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案例分析法特点

案例分析法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8 10:38:53

案例分析法特点

案例分析法特点篇(1)

摘 要:案例教学由于其实践性、启发性、针对性和研究性,在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本文通过分析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效解决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推动案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财务分析;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Q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财务分析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是连接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决定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借助典型案例的讨论、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运用财务分析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财务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把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

财务分析这门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分析技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课程结束学生能针对不同公司的财务报告和案例写出财务分析报告,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运用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创造现金流量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如果仅通过教师的课堂传授,会使学生很难把复杂的理论、公式以及分析方法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陷入“为了计算而计算”的误区。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财务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案例教学能够成为培养财务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基于以上理念,本门课程立足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学习和分析为辅,将理论和案例高度融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案例本身方面,质量不高。

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案例资料的质量,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分析案例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理论阐述内容多,实际分析内容少,操作性不强。很多案例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等刊物上的内容,没有根据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特点,进行整理、加工,不利于学生分析探究。第二,案例内容过多,重点不好把握,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综合性案例较多,针对课程知识点,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某一侧面的案例较少。综合案例,内容庞杂,存在多个知识点的交叉,一个案例篇幅长达几十页,学生看后,不知所云,教师用几周课才能讲完。第三,案例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应用性。现有财务报告分析案例以反面案例居多,正面案例较少,实际上反面案例都是企业在极其特殊情况下的一个个案,不具有普遍性。

(二)学生参与方面,积极性不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要求学生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鉴于目前财务报告分析质量不高,案例是过去例题的变形,或者案例内容多且陈旧和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就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不能够从大量的资料运用相关的知识选择出恰当的案例用于实际教学,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不能跟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有效的结合。

财务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可以通过财经类网站查阅到,学生可以根据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但是,企业对外公开的年报资料是有限的,学生不能深入到企业的内部进行调研分析,这样就会导致分析的结果可能浮于表面,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真正问题,提出的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值得商榷。

三、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组织恰当的案例,精心做好案例准备工作。

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案例是会计实践活动的真实再现,绝不可虚构。因此,财务报分析案例首先要具有真实性,只有案例具有真实性,学生才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思考问题,有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更好地理解案例。在教学中,一般应选择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发生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要多样性,既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经济活动某一方面单项的案例,又要有反映企业全面活动的综合案例,通过单项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分析技能的同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综合案例使学生系统掌握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其次是可读性。再次,对于每个案例的设计,应该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容易把握重点,利于对案例的消化、吸收,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

(二)积极引导,巧妙控制,组织案例实施。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财务报告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学生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行业背景对企业的影响。其次组织案例讨论,对于单项案例,采用教师提问与学生自由发言相结合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综合案例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从多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讨论、分析解答问题。同时,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提示,准确把握整体脉络和方向,克服冷场、离题和无谓争论,针对不同结论给予准确点评,避免学生因案例讨论的不同结论得出错误的判断以致对问题的分析陷入歧途。

(三)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某一个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分析。

学生的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理论教学和学生课内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教学部分,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把每部分教学进行任务分解,带领学生完成分组讨论,课内实践方面,带领学生进入机房,以小组分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EXCEL工具,对某一个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财务分析,把平时的课堂讨论、发言情况与上机操作的撰写相结合,要求学生的分析报告,要将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图文并茂,以加深对财务报告分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两者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于楣,白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1~84.

[2]闫双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0(1).

案例分析法特点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Case Teaching Us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Computer Teaching

Xu Haiyan

(De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Dezhou25303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case teaching,case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teaching the steps to the case,analysis of ca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computer studies.

Keywords:Case study;Vocational colleges;Computer teaching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调查、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优点

(一)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二)客观真实性和较强的综合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较强综合性的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

(三)深刻的启发性和突出实践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是日常生活学习中实际存在、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事件,使学生如亲临现场一般。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将理论和实践引入特定的教学环境,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分析,希望得到的不是该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入学成绩低,基础差。高职生大部分学生是刚刚过专科提档线,与普通本科生相比有两百分以及更高的差距。

(二)缺乏学习兴趣,不爱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本不想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是不得已的选择。

(三)缺乏良好习惯,不善于学习。现代网络技术如此发达,名师课件比比皆是,要他们下载学习,却不知如何操作,可是要上网聊天、玩游戏却无师自通。

四、案例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才能够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案例教学法基本过程大致是:设计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实现案例并总结。

