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节水合同管理

节水合同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8 09:20:41

节水合同管理

节水合同管理篇(1)

    由于我校是有60多历史的老校,地下管道陈旧老化,校区分散,管理难度大,管道暗漏非常严重,最高年消耗水量近1100万吨,远远高于同类的兄弟院校;同时,因为管道查漏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工作,又没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单独购买设备,仅仅在本单位使用,使用率不高,不划算)。针对这种情况,2009年我们与社会上节能服务公司签定合同,由他们投入资金在我校供水管道上安装远程的监控水表,建立监控平台,全天对我校的用水情况进行监测,依托他们的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采用的是节能量保证型运行模式。通过这几年的运行2012年我校年耗水量已降到610万吨,共累计节约水费支出1500多万元,效果显着。另外在学校教室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引入社会资金安装红外线感应设备,控制教室的照明,也达到了节能目的(节能30%以上),实现了双赢。高校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流程1.项目洽谈学校相关部门与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业务协商,因为学校不投入任何人力和财力,各节能服务公司的产品,技术力量也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所以不能完全按招标的方式确定合作对象,只能通过不断的协商、实地考察最后确定合作对象,根据节能服务的内容制定合同能源管理的运行模式。上述案例中,由于是对地下管道进行检测,主要任务是全年对管网供水进行监控和查漏,所以在学校用水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要保证降低用水量;因此,我们采用的是节能量保证型运行模式,只有达到一定的节能量,学校才支付约定的费用。2.能源的核定和合作方案的设计节能服务公司对学校能源的管理、使用效率、进行审计核定、监测、诊断和评价,通过能源审计可以掌握学校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排查浪费环节,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管理和改造方案。上述案例中,节能服务公司从我校的办学规模、学校科研项目用水状况、公共场所的用水器具、地下管线的使用年限及材质、近几年的水耗数据及同类兄弟院校的水耗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审计,并且对地下管线进行了初步的探测,认为我校管线暗漏非常严重,最后合作的方案就是有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在我校部分管线上安装监控设备,对管线供水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全年不间断对我校全部管线进行探测,学校的义务就是尽快组织人员维修漏点,双方合作共同确保降低用水量,改变了以前节能服务公司按检测出的漏点数量收费的模式,实行了现在的节能量保证型运行模式,通过节约达到双赢。3.谈判阶段通过能源审计核定、诊断并通过选择试点进行节能测试,得出项目可行性的分析,最终确定节能量、协商项目日常的管理,达到共识后签定节能合约。总之,我校通过这几年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证明,基本符合我国各高校实际。首先,解决了高校资金短缺、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及风险承担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最适合高校在缺少资金及专业管理人员背景下节能的实际。同时因为节能服务公司的利益同节能效益挂钩,节省了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减少了学校管理成本。其次,使学校节能由传统经验自我管理转变到专业管理,充分发挥节能服务公司技术先进、管理专业的特点,再次,节能服务公司担负风险获得节能收益,学校无偿得到高效节能设备,长期受益,实现了学校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双赢。

    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节能量计算方法的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各高校公共场所的计量设施都不是很健全,特别是一些建校历史比较长的学校,计量设施的改造、安装都还在进行之中,能耗尚未做到分类、分项、分户计量,也没有针对各种能耗类别建立相应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和能源消耗标准成本体系;另外,当前节能量的计算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些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量计算时,将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节能以及其他投入方面的节能也计算到EMC的设备节能之中,而学校则认为这部分的节能是学校管理上和部分投入上的成绩,不属于EMC的项目节能内容,造成不少的纠纷。因此建议应用在签定合同时,明确、细化节能量的计算方法减少纠纷。能源消耗统计比较薄弱,节能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待建立虽然学校有专人负责能源消耗统计,但大多是兼职的,同时能耗计量点和监测点不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制度不完算,对一些耗能大的实验室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尚未做到单独计量和监测,尤其是公共场所水能源的计量有很大的缺少,影响了能源消费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学校对节能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不到位,难以发挥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缺乏第三方评估平台由于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的效果受主观和客观等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为保证节能成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应建立第三方评估平台,由独立的第三方(社会上有关能源审计部门和机构)进行节能成果的核定,保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进行。

节水合同管理篇(2)

关键词: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节能水利工程

注重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在节能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完善节能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服务功能,消除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生产活动的实际需求,同时做到节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应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概况,加强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的有效使用,确保竣工后的节能水利工程在使用中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沟槽开挖与管道埋设方面的应用

