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改造工程论文

改造工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2 09:41:25

改造工程论文

改造工程论文篇(1)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改革已经在神州大地上愈演愈烈。对于建筑业来说,在经历过多次改革的洗礼之后,仍然没有构筑成熟的建设市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构建符合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法律等管理手段,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提高投资和经济效益的行为和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已加入WTO的现实状况,我们将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国际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而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也必须逐步与国际工程造价惯例接轨,作为建筑业中发挥着灵魂作用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是建设市场最终最根本的改革方向。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要建立以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搞清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一、变计划价格为指导价格

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由过去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进行改革,坚持其积极的方面。首先,建设工程造价及其预算定额管理体制改革,应本着价格形成机制即“量”、“价”分离入手,保持定额的法定性,改变人工、材料、机械计划价格为市场指导价格,逐步放开各种取费的费率,鼓励企业之间在同一水平上开展竞争。

实行“量”、“价”分离的核心是把法定性的标准和指导性费用、价格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区别对待。定额作为控制消耗量的标准,应在统一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委托行业协会、管理和解释。为适应“量”、“价”分离的要求,首先对通用性强,覆盖面大的专业定额,编制全国或地区统一的定额,全国或地区统一定额包括项目划分,计算规则和取费程序,必须严格执行。

关于价格问题,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工程造价只能将计划价格变为指导性价格,其理由主要是:就目前建筑业现状看,宏观、微观条件都不成熟。一方面行业的宏观调控缺少力度,比较行之有效的控制市场供求手段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建筑市场仍然是一个不规范的市场。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只能实行指导价格,包括价格指数。指导性价格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价格、人工单价及机械台班单价,也包括构成建筑产品的物化劳动价格,均由主管部门定期,供甲乙双方参照执行。

改造工程论文篇(2)

摘要:近几年,我国电网正处于综合自动化改造阶段,本文总结我局电网改造和扩建中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同大家一起探讨,同时提出二次继保改造工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继电保护;改造工程;安全措施;二次系统 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系统,近几年来,我局的电网进行了比较大的自动化技术改造,变电站的无人值守化、综合自动化大部分工程都是与二次继保系统的施工相关联的。尤其是在一些旧的变电站施工改造时,为了用户的利益,只能分区域或分时间段停电,因此二次继保设备改造大部分都在二次系统带电或者部分带电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保证变电站运行设备的安全可靠,在二次系统改造时必须采取严密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对此,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必须做足改造工程开工前的安全技术措施  继电保护改造工程项目的开工,必须按照电力施工要求经过一整套完全的手续。包括提前审批施工方案,提前向上级生产技术负责部门及调度运行部门审报停电计划和改造申请,并且与上级主管继电保护部门进行技术交底和沟通,确保施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只有在各方面对整个改造项目的制定与计划完全落实情况下,由施工管理人员为继电保护人员创造条件,协调各部门、厂家和本部门的施工需要后才可以开工。另外,班组人员使用的工作票和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的落实也至关重要。对于继电保护安全票措施的执行,不能马虎应付,要求有执行有监督,真正做到继电保护措施票的项目详尽,真正起到确保安全的作用。  在开工前,我们采取江门局推行的准军事化管理要求,要求班员列队由工作负责人讲解工作票内容和安全措施,并且做好了如下准备工作:  1)布置工作任务“三交待”,交待工作任务,要清楚明了;交待安全措施,要具体详尽;交待注意事项,要全面细致。  2)接受工作任务“三明白”,明白工作任务,明白注意事项,明白安全措施执行。  3)措施执行过程中不准工作人员凭经验工作,不履行职责,擅自扩大工作范Χ和变更工作内容。  4)工作前,安全措施执行完后要由工作负责人检查安全措施是否©项,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检查材料工器具的准备是否齐全合适。  5)要求工作负责人对班组成员的着装、精神状态进行检查,确保班员状态良好、工作效率高。  二、在二次继保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在二次继电保护改造工程中,《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中规定:现场工作应按图纸进行,严禁凭记忆作为工作依据。二次继电保护施工图纸也可能经过很多人的手改变更,现场实际接线难免与图纸资料内容不一致,在拆设备前一定认真核对,并做好记¼,对拆除旧设备,决不能采用破坏性拆除,应保持其完整性,否则当设备改造后发现新设备不能投入运行时,需要对其进行恢复时,难以恢复原状,势必对电网的运行存在影响。所以,现场拆除二次线时,首先做好标记和记¼,并做好相应的核实,防止无标记拆除后,给改造项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拆除过程中,先拆有电侧,后拆无电侧,并将无用的电缆抽出,用绝缘胶布把¶出的电线头包起来,切忌由于拆除不彻底引起新设备有寄生回·,给新投设备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2)在现场工作时如果遇到技术性的难题,首先停下来,与继保及运行工作人员、厂家、设计人员进行讨论、协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图纸上进行相应的变更,确认后方可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更改接线后要在继电保护记¼本作过好记¼,切忌擅自变更回·,使得以后运行调试工作难以进行。  3)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上工作时,首先用钳型电流表测量并记下电流回·的电流,接着短接从电流互感器过来的那一侧端子排,然后用钳型电流表测量短接线内和被短接部分的电流,如果短接线内的电流和短接前所测电流相等而被短接部分的电流为零,这就说明短接好了,之后便可以安全打开电流端子中间的连接片,进行下一步的工