(一)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并充分备课,讲授并解析与案例相关的理论和技能。设计案例时要注意:案例必须典型能涵盖足够多的知识点;案例要和现实相吻合,能够被学生理解;应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并要由易到难地编排。在该环节,我们要做到从实际案例中抽象出知识点、从单一知识点走向综合知识点、从灌输走向研究与自我学习。

(二)组织案例讨论。组织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该环节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想方设法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在宏观上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主角,同时又不至于出现大的方向性的偏差。这个环节中,应将案例分解为若干小任务,这样将案例的分解顺序与学生的心理认知顺序结合起来,就更能体现按人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思想。

(三)实现案例与总结。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讲评,并重点强调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学生上机实践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按照课堂上讨论的方案来实现案例。案例的总结应力求全面、客观、公开,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为准则。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把要求掌握的知识记牢,而且避免问题被遗留到新的案例中。

五、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中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计算机专业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根据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特点来分析,分析此章节课的内容是否合适运用案例教学法。

(二)在确定此章节课的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后,就是要对案例进行收集和筛选,筛选出来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实效性。

(三)在计算机专业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注意结合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所选用的案例不仅要能给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意志,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这些案例还要适应市场职业的需要。

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但教学要求较高,教学难度较大,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搜集事实材料、精选案例。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经验与能力,才能使案例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维哲,朱永宽.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

[2]龚沛曾,杨志强,陆慰民.案例教学法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4,5

案例分析法特点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法;经济类课程

当前,高职教育对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总体显得较为滞后。高职经济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由于校内实训环节的相对简单,案例教学的引入尤为重要。不少老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对于贴近实际的“什么是案例”“案例教学的作用”“案例教学的组织与评价”等问题研究不深。如果课堂教学仅仅理解为大量知识的机械记忆,缺乏对源于实践领域的复杂案例的变化与研判,这种重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高职教育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高职经济类课程的教育应尽早摆脱远离实践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在经济类课程方面,整个案例教学体系尚未完善,与案例教学相关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下面对高职经济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做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一、高职案例教学的发展背景

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习者认知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问题的个案形探讨与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最早由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C•langclell推出。他的《合同法案例》是世界上最早的案例教学教材。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所有案例来自现实,利用案例方法实现对学生的职业培训,唤醒人的潜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高职经济类课程的案例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与组织案例。高职的学生普遍对课程中出现的文字解释兴趣不大,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涣散,兴趣不易集中。而案例教学法所内含的原则、方法与观点,是基于其对社会实践经验的深刻透视。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案例解说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二、经济类课程案例的来源

所谓案例,是一些与现实相关的、需要进行分析与探索的疑难情景的描绘。案例的结构具体包括几个部分,有背景叙述、事件发展的初级阶段、矛盾冲突的激化、针对解决对策的不同看法等。经济类课程案例的选择途径如下。首选图书。我国每年新出版的十余万种图书中,经济类案件的判例、学者的专著以及有关案例分析的图书较多。图书的特点是来源广泛,观点丰富,分析深入透彻;不足之处是案例内容时效性较差,分析水平参差不齐,案例散乱无序,缺乏系统的组织,案例教材缺失。其次是期刊。期刊时效性较强,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跟踪及时。期刊资料的缺点:一是阅读不便,只有图书馆有较全面的馆藏;二是期刊案例研讨性强,虽然观点丰富,但争议较多。三是期刊个案分析深入,但从面上看案例的系统性不足。第三是网络。网络上经济类案例内容丰富,时效性很强,选择面广。但网络资料也有缺陷,主要是分析不深,鱼龙混杂,资料散乱,搜索整理不易。资料的收集还有参加研讨会等方式。案例汇总后,信息的处理是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电脑编辑处理,讲稿内容及时更新,长年积累,吸取各家所长。案例的划分,从属性看,有描述性案例、实证性案例、说明性案例和探索性案例等。如今,经济类课程案例的种类变化多端,有事实与虚拟的组合;全局与局部重点的组合;案例教学的表现方式从平面图文案例的讲授,到多媒体教学,及视听案例等方向转变。

三、案例的组织与应用

掌握经济类课程案例的特点,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非常重要。选择案例具体要注意几点。

