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煤化工工程论文

煤化工工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3 09:51:49

煤化工工程论文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1)

关键词:煤气化 课改 工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59-01

《煤炭气化工艺》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关键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在煤炭气化生产各岗位的操作技能,使其具备煤炭气化生产工艺过程参数调节控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现拟对《煤炭气化工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为学生零距离上岗铺平道路。

1 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深入企业开展课程建设专项调研活动,主要了解煤气化生产技术与新技术应用、生产岗位知识能力需求、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信息反馈、专兼职教师教学协作共同完成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等[1]。通过对《煤炭气化工艺》课程的分析,将本课程分为煤炭气化、煤气净化、煤化工产品生产三个模块,每个模块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课程单元,如煤气化分解成煤气化原理、气化过程生产技术;煤气净化分解成除尘、变换、脱硫、脱碳单元;煤化工产品生产分解成合成氨、甲醇生产和二甲醚生产单元,每个课程单元包含若干知识点,如原理、生产方法、工艺条件、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等,这些知识点整合成本课程任务点。

本课程总体教学设计为:理论教学水煤浆气化仿真软件教学煤化工产品装置仿真实训煤化工教学工厂操作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职业资格取证考取等环节。

2 课程内容的制定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确定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目标,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衔接。专业知识的讲授安排在一体化专业教室、实训室、车间进行现场教学,开发与实际生产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案例,设置体现职业活动的教学项目,增强学生感知认识,让学生在真实仿工厂情境化环境中学习,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煤炭气化工艺》课程内容设计依托化工实训基地、煤化工教学工厂、仿真实训中心、煤化工反应实训中心等实训场所进行,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按照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生产过程这一主线,并与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合作,结合教学条件设计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把理论教学、实训、实习环节融合成一个体系,以模块的形式实施,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

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安排以煤为原料的气化过程这一主线,将理论教学与仿真实训、实践教学有效穿插,对理论知识进行提升,再次进行煤化工装置的仿真操作开、停车、事故处理过程,之后进入煤化工实训基地进行甲醇生产过程的煤浆制备、德士古气化炉气化、低温甲醇洗等工段现场实践教学,最后与工厂实践相结合,联系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工合成气的企业进行工厂生产实习。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逐步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型人才。

3.1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板书和PPT相结合):原料气制备的方法、原料气制备的原理、设备及工艺;原料气净化的方法、原理、设备及工艺;甲醇合成的原理、设备及工艺。

(2)仿真教学(仿真软件):离心泵、压缩机、精馏塔、吸收解析、换热器、管式加热炉等单元操作,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一氧化碳变换、低温甲醇洗、甲醇合成等工艺过程的开车、停车、事故处理。

(3)现场教学(参观):煤化工教学工厂水煤浆制备的展板教学。

(4)实操教学(实训设备):流体输送、吸收解析、传热、过滤、干燥等的单元操作过程;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釜式反应器、纯水制备等工艺过程的开车、停车、产品的分析。

(5)生产教学(校内教学工厂、校外实训基地):煤化工教学工厂煤浆制备、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甲醇合成、甲醇精制等过程开、停车、事故处理;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3.2 教学组织

(1)每个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每个模块由一组教师负责,理论、仿真和实践操作分工进行。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煤矿工人;安全培训;问题;对策

煤矿是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行业,事故频发,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如煤矿井下存在着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从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起着主要的作用。煤矿工人安全培训就是通过培训的方式使煤矿工人熟悉煤矿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安全规程及岗位操作规程,认识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并学会预防和控制其危险源,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条件及其预兆,掌握灾害防治的措施,从而更好地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通过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和控制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关键。然而,安全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安全培训应有的效果,没有达到安全培训的目的。

一、煤矿工人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脱离了员工,使安全培训工作缺乏激励性;脱离了安全培训标准,使安全培训工作缺乏标准性,脱离了实际情况,使安全培训工作缺少针对性。在培训内容上、形式上也过于单一,变的形式化。

