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6 15:47:48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字故事;教学

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其逻辑性与抽象性更强,同时,数学学科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以及从事研究工作的基础性学科与工具性学科,无论在哪一教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都非常重要。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困难,许多教师在没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之下,无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下降。而数字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字故事的意义

(一)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点,大多是数学基础概念知识,在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深入认识,也就无法对数学概念的真谛进行真正理解。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初期只能通过概念以及课上例题讲解,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做出简单的题目,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数学教学内容以及问题设计加深,致使许多学生对知识点以及数学概念理解困难。同时,由于数学课本中一些内容稍显枯燥,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将数学故事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引入小学生通常都比较喜欢的《西游记》,对故事情节进行编排,将孙悟空的形象通过动画以及视频、图片的方式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表现,将使小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视野得到扩展,学习兴趣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二)提升学习效率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往往会通过对书本上插画进行讲解以及黑板板书形式,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部分教师使用各种题目练习增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对抽象概念进行简单讲解,希望通过与概念相关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并学会自主运用,这种题海战术的运用,使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思路停留在不停的做题、解题过程中,对知识点并没有进行深入理解,数学学习兴趣也不断下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字故事教学,则可以使枯燥的数学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趣的小故事设计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对故事的发展与其中的知识点抱有浓厚的兴趣,对知识点的理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改变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不断的习题练习理解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而是先帮助小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再通过做题进行巩固,如此一来,既节约了教学时间,也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单调,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故事的运用

(一)以数字故事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最好动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效率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数字故事为引导,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数字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题中引入数字故事《高斯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多动脑,寻找解题的规律与方法。在高斯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提出了一道数学问题“1+2+3+......+100=?”,班上其它的小朋友都觉得问题太难了,没有办法计算出来,而高斯大胆的举起手,告诉老师他算出来了。数学老师非常惊讶,让高斯讲一讲他是如何计算出来的,高斯回答:通过面上的问题我发现1+100=101,2+99=101、也就是说按顺序将50前面的数与后面的数相加,都能得到101,最后50+51=101,由此,可以得到这道计算题的答案是50×101=5050。对于高斯的回答,老师感到非常的欣喜,觉得高斯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通过052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类似数字故事的引入,学生紧跟故事的发展,在故事的最后理解到学习数学应当多开动脑筋,大胆思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利用数字故事创造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生活经历有限,数学课程设计应尽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与理解能力,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与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尽量生活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才能在掌握知识同时学会运用知识,使新的知识得到迁移。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况,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数字故事本身以多媒体为依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声音或者动画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可以将本课时教学内容以教师想创造的情境完整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原故事真实性,同时吸引学生眼球。例如在进行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的数字故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减法的概念。“小明帮妈妈去水果店买了六个苹果,在回家的路上,袋子破了,掉出了一个苹果,被小红捡去了,那么小明回到家后,袋子里面还剩下几个苹果?在此上,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回答:“五个”,教师又问提出问题:“为什么是五个”,学生回答的内容多种多样,但是都知道少了一个苹果。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6-1=5的算式,边写还边讲解“-”“=”代表什么,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三)借助数字故事,化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将数学重点与难点融入数字故事中,引导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既品味出故事的寓意,又将对数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理解,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进行平均分知识教学时,许多小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难以理解,要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数字故事进行教学设计:白雪公主到森林里采摘了7个苹果,回到家后,将苹果平均分给七个小矮人,每位小矮人可以分得1个苹果。教师在此处可以假设,如果白雪公主采到14苹果,每位小矮人可以分得几个苹果?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教师可以继续提出:如果采摘了15个、16个苹果,应该如何进行分配?学生带着疑问结合数字故事进行理解分析及验证,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后续教学中,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学生将很快找到解答的思路,提升学习效率。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应顺应时展形式,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生动、易懂、有趣的数字故事,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浅显易懂,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主动性,进而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贺华.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6,27:83.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篇(2)

