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土木工程的优势

土木工程的优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1 16:20:40

土木工程的优势

土木工程的优势篇(1)

关键词:地方高校;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办学优势;办学特色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良好的就业形势促使全国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400多所,在校生规模达20余万人[1]。但随着人才保有量的日益饱和,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面临着较国家高校和专业高校更大的发展困境,因此,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二、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学科发展地位之困。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多数属于非主干专业,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弱,加之其工程类学科的科研弱势,科研成果相对也较少,在综合性高校里长期处于“弱势群体”,投入长期不足。同时,所在城市经济和发展条件的限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先进实验设备的购置方面,均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国家高校和能够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发展重要性的专业院校相比,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巨大。

(二)学科发展定位之困。地方综合性高校多以普通本科教育层次为主,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地位上处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与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之间,因此,其发展空间亦受到两者的夹挤[2]。在发展定位上,既无法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争科研,又无法降低层次与专科学校争实践,在发展定位上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

(三)师资引进之困。土木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工程学科,在国家“大兴土木”的背景下,高学历、高资历的高端人才集中在工程领域和重点科研院校中,收入不菲。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工资收入往往无法吸引到足够的高端人才,加之人才引进上客观存在的“马太效应”,高端人才往往更愿意受聘于重点高校,客观上更是限制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层次的提高。

(四)培养模式之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领域门类的丰富性,是地方综合性高校“宽口径、厚基础”通才式教育的一个理想蓝本。但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在“强调通才教育、弱化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往往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三、发展困境的求解

长江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自1987年开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在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以该校为例,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进行研究,为其它类似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以生产促科研,以实力提地位。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其特色在于在实践性,而且,往往是实践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时越受到学生的喜欢,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确定了以设计研究院发展作为教学的补充的思路,通过设计研究院的建设,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相应的平台。目前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已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勘查乙级资质,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4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8人。设计院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同时,“双师型”教师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和理论经验,即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设计竞争力;设计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了办学实力。

(二)以差异寻特色,以特色构优势。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发展由于其自身的特色,优势有三:一是地方的概念明确了其服务的主体区域,二是综合性高校的社会和行业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办学特色的灵感,三是普通高校的校情决定了学生有着比国家重点高校更好的就业心态和较专科生更为广阔的专业基础。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此为视野,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

(三)以层次定模式,因材施教。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浪潮,目前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学生普遍已不再是以前的“精英式”人才,因此无法将学生的主体培养定位于科研型人才,但也不能因为市场压力而走职业化教育的路子。在确定培养模式时,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低年级时,坚持以“大土木”方向培养,而在高年级时,则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能力及发展意向的摸底,将学生分为3种发展类型,对不同学生在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上有不同的侧重。

(四)以实践促教学,产学研协调发展。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特色,该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合作教育之路,大胆的采用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4]”的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试验,将暑假定位为“实践学期”,低年级由学校教师和合作单位的“实践导师”进行引导,高年级则针对专业培养模式的不同,由教师协助安排相应的实践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通过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困境的分析,结合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应该不等不靠,通过内部挖潜来提升专业地位,寻找发展机遇;同时,通过正确认识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给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定位;最后,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材施教,走“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之路,制定合理的培养模式。通过以上举措,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和学校的专业声誉,形成办学优势与特色,促进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福昌. 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制度关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3): 1-6.

[2] 袁剑波,郑健龙.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3(6):84-85

土木工程的优势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钢结构;技术应用

前言

在土木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有着诸多优势,所以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不仅减小了施工成本,也是对工程质量的保障。从建筑发展来看:未来建筑将趋于智能化、个性化、大型化,面对这些特殊工程,传统的水泥结构与木结构根本达不到要求,钢结构却有很好的可塑性。它不仅可塑性高,还有很好的抗压性能,优质的钢材料能大幅度提高工程承载力。因此,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必须做好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钢结构特点

1.1使用性能佳

钢结构由锰、铁等元素构成,所以具有多样化特征,有着良好的承载性、硬度与防震能力。和其他材料相比,它具有很好的韧性与延展性。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对钢结构生产水平有了极大的要求。目前,要结合钢结构类别,生产满足工程类别的钢材,例如:耐热钢、高强度的钢、不锈钢层。如此,不仅提高了工程施工质理与效率,也体现了钢结构的优势。

