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c语言教学论文

c语言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3 09:51:27

c语言教学论文

c语言教学论文篇(1)

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应当充分注意实验环节。首先老师在上实验课时尽量要求学生多编写程序,多上机调试程序,上机实验的目的决不仅是为了验证所编程序的正确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上机操作要领和调试程序技术,积累编程经验。其次上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语法规定,光靠课堂讲授比较枯燥又难以记住,但它们又很重要,通过多次上机就能自然地熟练掌握,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最后,学生在上机调试通过一个程序后,可以自己改变程序中某些部分,甚至故意设置一些障碍,观察和分析在不同情况下的编译和运行结果。应当说,上机实验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堂听课,这是巩固和发展课堂知识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2C语言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不少高校C语言实验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2.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以前只知道使用计算机娱乐或办公,认为计算机的学习应该很轻松。但是C语言的许多基础知识都是概念性强、理论性强,内容丰富且抽象,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这时有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而老师又没有及时引导,因此许多学生学习兴趣开始降低,不听老师讲授理论课,甚至连实验课也干脆不去。

2.2很多高校的C语言课一般是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教学,任课老师只负责理论教学,实验部分则是把学生丢到机房由实验室老师负责辅导,任课老师很少或基本不去机房,学生上机调试程序的自觉性当然很差,就算任课老师布置了作业,也有不少同学在偷偷玩游戏浪费时间,有同学有问题也是由辅导老师负责解答。任课老师和辅导老师沟通不够,学生到底哪里不懂,上机时在干什么这些情况任课老师很少知道,当然也不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教与学在这里脱节了,任课老师上课就失去了针对性。

2.3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现象,有的程序错误百出,根本就没上机调试过。对批改过的作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不认真去分析,交作业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对于C语言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靠布置作业和书面批改作业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习和了解学习情况是很不全面和客观的,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2.4学生每次上机时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虽然教师事先也向学生布置应准备的内容,但没有督促和检查,完成完不成无所谓。上机情况与期末总成绩没有直接关系,这常常导致学生上机前不充分准备,上机过程中时间抓得不紧,思想上没压力,故而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提高不快。

2.5不少高校目前C语言的编译软件还在用DOS下的TC,现在是WINDOWS横行的年代,如果还是坚持让学生面对纯英文操作界面的TC,运行一系列难以记忆的DOS命令,很多学生看第一眼就被吓倒了,更不用说去仔细分析调试程序时产生的诸多英文提示,而且TC本生也有不支持鼠标操作,输入中文不方便等缺点。3C语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在上机实践教学中应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3.1为了方便管理任课老师最好兼任实验室辅导老师,或者要和实验室辅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上机作业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加强机房管理,端正学生的上机目的。上机考勤、纪律情况记入期末成绩。

3.2在每次上机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老师(任课老师或实验室辅导老师)根据每人完成练习题的数量、质量与时间,现场打分并做为平时成绩,影响该课程的总成绩。练习题可在上机之前提前告诉学生,方便他们事先做好准备。这样一来即可有效地避免学生互相抄袭作业、不求甚解的弊端。

3.3凡讲过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学生必须事先复习好,上机时一律不予解答。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课的听课质量。

3.4取消原来的书面作业,换成学生写实验报告,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总结编程经验。实验报告的格式可以参照上机实验指导书,此类书现在书店很多,比如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设计》就比较不错。

3.5改进C语言的编译环境,选用WINDOWS下的编译软件,比如WIN—TC,WIN—TC的内核实质上和TC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操作界面不一样,WIN—TC的优势主要就是纯中文菜单,支持鼠标操作,在WINDOWS下编辑TC代码,充分利用WINDOWS的剪贴版,可以很方便的输入和显示汉字等,这是一个免费软件在网上很容易找到。

3.6笔者结合国内外优秀编程语言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并经几年来C语言的教学实践,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设置成1:1,千万不可为赶教学进度或其它任何理由而压缩实验课时,那样做会得不偿失。