关键词:数字故事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94-01

数学本身就是具有较高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自然学科,对于正处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的解决相关的困难,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利用数字故事来辅助数学教学。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当中具有较高科学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案例,用活泼跳跃、风趣幽默的数字故事代替,充分的发挥数字故事,引人入胜的效果。

1 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字故事教学的意义

1.1 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往往活泼好动,在长时间的数学课堂上难以有效的集中注意力。这不仅不利于全面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阻碍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能够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的目的,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一些有趣的数字故事,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在迎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同还有效的延伸了小学生数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1.2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就必须要激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适时的结合生动有趣的数字故事,能够尽快的引导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全面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各种数学问题之间有效的穿插一些数字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活跃性,同时还能够利用数字故事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小学生更愿意进一步的学习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

2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1 选择合适数字故事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引用数字故事,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另外,数字故事对于小学生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公司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选择。力求利用最正确的数字故事引导小学生完成数学学习,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例如教师在讲解与数字“7”有关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向学生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葫芦兄弟》等故事,在故事讲解时,引导小学生认识善、恶、美、丑,这样能使小学生在了解相关问题的同时,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认识。引导小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便于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2 在故事中融入问题

在教学过程当中,数字故事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在小学课堂上,因此,小学教师应将数学教材的内容和数字故事进行有机结合,在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数字故事当中融入实际的数学问题。数字故事本身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的有效延长,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3+5=8、9-3=6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小学生因为无法彻底理解,所以很难快速的记住,这样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举例小明自己有三颗糖,妈妈再给他五颗糖,小明现在有几颗糖?一共有九个苹果,三个同学每人拿了一个,还有几个?通过诸如此类的情景小故事,引导小学生实际的验证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样不仅能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程度,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控制讲述故事时机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数字故事,既不能整堂课都进行故事的讲述,这样很容易分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注意力,也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小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故事当中所要传递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入数字故事,增加数字公司和小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时,可以首先播放一个胖胖减肥的数字故事,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从而回答胖胖在圆形操场上跑了几圈?总共跑了多少米?在学生简单的认识到圆的周长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知识点讲述。

3 结语

21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数字故事作为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叙事手段,是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具w体现。综上所述,小学生独特的天性和好奇心,使得小学生往往会因为有趣的故事而产生一定的痴迷,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利用数字故事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能有效的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程度,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量的使用适合的数字故事,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完成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改革,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为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玉辉.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24-125.

[2] 杨珂.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6,31:151-152.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篇(3)

一、用 语文缩句法判断运算顺序

数学和语文两科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在解答文字题时,可以根据文字题中的语法结构,分清主语、谓语、定语和宾语,并运用语法知识把文字题进行缩句,突出基本数量关系,判断运算的先后顺序,正确列式解答。缩句时,先把题中带有“的”的定语成分找出来,暂略去。剩下主语、谓语、宾语部分(即所求问题)。在看主语、谓语部分的数量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数,就要先求出来(当然还要考虑是否要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变为已知数后才能继续计算。如:45与0.4的和除以13与15的差,得多少?可以将带“的”定语部分暂略去,缩句成:“和除以差,得多少?”(即和 ÷差)由于“和”与“差”都是未知数,运算顺序是先求“45与0.4的和”,“13与15的差”,最后求“和”与“差”的商。如果在求“和”与“差”的算式部分不加上小括号,那么按四则运算就要先算除法,不符合题意,所以要在求“和”与“差”的算式部分加上小括号,列式为:(45+0.4)÷(13-15)。

二、根据文字题的问句判断运算顺序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篇(4)

通过参与较多的听课评课活动和阅读各种数学教学研究的书籍,并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尝试实践,我对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五字”教学法探索情况如下:

一、促,要抓准迁移的起点。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的有意性较差,而且搜集有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促”这一环节就不可缺少了。教师应充分重视这3――5分钟的复习,抓准迁移的起点,把学生引到新知识的门槛前。如学习第四册除法的第一种分法,针对迁移的起点是让学生理解“同样多”的含义,我设计了分苹果这个游戏:先让学生给姐弟俩分两个苹果,再分四个。学生都知道每个人应分得同样多,由此加深“同样多”的认识。然后,我让一个一个分苹果的学生上台演示,并提了几个问题引出课题。由于游戏贴近生活,学生在整个过程都处于兴奋状态,于是知道了一个一个地分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学生很顺利就取到了学习新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探”做好铺垫。

二、探,是培养学生的两个独立能力和三个主动精神的核心,要充分做好引导工作。

“五字”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探”(即学习新知)。在“探”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启发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去探讨新知,并要充分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形成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和主动发现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的引导工作可以仿照语文能力的培养方法,从听、想、说、读等几个方面入手。

1、要求学生认真听。首先,要听清教师的要求。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很低,教师要讲清要求,学生才会去想,去探讨。其次,要谦虚地听同学说想法,取长补短,理解才会更全面。最后,还要听好教师的系统讲解和应重视的问题分析,才不至于始终停留在形象、表层的认识上。

2、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想。学生会听了,才能去想。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思路较乱,往往说和做不一致。这时,教师就需要在难点处、关键处,作一些适当的提问,使学生爬阶而上。如在第四册除法应用题的第一课时,学生开始会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宜在学生读题后,提问:“这道题的分法是我们学过的第几种分法?”“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我们把这种想法用到应用题中是怎么想的?”学生听了提示后,很快就可以运用除法算式的含义去想了。

3、热情地鼓励学生去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让学生多说,才能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加深理解。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对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如除法算式会因分法不同而异。教学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从每种分法的两个例题入手,抽出两题共有的部分,组成一种说法。学生说的过程中,我热情鼓励学生完整、规范地说出整个想的过程。为了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说,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经常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

4、有计划地让学生去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数学也适用这种方法。有些学生很难在课堂学会怎么说或记住有用的知识。因此,还得布置学生在早读和课外多读,如表内乘法口诀、除法算式的含义的三种说法。在学了除法的两种分法之后,早读时,我常在黑板上写出十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读算式及其各种含义。以后,每问到除法算式的含义时,中下生也能对答如流了。这样,为学法应用题做好了想和说的充分准备。

只有听、想、说、读相辅相成进行训练,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才会在无形中提高发展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能愉快地学好数学。

三、练,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程度。

练习时要注意习题的“多”而“巧”,要体现习题的大容量、针对性和多层性。除了课本的习题,还要有针对地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如第三册学习《提问题、填条件》这一课,学完例2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①二年级有5个班,________,一共有多少人?②小花家有4棵木瓜树,________,一菜有多少个木瓜?

设计这些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渐摸索出填每份数这一条件的规律:每( )有( ),“每”字后面的单位从第一个条件中来,“有”字后面的单位由问题中来。

四、测,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

“五字”法与众不同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测”字上。通过三分钟的小测,再用两分钟评讲,就可收到学习当节课获取知识的反馈信息。根据信息反馈的不足之处,教师可及时进行补救,做到即堂消化。如在学习第四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20÷5=,表示有( )个,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还可以表示20里面有( )个( )。

通过检测,我发现有一部分人仍不理解20÷5=4表示20里面有4个5。于是,我强调商应写在“个”字前面,再让学生口述几个算式的第三种含义。这样的检测可以免去了下节课重复旧知识的部分,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五、评,让学生自我评价。

如果只是教师自己总结,便不了解学生是否真的全部记得。只有让学生自我评价,他们才会努力去回忆刚学过的所有知识。学习第三册“2、3、4的乘法口诀”时,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课末小结学生一般只提到课题。教师提醒一句:“你们是怎样学会的?”这样学生就能再次想起自己列式编口诀的探索过程,又能体会到那种成功的喜悦,对本节课回味无穷,口诀就容易记熟了。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篇(5)

小朋友应该逐步掌握数字的大小了,通过形象教学,以使儿童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篇(6)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

