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蒙药学论文

蒙药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30 11:29:43

蒙药学论文

蒙药学论文篇(1)

蒙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蒙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的专业。本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从事药物及其制剂的设计、制备和分析检验、新药开发及药品注册、合理用药、药品营销等工作的实用型药学人才。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重点部分,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丰富、理论复杂而深刻、实验性较强、与不同专业和多门学科互相交叉的特点,必须把教材的选择和教材建设做好。有机化学的内容丰富而复杂,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认真挑选有机化学授课内容。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特征性地引入蒙药的有机结构,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等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系统总结,将学过的知识串起来。蒙医药学教育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与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生教育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准备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首先在准备每一堂课时,教师都必须为保证所授知识的准确性而翻阅足够多的参考类书籍,并在讲课当中以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内容,并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教材,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意识。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学科的专业,在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选材上需要注重专业特色,选用与之适应的教材内容和讲授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比较容易地接受知识,掌握要领。另外,尽可能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时代性。

二、教学方法

1.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需要一个衡量标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为主要学习方法,定期的教学考核很有必要,它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生的知掌握情况,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考核中应注意选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除一些有机结构性、常识性的题目外,其余的应该贴近现实学习过程进行拟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中做习题、短时间的试卷测试、实验操作等,鼓励倡导学生对有机化学创新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指标主要有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完成作业情况、实验课中的操作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等几个方面。教师结合教学情况做好考核记录,课程结束时进行各章内容总结及每章之间贯穿起来整体总结,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定平时成绩。同时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法,鼓励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蒙药学专业的学生进大学前一直是蒙语授课,蒙语授课和汉语授课转换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多媒体上多做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图表,让学生慢慢适应汉语授课。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只有通过多媒体慢慢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一些与蒙药学专业相联系的知识,在教学中,列举一些与蒙药学的药物结构、药物分析和用途、药物合成等有关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联系到蒙药学中去,为将来从事蒙医药学研究的学生打基础。

3.合理使用双语教育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同,课时的多少也不一样,专业侧重点应当有所区别。双语教育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双语教育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知识的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本身有很多特点,而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有机化学教学又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尤其是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特殊含义。汉语、蒙语,英语相结合的有机化学教学对蒙药学专业的未来肯定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三、教学与蒙药学科研相结合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想教好有机化学这门课,一定要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可以说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化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消化、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学科教学改革及现代科研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发扬蒙药学的专业优势,也要应用现代教学与科研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这个过程中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只有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和应用知识。随着我们国家教育系统的完善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使学生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不断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锻炼能力,培养科研实践能力,这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蒙药学论文篇(2)

【关键词】蒙医药 研究 价值

一、蒙药的历史渊源

蒙药的发展与蒙古民族的兴衰,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蒙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公元7世纪以前)

在古代,蒙古人常年在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狩猎的生活.因而与自然界的各种动物、植物、温泉、矿泉、矿物等广泛接触,逐步发现了能够医治疾病的药用动、植、矿物,并将之反复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不断总结、提高,形成蒙药学的基础,那时己经出现了适应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的蒙占医药知识。如炙疗、外伤治疗与正骨、正脑术及饮食疗法、民间用药等。

在慢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由原来的口授相传发展成文字记载,因而出现了不少蒙医药著作,对继承发展蒙医药学知识起了积极作用。蒙药学的有关著作,在历史上统称为“本草”。这些本草,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故有民族风俗与区域特点。在诊治疾病中药量少,疗效好,经济简便,适应广大牧民生活和劳动特点,为北疆各族人民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贡献。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曾受到印度、藏族和汉族传统医药学的影响。

(二)形成时期(公元7-16世纪)

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大举西征,建立起横跨亚欧的四个蒙古汗国。1271年,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入主中原,并于1279年统一了中国。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沟通国内各民族以及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同时也使中外医药科学有了更多的联系和交流。元代医事制度除设太医院,御药院外,还在大都(北京)和上都(开平)各设回回药物院一所。

太医院饮膳大医忽思慧著作《饮膳正要》三卷,为中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因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蒙古医药学先后吸取了藏医学及部分印度医药物中医学理论,逐步形成了既有独特理论又有丰富医疗经验的近代蒙医药学术体系。

(三)发展时期(公元16世纪以后)

通过国内各民族及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医药科学的联系与交流,这一时期的蒙医药学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积累了极为宝贵临床经验和丰硕的学术成果。当时,许多蒙医药学家的医药学著作,为蒙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医法海鉴》、《甘露滴珠》、《甘露医理》、《甘露临证鉴别论诊疗集》、《识药品鉴》等一整套蒙医药著作;还有《脉诀概要》、《巴莎森制药法》、《药物识别》、《蒙药正典》、《实用蒙医药学》等著作。19世纪未至20世纪初,蒙医药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先后涌现出许多医药学家和蒙医药学专著:《诃黎勒・晶珠医药学鉴》、《增补医疗解释》、《蒙医验方集》、《红珊瑚方剂》、《普东方》、《医方与手法》、《珊瑚珠方》等著作。这些著作的出版使蒙医药学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北方民族医药特点和地域特点的近代蒙药学。为保障北疆各族人民的健康及蒙古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医(民族医)政策,促进了蒙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内蒙古广大牧区及部分农区,普通建立了蒙医医院,使蒙医药在医逆境保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蒙医药工作者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疑难病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盟市先后建立了一批蒙医药科研机构,在系统理论、药物、临床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自治区还建立了蒙医高等院校,蒙医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大批新型蒙医药人才,使蒙医药学的发展后继有人。

