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7 16:10:04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信息化建设对策;信息化建设化意义

0.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模式,推动着工程前进的脚步,从一开始的全面评估工程的造价,到中间的严格规范及落实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工程的承包工作、开发设计工作、工程的施工工作、工作的验工工作和最后的工程结算工作,要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根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数据计算和分析进行实现。不可否认的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会使我国的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进一步使整个工程行业稳步发展起来。

1.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1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完善

工程投资的宏观决策计划手段太多,投资的总规模不断膨胀,总量的调控艰难;不合理的投资管理结构,不能轻松的去调整;工程建设的重复性,盲目建设工程的严重性;投资效益过于低下,回收资金的速度过于缓慢。

1.2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受重视

在我国建设工程行业中,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造价控制往往得不到企业的重视,精力大多投入在施工阶段的结算价款、细账结算上。虽然这样做也会有一些效果,但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事半功倍而已。对于工程造价大多人的理解是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当产生偏差时,再分析其中的原因,讨论决定接下来的对策。虽然做对于工程建设造价控制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这种控制方法并不科学有效,它只能发现其中的偏离现象,却不能让其消失,也不能很好地预防偏离的在此发生,所以它只能被称为被动的工程造价控制。

1.3工程技术与信息偏离

如何去更大的降低工程项目投资的成本是国外技术人员一直考虑的问题,而我国的技术人员却认为那并不是自己的职责,投资的资金应该是属于财务人员管辖的范畴。但是财务人员又不具备专业的工程知识,对于工程开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与关系了解的少之又少,他们只会按照财务的制度解决问题,简单地支付费用,根本不能高效的去控制工程的造价。要想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投资利益,就要让工程技术与信息完美的结合起来,不产生分离的现象,再经过信息的透彻分析、效果的考核评价及技术的比较,使它们两者的关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争取做到工程技术上创新先进,信息上合理分析,把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慢慢的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当中。

2.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2.1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更加准确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类工程都期望在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利用最少的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工程。然而,实现这一目标会利用到更多复杂多样的工程物品,使用的施工设备也将随之增加,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工程的工作团队变得越来越庞大。这些确定的因素都会导致工程施工过程的不稳定性,随时会使工程出现问题停滞不前,这样也就增多了工程成本资金,让工程的资金管理工作变得举步维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现代化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体系管理的管理模式下能得到最大的需求。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对工程造价的全面评估、管理,不同于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一方面强化了工程预算评估,一方面加强了工程每个施工环节约束,经一系列科学合理管理,很大程度减少了工程施工的资金风险,工程得以顺利开展。

2.2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管理风险控制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企业的施工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提升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及工程结算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有效避免了企业工程施工的风险,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变得高效率又安全。工程造价管理通过对各项影响造价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不断提升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确保企业工程资金在充足的前提下避免过度浪费,资金的充沛能有效的使整个施工工程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分配资源,合理的运用企业的物力、人力、资金,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避免了一切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系统的管理不断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消耗,加快了企业施工工程的进度,使施工工程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1]。

3.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明确信息化管理重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运用,将信息化管理所运用到的信息技术转化成为具备实质意义的生产力,实现信息化管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机融合,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明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将信息化建设在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每一个环节得以显现。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引进到工程造价管理中,并不意味着信息化建设就完结了,要认识到这只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工程内部各个部门及各类相关工作人员,由此可见,务必要在工程企业各阶层管理人员指挥下,提升工程企业内部各个点的交相呼应,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管理的功效。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不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应用与时俱进的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工程企业内部每位工员相互协作的精神。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要求整个企业上下所有员工的参与及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和开展[2]。

3.2完善信息化管理应用

完善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对施工企业整体相关的成本信息数据整合、归纳于一起,并建立起针对这些成本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程序,经电子计算机软件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寻找存在、潜伏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预防,一方面缓解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工作压力,降低可工作时间;一方面很大程度提升了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同时可通过将施工企业内部程序与市场动态变化相互联系,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形态、经济动态、政策颁布等有效信息,根据时事特征,施工企业做出有效及时的调整。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融入进施工工程项目的各个微小环节,要求企业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应用,对成本控制实施严格管理,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3加强工程技术与信息的相结合