1.1培训方法简单,内容缺失针对性。

当前我国的培训机构受传统教育影响,大多采用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在内容上多呈静态展示,这就会使培训人员感到一些反感以及厌烦,不能达到培训教育的预期效果。在我国煤矿一线的生产工人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大多由农民工人组成,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煤矿生产技术培训,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中的手段、评估、计划、形式、内容、方式上没能适应目前形式需求,使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不对这些煤矿工作人员采取合理的培训方法,就不会使煤矿的安全培训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1.2煤矿单位对安全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的一些煤矿生产单位,只关注煤矿的生产工作,却忽略了煤矿的安全培训工作,使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不能满足煤矿生产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很大的煤矿安全生产隐患。煤矿单位的相关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认识不足,没有投入足够的安全培训管理资金,一些领导认为安全培训工作不能给单位带来经济利益,不会提高单位的综合实力。这些思想都是错误的,其实能够保持安全生产是煤矿单位生产经营的最大经济利益。

1.3不能调动生产员工的积极性。

目前一些煤矿生产单位在安全培训工作中不能调动生产员工的积极性,不能考虑员工的个人素质、个人的意愿、个人发展因素,使员工出现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情况,没有培训激励机制。有些煤矿生产单位在安全培训工作上有详细的计划安排,但这些煤矿生产单位没有成套的安全晋级上岗制度,员工的岗位工资不能和安全培训效果向挂钩,不能使安全培训工作从“要我学习”转到“我要学习”上,使煤矿生产单位的安全培训较高大大降低,也造成了煤矿单位培训资源的浪费。

1.4煤矿工人文化水平低。

煤矿工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大中型煤矿工人中的专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有较高的比例,但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为初中、高中文化,甚至有部分人只有小学文化。小型矿井特别是私有矿井,专科及其以上文化的管理人员很少,甚至没有,绝大部分工人为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煤矿工人文化水平较低,导致了煤矿培训一些问题:(1)没有系统的学习,学习能力较弱,煤矿工人不能很好的理解煤矿开采和安全相关的理论知识。(2)学习气氛不浓烈,听不懂混时间,死记硬背等。

1.5培训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大部分培训教师,虽然是科班出生,能很好的教好培训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欠缺。由于煤矿工人的文化水平偏低,对纯理论的东西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往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举例子,讲案例等方式来诠释相关内容。

二、完善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对策分析

2.1提高煤矿工人的文化水平

提高煤矿新工人的准入门槛。特别是对于年轻的煤矿新工人,提高其参加工作的文化水平门槛,使其至少具有高中以上文化,逐渐地提高煤矿工人的整体文化水平,从而加强安全培训及矿井自身日常安全教育的效果。通过与职业中学、高校合作,通过职业教育、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方式,提高煤矿井下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培养煤矿技术和管理人才。

2.2加强对煤矿领导的安全培训。

加强对矿长、总工程师等煤矿管理层成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通过提高煤矿管理层成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境界,来促使其全矿安全工作的向前发展。

2.3加强对安全培训的监管。

3.3.1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其是否取得相应资质,是否建立有安全培训工作制度,是否按照统一的煤矿安全培训大纲进行培训,是否聘用未经考核合格的教师,是否制作虚假培训档案,进行监督,并依法进行处罚。

2.3.2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加强对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对其井下作业人员未进行安全培训的,严格依照《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给予处罚。

2.4应用先进培训方式。

应用现今先进的培训方式和培训系统,虚拟现实、三维动画和视频点播等可视化培训方式和培训系统,提高安全培训效果。如利用3dsMax和AdobePremiereProCS3来制作三维动画,利用三维动画的方式来还原安全事故发生的环境和过程,动画结合文字的介绍来演示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并且还用动画演示出了那些是违规,那些是正确的操作日。利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已建成的第一套煤矿事故仿真和安全培训系统,煤矿采掘、机、运、通、环等三维模型和事故仿真、危险源识别、自救逃生、应急救援演练等安全培训模块和考核管理系统。利用视频点播系统进行安全培训。