4C语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上述方案经笔者若干循环的C语言教学实践后,明显感到改革前后的情况大不相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1课堂听课质量明显提高。因为上机时老师要当场检查程序,根本就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就算抄来弄不明白也是白费心机。要想上机时顺利通过,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记笔记。因此课堂教学时学生基本上没有迟到和无故缺的,并且课堂上都能专心听讲,记笔记,课间10分钟还问个不停,因为上机时就没有这么多时间详细问老师了。

4.2实验课上机效率明显提高。因为要赶快把程序调通过让老师检查,否则这次作业就没成绩了,上机时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根本没有人有时间去玩游戏、上网,甚至于有的学生下课后都还要拖堂调试程序。

c语言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数据结构》;《C语言》;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46-02

《C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中两门非常重要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们一般在大一的上学期学完最基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之后,进入编程基础《C语言》的学习,然后学习C语言版《数据结构》,而这两门课程是后续所学《VB》、《C++》、《FLASH》、《微机原理》等课程的基础,因此,对于《C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C语言》和《数据结构》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

现今,国内外高校对《C语言》和《数据结构》两门课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上看来,是分开教学,学生分两个学期学习,先学习《C语言》,后学习《数据结构》,并由不同的教师讲授。若沿袭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知:

1.学习《C语言》时,学生的精力大多在基本概念及程序语句的应用上,大多只能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导致对C语言中很重要的实用性很强的指针、结构体、函数等概念的理解深度不够,从而无法应对较复杂的编程问题。《C语言》编程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直接导致学生在后续《数据结构》的学习及编程实现上不能得心应手。

2.《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必须在熟练掌握变量和基本的C语言数据类型,和深入理解复杂的数组、指针、结构体等结构的基础之上,编程实现或自定义一些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学生在学习完某一数据结构的理论之后,必需通过C语言上机编程来完成该数据结构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及其基本操作,并进一步编程实现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和巩固对该数据结构的理解,这对学生的《C语言》编程的掌握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学生们早已学完《C语言》这门课程,时间和《C语言》编程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们在学习《数据结构》这门课时,已经对《C语言》编程中相关的变量、数据类型、控制语句等基本概念基本忘记殆尽,编程时困难重重,很难用C语言编程方法将《数据结构》中的基本存储结构、基本算法,转化为可执行的C源代码。在实际《数据结构》教学时,约有35%的学生无法调试C语言一些简单程序,约52%的学生无法调试数据结构中的程序,约8%的同学甚至连C语言的编程环境都不会用了,只有约5%的极少数学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数据结构方面的编程实验。学生们的学习现状,要求教师在教授《数据结构》课程时,除讲解复杂的《数据结构》理论知识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和力气讲解C语言中结构体、指针、数据类型的定义等《C语言》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会用C语言编程实现各种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学生们课后也必须重新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复习《C语言》的相关内容,使得《数据结构》课程授课过程即费时又费力,教师学生都很辛苦。一般《数据结构》课程一学期48学时,用在引导学生学习C语言编程的课时占20学时以上,以至于连《数据结构》教学大纲计划中的课程都讲不完,为了赶课程,只好削减C语言的讲解,不利于学生C语言编程能力的培养和数据结构的学习,这对深入学习数据结构,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很不利,使数据结构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3.在《数据结构》教学中,《数据结构》的上机课时较少,只有16课时,学生只能在理论上记住教师抽象讲解的数据结构模型,根本无法在上机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编程设计来理解并应用各种数据结构。综上所述,《C语言》和《数据结构》传统教学模式中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关键是:《C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由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学期分开教,授课内容不连贯,不利于学生对数据结构理论的理解及C语言程序设计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编程的掌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造成了《C语言》和《数据结构》相脱节。对《C语言》和《数据结构》教学模式现状的改变刻不容缓。

二、《C语言》、《数据结构》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

针对《C语言》和《数据结构》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本论文着重研究将《C语言》与《数据结构》结合在一起的新教学模式,探讨怎样将《C语言》与《数据结构》两门课程相给合,真正使两门课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解决学生在学习《C语言》与《数据结构》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编程相脱节问题,提高《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真正使学生能通过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C语言》和《数据结构》教学新模式是使《C语言》与《数据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常用的数据结构,理解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注重《C语言》和《数据结构》知识点的前后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C语言》与《数据结构》相结合的新的《C语言+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提高《C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三、《C语言》、《数据结构》相给合的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