为了实现工程项目造价的科学、合理控制,可以将技术与信息一手抓的方法,技术上要争取创新先进,信息上要讲究合理使用。技术上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技术的设计、设计多种方案的选择、施工组织的设计、施工图案的设计。信息上的具体对策方法包括:对于工程项目各项的费用支出严格审核,对于节约投资的行为采取奖励措施,通过动态比较工程造价的实际值及比较值。

4.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然是现如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经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必然能够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技术要求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急于求成,务必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情,切实、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篇(2)

 

一、A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紧迫性

 

A单位是主要从事军品项目生产,同时兼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研院所。“十二五”期间,A单位虽然在预算管理、核算管理、财务分析、科研经费管理、成本工程、产权管理、筹融资管理、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直接关系到A单位会计工作转型、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科研生产发展以及产品工程建设,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一)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转型的需要

 

我国以往的会计工作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会计在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领域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对于A单位而言,不仅是顺应我国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的需要

 

近几年,A单位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完善财务制度和流程、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分析机制、型号成本管理和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上述领域的尝试还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系统性规划,与《指导意见》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将管理会计各个职能的应用整合起来,才能使管理会计真正在A单位发挥前瞻性的决策支撑作用。

 

(三)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

 

目前A单位正处于统筹谋划“十三五”发展的承上启下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型号试验任务繁重,风险程度高,挑战严峻,原有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节奏,必须积极推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推动军品产业化发展,提高效率效益。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是系统化和综合性工程,具体对财务领域而言,通过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利用管理会计体系加强规则制定,实现模式重构,提高管理效能,能更好地促进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

 

(四)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推进产品工程建设的需要

 

产品工程是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核心工作,其关键理念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实现部组件产品化,从而实现经济规模的不断提高。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怎么计量?质量缺陷成本如何核算?共享资源如何分摊?这些问题都是管理会计的标准命题,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通过管理会计体系优化流程、统筹资源、把控风险,才能更好地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在助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同时促进A单位整体价值提升。

 

二、产品工程建设需要管理会计体系作为支撑

 

A单位的产品工程旨在建立以产品为核心的体系,推动从面向型号需求的定制式产品向面向市场需求的模块化、货架式产品转变,其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和部组件产品化。产品工程的重点是产品平台建设,通过引入共用模块设计理念,提炼产品共性平台,开发货架式产品,满足可预见的全部使用要求。产品平台的具体架构如左图所示。

 

从产品平台架构可以看出,转变了原有的“私人订制”模式,建立了标准化共享的平台,这能大大规避产品研制过程重复、资源浪费、成本偏高、周期过长的问题。因此,实施产品工程可以优化产品研制流程,提高产品成熟度,控制产品研制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及结果反馈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支持

 

由于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涉及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等,这些成本概念在很大意义上已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范畴,需要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与方法处理和解决;产品工程的结果反馈也无法仅仅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量化指标做出判断,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综合评估。

 

(二)产品工程的流程设计及风险控制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保障

 

由于产品工程的基础是标准化共享的平台,注重技术和部组件资源的共享,原先事后式、程序化的型号管理模式已不能适用,需要建立事前策划、过程控制的体系化、专业化产品管理模式。与财务会计侧重核算历史成本的职能相区别的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能够对全过程的运营风险进行把控。

 

三、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探讨

 

基于《指导意见》提出的理论建设、指引体系、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咨询服务的管理会计体系框架,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应顺应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方向,以助力产品工程建设为着眼点,以理论建设为指引,以典型案例为基石,以综合性管理会计师为依托,以信息化模块为支撑展开。

 

(一)加强理论建设,统驭体系构建

 

理论建设是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基础,通过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强化理论创新,既能够有效引领和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应用,又能为综合性管理会计师培养提供知识储备,为设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A单位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主要包括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和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两方面内容。

 

1.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

 

A单位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财务制度体系,A单位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可以参考借鉴现有财务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要求,做出两步调整:第一步是将相关的科研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纳入进来,例如科研生产管理制度、产品工程操作指南、产品保证体系手册等;第二步是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中增加管理会计元素,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修正或制定新的制度,例如对成本核算制度等进行修改,增加战略管理制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内容。

 

2.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

 

