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绪论课教学论文

绪论课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5 10:52:36

绪论课教学论文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1)

>> 材料专业普通化学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实践 《工程热力学》绪论课的重要作用及其课堂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绪论课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材料分析技术”绪论课教学实践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的教学思考 数据库系统原理绪论课教学过程的探讨和实践 高等数学绪论课教学初探 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 物理实验绪论课的教学体会 微积分绪论课的教学探讨 现代控制理论绪论课教学探讨 浅谈初中物理绪论课的教学 分析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 数学物理方程绪论课的教学 浅谈线性代数绪论课教学 大学数学绪论课教学的讨论 绪论课在《工程力学》中职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讲授策略 关于高校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中物理绪论课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生物专业免疫学绪论课的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4.11.03.

[5]杨玉路,张文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79-82.

[6]丁科,罗迎社.在教学中开展形成考核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65-68.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组织胚胎学;绪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R329,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49―02

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开篇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初次见面。绪论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也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因此,绪论课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所教的组织胚胎学,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组织胚胎学绪论课谈了几点看法。

1 重视组织胚胎学绪论课的特殊地位

1.1 组织胚胎学绪论课是对医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一阵地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机构,“人才”一词,先“人”而后“才”。对于刚接触医学基础课的学生来说,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应该仅仅是政治课老师和辅导员应该做的工作,这一点是很多组织胚胎学老师经常忽略的问题。把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渗透到绪论课中,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比将来学生在工作中出了问题再教育效果要好得多。优秀的品行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的前提。

1.2 组织胚胎学绪论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窗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趋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事实证明,如果绪论课内容生动有趣,提纲挈领,条理清晰,便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动学生的心,这无疑会使这门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给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教学内容既要“以不变应万变”,又要“与时俱进”

组织胚胎学绪论课实际上是组织学与胚胎学两门课程的缩影,内容非常丰富,但往往只有1~2课时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的内容,将贯穿全书的主要内容概括总结,传授给学生。绪论课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一是本门课的概念和内涵,二是主要研究方法,三是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和方法。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与其功能的一门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展的一门学科。结构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反之。功能的改变也可以影响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组织胚胎学知识零碎,难以记忆,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很多,最基本也是贯穿全书的方法是一般光镜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因此绪论课要重点讲述这两种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两种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特点,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不是孤立的,它们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比如,在肾近曲小管,光镜下观察到的纹状缘和基底纵纹,即是电镜下的微绒毛和质膜内褶,不要死记硬背。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医学人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课的教学最忌讳的是抱着一个讲稿几年不变的错误做法,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克隆羊Dolly诞生,人类基因组计划图实施,胚胎干细胞系建立……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应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中去,反映时代的发展。

3 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应在讲绪论课之前对自己教学的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生源地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不一样,比如南方有些地区的学生,高中教育采取的是“3+2”模式,学生可以自选课程,这种模式造成有的学生学过生物课,有的没有学过,那么没有学过生物的同学对细胞的概念就很陌生,所以在绪论课就要给他们讲述一下细胞的基础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不一样,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有所区别。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结合每个专业的教学目标有侧重地讲授。

4 多种教学手段合理应用

组织胚胎学属于形态学科,相对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靠老师的一张嘴和一根粉笔,学生理解起结构来比较困难。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到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当中,教师把教学内容制作成集文字、图片、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将五彩缤纷的人体微观世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种手段,彻底将教师从繁重的写板书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抽象或动态变化的结构,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不足,课件的演示大大提高了授课速度,学生像看电影一样,注意力都放在听课和看幻灯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做笔记,一节课下来,脑海里的知识杂乱无章,抓不住重点。因此,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应当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教师仍然应该适当写些板书,帮助学生理顺条理,有利于记忆。

5 教师要注意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公差》;绪论课;教学设计;兴趣

绪论是教科书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整个课程的主旨和内容。绪论课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课程的开端。教学中,一堂好的绪论课,不仅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唤起对所学课程的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好该课程开创一个好的开端。