近年来,广大蒙医药工作者广泛地搜集各地的蒙药方剂.对全区各地的蒙药资源进行了普查,开展了采、种、制、用的活动,并加强了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现代化蒙药制药厂,以满足区内外的需要。

二、蒙医药目前研究发展的状况

在我国,蒙药在东北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区的北京、陕西、甘肃;华东区的江苏、湖南;西南区的贵州、四川;华南区的广东、福建;西北区的宁夏、新疆等地区有分布,但最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长期以来,由于受地域、交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蒙药局限在内蒙古自治区以内销售和使用,全国各地的销售很少。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蒙药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各地区制药厂垄断藏药生产的局面迅速被打破,以内蒙古蒙药厂为代表的蒙药药业迅速崛起,推出一系列蒙药。乌恩通过药理研究,从蒙成药“扎木萨-4汤”中,筛选出有明显疗效的降血脂活性成份,并组成新方,命名为“格根”饮片,己广泛应用于高血脂症患者;顾维彰等,通过对古方“赞丹一3汤”的研究,筛选出治疗心血管系统病的活性成分(广枣总黄酮等),研制出复方广枣注射液;刘振国等对古方”阿如拉-3味”的研究,研制成了具有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功能等作用的新方”嘎格日一塔布”注射液;内蒙医院对传统蒙成药“三普勒一淖日布”和“扎冲一13”进行研究,研制出“偏瘫康口服液”和“偏瘫康II号”注射液,己通过国家“七五”攻关成果鉴定;在蒙成药治疗风湿病的研究中,研制出具有显著镇痛作用的“那如注射液”对风湿病具有显著疗效。

与此同时,各地应运而生的“蒙药厂”也不断推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利用蒙药材在人们心中的珍贵,掀起一个又一个蒙药热潮,迅速地占领着市场。但是,个别不负责任的厂家任意改动药品治疗范围。导致药品疗效大打折扣,不同程度地损害了蒙药的声誉。这对蒙药的发展无疑是一大忧患;目前对蒙药研究多局限于粗略的病案观察统计,缺乏系统的药理及毒理研究,从微观角度,尤其是从细胞与分子水平探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机理的工作开展其少;在一些地方,对蒙药资源进行毁灭性采猎。使药用资源数量锐减及质量下降,保护蒙药材资源己刻不容缓,蒙医药学作为占老的民族药学,要实现自身发展与繁荣,适应21世纪的要求。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加之蒙医蒙药事业起步晚、底了薄,其机构数量与广大游牧民的防病治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蒙医药在防病治病和医学科研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发展蒙医药事业是各级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随着世界传统药物学的发展,我国民族药物学也必然发生巨大变化,原有的研究手段远不能适应。新材料、新工艺、新理论促使中西药学产生了质的进步。相比之下,蒙药改革滞后于现行相关学科,其状态不容乐观。现代药物学使绝大多数药物具备剂量小、药效强、治疗可靠、副作用低、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而传统蒙药从外观、剂量、药效、副作用、方便程度,以及包装运输、保存等方面均明显落后。它的不良影响是造成大量服务对象(患者)的流失和传统蒙医药的日渐退落。如继续发展下去将会使这个经千白年游牧民族劳动和生产总结的具有优良素质的宝贵财富变成历史记载。此意义上蒙医药的改革和创新刻不容缓。因此要运用高新技术,如红外、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液相、气相色谱,电子显微镜等现代仪器设备,使之逐步引入到蒙医药研究领域。

三、蒙医药研究价值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蒙医药业的研究发展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解决相关人员的就业问题

蒙医药研究和产业涉及到种养殖业、草业、加工业、营销策划、科学研究、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广告与媒体等多个部门,是一个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这些部门的发展,还可解决相关人员的就业和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蒙医药用植物的种植和开发属于草业范畴,它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草业的发展,使蒙医药用植物身价倍增,还可以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蒙医药业中的蒙医、蒙药和医护等环节上就业的一般都为蒙古语群体的人,这一群体的人多为蒙古族。因此,蒙医药业的发展可为蒙古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领域。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蒙医药业是属于蒙古族特有的经济部门,它的发展有利于蒙古族经济的发展和蒙古族的发展,因而也是政府应该重点扶持的一个产业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开发研究的总体战略目标应当是,充分发挥蒙医药资源优势,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蒙药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逐步构建以蒙医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为基本要素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加大蒙药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力度,及时吸收国内外医药科技前沿信息,发挥医、教、研、产整体优势,集中力量完成医药市场急需的蒙药新药科研课题,逐步形成体现蒙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名优新药产品。通过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展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努力形成全区蒙药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将其培育成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优势产业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做出较大贡献。

发展蒙医药是蒙医药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既要发扬蒙医蒙药的优势和特色,又要应用现代科学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加强基础研究;既要看清发展蒙医药广阔的前景,又要认识到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艰巨任务,作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我们刁‘能有所作为,完成我们的使命。