在工具方法库中主要说明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的环境、具体操作及各自的优缺点、预期达到的效果等,为A单位系统应用管理会计提供资源基础;同时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使用提供实例示范,作为A单位实施、应用相应工具方法的参考,有助于A单位发挥能动性,进一步开发更具适应性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二)整理应用实例,组织应用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有不少优秀典型案例,可以为A单位所用。对A单位而言,在总结学习管理会计案例时,应侧重关注产品工程领域成功的案例。例如大众、丰田等知名跨国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华为公司的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体系等都是可学习借鉴的范本,重点是提炼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管理会计案例库建设应当坚持标准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统一框架结构、基本要素等案例标准,形成案例规范格式文本的基础上,结合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炼案例,应用于产品工程实际,通过实际应用效果的反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案例,从而在建立成熟案例库的同时,对实际运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提供发展平台,培养综合技能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可采用每一个管理会计师负责一个系列产品的模式,以“产品CFO”作为管理会计师的职责定位,由管理会计师对产品全流程进行把控。这种模式对管理会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现这种模式,需要A单位提供广阔平台,加大培养力度;需要管理会计师突破固有思维,提高综合技能。

 

1.单位要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养模式

 

在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形势下,重点是使管理会计师对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这种掌握的深度应突破科普性层面的了解,只有使管理会计师对业务流程形成系统性认知,才能对产品工程的各个环节有效把控。可采用科研部门举办专业讲座、管理会计师到科研部门交流挂职、组织管理会计师定期到产品一线调研等多种形式。

 

2.个人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综合技能

 

管理会计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在财务计划、预算预测、财务分析、决策支持、业绩评价、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管理会计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更要懂得如何进行职业判断和决策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管理会计师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必须使自身知识体系与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融会贯通,提升视野的全局观。主动学习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运作方式,学习全新产业化模式等,努力学习并研究透彻相关政策法规。

 

(四)完善信息匹配,提供决策支持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和目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可根据产品工程的产品研发、产品成熟和产品绩效评估等阶段对管理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增加相关模块,以信息化的手段处理数据,把“大数据”利用起来“强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信息孤岛”。

 

1.产品研发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研发阶段,产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求,梳理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部组件,形成共享的技术平台和部组件目录,需要管理会计师提供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修正分析获得;管理会计师还应积极收集行业中同类企业的可比成本作为参照的目标成本;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师还应建立产品的全周期成本策划,从而为产品全周期把控奠定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以及全周期预算成本模块。

 

2.产品成熟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工程的重点任务是依据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以及可应用程度进行度量,度量结果将作为产品被选用的重要依据,需要管理会计师提供产品的精确成本,对于同一产品平台上不同产品系列之间,以及同一产品系列中不同产品之间共享的资源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逐步进行分解和计量。同时,产品生产、设计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也应纳入总成本中,并通过统计学原理,对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预判。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作业成本、质量成本以及风险分析与预警模块。

 

3.产品绩效评估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绩效评估阶段,产品工程的重点任务是根据产品的选用情况对产品进行绩效评估,需要管理会计师根据产品的实际成本数据、选用重复率、效能指标等综合因素进行产品的经济性分析。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经济性分析、预算与实际成本比对、综合绩效评估等模块。

 

通过建立与产品工程不同阶段相对应的管理会计模块,各模块通过数据采集、智能计算后,分别输出针对性的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职能。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

工程量清单以“从设计工作开始,到项目竣工”为一个结点,对电网建设项目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保证电网建设项目的造价和工程量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电网建设项目的正常开展。对于工程量清单来说,工程量管理体系极其重要,因此,针对工程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工程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工程量管理制度未有效落实、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和工程量清单编制深度不足。只有在同时具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保证工程量管理体系功能的发挥。

1.1工程量管理制度未有效落实

电网建设项目往往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工程量管理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但现阶段,工程量管理制度往往不能有效落实,且一些企业对工程量管理的认知不足,导致电网建设项目的相关人员不重视工程量管理,最终导致工程量管理体系中出现问题。

1.2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在工程量管理体系中,执行工程量管理这项工作需要由项目管理人员完成。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意识,并且对电网建设项目实施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这种认识有助于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但目前,很多项目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达不到上述要求,因此,在落实工程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便会出现各种问题。