《C语言》和《数据结构》相给合的新教学模式提出之后,需在具体教学中需经如三步进行落实:首先,重新编写新的《C语言+数据结构》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是新教学模式的根本,是革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病,推广新教学模式的指明灯。其次,在《C语言+数据结构》授课时所用的课本是新教学模式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有对《C语言》、《数据结构》两门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重新对《C语言+数据结构》课本(上下册)进行编写,重新将《C语言》和《数据结构》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真正将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概念融合到一起,编写在教学中确实可用的优秀教材。新课本的上册重点讲授学生如何用《C语言》实现程序的设计,将传统教学中忽略的结构体、指针、新数据类型的定义、编译环境下程序的调试做为讲授的重点,采用《数据结构》中的最简单的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做为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C语言,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会用计算机的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本中的下册重点讲授《数据结构》的理论和应用,将《C语言》中多文件的编程、预处理命令、标准的库文件做为重点引入到教学中,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利用C语言编出完整的、能真正执行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较复杂的程序。最后,将《C语言》与《数据结构》两门课融合成一门课《C语言+数据结构》,重新编写教学日历,加大上机课时量最少至60课时。真正保证新教学模式的落实。

将《C语言》与《数据结构》两门课程进行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束了《C语言》、《数据结构》分开教学的传统模式,克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弊端,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很好地体现了高校“计算机理论与编程技能相给合”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学研究的宗旨,使《数据结构》和《C语言》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为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这种高效率的时代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论文所提出的《C语言》与《数据结构》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有利于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红琳.信管专业中“C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的整合研究[M].电脑学习,2010.

[2]青宇航.关于《数据结构》现代教学方法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下),2007,(3).

[3]安杨,等.“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M].计算机教育,2008,(10).

[4]刘合兵.《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校论坛,2008,(12).

[5]蒋秀英.《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的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23(3).

c语言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探究教学 实施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26-01

一、 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实施的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和认知目标

1、体验C语言程序设计的编程思想,激发和保持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探究活动的态度。

2、能辩证地认识C语言程序设计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可以利用C语言程序设计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程序功能。

5、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并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6、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等,熟悉语言的语法规则,熟悉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7、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编写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二、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实施的条件

1、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需要在计算机上调试程序,所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如:开关机、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文件的建立与查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

2、良好的C语言程序设计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学习者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是针对新学习内容的影响(即迁移)提出的,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正向迁移。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强调在已有知识经验上的主动建构,面对新的问题和任务,需要学生及时从头脑中提取信息,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已有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的基础上思考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并试图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良好的探究环境

良好的探究环境是学生顺利进行探究的保证,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要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灵活的探究条件。探究时间应该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假设错误时所耽误的时间以及讨论交流所需要的时间。探究教学中可能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师还应该准备书籍、网络等辅助资源。(2)学生在探究学习的时候不能有太多压力,不同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因素不可能以相同的速度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应该因人而异,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机会和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进度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三、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人为创造的“典型场景”,创设目的在于引出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教师把将要学习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通过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不平衡,引起他们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并通过探究活动把学生过去的活动和将来的活动联系在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人为创造的“典型场景”,创设目的在于引出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教师把将要学习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通过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不平衡,引起他们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并通过探究活动把学生过去的活动和将来的活动联系在一体。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做到:(1)创设的情境是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服务的,要以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目标为依据。(2)探究情境要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3)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感觉到问题的存在,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4)情境中必须包含学生未知的新内容,而且是能够通过探究掌握的。

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探究形式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探究教学主要有4种形式:探究性提问、探究性讨论、探究性演示和探究性实验。这4种形式是相辅相承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在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中,需要用到多种形式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探究教学过程。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通常都是由探究性提问开始,然后进行探究性讨论、探究性演示或探究性实验;也可能从探究性演示或探究性实验开始,在演示或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探究性讨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内容和课堂情况灵活地选用这些形式。

五、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各种策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评价是对C语言程序设计探究教学过程及其影响的测量、分析和评定,评价中我们更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需要。评价对探究教学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评价指标制定不合理,或者评价方法的选用、评价结果的表述不当,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对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

[2] 保罗 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15~31.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79,p2.

[4]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p68--71.