《公差》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的简称,它是一门与机械零件精度与检测等内容相关的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加工、制造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上好《公差》绪论课是本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就如何上好《公差》绪论课,谈谈《公差》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一、研究教材、设计主线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素材,就其自身特点而言,具有其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等。对于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学而言,教学就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材本身在内容与顺序的编排上,未必与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授课设计相适应,未必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当遇到不相适应时,就需要授课教师重新考虑、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和顺序,力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绪论课同样如此,不同的教材,绪论部分内容的多少和阐释、顺序不尽相同,但是其主旨却都是一致的。一般可归纳总结为:学什么?为什么?怎么学?因此,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要想上好绪论课,首先要备好绪论课。备课时,应做到在分析与认清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和熟知整个教材全部内容的前提下,认真、反复地研究绪论教材内容,思考教学的导入点和顺序,设计教学主线,这是备好绪论课的首要环节。

对于《公差》绪论的内容而言,不同的教材大同小异,不外乎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公差标准、测量与计量等方面的阐释,其顺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设计教学主线时,首先需要思考教学主线的开头导入点,不同的导入点,其主线内容的顺序不同。《公差》绪论的导入点,一般是紧扣课程教材的名称,开门见山与“学什么”相呼应。根据《公差》教材名称的不同,一般归结为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即“公差”导入,“极限”导入和“互换性”导入。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主线,根据从“学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学”这一顺序,考虑设计为以下三条线,即①“公差”导入的主线:公差—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②“极限”导入的主线:极限—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③“互换性”导入的主线: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

二、以线带面、顺序展开

设计出的教学主线,仅仅是总体的教学思路和顺序的安排。同时,在备课时还应考虑和设计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紧紧围绕这一主线,以线带面,按顺序顺势展开。就上述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和对应的主线而言,考虑设计按顺序展开。

(1)公差导入。(什么是公差)公差的概念:公差是规定允许零件尺寸或形状、位置变动的范围(或允许的变动量)。(为什么要规定公差)控制误差。(什么是误差)误差的概念。(为什么要控制误差)满足零件配合的要求。(什么是配合)配合的概念:尺寸相同的孔、轴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松紧要求。(为什么要满足零、部件配合的要求)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什么是互换性)互换性的概念:指规格相同的一批零件,不需经过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零、部件的使用功能要求的性能。(为什么要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什么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概念:产品的生产是协作化生产,即零、部件分散加工、集中装配。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装配和使用维修方便。(如何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制定和贯彻实施公差标准为基础、进行互换性生产、计量与技术测量做保证。

(2)极限导入及互换性导入类同公差导入,略。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设计课程的主线和围绕主线的顺序展开仅仅是绪论课设计的一个必要的前提。一堂好的绪论课,还需要授课教师在进行课的设计时,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1)绪论课的教法。绪论课的教法取决于它是课程的开头这一特点,一般以讲授法为主,主要通过授课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概括的了解。由于绪论课中的术语涉及面广泛且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考虑讲解时的语言描述,尽可能做到既言简意明又通俗易懂。例如,将“公差”解释为:规定尺寸的活动范围,将“配合”解释为:规定孔轴结合的松紧度等等。同时,还应考虑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尽可能讲解时言之有物、言之有例。例如,讲解“公差”“误差”和“互换性”时,举例教室里可见的灯管、灯泡,学生随身用的手机,生活中看的电视机,出行中骑的自行车、电动车,乘坐的汽车等。

(2)绪论课的教学手段。基于绪论课的地位和特点,其教学手段应优先考虑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影像资料、动画的形式,列举相关典型的案例,配合教师的讲解,使教学有情有景,景情并茂,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材名称,不同的绪论阐述内容,其课程的主旨却是一致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名称及绪论阐述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主线,并紧紧围绕着这一主线,有序地展开。同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和手段,设计出一个简明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比较好的教学活动方案。

参考文献:

[1]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宋文.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4.

[3]孙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4)

教师只是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激发兴趣和入门学习方面明显存在很大的误区,希望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为学生担当一个好的化学向导。