改造工程论文篇(3)

临汾市古县旧县镇位于古县的中南部,镇区供水工程已经运行三十多年,设施老化,压力不足,漏水跑水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旧县镇区多年来不断发展,部分住在地形较高的岭上居民,用水极不方便,吃水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实施供水改造工程。旧县镇区集中供水工程原有水源4处,1号水源为镇南边旧县河道左岸1眼水源井,2号~4号水源为南边皂角沟上游0.8km的3处泉水,镇正南边高地建有1座容积80m3调蓄水池,以及引输水管和供水管网。根据镇区建设规划,结合工程实际,本次确定的改造内容为:1)1号水源改造:更换1号水源的水井抽水设备及压力管0.502km,将水提到旧县镇供水站调蓄水池;2)新建旧县镇供水站:位于镇南边偏东高地,修建300m3调蓄水池、加药消毒室40m2及其辅助设施,以及在2号水源的引水管设分水后,安埋0.134km引水管,供到新建调蓄池;3)改造3号水源工程:从镇府正南1.2km处旧县河尸.岸2号泉水引水,需修建引水口和引水

2乡镇概况

古县全县设7个乡(镇),111个行政村,人口9万人,总面积1206km2,耕地面积61.69万亩。全县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杂粮、核桃等,全县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有部分矿业、焦化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旧县镇全镇辖13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135个自然庄,总人口2537户10511人,总面积124km2,耕地面积39865亩,具备农业经济综合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旧县镇区集中供水工程位于旧县镇附近区域,依据古县2013年经济计划统计资料,旧县镇区及驻地单位总人口数为7020人。区内耕地面积1.42万亩,当地农民以种植大田粮食作物为主,部分村庄有冶炼、制造副业。当地农业总产值每年5114万元。人均年收入7103元,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3自然条件

3.1自然地理及地貌旧县镇附近区域面积小,地形变化大。地面高程在788m~884m之间,自然坡降为1.79‰。工程区位于吕梁太岳山南麓,沁水盆地边缘,整个区域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属涧河南支流域。地表为新生界松散沉积物覆盖层。区内境内山脉连绵,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境内有涧河、蔺河、蔡子河、刘垣河四大水系,其中蔺河为沁河支流,其余为汾河一级支流,黄河二级支流,水资源存储量较少。

3.2水文气象工程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境内年平均气温11.8℃。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6℃,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4.9℃。境内测得最高气温为39℃,最低气温为-23.4℃。古县总热量比较丰富,年平均日照达2278.8h,日照率为51.7%,初霜日期10月20日左右,终霜期4月14日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83d。降水东北多,西南少,年均降水量558.5mm,降水季节间分布极不均衡,60%集中在7月~9月三个月内。

4现有供水工程概况

旧县镇位于古县的中南部,镇区供水工程已经运行三十多年,设施老化,压力不足,漏水跑水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镇区不断发展,部分住在地形较高的岭上居民,多年来用水极不方便,吃水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实施供水改造工程。旧县镇区集中供水工程现有水源4处,镇南边旧县河河道左岸1眼水源井、镇南0.8km处泉水1眼以及镇政府南1.2km处泉水2眼(管道损坏不用),容积80m3调蓄水池1座,以及引输水管和供水管网。

5工程建设必要性

项目区因受水文、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区内水资源充足,主要是供水设施老化,给当地居民带来严重的不便及后患。目前,该地区的可供水能力不能达到日益增加的需水量要求,同时管网老化严重,蓄水池地形偏低,部分居民经常有水龙头而放不出水,有时能在后半夜接水,用水极不方便,也存在贮水时间过长,饮用后得病。因此,水资源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地政府已经把改善供水紧张的局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当作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解决饮用水的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5.1水源条件充足旧县村南地下水埋藏深度适中,水量丰富,水质良好,根据已有成井的情况,出水量在20m3/h,且有泉水3眼,出水量分别为8m3/h,5m3/h,5m3/h。如加以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其水量完全能保证该区的用水需求。

