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9:05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篇(1)

要做好毕业实习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包括学校领导、各二级学院领导及系、督导老师职责明确的毕业实习组织管理体系,由学生处、教务处、二级院系相关领导组成的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委员会,分别制定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由教务处提出实习目标的指标,学生处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由二级院系负责实习基地的联系及沟通工作,对实习基地的技术水平和老师进行考察,了解情况,改善关系,交流学术,沟通思想,合理分工,组成统一协调、职责明确、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保证在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保证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2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要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药学系相继制定和完善了《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药学专业实习手册》、《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中,对毕业实习时间、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规定。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中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在《药学专业实习手册》中对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和要求、请假制度等问题做了相关规定。

3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实习质量的好坏,与所在的实习基地密切相关。我院从2006年开始,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刚开始的几年内,实习基地以省内外的药检所为主,实习内容主要为药品检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实习检查过程中发现,省内的地市级药检所,在实习期间,检验任务少,学生实际参与动手的机会少,影响了实习的效果。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拓展实习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为主的实习基地,并与20余家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国内知名的药品研发公司,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门类齐全;同时拥有一批学历较高,科研经验丰富,热心教学工作的带教教师,具有较好的基本生活条件,基本上满足了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4抓好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带教老师队伍。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我们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学生实习的兼职带教老师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有实习老师带教,而且要求每位老师的带教学生不能超过5人,以保证带教效果;带教老师至少要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应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业务水平高、治学严谨、责任心强,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善于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教师要掌握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内容,了解、熟悉有关资料,并作好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准备工作。应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对每位学生的指导和答疑时间每周不少于2次。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兼职老师聘任制度,兼职老师根据其相应职称,由学院聘任为兼职教师并发给聘书,聘期为3年,学院现在共聘任兼职教师2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0%。根据兼职老师带教情况,按照25%的比例每年评选先进带教老师,对先进带教老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提高实习质量和积累带教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学生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

5.1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首先要做好学生在各实习基地的分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习基地科研内容,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习过程的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由于学校实习基地均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大城市,实习成本较高,不同的实习单位提供的生活条件不同,因此,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实习基地生活条件等因素,开展细致的工作,做到学生的合理分配。在学生分配完成后,要在系领导的主持下,召开一次学生实习的动员会议,对学生实习进行引导和教育,说明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重点强调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以减少失误,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5.2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一段时间后,学校要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院、系领导和学生处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专业教师要了解这个实习基地的实习安排、内容、进度以及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征求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带教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的表现。学生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汇报会,要求各实习小组写出总结,和带教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改进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

5.3建立学校与实习基地的无障碍沟通渠道。为及时掌握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的生活、实习情况,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和安全管理,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即学校辅导员与实习基地带教老师、辅导员与学生、实习小组组长与辅导老师的信息沟通机制。由各实习基地小组长每周定时向辅导员汇报学生实习情况,包括学生课题进展、实习考勤执行、请假情况等。由于每年3~4月份正是学生参加研究生复试的阶段,很多学生由于考研调剂、参加复试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时间的保证;同时,由于有的学生考虑将来就业问题,也会提前参加一些工作面试,甚至要求提前进入试用阶段。面对这些不同的问题,就需要学校辅导员和实习基地老师保持及时联系,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原则上要求学生一定要保证实习课题的顺利完成,不允许提前参加工作。外出参加研究生复试和调剂一定要提前和带教老师及学校辅导员写出书面请假条或者电话请假,请假期间要随时与辅导员和实习基地老师保持信息畅通。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骨干教师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德智。随着新教改的提出,生命课堂的发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倡导,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性、综合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在高科技领域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也给小学语文老师无论是专业上还是技术上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师资力量面对教改的大势和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培养小学骨干教师是应对新变化的明智之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强后盾。优秀的学生需要高素质的老师,所以,培养骨干教师是当下适应新教改的大势所趋。培养学习型、主动性、大胆创新、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强的老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

一、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目标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综合性知识构成、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且能在本校语文学科内有指导、带头作用的骨干语文老师。同时也是对小学语文老师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培养。