1.3工程量清单编制深度不足

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并且在很多时候,也是衡量工程量管理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业主单位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深度不足,导致管理工作只是依照工程量清单进行,脱离了工程实际。可见,工程量清单编制深度不足也是导致电网建设项目实施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之一。对此,相关单位应将工程量清单编制纳入工程量管理体系中。

2工程量管理体系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电网建设项目工程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需要所有参建人员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工程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主要解决对策如下。

2.1增强全过程工程量管理意识

由于电网建设项目的规模较大,对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一旦出现决策性失误,往往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确定相关工程量,在电网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按阶段的不同对工程量进行多次确定。同时,应明确工程量管理体系对于电网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在电网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行工程量管理十分必要,有助于相关单位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具体的分析。

2.2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电网建设项目具有特殊性,因此,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对工程量管理有着较深的认识,还要对电网建设项目涉及到的技术层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设计内容、设计参数和法律法规等;不仅要掌握与自身业务相关的综合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不仅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熟练应用于工程量管理中,还要对市场经济有着准确的判断,从而为项目造价提供较好的参考建议和决策依据。要想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不断积累工程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在电网建设项目实施中,工程量管理工作需要由实践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来完成。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与自身业务相关的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要不断积累、学习工程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积累和学习过程更为简单——通过计算机对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然后建立数据库,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②重视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相关单位可以组织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掌握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在实际施工中做到学以致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2.3科学、有效地管理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量管理的具体实施。对于建设管理单位而言,只有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才能真正保证工程量管理体系功能的发挥。要想真正做好工程量管理工作,就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在设计阶段,建设管理单位应提前介入工程项目施工,设立一个合理的工程量管理和控制目标。该目标的设立使得工程设计有据可依。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一些不合理的变更。通常情况下,不合理的变更主要发生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②工程设计单位需要对工程量清单进行规范、详细的编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量清单的使用是以市场导向作为主要目的进行的全过程管理的模式,需要法律条款约束。同时,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督,并严格管理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此外,还需要对一些不合理行为进行及时处理,保证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工程量管理活动顺利进行。

3总结

目前,电网建设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代建设理念的提出有助于工程量管理在电网建设项目中的成功应用。

参考文献

[1]袁灿培.基于工程量清单的电网工程量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3):237-238.

[2]赵杰.基于工程量清单的电力工程造价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20):241.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TU7;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109-04

培养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近10年来,中国经济已日益深刻地融入国际市场,建筑业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也更趋于国际化、信息化,社会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参与现代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要素的管理技能与管理素质[1-2]。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各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也都比较重视,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并不太理想。因此,反思实践性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与问题

全国众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中,一般都较重视实践性环节,各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但基本有三大部分,即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实习效果难以达成

工程管理实习项目中主要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安排的实习时间基本是连续数周,而建筑工程项目生产有自身的生产规律,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建设周期长,工程进展缓慢,一个集中的实习期间很难看到工程生产的全貌,且学生在工地基本不能真正做到“顶岗”,学生极易产生倦怠心理,实习效果受影响而教学目标也不易达到[3]。

(二)课程实践依附于单项专业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偏重理论,侧重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践操作的运用偏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虽然对理论知识很熟悉,遇到实际问题却不知从何下手[4]。另外依附于专业课程的课程实践是以单项的基础型实践课程为主,实践内容较单一,范围较窄,各课程相互之间实践内容割裂,不符合实际工程状态,不便于学生工程整体概念的形成,也很难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毕业设计是综合型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存在着如设计(论文)课题形式单一,课题陈旧、与工程实际有脱节的现象,另外此阶段学生正面临找工作、考研等事务干扰,故常有不重视、态度不认真等现象产生,极大地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效果。

(四)学生与工程、工程企业实际接触少

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性环节,因为诸如实习场所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实习等种种原因使学生只能走马观花似地参观,对现代工程技术不熟悉、对现代工程企业运行缺乏认识,更谈不上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3]。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建的设想主要为:将实习性环节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化整为零;尽可能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改课程实践为实践性课程,加强学生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强化毕业设计管理。