2.5加强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培训教师对培训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培训机构应当投入适当的经费,用于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进修、内部相互学习、老教师带新教师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设置科研、教改经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发展。加强实验室的建设。通过实验和模拟软件,加深教师对矿井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弥补其实践的不足。

三 结束语

煤矿工人安全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煤矿单位相关领导不断更新安全培训理念,充分借鉴以往安全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精心安排合理科学的安全培训方案,使安全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制度,采用合理的安全培训方法手段,使煤矿工人安全培训工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解放层开采 瓦斯抽放技术 数值模拟

近些年来,由于煤炭开采量的不断攀升,矿井的开采深度也越来越大,受到赋存条件的影响,煤层的瓦斯含量也在不断增高,为煤炭开采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据统计[1],当前我国正在生产的井工煤矿当中,约有一半面临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威胁,因此预防和治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于国于民意义重大。对于高瓦斯煤层开采,通常采取开采解放层的方法,即:先开采与之相邻近的煤层释放或抽采瓦斯,很多科技工作者在此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孟战成[2]、杜库实[3]等人对保护层(也称解放层)开采的影响范围进行了研究,田坤云[4,5]、朱胜利[6]等人则对保护层开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孟贤正[7]等人则侧重于瓦斯抽采及应用效果。本文以安徽省淮北矿区的青东煤矿为研究对象,对近距离7号和8号煤层的安全开采及瓦斯抽放技术进行研究,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工程背景

青东煤矿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境内,年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设计生产年限69年,矿井于2010年开始生产,是淮北矿业集团的主力生产矿井。目前开采7号煤层和8号煤层,两者的赋存特征和层位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7号煤层和8号煤层间距变化较大,但是最薄的地方仅为13m左右。为了实现高瓦斯煤层8号煤层的安全开采,降低煤层中的瓦斯浓度和气体压力,将首先开采7号煤层(解放层),并通过7号煤层对8号煤层进行瓦斯抽放作业。

2 理论分析

为了利用好解放层开采方法,需要知道在开采7号煤层过程中,8号煤层的围岩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抽采过程中的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因此,通过FLAC数值模拟软件,可以得到7号煤开采过程中8号煤层采场围岩应力变化的理论值。模型的建立是以正在开采的82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的,工作面倾斜长度假定为120m,工作面从10m推进至160m以远。其中当工作面推进60m时的采场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8]。

从图2中可以看出,较粗的黑线代表8号煤层,较细的黑线代表7号煤层,7号煤层中间的白色部分代表开采过的煤层。由于解放层7号煤层的开采,打破了围岩应力原来的平衡状态,8号煤层的压力得到了释放,从而有利于瓦斯气体的排出,降低煤层瓦斯浓度。

3 工程实践

实际开采过程中,8号煤层的瓦斯赋存压力得到释放以后,利用7号煤层已经开采的工作面向8号煤层施工抽取瓦斯的长钻孔,并持续不间断地抽放8号煤层中赋存的瓦斯。通过对钻孔抽取的瓦斯量进行统计,得到瓦斯抽排量额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7号煤层工作面的不断推进,钻孔瓦斯抽取量也在逐步攀升,并达到一定的量值后基本平衡。这说明,7号煤层开采对于8号煤层瓦斯的释放具有促进作用,解放层开采取得了预期效果。

4 结语

(1)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高瓦斯煤层开采过程中,可以通过开采解放层对目标煤层的采场围岩进行卸压,降低围岩应力。

(2)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解放层工作面的开采可以促进目标煤层的瓦斯抽排,降低瓦斯浓度,为进一步开采打好安全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光利.砚石台煤矿急倾斜俯伪斜上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孟战成,魏风清,史广山,等.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研究[J].煤炭工程,2013(3):51-53+56.

[3]杜库实.上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层卸压范围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S2):176-178+181.