[5]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l.

c语言教学论文篇(4)

C++语言是在C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对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必须结合当前大学生基础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得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但能够掌握面向对象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视化编程与调试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工程应用型的实用人才水平。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得大学生能够找到科学的创新学习方法[4],尽快掌握C++语言基本理论和具备编程能力,是每位任课教师都需要面临的难题。

二、教学模式创新

为了培养面向工程应用的C++程序设计人才,在知识、能力、应用、创新等各方面全面培养大学生,本文提出“双主互动为纲、两个创新、两个学习、两个支持、四个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理论知识和具备编程能力的工程应用水平。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本课题组的教学模式采用双主互动教学为纲,即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师主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两个创新是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别进行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解,突出重点,并及时将新内容、新科研成果、新概念、新技术等内容补充进来,改善课程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编程人才的需求。教学方法创新是指采用互动式、全方位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两个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对C++的开发环境进行学习,使得学生面向学以致用的培养环境。两个支持是指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支持,包括面授支持、电话支持、e-mail和QQ等网络支持。四个课堂是指理论教学课堂、上机实践课堂、课程设计课堂和其它课余时间的课堂。

三、采用自然语言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C++语言是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教材从前到后系统性特别强,前后章节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由于面向对象的很多新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把教材上的语法知识照本宣科地讲给学生听,会导致下面大部分学生听不懂,学生会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和厌倦疲劳,从而产生排斥和厌学情绪。这种抵抗情绪一旦从开始就产生,则将影响后续整个学期的教学效果。由于从头到尾都听不懂,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也无法进行互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差。而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第一次课程教学中,明确C++语言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C++语言是大多数电子、信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非常重要的程序设计课程,也是这些大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以后上研究生或参加工作进行计算机软件和IT开发的主要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软件设计和开发中。要让大学生有危机意识,在大学生就业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学好C++语言,能够提高大学生以后在就业竞争中的筹码。

2.讲课过程中,对C++语言中的很多概念,结合自然语言进行讲解

C++语言作为一门计算机语言,它和人类的自然语言相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讲解一些关键概念时,采用一些浅显的自然语言的例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文作者在讲述一些关键概念时,将这些概念和自然语言结合进行循序渐进启发式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举几个例子。

(1)引用是C++语言中第一个新的概念。引用类似于自然语言中的别名或者绰号,是正名的别名,没有正名就没有别名。例如唐太宗就是李世民的引用。李世民是正名,唐太宗是别名。正名和别名属于一个变量,共用同一片内存空间。引用主要用作函数的参数传递,形实结合后不会产生临时的变量,节省了内存空间

(2)类和对象是C++语言区别于C语言中普通数据类型和变量的概念。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这个类的所有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其内部包括属性和行为两个主要部分。类和对象的关系就像模具和铸件的关系一样,类就相当于模具,对象就相当于铸件。一个模具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个铸件。

(3)友元是C++语言中另一个新的概念。在数据共享与保护中,友元类似于自然语言中的朋友,但是友元和自然语言中的朋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类的朋友关系通常是双向的、可以传递的,但是C++中的友元关系是单向的、不能传递的。

3.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布置一些编程作业,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并共享小组编程成果,使得他们对自己编制的程序能够运行和产生正确的结果具有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每一个小组各自给全班同学讲授和演示自己的算法、编程思路、运行结果,既能够锻炼学生的编程与演讲能力,又能够在课堂中产生良好的互动。

4.讲课过程中尽量做到幽默风趣,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风趣幽默、声音洪亮、带人真诚、平易近人、知识渊博、通俗易懂,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在PPT幻灯片中多做一些动画效果,或者以Flas演示程序的动态运行过程。教师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反应,随机应变,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与最新国内外时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一些难以理解的语法,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对一些难以区分的概念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和总结

C++语言是在C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全面兼容C,但是又增加了很多新的较为复杂的语法知识点。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语法知识点,如果教师不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和举一反三,按照大学生初学的水平很难真正达到掌握和编程应用的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在讲完某些知识点后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和总结。例如,C++中引用和指针的区别总结表,普通指针、指向常量的指针和常指针三种指针所指向的内容和指针本身能否改变对比总结表,对基类中具有不同访问属性的成员经过不同方式继承后在派生类中的访问权限的比较和总结表,运算符重载时重载为类的成员函数和友元函数、前置、后置自增、自减运算符参数个数总结表。