1.施工中的沟槽开挖

结合节能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要求,需要在使用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注重沟槽开挖的合理性。具体表现在:(1)沟槽开挖中应有效保护地下既有管线,必要时应及时调整,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率;(2)沟槽开挖中应注重有效使用某些小型机械,保持施工计划实施的高效性,利用人工方法开展护坡工作,沟槽开挖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3)在处理沟槽土层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其中的腐殖土、石块等。遇到松土层时,需要挖出并回填这些松土,实际操作中需要将回填土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同时,需要严格把控开挖中沟槽中心与标高,避免偏位现象。

2.施工中的管道埋设

若节能水利工程施工中开展管道埋设作业计划时,需要注重直埋技术的合理运用。具体表现在:(1)明确行业技术规范中的管道埋设标准,合理设置埋设深度;(2)在绿化带下放埋设水利工程管道使,结合直埋技术的作用,应将最小灌顶覆土厚度保持在0.6m左右;(3)有效选择不同类型的管道,规范管道埋设操作行为,优化管道施工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节能水利工程的服务功能。

3.选用性能可靠的管材

为了发挥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在节能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优势,需要选用性能可靠的管材,增强管件之间的连接效果。具体表现在:(1)各种管件安置到预先设置好沟槽的过程中,应合理运用小型移动门机、履带机等专业机械设备,确保管件初步到位。同时,管件对接的过程中应注重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均匀性,避免损坏管件;(2)保持管道承插口的良好效果。为了提高管道的安装质量,需要注重整个承插口的清洁性,确保管件之间可以顺利对接。实际操作中若发现管件承插口存在异物,应及时清除,并用植物类油对承插口工作面进行,优化其工作性能;(3)安装橡胶密封圈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密封效果的综合评估。在安装橡胶密封圈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评估其密封效果,安装时运用植物类油的作用优化其性能,确保橡胶密封圈能够安装在指定的环凹槽中。同时,管件对接中应注重校正措施的合理使用,实时调整存在偏差的管件。在调整管道中心线的过程中,应使用经纬仪分析管件中心点偏差。管件对接中应结合千斤顶的作用,确保管件对接中能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加快节能水利工程建设步伐。

二、提高管道安装质量方面的应用

节能水利工程中运用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时,应注重各种举措的合理运用,提高管道安装质量。这些举措包括:(1)为了避免管道循环塑形现象的出现,安装中应注重三通和上弯分支井室设置;(2)合理设置水利系统阀门,确保管道内压力可以处于稳定的状态,优化管道的承压性能,延长节能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三、开展管道水压试验

当管道安装完成之后,需要开展必要的试验工作综合评估节能水利工程中的管道性能的可靠性,利用分段试压的方式施压不同长度的管道,加强了解管道内压力状况。施压中应确保操作流程的安全性,每次加压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影响管道薄弱位置的稳定性。试压总发现相关问题时,应及时处理。与此同时,在管道回填过程中,应注重整体的夯实效果:沙子的夯实层与管道顶端距离应控制在150mm的范围内,避免管道后期使用中出现移位现象,全面提高节能水利工程使用中的服务水平。

四、结语

通过分析直埋法管材施工技术在节能水利工程中实际应用效果,客观说明合理运用这种施工技术实现节能水平工程施工目标的重要性。因此,未来节能水利工程施工中应提高直面法管材施工技术的利用效率,增强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实现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能源消耗率。

参考文献:

[1]李乐.节能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3(11).

[2]陈本厚.基于水利工程的节能设计[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

节水合同管理篇(3)

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给排水专业在建筑能耗中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同时,其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仅生活热水这一项就可占建筑能耗的1/3左右,而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前备受全球瞩目的大问题。能源匮乏、消耗量大不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整个社会能耗中,建筑能耗高居首位,其所占比例高达30%。在建筑能耗中,采暖和空调能耗所占比例最高,建筑墙、门以及窗的导热损耗位居次席,具体比例关系如图1所示[2]。在全部节能领域中,建筑给排水专业作用相当重要,依据我国节约能源法的相关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反之则依法取消其建设资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对不符合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应不予验收。我国建设部明确规定居民住宅建筑必须采用节能技术。基于此,从事建筑规划和给排水设计的人员应积极努力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材料,确保建筑物更加节能和环保。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问题