5.2政府积极推动当前,各级政府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项头等大事来抓。水源区与受益区均处于古县旧县镇境内,大大地减少了跨地域引水的矛盾,且旧县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程十分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极大的推动了此项工程的发展。

5.3群众大力支持解决当地饮水问题的工程是当地群众盼望已久的工程,群众有极高的热情,纷纷表示要大力支持该工程,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保证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5.4施工条件便利工程区比邻大运高速公路、309国道贯穿全镇,区内乡镇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水、电、通讯均可在沿途解决,施工所用材可从本县或临汾采购,施工条件便利。

6效益分析

本供水改造工程实施后,项目区群众避免了因集中供水老化供水不足以及饮用不合格水引起的各种疾病,减少了购水和医疗费用的开销,增强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了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6.1经济效益分析1)效益计算。a.节省医疗费,每人每年按80元计算,共节省支出56.16万元。b.减少了买水的开支,每人每年按120元计,项目区共节省水费支出84.24万元。c.总效益。由以上两项得总效益为140.4万元。2)项目投资。该项目总投资为584.07万元,考虑到本工程的特点,进行经济分析时的投资调整为408.85万元,建设期为1年,固定资产形成率为70%。3)费用计算。根据《方法与参数》及有关《规范》,供水费用一般由年折旧费、年管网基金、水源及水资源费、燃动费、药剂费、工资福利、维护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共9项构成;根据国家规定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综合折旧费率为3.84%;按规范规定供水项目取2.4%大修理基金费率;根据有关规定,管网基金提成率为管网总投资的7%,考虑到该工程的具体情况,不计此项;按照有关规定及具体运行情况,取水资源费及水费为0.1元/m3;电价为0.49元/度,该工程年用电量为6万度。该工程不进行净化处理,故药剂费该项取为零;按有关规定及本工程的实际需要,拟定总编5人。拟定人均年工资及办公费1万元;工程维护费主要指固定资产的备件、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经常性的维护修理费,维护费率取固定资产总价值的1%;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是指为本工程生产运行所发生的费用,考虑到本工程的特点,参照已成工程,费率取为生产要素成本的3%;经计算总费用为39.9万元。4)计费水量。年供水量为12.4万m3,年计费水量为12m3。5)经济指标。经济指标计算的基准点定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效益费用均按年末发生,工程经济使用期为20年,投资期为1年,经济计算期为22年,社会折现率为12%。计算结果为:效益费用比1.65,内部回收率28.7%,经济净现值504.78万元,投资回收年限为6年。

6.2运营水价计算

改造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流程重组再造;运用;案例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3-0072-05

[收稿日期]2008-02-29

[作者简介]刘红,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财政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中小企业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流程重组再造理论由学术界的重视渐渐转向实践运用。重组再造理论改变了管理实践和商业流程以帮助企业灵活有效率的进行商业活动,以接受来自国内外市场的严峻挑战。这个研究提出的建议是改变商业经营意味着改变员工和文化,特别当流程重组再造被运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中,如何使员工理解重组再造的需要;怎样鼓励企业主和管理者运用流程重组再造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团体文化的构建和改变;同时观察了中小企业运用流程重组再造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模型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顺利的运用此理论。

中国的中小企业如何接受和运用流程重组再造理论还是一个盲点。这个研究运用6个案例分析,主要目的是深入问题的内部并理解这些问题是如何影响企业改革的,同时也解释了一个广泛的现象以丰富流程重组再造理论运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中的表现。文章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一下与文章相关的重组再造理论;第三部分是研究方法论;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是模型讨论及研究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二、重组再造理论浅述

流程重组再造理论有相当的争议性,这使得理论本身比较模糊,实践者在运用中常常会迷失理论核心。在学术界流程重组再造有着不同的名称,许多学者(Belmiro,et a1,1997)[1]在他们的研究中都谈到这一现象。对重组再造的模糊认识造成许多误解,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升高了对这一理论的混乱和矛盾认识。这些争议可以看成是将流程重组再造理论的本质进行了一番重组再造以拓展视野(Melao&Pidd,2000)。[2]例如激进改革相对渐进提高,清除流程相对保留流程,至上而下相对至下而上的改革方式。最初的流程重组再造理论本质上是轶事,缺少持续严格的研究以支持这一理论的肯定性(Deakins & Makgill,1997[3];Tinaikar,et a1.,1995[4])。也许重组再造理论是介于“创造什么新东西”在实践领域,而在学术领域是“改变已存在的词汇”(Belmiro,et a1.,1997)。由于存在许多争议,一些企业混乱的理解重组再造理论,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研究一开始强调理解为出发点。

