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图形艺术论文

图形艺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0:08

图形艺术论文

图形艺术论文篇(1)

利用计算机进行包装设计,不管是图形图像处理还是文字编排,其过程大部分将在计算机中完成,从设计人员的角度来看,其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1)设计创意—资料输入—图形图像、文字处理—立体效果制作—效果调整(平面设计软件的综合应用)。

(2)设计创意—资料输入—图形、图像、文字处理—包装容器模型制作—三维贴图—效果调整(平面设计软件与三维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

数字化包装设计的设计要素

包装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包装自身的身体语言向消费者传达各种信息,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作用。因此,在包装的装潢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商品的特点,利用与品牌、产品、消费者等相关联的各种因素来传达商品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集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美观于一体的商品形象。

1.图形设计

图形总是占据包装画面的绝大部分,它是传达商品信息、刺激消费的重要媒介,其包含的内容有:品牌信息的表达、产品信息的表达、消费者信息的表达等。但不管是采用具象的图形,还是归纳简化的图形或者夸张变化的图形,都离不开对原始图片的再编辑,即精简、修补、特效化处理、拼贴等手段,都离不开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Photoshop以及CorelDraw软件正是基于其功能优越的图形图像的编辑功能,才被广泛利用到艺术设计行业当中。

2.字体设计

包装设计中的字体是向消费者传达商品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其包含的内容有:品牌形象字体、广告宣传性文字、功能性说明文字、资料文字等。品牌形象文字的设计是代表产品形象的文字,它是包装设计中主要的视觉表现要素之一,因此在其结构上可进行加工、变化、修饰,以加强文字的内在含义和表现力。

在字体的变形处理变化上CorelDraw有其明显的功能,我们可利用其特点设计独特的变形字体。其他诸如广告宣传性文字、功能性说明文字、资料文字就其本身的特点而言,应采用规范而易识别的字体,所以一般只在版面编排时有所注意就行了。

3.色彩设计

色彩是视觉传达力最活跃的因素。色彩的识别性、象征性、传达力都能影响到包装设计作品的最终传达效果。因此,对一名设计者来说,色彩的应用既要运用科学准确的技巧,还要有丰富的色彩理论知识和对色彩敏锐的洞察力和欣赏力,这样才能合理地运用到包装设计制作当中。

各类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都提供了多种色彩模式,设计者可合理选用。

4.版面设计

包装设计中的版面设计就是将图形设计、字体设计、色彩设计等设计要素调整到有秩序的整体编排当中,使其产生和谐统一的秩序感和表现力。各类软件当中,除了3dsmax以外,都具备版面设计的功能,但专业的版面设计还是以PageMaker最为突出。

数字化包装设计中的图形图像处理

包装设计中的图形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将绘画作品和影视图像合成、变化,制作成新颖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新图像模式。它的作用在于:利用先进的手段和艺术的形式将包装内容主题形象化。

在计算机上进行装潢图像的处理就是对数字图像的处理,装潢图案生成的过程就是从图像到图像的过程。于是,包装装潢中的特效处理也就转化成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图像特效主要是指以自然、柔和的方式在屏幕上将一幅图像按不同算法显示出来得到的特殊显示效果。它除了可以像画家一样根据作者的感觉进行处理外,还对每一种处理工具提供了精确的物理描述。例如,在图像设计中,接触比较多的photoshop的滤镜功能。由于图像技术近年来得到极大重视和长足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新算法、新手段、新设备。图像处理软件的核心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即图像处理算法。完成一种特效就是需要一种算法支持,只要有算法的支持是都可以实现所要求的功能的。算法有点处理算法与区域处理算法两种,它们的处理都与像素有关。

1.图形图像设计原则

作为包装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不仅仅对商品、文字有说明的作用,更因为其造型和色彩诸方面的引人注目,而发挥着视觉中心的信息传达作用。因此,图形图像的设计应具有典型、鲜明、集中和构思独特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包装通过图形图像起到“无声推销员”的作用。

2.图形图像处理方式

图形图像的内容包括符号图形和图片图像。符号图形是用点、线、面几何图形构成的形象,由于概括、简洁而具备现代美感,主要以商标标志为主。符号图形的制作可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CorelDraw中各种绘图工具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中的路径来完成设计,并对其进行修改。由于各有特点,设计者有时有必要结合使用各种软件,以求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图片图像则包括图案、插图、影像照片等,其采集的手段可通过扫描或数码工具直接输入计算机,其处理方法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粘合、修饰的编辑功能,将创作原图、影像照片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最佳艺术效果。Photoshop由于是图像编辑应用程序,它可以对图像的局部或整体进行修描,加入特殊效果,甚至可以进行类似如水彩、油画的创作,所以对图片图像进行处理,它是设计师首选的工具。

总之,在研究包装设计的规律中,必须围绕装潢艺术语言特色的要求去研究图形艺术的规律,即在设计形式上一切都是为了在瞬间或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简明、快捷地向顾客传达商品信息的目的。所以,在设计中,要选择最恰当的、表现内容尽可能完美的图形艺术,使包装装潢具有最佳的视觉效果,以便达到良好的市场效应。

从事包装设计时,将形态、色彩和文字与它们在平面中不同的位置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相结合,可以充分表达设计师对产品包装的理解,如果以图形优先、情调渲染、形象展示、图形装饰、情节刻画或情趣引导等的表现手法进行设计,那么,形、色与文字所表达情感就更具有代表性,从而表达出设计师的情感和产品特有的个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养与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成功运用抽象的形式构成的包装形态及其传达的视觉信息与心理依据,都会为消费者所认同与接受。艺术是社会的镜子,艺术设计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包装设计无处不体现着数字技术的科技之美。但是,设计的关键在创意,创意的关键在人,在于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和掌握熟练数字技术的人。只有人脑和“计算机”的结合,手工艺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才能创作出这个数字化时代最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2]王洪、荣字磊、周爱华著《包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3]赖小娟、林旭著《现代图案设计》,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2月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5]向世明著《数字图像与图形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图形艺术论文篇(2)