(一) 具有自我提升的自觉性

是求知的欲望,换句话说,是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自觉。哲学上说:内因是改变事物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只有自己想没有做不到也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首先应该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自觉自主去完善和提高的语文老师。注重新课程理念的灌输,骨干教师要明确掌握新理念的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渗透进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内心应该具备对学生爱和对岗位的热爱,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认可在教师的岗位上可以实现自我,才可能在工作中以最佳的状态工作,自觉的创新。

(二)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性

学无止境是一种精神,也是好奇生活的心态。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是长期的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老师要有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问题和课程重点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设计成课题,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从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坚持深化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是教师在积极的授课活动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等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三)具有坚持实的探索性

随着新课改的大流袭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小学语文也越来越重视综合性学习,学科之间的渗透学习、学科内的资源整合,临近学科和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语文的发散性决定了老师宽广的知识面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主动积极的学习性,以及不断探索的习惯。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自如的驾驭课堂,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断的探索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骨干老师的要求。

(四)具有无私奉献的共享性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教师履行自己的责任,完成教育任务的实际本领,是教师渊博的知识,执着的热忱得以充分发挥,充分体现,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随着对小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来说,语文老师在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各个方便给学生树立榜样。对于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来说,首先应该爱岗敬业,有投身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在课堂里充分地将自己展示给学生,启发调动学生学好小学语文,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和学生们共同的学习中分享学习知识的喜悦。

二、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模式

(一)结合实际,因人而异

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在充分注重整体统一提高的基础上,对教师个性的启发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对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养,使其能够综合全面的成长为小学语文师资队伍里的骨干,并带领小学语文教师团队共同成长,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生命力注入有生命力的血液。

教师的培养不能采用统一的做法,比如我基地的楼坚老师,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老师,刚进基地就是一个青年教师,我看到他有强烈专业发展的需求,就创造很多机会给他,让他参与我的课题,进行各种级别的公开教学,设置担任我的兼职教研员乃至基地秘书,现在,楼老师已经成为我浦东新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师基地班学员,优秀兼职教研员。这些成果,都是他在岗位中锻炼出来的,都是我们相互切磋和学习的结果。

(二)理论学习,提高素养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56.2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29-02

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在以下一些方面迷失了……

一、小组合作讨论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做课而讨论,为了课改而讨论……主要表现为:

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

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成了摆设。另外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

老师成了旁观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句话的点拨,或是一个眼神的赞许,或是一个微笑,需要老师在小组讨论中相机有道,科学组织,在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小组讨论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其讨论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讨论的形式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置若罔闻。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书写式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二、课堂活动体验

渗透在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喧宾夺主、不知所云、画蛇添足的反作用。主要表现有:

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见到罗敷的神情,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活动无目的。有些课堂教学活动不知活动为了什么服务,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乱七八糟,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是“为活动而活动”。例如让学生表演《驿路梨花》中小姑娘们的欢快,可谓是没有必要。

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形式上是活动的特征,但是内容上偏离了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可谓是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活动方式单一。在语文课堂上的活动方式不仅仅指根据文章内容而进行的表演、唱歌等,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在《人类的语言》中让学生辩论“语言”和“书信”两种交流方式的好处,就是很好的课堂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理解了课文,还让学生运用了说明方法,并且联系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可谓是“一举多得”!现在有些课堂中,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不说,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根据课文及课堂情形,老师可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三、信息技术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坏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样我们既要认识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从时间上,课堂的容量上,课程的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了语文的魅力!主要表现为:

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写得东西全部实现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这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实质上是通过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而到达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碰撞。但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追求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取消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致使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录音代替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多媒体手段贯穿教学始终。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取消了老师、学生动笔,动口的权利。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中再也没有了魏巍那种连自己老师写字的姿势都要模仿的感情!