这个理论研究接受了Hammer和Champy(1993)[5]的观点,即全面地重新思考和激进地重新设计商业流程以实现显著改进的工作业绩。流程重组再造可以变成仅仅需要激进变革的部分流程,在运用的过程中综合科学技术,人力资源和企业规模(Davenport,1993)。[6]考虑到在不同文化社会里运用流程重组再造理论要灵活根据自身特殊的条件选择,同时要考虑到变革结合技术,员工和流程等许多方面,并注重‘核心竞争力’(Lowenthal,1994)[7]以获得主要商业目标(Alter,1990)[8]。但是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与社会稳定,社会鼓励渐进的改良和提高,不赞成激进变革以造成混乱局面发生(Porter,1996)[9]。基于此,许多学者(Cole,1994[10];Kelada,1996[11])建议将全面质量管理与流程重组结合取其精华保持流程持续改进。流程重组再造强调企业流程激进改革从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广泛的改良,以建立产品和服务的持续质量提高。

流程重组再造成为“持续的改良行为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生产率,产品和服务”(Kelada,1996)[11]。同时“全面质量管理提供改变企业文化模式”以实现运用流程重组(Macdonald,1995)[12]。将持续和激进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战略可以显著的提高竞争力,Krieter(1996)[13]建议“利用流程重组再造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一个平台;流程重组可以帮助企业激进改革,然后全面质量管理帮助企业持续改良以提高效率”。这个研究的构想是:建立一个新的模型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更有效率地运用流程重组再造。这个模型是建立在Eisenhardt(1989)[14],Chang和Powell(1998)[15]研究模型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问题并追溯到造成问题的原因。

McAdam(2000)[16]运用案例分析了中小企业成功运用重组再造的主要影响因素;Chang和Powell(1998)[15]运用经验证实并研发一个模型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执行流程重组再造;有一些研究者重点比较大企业与小企业是如何运用流程重组再造(Cameron&Braiden,2004)[17];另外一些研究者强调中国企业在不同行业中如何运用重组再造。目前许多学者和实践者关心流程重组怎样影响企业学习和提升并提高人力资源效率性。这些观点和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以帮助这个研究。目前为止,从西方到东方流程重组再造运用慢了下来,考虑到流程重组再造理论的价值观念和作为企业改革用的工具,所以才开展这个研究并深思流程重组再造实践是如何在东方文化里运用的。

三、研究方法

考虑到案例分析注重过程改变和提高,同时提供机会解释理论发展并通过系统的细节证明,很适合完成这个研究,所以案例分析作为研究方法被用来收集原始资料。案例分析的优越性在于可以从实践者那里获得可靠的资料并获得新的和创造性的关于理论和实践心得体会。Yin(2003)[18]建议多个案例分析对于理论论证多采用描述性的论述。多个案例分析适合研究‘理论初期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注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时间因素,这个研究选择了六个中小企业作为案例分析。

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覆盖了不同所属权的企业,是为了检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是否影响流程重组再造的运用;同时考虑企业大小对运用重组再造理论是否有影响。案例选择注重三种类型的所属权企业,他们在中国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即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了平衡企业大小,案例选择计划一半是小企业,一半是中型企业。实际上,在真正收集资料时发现小企业依然没有能力执行激进改革,虽然理论上说他们有许多便利条件去实行改

革,而事实上他们目前不具备大的变革,所以案例选择主要倾向中型企业而不是采取平均制。结合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测试学习,如果企业关注生存就没有更多精力考虑改变,因而这个研究选择案例注重企业发展和提高,案例选择按照Saunders,et a1.(2000)[19]建议属于不同种类有目的选择。这个不同种类选择强调收集资料注重描述和解释流程重组再造。表1总结了案例的细节。

2.资料收集方法

这个研究访谈主要针对管理者,企业主或专门负责流程变革者。每个访谈开始介绍一下这个研究的目的和对贵单位的兴趣,并且鼓励访谈对象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仅仅是按照问题顺序提问。事实上大部分访谈者很忙并没有主动回答问题,当涉及到一些相关有兴趣问题时也提供一些额外的资讯。每次访谈大约40分钟并进行录音。直接观察贯穿在作者会见访谈者整个过程中,这是一个辅助方法帮助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细节,通过观看和交谈可以发现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工作环境,员工态度,管理水平等等对企业有一个总体的印象。Yin建议文件运用在案例分析中起到确定和补充证据的作用。这个研究主要的文件收集是:企业简介,企业激进改革报告,重组再造描述,企业图表和班组文件,如规则,目标,领导讲话,总结等等,这些文件提供特别的细节作为额外辅助的证据。

3.资料分析

这个研究从四个方面收集资料:理论理解,具体实施,存在问题和文化影响。按照的建议,每个案例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分析就从每个案例人手,总结为什么运用重组再造和如何运用重组再造,有什么特别之处,并指出为什么一些案例得出预料之内的结论而另外一些都得出相反结果。文化的影响很重要的左右着重组再造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激进变革的理念接受程度;重组再造和全面质量管理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更新运用的支持态度;管理者素质提高对改革的正面态度,表2综合了几个案例分析的思路构想。