1.案例与教学目的的相关性。案例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与教学环节相关。案例主题各不相同,情节或长或短,所涉范围宽窄不等。课堂教学中,案例必须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问题根源所在、矛盾和冲突结合点;选择案例忌讳情节冗长、背景模糊、平铺直叙、脉络含混、乏味枯燥等不足。现有的经济类案例体系欠科学、系统性不强、分析能力参差不齐、适合课堂教学的不多。适应高职教育的案例,只有不断筛选积累,才能适应教学目的的需要。

2.把握经济类案例的时效性。经济现象不断变化,经济理论包括国家的政策法规也不断变化,案例分析的结果随之可能推倒。选用时效性差的案例,内容陈旧过时,会降低高职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地更换、筛选、充实新案例,确保经济类案例的时效性。

3.针对高职特点把握案例难易程度,这主要针对高职学生,掌握他们在学习中的理解、思考能力,确定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难了,学生因预习不充分无法入手,课堂消极等待,重回填鸭式灌输。反之,案例容易,一目了然,学生兴趣也不能持久。掌握高职经济类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案例难易适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4.案例材料需要重组与编辑。一个成功的案例绝非机械的课堂复述,它提供适于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研讨框架内就多重选择的可能作出判断。为配合教学目的,教师要对案例材料重组与编辑,例如融合课程教学的重点,围绕某主题对案例剪裁加工,串联单个案例,发挥案例最大的价值。

5.选用视听型案例,采用微课等方式组织教学。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视觉、触觉、听觉三种信息传输方式中,视觉接收的信息的比例约占85%;听觉、触觉(口、鼻、肢体等部分)接收的信息量分别约为11%和4%。选用视听型案例,采用微课等方式组织教学,学生更多通过视、听来接受案例信息,从而确保课堂效率。

四、课堂案例教学的过程

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可分三个步骤,包括案例的课前收集准备、课堂研讨和课后思考。案例教学开展的前提,就是案例课前的收集准备。教师上课前除了有目的地准备案例,还要尽量组织学生阅读案例材料。课前的阅读是课堂讨论的预演,有必要加强学生对理论及案例材料的课前阅读。试想如果没有案例准备的过程,学生的课堂研讨往往措手不及,思维短路,坐等答案,这有违案例教学的初衷。案例教学的成败,在于课堂研讨,师生互动,找寻解答途径。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案例研讨,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其观察力。经济类课程案例大多源自生活场景,与高职教育中的仿真实训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由于社会关系纷繁复杂,案例也会变化多端。学生要准确地运用经济类课程的知识,通过案例找寻线索,发现问题,理清各种关系,同课程中的教学难点、重点联系起来,由理论到实践,提出解决对策,这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案例教学可强化观察力的培养,具体途径包括多维度的思考、开放式的小组研讨等,从争论与思维交锋中训练思维,找寻答案。长此以往,可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第二,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案例的分析,如果机械而简单地采用理论到案例的拼凑连接,案例的价值虽有挖掘,但是难以充分的体现。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仔细推理,缜密判断,引导学生将经济学课程的原理与案例有机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案例分析的方式多样,有情景模拟、角色换位等方式,分析框架来自不同的角度、相异的出发点;争议观点百家争鸣,讨论分析言无不尽。如果学生熟练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改变学生对案例分析无所适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的窘况。第三,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程参与研讨。案例教学与传统的填鸭灌输模式相异,它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研讨。针对高职学生,经济类课程相对实训场景较少,案例教学贴近生活、真实生动的特点,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课堂调动学生,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模式是必须的。学生参与的研讨过程,要求角度多样、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教师在案例研讨中的作用是控制节奏、把握进度、启发引导、提供线索、指引方向,不必马上给出答案、指引谜底,鼓励为主,不宜对学生做否定性的课堂评价。除了案例的课后思考不容忽视,课后思考对巩固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建立独立的判断分析能力,掌握课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一章节课后,教师除留下理论复习题,还可留下相应的案例思考题。案例思考题最好与课堂研讨相关,案例问题相似,情景各异,留下思考线索,举一反三,印象深刻。