(二)从民族学的角度看,蒙医药研究发展符合文化多样性原理,是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所需要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狩猎的生活,在常年与寒冷、潮湿、风雪等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积累了医疗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藏医及印度医学部分基础理论,并结合当地民间疗法、中医和西医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医学,成为医学人类学(或医学民族学)家族中的一员。蒙医用药范围很广,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化学制品,但绝大部分还是取自野生植物。近40年来,自治区组织过对蒙药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蕴藏量、传统用药经验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对采集的大量蒙药植物标本整理鉴定,确定蒙药植物品种945种,其中中蒙医兼用药材732种,蒙医专用药材87种,动物药与矿物药250种,总共达1195种。这些植物大多生长在高寒、干早等极断的环境中,而在极端环境下的植物通常会以代谢途经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增强自身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这些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药用植物多具有滋补强壮、活血通络、增强机体耐缺氧、抗疲劳、抗衰老能力。正因为这种极端环境中植物的独特功能,蒙药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与其他民族植物药不同的特点,例如中医药理论认为红花具有活血化癖、通经破血的功效,而蒙医药理论认为红花有清热解毒、凉血清心的作用。虽说中医用药材与蒙医用药材之间有大量的交叉,但由于药物理论体系的不同,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不同的功效。可见,蒙医药蕴含着蒙古族所特有的精神、智慧、思维方式、文化意识。蒙医药拥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文化的具体表现,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生存和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如今一些蒙医药机构、医护人员以及他们所拥有的独特技术已经成为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一个标识,对于当地人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蒙医蒙药业的存在和发展符合文化多样性原理,为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所需要。

四、结论

在对蒙药有效成分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剂型;将传统剂型逐步改进为更易为患者接受,更符合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剂型。在蒙药的大规模生产中,加强质量管理、逐步实现严格按药品生产质量竹理规范(GMP)生产药品,做到与国际接轨,在市场活动中做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树立品牌意识、保护知识产权。必须是在弘扬传统蒙药基础上的现代化只有做到保持蒙药民族特色与现代化的最佳结合,蒙药才能真正誉满全国,走向世界;在蒙医药事业的研究中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即要认真继承蒙医药事业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蒙医药事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蒙医药事业的现代化,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使蒙医药事业成为医药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琪格其图.现代蒙医学[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2]罗布桑等.蒙药学[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

蒙药学论文篇(3)

内蒙古是蒙药的原产地和发祥地,蒙药产业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得到了优先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所限,传统蒙医药在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蒙药产业的发展。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全面客观对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状况做出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国家医药产业政策及内蒙古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和影响蒙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提出科学合理发展内蒙古蒙药产业的策略,对于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乃至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 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蒙医药是一门科学,也是多年来通过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组成的,首先在理论上有其独特性,蒙医的主体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即概论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气热寒之说。通过这一理论去辩证论证,用有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蒙医蒙药确实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几千年来,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历史创造的医学学科,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贡献。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而以蒙医学同样为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正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蒙古族谚语说:“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却道出了一切传统医学创造发展的真理,成为学习理解一切传统医学的钥匙。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方休的生命探索。它从中诞生,从痛苦中创造,从实践中积累,从继承中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检阅了无数的生命现象,动员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和科技手段。一步步地摸索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传统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北方,寒冷、潮湿、风雪的自然环境,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面对寒症、骨伤、胃肠疾患等常见病、多发病,利用饮食、艾灸、草药等便廉的防治方法。这一切都是蒙医学形成的土壤和基础。

公元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地区之后,东讨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辽、金、南、宋到西亚、阿拉伯半岛、中医学、契丹医学、回回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希腊医学、自然地交会在一起。积极引进、兼收并蓄为蒙医药注入新的活力,从此蒙医药在人民长期实践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吸收其它医学以阴阳五行学中心的“三根、七素”理论,又经老一辈蒙医学家联系实际发展创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蒙医学体系。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的名著《四部医曲》、《甘露之泉》等系列著作,系统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验方等从理论上做了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对寒症的理论和对“六基症”的全面论证,补前人之不足,发前人所不发,对蒙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定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蒙医学体系具有一定特点,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平衡为生理、病理基础。而以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防治对象的别具一格的临床医学。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兼收并蓄、继承创新的范例。今天蒙医蒙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蒙医、西医、中医等少数民族医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始进入现代化生产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为人民健康做出了新的贡献。

2 特殊优势

正像任何一门科学一样,蒙医学的生命在于创新,首先不能忘记来于甘露之泉,能保持新鲜的生命力。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发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也充分发挥蒙医药在临床治疗疑难病症中具有的独特之处。

首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即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甲乙型肝炎、心脑血管(萨病)病有它特有的优势,药无副作用,可利用蒙医蒙药,简、便、廉,显效快的优势,全面灵活的治疗各个脏器,能辩证地对人体生命过程进行综合的动态观察、治疗,其蒙医的传统疗术对于一些疾病有显著的奇效,蒙医的蒙古针灸、甘露药浴、浸泡、酸奶疗法具有降脂降血压,震疗以震动刺激治疗脑、肝、肾、子宫等脏器治疗放血、治疗热性疾患,具有“引病外除”的功效,并且通过多年的总结,用现代结合疗效神奇并用蒙药内服外功,可以得益样的疗效。