五、熟悉Visual C++编程环境,具备图形界面编程能力

目前,Visual C++ 6.0是比较经典的开发环境。即使掌握了C++基础知识,仍然难以高效掌握使用Visual C++的编译器。为了培养实用型软件开发人才,教师还应该进行Visual C++编译器的入门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如下知识:

1.能够使用Visual C++开发环境进行界面设计;

2.能够创建简单的基于MFC的应用程序;

3.能够使用类、函数和消息映射机制;

4.能够利用开发环境有效创建对话框、按钮和菜单等资源。

当然,对于Visual C++的学习,一本好的教材也至关重要,现在的书店和图书馆各种Visual C++的学习教材五花八门,不泛互相抄袭、错误百出、误人子弟的教材。如何从这些书籍的海洋中找到合适的入门教材,对于作为初学者的大学生来说有点难为他们。本文作者也买过不少Visual C++学习的书籍,其中不少书就没有任何学习价值,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挑选一本优秀的、很容易入门的教材。本文作者和周围很多从事Visual C++语言开发的朋友们都认为Jon Bates主编的《实用Visual C++ 6.0教程》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教材。本人在每个学期给学生教学时,都会将这本教材的电子版发给同学们,而且从他们的反馈来说,效果确实不错。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程序编程与调试能力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验证,否则只是纸上谈兵。作为一门计算机语言,C++程序设计的实践性操作特点决定了上机实践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编程序或调试程序,不如教会学生编程序或调试程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上课时教师提前给同学们将上机编译器环境、各种单步调试、断点调试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布置好上机操作的题目,这样学生在上机前就会有充分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2.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程序设计题目,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和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编程调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学生的上机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讲解。并且也要对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实时总结和改进,形成闭环。

按照本文作者研究的教学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学习,在学期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对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班全班52个学生划分为13个小组布置了课程设计项目。每4人一个小组,由每个小组自己推选出1个组长、1个副组长和组员。组长负责课程设计项目的总体实施和分工,副组长协助,组员配合。课程设计的考核是每个小组交一份打印课程设计报告,包括项目题目、小组成员、程序设计结构、流程图、源程序、实验运行结果。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在讲台上进行10分钟的PPT演讲,老师和学生进行5分钟左右的提问。考核成绩是由老师根据课程设计报告、演讲PPT内容、回答问题效果等项目进行打分。经过一个学期的C++理论学习和一个月的课程设计,全部小组都按时递交了课程设计报告和进行了汇报演讲,其中不少学生讲的非常精彩,这对于他们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实战锻炼。学生普遍反映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七、结论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提出将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跃式课堂为形式、以课程实际相结合的多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高效教学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郑莉. 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钱能. 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谭浩强.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2, 229(5):103-109.

c语言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计算思维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引言

C语言一直在等级考试和实际应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逐渐也成为国内各高校工科专业广泛使用的教学课程。它作为一种优秀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其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能够直接操作底层硬件的特点,既适于编写系统软件,又能方便地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处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3个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第二层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学工作者单纯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在这一课程上获得大步提升。相反,可能增强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

一、计算思维的含义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上提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所以,在这里的“计算思维”不是狭义的计算机编程,而是运用计算机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现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高校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C语言课程更是数据结构、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基础,并可为这些课程提供实践工具。但是,一般而言,C语言程序设计所涉及的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而大量的概念及语法更使得这门课程乏味无趣,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即便学习了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仍不能利用C语言进行思维、表达,仍未建立起程序设计的计算思维模式,不会运用计算机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

(一)无意识计算思维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是:用大量的时间讲定义、语法、概念、语句,对学生的要求是注重接受、理解、记忆,讲课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掌握的只是比较抽象、机械、静止、片面和孤立,他们不知道如何灵活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缺乏计算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形式陈旧忽视整体思维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重视理论,轻视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C语言程序设计》虽然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但实验内容脱离实际,导致理论和实际教学相分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制约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偏重语法细节轻视而忽视算法思想