分析显示中小企业正逐渐接受流程重组再造理论,虽然一些实践者不清楚理论实质,但他们在了解后将考虑在未来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实践者理解的不同将决定他们在行动中走的多远。一些人认为流程重组再造是管理工具以帮助企业改革;另一些人考虑重组再造理论是一个改革观念,可以运用在不同类型的改革中;所以管理者的素质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儒家文化强调与现存的体系保持协调而不是破坏,并告诫人们遵循“中庸之道”,在战略决策时考虑长远规划而不是短期行为。由于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在实践过程中一般保持松散的理论陈述,因而重组再造理论有着不同类型的理解,甚至他们仅仅用重组再造名字而没有实质内容,这与理论本身相差甚远,此观点与Martinsons和Hempel(1998)[20]不谋而合。

中小企业在运用重组再造时遇到很多问题象:员工支持,员工素质,复杂的人际关系,政策支持和申请贷款,在此基础上总结成三个方面即领导素质提高,民族文化影响和政府政策影响。“员工支持”和“员工素质”归属于人力资源,这是实行重组再造的主要挑战(Davenport,1993)[6],领导者素质提高是实行重组再造的重要保证,并最终决定了员工的素质和理论实践运用。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中国特色的问题之一。当企业进行重组再造时“复杂的人际关系”促使管理者瞻前顾后考虑到人员变动后各方面的连带关系,很犹豫做出决定从而影响到最后的任务实行。“政府政策”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影响着中小企业进行变革,政策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使中小企业很难实施。“申请贷款”难归属于“政府政策”,一方面国家扶持感兴趣的项目,另一方面无足轻重的企业贷款相当困难,这对企业进行改革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五、重组再造模型

这个模型中的信息技术因素来源于Chang和Powell(1998)[15]观点并在研究中被证实的,而领导者素质因素来源于McAdam(2000)[16]观点也在研究中证实了。其它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政府政策,民族文化,流程重组再造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结合来源于这个研究。这个模型由五个方面组成如图1,下面将分别讨论这五个方面。

1.政府政策

国家政策的作用是保证中小企业运用流程重组再造。由于政策的不稳定性,有时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有时看到中小企业发展太快,要宏观调控,政策又完全转向。同时政策又是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重要保证。案例c面临非常困难的申请贷款处境,由于非国家感兴趣支持项目,企业很难在政策上得到扶持。很多时候政策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所以说国家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长远规划的制定,左右着企业稳定发展。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工具以帮助中小企业运用流程重组再造,成功的企业经常革新运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进行改革。案例E提供很详细资料说明信息技术是如何帮助他们运用重组再造理论的。案例B和案例C也谈到信息技术如何帮助他们改进流程。大部分中小企业赞同信息技术在流程重组运用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主要的。有些企业急切的意识到投资和改进信息技术的设备,扩大运用范围以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性。当然有些企业认为没有信息技术帮助依然可以进行重组再造。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企业进行改革时智慧运用的一种资源。这个研究主要以“和谐”、“中庸”和“忠诚”三个方面如何影响企业激进改革展开讨论。“和谐”与Hofsted(2001)[21]的避免矛盾不谋而和,主要强调企业文化的稳定并重视存在的流程变革。“中庸”与Trompenaars(1993)[22]中立观点相似,赞成有一些自由的表达并注重存在的流程重组。在实践中“和谐”是企业接受重组再造理论的指导原则,并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中庸”是一种行为方式,在企业接受和运用流程重组时起到负面的阻碍作用。“忠诚”是一种无形的资源需要领导合理利用。

4.理论结合

流程重组再造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全面质量管理为企业运用重组再造提供必要的企业文化框架,而流程重组再造作为工具促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持续发展并保持高生产率和高质量,这是在实践中被证实的。如案例E,企业积累了广泛的全面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为企业展开流程重组再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实践中协调变革速度进行多方位支持。相比于重组再造理论中小企业有着更全面的质量管理知识,所以企业在执行重组再造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将最大限度保证改革平稳顺利。

5.管理者提高

管理者提高的作用是企业执行重组再造的基础。管理者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更新知识及管理理念以帮助企业激进变革。领导者行为对运用重

组再造是最重要的;对所有员工手法必须是可见的和清晰的。同时培训和教育对管理者和员工必须有规律分等级进行。很显然领导者提高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步,对上层管理者尤其需要建立培训制度。