多媒体制作粗糙。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和文本很好的结合起来,否则只会给教学增添败笔。有的老师为了使用而使用,用假的图片,笨拙的动画……来表现文章的内容,这样只能让教学遭遇尴尬。

四、课堂教学评价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语言苍白。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体态语言也要适当,要富有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备受鼓舞。但是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老师评价语言单一,苍白。经常是你答的“太对了”、“真棒”“好”“了不起”……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觉老师的语言空洞。

滥用表扬。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表扬过多是评价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

评价不客观。我们倡导赞赏,但不是无原则的赞赏。要勤于赞赏,哪怕是学生出现了错误,对其中的点滴创新思维也要肯定。但对于错误,老师要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识上的认知对错要有明确的评价,千万不能含糊其词。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准确抓住要害,对其精彩处给予赞扬,对其不当处给予点评,总是以“不错”“很有想法”等一概而论。

评价形式单一。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中多数老师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五、课堂老师地位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产生了一种 “自主”变 “自由”的不正常现象:

老师不敢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学生想学哪段就学哪段,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也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讨论更多的停留在表象、缺乏理性的、深层次的思考。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怕一提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不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老师不敢讲授。课堂上,老师全由学生发表看法,不管学生发表看法是否全面,是否清晰,到最后老师来个模糊结束,让学生不知所云。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

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老师,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前进着,问题曾出现在自己的教学中,曾在听课学习中发现到,让我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与破除的问题,更要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新课程改革让我们一些人走了形式化和绝对化的路子。我们有的太急噪冒进、有的不懂要旨、有的走了极端,提倡了新的,便否定了旧的……这些现象影响了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

新课改,让我们不再“戴着镣铐跳舞”,新课改,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共同成长乐园!

总之,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新课标刚刚启动,作为21世纪教师首先应适应课改,敢于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篇(4)

关键词:护理带教 层级代教 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10-02

急诊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突发性、应急性、多学科性等多种特点,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急诊护理的带教工作更具有灵活性。2008年以来,我科实行了小组式层级护理带教模式,在小组内不同层次护士的共同带教下,护士更容易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不仅巩固了其理论知识,也锻炼了护理技能,提高了急救综合能力,达到了急诊护理带教的目标。现将经验整理如下。

1 带教模式

在2008年以前的传统带教模式是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带教,每批带教8—9名学生,为期4周,在整个急诊实习过程中,护生均是由科室指定的老师实施带教、评定、考核,护生的学习是全部依赖于带教老师的。

新的小组式带教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将不同层次的护士排班,每组有8—9名护理成员,设组长1名,每个小组均有若干名低年资、中年资、高年资护士组成,上班的各时段都有层次不同的护士在岗,以带教能力与工作资历设带岗与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要有较高的急救技能与专科理论水平、3年以上急诊专科工作经历,热爱教学工作。

小组带教时每批次6—8人,为期4—8周,护理实习生的急诊实习由护理小组负责,在急诊实习的最后一周由小组组长帮助带教老师对护生实施专科技能考核。

2 带教内容

每年7月参照实纲制定带教计划,包括具体措施、目标、授课安排、评价标准、考核等,每两周进行一次专业授课,主讲急救基础理论、急救病例探讨及急救技能示范等。

每个护理带教小组带教2名护生,在急诊实习过程中每个护理实习生都有自己专属的带教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技能学习。各带教组组长要视当班工作表现安排实习生的岗位。带班老师要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以便更好的把握教学进度,及时调节教学计划。

急诊功能区由分流候诊区、治疗观察区及抢救监护区构成,可以按照急诊功能分区实施带教。候诊区的带教侧重于院前急救、分流、接诊分诊、急诊区环境布局等方面,也要注重培养护生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和弹性排班等。抢救监护区的带教侧重于常见危重病人的急救处理与急救时的医护配合、重症患者的入院流程、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等。治疗观察区的带教侧重于急诊患者的信心管理、急诊患者的治疗流程、患者病情的观察要点等。

3 层级管理

各小组中的小组长安排组内学院进行分区实习,带教老师检查教学质量,并对护生的实习效果实施评估。根据护生对护理技能与岗位职责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护生的实习岗位,合理分配学习机会。

带教老师与护生实行一对一管理,以把握带教目标与要求,掌控带教进度,督察护生的学习质量与带教计划的落实情况,以评定整体的学习进度,给带教组长以带岗建议,以求每次带岗均做到有目标、有要求。每星期对护生实施一次评估与反馈,并与其交换意见,了解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除疑问,以收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效果。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护士长要组织带教老师与带教组长和护生进行互动的交流,让学员畅谈各自的学习体会,带教老师则要认真听取护生对带教工作的建议,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并积极补救,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4 结果