关键字 海报设计 文字图形化 艺术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世界,很多的招贴海报在设计时,不仅把文字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纯文字形式的招贴海报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字――这一画面构成要素在平面海报设计中的重要性是越来越突显了。另外,文字在海报设计中除了表意的功能之外,文字图形化的创意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而且这类文字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海报版面的整体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本文就平面海报画面中文字图形化的特性与艺术表现手法谈点看法。

一、文字的图形化的概念阐述

要研究平面海报画面中文字图形化的特性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相关概念。

1.文字图形化设计

什么是文字图形化设计?有人认为。文字图形化设计就是将“语言文字”转换为视觉图形语言,将文字的表意转化为图形的意象表达。。也有人在《文字图形化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中认为:所谓文字图形化设计,就是以文字为主要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图形式样,是以“图形”面貌出现的整体。笔者认为,“文字图形化”就是将文字笔画做合理的变形搭配,使之产生类似有机或无机图形的趣味,从而强调字体本身的结构美和笔画美,使受众更能理解海报设计的意图。

2.对文字图形化设计理解应强调的几点

首先,它强调文字设计中字与图结合,形成新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字的图形化设计是要在文字设计中结合相关的图形元素,形成意象化的图形文字,要把文字与图形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重新构成文字的新的概念。缩小了文字本身的内涵,赋予它特定的含义,或重新来诠释它的字面意义。把文字进行图形化处理。

其次,它强调“形”与“意”是拓展与限制的关系。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不是设计者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夸大或缩小文字的本意,随意排列和组合文字的结构,而是要求设计者将文字的“形”予以“图形化”,将文字的“意”作为创意的根本,以“形”变的方式来拓展“意”,以“意”来限制“形”的蜕变,它使文字的内涵在“形”变中显得既不失本意,又更耐人寻味;它使文字的内涵在“形”变中揭示得更充分、表达得更丰富。

再次,它强调要让文字符号具有“阅读”和“欣赏”的双重功能。文字的图形化设计最直白的解释是将文字这个“读的符号”变为具有视觉传达效果的“看的形体”,使文字符号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具有信息传递、阅读的功能。二是具有图形魅力、满足视觉审美的欣赏功能,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拓宽文字的表现空间。

总之,汉字图形化设计就同我们现在常见的汉字意象化图形创意的思想是源于图形创意的思想而发展一样,就是把文字本身当作一种图形来对待,再根据文字本身的内涵进行图形变化的延伸的创意设计。汉字的意象化创意就是利用现代社会高科技,现代化的元素符号在汉字结构上的再图形化、再创意化,让人们树立对已有的汉字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形象变化后的另一种含义,这就是“旧字新意”。

二、平面海报中文字的图形化特征

1.海报中文字图形化应具有视觉接受的可读性

(1)可读出文字的本意

在做海报的文字设计时要做到通俗易懂,使人易认、好记;不能为设计而设计,忘记了文字的最根本特征――表“意”,受众只有在看得懂这是什么字,读得懂文字的“意”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字图形化的新视觉艺术效果。

(2)可看出文字的图形化视觉艺术

文字图形化设计的整体视觉艺术效果要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从而才能达到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如果一个文字经过图形化设计,文字变形后图案变得错综复杂,画面眼花缭乱,没有重点,就会使画面失去美感,失去海报设计应有的艺术性。

2.海报中文字图形化应具有产品需求的鲜明个性

个性化的设计是海报的生命。海报中的文字设计要服从广告所宣传内容的要求,要能与其风格特性吻合,不能相互脱离。更不能相互冲突,破坏了文字的诉求效果。

根据文字字体的特性和海报文字图形化的类型,笔者认为常见的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种鲜明个性风格:

(1)端庄典雅。字体优美清新+格调高雅,此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女用化妆品、女用饰品等广告主题。

(2)坚固挺拔。字体造型富于力度,给人以简洁爽朗的现代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个性的字体,适合于家用电器、仪表、摄影器材等广告主题。

(3)深沉厚重。字体造型规整,具有重量感,庄严雄伟,给人以不可动摇的感受,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工程机械、大型运载车辆等广告主题。

(4)欢快轻盈。字体生动活泼,跳跃明快,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感,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儿童用品、旅游产品等广告主题。

(5)苍劲古朴。字体朴素无华,饱含古时之风韵,能给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回味体验,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传统产品,如生产历史悠久的名酒等广告主题。

(6)新颖奇特。字体造型设计奇妙,不同一般,个性特别突出,给人一种强烈的独特印象和刺激感,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创新产品或流行产品的广告主题。

3.海报中文字图形化应具有视觉形式的美感性

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一组字形设计良好、组合巧妙的文字图形化的画面,能使观众看后感到愉快,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获得美感。相反,字形设计丑陋粗俗、组合零乱的文字,使人看后心里感到不愉快,视觉上也难以产生美感。

4.海报中文字图形化应具有设计作品的独创性

我们在做海报时应根据广告主题的要求,文字图形化应极力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创造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字体,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在设计时要避免与现有的字体相同或相似,更不能有意摹仿或抄袭。在设计特定字体时,一定要从字的形态特征与组合编排上进行探求,反复琢磨,这样才能创造富有个性的文字,使其外部形态和设计格调都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感受。

三、在海报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视觉艺术魅力的表现手法

对平面海报文字的创设来说,关键是探究海报中的文字除了准确的把握海报内容的思想外,应如何来表现这些文字的特性;探究哪些方法的视觉艺术表现力比较强。哪种艺术表现手法适合于哪类海报内容。

1.笔画替换法

笔画是文字构成的基本元素,根据笔画的结构走势,把文字的部分笔画或全部笔画用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图像或图形来代替,使其字中见画,画中有字,使画的生动与文字的概括相结合,使具象与抽象相结合。在设计时应注意文字笔画与图形结合的艺术性、整体性、和谐性。(如图1)

2.文罕重构法

文字重构法根据海报的主题意义。将文字打散、重组,夸

张文字本身的图像性来组成图形,使文字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极富视觉情趣,让人印象深刻。如图2中作者在海报中将“0”和“1”两个数字重新组合排列,乍看似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但退之远观,整体是一个张嘴开怀大笑的形象,结合标题,让人明白,创设者是用文字重构的方法,生动展现人们迈人2l世纪时那种兴高采烈、踌躇满志、自信愉悦的情怀。这种趣味生动的数字重构,极富视觉魅力。