我国能源和水资源都相当匮乏,尤其是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0%,随着公共事业的飞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建筑能耗及用水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社会总用水量中,建筑用水量占有很大的比重[3]。所以,节能、节水在当前能源和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大环境下极为关键。而从事建筑给排水专业的人员更应意识到建筑节能、节水的重要性。建筑节水节能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出台与节能、节水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日常管理力度,还应编制同节能、节水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利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真正实现节能、节水的目标。以下几点是当前我国在节能、节水中所面临的问题。(1)超压出流浪费水量。超压出流会导致给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影响整体用水工况。超压出流量因未实现任何使用效益而成为被浪费的水量是十分巨大的。(2)热水系统干管循环浪费水量。具体表现为当用水装置开启后,需放掉数量可观的冷水,这样才能确保热水设备的正常工作。(3)管道及阀门等因镀锌钢管内部很容易生锈,当闲置一段时间后再次使用时,需要放出大量锈水,从而产生水量浪费现象。与此同时,管道接头处如果出现生锈现象也会出现漏水或渗水现象。如果采用包括铝塑和钢塑复合管、铜管、PVC-U管及PE管等在内的新型管材,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类水量浪费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满足社会大众用水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应大力提倡节约水资源和能源,这也是每一名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考虑的问题[4]。

给水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措施

1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合理的供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系统要想实现对建筑物进行供水这一目标,必须以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供水压力为前提。是否需要增加加压设备是由市政管网供水压力的大小来决定的。管网叠压供水和变频调速供水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两种加压设备。通过市政给水干管自用水头来达到节水目的的设备称为管网叠压供水,而通过变频技术达到节水目的的设备称为变频调速供水[5]。依据实际情况来选用与之相配套的加压水泵,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利用系统分区来实现供水功能,通过加压系统对高区的建筑进行供水,而低区建筑则直接通过市政管网的给水水压来完成。减压阀能够取代分区高位水箱对高层建筑进行供水,这样不但简化了供水系统,还能有效地解决高位水箱占用建筑面积这一难题。在设计居民小区供水系统时,供水泵的布置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并同小区热水系统相协调,从而有效地避免因供水管线过长所带来的能源耗费过高、水泵扬程较高及超压噪音等问题。

2热水供应系统中,减小冷水量的浪费问题

热水系统中的无效冷水量问题比较严重。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设计热水供应系统时未将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问题考虑在内,就会导致离加热设备较近环路中的循环流量出现短路现象,从而导致离加热设备较远的环路内水温降低;如果在计算和布置热水管网时不合理,就会造成混合配水装置冷热水的进水压力有天壤之别,在使用配水装置时,如果冷水压力高于热水压力,就必须先放掉大量的冷水才会获得正常温度的热水。在热水供应系统中,支管循环方式的节水效果最好,其次是立管循环,节水效果最差的为干管循环。在选择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方式时,应将节水效果、工程成本及建筑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与之相适合的循环方式,尽最大努力地降低无效冷水量。

3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及新型节水龙头

节水节能设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节水卫生器具,另一部分为配水管材。我们应在不影响卫生器具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尽量选用包括脚踏开关淋浴器和真空式坐便器等在内的新型节能卫生器具。对节水节能型卫生及配水器具进行选择时,应从节水性能、价格及使用者这三方面进行考虑,选用合适的水龙头,能够达到良好的节水节能效果。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的节水效果要明显高于普通水龙头,在静压较高或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节水龙头的节水效果也越为明显。

4合理设置和使用水表,增加水表的设置

节水合同管理篇(4)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人口也在与日剧增,城市建设多元化、智慧化,建构筑物更加新颖化,与此同时城市给排水问题也随之应运而生,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往敷设的给排水管道、泵站、渠道等给排水系统的承载力已经严重饱和,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以及后续城市发展的规模和进程。同时在市政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要求加快施工,及早通车等后墙不断提前的要求,施工过程中套用的规范及行业标准也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城市需求,新的规划标准没有编制或者正在修订当中,无法对现阶段的处理量和扩容能力进行科学准确的预判,进而导致新竣工的排水和给水能力在未来的不长时间内已无法满足城镇的发展需求且无法实现系统的扩容。国内诸多城市雨季内涝及用水高峰时段供水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个别城市雨季的城镇内涝甚至危害了城镇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市政排水工程与城镇消防排涝设计不协调甚至出现了相互制约的情形,应急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以至于很多城市道路普遍存在“拉锁”式开挖、回填、再开挖、再回填的循环治理模式。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严重不符合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节能设计要求及城市智慧、节约型发展的普遍要求。因此,城市给排水节能设计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为了能更好地推动和适应市政建设的节约型发展,应在城市给排水工程节能设计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2市政给排水工程践行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市政基础工程的建设是一个社会集体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而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践行市政给排水工程进行节能型设计,不仅影响到城市地下,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而且对城市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资源,在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进行节能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设计上做到城市污水排出快、能耗低、无污染,雨污分流,确保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自然水体并循环利用,为发展节约型城市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3给排水工程节能设计的措施与要点