除了上述蒙医传统疗的治疗作用,还有调理改善组织营养,增加机体修复,代偿,适应能力增强和自身生理调节机制等作用。

3 传统的炮制技术和独特的疗效

蒙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蒙古族人民在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慢长实践以及同其他民族医药学的相互交流和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独特的医疗和理论体系。它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传统的炮制技术和以独特的疗效,它和汉医、藏医、壮医、维医、回医一样是祖国民族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

蒙药学论文篇(4)

关键字:CAI;蒙医;现代科技;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2-0099-02

蒙医学教育是一个民族特色的教育,是中国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医学CAI技术已成为医学教学手段的重要方面。蒙医药教学中应用CAI技术才能跟上世界医学教学的大趋势,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蒙医药教学质量,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

一、CAI

1.CAI的含义。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各种教学活动,以便与学生对话讨论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训练方法与技巧。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它的使用可以有效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目标。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CAI的发展历史。美国研究与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较早,所以对计算机的历史教学基本上是以美国的计算机运用与发展历史为主线。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已经历了五个阶段。1958至1965年是最初阶段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大学和电脑公司进行软件和硬件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系统。1970至1975年间,计算机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并进一步走向实践。发展的科目除了数学、物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在医学、音乐和其他领域也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1975年至80年代晚期,微型计算机对教育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逐渐成为各种教育环境中的理想工具。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被称为是计算机技术的一场革命,它集成了处理文本、图像、声音、图形等各项功能,显示了其在计算机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迅速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方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开发的Athena,开启了网络化CAI的新纪元。时至今日,多媒体的应用更是百花齐放,远距离教学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CAI的研究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3.CAI技术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医学课程是以生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计算机文字、动画、音频从多层次、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全面激发学生的感觉器官,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不再枯燥无味。它一方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得教学更简单直观;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医疗领域,新的概念、新的理论以及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将先进的电脑技术纳入课程的医学教育,符合当前发展的趋势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

二、蒙医药学教育

1.蒙医药教育的发展概况。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18世纪初,以寺院作为教学基地(满巴拉仓)培养了很多著名的喇嘛医生,他们既是佛学家又是医学家。那个时期教师和学徒之间的以教授蒙药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论家庭医学或寺传授教育,首先要建立符合相关规定的师徒关系,举行严格的“学徒”仪式,以及其后的严格的“拜师”、“出徒”等仪式。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蒙医药学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和重视。

内蒙古医科大学于1958年9月创建了蒙医学本科专业,率先在全国举办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学校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将蒙医学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水平,1980年蒙医专业文献研究方向招收了第一名研究生,成为全国蒙医药学高等教育的第一个研究生培养点。2005年,通过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将蒙医学教育提高到博士研究生层次,开创了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博士的蒙医学高等教育新的形式,结束了全国没有蒙医学博士教育的历史。从此,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形成了蒙医药学本、硕、博办学层次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医药学科学研究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蒙医不但有了正式的学术刊物和学术组织,发表了很多有关蒙医药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专著,也组织力量编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和《蒙医基础理论》、《蒙医诊断学》、《蒙医方剂学》、《蒙药学》、《蒙医外科学》等25门学科的统编教材,解决了蒙医药学专业多年来用自编教材的不规范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蒙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会组织蒙医药学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蒙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卷》巨著,2003年开始组织编写了《蒙医基础理论》、《蒙医史》、《蒙医药》、《蒙医外科学》等27门学科的21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蒙医药本科专业教材,使教材建设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为蒙医药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尊定了坚实的基础。蒙医药教育逐步以师带徒教育为主向现代科学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蒙医药学在一些特殊的疾病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模式的冲击,蒙医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医教学如何在科学和技术的新浪潮中逐步发展,我们认为,合理运用教学辅助软件(CAI)是我们和现代科学教育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2.蒙医药教育及CAI技术的应用。CAI技术对医学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是绝大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内容、板书文字和图表,还要准备大量的实体进行演示,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浪费许多教学时间,又打断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多媒体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和简单,使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教学内容,创建一个立体化的三维空间。同时,也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带来的粉尘污染,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蒙医药教学中应用CAI技术的必要性

1.蒙医药学人文环境是应用CAI技术的必然所在。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及临床上均有着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烙印,所以人们常称之为传统的医药学、文化的医药学、哲学医药学、北方医药学等。蒙医药学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诸如天地相应、寒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六因学说及辨证论治理念等,有的是当代自然科学不能完全解释的,但蒙古传统文化正确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全面把握医学理论和方法,体现了深厚的蒙古传统文化。蒙医药学是一种药物学,也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蒙医药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有蒙古民族文化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只靠抽象的理论是很理解和掌握的,而在教学中如应用CAI技术能将抽象的讲解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把脉是蒙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只能不断地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讲述。应用CAI技术模拟典型的脉象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加以文字描述,再配以讲解,学生通过视、听而对这一教学内容有了具体、直观和动态的理解,就比较容易掌握。对于多层次、多层面交织的有着浓郁哲学色彩的蒙医药学,利用CAI技术进行讲授可使学生的联想思维活跃起来,自然地进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并且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在大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存储,同时也开阔了思路,活跃了思维,锻炼了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体现了强化智能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新思想。综上所述,在蒙医药教学中应用CAI技术是教学的迫切需要和必然所在。