3.字形同构创意法

字形同构是通过将相同的或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文字笔画与形的共生、形的渐变组合,而相互沟通、相互转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新的文字图形化视觉效果和新的形象的创意方法。这种同构是一种共生同构,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彼此相互借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使文字的图形化得到一种超越。同构文字的奥妙往往潜藏于字形中,不易被人察觉。我们设计的时候会对文字的字形笔画进行重叠、交错、共生同构,形成一种新的文字图形创意。这种不同寻常的文字设计语言,独特的表现手法,已经成为设计师正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觉创意手法。(如图3)

4.文字解构法

海报设计中的文字的解构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对文字笔画、结构整体性的否定,对其进行破坏、肢解,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所谓“完整”的视觉形态,从而减弱文字的阅读功能,强化文字图形化的视觉魅力。但这种解构设计不是对文字随心所欲的破坏和肢解,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打破传统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创造一种新的设计视觉表现。

5.笔画减少

在抓住文字的主要的字形、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减少部分笔画,破坏字形的完整性、结构的严谨性,强调对文字笔画结构局部特征的表现,创造一种文字图形化视觉的残缺美。但这种笔画的减少,不能影响字形的存在。要使其结构不散,令文字仍然具有一定的识别性。(如图4)

6.笔画拆解

汉字本身的组合构成点线结构间力的相互牵扯,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而笔画的拆解则是对这种有机体的破坏,对汉字的点、横、撇、捺,一笔一画进行了彻底的肢解和结构的打散,再对拆解后的文字笔画进行新的组合排列。(如图5、图6)

7.再造“新”字

图形艺术论文篇(3)

中国艺术倾向人文社科的研究,西方艺术注意与自然科学的结合。这与东西方文化传统对艺术的内容、含义不同理解有关。西方艺术主要是指造型艺术,以建筑、雕塑、绘画等视觉艺术为主。西方艺术一词含义是美的事物的创造或表现,源于拉丁文Art,原意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现代尤其是指视觉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刻等①,现代的西方艺术史是建筑、雕塑、绘画的造型艺术史。西方文艺复兴后的西方艺术接近于自然科学②,涉及透视学、解剖学、数学、色彩学、地形学、建筑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学科。西方高校中与艺术系、艺术史系并列的是戏剧、音乐、舞蹈系,艺术系是造型艺术。西方的艺术系与艺术史系倾向于视觉艺术,其中视觉艺术的建筑、雕塑、绘画发展及演变构成艺术史的内容(图1)。

中国古代艺术以礼乐一体为特征,强调艺术的社会属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表现,艺术门类包含建筑、园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篆刻、工艺、戏剧、曲艺③、杂技等(图2),中国文人士大夫艺术有琴、棋、书、画的传统,有诗、书、画、印合一的倾向,中国艺术的书法、篆刻在西方艺术门类是没有的。中国文人诗画书法艺术主要是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排遣艺术家的情感成分比较多,对于自然科学的理性规律把握较少,这是中国历代文人画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成就非常高,属于百工的范畴。现代中国教育体系将建筑隶属于工学院,工科建筑的理念削弱了现代中国建筑的艺术品质。

从简略的东西方艺术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大体的趋向,西方艺术内容比较单一,中国艺术内容非常庞杂;西方的艺术接近自然科学,中国艺术接近人文科学;西方艺术走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的创新之路,中国艺术走向与文学、伦理学、哲学等学科结合的道路。自然科学注重探讨未来,人文科学注重研究历史与过去。西方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促进了解剖学、透视学、建筑学、物理学等学科的进步。现代艺术与自然科学比翼齐飞,科幻艺术、仿生艺术、星球大战、数码艺术、高科技艺术是艺术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植物性等学科结合的产物。

西方艺术(Art)有时被称为精致艺术或美术(FineArts),指利用技巧与想象力创作艺术品物件、环境或经验的表达模式,以便与他人分享美的情感与意识。“美术’’(fineart)—词系日语转译,是西语“美的艺术”的简称,在我国主要是指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即绘画、雕塑和建筑,与西方的艺术含义基本相同。西方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简称。艺术—词原指除实用工艺之外的一切“自由艺术”,包括诗歌和音乐,属于广义上的艺术概念,现代主要是指造型艺术。中国由于历史悠久,有漫长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科举制度,对艺术有以下解释:1.艺术亦作“蓺术”,古代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教学科目)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2.封建科举制度中特指经术,即“制艺”。清代方苞《答申谦居书》:“艺术莫难於古文,自周以来,各自名家者,仅十数人,则其艰可知也。”3.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中国的艺术长期属于意识形态的敏感区域,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密切。艺术可以给生活带来乐趣,可以抒发情感,中国文人艺术主体上是一种写意艺术,将琴棋书画作为日常生活的合理部分,以抒发艺术家的感情世界,调节人与周围环境的紧张关系,较少地研究自然世界。

二、艺术学理论的层次与理论结构

艺术学学科课程安排与学科结构有关,遵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论一般规律,处理好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的关系,处理好艺术专业课程与艺术学理论专业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艺术专业与文科各专业的关系,处理好艺术专业与理科、工科各专业自己的关系,在学科交叉的实践中发展艺术学理论,以科学的严谨、实证、逻辑与艺术的激情、想象、浪漫相结合,展开科学与艺术的两翼开启民智创造未来。

艺术理论来自于艺术实践,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长期的艺术发展的历史总结,艺术学理论是由具体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内容构成,绝不是所谓的纯理论。同时艺术学理论还要接受艺术创作实践的检验。张道一教授认为艺术理论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见下图(图3、图4、图5)。