3.1科学布置给排水管网

市政给排水系统工程中,给排水管网路径和布局设计与节能息息相关,市政给排水专业在城市发展中承担了给水、排水、供暖、中水回用等工作。这些工程在市政工程能耗方面至少占用了1/3的建筑能耗,因此,在进行给排水管网设计时,不仅要对管网走向进行合理的布置,路径选择还应充分结合城市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设计、施工前应充分论证,在确保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进行节能设计。3.1.1给水管网节能设计。合理的给水系统的分区,供水加压方式、加压系统的控制是给水管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通途。充分调研供水分区范围内供水压力需求,针对不同的建筑物标高选用不同的供水压力。针对高层建筑屋进行1~2次增压,合理的管网设计能够充分利用给水管网的余压满足低矮建筑物用水的需要,节约能源。利用不同扬程的官网供应不同标高的建构筑群,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3.1.2供水设备的选型。选用合理、节能的供水设施和动力设备对给水节能的设计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层建筑物供水尽量采用无负压新型供水设备。精准测量建筑物的水压需求,并应当以该数据为基础进行供水压力设计和设备选型,严格地防止超压出流的情况发生。合理采用减压和增压设备,有效地控制水压,例如:增设减压阀、调压阀等,有关工程实例和文献均可以证明减压阀等设备对派水点的水压起到良好的调节和控制作用。3.1.3降低热源管道的无效浪费。目前一些城市中存在热水系统无效浪费的情况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与市政给排水节能设计的概念背道而驰。为此必须采用快速有效的节能手段对热水供应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和改扩建热水管道进行节能设计和改造。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积极推进建筑物室内热水循环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无效冷水排放。(2)对热水、蒸汽供应管道进行二次优化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管道热量损失。(3)针对供热水、蒸汽管道加装自动温度调节装置,避免整体管网调节温度导致热量的浪费。

3.2排水管网节能设计

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及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带有前瞻性的考虑城市人口数量及用水习惯,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以往排水管道的设计经验对未来新建的排水管官网节能设计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进行海绵型城市建设设计,进行雨污分流,将雨水吸收存储,并对其循环利用,并降低初期大流量的雨水污染,设计建立能够弹性适应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的城市排水、蓄水管网。

3.3排水管道铺设、选型节能型设计

以往诸多城市的排水管道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对其排放污水不能高效及时地进行处理、疏导,从而给后续的管网维修及新建水网的接管设计带来严峻的挑战。随着城镇交通的发展,地铁等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普及,对地下管网的设计和敷设而言不能再依据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设计。新建的排水管网系统设计应结合市政、交通、规划部门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管网的一次投入长久使用的节能设计理念,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充分利用城市标高做到严格意义上的排水节能化设计。

3.4低给排水设备能耗

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水厂的给、排水泵机组能源最高,在以后的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时,应该充分水泵机组变频等有效措施降低水泵机组的能效消耗。针对给排水水量的需求认真计算合理论证,选用科学合理的水泵机组。于此同时泵站的选择也应当选择合理的位置进行布置,在确保水泵扬程和流量裕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止处理能力过剩造成的能源浪费。

3.5节约材料方面

优化设计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给排水工程所需材料非常多,因此,工程设计人员要根据排水规范的要求,尽量节约材料,降低投入。针对不同类型的排水管道,要进行认真的计算并确定最佳管径,尽量避免估算不准出现误差,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雨水口连接管、接外接井以及坡度间距等,从而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

4结语

总之,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针对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水质要求制定设计方案,在优化设计方面做到一丝不苟。因为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盘考虑,要在不违反设计规则的基础上,做好节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给排水工程充分发挥效用,除了能够平衡经济发展和节约能源,使人类未来的居住环境更加美好,同时也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作者:严博 单位: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节水合同管理篇(5)

关键词:供热管网;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07-02

供热系统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供热系统的主要组织部分包括供热管网。目前,我国供热管网的输能效率较低,在管网将热媒从热源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会有很长的一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各种能源损失,其中包括管网管道向外界散失的热量、管网设备和附件由于年久失修造成的损坏(包括漏水和失水)造成的热水流失、由网络调整失误造成的热能损失等。在能源短缺的今天,研究供热管网的节能技术和方法,对节约能源、减轻污染、保护环境有重大的意义,也会对我国的能源战略起到重大作用。