在讲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时,教师过分注重C语言的一些语法规则,忽视程序设计部分,从而致使语言与程序设计不能有机结合,忽视了对学生算法思想和能力的培养。如此,突出了C语言程序设计枯燥的一面,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局限性,影响学生的问题分析理解和求解能力发挥。明确该课程的重点并非一些语法细则,而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模式。

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是典型的计算思维课程,其中的教学内容也成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任课老师可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引导,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方法,将程序设计中的语法知识有机融入,避免知识太过零散,影响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进而消磨学生习积极性。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C语言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讲解C语言的一些语法规则,又要重视程序设计。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程序设计”应该是重点。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感觉是在学习“程序设计”,学习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法规则。相反,如果学生对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不熟悉,也会影响编程学习,进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将C语言与程序设计有机结合,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改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思维的培养。上课时,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课本的主要思想和问题作引导性的讲授,然后有目的的布置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或小型项目,并简单提示解决思路,让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做实验等方式完成任务,借此来理解相关知识及应用,达到融会贯通知识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针对形式单一的考试制度,可以加大平时成绩和阶段性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将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相结合,加强实验考核,在规定时间内上机并完成实验习题,根据完成习题的数量、质量,记录成绩。如此,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论与展望

计算思维不单单关联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到处都有计算机存在的时代,计算思维也越发重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希望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同时,计算思维同样得到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当然,以计算思维为基础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实践、总结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郑爽,王全民,李秀荣.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1:210-212.

[2]丁岩,张宇昕.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计算思维的培养[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01:84-86.

c语言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慕课;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01-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the old teaching model already can't adapt to the pursuit of personalized era.Through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Teaching effect shows tha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method not only can better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 learning, also can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help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Key words: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MOOC; multimedia technology

1 引言

C 语言具有强大的功能,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是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大多数院校开设于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是程序设计类最基础的一门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是大学生程序设计类入门课程,而且是《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EDA》、《MATLAB》等电子类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该门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抽象,主要培养学生的算法思想,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一直以来,《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授课难、学生掌握难。为此,对《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通过分析学生学习C 语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C 语言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有益的实践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编程思想,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2 传统教学模式下《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以“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主导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主导课堂,一堂课讲解多个知识点或多个语法点,上课一味地讲授、灌输,这种方法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师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2.2 过分注重理论学习, 理论与实践失衡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考试,成绩60分万岁的思想下,就难免导致教学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实践的要求并不高。讲授编程的基本概念,例如变量、常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只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而概念性内容相对抽象且枯燥,课堂上缺少案例实践的演示,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不到发挥,从而使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验课上,一名教师不但要负责对学生的上机实践进行指导,而且还需要负责维持上机的课堂纪律;学生也不清楚实验内容,从来都是率性而为,不考虑上机要达到的目的。

2.3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自卑心理,缺乏“勤能补拙”的渠道

在高校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来着贫困地区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使得自己跟其他同学有明显的区别,无论从接受新鲜事物或观念上,还是从衣着上,该学生都存在着不自信,怕一说话,会遭到同学的取笑,与同学相处表现出内向和自卑的心理。这些学生普遍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有限,英文水平低,看到稍长一点的程序代码就头痛,遇到不懂的问题,很少有学生主动询问老师。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而且学习能力偏弱,就需要借助网络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

3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选择教材,精选教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使初学者可以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使学生起初接触计算机时感到的好奇转化为兴趣。《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丰富,但学时有限;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心的筛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c。有些较简单的内容可以通过精选教材,让学生课后自学。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编著的《C 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本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教材。

3.2实践出真知, 需要加大实践的力度

学习《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阅读能力,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习也不例外。学生学过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认认真真完成一定量的上机练习,无论是验证性练习还是综合设计类练习,以使学生能够一步一步解决实践上机问题。只有让学生多上机、多练习、多动手操作,才能理解对应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编程。

3.3提倡课堂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互动式教学中,变“教师以主体”为“学生以主体”的核心思想,学生根据教师的预习任务完成相关知识点学习,并对自学中遇到的重点进行反馈,教师依据反馈信息,整理知识脉络,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对知识点进一步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遇到难点问题成立讨论小组来探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4变革考核方式