五、案例教学的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的成败,着眼点在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案例教学的评价,可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学生方面,主要看他是否做了课前研讨准备、课堂讨论有备而来;是否独立思考、探究过案例中的问题;对相关的经济类课程理论是否熟悉,是否达到加深理解的效果;课前准备与课堂讨论的比对有何收获,对于课后的案例思考题能否独立完成。教师方面,一是考查学生参与案例研讨的过程,根据其课堂表现做评分记录;二是看案例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案例问题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学生研究、创新等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所提高。三是考察案例教学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关联性,如果案例教学未达预期效果,则对所选案例及时更新。传统的高职经济类课程教学主要考查学生对识记点的识记,对案例教学深入有限。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引入,不仅要实现教学目的,而且要体现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法的优越性。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对深入推广案例教学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郭兴忠.案例教学优化过程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

案例分析法特点篇(4)

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经验型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以往的经验和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描述了它发生的现象,回答了为什么会发生或发生的原因,通过典型的数据去找出事件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最后得到结论或者是新的研究命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对案例研究和其方法分析进行界定,我们可以看出案例分析法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都是比较重大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情景因素,案例研究作为一种以实践、案例、经验为导向的分析方法,特别对于管理学,一般的研究和分析都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研究事件,这些事件都会产生社会情境影响,和其他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案例研究不仅仅对实物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最主要的是它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后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回答了管理中为什么这个问题,并且在研究中对于那些有特色意义的或者特点突出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新的管理性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案例分析突出了过程性,案例研究最为突出贡献在于其过程性,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突破性的理论关系或者新的观点,所以在案例研究时总会追根究底研究这一件事,从中去发现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其根本性原因,这也要求了分析人员对于该类事件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体出发,达到案例研究的整体逻辑性;再者案例研究对关系的研究尤其重视,在工商管理中,必须要对关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在对案例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时,特别对档案的访问、观察、调查及分析特别注重,因为在信息的收集时采用收集方法多样化,研究人员会更加容易的发现事件关系的变化,由事件发生的现象去找与之关联的事件,从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充分的进行认识,才能更加准确去解释关系;最后是案例研究分析的是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无论是用案例研究去发现新的理论还是案例事件本身的属性,都会把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原因完整的分析出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性的故事。

二、案例研究在管理中适用的条件

由于案例分析法在目前工商管理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但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管理研究方法,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比较新的方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它具有很代表性的优势,但该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是一种经验型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它的属性始终受到了定量研究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数字统计远比经验研究更为科学,所以基于这方面的原因,以下我们就主要分析案例研究的使用条件。根据管理本身的特点和案例分析的特点,首先案例研究使用于回答“为什么”或者“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这是由于案例研究不仅仅是分析事件发生范围和频率,还分析了整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具有解释性,由于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型的研究,研究的问题在理论还无法用已知的文献来进行回答,需要从实践中去整理、归纳以及构建框架模型,这时在研究中采用构建过程而非理论验证过程,所以案例研究法采用的策略最适合归纳和总结方法;再者由于案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中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现象,要求研究人员对对象不给于控制,这时案例研究时比较适合的一种方法,此外,当理论在检验过程中发生了意外的情况,或者该问题必须要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研究时,是利用案例研究法最好的时机。

三、案例研究对问题的分析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很多问题都具有变化性大、复杂度高等特点,为了对问题进行全面性了解需要整体对整个问题进行了进行调查分析,在对数据的需求上,案例分析中对数据的依赖也是极为重要的,分析过程不仅是对数据的收集过程,也是一个互动和学习的过程。案例研究的优势在于它获得数据的方式是多样的,文件、文档、物证、档案、照片、信函、日记等收集的信息都是可行的,目前我国很多小企业在管理中无法提供原始的文件或资料,所以案例研究人员在实际研究中很难得到可用性高的信息,这使得我国的案例研究将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虽然如此,在研究中仍然要重视对数据的收集,尤其是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案例研究法来说,不管是开发出企业实践活动好的案例还是使好的案例更贴近企业的实践活动,都要及时而准确的进行更新,案例研究时一项耗时耗力的研究工程,尤其在研究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由于新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的结果,那么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案的调整,只有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才能把问题研究转化成学术突破,也只有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才能更经济、更有效、更高效的完成案例研究。

四、结束语

案例研究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还被斥责为一种最不具科学性和可靠性的研究方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案例研究在管理领域已成为了重要的方法之一,特别在企业研究和组织管理方面,其地位相当重要,主要通过案例调查和研究能够对企业目前的管理现象进行阐述,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对新的管理理论的创建提供了的基础,有助于我们在管理中去改进措施,以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霞.参与式研究方法及其实践与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2):108-110

[2]李文.试论统计学中的案例研究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8,(17):148

[3]刘庆贤,肖洪钧.案例研究方法价值提升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6):30-34