哲学课程t艺术学课程I艺术史学课程艺术批评学课程各门类艺术技法课程图1课程结构

关于学科和课程结构,张道一先生是这样描述的:“从教学层次看,研究生是金字塔的上部了,博士生更是金字塔尖,需要博大。我反对‘所有学科专业的实用化’提法,我曾经说过:‘大学本科应当强调实用,硕士可以倾向实用,到了博士阶段则需要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从艺术学的理论建设看,宏观性的理论研究也是需要鼓励的。”艺术学理论是宏观的理论研究,艺术学理论的位置介于美学与艺术创作之间。就学科结构而言,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认为艺术学应与门类艺术学并列并区别开。研究内容可包含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其中,艺术史不是门类史,而是涵盖各个具体门类的艺术史,即艺术通史。

值得注意的是,技法理论是艺术品评理论的基础,艺术品鉴的标准来自于艺术创作的标准的建立。不懂艺术技法理论难以具备艺术内行专家的眼光,难以开展艺术品评。在艺术创作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艺术批评标准与艺术欣赏标准。中国古代艺术批评与鉴赏理论,是由艺术家、艺术鉴赏家总结出来的,形成了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准则。东晋顾恺之著《魏晋胜流画赞》、南齐画家谢赫著《古画品录》,唐代书画家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宋代画家郭熙著《林泉高致》,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著《松雪论画》,清代恽寿平著《南田画学》,张庚著《国朝画征录》等等。中国古代艺术史证明不是艺术行家,不具备艺术创作与欣赏的经验积累,就难以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理论、史论著作。

门类艺术技法理论是艺术批评理论的基础,艺术技法理论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也是艺术欣赏者应该知道的艺术语言。只有懂音乐的耳朵才能够欣赏音乐,只有懂绘画的眼睛才能够欣赏绘画。戏迷票友往往会唱戏,艺术理论往往由艺术实践的技法上升到艺术创作的检验总结,成为歌诀、(如书歌、画歌)、画诀、工法口诀,再由艺术实践的检验形成技法理论的文字。即艺术技法理论如:语录、则例、画谱、印谱、舞谱、乐谱,形成艺术技法的谱系。再由艺术技法理论上升到门类艺术批评标准的形成,六法论、气韵论、形神论、传神论、雅俗论等等。艺术史上的理论家从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这两种人中产生,艺术理论的形成经过艺术的创作实践、欣赏实践,上升到艺术创作规律的总结,形成艺术批评的标准,总结出自成体系的艺术理论。

艺术技法理论是艺术学理论专业的基础。往往会被忽视。其中,西画门类艺术技法理论包涵有: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构图学理论等等。中国绘画技法理论有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包括了气韵、用笔、象形、赋彩、构图、写生六个方面。技法理论往往以画诀、工法口诀的形式流传,形成画论、书论等艺术技法理论。由艺术欣赏的见习到门类艺术创作的实践上升到艺术标准的约定俗成,发展成为艺术评论,积淀成为艺术史,提炼成为艺术理论是一个系统的、有阶段的、有层次的发展过程。

三、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中外艺术学理论发展的趋势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在艺术哲学即美学理论、艺术史论、文艺理论(即文艺理论、文艺史、文艺批评)等方面展开,成为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基本学科研究取向。改革开放以后,艺术学理论研究扩展到人类学、经济学、新闻学、心理学等等领域,出现了艺术人类学、艺术经济学、艺术传播学著作,总体上说,艺术学研究在文科中学科交叉比较多,在工科、理科、医学的交叉研究相对比较少。

德国是现代艺术学的故乡,德国作为艺术学的先行者设有艺术学学科,而艺术学的学理研究和学科建设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和协调发展。正如国内有学者所言,欧美各国高校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艺术学学科,他们的专业设置有“艺术”而无“艺术学”,与创作技艺和历史研究有关的专业也没有融为一体,而是分为“艺术”与“艺术史”两个板块,教学工作分别由艺术系和艺术史系承担™。艺术系注重技法、创作、艺术技法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艺术史系注重艺术史与艺术评论的研究。德国在2004年的“专业群、学习范围和学习专业目录”共计10个门类,下共有83个一级学科。艺术和艺术学(普通)属于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为跨学科研究(以艺术、艺术学为主)、艺术教育、艺术史/艺术学、艺术品修复学等有30个专业,艺术教育含有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重任,学习艺术的学生学科专业的选择非常宽泛。

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下发《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强调,艺术教育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种有序的、综合的、包含四门艺术学科(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的教育事业。艺术是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重要学科。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自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多种思维方式、交流、自信、自尊、自律、合作、竞争等认知、技能、情感因素中起重要的作用。2009年,哈佛大学《艺术特别行动计划》指出:艺术应当与科学、人文并立,艺术第一的理念应当被置于哈佛大学教育观念的核心地位。”弗斯特校长说:“我们必须借助艺术教育强力激活哈佛大学全体师生的创新精神,以期确保哈佛大学在21世纪的人类知识界之领先地位。”美国政界与学界人士强调: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英美等国家没有设立艺术学理论学科,因为艺术是通识学科,可以进行不同学科背景的交叉,衍生出很多新的学科,与文科学科背景相结合的研究如艺术人类学(人类学)、艺术心理学(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社会学)、艺术文化学(文化学)、艺术管理学(管理学)、艺术传播学(新闻学)、比较艺术学等(图6)。

图6艺术学理论与文科专业学科交叉图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科交叉功能非常强大,艺术可以与其他文理学科交叉。从其他学科研究艺术的视角,艺术与艺术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分出若干学科方向,一时之间是争奇斗胜,而艺术学自身的学科界限已经开始模糊,艺术学理论研究有脱离艺术本体的倾向,对此艺术理论家们津津乐道,艺术家们往往不以为然,艺术家关心门类艺术的创作问题,其艺术技法处于经验与探索阶段,没有完全上升为技法理论,身在艺术创作其中而不自知艺术理论的高度发展。理论家则关心与艺术有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在艺术本体之外看艺术,将艺术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环境中去考察。