高考原来是一考定终身,现在提倡素质教育,高考形式也进行了改革;课程考核原来也是全凭考试,现在这种方式也必须改革。考核方式不再是完全依赖考试,期末理论考试只占50%,实践考核占30%,平时成绩占20%。其中实践考核先进行,只有实践考核过关之后才能参加后面的期末理论考试;平时成绩分为考勤(30%)、作业(40%)、小组讨论成绩(30%)。

3.5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在网络学习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引领作用。充分借助新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创新网络学习方式和方法。例如出现了微课教学、翻转课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教学。针对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教师要调整课程设计方案,全程参与。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跨越时空的界限,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 Y论

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教也难、学也难,必须摒弃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要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弊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学习、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加强教学各环节的实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所学到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新国.基于MOOC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福建电脑,2016,(8):39-40.

[2]叶婉秋.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以《C语言》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9):132-133.

[3] 裴明涛,梁玮.翻转课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6(9):123-125.

c语言教学论文篇(7)

【关键字】C语言 程序设计 教学探讨

一、由实验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往往是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编程方面课程,所以很多老师采用理论教学,学习完理论基础后开始上机实践,从介绍C语言的语法、算法开始,然后讲程序的书写,最后再学习程序的调试。这样复杂且抽象,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上课初期就反映C语言难懂、难学。在教授C语言之初,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先体验C语言程序设计的乐趣。第一次上课最好定为实验课。通过给出几个简单且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以及它们所对应的C语言程序源代码,边介绍程序运行平台的操作边指导学生自己编辑调试,观察运行结果。当程序成功的输出结果时,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自然产生了。第一堂课通过实验教学,完成从数学逻辑到计算机语言程序的转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二、教学中应避免过分强调某些容易引起副作用的知识细节

由于C语言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所以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抓主要矛盾的原则。介于C语言中有些细节牵涉到的副作用问题很多,教学时应把教学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那些部分,等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再深入到一些非主要的细节上。

三、阶梯性举例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都不一味地按书本去讲,而多举实例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笔者在一年来的C语言教学实践中采用阶梯性举例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阶梯性举例是指在课堂上把同类型问题归结出来,让学生从理解最简单的例子开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理解所学知识点。

例如,在讲述C语言中求若干数中最大值的知识点时,举出:第一层问题:2个数的最大值求法,采用简单if语句解决;第二层问题:3个数的最大值求法,采用简单if-else复合语句解决;第三层问题:4个数的最大值求法,采用条件语句加上if语句解决;第四层问题:n个数(4个数以上)的最大值求法,采用一维数组比较方式解决。

这样通过阶梯性举例教学,学生对同类问题的解决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其主要特点是升级适度,符合学生的心态,使学生有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强调程序语法规则,淡化程序算法设计思想

C语言语法规则繁多,且使用灵活,很容易出错。这样使得学生调试程序过程变得更难。因此,教师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C语言中语法细节问题,把一些经常会犯的错误总结出来。例如,在C语言里,赋值运算符是“=”,而“==”是关系运算符的相等比较,如if (a = 1),因为“=”是赋值操作,括号中的条件则会永远为真,程序在编译时不会提示有错,可以编译通过,但这明显不是所要的结果。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强调语法细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五、传授编程技巧,养成良好编程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调试程序能力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传授学生一些编程技巧,例如一些典型数学问题的运用等,让学生学会如何熟练应用C语言编程。由于C语言语句书写灵活,教师在实验课上应重视学生书写程序规范问题。例如,强调变量命名应顾名思义,一行只书写一条语句,每一小段程序要有中文注释等。养成这些良好的编程规范对学生今后编程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程序,多编程序,多上机调试程序。教师在实验课中,应该把一些常用的程序调试方法总结出来,教给学生。只有通过反复上机操作,自行找错纠错,才能对C语言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高实际操作和学习的能力。

六、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考核是必不可缺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针对C语言中不同的知识类型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如:考查C语言中常识性的知识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应用能力等可以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的程序调试、改错等可以采用上机考试。

七、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学习和讲授C语言课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关键在于对 “教什么”和 “如何教”的合理组合,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只要教师能理解C语言本身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教学手段,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C程序设计(第三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