1 供热管网节能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供热管网系统比较复杂,其节能技术的发展与科技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国内外对供热管网节能技术的研究工作都非常重视,通常在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节能处理:①提高保温技术,减少输热过程中的热能损耗;②提高官网的水力平衡技术;③提高热计量技术和温控技术,提高供热效率;④减低输送耗电,节约供热用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的供热管网节能技术还将继续进步。

2 进行供热管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能源消耗量的增长和能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供热和制冷等方向的能源消耗又占到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很大一部分。随着居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供热上的消耗也越来越高,成为节能工作中的巨大困难。

供热管网是集中供热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集中供热已逐步取代了分散供热,因其无燃烧、供热质量好、供热设备运行稳定、能耗低等优点成为了城市供热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供热管网进行节能改造,能够大大减少耗能量,对节能工作有很大的裨益。

3 当前供热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我国很多地区的供热管网运行方式都还是传统的间歇性,由于其与大规模的集中供热不大适合,对供热质量有所降低。②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失调是供热不合格和供热能耗过高的原因之一。水力平衡失调除了会造成供热不均,部分用户室温过热而另一部分用户室温不足,还会在补充供热不足用户的供热时,只能采取加大供热管网循环流量的方式,这样也会造成比需求量高很多的能耗。③我国部分地区仍采用汽暖供热,比起水暖供热,汽暖供热的温度高,热量损失也较高,同时对于设备的要求也比水碾高。

另外,供热管网的热媒和热源选择不够恰当、管理不够细致周全、供热管网设备老化等问题也会对供热管网节能效果产生影响。

4 对供热管网进行节能改造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4.1 对供热管网运行方式的改造

4.1.1 将分时供热与连续供热结合起来

分时供热是指在供热期间,根据室内外的气温变化,将一天分成三到四个不同时段,进行阶段性的供热;而连续供热则是在供暖期内一同样的温度进行持续的供热,直至供热期结束。我国很多地区采取连续供热方式,但是比起24小时连续供热,在供热效果相同,提供室温相同的情况下,分时供热的耗煤量要高出20%左右。从另一个方面看,连续供热的室温较为平稳,长时间连续燃烧也很适于炉膛内燃料的充分燃烧,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燃烧产生的烟尘污染。但是若是房屋有明确的使用间隔时间,或是对温度的高低有不同的需求,则分时供热较为适宜。

因此,既保证供热效果,节能效果又较好的方案是平时采用较低温度的连续供热,而在对供热温度要求较高的时候采用分时供热,以达到节能目的。

4.1.2 提升热网运行参数的精确性

热网运行参数的精确性不够是用户冷热不均和系统流量增大的主要原因,而冷热不均和系统流量增大则会造成能源的消耗和器材的过度损耗。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先解决水力工况失调的问题,也就是在供热系统中增加控制设备。同时,将供水温度与设计温度尽量接近,也能够对供热系统的输送效率有效提高。此外,还可通过调节混水比,来增加循环水的流量,实现对楼内供水温度的控制,这样可以有效改善不同楼层间供热效果不同的现象,在避免底层温度过低的同时,也不会使顶层过热。

4.1.3 将汽暖供热改为水暖供热

比起水暖供热,汽暖供热的效率较低,热量损失也比较大,因此,将汽暖供热改造为水暖供热,对于供热管网节能有重大意义。在进行改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设计的不同,在进行改造时,管道坡度会有一定程度的调节;②汽暖管道要保持严格的密闭性,绝对不可漏气放气,但在改造为水暖管道时,则应设立放气阀,将管道中的气排放出来,以保证管道中水的顺畅循环;③水暖管道需要增设加压泵,以保证高层用户的供热质量;④在改造完成后,应对水暖供热管网进行试水,以保证管道设备的安全性;⑤应将暖气片更换为适合水暖供热的类型。

4.2 提高供热管道的工作效率

4.2.1 加强对供热管道的管理

加强对供热管道的管理,改变以往的粗放管理模式,是提高供热管道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想要供热管道在工作中做到高效节能,就必须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首先,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检车修理,对老化、缺乏维护甚至处于损坏状态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其次,应对设备中所有仪表进行校准,以确保在供热管道工作过程中,它们所提供数据的正确性。

4.2.2 加强对用户端的管理

确保热媒不散失,是供热管道节能工作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对用户端的管理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对供热管道失水的管理。目前,我国供热管道失水主要是由管道漏水和用户自行防水造成的,失水量已超过总水量的10%。减少失水量,应从管道和用户端两方面入手。在管道方面,应加强对管道的维修保养,特别是在供热期停止的时候,应将管道进行彻底检修,之后在管内注入软化水至管体被充满,这样既可以减轻管道内部的锈蚀问题,也方便在供暖期再次来临时充入热媒。在用户方面,应加强对用户的服务,在供暖期开始前,应对管网用户进行统一试水,并在试水期间对供暖设施进行检修,以免出现漏水现象,同时应对用户展开宣传教育,避免其自行开闸放水。