艺术家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方法是值得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课题。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艺术学教授贝蒂艾德华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被翻译成14种文字,畅销全球,美国IBM、通用电气、苹果电脑、迪斯尼等公司企业将该书作为员工创造力培训教材。艺术关系到另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艺术的方式不同寻常,富于联想与想象力,艺术的方式往往是异想天开,突破常规。艺术学在与理工科与自然科学结合的方面,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sterofEntertainmentTechnology”,是一个有计算机科学研究院与艺术学院共建的学位项目,提供“娱乐科技硕士学位”。艺术与科技的交叉发展,前景无限。艺术学与门类艺术技法、材料学、科技、心理学的交叉,形成艺术技法理论、艺术材料研究、艺术史学研究、艺术科技学、艺术心理学等学科。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高度发展,对二维、三维技术的运用,成像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的世界的建筑、城市、行为模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的交融非常密切,几乎是浑然一体,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要关注艺术与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艺术与理工学科的交叉,拟图标如下(图7)。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可以产生全新的艺术样式。20世纪以来结合了传统定义艺术领域以外元素的多元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如常见的“科技艺术”(TechnicalAn)“数字艺术”(DigitalArt)、“装置艺术”(InstallationArt)、“观念艺术”(ConceptualArt)、“科幻艺术”“行为艺术”、“生物艺术”、“数码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不胜枚举。理工科与艺术的结合,如此多样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不断地在挑战艺术理论能够定义的极限。艺术创新与科技创新已经融为一体,尤其是在虚拟空间技术,数字艺术领域,超强的三D技术还将继续发展。

宇宙的建模是数字的建模,数学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数的比例,并且发现了黄金比例分割,自然科学揭示了客观世界运行的规律。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横跨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力学等学科领域,米盖朗基罗横跨建筑学、解剖学、绘画、雕塑等等学科领域,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印象派画家通过物理学的光学成果研究大自然的色彩,推动了绘画色彩的发展。计算机色彩运用色彩学研究的成果进行设计,三维建模与数比例的关系可以将任何平面的形转换为立体的形。自然科学拓展了人类的大脑智慧,艺术创作的材料、使用工具,创作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的创造性与科学的严谨性,艺术的形象思维与严密的数理逻辑推理,艺术的观察力与科学的验证,艺术的大胆的想象与科学的小心的求证,可以发现新的艺术与新的世界。

设计学可能具有最大的与自然科学学科结合的空间。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设计艺术有关。艺术设计已经蔚为大观(图8)。

图形艺术论文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分形图像技术;分形动画;人才培养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媒体的受众对于数字媒体的艺术性与表现性的期待越来越高。这些环境的变化促成了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理念与思路也应该与时俱进。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数字媒体的形式更为多样,传播更加快捷,内容更加炫酷与震撼眼球。分形理论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性,它超越了传统构成学,揭示了艺术形态新的构成规律[1]。分形艺术图形不仅丰富了传统的图形样式,更是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引导着图形艺术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该把握这一良机,将分形几何的理论,分形艺术的设计工具,分形动画的制作等引入到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多维的艺术设计工具与理念。

1分形艺术的特性

与传统的数字媒体设计相比,基于分形的数字媒体设计具有如下特性。(1)数字分形艺术节省了存储空间,各种美丽复杂的分形图形不再由像素组成,而是有数学分形算法的不同参数计算渲染生成。存储图形只需要存储几个简单的参数以及迭代吸引子即可,一张分形图片渲染后的结果可能几M,但是参数与算法的存储却只要几K,存储空间的压缩比达到上千。(2)降低了美学的门槛,曾几何时,艺术作品的生成至少需要十几年的艺术积淀,数字分形艺术可以让算法生成艺术作品,这样没有绘画功底也可以通过各种分形软件调整参数生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分形仿真作品,如闪电,地毯,山脉,迷宫等,这对游戏与动画领域是一个福音。(3)分形算法可以节省运算时间,分形作品具有自相似性,局部与整理具有相似的特性,因此对于分形图像而言,可以渲染局部,然后扩展复制到整体,可以较好地优化空间。(4)性能配置灵活,比如在三维游戏贴图中,传统的方式需要准备三种不同画质和加载效率的图,往往低效图看起来画质很差,而在数字分形图像用于贴图时,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可以根据需要调高或者调低画质,只需要修改分形的维度参数,生成的分形艺术图都照样清晰。因此,将分形理论与分形艺术引入数字媒体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分形艺术图形的冲击可以带动传统艺术在空间形态上的延展与数字化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意与灵感,使其在数字化的图形与二维三维的动画创作中采用更广阔的表达与更创意的思维。

2基于分形艺术的专业教学改革

2.1分形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改革

分形图形是以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为特点的,当一个复杂、精美的图形以多次重复迭代的方式拼贴形成一个复杂的具有冲击力的图像。这种不规则的图形是由数学公式生成,且多个不同的数学公式可以进行拼贴,为图形的外观赋予更多的、更复杂的变换[2]。将这些数学公式按照不同的取值赋予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生成色彩炫丽的分形艺术图。分形艺术图是形象艺术与数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以数字化的方程作为基本的作图元,拼贴组合成具有无数变化可能的带有分形特质的艺术图。用分形的方式作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字化想象力,也可以将复杂的图形用简单的数学公式符号进行存储,极大地节省了存储空间,也实现了传统图形向数字化艺术创作的转型。

2.2打破维度的分形空间应用

传统的艺术图形总是以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出现,而分形的物体打破的传统整数维的理论。分形的空间在不断的迭代重复过程中,可以对空间进行无限的分割,从而生成非整数的多维效果[3]。电影《奇异博士》中对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有着很好的应用,奇异博士对空间的折叠、时间的操控等都呈现了炫酷的分形效果。

2.3基于分形动画的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的图像与动画生成正逐渐向动态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多元化表现方式发展。传统的媒体正在数字化,而艺术的传播形式正逐渐轻量级地数字化。对传统的动画而言,是存储的实实在在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随着时间的变换形成了动画效果,一部动画成品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关键帧的创作与绘制,耗时耗钱耗人力。而利用分形软件制作的分形动画艺术感强,且动画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的参数调整完成的,存储容量小而且动画效果炫酷。由于分形可以对大自然的具有自相似的分形图形进行仿真和模拟,因此对于植物、山峰、火焰等场景的生成也可以使用分形进行模拟,同时将过程通过参数调节做成动画[4],产生的分形效果视觉冲击力强。如电影《奇异博士》中大部分的特效都应用了分形技术与分形的空间维度理论。分形的理论与技术近年来已被大量地应用于影视特效、舞台美术、影像装置等多个动态视频领域。由于分形图像的生成是通过数学公式迭代拼贴而成,因此要想改变图像的外观只要改变公式的参数即可[5]。而分形动画的生成就可以在关键帧中改变参数,存储的数据量也即使数学公式及其对应的参数取值,数据量非常小,还可以保证图片的精美画质,数据传输快,数据视觉效果好,充分体现了数字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实时性与高效性。