[4]田坤云,孙文标,魏二剑.上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确定及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1):7-13.

[5]田坤云,唐现奇,刘志源,等.上保护层开采的保护效果及裂隙带分析[J].煤炭工程,2014,46(4):71-73.

[6]朱胜利.上保护层开采的保护效果及裂隙带分析[J].科技风,2014(8):213.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4)

一、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煤矿思想政治工作中,以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为基准的政治观念是员工树立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重要导向。通过企业、员工的相互协调,能够对煤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具备正确的舆论认识和理论引导。首先,通过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一步凝聚煤炭工作的“安全”意识,使煤炭事业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充分增进企业职工的创造意识和发展意识,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煤矿井下、井上的各项工作。

其次,在人才管理的培养过程中 ,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矿井设备财产安全、企业发展安全是衡量煤炭管理事业的重要因素。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能够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格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能够提升职工的专业素养,也能进一步增进煤炭企业的发展质量。

二、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现状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企业在保障产能的同时也需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煤矿企业作为一种资源消耗型产业,在思政工作的推进中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特点。

(一)缺乏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意识

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生命安全”、“经济效益”是企业煤矿工作者的发展核心。因此,管理者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上存在着一定的异议,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思想工作不存在深入价值,既浪费时间,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有很多管理者纯粹是为了敷衍上级领导的检查,认为煤矿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没有清晰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性和客观性,这样的发展现象也再一次表明了企业管理者对煤矿思政工作意识的缺乏。

(二)没有形成系统扎实的思想政治体系

对于负责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来说,思政专业工作者的自身素养决定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深度。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把正确的思想理论灌输给职工,也要树立一个严谨的思想政治态度,才能达到以身作则的发展导向。而在企业思政工作的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素养有待提高,一些思想教育工作者年纪较大、思想保守,授课方式也较为陈旧,并没有紧跟当前企业职工的思想潮流,难以引发企业和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思政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实际的价值观念和艺术导向。

(三)煤炭企业文化的整合塑造流于形式

基于企业煤炭工作的发展形式,在职工的劳动中,他们的体力劳动强度较大、难以保持稳定的煤炭企业发展,所以需要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然而在当前煤炭企业文化的构建中,难以形成较强的综合能力,所以出现了“光喊口号、没有作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难以体会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所拥有的能动力,企业文化的发展上受到严重的阻碍。

三、如何强化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煤矿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了煤炭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当前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进步促使煤矿思政工作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实现百花争鸣的发展态势。

(一)提高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意识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追求是增进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煤炭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的今天,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凝聚职工的关注意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方式。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增进企业职工的学习热情,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煤矿企业教育生产讲座”、“德育美文诵读”、“劳动者风采大赛”等活动,在广大煤矿职工中形成积极的发展导向。并通过各项发展形式,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营造良好思想教育环境。在相对和谐、发展的氛围中展开人性化的教育辅导,使员工的思想状况更加积极、健康。

(二)增进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力度

对于煤炭企业思政工作的发展创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发展动力,首先要通过各项经营策略,促使企业职工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客观思想,增进煤矿思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要在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持积极进取的发展态度,还要制定一系列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充分的考量。采取理论、实践双管齐下的教育形式,定时定期开展思政考核,将绩效考核成绩和职工的收入分红挂钩,确保煤矿企业能够产生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员工行为的思想化和规范化。

(三)提升煤矿思想政治队伍的专业能力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为了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发展,煤矿企业要深入结合党和国家的发展旋律,围绕企业生产特点,组织广大职工进行常态化的学习和开拓。并围绕企业新形势下遇到的热点问题,深入到基层听取职工的心声,最大限度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亲和力、发展力。

同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要对各项教育目标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从而建立一支思想态度端正、教育形式多样、实践模式健全的思想政治制度。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过程中来,进一步规范企业思政工作的组织形态。