1.2塑造性佳

可塑性强,是钢结构的一大优势。当钢结构受力超过承载力,就会发生应力变形,但不会断裂,所以可塑性成了审核钢结构的一项准则。它的可塑性,是将碳元素加入钢材,利用碳元素,提高钢材可塑性,在应力下拥有很好的伸缩。因此,在钢结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然后再调整。

1.3节能环保

在建筑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改变了生活质量,也带来了很多施工问题。在传统土木工程施工中,对木材需求很大,需要做好林业资源采伐才能保障工程需求,但这样会增加林业资源负担。因此,对土木施工提出了节能、环保、创新的要求,利用钢结构代替木料,就是节能的一种。因为钢结构能回收,安装便利,不仅减小工程总量,还能控制土木工程的粉尘、噪音污染。

2钢结构在土木工程的应用

2.1选材和连接

将钢结构应用到土木工程中,可以选用的钢结构具体包含优质的碳素钢、低合金结构钢与普通碳素钢。因为碳素钢自身有着很好的强度与硬度,自身塑形低,所以碳素钢是土木工程很好的材料选择。在实践工作中,投入钢结构,需要做好做好连接工作,通常会考虑高强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如果使用的是高强螺栓连接,必须保障螺栓精度。

2.2材料设备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为结构材料给予一定空间存放。在运输期间,钢结构材料很可能因为外力发生变形,最终影响材料质量,此时就需要调整,所以安装钢结构需要很大的空间。另外,钢结构材料质量偏大,需要通过大型机械设备,所以必须确保起重机等设备质量,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

2.3吊装技术

基于钢结构的土木工程施工,吊装作为一项关键步骤,它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科学使用吊装技术,能让土木工程的钢结构充分发挥价值。也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工程分析,清楚工程结构特性,然后再结合实际需求,科学使用吊装技术,在保障施工质量的条件下,改善施工效率,让效益达到最佳。

2.4焊接技术

在土木工程使用钢结构技术时,需要借助焊接就似乎进行材料连接。保障焊接质量,作为提高土木工程钢结构应用技术的基础,在应用中有着显著的优势。虽然土木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量大,但工期短,所以对焊接有着很高要求。当下应用较多的焊接有:对接焊缝、对接接头、角焊缝、T形接头、点焊缝与搭接接头等。在应用中,需要整合现实要求,选用恰当的方式,以此提高焊接质量与效率,这样才能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与进度。

3提高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3.1保障原材料质量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建设质量,其中原材料质量决定了整个钢结构质量。也正是这些因素影响,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必须严把材料关,当钢结构设计告一段落后,再由设计师进行材料选购,整合设计要求,在保障质量的同时,选用质量达标、型号合适的材料。

3.2保障材料存放

为了激发钢结构优势,提高该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从源头上保障工程质量。在材料运输中,使用有效防护方案,保障整个运输的材料完整性,杜绝材料形变。同时,减少材料存放时间,提前做好材料存放可能出现的化学反应与损坏。在施工之前,对材料状态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完整、变形,表层是否存在锈迹、清洁,当材料符合要求后,再投入到工作中。在现实施工中,严格按照标准与要求,选用恰当的焊接形式,确保焊接质量。

3.3建成良好的监管体系

高效、科学的监管体系,是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进度、员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监管方案。首先,相关制度要满足国家法规,结合完整的条例要求,让不同部门共同协作,在每位人员各司其职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责任,这样才能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完成。事实上,有效的监管方案,能实时监控施工情况,预防安全施工,结合事故情况,进行后续处理,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减小事故率。

土木工程的优势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可持续发展;海底建筑

纵观土木工程发展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3个历史时期,从最初的萌芽时期和形成时期到如今的发达时期和成熟时期。从最初的简陋住房到如今的多功能超高型建筑,可以说,土木工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行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1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2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土木工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时期的土木工程拥有良好的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工程设施体系和持久耐用的建筑材料,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此当今的土木工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工程功能化;②交通高速化;③施工过程工业化;④理论研究精密化。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建造了很多标志性建筑,例如我国上海的环球经融中心大厦,楼高492米,还有中国台湾的台北101大厦高508米,它们的出现都是当代土木工程师们智慧的结晶,如今,我国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被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3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3.1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单一的材料将难以满足要求,复合材料也就应运而生,另外,材料的功能也将从单一的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并且为了适应土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材料的使用也必须节能和环保。