3分形仿真引领教学改革

图像与动画、视频是数字媒体专业进行新媒体创新的主要载体,要培养面向新媒体时代的新型人才,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创作方式,不局限于绘制图像、建模图像的传统方式,将媒体的创作与设计向数字化、动态化、交互化转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分形艺术以数学公式引领艺术的潮流,既可以对大自然的实物进行仿真,又可以创新地设计具有分形美与混沌美的图像与动画视频,拓展了数字化媒体的创新形式。数字分形研究融合了科学与艺术,力争发挥科技的魅力,为艺术注入新的思潮与途径,为数字艺术带来了许多优势,也为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革新带来了新思路。

4结语

该文针对数字媒体时代对多维、动态的数字化作品的需求,提出了应用数字分形解决当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型所面临的问题。数字分形研究融合了科学与艺术,力争发挥科技的魅力,为艺术注入新的思潮与途径,为数字艺术带来了许多优势,为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革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陶雪娇 张晓颖 单位:重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华,姬翠翠.分形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王令中.艺术效应与视觉心理——艺术视觉心理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徐桂楠.数字艺术设计中的科学美[J].科教文汇,2014(5):132-133.

图形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分形几何;科学与艺术;自相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33-02

一、引言

艺术是一种感悟,一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朝向未来”,就艺术而言,无论视觉还是听觉,总包含着新的可能[1]。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早在19世纪中叶预言:“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越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会合”,其实质已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与艺术逐步分化然后达到融合,分形艺术则是其最好的载体。

二、分形几何学

分形(Fractal)理论,是由美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曼德勃罗特(Mandelbrot)1975年提出的,它是20世纪70年代同混沌理论一起发展起来的非线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不规则现象普遍存在,可以充分利用分形理论描述和解释自然界中不光滑、不规则的物体表面及形态,因此分形几何就是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它不同于传统的欧氏几何中以一维、二维、三维、四维对应的线、面、体和时空来描述物体的形状,分形理论用“分维”(Fractal Dimension)来描述大自然。几何学中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局部或整体概念由于分形的诞生从而得到了解决。

Mandelbrot集合是向传统几何学的挑战。Mandelbrot集合其图形边界处具有无限复杂结构,其边界可以无限放大,假如计算机精度不受限制。无论怎样放大其局部,它总是显示出曲折而且不光滑曲线,即连续不可微。在生活中,微积分中抽象的光滑曲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分形具有原有形态上分化的自相似形和立体时空分形性,分形图形来源于数学的反复迭代关系,其图形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这种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性,显现出“是原形,非原形,超越原形”的性质[2]。分形几何不仅仅在理论上具有丰富的数学逻辑内涵,在实际生活中,它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分形几何的诞生很快引起了纵多领域与学科的关注,比如,自然哲学、艺术学、机械工程、农业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建筑学、信号处理、食品检测等学科领域。

三、分形几何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分形艺术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生成的某种具有科学内涵和审美情趣的动画或者图形,根据非线性原理,它以特定方式向观众演示、播放、展览一种特有的视觉艺术形态[3]。分形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是数学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统一[4]。分形几何学是数学中几何学的一个极为年轻的分支,以其精美绝伦的几何图案征服了无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它在以一种更为精确的几何学方法描述这个世界的同时,架起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桥梁。

分形图案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图算法模型的建立和构图原理与创作思维的综合运用。分形图是分形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分形图形是借助计算机,通过数学模型和程序完成。主要利用牛顿迭代算法、特效处理算法和着色算法生成分形艺术图形,其中牛顿迭代算法是核心算法,为创作分形艺术图形提供素材;着色算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为创作分形艺术图形提供调色板,决定了生成的分形艺术图形的精美程度;特效处理算法是可选的,对分形艺术图形进行二次加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分形艺术图形的精美程度[5]。一个好的分形艺术图形软件,可以生成了大量绚丽多彩的分形艺术图形。

分形构图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其整体具有复杂层次结构,一种跨越不同尺度的对称。分形图机构中蕴含着无穷的嵌套关系,这种嵌套结构极大地丰富了画面,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欣赏者不能轻易看出其内涵。这意味着图形分化与递归:大的图形之中套小的图形。在越分越细的尺度上形成精微细节和不断出新的精致结构。

这类艺术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没有特定尺度,观察者在任何距离处都能看到某种赏心悦目的细节,当你走近它时,它的构造就在变化,展现出新的结构元素。因此,分形图形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趋于无限。这一特性,触及到哲学和艺术的本质,蕴含着美与审美的内在规律与原理。分形理论为人们探索自然界无限的奥秘提供了新方法,同时这种理论在难以把握的艺术领域里也大显身手。

四、分形艺术

舞蹈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当演员同时伸出的数十双手,展现“佛光普照”时,画面带领每个人进入心手相连、宁静和谐的世界。美轮美奂的舞蹈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千手观音》让人们领略到局部和时空整体之间的一种相似与和谐[6]。地球上存在很多自然生成的分形图形。例如地质构造作用形成山脉,夜空中的闪电,雪花和结霜表面的冰晶,股市中的K线图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分形图案。

中国文化和古代文献中并不缺少分形观念。《道德经》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正好表达了分形思想。在中国道教、佛教中也有部分艺术作品具有分形的思想,如《萨迦寺喜金刚铸像》、化身五五图等。变换不定的宇宙星云、材料的损伤、密如蛛网的人体血管系统以及陶瓷和鸡蛋砸在地上形成的碎片等,从地理学、生物学到物理学、化学、社会科学,甚至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都普遍存在分形现象。