2.现代教学模式呼唤蒙医药学应用CAI技术。传统教学和网络有机结合是现代化教育模式的重大突破。在现代教育模式中包括教师、学生、多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四要素。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教学资料查询、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并借鉴网上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从而丰富、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用CAI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深化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CAI具有超文本结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将文本、图表、声音、图像各动静态元素集成一体,构成教学课件。学生可按自己的实际能力、某一特长知识需求来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学生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调动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结束语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蒙医药教学方法、手段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飞速发展的形势,在全世界的医学教学中普遍应用CAI技术的情况下,如果蒙医药教学不应用CAI技术,就将落后于现代教育模式。应用CAI技术能发展蒙医药教学,有助于和现代医学教学同步进行,并肩发展。因此,蒙医药教学中应用CAI技术是蒙医药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用CAI技术使蒙医药教学活动具有了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然轻松,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告别了教师讲课的“五个一工程”(一本书、一杯茶、一张嘴、一张黑板和一支笔)。相信随着CAI技术的不断推广,蒙医药教学将会不断地完善,从而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和特点,使传统的蒙医药学得以不断发展、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夏.计算机在医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1(4):66.

[2]叶伊仙,赖妙玲.多媒体课件辅助医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187.

[3]阿不都沙拉木.多媒体CAI课件在中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15):108.

[4]张衡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医学形象教学中的应用[J].锦州医学院报,2000,21(2):87.

[5]巴·吉格木德.蒙医学基础理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8:37-41.

蒙药学论文篇(5)

关键词:浅析 蒙医 蒙药 认识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蒙医药是一门科学,也是多年来通过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组成的,首先在理论上有其独特性,蒙医的主体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即概论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气热寒之说。通过这一理论去辩证论证,用有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蒙医蒙药确实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几千年来,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历史创造的医学学科,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贡献。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而以蒙医学同样为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正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蒙古族谚语说:“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却道出了一切传统医学创造发展的真理,成为学习理解一切传统医学的钥匙。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方休的生命探索。它从中诞生,从痛苦中创造,从实践中积累,从继承中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检阅了无数的生命现象,动员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和科技手段。一步步地摸索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传统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北方,寒冷、潮湿、风雪的自然环境,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面对寒症、骨伤、胃肠疾患等常见病、多发病,利用饮食、艾灸、草药等便廉的防治方法。这一切都是蒙医学形成的土壤和基础。

公元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地区之后,东讨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辽、金、南、宋到西亚、阿拉伯半岛、中医学、契丹医学、回回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希腊医学、自然地交会在一起。

积极引进、兼收并蓄为蒙医药注入新的活力,从此蒙医药在人民长期实践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吸收其它医学以阴阳五行学中心的“三根、七素”理论,又经老一辈蒙医学家联系实际发展创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蒙医学体系。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的名著《四部医曲》、《甘露之泉》等系列著作,系统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验方等从理论上做了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对寒症的理论和对“六基症”的全面论证,补前人之不足,发前人所不发,对蒙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定了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蒙医学体系具有一定特点,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平衡为生理、病理基础。而以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防治对象的别具一格的临床医学。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兼收并蓄、继承创新的范例。今天蒙医蒙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蒙医、西医、中医等少数民族医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始进入现代化生产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为人民健康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特殊优势

正像任何一门科学一样,蒙医学的生命在于创新,首先不能忘记来于甘露之泉,能保持新鲜的生命力。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发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也充分发挥蒙医药在临床治疗疑难病症中具有的独特之处。

首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即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甲乙型肝炎、心脑血管(萨病)病有它特有的优势,药无副作用,可利用蒙医蒙药,简、便、廉,显效快的优势,全面灵活的治疗各个脏器,能辩证地对人体生命过程进行综合的动态观察、治疗,其蒙医的传统疗术对于一些疾病有显著的奇效,蒙医的蒙古针灸、甘露药浴、浸泡、酸奶疗法具有降脂降血压,震疗以震动刺激治疗脑、肝、肾、子宫等脏器治疗放血、治疗热性疾患,具有“引病外除”的功效,并且通过多年的总结,用现代结合疗效神奇并用蒙药内服外功,可以得益样的疗效。

蒙药学论文篇(6)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中蒙医院等蒙医药人才相对集中的单位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重点对呼市地区蒙医药人才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机制、项目联合,推动建立协作机制等诸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从而提出我区蒙医药人才资源整合利用的政策建议,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呼市地区蒙医药人才及相关资源实证分析

内蒙古的蒙医蒙药人才及相关资源主要集中在呼市和通辽两地,其中呼市地区又具有科研部门较多、相关门类齐全、科研人员比较集中、科研仪器先进、研究环境优良等优势。客观上已形成了自治区蒙医药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的中心。

(一)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是我区重点综合大学,其中与蒙医药领域有关联的单位主要有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化学学院、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等。