一、数字化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数字化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阅读教学富有情境性和开放性

数字化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将封闭的课堂变成了开放的课堂。数字化阅读教学集文字、图像、动画、语音于一身,生动的图文音像提供了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信息,学生的阅读由单一的平面化文字表述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多器官感知,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了发展 。

(二)阅读教学富有交互性和自主性

数字化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较大的交互性,它为师生提供了超越时间、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开放交流的环境,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浮于表面、缺乏真实交流的桎梏。数字化平台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交流的开放性与交互性、参与的即时性与简便性,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数字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分析

现行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主题,我们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常常根据单元主题开展相关的拓展性阅读,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开展数字化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整体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围绕主题展开阅读,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下面以六年级“Friends”主题拓展阅读教学为例,探索数字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课前准备

1、资源库的创建。

在教学《Friends》一课前,教师布置学前任务,请学生围绕主题“Friends”,到网上搜集相关资源,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最后由学生在e学习平台上创建Friend学习资源库。其后学生登陆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的收获感悟记录在讨论板上。

2、预学单的使用。

英语课内外学习需要一体化进行,课前的适度预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走进课堂,可以使每个学习者都成为稳定的资源提供者,潜在的学习引领者,为课堂内同伴互助、小组研讨奠定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前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预学单,要求学生课前仔细阅读教师精心挑选的绘本故事The Ladybug and The Cricket的前半部分,在e学习平台上认真完成相关预学任务。

(二)课堂交流

基于阅读教学的特点,利用e学习平台建构了PWP模式教学。

采用分步递进式反馈模式,利用平台的讨论板、汇聚、统计、点赞等功能,将学生前期对资源库材料的学习痕迹一一呈现,展示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1)呈现学生课前对资源库预学的情况和对What’s a friend indeed like?问题的思考。(2)呈现学生课前预学绘本故事The Ladybug and The Cricket前半部分情况(见图5),并让学生围绕I know进行小组交流,在分享的过程中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课后延伸

课后任务是继续自学资源库内容,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阅读资源库中的绘本故事后可以制作电子阅读推荐卡在平台讨论板上,让更多的人了解故事并产生阅读兴趣。

三、数字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虽然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亟待提高。数字化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较强的信息资源积累意识,既能熟练利用网络及时、广泛地收集英语阅读素材,正确指导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同时还应学会使用数字化平台等大容量存储器,将信息、资料以多媒体形式存储下来,供教学时检索、复制。

(二)数字化环境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局限、认知水平不足,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完全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会使学习陷入盲目,偏离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积极策划、参与、指导和监控数字化英语阅读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归类和整合。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篇(7)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语言;基本功;语言文字;课堂艺术;学生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情感的桥梁。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要一辈子与语言和文字打交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达成,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运用得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语言运用能力的好坏,直接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数学知识的本身就存在着枯燥无味的状态,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为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应注重研究和开发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数学课堂上如何运用教学语言的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要具有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规范、准确、精练上。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许多数学概念、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严密,不可随意增字或减字。对知识的描述要确切、肯定,遵守数学语言的句法规则,力戒言糊其辞,说话要精确、鲜明,不能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言词,否则会使学生怀疑所讲的内容的正确性,教师在讲课或回答学生问题时,切忌以“差不多”、“大概是这样”作答。例如: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而不可随便说成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又如,在学生学完正方体后会问老师,正方体是长方体吗?教师应这样回答: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由此可见,语言的科学性有助于学生正确领会教师所表达的意思,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同时,科学运用语言,也是一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提供交流平台的组织者来说,自身言行素养也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二、学会运用平易朴实的生活性语言

平易朴实的生活性语言,是学生最能适应教学的直接方式,有利于数学知识的传递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运用生活性语言巧妙地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拨,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进化为主动获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我在教学“中括号”一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 …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个 “添加符号”的数学游戏!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要改变运算顺序,有时候不但要用到小括号,甚至还可能用到中括号。老师这有几道题,看一看,能不能边说出运算顺序,边把得数口算出来。