在国外传统分形艺术作品中,印度彩绘Mehndi是非常典型的分形例子。这种“临时刺青”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是用天然植物指甲花的叶或幼苗磨成的糊状颜料在手掌、手背及脚上绘图。除平日用来打扮或作小玩意外,传统上印度人会在大节日、或在准新娘出嫁前夕绘上这种临时纹身来庆祝,把它当作节日的装饰和祝福。

分形图案的可变幻性、偶然性和其不重复性使分形艺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分形图案设计的标志,节奏清晰、色彩斑斓,不仅冲击力强,而且个性鲜明。分形图案的无限自相似特性使得假冒商标的难度大大增加,只要改动方程中某一个参数,设计者就能得到不相同的精美图案。

分形艺术在电影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科幻电影的拍摄制作;著名的电影公司利用分形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景观,如《星际旅程》影片中的分形风景画,行星起源的演变序列图。在美国MTV制作、T恤衫设计、封面设计、装饰图案设计等一些时尚元素中也大量采用分形设计图案。

五、结语

分形几何学作为当今风靡世界科学领域的新理论与新学科,它也是一种方法论。分形图案将几何美学与视觉形态融为一体,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艺术的魅力。美国物理学大师约翰·惠勒说过,今后谁不熟悉分形,谁就不能被称为科学上的文化人。著名中国学者周海中教授说,分形几何不仅展示了数学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拓展了人类理解大自然奥秘的方式,对它的研究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疆域。分形几何学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它的出现,将使人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钟云飞.分形艺术在包装上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03,24(2).

[2]董惠宁.“分形”与艺术的模糊性[J].江苏社会科学,2012,(4).

[3]刘华杰.分形艺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殷俊,殷启正.分形几何的美[J].沈阳大学学报,2005,(12):27-30.

[5]叶家呜,蒋永花.基于牛顿迭代算法的分形艺术图形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4).

[6]孙璐.动态分形艺术与舞蹈动感美[J].山东社会科学,2007,(7).

图形艺术论文篇(6)

【关键词】美术学;学科;结构;系统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92-01

美术学的学科结构内涵系统,由三大结构层级系统――美术本体系统、意图艺术性视觉表现系统和变迁边缘系统有机整合而成为一个互为联系、作用的结构整体。其实,有学者在论及美术学的研究对象时,就已涉及了美术学的学科结构内涵要素问题。此外,也有学者在研究美术学的“宏观结构网络”时,将美术学分为了三大部分,即“历史美术学”、“技法美术学”和“系统美术学”。总之,对美术学学科结构的界论,仍是有待不断探讨研究的学术课题。

一、美术本体系统

美术本体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它是由若干反映美术学学科本质内涵的子学科构成的。易言之,美术视觉认识论、美术价值论、美术审艺论、美术观看论(包含美术视觉接受论、美术视觉阅读论)、美术文化学,是美术学学科“本体系统”的基本和核心的学科要素。虽然,有学者将“美术思维学”、“美术心理学”、“美术文化学”等划归到美术边缘性系统,但是,有不妥之处。因为美术作为独立的存在学科,一方面,它总是随时都有一个思维存在的问题、有心理活动模式的问题;另一方面,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存在。所以,认知视点和展开依据不同,结论是有差异的。总之,美术本体系统,是美术学首要研究的系统。对其认知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美术的意图艺术性视觉表现系统与美术变迁边缘系统的深入研究。

二、意图艺术性枧觉表现系统

美术学学科构成的意图艺术性视觉表现系统,是指研究揭示美术如何将人们诉求之打算艺术化实现及其体系的范畴。美术的意图艺术性视觉表现系统,由意图艺术性视觉表现的理论性形态和意图艺术性视觉表现的技术性形态所构成。美术的意图艺术性视觉表现的理性形态,一般包括美术表现形态学、美术创造思维学、美术转换论、美术构图学。总之,对这一子学科群研究的精进度越高那么,美术的意图艺术性视觉表现就有可能越加多元而完满。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对于意图艺术性视觉的表现传达,是有很经典的例子的。如宋代著名画家法常(?―1180,原姓薛,出家后号牧溪)的《六柿图》、南宋夏圭的视觉形象展示之“半边式”(世人称之为“夏半边”)构成模式和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倪瓒(1301―1374)的“一河两岸式”构图等,都说明中国人在意图艺术性视觉表现上是很有智慧的。

正因为有人们对于意图艺术性的视觉表现、转达的关注和研究,才形成了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人们以视觉为媒介感知的知识与价值之组织系统及行为存在模式。视觉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用视觉感知和读解客观对象,并宣泄表现自我心灵的视觉实现。从认知行为角度上讲,视觉文化是一种更为普及的文化。人们只要用眼睛来感知事物、用眼睛观看来获取信息,就离不开视觉文化的支持与帮助。只是,当下对于视觉文化的普及教育广度与力度都还不够。其一,民众普遍缺乏观看意识和观看能力;其二,缺乏观看资源。人均拥有的美术馆、大剧院、博物馆、文化遗物等观看资源偏少。而且,还破坏严重。其三,视觉污染严重。不会观看和缺乏观看资源,是一样可悲的。多彩的世界,需要我们会观看,获取幸福的生活,也需要我们会观看。因此,学习视觉文化,是每个人的必需。

三、美术变迁边缘系统

美术学的美术变迁边缘系统,是指研究揭示美术在特定语境里创生充实学科及其系统的范畴。学科存在,总是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不断演进。美术学学科系统,也有不少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而派生出来的、具有美术门类形态的新型交叉学科。

当前,在我们对美术的边缘系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无论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范围,都有了一定扩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知识的积累,使得美术变迁边缘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与完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并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凌.美术学的重建与复兴[J].美术观察,2002(7).

[2]欧阳青.美术学,何时敲门[J].美苑,2000(1).

[3]欧阳青.美术学,何时敲门[J].书画艺术,1999(4).

[4]美术学学科话语[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1).

[5]陈池瑜.建立中国美术批评学[J].文艺研究,2003(5).