在传统的带教模式下,护生对带教老师的依赖性过强,工作的积极性不够,无法脱离带教老师工作,常常导致不能及时完成带教计划。与之相比,新的小组式带教模式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学习适应能力,经过两周的跟岗实习,护生对岗位职责已掌握的比较熟练,加上带岗老师的指导,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小组式带教也为护理实习生提供了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了其急救的综合能力,多数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表现优异,达到了护理带教目的。

5 讨论

通过不断完善的小组式带教模式,小组组长能够合理调配护生的实习岗位,锻炼了护生的能力,带教计划也得以灵活的实施。在这个模式下,护生在实习时既有专门的学习老师,又有固定的带教老师,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实习质量也十分显著。护生的分区护理带教也克服了传统模式下护生过分依赖带教老师的弱点,优势互补,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小组式层级带教模式也将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带教很好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员的合作精神和学习意识,增强了护生的工作能力。总的来说,小组式层级带教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玥.实习护生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9):123-125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篇(5)

繁体字与简化字大对战:

1.我不喜欢简化字,简化字没有繁体字好看,就这么简单!

比较以下几个简体和繁体:

飞和,无和,庆和

简体字是对中国文化的摧残!

2.不学繁体字,何以能了解中国悠久文化?

你们支持哪种观点,谈谈理由!

然后老师分工这两排讨论第一题,另两排讨论第二题,时间5分钟,学生开始讨论,有的前后聚在一起,有的盯着大屏幕似乎在思考,又似乎在发呆,有的同桌之间在窃窃私语,老师在四排中走来走去,5分钟过去,老师说,讨论好了吗?只有少数人说好了,老师说,让每排推荐一人发言,于是,我们发现,推荐的那些人都是上课很活跃的好同学,这里的合作性学习的效率明显很低下,存在着形式化倾向,老师在这次合作性学习中没有发挥他的应有作用。

当前课堂中合作学习形式化的做法比较普遍,表面上很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内隐着种种阴影,这样的讨论往往演变为“优秀学生讲,后进学生听”。以提高公民人文素养为主旨的历史学科,历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更为关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贯彻这种合作性学习,本文就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善于营造合作性学习的氛围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布置教室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学生们要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才能更方便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不会影响其他小组。我们常常发现我们老师为了省事往往是让一排进行合作学习,两头同学根本无法方便沟通,也有些老师让前后学生4人进行小组活动,当小组活动变为全班互动时,他们就得转过来,突然转过180度可能会让他们不舒服,也有可能注意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什么,避免这种问题的座位安排最好就是让学生面对教师的侧面坐,4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我们发现,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由于我们班级人数多,教室小,为了应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坐得紧凑些,每一组都相同地排列,教室要留出空间让老师能走动,来监督指导每个小组。合作小组的确立应体现“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的亲和性等因素,坚持多种并存,灵活使用,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等,让学生相互支持、配合,实现面对面的促进互动。

二、善于指导合作小组一起平等和谐地合作学习

当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不难看到有些学生主导着讨论和工作,另一些学生则被晾在一边的情况。或者个别学生会尽可能地偷懒。为了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我们可以采用轮流提问:第一步,学生1提问学生2,学生3提问学生4。第二步,提问者和回答者角色互换。第三步,每一个提问的人轮流向其他人汇报他们从回答的人那里得到了什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给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一些需要说话的任务,比如“鼓励员”,鼓励每个人都参与,给爱说话的学生一些只需听的任务,比如“记录员”,这样,可以防止优秀学生的话语霸权。使学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从学习的职能来说,开始的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面的合作讨论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

三、善于组织合作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小组活动之后,组员们常常想把工作结果向老师或班级汇报以获得求证,因此小组的表现欲望就显现出来,也许会站在讲台上,向整个班级做出小组的工作报告,没有上台的组正在积极准备不会认真听,报告过的小组很放松也不会认真听。所以,我们可以不要听那么多组上台报告,作为代替,可以让小组间互相报告,这样学生们就有机会和班上的很多同学合作。但有些人只是在走马观花。因此可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责任心的一些方法,每一个小组派遣一个同学作为小组首席发言人,(每次采取轮换制),走向其他组进行汇报。被参观组利用轮流演讲的方法提出建议和意见。然后把综合、修改过的报告交上来,老师与同学们再一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篇(6)