3.2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信息和智能化技术将全面引入土木工程,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将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改善,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改善,分别为信息化施工、智能化建筑、智能化交通、土木工程分析的仿真系统。人们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3.3环境工程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气候问题更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必将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城市综合症、雾霾、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异、冰川消融、海水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无不与土木工程息息相关,对于当代土木工程师来说,如何有效合理地解决大型乃至超大型建筑建设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必将是土木工程师们在未来重点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3.4建筑工业化

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土木建筑领域快速高效的发展,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必然的趋势。它的发展有四个重要方向: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3.5海底建筑

2010年4月26日,随着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车,中国海洋这片美丽而又神秘的领域,在中国土木工程师伟大的探索与创新下,逐渐揭开了面纱,在今后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海底建筑将会是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有效利用海底空间是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对土木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较为出名的海底建筑有马尔代夫的海底餐厅、迪拜的水铁饼酒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奇特的海底建筑出现。

3.6结构形式

随着当今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土木工程中一些复杂的结构工程的计算将得到解决,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3.7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正处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都很大,为此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这对土木工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由于我国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一些工业生产和污水排放方面,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能源方面,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都将是土木工程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风能发电,开发太阳能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还有一些垃圾废物的处理与回收。

土木工程的优势篇(4)

关键词 : 土木工程;施工;钢结构; 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土木工程中钢结构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随着土木工程的迅速发展,钢结构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针对钢结构技术在土木工程之中的运用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一、 钢结构的优点分析

钢材性能好

通常所说的钢结构是在钢材中掺入锰、 钛、 硅等元素构成的合金材料。 钢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都十分高, 具有很强的抗压和抗拉能力, 防震性能也比较好, 使得土木工程结构的质量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再者, 拥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承压能力。 同时, 由于钢材中可以融合多种其他的元素, 可以对钢才的性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得到具有高韧性、 抗疲劳、 抗冲击、 耐氧化的特种钢材, 使建筑物的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2、可塑性高、 用途广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钢结构, 其和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 钢结构在柔韧度方面非常好, 在承载能力方面也比混凝土好很多, 在使用方面也具有很好的抗震功能。 钢结构的承载能力比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高1.5 倍, 在同一强度作业条件下, 钢结构最大程度的截面更小, 能够实现对空间的有效使用。

3、施工便利、 质量稳定

钢结构建筑在施工中所用的周期比较短, 钢结构建筑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流水线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是流水线生产因此通常规模都比较大, 在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就能非常轻松地完成安装工作, 在施工工期方面比较短, 同时, 在施工成本方面也能降低。

环保节能

在钢结构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的作业量不大, 产生的噪音比较少, 施工中产生的废料可以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再加上钢结构的投入相对较少产生的收益高,拆卸方便等优点使其成为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 钢结构用钢材代替了砂石混凝土等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粉尘, 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同时钢材也便于存放, 回收利用率高, 不会产生很多的土木工程垃圾, 减小了环境的压力。

二、 钢结构建筑在土木工程行业存在的劣势

钢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进行应用, 其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导致施工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的主要劣势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钢结构土木工程的结构原材料是钢材, 其在导热性能方面比较好, 比其他材料的导热系数都要高很多。 钢结构土木工程在出现超出钢本身最大熔点值的情况, 将使得钢结构出现刚度和强度下降的情况, 这样将对土木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钢结构土木工程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相配套的防火设计进行重视。 其次, 钢结构土木工程在耐腐蚀性方面比较差, 钢结构本身材料在含铁量方面相对较高,铁的抗腐蚀性能比较差, 因此, 钢材料在使用中会出现和空气和水分出现氧化的情况, 进而出现生锈的情况, 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出现。在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 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问题, 对土木工程工程的质量进行影响。

三、土木工程中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

整体而言,钢结构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另外当土木工程要求存在差异时,其在细节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同。