1.人才情况:目前这几家单位科技人员总数为23人,其中正教授6人,副教授16 人,拥有博士3名,硕士17名,入选自治区“311、111”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

2.学科优势:内蒙古大学在我区蒙医药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该校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在蒙药成分分析、单体分离、蒙药治疗艾滋病等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

3.仪器设备:内蒙古大学用于蒙医药研究的科学仪器种类比较齐全,其中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沃特斯公司)、全自动生化仪(意大利PRONTO)、冷冻干燥机(西班牙)。设备投资累计22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3件套,占整个设备投资的55%。

4.科研成果:到目前为止,内蒙古大学在蒙医药研究领域已完成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20多篇,其中9篇收入SCI(科学引文检索),7篇收入EI(工程索引)。

(二)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学院是我区较早成立的医药院校,也是我区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摇篮,我区第一批蒙医本科大学生就是由该校培养出来的。内蒙古医学院涉及蒙医、蒙药的部门主要有中蒙医学院、药学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等。

1.人才情况:全院从事蒙医药教学、科研的专业人员76人,正教授7人,副教授 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记一等功)1人,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人选1人。

2.学科优势:内蒙古医学院在我区蒙医药理论研究、蒙医药文献研究、蒙医临床教学、蒙医药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该校药学系在蒙药研制、蒙药剂型改造、蒙药成分分析等领域居重要地位。

3.仪器设备:内蒙古医学院用于蒙医、蒙药研究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到目前为止,该中心设备投资累计1515 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36件套,占整个设备投资的92%。

4.科研成果:内蒙古医学院完成的蒙医药科研成果主要有:《蒙古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国家“九・五”重点规划图书),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荣获了第十三届中国图书提名奖;《蒙古文化研究・蒙医学》(国家“十・五”重点规划图书),已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蒙医传统疗法整理研究》(2001年度国家科学工作者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已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荣获了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蒙医史整理研究》(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已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参加编写国家教育部规划《蒙医本科统编教材》和《蒙医专科统编教材》。

(三)内蒙古中蒙医院(中蒙医药研究所)

内蒙古中蒙医院始建于1956年。目前拥有蒙医病区6个,床位数200多张。医院设有蒙医萨病(脑血管病)五疗科、急症内科等蒙医门诊,列为自治区重点专科。内蒙古中蒙医院既是国家指定的蒙医药专科培训基地,也是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学院的指定教学医院,全院拥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有5个。已先后为全区培养了近50名蒙医药专业人才,代培蒙古国留学生及进修人员100多人。

1.人才情况:内蒙古中蒙医院现有蒙医专业技术人员86人,其中,正高职称以上8人,副高23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25人,硕士3人,在培研究生2人。

2.学科优势:内蒙古中蒙医院具有较强的蒙药开发研制能力,到目前为止已研制生产出了10多种剂型、300多个品种的中蒙药制剂。

3.科研成果:内蒙古中蒙医院共承担蒙医药课题项目102项,通过成果鉴定 73项,在国家级、省部级期刊发表及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000余篇,荣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蒙古科学技术厅和内蒙古卫生厅的科技进步奖33项,实现成果转让3项。其中“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研究课题荣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乙级奖、“蒙医药治疗偏瘫的临床研究”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

(四)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是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重点学科单位,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与蒙药工业化息息相关的“ 精细化工工艺”“化工工艺开发”和“化学反应工程与催化剂研究”三大优势领域。并拥有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人才情况:化工学院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先后有41人被授予国家级、自治区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学科优势:经过30多年的教学、科研积累,逐步形成“精细化工工艺”“化工工艺开发”和“化学反应工程与催化剂研究”三大学科优势。

3.仪器设备: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现有1个实验中心、4个实验室和2个研究院所。共有仪器设备230件套,投资累计 830 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4件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设置重叠,隶属关系复杂,研究人员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例如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有蒙医实习病房,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有蒙医实习病房,内蒙古大学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也有自己的蒙医院,类似情况在全区医院中也十分突出。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上述四家单位都有一定数量的蒙医药人才及相关人才,但由于体制原因,各单位之间的蒙医药人员难于交流,流动不畅,形不成合力。

2.高档仪器设备购置缺乏统筹安排,不能相互共享,使用情况不理想

上述四家单位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由于隶属关系、投资渠道、获取课题经费的来源各异,导致上述四家单位在实验室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上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重复建设、重复购置现象比较普遍。调查中我们发现,上述四家单位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如高位液相仪),但使用情况普遍不理想,平均利用率不到60%。有的单位由于自身科研经费不足、体制等影响,外来合作项目不能实现设备相互共享,许多大型仪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有些设备因经费不足买不起实验材料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蒙医药人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从事蒙医临床教学的教师老龄化十分严重

从调查的四家单位看,目前蒙医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及文献研究的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既懂蒙医药理论、又懂药理学的研究人才及蒙医护理人员十分缺乏,部分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

另外,从事蒙医临床教学的教师老龄化十分严重。以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为例,在中蒙医系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在正教授7人之中,50岁以上的5人,占71.4%,50岁以下的仅有2人,占28.6%。在副教授16人之中,40以下的有1人,占6.25%;41-45岁的有4人,占25%;51-60岁的有9人,占57.8%。