若供热系统规模较大,也可将其分为一次网系统和二次网系统两个不直接连接的系统,以方便在供暖系统失水时进行排查和检修。

4.2.3 增加热媒种类,推广多热源联产模式

随着生产生活对供热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热管网的规模也逐渐变大,单一热源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因此,以两个或多个热源组成的多热源联产供热被人们所接受重视。因不同热源的燃烧效率和所需设备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进行详尽的设计才可实现多热源联产。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能耗小的热源作为主要供热手段,在供热期间满负荷运行,而能耗较高的热源则作为辅助手段,起到调节、补充的作用。近年来,地能、水能、太阳能等能源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清洁能源的潜力和优势,如今,人们已开始逐渐尝试接受并使用它们。

4.3 进行技术革新,采用新的节能设计和技术

4.3.1 对供热管网进行优化设计

①在规划城市供热管网分步时应注意合理性。城市供热管网的规划设计要与城市整体建设规划相协调,尽量使管线的走向做到节约、合理,同时与其他城市建设项目不冲突。在规划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其一,热力站址的位置和分步合理;其二,管道材质选择合理,散热较低;其三,对管道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选择合适的管体,并对供热管网进行合理敷设。供热管道是热媒经过实践最长的一个部分,因此如果能做好这一部分的保温,就能有效实现供热节能。经过计算和实验,若供热管道采取了有效的保温措施,那么热损失可降低90%以上。因此,选择保温性能良好的管道材料和确定经济合理的管道厚度,不仅对供热管道的保温效能至关重要,也和供热系统的能耗有着密切关系。

采用合理的敷设方式不仅能够降低供热能耗,同时还能大大延长供热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的发生。目前,我国多采用直埋敷设,在管道的维修护理和供热系统的节能上都有较好的表现。

③对水力进行合理计算。在计算时,应使用合理的经济比摩阻理论公式,运用动态分析法,得出不同供热体系、供热规模下的经济比摩阻值,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减小远端用户的管道阻力,降低能源消耗。

4.3.2 选择合适的单体设备管网节能技术

①为使管网系统的运行稳定,应选择变频调速技术,实现补水泵定压。②优质的、搞笑的板式换热器,对节约能源、提高供热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安装流量调节器、温度调节器、压差调节器等也能够稳定水力工况。③在每组散热器上安装热量分配表和温控阀、在用户入口出安装压差调节器和热量表,都有很好的节能效果。④气候补偿器可以根据热媒温度和室外温度,随时对供热温度进行自动调节,避免过热情况,从而节约能源。

4.3.3 对供热管网进行合理的保温处理

很多供热管网之所以出现供热效率低下、能耗过高的状况,是因为在对建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其表面的保温处理。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不注意保温隔热性能的建筑物的供热能耗是注意保温隔热性能建筑物的三倍。因此,在修建建筑物时,就应对其墙体进行相应的保温处理,在外墙安装保温材料,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散热,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能耗,从而实现供热的节能高效。

5 结 语

本文从供热管网节能的意义、目前存在问题和实施供热管网节能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但供热管网的节能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在实际工作中,要实现供热的高效节能,还需要广大工作人员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仕国,王烨.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措施概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2).

[2] 潘雷.供热管网改造中平衡阀的应用[J].暖通空调,2008,(7).

[3] 马壮,马玉生.减少供热系统失水是节能的重要措施[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9,(4).

[4] 王海英,张君,陈少美,等.数据采集与监督控制(SCADA)系统在集中供热中的应用与节能分析[J].暖通空调,2009,(8).

[5] 刘颖.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及优化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8).

节水合同管理篇(6)

为切实做好我市节水建设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水和谐,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5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形成节水减排机制为根本,从实际出发,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宣传教育等措施,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转变用水模式,创新用水机制,全面提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制度创新,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完善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规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利用。

(二)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的节水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

(三)坚持节水减污,促进循环使用。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以节水促减污,以减排促节水;按照多循环少排放、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抑制用水过快增长,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和生态恶化的状况。

(四)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设施;大力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淘汰落后、低效的用水设备和技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五)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水对象,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合理配置水资源,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年,初步建立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推动下,解决水效率低下和水体污染问题,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指标