1、钢结构的选材和连接

钢材有四大类,分别是:1)板材;2)型材;3)金属制品;4)管材。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普通碳素钢的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塑性低,因而其表现出了优质的硬度以及强度特性。在钢结构中,最为常见的柱子截面形式有3种,分别是箱形、“工”字形以及“十”字形。对于梁通而言,其一般使用“H”型钢梁,除此之外,复合截面也属于一种常见形式,在正式安装之前,应以关键焊接接头为目标对象,予以焊接试验,从而保证相关参数的合理性。梁梁连接以及梁柱连接,主要借助焊接或者高强螺栓连接两种方式予以实现,如果采用第二种连接方式,应对高强螺栓进行校验,使其具有足够精度的连接孔位。

2、钢构件的堆放以及机械安装地点的选择

安装结构时,实际用地面积一般情况要远远大于结构占地面积。严格按照安装流程操作。假若受运输因素影响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构件变形,则有必要在施工现场予以矫正,使其合格。对钢结构进行安装时,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借助塔式起重机进行操作,不仅要保证臂杆长度符合要求,而且要求起重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要,总而言之,应尽最大努力提供和保证不同构件所需要的不同起吊要求。钢丝绳在长度和强度上应满足要求;保证起吊速度的合理性,不可过快,防止发生意外。如果是多机协同作业,那么确保臂杆高差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减少甚至避免碰撞,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3、钢结构油漆工艺的流程

首先对金属表面进行有效清理,然后予以除锈操作。如果采用手工处理方式,先用钢丝进行多次刷打,然后借助精砂布予以反复打磨,从而使其表面干净、平滑,接下来使用棉纱将上述工序产生78的锈粉等杂物清除干净。在涂漆操作之前,应使金属表面具有足够的干燥度,假若有水,则需要及时将其擦干。在涂漆操作时,不仅要刷细,而且要刷满,同时还应涂刷到位,除此之外,还应做好铆孔保护工作,不让涂料污染铆孔。等到防锈漆彻底干燥之后,使用合适规格的腻子对钢构件表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刮平处理。可在腻子中掺入一定量的红丹粉等,提高其干硬性。在腻子干燥之后,予以打磨操作,使其平整,然后进行彻底清

理。进行涂面漆涂刷时,应多理多刷,同时保证油具有良好的外观形态,不仅要不流不坠,而且要饱满均匀,同时还应色泽光亮一致,涂刷完成之后,应予以认真检查,避免漏刷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结构渐渐成为了土木工程结构的主要类型之一, 钢结构建筑在建设方面具有很多的优点, 其强度非常高、 整体刚性也非常好, 而且,在使用方面能够更好地适应很多结构形式。 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 而且, 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生产线生产, 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建设工期非常短, 机械化作业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文章对钢结构建筑的应用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 同时, 对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其在发展过程中技术水平还是非常低, 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人员要在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不断的提高, 同时, 要不断进行学习, 对技术进行创新, 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钢结构建筑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钢结构建筑在施工中具有很好的优势, 对这些优势要进行重视, 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 避免对工程质量进行影响。

参考文献:

[1]任媛.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的使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1.

[2]王毓平. 探讨土木工程建设中钢结构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7.

[3]葛继亮. 土木工程建设中钢结构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分析[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4.

土木工程的优势篇(5)

关键词:“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宽口径厚基础

1998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公布的目录中,将土木工程专业做了重大调整,将原来的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给排水工程等8个专业综合为土木工程。调整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学科方向多、专业口径宽、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原有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合新形势下“大土木”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尽快适应土木工程向“大土木”的转变。本文结合浙江大学土木系的教改实践,谈一谈新形势下“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情况。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定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样,都要迎接时代的挑战,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继承,专业化分过细,口径过窄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大土木的教育新理念,拓宽专业口径,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强化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的观念,从“重专业、轻素质”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转变,增强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意识,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修订教学计划,架构培养体系

浙江大学土木系从1998年开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建筑工程专业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并从1999年开始按“大土木”招生,实行宽口径教学。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办学思想指导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发挥原有的学科优势,柔性的设置了六个专业方向,它们是:建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经济与管理、水工结构工程。并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按大土木招生和按土木大类培养计划教学。土木工程专业向大土木的转化,使得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想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必须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架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浙江大学土木系在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时,按照“拓宽专业、一专多向、适应发展、灵活设置”的指导思想,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以下特色:

1.体现“宽基础、多模块”的原则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基本上按大类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人文与科学素质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从第三学年开始分别按专业方向模块进行分流教学,在六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中,学生可以任选一个模块以上。在168学分的教学计划中,各课程模块所占比例如下:

1.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34%

1.2人文与科学素质课程模块8%

1.3学科基础课程模块35%*专业方向课程模块10%

1.4实践环节课程模块13%

2.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设计类课程只侧重解决和分析本课程领域的内容,较少涉及其它方面。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木工程设计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力求做到设计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各门设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分布如下:第一学年: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与CAD基础第二学年: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AutoCAD、结构概念与体系第三学年:计算机辅助设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建筑施工、钢混、道路勘测设计、城市给排水工程第四学年:钢结构设计、大跨空间结构、市政结构物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毕业设计第一学年开设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聘请工程院院士、教授及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大师等讲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入学初期能够对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解决的问题以及土木工程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逐渐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后续开设的结构概念与体系、大跨空间结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AutoCAD课程,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对工程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基本上形成了以计算机制图为基础、各门设计课程为框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为主线、毕业设计为目标的一套完整的相互衔接、互为条件的课程体系。

3.结合专业教育评估制度和注册工程师制度我国的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始于1993年,目前我国已有18所学校通过了建筑工程专业评估。实践证明,专业教育评估在提高教育质量、改革专业教育、改进教学管理、加强教育界与工程界的联系和合作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以及与发达国家相互承认学历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土木工程教育走向世界打开了通道。实际上,我国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制度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挂钩。我国注册工程师(结构)管理委员会规定,凡是经专业评估合格的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提前一年参加专业部分的注册考试。以培养土木工程师为主要目标的土木工程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计划,除了考虑一般工科人才的要求外,还必须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注册工程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我们在制定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人才培养计划时,综合的考虑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的要求和土木工程注册工程师的考试内容,经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淡化了原来划分过细的专业界限,打破了学科课程壁垒,更加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训练内容,充分体现出了加强基础、拓宽面向、优化体系、注重创新、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发展方向。

三、整合系列课程,改革教育方式

随着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原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已不再适合宽口径和厚基础的大土木教育模式,必须对其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采取“删、减、并、增”的思路,对于一些落后的、趋于淘汰的课程予以删除,对于仍有部分保留价值的课程通过改造,并入相关课程予以吸收,对于保证专业质量、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通过进一步充实和创新后予以保留。在整合系列课程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先后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十几门课程获得了学校及学院的经费资助。通过几年的建设,出版了一批精品教材,制作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并将教学成果应用在了实际教学当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有效的时间内,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经并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保障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并改善了教学条件,优化了教育环境。浙江大学土木系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先后投入230多万元(211工程建设项目和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和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购置了一系列软、硬件设备,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有土木工程AutoCAD、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CAI、流体力学CAI、高层建筑CAI、结构概念与体系、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大跨空间结构等一大批课程在教学实验室完成教学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比如像建筑施工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量多,许多技术性的东西,如施工工艺、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内容,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但繁琐,而且很难叙述清楚。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路途较远但采用新工艺、新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工程,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拍照和录像,如: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工程施工、广州动物园水族馆模结构体系、福建漳州后石电厂123米巨型网壳结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和长江二桥施工等十几个代表不同施工内容的资料,经过剪辑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演示给同学们观看,既形象生动,又内容丰富,经过几届同学的应用,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将这些资料进一步系统化,放到网络上供学生随时观看和参考。

四、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21世纪,信息技术将广泛影响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技术进步以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同其他领域相比,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含量还不是太高。另一方面,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求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产业的人才模式,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及企业技术的升级,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建行业在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催化下,其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变化和革新。但是,由于受国家专业目录的约束,专业改革的重点基本上放在了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2002年6月,教育部率先批准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主设置新的专业。这一好消息,无疑也给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因此,土木工程专业要想发展,必须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的科研特色和社会需求,努力申请筹办新的目录外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土木工程可以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土木工程智能化,就是在古老的土木工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后期维护等阶段实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目前土木工程智能化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施工以及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等。

目前我国在土木工程智能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事智能化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深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土木工程智能化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给土木工程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动力和优异的社会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土木工程这门古老的学科,要想获得新的生机,只有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古老的土木工程开拓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沈祖炎主编.挑战与突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2]陈云敏等.土木工程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第3期.