(四)充分利用新型信息化思政教育模式

当前形式下,单纯的”开讲座,作报告”的形式难以满足职工的思想需求。因此,广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网络信息化管理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中来。通过推行“远程教育培训”、召开“煤炭企业德育课程互联网信息会议”等形式,进一步增进现代化企业职工的发展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共账号、微博、朋友圈等形式,做好各项舆论宣传工作。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为职工播放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短片、电影,分解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使企业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接触到思政教育的教育核心,在煤矿产业发展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增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成效。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煤地质学;课程融合;知识体系;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71-03

一、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一线地质人才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地质工作的进展,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因此地质工作的发展急需培养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型综合地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2]。当代社会学科交叉是推动大学知识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大学生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3],众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了多学科一体化的教学思想,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4-9]。“煤地质学”课程作为我校地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对本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组织等各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以“煤地质学”课程为例,探讨多门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煤地质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煤是由古代植物死亡、堆积、埋藏、后期成岩及变质作用后演化而来,这一过程有古植物、古气候、古构造与古地理等因素共同参与而成。因此《煤地质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见图1):(1)成煤作用过程,主要研究由植物转变成煤的这一复杂的作用过程,以及不同成煤阶段的特征、条件、影响因素及演化过程,理解煤的形成演变原因,这是煤地质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2)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学特征,采用岩石学和化学研究方法及手段研究煤的宏微观属性,为煤炭资源的工业利用提供基础。(3)成煤沉积体系的划分,分析成煤盆地水动力机制及不同成煤沉积体系演化对煤的物质组成、煤层、煤系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是煤炭资源预测的理论依据。(4)聚煤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其中起主导作用大地构造因素是重点探讨的内容,包括聚煤盆地的特征及类型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关系,通过盆地构造演化的分析预测煤层的赋存变化。(5)煤的聚积与分布规律,此部分内容需要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煤盆地分析方法和原理,研究煤在特定地壳中的聚积和分布规律,为煤田地质勘探提供理论指导[10]。

从《煤地质学》五大块教学内容中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讲解与其他多门地质课程紧密相关,讲解过程中需要有先修《古生物地史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内容。

三、先修基础课程与后继扩展课程之间的关系

1.《煤地质学》先修基础课程。《煤地质学》课程在讲授之前,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地学基础知识,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前,学生要先修《岩石学》课程,《构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等基础课程之后,《煤地质学》课程才能顺利开展。《煤地质学》课程是地质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每一门先修的课程的学习都是《煤地质学》课程内容讲解的基础。

例如先修的《岩石学》课程要求掌握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本课程的煤岩特征分析一章就借用了岩石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显微镜分析技术,识别煤的微观显微组分特征,进而可以判断成煤的原始物质来源。此时先修的《古生物地史学》已经学习过各地史时期,古生物的种属分类及繁盛程度,特别是古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演化等知识为本课程的深入理解与分析提供帮助。在岩石学中沉积岩石学的内容对《煤地质学》课程中的成煤过程的讲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煤层顶底板均为沉积岩层,煤层就是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演化发展的。因此煤层和顶底板岩层同样经受过各种各样的沉积作用。但煤层作为有机物质来源又与顶底板的无机物质在沉积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属性特征,煤的变质作用就是鲜明的例子。含煤岩系在经受相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煤经受变质作用转变成变质程度不同的煤级,而其他无机岩组并没有经过变质作用过程而转变成变质岩,这也表现出煤的特殊性。

先修的《构造地质学》课程要求掌握基本的构造类型及在地质体中的表现形式,在本课程的聚煤盆地一章就需要利用构造地质理论知识讲解盆地在形成之前、演化过程中发生的构造活动对聚煤过程的控制作用,这类构造称为同沉积构造[10],对煤层形态及厚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断层两侧煤岩层难以对接,因此断层属性的正确判断对分析煤层的赋存环境及后期的正确开采具有重要意;而聚煤作用之后的构造形迹会严重改造煤层的赋存状态,对煤层的后期开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后期构造带的查明有助于解释煤层现今分布规律,可指导矿井实际生产问题。因此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在《煤地质学》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先修的《岩相古地理学》是研究古地理面貌的学科,通过沉积物及沉积结构等特征,分析沉积体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沉积环境变迁。而成煤作用过程中从泥炭沼泽的发育到聚煤盆地的演化,每一阶段都离不开沉积环境的控制,因此《岩相古地理学》教学内容可以帮助理解泥炭沼泽的演化与发展、泥炭的堆积理论以及含煤沉积环境类型及沉积体系等内容,是解释煤层富集规律的理论基础。