到20**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控制在64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节水灌溉面积达33.6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高于0.5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2%,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6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城市污水回用率达10%;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60升以内。实现全市农业用水零增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微增长。地表水开发利用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5%,地下水开采率由现状水平年压采10%;污水排放总量不超过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水功能纳污能力。

四、主要任务

(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凿井市场管理的通告》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源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

2.制定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制度,制定计划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管理、节水器具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具体的节水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1.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搞好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控制。依据**市水量分配方案,提出各乡(镇、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加强取用水管理。

2.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制定重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加大水平衡测试工作力度,改进和完善计划用水考核方式,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范围。

3.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审批部门要与节水主管部门落实联动会审制度,确保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宣传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宣传周”、“节约用水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以节水专题片、报刊文摘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以宣传画板、宣传手册、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介绍**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增强市民“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

2.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小区。根据有关标准,修订和完善创建标准和办法,加快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建设。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推动节水工作开展。到20**年,全市建设节水型示范企业6家、节水型示范单位4个、节水型示范小区2个、节水型示范学校1所。

3.将节水型社会教育纳入全面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体系。市教育部门要把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内容纳入教学当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节水主题活动,从小培养儿童的“水资源忧患意识”、“节约和环保意识”。

(四)主要项目

1.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推广和使用管道输水、防渗渠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1)实施井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三年内修复改造机电井156眼,修复田间渠道32公里,新建和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

(2)实施寇店镇李家村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3)实施伊东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提高灌溉效率。

(4)实施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引导农民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2.工业节水项目。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发展。重点开展年取(用)水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节水工作,更新改造一批耗水量大、技术设备落后的工业企业用水设施。用3年时间,对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的企业分批次开展水平衡测试;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全面实施“三同时”制度,提高工业冷却水和空调冷却水回用率。积极引导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到20**年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2个、**市级节水企业4个,推广创建经验,全面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开展。

3.生活节水项目

(1)城乡供水管网改造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将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2%以内。强化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管理,开展农村节水教育,培养农民良好的用水习惯。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2)节水器具标准化及应用示范项目。建立节水器具技术体系,制定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规程,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按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能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示范,新建项目全部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改造老建筑中非节水型用水器具。

4.中水利用示范项目。选取条件好的住宅小区作为试点,采取中水利用技术,建设中水利用示范工程。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用或民用建筑,均应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楼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要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5.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项目

(1)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将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输送给大唐首阳山电厂作为发电机组循环冷却用水。

(2)煤矿疏干排水再利用工程。实施永华能源公司嵩山矿疏干水利用项目,日处理水2万吨,发展农业灌溉1.2万亩。

(3)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要合理布局,做到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应逐步建设深度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新建电力工业或其他工业项目,凡经水资源论证审批使用中水的,不得置换为其他水源。

6.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实施**河市区段水面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市区环境。

7.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到2010年,建成全方位的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对我市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质以及污水排放等情况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应急供水调度能力,确保全市供水安全。

8.规划编制。完成《**市水资源总体评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目标明确且时间紧迫,必须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水利局,具体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用水管理,重视基础工作。加强和完善用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和监督管理。建立起有权威、公平、可操作性强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为制定节水整改目标和完善用水定额提供依据;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建立以水权为中心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严格的“三同时”制度,使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与节水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卫生器具,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加大对监测机构、队伍、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尽快提高全市监测、预报和应急管理能力。

(三)多方加大投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对节水灌溉和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以及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完善对水利和节水工程项目的投入机制,使建设节水型社会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在争取中央、省、**市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市级财政按规定比例足额、及时落实专项配套资金。各乡(镇、区)要将建设节水型社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有稳定的投入,并逐年增加,专项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要采用更多灵活的方式和优惠的政策,吸纳外资、民间资金注入,进一步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重点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推广使用水质稳定技术,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减少新鲜水补充量;研究开发工业废水、矿井疏干排水、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加速节水产品技术设计规范化进程。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产品的研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提高节水技术和服务水平。

(五)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完善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和各项制度,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依据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执法力度,强化节水执法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节水型社会建设新形势的水行政执法队伍,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机制。新晨

(六)鼓励公众参与,严格考核制度。全面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制。各乡(镇、区)对本辖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负总责,乡(镇)长、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市政府将主要的约束性指标和硬性的工程项目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推进社会公众参与节水,鼓励举报各种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七)加强市场监督,严格市场准入。依法加强对节水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节水产品市场秩序,强化节水产品质量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设备和器具。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及节水产品认证制度,扩大节水产品认证范围,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购买和使用高效节水产品。

节水合同管理篇(7)