[3]沈蒲生等.论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土木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机械工业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土木工程的优势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eleve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demand in the field of rail transportation.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iculum, quality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hich can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site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adapting to market demand.

关键词:就业形势;市场调研;土木工程;对策

Key words: employment situation;market research;civil engineering;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0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数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行业企业等人才市场转向了面向工程现场或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知识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各高校原来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一所大学里同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同质化问题等,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明显不能满足企业或人才市场的需要问题。一方面每年从高校有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量的岗位虚位以待,却苦于找不到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就明确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普通本科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创新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人才,这既是历史责任,同时也是事关普通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课题。

1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市场分析

近年来国家加大建设投资规模,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之大是空前的。但是,现在人才市场缺乏高素质多样化和复合型工程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成为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者先后走访了北京、太原、郑州、济南、天津等地的11家建筑央企,针对行业发展、就业技能、生涯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及其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至少具备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1 “走出去”成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木建筑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已经转入理性的平稳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十三五”期间更大规模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大规模的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重大经济发展计划的得到了大力实施推进和实质性的进展。这些重大转变,而使土木建筑市场保持了了稳健的发展。企业为自身可持续发展考虑,联合形成了各大承包商并纷纷走向海外,并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1.2 众多企业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针对市场一系列变化,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准备或正在进行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升级、装备改造、现代化管理改进、新型人才引进等。也意味着这一行业又增加了对人才的渴求,新的行业要求增加了年轻人的机会,当代大学生将是大规模应用国际标准的一批人,面临更多机遇,更多挑战。

1.3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我国土木建筑设计施工经营及其承包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新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土木建设行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强的技术积累和传统专业人才的沉淀,但是在土木建筑市场的新发展形势下,已经出现了既有人才储备与新的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对高校提出了多样化和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现有的大多数工程专业人员外语交流能力很弱,而专职翻译工程类专业基础又很薄弱;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很多,但是真正懂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工程力学的人才少之又少。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设计院、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根据调查,近年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每年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就达2~3万人。为此,企业不得不通过招聘不同专业的人员再投入高成本的培训来弥补人才的不足。

此外,大部分企业十分重视和需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精神面貌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因而对于党员、学生干部实施优先招收的政策,因为相比之下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具备着更优秀和全面的企业所需要的个人素质和条件。在专业技术方面,企业更愿意招收踏实肯干忠实度高的员工,而学生成绩并非是唯一的考量标准。可见,加强学生的复合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将成为今后大学毕业生的重要人才质量标准和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力。

新时期市场的变化使土木工程行业亟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参与并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以适应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同时,开展转型与升级的企业,尤其是正在走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渴望,这部分企业还对人才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大学教育教学必要采取的改革措施

2.1 科学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专业是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现代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土木工程行业向技术集成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求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在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博或较为全面的多学科学识,具备国际视野和从事国际工程工作基本素质等。但是与此相对应,目前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要素等方面却都相对滞后。高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还未能完全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也质量标准等都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在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已经对当代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新的需求:

①开设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以我国高铁建设工程为代表,我国土木工程和土木建筑行业向海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并正在快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同时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这种既懂专业又会外语的复合人才有很大缺口,成为企业亟待学校培养的紧缺人才。

②增设土木工程管理方面的课程。使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更能适应建筑单位工作性质或工作特点。要积极适应土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把握行业新技术和新要求等,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工程案例,并将之纳入工程管理的课程中去。努力使工程管理课程具有行业特点和时代性,这也是国际土木工程人才所急需强化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③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文科辅修课程。如对于以轨道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设文秘专业课程,加强文理融合,培养兼备一定文秘能力的土木工程复合人才。因为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将很快使大学毕业生成长管理与技术能力兼备的全才型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奠定一定的基础将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中发挥出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需要专业方向设置的多样化,以能够动态地适应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这能够大大减轻企业对新员工的专业培训负担,缩短新员工的岗位适应周期。因此这也成为企业对高校所提出的人才需求。总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做到与市场接轨。应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 大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专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发展迅速,课程教学内容很容易落后于当前先进的技术发展。因此,当代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动态跟踪工程现场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以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现代工程技术的认知度。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改革,从传统式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向能力培养和方法技能训练位重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在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开发新技术必不可少的创新精神。