2.《煤地质学》后继扩展课程。《煤地质学》课程在讲授之后,有兴趣和有需要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本课程相关的后继专业课程,如《石油地质学》、《煤成气地质学》、《煤化学》、《煤田地质勘探方法》等。

后继开设的《石油地质学》是学习石油资源的成因、成藏与分布等相关理论知识,其中成因问题分析石油的原始质料以低等生物为主,而煤以高等植物为主,但二者的演化过程具有相似性,通过《煤地质学》课程中学到的煤的成因演化阶段,可以帮助理解石油资源的成因问题。

后继开设的《煤成气地质学》、《煤化学》的学习均需要有一定的《煤地质学》基础知识,其中学习的煤化作用讲述了煤化跃变各阶段均有大量气体释放出来,这正解释了煤成气的来源,其中有一部分气体保存在煤层里面,也是就煤层气,有一部分运移出煤层就构成了天然气的组成部分。而《煤地质学》课程介绍的煤中元素及煤的工艺性质内容也构成了《煤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煤地质学》课程的学习为《煤成气地质学》、《煤化学》的课程开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知识。另外《煤田地质勘探方法》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分析、探测煤矿床,正确评价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要想准确地得出评价结果需要了解勘探区煤层的富集规律,因此《煤地质学》课程中聚煤盆地演化特征及煤层富集规律等知识点在煤田地质勘探内容中得到了应用。

四、多门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创新精神,因此在高校学科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煤地质学》作为地质专业高年级的基础课,采取以《煤地质学》为核心的多门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手段,是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地质人才的前提条件。该体系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见图2)。

1.多门课程基础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煤地质学》为核心,先修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同时将先修课程的部分内容融入到《煤地质学》课的讲解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

2.多门学科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煤作为一种特殊的沉积矿产,与普通沉积岩有共性特征;煤作为有机能源之一,与其他有机能源具有相似成因方式,因此《煤地质学》课程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与《沉积岩石学》、《煤层气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交叉课程可以很好地进行结合。

3.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煤地质学”课程是我校地质相关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各煤矿企业单位、煤田地质局等与之相关的生产或科研单位培养复合型地质人才的基础课,因此本课程是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煤地质学”课程内容贯穿多门地质学课程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完成任务。

五、结语

“煤地质学”课程是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各煤矿企业单位、煤田地质局等与之相关的生产或科研单位培养复合型地质人才的基础课,本课程开设之前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地质基础知识,本课程讲述的煤田地质理论和方法在煤炭资源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可以得出实践的检验,因此本文围绕“煤地质学”课程主要内容阐述了与先修基础课程,如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内容的有机融合,同时关联与“煤地质学”相关的扩展课程,如煤化学、煤成气地质学、油气地质学、煤田勘探方法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兴趣,实践了本课程的理论应用。

参考文献:

[1]余际从,段怡春,赵连荣,等.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11,(1):3-13.

[2]倪师军,邓斌,李明路,等.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0,(4):17-22.

[3]李佳敏.学科交叉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转型[J].江海学刊,2012,(6):228-233.

[4]吕大炜,王东东,李增学,等.“多学科一体化”地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岩相古地理”教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4,(4):112-117.

[5]李增学,刘海燕,刘莹,等.“煤地质学”课程教学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9,69(1):114-117.

[6]左琼华,朱婉明,杨加庆,等.实施理实一体化情境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以“岩石肉眼鉴定”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2,(2):76-78.