6.流程重组再造运用

市场改变是促使中小企业运用重组再造的契机,考虑如何减少易变的市场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转变成改革机制。同时中小企业必须调整重组再造与商业战略一致以适应市场变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重组必须注重顾客并分析他们的需求,顾客的传统忠诚改变是企业重组变革的主要催化剂中小企业固有的灵活性特点能够有效的运用重组再造,比如他们有很强的自主性并能快速做出决定,通过重组再造以适应市场变革。但是缺少培训和教育使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效率快速做出决定,并进一步影响重组再造运用。

7.结论

这个研究证实中国的私人中小企业得益于运用重组再造激进变革,并且考虑更多的接受和运用重组再造理论,由此这个模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大多数企业认为较少的官僚作风和灵活的决定权是中小企业运用重组再造理论的便利条件,加之上层管理者的支持,质量管理的经验和企业文化,适合发展需要将极大的帮助企业成功运用重组再造理论。当然,缺少财政保障,不稳定的国家政策和较少的管理者提高,将阻碍企业进行激进变革和运用重组理念。为了丰富和精炼这个重组再造运用模型,建议后来的研究者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并收集运用中遇到的问题。

这个研究同时提出企业大小和性质会影响到他们运用重组再造理论。对比于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更倾向于接受和运用重组再造,因为他们具备更多的资源。私营企业倾向主动运用重组再造理论,他们运用重组再造理论的目标和方法与欧洲企业运用这一理论很相似。与之相反的国营企业更倾向于被动的运用重组再造,他们与私人企业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与正统的重组再造理论运用很相似。中国中小企业普遍停留在流程重组这个阶段。一些企业目前还没有考虑运用重组再造理论,但是他们都认同这一理论在企业变革和发展中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

8.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案例分析手法提供了新的视野看待中小企业如何接受和运用重组再造。案例访谈相比问卷调查在一些方面丧失许多细节;同时不便于从企业基层收集资料以冒犯企业主和上层管理者;另一方面,访谈中不便与员工交谈,陌生人会引起员工警惕,而由管理者陪同又失去自由交谈的氛围达不到访谈目的。由于知识的局限性,这个研究没有考虑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如何与重组再造相结合。这个研究同样没有考虑用其它的方式收集资料比如问卷调查方式。这些方面使这个研究的广泛性不够充分,造成些许遗憾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弥补。

改造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铸造工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23-03

一、引言

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成为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难题。实现工程教育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培养出卓越人才的关键[3]。“铸造工艺”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的主干课程,在铸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与生产实习紧密相关,是培养铸造方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门课,这正好符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理念,为了配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二、“铸造工艺”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铸造工艺是一个复杂的、影响因素诸多的金属凝固成型过程,工艺设计既要考虑不同的合金材料、不同的铸造方法的影响,还要考虑不同的零件结构及其工艺参数的影响。若想真正掌握并灵活应用铸造工艺,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4]。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铸造工艺课程教学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1)教学方式单一,授课方式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题缺乏学生的参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教学内容陈旧,理论脱离实践、应用实例少,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进行铸造工艺设计时无从下手。(3)课内实验也完全是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兴趣不高,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课程的考核仍以闭卷的书面形式考核,考核内容多以基础知识的考察为主,这种教学和考核方式不利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能满足“卓越计划”对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培养的要求。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卓越计划”的特点,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同时将教材的内容与铸造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结合起来,吸收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铸造工艺课程的特点增加一些典型铸件铸造工艺设计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掌握产品的铸造工艺设计步骤及方法。

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设计理论基础,灵活运用所学习过的知识,开拓设计思路,我们把工艺课程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把授课内容分为若干模块。例如:铸造工艺方案的选择;浇注系统的设计;冒口、冷铁设计、砂芯的设计;铸造工艺装备设计等。通过模块化教学配合相应的工厂实践教学,使学生及时巩固了铸造工艺的设计理论,并加深了学生对现象的认识和对知识的掌握。