3 多渠道、全方位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用人单位在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中发现,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的就业指导效果普遍不够理想。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践性指导,因此容易流于形式和过度偏于理论教学。在学生职业生涯计划、求职方法与技巧等经验指导方面等,也都需要进行改革或改进完善。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大学生找工作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就是“门当户对”。学生如果能够在求知识具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无疑会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部分学生存在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不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出现“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或者对自己所面对的严峻的就业形势预料不足,就业竞争意识淡薄,加之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土木工程长期流动、环境艰苦的条件而在潜意识中逃避就业,因而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薄弱。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预先对于土木工程行业的岗位性质特点、工作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帮助充分了解自身条件和特点,并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自己适应的企业和岗位预先做出抉择,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这对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更好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2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现在的90后大学生,自控能力弱也是不争的实施。其中有许多在大学期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专业基础想对薄弱,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意识淡泊,从而最终导致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束手无策的局面。对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企业普遍反映,近几年青年员工中已经显现出一些特有的“90后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差、协调沟通能力不足、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等方面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另外,用工单位注重学生的诚信,经常的违约让用工单位对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有不好的印象,且事实表明多次跳槽的员工即使很优秀也几乎没有明朗的发展前景。

3.3 专业特点与女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在招聘时女生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事实上只招收了特别优秀的女生。

从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考虑,女性职工的工作时间较短而退休时间较长,同时较男性员工更长的休假时间也给企业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另一个方面,女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进一步积极地投身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自身行动去改变女生高分低能的印象。因为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公平对待也意味着与此相对应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多数工程局表示,企业实际上同样欢迎各方面优秀的女生,且每个企业都有出色的女工程师、女总工,为女大学生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因此,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教育培养也已经成为必须充分予以充分重视的重要培养教育环节。

3.4 放宽视线,放开观念

大学生不应该被动择业,除校园就业信息外,还应运用新媒体获得就业信息,走出去自主择业。且择业观念也应更开放,不要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或者一味往热门职业里钻,要充分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结合就业市场情况,合理选择。

4 结论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肩负着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大量优秀一线人才的使命,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质量,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当今市场的需求。学生应在主观方面不断完善提升自己,而高校则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真正落实学生在择业前认清就业形势、工作环境,为成长为我国土木行业急需的新型复合人才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35-37.

[2]于翠莲,袁慧军,徐胜利.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因素分析[J].品牌(下半月).

[3]郝冬梅,曹诒方,张廷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就业取向现状浅析――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就业为例[J].当代经济.

土木工程的优势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工程实践经验先于理论,由于一些客观条件过于复杂,很难反映出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除了工程实践揭示新问题。土木工程,确保材料不仅对人类生活、生产,并极大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扩散的新材料、新技术。

随着当今世界迈入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寻求创新发展的途径,以防止被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近十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步幅度也比较大,主要表现为创新发展的模式。随着各类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更新换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就表现为如何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及逐步完善,来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双重提升目标的同步实现。

一、土木工程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并且广泛的工作,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与管理。土木工程是将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整个工程能够按照规定时间完工。土木工程的全面性,为具体的施工工作提供了基础与指导性。健全完善的土木工程体系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作用。它以最佳的建筑施工模式和经济效益模式的结合,不仅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科学性与高质性,还能给建筑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尤其是土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土木工程施工的成败关键就在于一个完善的土木工程体系的指导与监督,而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又是整个土木工程的重中之重,成为核心与关键要素。因此,有效控制土木工程,成为土木工程施工的关键所在,它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想要获得土木工程施工的工程效益与经济效益,土木工程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所在。

二、土木工程现状

1、我国土木工程历年来的建设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速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更紧密的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建设,在过去,只有在发达国家有高层建筑,我国主要城市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的水平超过100米高的建筑已经超过了500,200米或更多的高楼超过50多个建筑,超过300米高的高层建筑已经超过20个。