[7]徐艳.多学科融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62-64.

[8]刘海燕,李增学,吕大炜.探讨“煤地质学”课程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J].山东煤炭科技,2011,(1):141-142.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6)

教师

【关键词】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近年来,随着各种大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型煤炭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采、掘工作面煤尘、粉尘浓度、噪声大有增高之势,危害程度随之增加;实际接触工人增多,职业病患病人数总量增大[1]。为深入了解煤炭开采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笔者对我旗某大型现代化开采煤矿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该企业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乡镇,始建于1975年,当时是炮采,危险大,产煤量、率低;2005年经过合并改组后,也进行了技术设备改造,成为现在的现代化开采煤矿,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年产煤300万吨,在职职工546人,生产工人469人。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割煤机割煤-输送带输煤 -煤场-销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等。工人每日工作时间为8 h。

1.2  卫生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教师

该公司在生产时采取湿式作业及加强通风来降低粉尘浓度并定期为工人发放工作服、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1.3  检测内容

 

粉尘、噪声检测使用仪器及评价方法、采样点、采样时间的选择,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范围》GBT122-88的要求进行。粉尘浓度检测使用IFC-2型防爆粉尘采样器,采用滤膜称重法;噪声强度的检测使用CENT-320型噪声仪,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评价。检测结果的卫生学评价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进行。

2  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教师

2.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在5个工作面选择24个粉尘作业点,在工人呼吸带高度采集48个样品测定了粉尘浓度,结果粉尘浓度在6.8~68.0 mg/m3,平均27.2 mg/m3,标准差16.4 mg/m3,其中8个点合格,合格率为16.67 %。

2.2  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在作业场所工人作业岗位选择48个噪声作业点测定噪声强度,结果噪声强度在49.7~96.1 dB(A),平均75.0 dB((A),标准差10 dB(A),其中44个点合格,合格率91.67 %。

3  讨论

    长期以来,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一直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已屡见不鲜。煤炭开采企业其煤粉尘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煤粉尘污染对个人健康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长期接触,不仅可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尘肺病的发生。从上述检测结果看,煤炭开采企业粉尘污染严重,监测点合格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割煤时产生的煤粉尘浓度过大;二是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工人直接接触粉尘过多;三是没有有效的除尘设施,生产过程中虽有喷水除尘及通风,但效果差;四是领导对防尘除尘工作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所以说,只有彻底改变工艺,如:加设除尘设施、改造生产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配套防护设施,才能还工人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教师

    煤炭开采企业噪声主要来源于所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如割煤机、掘进机、输送机、打卯机等所发出的机械性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病理性变化。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所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噪声危害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安排工人工作中短时间脱离噪声环境休息,减少工人的实际接触噪声作业时间;另一方面可为工人配备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总之,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逐步深入人心,让各级领导和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才能使职业病防治工作逐步收到成效。

教师

【参考文献】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综采;采煤机;关键技术;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D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034-02

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煤矿业在我国工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属于基础性产业,今后和将来一段时间,还将会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产业。采煤机是煤炭开采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综采采煤机在未来会获得广泛的应用,它的性能和质量不仅会对煤炭的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不利于煤矿企业的生产工作安全进行,因此,加强综采采煤机技术创新研究势在必行,以改进综采采煤机的设计结构,提高其质量,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1 概述

霄云煤矿现在使用的采煤机为MG450/1020-QWD双滚筒采煤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截割高度:2.0~4.0m,煤层倾角:0°~35°,机面高度:1573mm,截深:800mm,整机重量:46t。

2 综采采煤机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2.1 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调查发现,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比较重视综采采煤机的基础元部件的理论研究,此外,每个产品设计工作都有较为先进的理论支持。但是,我国的科研院所以及生产企业并不重视理论研究,一般在应用技术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虽然我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但也只是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在理论研究方面涉足太浅,从而造成了国产的综采采煤机基础元部件达不到应有的性能,严重影响了煤炭的开采工作。此外,我国在综采采煤机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存在较大的漏洞。