案例分析法特点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案例教学;运用

前言

高职教师教育专业中重要课程是教育学,在以往的教育学中把理论讲授作为重点,而教育学在实际性与操作性的重要地位往往被忽略,影响到整个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全面讲授,还要求如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课程中,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怎样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训练这两者,怎样对教育理论与操作技能从教学质量与失效上进行强化训练,这也成为了目前探讨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由此,本文从高职教育学具体概述入手,具体分析研究高职教育学中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

一 、 案例教学的概述

(一)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具体是指老师指导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条件上,分析与研究典型案例,让学生处于具体实际的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索、思考与分析研究,进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借用和教育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教育学案例中。引入案例教W方法在教育学中,通过对教学情境进行处理,引导学生能够学会独自思考与分析,独立解决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期间,可以让学生采用集体讨论、小组分析与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借助这些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才能达到良好的目的[1] 。

(二) 特点。

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学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特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客观的具体案例是案例教学要围绕此展开的,而且案例是要对事实的记录,不能虚构或者编撰,对推演的案列与评价是不能存在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第二,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尤其是需要引入案例针对特定的教学,并且要对其细致地进行分析和筛选,精心编排。第三是都存在着共同的基本目的于案例教学,也就是运用模拟实现情境使学生的参与性得以提高,达到学生的课程运用能力增强。第四,为了确保设计的案例具有真实性,经过具体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消除老师只会传授知识给学生这样的传统教学弊端。具体从功能这个角度考虑,案例教学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具体是运用逼真的教育情境来使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参与积极性得以增强,并使得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2] 。另一方面就是案例中融入知识,这样就能从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到知识,对教育教学的相关背景得以理解,提高学生认识教育学学科,例如怎样思考、怎样去做,怎样运用教育理论来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在教育实践中。

二 、 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过程

(一) 对学科知识的重视体现。教学案例在教育学中的开发,第一要设定案例的教学目标,一是对案例分析的描述要增强,二是要对学习功能的开发得以体现。比如在介绍某一教育事件时,要把握描述案例的全过程重点,对教育案件的缺点与优点方面陈述理由,引导学生借助教育理论来论证。要考虑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对案例进行设定时,对教育理论的验证要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还有选择分析型案例时,要对问题的构建上,原因的探讨,主次的分析,同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案例中。

(二) 编写案例教学教案。案例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编写课程案例,这也是最开始的工作。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编写案例,要先从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案例的设定要按照教学纲要和培养规划进行,对案例的主题与数量要进行确定,例如:应该把某些内容作为重点部分,应该分工哪些任务,老师又应该对哪些工作进行承担,学生要如何凸显哪些技能等。在对案例进行编写时,以下三点编写要求要达到满足:第一,设定案例的教学目标工作要做好,准备教学案例要从哪一章开始,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教学目标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第二对案例中所涉及的教育概念与理论要具体明确,还有应用到哪些方法在教学实施中。第三要贴近学生专业实际来进行编写案例教学教案,教学素材要体现出职业特点专业性。

(三) 案例设计实施过程

(1) 在设计案例的准备期间,具体要考虑两个方面:在进行实施前期,要对相关教材与教学知识点进行了解,特别是老师要做好案例教学法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相关案例与其可行性,还有小组学习分组和案例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假设与预置等。第二是关于学生方面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与阅读相关案例材料,对案例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解,对案例教学目标要明确。第二是关于学生对工作的准备方面。学生要经过课前预习和阅读相关案例材料,进而对案例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解,对案例教学目标要明确,谁是参与者要确定好,还有不同角色及要怎样和他人建立关系,对参与者具体要做什么、怎样的价值观应该坚持等等进行了解。此外,在分析案例教学细节上,还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担当角度方面,对各自的态度与视角进行明确,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够从自身立场角度出发,对案例教学的客观性从自身体验中进行强化。

(2) 对案例进行分析。开始案例教学后的首要就是分析案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高职教育学使学生能够对案例阅读进行了解,对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情境要学会迅速地分析,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设身处地的分析,查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案例中的中心内容要掌握好,提出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看法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分析教育学案例期间,在对基础知识学生进行掌握基础上,对教育知识进行深化的理解,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形成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特色,这对提高教学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3) 分组进行讨论。通常情况下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在案例课堂教学中是比较普遍,具体分组与调整要按照小组成员的认知水平和学生自身特点进行,达到优劣互补和分工合作。学生要先进行独立思考在进行小组讨论前,再对案例的理解进行发表。小组在已有的学习资料选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促进学生进行一起分享和交流信息[3] 。