此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已经建立了公路通车里程160万公里,其中包括30000公里的公路,中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75000公里,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青藏铁路是创造了世界,建筑的立面最困难的世界建筑奇迹,和日本的施正荣Haixia桥,海带桥在丹麦,法国诺曼底大桥人类建筑史的一个负载。

2、当前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及实际应用情况

高新建材的使用造成的土木工程行业结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的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应用钢纤维在优质水泥、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如高分子浸渍混凝土应用的实际建设高新建筑材料。他们表现出快速硬化高新材料,强度高,重量轻,如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节能复合没有优势。

除了在大型建筑物经常使用玻璃幕墙材料也是新兴高科技产品,早期有钢化玻璃,现在更多的使用是一种多功能镀膜玻璃,双中空玻璃平板玻璃,等。自上世纪进入实用阶段,碳纤维材料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多种加固方法,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的实验阶段。这些高科技材料的直接结果是使用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有很大的变化。

3、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发展情况

预应力技术,自1980年代以来,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在的大跨度公共建筑、大型会展中心和超高层建筑用来承受沉重的负荷转换结构、重梁和其他核心结构已经使用预应力作为一个关键技术。预应力技术解决问题在大型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此外,在公共场合道路基础设施如预应力技术也必须使用,解决高速公路路面混凝土开裂的技术,减少伸缩缝,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影响。特殊用途,预应力技术也发展。深水石油钻井平台、桥梁和海岸防波堤通常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比传统的混凝土抗裂性好,耐久性更好的优势,他们可以扮演传统的混凝土没有的有效性。

4、土木工程技术在地下建设中的应用

地下工程建设在我国近十年的发展,缩短与国外技术的差距。目前在20多个大中城市地铁系统规划和实施,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国地下空间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当前我国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覆盖瓦法,盾构法、沉管法、灌浆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在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经验。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趋势 

    在大的环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更加显著增长,但如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施工技术将显示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施工技术的创新实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水平,是全面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进步和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和管理的基础,建筑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说明了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快更好,两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发展在未来,不断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生活的普及,一方面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优质的产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导致大大增加技术创新的成本。经济、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知识经济、文化、政治、高速全面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经济的基本要求,建筑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如果你想继续下去,我们必须寻求发展创新思路,寻求机会。创新的主要趋势是经济时代,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可以利用一个机会,而不是偏离,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生活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要求。

3、技术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行业竞争显示了一个白热化的趋势,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变得脆弱,将面临被淘汰的结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入时,面临的市场竞争,如果盲目扩张,技术力量跟不上,智力资源分散,管理水平下降,专业水平降低,企业变得越来越弱,因此失去了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考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应对竞争的策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实现技术创新建设的目标在努力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市场调研和预测的发展,施工方法,人员绩效评估机制,培训和介绍,等,逐步建立适合施工企业实际需求和满足市场的需求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同时积极成果的应用在实践中建设的技术创新。

四、传统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和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以及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要按照不同的设计等级进行施工,具体参照《桩基施工规范》。按承载性状划分,基桩有两种类型,即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 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

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按照成桩方法分类,还有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三种,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不是单一的,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在桩基础施工中,首先要确定选择桩型。在桩基础施工中,不仅要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还要综合考虑,特别是群桩基础,要考虑避免不均匀沉降。预制桩吊运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按照吊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同时要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步骤是: 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2、混凝土结构施工

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要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方式,应用更早更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根据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还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3、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

五、土木施工技术创新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实现与否。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过程都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要想发展新型的施工技术,实现创新,必须从这些限制方面着手,突破制约,实现优化。下面仅针对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发展和新型预应力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1、深基坑支挡技术发展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再加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需求和障碍的促进下,深基坑支挡技术在下面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实现是施工技术的创新。第一,桩、桩—锚支挡体系。对于开挖深度大、坑壁土质差的情况,通常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适用于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种类型的土层,但效率不尽人意。第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用于临时支挡的桩或者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后,施工速度得到提高,投资效果得到加强,资源得到节约,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 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结语: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大工程,且对安全性要求高,因为这联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管理体制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发展施工技术,在过去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人们总结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也在教训中得到启示,因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将给加快土木工程发展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尚亚伟,应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