关键词:保护水资源;水资源管理;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TV211.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水环境恶化和水产品养殖矛盾、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限制了部分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强化流域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和经常性检查工作, 严禁在流域规划和建设高耗水、重污染的工业项目是保证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一、深刻领会“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质内涵

“实施流域管理制度”的核心构成是“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河道管理制度、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以上三种制度的实施是相辅相成的,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实行最严格的黄河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又是把握好“三条红线”:一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总而言之, 水资源健康生命的维持需要以 “三条红线”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做保障。

二、调控产业结构,积极涵养地下水源

国家采取强制措施, 调整高耗费水资源的工业、企业和农业种植结构。 有资料表明,造纸行业生产一吨纸,需耗费九吨水,并且废水排放又造成水资源污染, 这就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点来衡量耗水大户的生产前景, 要通过政府的强制措施,坚决关闭高耗费水资源的项目,不仅是缺水地区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实行控水措施,即使是丰水地区,也要用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节水的重要性,积极涵养地下水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深化水价改革,用经济杠杆调节用水

我国现行的水价,虽然地区和地区之间价格不同,流域和流域之间的价格也不尽相同,但是普遍存在价格偏低的情况。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低价水不能够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在我国大多数中等以下城镇, 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立方米在 1.5 元左右,而居民人均月收入达到 500 元以上的超过 70%,所以,谁也不在乎每月十元二十元的水费。 假如将水价调高到每 5 元/m3的价位, 有谁还会看着自己的血汗钱从水笼头中白白流失?

目前,在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收取水费的地方很少。只有部分引用地表水的农业用水,才收取少量水费。而引用地表水的收费价格,比起抽取地下水的成本要低的多。在农民的意识中,地下水资源是无偿占有的。他们有谁能够知道,每耕种一亩农田,从播种到收获,在半干旱地区,按照传统的耕作方式, 需要 300m3的水才能够维持。 在黄河流域,引用黄河地表水种植水作物,每亩农田需要 500 m3左右,每方水的单价不足1角钱,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如果采取经济杠杆调节的措施,合理上调用水价格,实行计量限额用水、超额加价等管理方法, 会对节约水资源起到积极作用。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改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逐步改变传统的漫溉横流的浇灌方式,对涵养地下水资源,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在制定收费的价格同时,要考虑到农民自身的承受能力,并且鼓励引导其采用科学的节水方法。

四、制定合适的节水政策,确保流域水资源供应

1、制订用于兴建节水工程的贷款政策、补助政策、物资供应和税收的优惠政策等,目前许多节水示范工程是由政府投资, 这种局面肯定不能维持很久,节水需要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才能长期持续地发展。

2、深化水费改革,使水价格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水费差价制度,按不同用水时间、不同用水量收取不同标准的水费。

3、制定奖励节约用水的制度,对于水管理或经营单位来说,每年出售的水量愈多,则收入愈大,节约用水对其显然不利;而对农民来说,节约水量可以少付水费, 因此, 制订节水奖励政策,并不是说不用水,而是有效用水,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也要考虑保护水经营部门的利益,以利于开展节水灌溉工作。

4、国家对骨干工程(如干渠改建)有投资,而对田间工程的改善(如平整土地、渠系配套、大畦改小畦)无补助,造成农民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也是有效保护水资源,减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黄河流域存在着巨大的节水潜力,应大力推行黄河流域节水规划,重视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制定有关节水法律、法规,采用法律、法规等行政管理手段强行节水,加强节水管理。

五、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更好的效益, 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逐步从事后管理转变成事前预防, 降低水资源管理违法案件的发生,从而也节约水行政执法成本;

2、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水资源专项整治大行动,整治与查处违法取水行为,加强对各取水口计量设施的安装和运行,纠正拖欠水费的行为;

3、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快速处置机制,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地方政府、水利、环保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治污专项活动,做到对突发性水污染能够抓得住、测得准、报得快;

4、建立与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形成水行政执法权责一致、行为规范、有权受监督、出错受追究的执法新局面;

5、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并要在实践中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6、加大对黄河引黄灌区的综合治理与监督, 大力开展引黄灌区尤其是大型引黄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减少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7、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水,加大水政监察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反《水法》等水法律、法规的行为,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

结束语

水资源的管理工作需要引起多方面重视和多层次的综合治理, 水资源的利用需要科学的论证和合理开发,水污染的防治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和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坚强后盾,通过经济杠杆调节达到节水的目的,利用均衡调度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实行宏观调控起到防治水污染的作用, 制定合理的节水政策确保流域内水资源的供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意识,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最终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士武,杨铁锋,温进化.行洪除涝合理水面率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06(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