二、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更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一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化学绪论课取决于教师对绪论的重视,教师对化学这一学科的掌握,一堂引人入胜的化学绪论课,有利于学生领略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下面我们来谈谈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的方法。1.注重创新,以故事的方式述说化学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任何学科的形成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探索学家实验和求证循序渐进形成的。任何学科都存在很长的历史,还有需完善和补充的地方。只有了解了以前和现在、前因和后果,才能充分了解和把握这门学科的性质和意义。以学术的角度去讲一门学生从未接触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故事都是跌宕起伏、趣味横生的,教师应该抓住当下学生的心理,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化学的发展史,穿插个人风格的逸闻趣事,学生觉得轻松幽默,一方面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授内容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2.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明确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物质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方式一般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化学主要是研究分子、原子等物质在结构、形式、组成上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根据元素的成分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应该以此为基点,运用化学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大致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增强学生的积极性。3.以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为主,清晰化学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明确学好化学的重要性不了解化学的人可能只认为化学是一门离现实较远的科学,其实不然,化学的种类中有一门生活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存在的例子,结合身边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学生描述这一学科的现实性。比如,菠菜和豆腐中的元素相融合会产生一种对身体不好的物质,造成人体的肾结石;比如女孩子喜欢用的化妆品是合理分配化学元素,起到对人体衰老的减缓作用等等。这些例子接近现实而且比比皆是,无论男女都会被引起好奇心,这样简单的例子既不会浪费时间,学生又会通过例子对化学有一个简单的入门了解,绪论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何乐而不为?

三、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感染力

[作者简介]王晓梅(1964-)女,黑龙江讷河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齐齐哈尔大学教学项目“情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07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42-02

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情感因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因此研究情感的特征,将情感特征所显现的特性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情感的特征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爱憎或好恶的心理体验。它具有以下特征:

1 两极性。人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悲伤和快乐、高兴和烦恼、热爱和厌恶等,这就是情感的两极性。两级性情感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

2 情境性。人的情感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情感的情境性。这一特性说明人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快乐情绪的感染,心情自然变得快乐,在悲哀的氛围中,悲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3 外显性。当人的情感发生变化时,人们总会用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表现变化了的情感,使情感外在化,这就是情感的外显性。不论是言语表情,还是非言语表情都受神经系统支配,具有可控性特点。

4 扩散性。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自动地传染到主体或其他客体上去,这就是情感的扩散性。它具有向内扩散、向外扩散、时间扩散和空间扩散的特点,而且这四种扩散具有相互包容性,这也构成了情感扩散的整体特征。

情感的上述四个特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当人的情感发生时,这些特征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显现出来,对他周围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情感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提供了可能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情感的两极性特征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两极情感,用语言等向学生传达悲伤或快乐、热爱或厌恶等情感信息;情感的情境性特征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课程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用语言或表情等向学生传递,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教师情绪的变化和所讲内容的情感变化而发生变化;情感的外显性特征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时刻控制好自己的表情,用表情传达情感,吸引学生;情感的扩散性特征则说明了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完全能将情感扩散到学生身上,以情感人的教学理念完全可行。可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的技巧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情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因素,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的技巧有: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自身的授课情绪。过去人们往往很少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课时的情绪,教师在授课时情绪的随意性也很常见。但是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好坏对学生听课的状态影响很大,当授课教师情绪饱满、愉快的时候,学生就会被带入到良好的听课状态,被教师所吸引,优化课堂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情绪低落,不愉快,学生也不会提起学习的兴趣来,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自己的情绪,在上课前就要有意识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将愉快的、饱满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在这种愉快的、饱满的情绪影响下,使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带动下产生涟漪,甚至共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到了知识的海洋。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仔细品味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所教内容怀有的热爱或痛恨等情感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应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从表面上一下子是看不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的,这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情感性备课,仔细品味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使教材中不明显的情感因素被挖掘出来,成为教师授课的亮点,从而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面目表情和肢体语言对学生听课情绪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假如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站在讲台上,嘴一张一合,面无表情地讲课,试问哪一个同学会喜欢?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管讲到高兴还是不高兴的内容,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内容等,都要时刻注意教育对象的情感变化,选择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即用恰当的面目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一高超的授课艺术,向学生传递教师本身对课程内容的情感,并将课程内容所孕育的情感发挥到极致,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目前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平淡无味,言语中透漏不出半点感情信息,结果使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众所周知,语言不仅能够传递知识,而且还能传递情感,恰当的语言不仅能够使大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到各种情感,而且其所传递出的情感更容易使倾听者的情绪受到感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更多地运用生动的、形象的、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描述所教课程的内容,以此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发挥到最大的限度。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的重大意义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活动,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将情感引入课