4.蒙医药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目前,蒙医药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从调查的四家单位情况看,一是在研究项目上,四家单位各自为政,人员、设备、资金不能统筹协调,相互衔接,多数处于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阶段。二是蒙医药研究整体水平不高,蒙医药研究缺乏学术带头人,更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的学者、大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手段落后,至今仍处于文献整理阶段。在一定时期内难有重大理论突破和创新。

(二)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成因

1.思想观念问题。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用人观念、管人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部门所有制观念还根深蒂固,没有形成新时期科学的人才观,也没有建立起新型的人才管理机制。“大而全、小而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仍在一些部门领导的头脑中存在。

2.体制障碍问题。考察上述四个单位的管理制度,我们发现这些单位的人事、大型设备的管理制度仍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特色,具有较强的部门所有色彩,是阻碍人才合理流动、设备实现共享的主要障碍。一是目前体制环境还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和机制,蒙医药科技人才及相关人才的隶属性还很强,单位所有制对人才的合理流动的束缚性还很大。二是在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体制下,各单位在制定教学、科研任务时大都以本单位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客观上也制约着各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目前各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中普遍缺少有关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积极开展与外单位的科研合作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导致人才流动、合作攻关的难以实施。

另外,在一些如发明权、署名排序、科研经费分配、项目转化效益等敏感问题上,各单位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部门间的合作难有实质性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校际间、部门间的人才流动、资源共享。

3.资金瓶颈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区还没有对蒙医药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投资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在蒙医药科研方面,各单位科研经费不足、科研课题少、立项难,也是导致蒙医药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相关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的重要障碍。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大型仪器资源共享机制和开放式研究平台

建议在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协调领导下,组织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中蒙医院共同签订有关蒙医药研究人员及相关设备相互开放的合作协议,建立大型仪器资源共享机制和开放式研究平台;通过体制突破,将现有人才及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全新的蒙医药人才科学管理机制、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合作单位之间实现“流动、开放、竞争”的协调机制。

(二)建立内蒙古医药科研首席科学家制度

先在上述四单位成立蒙医药学术委员会。今后蒙医药科研的重大项目一律统一采取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共同申报,共同实施。打破过去主要以单位承担课题为主的形式,以项目为纽带,打破地域界限、部门界限、博采众长、灵活高效,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每年支持二项指令性科研项目,主要支持合作项目,推动资源共享,每个项目不低于30万元。

(三)协调各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

彻底打破各自为政、自我封闭的人才管理体制和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相互衔接、相互认可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第一步先在内大和医学院实行教师互聘制,为蒙医药科技人才开展跨院校科学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四)大力引导和鼓励单位间联合进行科研攻关

对于支持、鼓励跨单位开展科学研究的单位,政府应每年拿出一定经费给予资助和奖励,同时在每年的科技项目评奖中,属联合开发性质的项目应拥有相对优先权;相关院校也要制定政策对参与联合开发、共同攻关的科技人员给予积极支持,并应保证其所在单位的工作待遇不变。

(五)建立蒙医药仪器设备整合基金

自治区科技、教育、卫生、财政部门各家每年拿出250万元,共计1000万元,统筹协调使用,连续三年不变,作为全区蒙医药仪器设备资源和人才互动的整合基金。其中每年拿出500万专门用于对仪器设备的存量调整。凡能够积极联合、整合效果突出的单位和部门,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并在今后购置增添设备中拥有优先权,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同时,政府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指定承担单位、定向投入等办法,鼓励各单位进行仪器设备共享。

(六)明确发展重点,实施合理分工

其基本思路为:以内蒙古大学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为核心,建立我区蒙药材现代化研究中心及自治区级蒙医药高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以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药学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为核心建立我区蒙药药理研究中心及自治区级蒙药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为核心,建立我区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自治区级蒙医药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内蒙古中蒙医院为核心,建立我区中部蒙医医疗研究中心及自治区级蒙医重点实验室。经过三年的建设,形成我区布局合理、各有侧重的产、学、严相结合的蒙医药研发体系。

(七)在内蒙古医学院建设我区符合GLP认证的蒙药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

积极推行GLP认证和药品研究机构登记备案制度,大力开展对实施GLP的培训,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蒙药学论文篇(7)

一、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蒙医药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药、西药甚至是其他的一些民族医药比较。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除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缺少产业化人才、缺少资本融通渠道、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普遍性问题外,一些现实状况也严重制约了蒙药产业的发展,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理论创新工作薄弱,人才匮乏

作为民族医药的一支,蒙医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蒙医药的特色,也是蒙医药产业发展的源泉。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目前对继承和发扬蒙医药理论及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开展得还很不足,没有挖掘和整理就谈不上发扬和创新。缺乏资金及人力投入,已成为制约蒙医药业发展的“瓶颈”。

(二)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的应用比例还不高

蒙医药是特点明显的医药科学,其指导理论、用药机理和制备工艺都具有鲜明特色。在世界医药技术和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蒙医药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应用。但是,由于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及创新和突破不力,造成关键技术的原创比例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开发,制约了蒙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三)蒙医药资源保护性开发工作不力,质量标准低