案例一: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

在小学数学《认识厘米》的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阿福的人到裁缝店去做衣服,那时候没有尺子,师傅就用手给他量并让徒弟记录――身长三、胸围四……过了几天阿福到裁缝店试穿衣服,衣服小了。徒弟说:“身长三、胸围四……我就是这么裁的,没错呀。但衣服为什么变小了?”老师提出问题后立刻有学生举手要回答,老师说:“大家不要着急,四个人一组讨论讨论再来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得很热烈。几分钟后老师让一个学生回答:“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所以身长同样是三,衣服变小了。”课后,听课者问授课老师:“你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想回答,为什么不让他答?”授课老师说:“现在提倡合作学习。学生没有经过讨论怎么能让他回答呢?”

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目的性并不明确。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人不会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二是对于一些需要拓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头脑风暴式的集体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案例中的问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原因,就可以让会的学生直接回答,不必讨论。即使学生答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考路径,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做到顺学而教。

另外,类似的问题主要是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不一定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课堂学习要考虑时间和效率,要尽快切入正题,对于一些非关键问题要少兜圈子,不要养成什么问题都“讨论讨论”的习惯。

案例二:不能人为割裂完整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桃花源记》时,一上课老师就开门见山地说:这节课有四项学习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解释通假字、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全班分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再全班交流展示。组长抓阄后,负责“读课文”的小组就一起摇头晃脑地大声朗读;负责“翻译课文”的小组就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负责“解释通假字”的小组就借助工具书查找文中通假字的含义;负责“分析课文”的小组就集体讨论,一人执笔记录。课堂气氛很活跃,小组合作完成后,各组轮流展示。

如果修马路的话,一个施工队完成一段,连接起来就可以跑汽车。但教学不是修马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整地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字词――诵读课文――翻译句子――理解文意――分析特点,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学习不能让别人代劳,别人理解了不等于你也理解了,别人读熟了不等于你也读熟了。虽然其他小组汇报时自己也会有所收获,但那不是自己学习的结果,是“吃别人嚼过的馍”。合作的前提是先独立思考,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为了便于组织教学,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分解,或者把学习的难点分解,但每一个任务或难点都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不会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然而绝不能把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割裂开来,类似的小组分工,只会让学生关注自己小组的任务而不主动学习别的内容。

另外,各组所承担任务的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在同样时间内学生学不同难度的内容,其学习收获会有很大差别。表面上看,负责“读课文”的小组任务轻松捡了便宜,实际上是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本来,他们还可以在读课文后再翻译句子和分析文章,而小组的分工变相地剥夺了他们独立学习的权利,是不公平的。另外,表面上看“读课文”的小组一起摇头晃脑地读书,只能算是“群读”而不能算是合作,有合作学习之形无合作学习之实。

案例三:关键是问题的质量

在一节初中历史课上,教师要求各组循环提出问题让别的小组回答。班内有六个学习小组,黑板分为六栏,各组讨论问题后由一个学生把问题写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然后依次提问和回答。如一组提出问题让二组回答,二组提出问题让三组回答,以此类推。整堂课热闹非凡,问答声此起彼伏,老师也不断激励各组加油,大有相互挑战一比高下的势头。听课者问一个小组的学生:“你们组提出的问题你们都不会吗?”“会呀。”“会,为什么还要问别的组?”“让别的组回答呀。”

从听课者与学生的对话可以发现,这样的合作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提问。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听课者也注意到,各组只是七嘴八舌地提问题,并由组长记录,然后写到黑板上,本小组内没有讨论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自己会的,因为别的小组回答后还要进行评判,自己不会的问题根本就不敢向别的小组提问。因此,这样的提问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表面上的热闹并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而六个组的循环提问只会耽误学习时间,导致课堂效率的降低。而学生在课堂上浪费的时间需要课后弥补,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在课堂上不但要看小组合作的形式,还要看合作的内容与目的,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让学生提出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案例四:小组评价不能带有随意性