堂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意义重大。

1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传授知识和育人的两项功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两项功能中,育人功能是其最主要的功能。对于这一点,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曾明确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情感交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空洞的、乏味的说教,学生厌学情绪较大。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将情感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更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使广大学生较容易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知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在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生厌学的问题,而学生厌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缺乏感染力。目前,我国高校的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的重要性,对于所教课程不仅备课不认真,而且讲课也不认真。这些老师上课时,语言干瘪、乏味;面目表情冷漠、呆滞;所讲的课程内容枯燥、尽是些条条框框等。并且这些老师与学生不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均无沟通,上完课立马走人,试想这样没有丝毫感染力的课学生愿意听吗?因此,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必须要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因素,教师带着情感上课,用情感感染学生,最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 课程相关学业情绪 性别差异 原因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30-03

学业情绪是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1]。Pekrun在2002年提出学业情绪的概念后进行了系列研究,包括提出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2]、编制了量表对学业情绪进行评估[3]、研究了学业情绪与成就目标的关系[4]以及愉快这种在他看来属于活动关联的情绪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5]等。从而填补了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生学业情绪研究的空白,同时也引起了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对学生学业情绪研究的广泛关注。

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种积累知识经验和增长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怀着希望去学习,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主动探索并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学业情绪的研究目前主要是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实际上学生的学业情绪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结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心理康宁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幸福感。因此学业情绪值得研究值得多学科研究。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为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业情绪;研究二为副修心理学的大学生关于心理学课程学习中的学业情绪。试图通过这一前瞻性研究,探讨大学生课程相关学业情绪,并为进一步评估大学生学业情绪、研究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相关因素等提供依据。

研究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某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二年级大学生38人。其中男6人,女32人。

2)方法

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在第17个教学周即学期末,以作业的形式要学生回答自己学习课程中的情绪体验。第一类问题是课程相关的情绪,共9类,要学生选择在每一类课程学习中的情绪体验;还包括对正在学习的一门课程即变态心理学课程的情绪体验。第二类问题请大学生对不同类课程学习中有无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进行评估。

(2)结果

1)大学生课程相关学业情绪统计,见表1。

表1显示如果不分课程类别,大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较多体会到的是积极情绪。将10种情绪排序,由多到少依次为愉快、兴趣、希望、成就感、厌烦、失望、焦虑、自豪、羞愧、生气。对9类课程的情绪体验除政治和方法类课程外,余下7类课程均为积极情绪体验多于消极情绪体验。在公共课即政治类、语言类、体育、计算机类课程中,较多消极情绪的是对政治课,主要是厌烦和失望;在专业类课程即心理学基础、应用、方法类课程中,对方法类的消极情绪较多,主要是焦虑。表1也显示所有学生都是在兴趣状态下学习变态心理学课程的,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感受是愉快和希望。

2)大学生关于课程相关学业情绪性别差异及原因的评估

①大学生对不同类课程学业情绪的性别差异评估

男女大学生100%认为对于不同类课程的情绪体验男女有差异。

绝大多数人认为男生在体育、方法类课程,而女生在语言类课程中产生愉快、希望等积极情绪多。专业课上大学生们认为基本无性别差异。有争议的看法在政治课。男生认为女生会对政治课感兴趣,而女生则说对政治课有成就感但缺乏兴趣。无论男女,选择说明对某类课程产生羞愧及差异者少。

②大学生对学业情绪性别差异原因的评估

(3)讨论

课程相关学业情绪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从选择的人次还是排序上,大学生在各类课程的学习中,主要体会到的是积极情绪。在较多消极情绪体验的课程上,这可能是由于这类课程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对内容比较熟悉,从而对再次接触这样的课程要求较高所致,不仅内容要新,而且对教师的教法也要求有所改变有关。根据Pekrun的分类[2],厌烦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并与学习活动相关联的学业情绪,而失望则是结果性学业情绪。学生们对不喜欢学习的课程会产生厌烦情绪,产生了厌烦就不能投入地学习,学习结果就不良;结果不良,又会再次诱发厌烦情绪,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在专业课程中,大学生知道他们必须掌握这些课程内容,而且从主观上也很想学好,但方法类课程比较枯燥又有一定难度,因此感到焦虑。可以说这里的焦虑情绪对专业大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活动关联情绪,又是一种预期性、前瞻性结果情绪。本研究也是变态心理学课程结束时所作的调查,学生们关于变态心理学这一门课程的情绪体验,结果表明在变态心理学课程学习中,积极情绪占绝对优势。