2.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①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综合运用实物法、启发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实物展示给学生,并采用启发法及课堂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述浇注系统的设计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套还未清理的,保留完整浇注系统的铸件,学生可以获得充分的感官认识,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思考几种不同的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②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集成、动画模拟仿真和丰富的图像信息扩展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教师摆脱了时间和空间对讲授内容的束缚,清楚地显示某些复杂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想象力、逻辑联想力,有利于认知思维的深化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工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5]。通过搜集、精选、制作铸造工艺方面的图片、动画来丰富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在讲授手工造型方法时,若采用板书教学来讲述整体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活块造型、刮板造型等,则不易掌握其相关内容;若采用Flas的形式,则可清楚、直观地看到各种手工造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掌握相关内容。在讲授浇注位置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等内容时,可通过动画模拟展示,既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又可变单纯的听觉语言为视听同步的动画模拟,这样就可以理解轻松,难点化解,学习由难变易,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枯燥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将铸造生产企业的录像短片穿插于课堂教学中,这种录像演示生产过程的教学模式将无形变为有形、不可见转变为可见、无声转变为有声,展示了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③课内实验教学改革。铸造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但现有的课内实验完全是验证性的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将铸造模拟软件引入课内实验,使之应用于实际铸件的工艺设计之中,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通过铸造凝固过程模拟,可以预测铸造缺陷产生,优化工艺设计,缩短试制周期,降低成本。铸造模拟软件有德国的MAGMA,法国ESI公司的PROCAST,韩国的AnyCasting,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华铸CAE等。华铸CAE是中国最著名的铸造分析系统,国内占有率达到80%左右。因此,本课程采用华铸CAE开展8个学时的铸造工艺模拟实验课。实验一:纯凝固模拟分析(4学时);实验二:基于耦合的凝固计算(4学时)。给学生一些典型的零件,让学生在实验课中模拟铸件的充型凝固过程,预测缺陷,并优化工艺方案。通过这种实验改革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这种原理与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加强学生对铸造工艺设计的认识,原理的深入理解效果很好。

通过上述实践环节的改革,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设计能力,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④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改革。企业优秀工程师、技术员都具备丰富的时间技能和经验,聘请他们承担部分课堂教学任务,讲解铸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产品铸造工艺设计的关键环节等,使得学生很容易掌握本专业设计前沿技术,同时也掌握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结论。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授课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

⑤课堂授课与铸造现场实践教学的结合。以往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的生产实习都是在铸造工艺课程结束后,才到工厂进行生产实习。学生在学习铸造工艺的过程中由于对具体的生产没有概念,往往对很多内容不理解。通过这次教学改革,增加了工厂实践的这个教学环节,边学习边实践,每讲授完一个模块后,便到工厂实习相关内容,做到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通过这个实践环节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学习。

⑥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该项赛事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等单位举办,是近年来铸造专业最重要的赛事,学生参与此项赛事的兴趣很高。大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阅读图纸、三维建模、工艺设计、数值模拟、解决铸造缺陷等。通过参加铸造工艺大赛既促进了学生对实践内容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往届大赛中的题目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设计几种工艺方案,参与课堂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⑦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能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做到课堂上的教学理论与课堂外的生产实践相结合,而工程实践问题也最好与教师的生产、科研项目相结合[6]。结合本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了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培养了学生基本的学术素养和能力。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活动,学生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科研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实践的考核。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特点,采用多模块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为期末考试、课内实验考核、科技活动考核等几个模块。其中参加科技竞赛、参加科研项目等属于科技活动模块,均可以算定一定的分数。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考核内容以应用型内容为主;增加实践考核的比重,课内实验占总成绩的20%;科技活动占总成绩的20%。

四、结语

“铸造工艺”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环节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2010.

[3]毛艳华.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的《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3(3):85-88.

[4]荣守范,郭继伟,李俊刚,等.铸造工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铸造设备研究,2005,(4):40-41.

[5]李延斌,高有华,田方,等.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31-233.

改造工程论文篇(6)

围绕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三大教育理念,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课程组经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有效利用我校从德国引进的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和检测仪器,将学生从课堂领进操作现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课程组一直坚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和大学生科技活动,促进了学风的根本好转,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该课程组经常开展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实行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现场教学等多种手段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在实践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且不断的丰富实验内容,在完成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专业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了实验内容在课程中的份量,增加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并在期末试题中增大了客观题的比例,在综合题部分将与实验紧密相关的内容列入考试之中。极大地改善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风有了明显改善。

2005年8月,《机械制造工程学》网页在教学中开始使用,学生对该网页的设计及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普遍认为该网页集学习资料及互动信息,以及进行交流和信息往来,对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服务。该网页体现了《机械制造工程学》的主要特色。方便他们了解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学习起动了重要作用。      1.2005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及其评估的研究”根据目前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有滑坡趋势,提出了毕业设计评估的质量标准和具体的评估方案,结合项目的研究成果在煤炭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论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评估体系的建立”,项目成果在本科毕业设计发挥了巨大作用,该成果于2007年10月获得了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贰等奖。

      2.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针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建立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研究成果也因此于2005年获得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贰等奖。      4.研究完成的教研论文“光滑工件尺寸的测量与检验及其计算机实现”,其成果已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2005、2006届毕业设计的专题研究中,将光滑工件测量时实验仪器和验收尺寸的确定实现了计算机自动选取,改善了实验手段。到达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大工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2003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特点,拓宽工程实践内涵,扩大工程实践领域及基地,建立独立的、系统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于2006年结题验收,该成果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发表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上的教研论文“关于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思考”在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上交流,经专家组评审,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壹等奖。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交流,经专家组评审,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壹等奖。