(4) 报告的评价及撰写。在案例教学法实施期间及后期评价上,要全面评价学生分析及成绩对比,一方面要总结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等级划分要以准确程度及严密性。另一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说服力,对学生的决策可行性多关注。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多进行评价,尤其是对于独特的见解或精辟的主张,要给予非常肯定。案例教学及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撰写分析报告,要对课堂讨论及课后书面总结上分别加以汇总,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充分而全面地表达出其不足和优势,以改进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理解,并利用科学的理论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在案例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培养敏锐判断力和的观察力,多角度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从真实的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逐渐提高。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期间转变被动的听课习惯,以积极的参与性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回应,主动思考的习惯要养成,使得学生能够梳理思维,训练思维在假设、实践、检验期间。第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决策难题,尤其是从案例中的问题意识启发上,在问题情境中融入一个个“隐性课程”,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进而选择与判断,并对自己的决策进行检验,增强思考能力。第三是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多视角地思。经常运用到分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探讨,使得学生观点相互碰撞,让学生对问题学会如何看待,其他人的优势如何借鉴等等。第四是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强化。案例教学法把学生的创造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借助鲜活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并用自身思维解决问题。第五是学生对教学不确定性的把控能力的增强。

结语

高职院校中教师想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运用案例教学法一N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进一步对当代的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促进作用。案例教学科研使生动性与有趣性融入到教育过程中,并且也可以让学生融进教学内容当中去,从而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这样学生更能真正融入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易前峰.案例教学,让思想品德扎根生活[J]. 华夏教师. 2016(06) .

案例分析法特点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保险学”;案例分析法

一、“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一门以应用为导向的学科,对人才的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并重。然而,在目前高校的“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其教学仍旧停留在以传授式教学、试卷类考试为主的传统模式上,没有紧跟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进行调整。

(一)教学资源限制

高校现阶段的“保险学”课程安排主要以保险基础知识为主,包含基本的保险理论、保险合同、三大险种等基本知识以及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方法,知识容量比较大。然而,目前课程的学时安排及教材选择并不能满足对该课程较为深入的讲授和学习。学时比较短、课本知识比较浅显导致任课教师不能充分对其中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讲授,也不能安排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任课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目前从事“保险学”教学的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比较丰富,上至教授、下至助教都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其中有保险业从业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针对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从业经验的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进行单纯课本理论的灌输,无法使学生从应用性的角度掌握保险学的实践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作用。

(三)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保险学”课程的考核形式,仍多以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卷面考试形式为主,仅以考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对于“保险学”这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不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相关的应用与实践能力,使这门课最终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上。

二、案例分析法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保险学”作为一门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应用性及实务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对于这门课的理解就较为粗浅,很难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相联系,对于以后指导实践并不会有太大帮助。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理论知识,也需要结合一定的案例来体现书本知识的指导实践意义。因此,在“保险学”的教学过程中推广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教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避免单方面的理论灌输

高校的“保险学”课程教学,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理论知识的讲解一直占较大比例。但从笔者对教学过程的观察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很高。单纯的理论教学,教师单方面进行理论讲授,很难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最终可能导致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理论知识,而且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选取合适的对应案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避免单纯理论灌输带来的负面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对保险实务有所了解并锻炼其相应的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都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把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能够让学生更好体会到保险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授保险合同投保人、受益人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些与学生自身相关的案例,使学生成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设身处地体会投保人、受益人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保险知识及其运用。

(三)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还能够通过某个案例串联起较多的知识点。对于大部分保险案例来说,无论是有关财产保险的案例还是有关人寿保险的案例,或是和保险原则及保险合同有关的案例,亦或是关于保险公司运行及监管方面的案例,它们都不是独立的、隔离的,每个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前后关联的。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一次性地将不同章节分散的知识点有效地贯穿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一次案例分析中强化不同部分的知识点,达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目的,避免了学生学习中容易造成的间断性和片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案例教学实际上也就是现实情景在课堂上的模拟,它一方面使学生明白保险在现实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保险问题,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结合实际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来解读、强化理论知识,对于推进培养保险学背景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要求