大学男女生对自己和异性的课程相关学业情绪的评估结果认为,男女生确有差异。并且男生在体育、方法类课程,女生在语言类课程中产生愉快、希望等积极情绪。在对于课程相关学业情绪性别差异原因的评估中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思维方式、归因方式、学习习惯、能力类型以及擅长等,实际上说明的是男女大学生认知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这是使他们产生不同的课程相关学业情绪差异的影响因素;而喜欢的课程类型和知识类型的不同,就会使他们带着相应的情绪状态及特征去面对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情绪词的选择和情绪表现则表明他们在课程学习中是如何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成就感是一种积极情绪(情感),男女生都会体验到,只是体验的过程不同男生在应用中、女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计算机是一类课程,男女生所产生的愉快和成就感都属于活动关联情绪,但活动本身有差异,男生在计算、程序应用中,而女生则在制作网页、美化照片中体验到这两种积极情绪。

研究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某师范大学副修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以下简称副修学生)78人,分别来自18个专业。其中,男14人,女64人。

2)方法

要求学生交一个论文式的作业必须包括两个问题:第一用情绪词来描述自己对心理学类课程的情绪体验:一个积极情绪词或一个消极情绪词;第二对心理学课程产生相应情绪体验的原因有哪些。

(2)结果

1)副修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情绪体验情况

副修学生共78人除对心理学某单一课程选择情绪体验并说明其原因外,有36人选择对心理学类课程谈情绪体验及原因,约占总人数的46%。在两类情绪体验中33人选择了积极情绪词如兴趣、愉快、希望等,其中也有人叙述有少许消极情绪,说明了对心理学类课程产生相应学业情绪的原因;另外3人选择了消极情绪如厌烦、焦虑、失望、生气,并说明了消极情绪所针对的课程及原因。

2)副修学生对心理学课程产生相应情绪体验的原因

对36名副修学生关于心理学类课程情绪体验的原因分析进行整理和归纳,大致可分为三类,即

Ⅰ课程因素

①课程的性质和意义: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学科古老而年轻,未解决的问题很多、或者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较多;应用性强;课程本身有魅力;文理交叉;既是技术又是艺术;随社会发展,人们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心理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实验的对象是人;研究人类自己的科学。

②课程内容: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激发个人学习兴趣;不同学派的观点值得探索;学科中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给人很大的启发;跨学科、跨专业,结合了多学科知识;有许多假设并经反复推敲、实验;实验有趣;有些课程涉及到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教材的编配有条理,比较清晰;内容可识记和操作性强。

③课程的安排:课程设置全面丰富;教育学院对副修课教师的安排与专业学生平等。

Ⅱ课堂因素

①教师特点:语言生动、风趣幽默,有感染力;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所从事工作的喜爱程度、工作状态、责任心与使命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全面而深入;教师个性活泼;教师的个人魅力;心理学教师心态好,很乐观;教师的装束,让学生觉得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也会令学生产生愉。

②教学态度:教学态度严谨;制作课件认真;提早到教室、认真做课前准备;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教师态度和蔼可亲;精心设计课堂;注重学生的感受;面带笑容讲课,与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主观环境,学生受到感染。

③教学方式方法:授课方式深入浅出;教学中的平等互动;课件吸引人;结合课程做一些心理测验;教学中多种方法结合;教学导入环节注意新旧结合;讲课方式人性化;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幻灯、电影、课堂实验;教学有节奏感,注意学生的休息时间;课堂风格清新、亲切、自然、连贯;采用写小纸条或直接对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要求和感受;对提问设置了奖励措施,对回答正确和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一些图片、幻灯片。

④教学内容处理:举身边或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例子;教师讲课内容有吸引力;将心理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善于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把复杂的内容简洁化;课堂教学内容系统;讲课重点突出。

⑤其他教学技术:注意给学生夸奖和鼓励;少留强制性的作业;除了课程内容,还讲授一些学习心理学的方法;介绍许多参考书;不点名、回答问题靠自觉。

⑥班级特点(讨论和作业时):副修课上的学生来自于不同专业,同学们感到认识了许多朋友;课堂讨论,不同专业学生见解不一彼此受益;教学中互动,锻炼了能力;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又合理竞争,促进进步;与教师和学生交流,得到很多乐趣。