(一)化整为零的实习方案

目前工程管理的专业实习时间相对集中,在此期间其他课程均不安排,这样的安排方式便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同时也便于管理,却不利于实习效果的最佳发挥,如生产实习时间有3周,3周的时间学生只能了解工程某一施工阶段,而且现实中学生也不能进入工地的外业作业。因此可将实习时间划整为零分散下来,如每周固定1~2天的实习时间,学生可在工地上看到工程的进展,在项目管理处通过管理资料了解项目管理过程,熟悉某种结构型式全部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与组织。

这样安排教学计划是可行的,只是指导教师工作量会比较大。指导教师需根据工程特点、工程进展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任务,同时需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并检查实习效果。

(二)开设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改变课程实践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现状,开设以工程实践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促进不同基础理论课、专业课程间知识的融合,使学生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多模块的课程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本技能型实训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基本技能,前者包括如工程认识识别、工程图纸识读、工程测量与工程制图等,后者包括建筑材料实验、工程施工技术、房屋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在安排实践课程项目时以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为目标,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突破课程的局限。如进行房屋建筑构造实践课程时,可采用:现场教学—实地测量—资料查询—设计制图的教学模式安排,以掌握房屋建筑的构造功能与要求为实践目标,在此过程中综合运用工程测量、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等理论知识,实践学习过程变成应用知识的过程, 从而形成丰富、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

2.专业运用型实训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因此专业运用实训课程也应以工程咨询业(如设计、勘察、监理、造价、保险、项目管理、可行性研究等) 的职业能力与要求为依据,以工程建设程序为主线,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将现代工程管理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的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如工程造价实践课程:涉及的实践内容包括项目决策阶段所做的投资估算(它是制定融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设计概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施工图预算,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款结算,以及在竣工后进行工程项目决算。根据以上造价过程,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一个真实工程项目,学生通过对该项目各个阶段进行造价确定,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工程经济、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

专业运用型实训课程也可按工程实施单位来考虑,如从施工企业角度,在工程实施阶段开设的工程管理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包括:工程施工预算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投标报价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等。专业运用型实践课程在实训中以组为单位安排,在综合实训环节,学生不仅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加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合作精神,在一个项目团队中,不仅要考虑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真实工程中,还要考虑如何将自己的任务与团队其他成员的任务组合起来,共同完成综合实践,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发展型实践课程

所谓发展型实践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工程管理发展某些前沿问题所作的深入实践,如有些学生会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作相关研究工作,或针对中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就将来发展情况作针对性专业实践训练等。

(三)加强毕业设计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选定的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加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可通过设计课题选择、过程考核管理、成果考核等多种手段开展,使学生能通过毕业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不仅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和发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成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加强毕业设计管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学习、掌握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或者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设注意事项

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应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的方针,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增强系统综合性,体现实际工程特点。实践项目内容只有增强系统综合性、提高关联程度才能更接近、更符合实际工程的特点,才更能模拟实际工程管理工作,这样的综合训练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 实现与工程企业管理工作“零距离”对接,更快融入工程企业,参与工程决策管理。

第二,依托具体工程,增强实践效果。实践表明,依托某真实的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项目,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具有更好的实践效果。

第三,仿真模拟实践,突破空间限制。合适的典型工程往往受到空间、时间的局限而变得可遇不可求,而仿真模拟工程实践不仅突破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活动空间的局限,而且可使学生了解规范与传统的不同要求,掌握一个完整工程核心业务的手工与软件计算思路与技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管理软件工具更好应用、服务于工程管理实践。

第四,针对执业资格制度,实践目标明确。执业资格准入制度是国际化的要求,相应的资格考试有很多,工程管理专业有造价员、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等,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当前开设课程的知识内容与这些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是相适应的,在实践项目内容安排上也有意识地围绕国家职业资格要求,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对国家相应工程管理类执业资格要求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五,课程考核方式、标准应根据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制定。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是多元的,因此,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考核方式也不应一成不变,如可参加造价综合实践的提交造价咨询报告、参与施工管理实践的提交项目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参加工程管理等。教师根据学生在以上过程中的表现并结合成果报告质量打分。因地制宜的考核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锻炼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可行性探讨

工程管理专业新实践教学体系形式上打破了原实践教学体系的格局,但它并非是横空出世,它建立在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研究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对现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整合优化,也是在学院教师近年实践工作基础上的经验提炼。