由于部分蒙药的有效成分没有明确的定性、定量指标,含毒性的药品、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查不规范,加之分析手段落后等原因。质量控制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丰富的蒙药资源,但存在对其资源分布、储量、生态状况了解不足的问题。加之蒙药所处自然环境的破坏、药材滥采滥挖现象严重及“重药用开发、轻药源培植”的急功近利思想,加剧了这类医药资源的破坏,需要尽快开展蒙药材的标准化完善和GAP基地建设工作。

(四)蒙医药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

许多蒙药制药企业生产方式落后,产品的质量、疗效、稳定性缺乏保证。也缺乏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蒙医药企业还没有出现跻身国家500强和天然药物全国60强的大型企业。多数企业尚未对产品的后续开发,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缺乏根据自身市场反馈而进行自主开发新药的能力,无法真正构建产品的知识及技术壁垒,产品结构单一、雷同,必将加剧蒙医药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状况,极大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

蒙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需要有特殊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尽管内蒙古等地政府对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但是蒙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时间不长。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六)品牌影响力小,投入不足

对蒙药药理、药效以及作用范围宣传不够,没有形成国内知名的蒙药品牌,导致消费者对蒙药的疗效机理缺乏认识。制约了产业发展。同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创新意识不强。科研投入能力不强。政府对蒙药科研、生产的扶持力度不够,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金较少,导致产品研发严重滞后,技术装备落后,产业竞争力不强。

(七)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太少,研究机构和蒙医高等院校势单力薄,且资源整合不够

全区蒙医药工作人员只有5000人左右,虽然内蒙古各个盟市及辽宁、吉林、青海等省的许多地区设有蒙医药研究所进行蒙医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传统理论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但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还没有一所独立的蒙医药大学,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体系严重滞后。蒙医药研究机构也不成体系,各自为战,缺少合作。药厂、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仪器设备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

二、加快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使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加快内蒙古蒙医药事业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是蒙医药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在蒙医药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挖掘整理蒙医药古籍文献、提高蒙医药人才素质、加强蒙医药科学研究、推进蒙医药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显得尤为迫切。自治区人民政府也非常重视蒙医药标准化工作,2005年专门成立了自治区蒙医药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拨付专项经费,开展蒙医药的标准化工作。

(二)培育造就龙头企业,注重新药品种的开发

内蒙古蒙医药生产企业存在着组织结构多、小、散、乱的状况。要使蒙药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必须通过联合、兼并、破产、重组等方式,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使有效资产由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与此同时,依靠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发展有优势和特色的蒙药产品。铸造蒙药品牌。近几年来,内蒙古的医疗单位及药品生产企业,在蒙药的新药开发方面表现出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广泛、申报类别高、剂型多样化的趋势,但与医药业发达省市比较仍显新药品种数量少,蒙药特色品种少等不足。内蒙古在蒙医药的研究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如何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蒙药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内蒙古已形成两个类型的研发力量,一是以蒙医院和蒙药研究机构为主的科研型力量,一是为生产医药产品企业为主、通过联合与自身发展方向相同的蒙医或其它研究力量的实用型研发力量。促进企业与医院、研究机构的有机联系整合各方面技术力量,是提高蒙药创新的能力,是加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进一步建设完善蒙医药服务体系

全区现有中蒙医药机构107所,综合医院多数都设有中蒙医药科室,75.4%苏木乡镇卫生院、61%的嘎查村卫生室、8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7%的社区服务站能够提供中蒙医药服务。今后应该建立健全以自治区、

盟市蒙医院为龙头,以旗县蒙医院为骨干,以综合医院蒙医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和农村牧区卫生院、卫生室为网点的蒙医药服务体系。作为蒙医药机构发展和完善的保障,首先,进一步完善蒙医药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建立“统一管理、归口协调、分工合作”管理体制;其次,以旗县级蒙医院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农村牧区三级蒙医院服务网络建设,并配备蒙医及医护人员:最后,大批培养蒙医药人才的同时,提升蒙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将来蒙医药业的发展需要。

(四)创建优良品牌弘扬民族文化

依靠企业现已形成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自治区医药、保健品已有的营销网络的优势。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和加快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速度。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以优质的服务。创新的营销策略,抢占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将产品做大、做强,树立中蒙药的知名品牌。可采用三步走的策略:1.品牌建设策略。继承传统蒙药文化和药方,利用优势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研究开发药效好、毒副作用少的非处方药品,起个响亮的名字,设计出安全、方便、特色包装,创作出富有蒙古族文化内涵的公益广告宣传片,选择好传播媒体,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宣传,深深地影响现在和潜在消费者群体,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2.品牌发展策略。品牌发展依托消费者的认知和满意。所以,蒙药制药企业必须有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和近期的营销策划,建设好营销研究队伍和营销管理队伍,深度调查研究消费者(患者、亚健康者)的心态和需求,保证药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让更多的患者满意,让患者口服心服。巩固蒙药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3.品牌管理策略。有了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态度好、患者很满意,良好的品牌形象自然就形成。保护品牌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法律。维护形象主要是加强品牌管理。品牌管理需要严格的品牌管理制度和高素质的营销管理队伍作为保障,避免发生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和终端市场失控的结局。

(五)搞好药材基地建设,保障蒙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