[6]陈池瑜.美术学的研究对象――兼论美术批评、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的区别与联系[J].美苑,2003(2).

[7]陈池瑜.滕固美术史研究方法论之意义[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图形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技艺融合 数字媒体技艺 理论基础 意义

1.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由电化教育发展而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研究技术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获得蓬勃的生命力,进而应用到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使艺术设计从传统的工艺层面上升到数字层面,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虽然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但近年来,应用领域逐渐出现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两专业有所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媒体产业经济、服务于社会。

2.数字媒体技艺融合新概念的衍生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在学术界已有相关界定,虽然各学者的见解多少有出入,但基本内涵不变。随着技术和艺术融合趋势的加强,数字媒体领域衍生出了技艺融合新概念――“数字媒体技艺”,以下我就对这些概念加以探讨。

2.1数字媒体技术概念

数字媒体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传播的可交互的技术。它主要研究与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3],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和通信技术、数字化艺术、数码音响、媒体交互、动画、数字视频音频处理等多项技术与创作环节[7]。用于虚拟现实的三维显示技术,AE/Premiere/大洋等音视频编辑处理技术,磁、光、半导体等媒体存储技术、Flash/PhotoShop等图像,动画创意技术,等等,都是目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技术。

2.2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和设计,提升媒体材料成品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并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是视觉艺术与设计学、数字媒体的技术体系和数字媒体文化与传播相互交叉的学科[4]。

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动漫游戏设计等领域,它是基于网络和新媒体的艺术,也是基于数字内容的设计艺术。

2.3数字媒体技艺的概念

数字媒体技艺是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艺术设计和包装,提升媒体材料的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创造性价值,并使之广泛传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数字媒体形式。数字媒体技艺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了数字化时代视觉化和人文化需求,是技艺融合的必然产物。

数字媒体技艺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从实际问题出发,用技术服务于艺术创作。数字媒体技艺专业的人才需要能较好地协调“硬实力”(软件技术)和“软实力”(艺术修养),在技术和艺术的平衡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技术表现艺术,用设计表现思想[6]。

3.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门亟待发展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技艺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显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3.1心理学

数字媒体技艺需要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人的需要进行分析,对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数字媒体技艺专业也培养一部分人才从事教育类工作,学习教育心理学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和教学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3.2传播学

数字媒体系统遵循着信息论的通讯模式,它由计算机和网络构成,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4]。根据传播范围和规模的大小,数字媒体传播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自我传播(浏览WWW、使用搜索引擎)、人际传播(QQ、MSN、E-Mail)、群体传播(BBS、论坛、FTP、虚拟社区实时讨论等)及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媒体的网络传播模式[4]应用最为广泛,如图1所示:

“新媒体”的概念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新媒体”的“新”主要就体现在它的传播渠道、业务,以及传播方式上[1]。它基于基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网三个物理平台,业务形式多样,传播方式以优质高效的技术性传播为主。数字媒体技艺的最终成果必然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它的产业价值,因此需要传播学理论的支撑。

3.3艺术学

数字媒体技艺是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必然需要艺术学理论基础。以艺术为技术服务的特点也决定了艺术的重要性[7]。数字媒体技艺需要掌握的艺术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3.3.1视觉艺术

数字媒体技艺与图像、视频密切相关,而人是通过视觉来对图像、视频等作出反应和评价的,因此视觉艺术理论必须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之一。视觉艺术主要包括人对线条、色彩、光线、空间的感知。

色彩能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对比效果,使一幅黯淡的图像变得明亮绚丽并充满活力[2],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色彩的来源、色调、亮度和饱和度、色调和色相、明度,色彩的混合和互补理论,等等。线条、光线和空间布局理论对于数字构图有重大意义,如了解光线理论可以充分利用逆光和背光原理拍摄出理想的照片,不同的线条和构图对于突出主体和主题很关键。

3.3.2计算机图形理论

图形是传递信息的最主要媒体之一,其表达信息既直观又丰富。计算机图形学(CG)是应用广泛的新兴学科,它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能够表达的图形越来越丰富,同时促进了计算机动画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手法,而且使传统动画进入计算机,产生传统动画不能比拟的视觉效果[2]。计算机图形理论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软件标准、图形绘制理论、材质理论、计算机动画原理等。

3.3.3艺术设计理论

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好的数字艺术作品必然深刻体现这两点的融合[9]。数字媒体设计的核心理念是用创意整合技术,用技术服务于艺术,要加大实践类课程,采用作品考核的形式,必然需要艺术设计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三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5],艺术设计最关键的就在于“创新”设计。艺术设计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空间环境设计等,我们应区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纯艺术和实用技术,切实把握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做出完美的数字媒体产品。

3.4包装与广告学

数字媒体产品要实现其价值必然要走向市场,这就需要进行宣传和包装。近年来,商业领域越来越流行广告宣传,人们时常听到的或看到的在关键时刻就会影响到消费的选择,数字媒体产品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宣传和包装成功与否关系到最终价值能否实现,因此包装和广告学理论应该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

4.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意义

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数字媒体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字媒体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符合时展需要。

4.1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1],数字媒体方面人才紧缺,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达不到标准,尤其是具有创造力的能将技术和艺术完美融合的人才更是稀少。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数字媒体教育的现状抓起,数字媒体技艺专业正是培养技艺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对口专业,一定会为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2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人多岗位少、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数字媒体方向培养的人才多是单方向的,不是偏技术就是偏艺术,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无法胜任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新世纪的数字媒体人才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学习。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符合个人发展需要。

4.3专业发展的必然

数字媒体专业是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教育技术相比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在广告、影视动画等方面有更高的造诣。各领域理论发展的完备和成熟为新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单独发展已经走向成熟,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形成一个融合两者的新兴专业。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必然。

5.展望

数字媒体专业的长足发展有待注入新的生命力,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迫在眉睫。期望数字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努力,让数字媒体在新专业的扶持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数字媒体设计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刘惠芬.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文俊.数字媒体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4]曹育红,董武绍,朱姝,周吉峰.数字媒体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潘瑞芳,叶福军,钱归平.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究[J].新闻界,2009,3:36-41.

[6]贾振.适应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理念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