小学语文课上,老师一上课就强调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最多,优胜组还有奖品。老师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了,各组都跃跃欲试。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老师只好点名回答:“一组的××回答”,这个组得了5分。当老师提出另一个问题后全班也都举起了手,老师只好说“三组的×××回答”,这个组得了10分。到下课的时候有三个组有分数,三个组没有分数,老师给发奖品时没得分的小组直喊不公平。

课堂上,教师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各组都举手,老师的点名带有随意性,谁回答谁得分;另外,教师没有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赋分,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篇(7)

当前在新课标的实施下,语文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我觉得小学语文教法上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情形,还是要根据教学的要求,面对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阅读教学方面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呢?下面笔者谈一谈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老师解读文章的深入欠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因多种原因,在细读文章方面还是不够深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一是老师不会细读文章。这样的老师只会按部就班地依照参考书的建议层面理解教材,不能把理解的角度立足于小学生去研读细细品味文章。二是个别老师依靠外来信息细读文章,不能独立地完成细读工作。在老师的周围存放着许许多多的文字的、音像的参考资料、教学设计等或者从网上收集来的资料。我们知道,作为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的前提,自己要先充当小学生去认真地研读教材,去体味作者的情感,与其共鸣,在真正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走出来”, 依据教学大纲及目标,与课文特点、思考练习相结合,从小学生的角度,确定阅读训练的重点内容。在未经过研读文章之前就去翻阅外来的各种参考资料,有可能就会在学习前迷失方向,使学生不能真正地去阅读理解文章。

忽略小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经常会将自己对文章的想法与理解强加于学生身上,桎梏了学生对文章的思考、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阅读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读文章,而是与文章心灵上的对话、情感的沟通,进一步说就是阅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心灵上互相碰撞、互相交流的过程,阅读有小学生个性化的成分,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替代他们去感受、领悟。放开学生们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大胆地依据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与思考,对课文的内容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情感世界去体验、交流,让他们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享受到阅读之趣。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锻炼培养小学生阅读及分析文章的能力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方面的训练更是无从谈起。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学习语言只要理解了,就可以会运用了,在实际中真正做到积累的寥寥无几,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很好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式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时下较为流行被界内认可倡导的主要学习方法之一。部分老师的观念中,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教学实践就是让学生去分组讨论,在这种情形下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在课上,无论问题是不是有讨论的价值,也无论时间是不是充沛,讨论时机是不是成熟,老师一声号令,小学生立即进入讨论“战备”,随即形成“围合”,三小群,俩儿一伙开始进入了合作讨论学习,几许过后,老师又是一声口令,讨论结束。分析其过程,本来没有合作讨论的必要,也没有看到其中的分工协作,究其实质就是一场简单的讨论会,合作式学习成为形式、过场。

二、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1. 增设创意情境,激发小学生阅读学习

小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好动,而且注意力不集中,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的实质不是单纯地传授本领,而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与鼓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他们乐学的动力。所以,老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途径创设与教学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感到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教《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可以利用电脑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将小鱼在蔚蓝的大海中慢慢游着,以及涉及的一些词语在课件中适时体现出来,供小学生认读,海上的风暴及小鱼被困的情境等也用音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很巧妙地引出下文,使小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学习。

2. 增强提问的有效性,深刻地去理解文章

在课堂上注重提问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注重了这一点,老师就能掌控好课堂上教学的节奏与方向,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首先老师要做到紧抓题眼对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这一点就涉及课堂导入的方法,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它的运用效果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在课堂导入时我们可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紧紧抓住阅读课文的题眼,巧妙地设计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其次是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提问,诱发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灵活巧妙运用评价,使阅读充满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评价应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地评价,会使学生的情绪得以激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在一次公开课上,我随意地找一位女同学朗读课文,这位女同学将这篇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而且富有感情,我就微笑着走上前去和她握手,并真诚地肯定评价,所有听课老师与同学都热烈地鼓掌。在这样充满温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的活力展现了出来,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