新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有能满足实践要求的实习基地,而学院借助校友会等途径建立大量关系良好的实习基地,能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实践需求。在工程管理试验室建设方面也花费了大量资金,拥有现代工程管理所需要的各种软件、硬件装备以及相关培训设施,可供我们开设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时使用。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将会使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利用。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对指导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与指导经验,而专业教师基本都参与过工程实践,有深厚的工程背景,且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奉献精神,如教师近年来自发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参加江苏造价员考试和全国算量大赛等活动,成绩斐然。工程管理专业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必将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以学院现有的资源条件其实施也是完全可行的,目前所欠缺的是教学计划制度的正式制定。

五、结语

目前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已具备必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工程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现代化工程管理人才。但实践教学体系的良好运行还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需要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资源保障系统,如实践课程计划制定与教材编写、现代实验室建设维护、实习基地建设维护、师资实践经验培养、综合平台建设等工程管理专业资源保障工作每一项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1]瞿焱. 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 经济师, 2008(3):107-108.

[2]曾德珩, 曹小琳.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1(1):119-122.

[3]宋永发.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 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5(6): 8-10.

[4]董肇君.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 天 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3):75-80.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YU Fan-jing, ZHANG Min-l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0, P. R. China)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014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导体系,达到提升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如何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适应改革形势需要,是当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改革任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联系实际,就怎样做好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一些想法、看法和建议,旨在搞好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促进水管单位事业发展。

2加强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水管单位具有生产性和事业性的特点,它即要承担防洪、排涝等社会公益性任务,又要利用管理范围内水土资源、技术、人力优势,搞好供水、发电和综合经营生产。其特点是数量多,类型繁杂,基础薄弱,管理任务艰巨。水管单位的重要性,可以说大到国计民生,小到每户人家,都与水管单位的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大部分水管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法,仅仅对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确认,缺乏对经济业务的管理和分析。随着科技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要求,这种简单的财务管理已不能满足水管单位发展的需要。水管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可以使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融合,可以对水管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为单位领导者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可以有效提高水管单位管理水平。具体讲,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2.1加强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水利事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虽然水管单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诸如底子薄、富余人员多、经济困难、政策制约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积累造成水管单位管理难度加大,迫切需要解决。我们想通过建立完整管理会计体系,加强内部管理,也可以帮助水管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可使水管单位在水利事业大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2.2加强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实现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水管单位财务收入主要有三大块,一块是国家财政拨入的资金,一块是主营业务收入,另一块是综合经营生产收入。怎样花好国家拨入的钱,收好用好自己的钱,水管单位面临的任务很重。所以,水管单位要想达到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就必须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强资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2.3加强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搞好反腐倡廉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其资金活动大部分在水管单位。有的单位发生了贪污、挪用、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问题,一些人员犯了错误,给国家和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所以,通过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水管单位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安全,防止经济案件发生。

3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3.1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观念,在我国正在积极推广和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有的水管单位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管理会计就是财务会计,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混淆,认为水管单位只要做好财务核算即可。对管理会计工作重要性缺乏明确认识,不知道怎么抓,怎么做,使管理会计工作没有得到应用和推广。3.2内部控制不到位。健全的内部控制能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然而,目前有的水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薄弱,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有的水管单位缺少内部控制机构,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核算水平低,民主决策做的不够,内部管理工作低下。管理会计体系是建设在内部控制基础之上的,薄弱的内部控制使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举步维艰。3.3信息化水平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水管单位建立完整、科学、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然而,目前水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很多水管单位依旧采用手工的记账方式,缺少业务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水管单位偏低的信息化水平使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面临着困境。3.4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适应。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人才是关键,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过硬的会计人员。然而,我国水管单位会计队伍整体水平低。我们通过对一个水利大省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水管单位会计人员存在“三低”问题,即会计从业人员职称低、学历层次低、创新能力低。如全省1662名会计人员中有509人没有会计职称,占全省水利会计人员总人数30.6%;全省1662名会计人员中第一学历财会本科毕业生不足30人,占全省会计人员总人数1.8%,算上第二学历219人,仅占全省水利会计人员总人数13.17%;由于现有会计人员中很多同志都没有进行过正规财会专业学习和必要的继续教育,以致使会计工作只停留在记账、算账的水平上。在目前会计改革的大潮中,他们对会计科学的新理论、新准则、新制度难以学的懂,理解透,难以适应水利会计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也影响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3.5指导力度不够。国家积极提出加强管理会计推广和应用,明确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管理会计是一项先进的理念,还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推广起来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机构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财政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缺乏,指导不够,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推广。

