职业道德培养

    高职医学生教学中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应分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

    1、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

    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是医学院校独特的入学仪式,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真谛,涪养了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光荣感。通过入校宣誓仪式首先培养的就是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对病人的关爱。热爱生命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医学道德品行的核心,关爱生命和维护生命是医学生人文执业技能不可或缺的精神。

    2,医学生入学教育

    医学生入学教育是医学院校常规议程,旨在倍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医务职业的了解,树立职业崇高感和责任感,对自己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一职业要求有一初步认识。

    3、医学生专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医学生专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如“仁”、“爱”教育,儒家道德把“仁”、“爱”作为自己伦理思想的核心,亘古及今,岁月迢迢,对数千年的我国文化思想产生极大的影晌,至今仍为我们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医学领域,医心仁爱表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与道德境界。如,诚信教育、科学的世界观教育等,都是医学生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4、职业道德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高职医学生教学中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应和ilm床实践相结合。医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还需要医院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和发展,确保医德的实际效果,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其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通过积极倡导和组织毕业实习生加入到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组织观看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宣传图片和医德教育专题影片,开展医德医风学习交流,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深刻的启发,亲身感受医生肩上的重大责任。众所周知,高尚医德的形成既需要教育,也需要榜样力量的感召身教重于言教,实习医院应该选派品德好医术精的医生任教学老师,教师的高尚医德潜移默化地塑造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对医德优秀的医务人员应给予表彰,树立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促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献身、文明行医”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同时,进一步完善毕业实习生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实习生实施职业道德评价,将评选结果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