Ⅲ学生自身因素

①与现在学习有关: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紧密;高考没被录取进心理学专业,现在终于能学到心理学;可以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对学习生活都很有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了解心理学家的事迹,激发自己努力学习;希望积累丰富的知识;填满了学习的空余时间,很充实;平时积累相关知识。

②与自己的成长有关: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发展;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自己调节情绪;有利于自己心理健康;有利于人生、人性、天人关系等问题的理解;有利于人际交往;培养动手能力;有利于开拓视野;了解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应具备的素质;有利于观察、理解、帮助他人;自我充实;自己学会了宽容和理解;感觉比别人多了一项本领。

③与未来目标有关:学好心理学成为一种目标;为考研作准备;双学位的吸引;提前接触实验研究、写论文,可以提前为毕业作准备;对找工作有利;对教育子女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有益;为考心理咨询师做准备。

④与重要他人有关:回答同学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崇拜某位心理学家;心理学教师多来自于名牌学府、学位大都较高;了解了知识,对有心理缺陷的人改变歧视态度,代之以关怀和帮助。

⑤自认为的学科特点:与专业课(如数学,单一、乏味)形成鲜明对比;心理学知识与生活有联系,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心理学比别的学科更有发展潜力;我校的心理学专业很强,产生来师大就要学心理学的想法。

⑥情绪驱使:受身边别的喜欢心理学的同学的影响;对心理学中的一些技术如催眠感兴趣;想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圆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有学习课程的热情;在心理学课上取得好成绩,有愉;作为理科生,学心理统计很轻松,增加优越感;排除干扰,坚持副修,有成就感;自己的性格很适合学心理学;好奇心促使;情感细腻、善于思考,适合学习心理学。

(3)讨论

在副修心理学课程的大学生中,有近一半的(46%)学生选择对整个心理学类课程说明自己的情绪体验及相应的原因,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积极情绪词。

从副修学生对心理类课程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原因分析看,主要有三类原因:课程、课堂及学生自身的因素。在课程因素中主要是课程本身的特点,包括心理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课程内容以及院系对课程的安排上,这些都使副修学生感到满意、喜欢,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积极情绪。在课堂因素中,主要有教师特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及一些其它教学技术。班级的组成成分多样,副修班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集体的吸引。另外副修学生之所以能对心理学类课程产生积极情绪体验,还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这主要是学生的认识在起作用包括与现在的学习、与自我成长、与未来目标、与重要他人有关和自认为心理学类课程的一些特点等,带着这些预期、认识、希望和追求,学生就会以一种预期性积极结果情绪投入心理学课程的学习。

副修学生对心理类课程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少但也是有的;虽然是对个别课程也应该引起重视。本研究结果表明副修学生中少数消极情绪表现为烦躁和焦虑,其主要原因仍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及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有些则是课程本身的特点,如方法类课程难度较大、内容又比较枯燥再加上学生自己偏科,学不好而造成不良的学业情绪。

总讨论

学业情绪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效果、学业成就、心身健康、个人成长都是重要的。课程相关学业情绪会影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其成就,甚至影响其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在总的学业情绪框架内课程相关学业情绪是比较具体的,是对某类或某门课程学业情绪的研究,同时又是学生学业情绪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中不仅应重视大学生们有怎样的情绪体验,体验的频率与强度,更要探讨他们产生相应情绪体验的原因,才能为培养和增进大学生良好学业情绪的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关于课程相关学业情绪,本研究的结果清楚地表明,总的来说大学生课程学习中主要伴随的是积极学业情绪,这与以往关于学业情绪研究主要集中于考试焦虑问题形成鲜明对比[3],说明关于学生学业情绪的研究,仅研究考试焦虑是远远不够的,且有失偏颇。大学生对不同类课程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不同的;对不同类课程的情绪体验有性别差异。通过对副修学生心理学类课程学业情绪的研究,了解到学生的课程相关学业情绪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课程因素、课堂因素、学生自己的认识和情绪,并且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很重要。这就为我们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育更符合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在愉快中学习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在本研究中兴趣被作为一种积极情绪,因为“分化情绪理论把兴趣纳入情绪的范畴,并视为基本情绪之一”。“兴趣能够派生快乐和满意”。“兴趣可持续相当长时间维持着对对象的注意,使意识处于优越状态。”[6]本研究属于学业情绪研究,目的是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既要注意大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又要使他们健康、积极、向上。因此我们的情绪研究与认知活动紧密相连,在本研究中把兴趣当作一种情绪。