1.明确案例教学的目标

(1)通过具体案例,培养学生对保险实务知识点的分析梳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际案例的判断与解析。(2)在实务能力要求较高的部分,如在保险合同的订立、保险合同纠纷、保险理赔等方面,配合案例营造与实战相近的背景与氛围。(3)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使学生能够多方位地从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等角度根据不同的案例锻炼相应的思路。

2.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否将案例合理有效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适应并满足教学需要,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首先,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既能代表保险业中发生的大多数情况,又能突出体现相关的保险学知识内容。其次,案例的选择也要具有先进性和时效性。由于保险的特殊性,相关的知识和法规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中,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特别注意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保险环境的更新与变化,不能出现所提供案例和实际不符的问题。再次,案例的选择也要注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分析性,能够使学生产生不同意见进而激发讨论,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若是选择那些观点特别简单直白的案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一致结论,就会使案例教学的形式大于作用。最后,要多选择那些综合性强的案例,尽可能多地包含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容易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与分析能力。

3.注意案例分析教学的组织形式

首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案例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需要针对涉及不同知识点的案例,对教学过程和背景设置进行调整。同时,也要丰富案例分析教学的形式,例如模拟场景、案例重现等,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指导作用,使案例分析与教学知识点更好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案例分析教学的作用。其次,案例分析教学的中心环节就是对案例的分析、梳理及讨论。在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排好案例分析教学的讨论流程。这个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步,分别为提出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和总结案例。核心环节就是分析案例和讨论案例,进而得出有关案例的最后结论。在分析案例和讨论案例环节:首先,老师应将学生分成小组,使其围绕案例进行资料查阅以及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得出本组的汇总意见;其次,要求每个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讨论并积极发言,使不同小组的意见得到充分的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对每个小组的结论以及全班范围内进行的讨论进行梳理和评判。教师要注意在这个环节既要肯定学生有价值的见解,鼓励学生的积极发言与讨论,也要在此基础上指出学生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取得进步。

四、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注意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始终要明确理论教学是基础,“保险学”的主要课程内容由保险基本理论知识、保险业务种类、保险市场及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等几部分组成。其教学内容决定了理论知识始终是“保险学”教学的基础,案例分析教学是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增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实践指导性所采取的辅助性教学方法,注意不要本末倒置,不能过分强调案例教学的使用而削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二)增强授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

要实现实务教学的目标,首先应保证授课教师具有保险业务相关的社会实践经历。笔者建议,高校应为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提供深入保险公司和保险监督机构的社会实践机会。这样,授课教师参与了保险社会实践,有了第一手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游刃有余地组织相关的案例教学,也才能使教学过程更生动灵活,更有针对性,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

(三)强化案例分析在考核中所占比重

案例分析教学法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在课后作业加以体现。毕竟课堂教学的学时安排有限,在课堂上进行了案例教学之后,在课后作业中也要布置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也能反映出学生对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有所侧重。同样,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与考核方式也密不可分。教师应对学生的成绩构成方法进行改革,改变原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将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考核要素中。比如将平时案例教学中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构成,或者加大案例作业占最终成绩的比例,或者将期中考试设计成专门的案例分析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表现打分,并入到期末成绩中;也可以加大期末试卷考题中案例分析题目所占的比例,这样不仅能够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同样考查了学生对相关案例的判断与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法特点篇(7)

关键词:验证 案例 创业

课 题:本文是“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项目编号YETP1775)的阶段性成果,获得“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项目”(PXM2014-014209-07-000058)的资助。

一、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创业研究的不断升温,已有学者开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来研究创业。案例研究更适用于深层次考察对象的实际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并且针对的是研究者很难控制的充满变化的实际情境。

21世纪以来,我国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已经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何建华等人统计了学界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成果,其中,关于创业过程及其影响的论文有27篇,占论文总数的31%;关于创业行为及其影响的论文有19篇,占论文总数的22%。这与近年来学者们从关注创业者的心理状态逐渐转变为更加关注创业过程、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现象相契合。近期的研究又开始关注创业者个体对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个体的个性、风险倾向、创业效能、成就感、专业技能、毅力和创业激情等特质和能力上的差异,是创业者区别于非创业者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家的创业也具有一定的预测力。但是,在案例研究的方法上,苏敬勤等人认为一些研究者忽视了对案例研究方法规范性的重视,影响了创业研究成果的品质。