小黑板出示题目 90÷10+5×2

90÷(10+5)×2

90÷[(10+5)×2]

学生汇报。

师:大家观察比较一下这三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数和运算符号没有变,第一题没有括号,第二题有了小括号,而第三个题却有了中括号。

生2:我发现得数也不一样。

生3:我发现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这样计算结果也就不一样。

… …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三道题都能够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学生汇报我在黑板板书,完毕我就提出问题。第一次我是这样问:“……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没想到学生都面面相觑半天没有举手,于是我又急忙改作“……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情况依然如此,最后在旁边的老师小声提示下我有大声地说:“大家观察比较一下这三道题,你发现了什么?”这一次学生的小手如雨后春笋纷纷举了起来,抢着发言。同样是观察比较,一个是说“体会”和“想法”,一个是说“发现”,学生的反应是迥然相异,可见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语言理解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这种教学用语常常是口语化的,教师的口语,不是自然状态下的口语,而是较规范性的数学学科口语,能使学生尽快地理解和获知语言所表达的要领。

短短的几句平易朴实的生活性语言轻松地把全体同学引入要教学的内容。运用生活性语言,还应注意书面语言的口语化,要把教材中比较艰涩,死板的书面语言变成浅显易懂、比较活泼的口头语言,如适当运用韵语、口诀、顺口溜等,归纳揭示知识规律,加深理解,而且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三、运用语言要凸显“人文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语言的运用中,应从人文的维度上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数学课堂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接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利用语言点化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好的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的认知情趣和鲜活的情感,使学生想说、敢说、能说,要使原本压抑学生丰富人性的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中,我让学生观察钟面有什么?其中一位学生答到:“钟面上有13个点”。我紧接着问“哪13个点?”该生回答:“1―12个数字各对着一个点,中间还有一个点固定分钟、时针,一共是13个点”。“真棒!观察得多么仔细啊!”我当场表扬了这位学生独特的观察能力。孩子们有时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着这个世界,他们眼中的数学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但是我们也有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摆脱不了“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的束缚及标准答案的影响,运用语言评价学生时缺乏艺术性和人文性。例如,有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揭题后,问:“谁知道百分数有什么特别的写法?一学生上台板书正确写出6%,只是写得不太规范。老师于是边讲百分号的正确写法,边把刚才学生写下的擦去,自己重新写上。又如:在一个数学公开课上,教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作答:“有三堆苹果,第一堆有15个,第二堆有14个,第三堆有16个,问:某班有30位同学,老师该拿哪两堆苹果?”大部分学生选择第二、第三堆苹果,因为刚好30个。但其中一位学生选择第一堆和第二堆,该教师不等学生说理由,便判定错误,课后,其他听课老师问这位小同学理由,他说应该给老师留一个。从以上两位老师的处理中,我们不难看到所谓的知识和标准答案的重要性,却无法从成人眼里看来是幼稚,甚至可笑的答案中感受到孩子稚嫩、纯真、水晶般的心灵。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以人文性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不同的声音,用我们的真情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

四、适时适度运用好语言的幽默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幽默趣味化是教学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操作效果。幽默趣味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欢乐,愉快,能使课堂富有生气,能使学生加深影响,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中括号的作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 …

师:看来大家不但知道中括号,还能把道理说清楚,真棒!虽然两种括号作用是一样的,但什么时候才能用到中括号?

生(纷纷说):小括号用完了就用中括号。

师(拎拎衬衣领口和西服):是呀,里面的小括号就好像我们里面穿的衬衣,中括号就相当于笔挺的西装,先穿衬衣再穿西装。有没有人穿件衬衣外面再套件衬衣呢?

生都开心地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 …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剂,其效果不言而喻,但不是所有引人笑的都是幽默,应当用教学语言的要求来规范课堂幽默。教学语言的幽默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不可随意应用。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数学思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