关于学业情绪的性别差异已有研究表明,在小学,女生在数学课上较多焦虑与羞愧,较少愉快。按照Pekrun的控制-价值理论,这是由于女孩在数学课上较低的控制感造成的[2]。那么大学女生对于方法类课程的焦虑情绪,是否也可解释为是由于她们对方法类课程上较低的控制感造成的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在解释本研究结果时应有几点要注意:第一本次情绪评估是学期末的评估,是一次总的、概括化的评估,而不是即时的、情绪状态的评估;第二情绪的评估是课程相关的,仅限心理学专业所开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说有许许多多的专业,本研究的专业代表性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从整个大学学习来说,课程相关又是较为宽泛的,因为它不是单一课堂的或某一次考试的或者一次讨论的情绪体验的评估;第四本研究主要还是一个质性研究。

未来的研究还应注意量化、深入以及影响学业情绪的其他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教育研究,2005,10,39-43.

[2] Pekrun,R..The control-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s:assumptions, corollaries,and implic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6,18(4):315-341.

[3] Pekrun.R.,Goetz,T.,Titz,W.,&Perry,R.P..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Educatinal Psychologist,2002(a)37,91-106.

[4] Pekrun,R.,Elliot,A.J.,&Maier,M.A.. Achievement goals and discrete achievement emotions:A theoretical model and prospective tes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6(a),98: 583-597.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7)

思政课也是一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也有共性。思政课的内容要灌输给学生,并且使学生能够接受内化,需要我们去探索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从情绪情感心理学方法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1、情绪情感心理概述

情绪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们对待事物往往表现出好憎喜恶的主观感受,这些主观感受和内心态度体验就是我们的情绪情感,常常伴随着舒适、喜欢或不满等心理和生理的倾向性反映。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心理或生理的需要,我们往往会表现出愉悦之情,并引导人的行为;反之,则表现出郁闷、愤怒等负面情感。

我们的情绪情感按性质可分为正面性情绪情感和负面性情绪情感。正面性情绪,如快乐、喜欢等能给我们带来正面性的引导,使我们在工作学习行动中积极向上,解决问题迅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负面性情绪情感往往产生消极的效果。如果受教育者怀着悲伤的情绪接收教育者所传授的信息,肯定会影响接收质量,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在悲伤的情绪上,不在教育者传授的信息上,会阻碍思维,反应迟钝,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情绪情感具有鲜明的两极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就应该注意把握学生的情感倾向,向积极正面的情绪引导。

情绪情感具有渗透指向性,情绪情感一旦形成,会影响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并带上与之相应的情绪情感色彩。在一个班集体里,一个同学的情绪可能扩散给全体同学,相互感染,一旦消极情绪在学生中传播,影响的不是个体,会影响整个集体的教育效果。

2、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情感和动机紧密相连,情绪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我们的行为动 机并支配我们的行为。情绪情感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对人的行为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学生对思政课所传授的知识抱有怎样的一种感情,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喜欢思政课,就会全身心投入,努力学习,积极行动;反之,则会消极应付,思政课就毫无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有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作为动力。

情绪情感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协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良好的情绪关系可以使受教育者对思政课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各种情绪情感的表达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互动、沟通。平淡的、没有激起学生内心情感波动的教育是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者和学生产生了共鸣,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最后外化于行动。在感情上,受教育者认可了教育者,才会对教育者的施教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教育者所发出的信息,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才有了保障。

3、情绪情感的心理学方法

根据情绪情感的特征功能,将之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3.1创设带有正面性情绪情感的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思政教学发生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标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氛围,以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共鸣。如榜样示范法,就可以让先进模范讲先进,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守纪律的人讲纪律,这样才能产生感染力,使学生情真意切地感受到榜样的魅力,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榜样为示范。

教师还可创设模拟各种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正面情绪,感到真实的存在,内心受到震撼,然后在学生怀有正面情绪的时候,灌输理论知识。只在有触动的学生的情感深处时,才会认同,学于心,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自身践行,这样就达到了思政课的目的,实现了思政课的有效性。

3.2教师以自身的正面性情绪感染学生

情绪情感具有协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的功能,教师必须利用好这项功能,把自身的积极情绪传输给受教育者,以情动人。受教育者在情感上接受了教育者,才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所传输的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