4推进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们想要搞好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4.1加强思想教育。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领导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管理会计工作重要性,才能把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纳入工作日程,抓出成效。各级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水管单位领导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4.2加强人才建设。管理会计涵盖内容较多,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转变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激发工作和学习的激情。加强对新入职会计人员的考核,要求除了具备必要的会计知识和综合素质外,还应具备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要加强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使他们了解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掌握最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逐步将水管单位会计人员培养成管理会计人才,以加快推进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4.3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会计体系需要覆盖单位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单位内部业务的控制、监督,管理会计中的风险控制、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都必须依据内部控制制度来施行,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会计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水管单位要加强各领域、全过程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做成手册和流程图。并要积极做好宣传,抓好落实。做到“以建促管”、“以管提效”。使内部控制工作抓出实效,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4.4加强信息化建设。水管单位应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业务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才能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4.5加强指导。我们想从国家层面要有具体规划,对行业的推广提出时间表,制定出具体计划。地方财政部门要从水管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拿出具体措施。要有计划、按步骤、分批进行。对那些条件比较好的水管单位要积极培养和提高,推出一批先进典型,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推进面上工作的开展。各级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要把水管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纳入工作日程,从资金、人才、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5结束语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工程;质量;原因;对策;机制

我们知道建筑工程一般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多、专业多、受外界影响因素多,其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一个工程想要获得较好的工程质量,就必须要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办法,能够及时将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找到,在实际工程中加以预防和解决。本文以河北某公租房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为例进行介绍。

一、公租房工程概况

本廉租住房项目占地24.67亩,建设廉租住房1052套,总建筑面积51376平方米,其中,住房建筑面积47101平方米、地下和公共设施建筑面积4275平方米;住房最大套型建筑面积47.77平方米,平均套型建筑面积44.77平方米。

二、确保工程质量需要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按照“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政府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实行监督的制度”等有关规定,业主在建筑主管部门办理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由建筑质量监督中心站及时组建了派驻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站”,负责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住宅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同时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实行一把手质量负责制,并设不同层次的质量管理机构。业主、监理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体系,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设计单位建立健全现场服务体系。其中:施工单位还必须配备专业齐全、有施工经验的专职质检员,专门负责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查、验收签证工作。监理和施工单位严格对原材料和砼性能等方面进行试验检测工作,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为施工质量评定提供基础资料。

三、公租房参建各方必须参与质量控制

参建各方都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工程质量控制,并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奋斗目标,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甲方必须正确树立质量意识

由于此项目为政府的惠民工程,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度较大,作为业主的市政府公租房建设管理中心对该工程质量是非常关心的,甲方首先应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投资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反之将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其次,甲方应站在领导者的高度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力的、全面的、及时的协调和决策,必要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及时解决质量控制中的问题,协调参建各方之间的矛盾。

2、设计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

设计是将有关技术“设想”绘成蓝图的过程,要做到设计图纸准确地反映“设想”、 符合规程规范、符合实际,首先,要求勘测资料详实可靠,其次,要求设计人员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施工经验。否则,即使设计符合规程规范,但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施工,必将影响施工质量。设计单位向施工现场派驻设计代表,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服务工作,并经常上工地,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并及时处理,从设计上保证工程质量,所以设计人员参与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

3、监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工程的监理人员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施工经验和高度的敬业精神等,严格监理,只有这样才能找准难点、抓住重点、控制要点,达到主动控制和积极控制,反之将是被动的、消极的控制。然后监理人员应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灵活的工作方法,能针对不同的施工程序、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达到有效控制。监理人员还应该准确理解标准,严格灵活地执行标准,严格就是要求不折不扣,杜绝死抠字眼、吹毛求疵的现象发生。监理单位还应制订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比如监理人员组成结构与素质要求,人员现场监理权限、质量问题报告程序和时限、旁站监理配置和要求、以及现场记录要求等等。