      8.2004年,根据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需要,课程组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开设专业综合实验,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齿轮进行工艺规程的设计、加工和检测,效果非常好。2007年,依托我校的设备优势,利用从德国引进的CNC数控培训系统和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设备和仪器,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给出的零件图,对零件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模拟仿真、实地加工,然后到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拓展了专业综合实验的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教研室

2009年5月

 

改造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桥梁工程 课堂教学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91-0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2009年推出的一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旨在为工程领域培养面向工程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被教育部列入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名单。对于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桥梁工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1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一门必修专业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梁式桥的结构构造和设计计算、了解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的主要特点和构造等。该课程涉及“六多两强”,“六多”指先修课程多、规范条文多、课程内容多、基本概念多、构造要求多和设计计算多,“两强”是指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学生在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的情况下,难以掌握。目前采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被轻视,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暴露出了“桥梁工程”课堂教学的一系列问题,例如:⑴教材内容缺乏新意,创新性不足;⑵课程内容多,学时少;⑶教学手段单调,灵活性不够;⑷教学内容乏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⑸畏难心理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能力;⑹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反映不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针对“桥梁工程”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推进和落实,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改革探索。

2.1 根据课程内容,编制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

纵观我国大量桥梁工程的出版物对各种桥型的上部结构和墩台基础都进行了介绍,但大多存在只重点介绍简支梁桥和拱桥的构造与计算,而对于连续梁桥和桥梁墩台基础的构造与计算只是泛泛而谈,特别是现阶段常见的钢桥基本没有介绍。我校学生只学习桥梁工程这一门桥梁专业课,适应这类学生的桥梁工程教材内容应深入浅出,重在原理的介绍,理论和实践应能兼顾,并将最新的桥梁发展现状引入到教材内容中。

2.2 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增加“桥梁工程”课程学时

我校道路与桥梁方向学生的培养原则是重路轻桥,因此桥梁工程只有56个学时。通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桥梁工程课程学时增加了56个学时,将这些学时中的24个学时添加到桥梁工程上,桥梁工程的学时变为80学时。另外32个学时增加一门桥梁墩台基础。这一改革设想目前已从2013级学生开始试行。

2.3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将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通过对2011级、2012级学生试点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方法,效果明显。启发式、讨论式以简支梁桥构造设计学习为例,在介绍了简支梁桥的受力特点后,可以启发式学生去归纳总结悬臂梁桥及连续梁桥的受力特点,并分组讨论由受力特点决定的各种桥梁截面异同。而体验式教学则是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完成小部分教学任务。以简支梁桥截面设计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两个星期,将任务布置下去,由学生以3人为一组来完成简支梁桥的截面特点学习。每个小组都要准备多媒体课件,且每个学生都需准备一种截面的讲解。上课时由学生代替教师带领全体同学来完成截面特点的学习,不足的地方教师在加以补充。大部分学生为了避免上去讲解时不懂的尴尬,在课下会花大量的时间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与截面特点相关的图片及工程实例。通过几次尝试后发现有部分同学准备充分、讲解时图文并茂、内容熟悉,可以和教师的讲解效果相媲美。同时绝大多数学生逐渐有了提前预习的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所提高。

2.4 将动画和视频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环节,可将现场教学、动画和视频引入到桥梁工程的课程教学中。例如对于桥梁的基本组成及重点构造,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人行天桥上现场参观,这对体现教学思路,引起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开放性实验中,并鼓励学生参加每年举行的结构设计大赛,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桥梁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5 加大课程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

我校的桥梁工程网络课堂已经在天空网络教室建立,一些基本资料,如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及模拟试题等都挂在了课程网页上,学生可以随时阅读和下载复习。但学生知道的少,应加大网络教育宣传,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来学习。同时,应补充各类桥梁的图片、施工动画及视频资料。还可以开辟课程答疑、讨论专区,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完成习题的练习和答疑,并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网上留言、学生提问、学生自答、教师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桥梁工程的学习变成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平常事情,从而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2.6 成绩评定方法

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考核。改革后的桥梁工程课程成绩评定拟考虑对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的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由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和平时作业)、讲课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考核主要包括课程论文、读书报告及科技活动等。课程论文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一些探讨性较强的小论文。

根据新构建的桥梁工程成绩评定系统,平时表现、讲课表现、课程论文、读书报告和科技活动情况等均纳入到平时成绩的考核中。考核方案如表1所示。

3 结语

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优化了教学体系和内容,倡导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格局。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通过网络化教学,将桥梁工程的教学从课上转到课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部分改革措施已经试行,教学效果表明,采用此类改革方案明显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将现场教学、动画及视频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考试抄袭的现象发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总结教学经验,强化素质教育,力争和学生一起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东.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74-1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