2.2 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在综采采煤机生产技术研发方面往往是引进国外的相关技术加以模仿,没有一定的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比如,我国在某些型号的综采采煤机的电液压阀方面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技术,一般采用的是国外的技术;对于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变频器,我国也没有研发出较为成熟的技术,而是国外用于地面的变频器,经过一系列改造工作,并加以组装,以专门用于服务综采采煤机。但是,这种组装的变频具有较低的性能,以至于在某些情况下难以使用。

2.3 寿命短,可靠性差

我国综采采煤机所用的金属材料、重要元部件、轴承、密闭装置、电动机、液压零部件、电气零部件等,在使用寿命与可靠性方面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档次,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系列问题致使我国制造的综采采煤机具有寿命短、可靠性差等缺点。例如,我国制造的某一型号的综采采煤机的齿轮寿命很短,仅仅有4000h左右,而国外制造的这种齿轮的寿命是国内的四倍还要多;国内制造的皮带机托辊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0000h左右,但这种装置在国外制造则有三倍于国内的寿命。

3 综采采煤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

3.1 强力销轨式牵引系统

随着煤矿科技的不断进步,装机功率以及牵引力和牵引速度逐渐变大,这对综采采煤机牵引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煤炭开采的具体实际以及发展态势可知,高产高效综采采煤机需要强力销轨式牵引系统,这一牵引系统还应具备以下五个优点:一是开发强度高;二是适应能力强;三是可靠性高;四是节距大;五是寿命较长等。

3.2 基于网络化、模块化的分布式电气控制系统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在电气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综采采煤机的控制系统将会朝着模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也是其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一系统是根据功能来进行模块划分的,也可以结合用户的需要而定。这些模块主要有中央处理器模块等,并为综采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3 采煤机自动化开采技术

实现工作面远程操控,需要建立完备的无线高速信号传输装置,此外,还得研究综采采煤机工作影像传输技术。建立专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实现综采采煤机操作远程控制,这一系统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可靠性高;二是性能高;三是抗干扰以及抗热效应能力强等。同时,为实现工作面自动化开采,需要综采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三者之间的有机配合,并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3.3.1 采煤机记忆割煤技术。采煤机自适应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无人化综采工作面的关键技术,记忆截割恰恰是该技术的突破口。通过示范刀学习,采煤机中央处理器通过监测摇臂传感器的角度变化计算滚筒位置,记录采煤机在工作面内任一位置对应的滚筒高度参数,并根据左右牵引部大齿轮上速度传感器自动计算采煤机位置和方向。所有实现自动化开采所需参数如采高、卧底量、滚筒位置等可准确确定并精确控制,同时可存储、传输、读取。采煤机切割高度能够随煤层变化而自动调整。这是实现远程控制采煤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3.2 采煤机与液压支架联动技术。支架可以及时获得采煤机的位置和方向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自动控制支架的动作。采煤机和支架间的信息传输、电液系统的自动控制是实现采煤机与支架联动的关键技术。

3.3.3 采煤机与工作面输送系统的协调控制。综采工作面输送系统的工作状态也是决定采煤机行走速度的关键因素。如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出现运量超限等问题时,能自动及时调整采煤机的工作参数。

4 结语

总之,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消耗量会持续增加。采煤机作为煤炭开采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综采采煤机,应得到进一步创新,不断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给综采采煤机技术的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实际,积极创新,力争实现综采采煤机技术创新新突破,从而保障我国经济较快较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世洪,汪崇建,刘振坚.我国滚筒式采煤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A].煤矿安全与机械化——采、掘、运装备论文集[C].2006.

[2] 李光煜,赵荣,张春祥,等.我国采煤机的发展与前景[J].煤炭技术,2001,20(2):3-5.

[3] 刘春生,闫晓林.国内大功率自动化电牵引采煤机的现状和发展[J].煤矿机电,2003,(5):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