二、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创业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在案例实证中采用验证性的研究模式对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定性层面的验证十分重要。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可用“先理论构建、后案例论证”来表示。其构建过程是: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成果,运用特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分析材料进行研究和推演,基于逻辑分析提出创新性的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等定量的方法构建出新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选取单个或多个与理论或模型相匹配的案例对其进行验证,目的在于证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具有有效性。

从方法论角度看,在评定案例研究作为实证性社会研究方法的质量时,通常要用到四种检验,分别是:概念构建效度,针对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准确的操作性限定;内部效度,即建立因果关系,旨在说明某些条件或因素会引发其他条件或因素的发生,且不会受到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信度,表明案例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具有可重复性,且如果重复同类的研究,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外部效度,指明研究结果可以类推的范围。验证性运用模式先在整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理论框架,然后再使用单个或多个案例进行验证,且通常选取的案例都是与理论框架存相匹配的案例。验证性模式在概念构建效度方面,基于现有文献和理论,可以采用多维证据源,形成证据链来保证效度。内部效度方面,可运用模式匹配、理论解释、时间序列分析等保证其效度。信度方面则可通过周详的研究计划书、案例研究资料库来保证信度。外部效度方面,由于案例分析的特殊性,案例的选择本身即表明了研究者的意图:不在于在大样本的情势下得到归纳性的证实,而在于遵循复制法则(Replication-logic)所要求的典型性,以说明验证理论。

因此,统计分析的、旨在类推总体的外部效度不适用于验证性案例分析研究。当案例在非单个的情况下出现了可复制的情况,就可以证明其外部效度是存在的。

三、验证性案例研究设计思路

大学生验证性案例研究,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大学生创业者真实体验和表现出的创业过程能否以及在多大范围内重现创业研究理论框架?其表现出的特征和问题与定量实证得出的结果契合度有多大?从而验证总体研究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及模型。在设计上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案例研究主要采用的资料、资料获得的方式。

1.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

案例选择的首要原则是典型性,这也和选择案例的数量有关系。Eisenhardt认为,从案例研究中构建理论至少需要四个案例,或1个案例中嵌套几个小案例,否则结论难以令人信服。但是,Yin认为单个案例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有其独到的价值,而且许多适用于单个案例研究的情况并不适合进行多个案例研究。本文采用Yin的观点,认为案例数量对评判案例研究方法品质的判定影响是很小的。通过对单个或者少数典型案例进行细致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关系,改进旧的理论体系,应更加聚焦于重点案例的深度研究,而非泛泛地对众多案例进行表面研究,案例研究的品质在于它的效用而非数量。

因此,可根据收集资料的难度和研究问题的具体需要来确定案例数目。在验证性研究中可以采用双案例(Two-cases)分析法,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为保证案例的典型性,首先,案例的对象必须是大学生;其次,创业时间在三年以内,符合企业生长周期理论对创业期的规定;再次,创业内容和研究目的要一致;最后,案例在地域分布上要具有代表性,例如,采集案例地属于区域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且在高校创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好的典型性,以加深和验证之前定量分析的结论。

2.案例研究资料的来源及处理

案例研究通常采用的资料有六个来源,分别是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证据。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往往受到调研的时间和经费限制,参与性观察和档案记录可操作性较差,而大学生创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能获得的实物证据较少。因此,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获得资料,辅以文件和直接观察。

资料获得的方式及流程,首先参考Yin提出的案例访谈要素及伦理要求,设计《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然后联系、确定受访者,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访谈。访谈开始前,向受访者宣读《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获得其同意后再进行访谈并记录,访谈结束后通过查阅文件和直接观察的方式收集辅助信息。最后,整理案例材料并形成文字,发给受访者,请其对内容进行确认,修正有异议的地方,最终形成案例研究分析资料。

案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的原则是:对访谈资料进行表格化处理,按照研究目的提取特征,计算其数量与理论框架或数学模型相重合的程度,相符程度的具体比例应由专家评议得出。若提取的特征数量相符比例低于专家评议的基本线,则该案例访谈不合格,重新开始收集分析新的案例。可接受的案例进入描述分析阶段,并结合时间序列、大事记等对创业特征进行描述,最后得出验证性结论。

参考文献:

[1]何建华,丁栋虹.中国创业研究中案例方法应用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

[2]苏敬勤,李召敏.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模式及其关键指标[J].管理学报,20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