4、施工单位是质量控制的保证

施工单位是工程的建设者,是打造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是质量控制的保证。所以施工单位首先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质量,做到事事讲质量,人人管质量。其次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包括质量意识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等,通过各类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保证质量。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包括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追求完美质量,从更高层次重视质量。加强管理,规范工作作风,严格工艺作风。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程规范要求制订合理的施工措施和严谨的施工工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施工措施、规程、规范操作,不违章、不偷工减料,杜绝质量“顽症”。

四、本工程全方位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本工程施工中,甲方能及时协调各种矛盾,解决质量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人员也经常上工地解决施工单位的实际困难以及设计问题,监理人员应主动为施工单位排忧解难,并协调与各方之间的矛盾,作为施工单位应制订细致的可操作的施工措施,并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操作人员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理、设计等待处理指令,不得隐瞒或擅自处理,在施工阶段必须要搞好工序、中间产品、隐蔽工程、原材料、砼、金属结构、施工措施、测量等质量控制。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进行相关质量问题的控制:

1、将方木全部进行压刨处理以保证剪力墙和顶板表面的平整。

2、在封模前对定位筋进行验收以避免剪力墙胀模跑模现象。

3、将剪力墙底部穿墙螺栓由规范允许的30CM高度降为距地20CM,有效地避免了底口胀模现象。

4、预留洞及厕所下沉间改变了以前用方木在上口井字加固的方法,直接用方管制作,避免了变形现象。

5、楼梯间踏步采用加工制作定型钢楼梯模板,保证了踏步成型尺寸。

6、外墙接茬加固采用新型锥体螺丝,保证了主体外观质量。

7、夜间施工采用红外线扫平仪,有效地控制了标高与垂直度等。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进程中,各参于建设主体和各管理主体在相关法规约束下,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水利工程的生产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组织模式及其运行保障机制,共同构成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进程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过去投资领域以政府投资为主、指令性投资计划为基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的模式,逐步形成以投资主体决策自主、风险自负为基础的市场调节资本配置的机伟。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已得到全面实现。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逐渐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和以流域性公司负责的多项目开发管理格局。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多具有建设规模和投资巨大、工期长、涉及专业多、牵涉范围广、参建单位多等特点,在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管理模式下,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政府全面行政管理,到建设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政府督察结合,最后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政府监督的三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现状是:现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是

1997年就已的,相对于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其内容显得尤为落后,甚至存在种种问题,这就使得国家法制法规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缺少具有专业性、针对性、乃至可操作性的法律。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我国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各级水利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各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也正因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统一,最终仍然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难以实行统一领导。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其关键之处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法规制度的执行,然而目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却存在着执行困难的问题。例如,在水利部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正式更名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后,国家管理部门虽然相应地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监督的职责,却未能相应的增加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与其对应的费用,甚至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督工作规范准则,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影响了水利工程安全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借鉴国外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为了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规范项目法人的建设管理行为,国内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中,可有效借鉴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以完善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实施严格行政许可制度。

调查显示,为完善市场管理,发达国家采取在管理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对专业组织和专业人才实施注册许可制度,并对工程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的申报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使用许可制度,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检查检测、质量认证、安全检查制度,进而实现政府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的全面管理。例如,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要求政府应对所有水利工程实行强制性监督审查,并根据保证质量是否合格决定是否颁发“工程投入使用许可证”,并保证任何工程在得到政府相应部门的使用许可之前,均不得投入使用。

二、大力健全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法规体系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不难得知,只有以严格、完善、统一的法制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可以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为依据,对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实施程序及细节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细化法律条款,大力建全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法规体系,从而更有力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实施。

三、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便是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外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与我国水利工程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健全水利工程法规体系;理顺政府在工程中与施工方的管理关系;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四、加强专业人士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分析国外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一点就是:加强专业人士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这些专业人士和行业机构可以是经过国家认可并以专业人士为核心的非政府安全监督组织,他们的加入,无疑对加大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方面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从而使得工程的建设质量也有进一步的保证。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深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研究,进一步进行对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金水,徐海升,毕元章,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

[2]彭立前,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3] 石庆尧,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理论与实践指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

[4]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织,著《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概论》,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