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31 16:39:24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1)

【关键词】审计;作用;职能;认识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各个单位在组织和管理制度面更加趋于标准化和国际化。而对于审计管理的体制以及众对审计认知的思想方面却没有做较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于审计这一职业参与到经济抉择和管理阶层的意识没有完觉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与审计在经营管理方面加入有着无可厚非的作用,并且在经济发展越迅速、市场争越激烈的状况下,会计参与经济生活的作用就越发重要。

一、审计工作的作用

(1)审计工作是保障被审计对象机体健康的高效手段。(2)审计工作是保障被审计对象提高效能的得力方法。审计监督的加强是保证被审计对象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基础。被审计对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审计监督的作用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被审计对象本身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以身作则、尽忠职守的基本监督;另一方面是指作为被审计对象在与其他机构咋社会经济相关的活动上,是否争取旅行职责、认真工作的一个有效监督。(3)审计工作是被审计对象工作进步的重要基础。系统化的审计信息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维持被审计对象系统运营生存的基本组成,从宏观上来说,国家对于整体社会各个部门的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各个部门廉洁自律,通过体系化、体统化、信息化的审计工作使国家得到一手准确的信息,从而有效的指定国民经济计划;从微观上来说,对于被审计个体,由于审计工作的存在,其必须将完善财务信息等制度与实行落实到细节上,对主体国家在经济效益的提高和重大目标的实现上都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审计工作的职能

(1)准确信息的供给。审计存在的价值就是通过账务确认、数学计算、数据记录、果汇报等经济环节对当代经济活动的的准确性进行演算,保证经济数据的准确性、经济责任的损失最小化。(2)即时监督与纠责。监督是审计职能基本反映的延伸区域,也是审计职业规划中潜存要求和目标。经济活动既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法纪法规,同时也要足企事业单位自身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审计所反应的经济信息可以看出被审计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制度上是否满足国家相经济法规,并对不符合的部分及时提出并有利于其纠正错误。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2)

关键词:教育系统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资金逐年增长,但由于教育工作涉及面广,经费支出复杂,如何保证教育资金的安全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效益成为了教育系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教育系统内开展内部审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它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一种行为,对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和资金使用,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存在对内审工作认识不清、内审制度不完善、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素质偏低、内审手段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内审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正确认识和发挥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多措并举,解决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项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育系统内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一)对内审工作认识不清晰

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不清晰,有的单位把内审看成是专挑毛病的部门,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忽略了内部审计这一有效的综合监督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促进单位管理和提升效益中的重要作用;有的领导认为内审工作会制约自身的权利,从心底里有抵触情绪,消极应付,排斥内审部门,误解内审工作;也有的人认为,内审是“自己审自己”,没有权威性。在这种环境之下,内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职权的界定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内审工作职能难以发挥。

(二)内审制度不健全

当前教育系统内多数单位缺乏统一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监督机制,未按规定落实审计职责,未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内审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操作流程不规范,控制目标不清晰,对内审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因此不能给内部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不能在制度上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激发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内部审计力度和查证深度,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三)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由于单位对内审职能认识不清,加之制度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隶属关系、人员编制上也出现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单位把内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或监察部门中;有的单位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内审机构的非独立性,使得内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受所在单位利益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内审人员很难客观公正地深入开展工作,其监督职能受制约。特别是当领导出现违规违纪时,内部审计机构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四)内审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教育系统内审人员很多都是财务、纪检等其他部门兼职或临时抽调过来,审计人员没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内审队伍呈现专业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内审人员难以自如应付内审工作,不能马上找准切入点并及时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五)内审手段方式落后

当前教育系统审计方式和手段落后,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审计少,内审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通过翻阅凭证、账簿和报表,核对账证、账账、账实、账表来检查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情况,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查错纠弊、违纪违规方面,侧重于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审计, 属于“监督导向”型的“检查系统”,过分强调其监督的职能,忽视了对教育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和运作情况的分析评价,这使得内审的职能、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

二、多措并举,加强教育系统内审工作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

要提升内审工作质量,改善内审工作的现状,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首先要转变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观念,因为内审工作的好坏,除了靠内审人员自身努力外,还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本单位领导人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提高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就要让单位领导意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内审人员一方面要主动向单位领导宣传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政策,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积极向领导灌输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让领导明白内审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领导、支持领导的行为,从而使得领导更加配合、支持、重视内审工作。其次要转变被审计单位的观念,改变以往认为内审工作是找茬挑刺的想法,让被审计单位明白内审工作是为了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单位管理水平,要从被关心、被爱护的角度理解内审工作,进一步强化内审工作职责,明确内审工作目标,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并将内审工作纳入领导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分工负责制。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3)

关键词:工程跟踪审计 招标 造价

In the project track audit exists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liu de-yun Shandong Economics Unversity , Shandong JiNan 250014)

Abstract:

project track audit in China is newly emerging things, although has the merit, but because the owner knew on has the deviation, causes the track audit the effect to sell at a discount greatly, through the consummation country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audit gathers the same level measure guarantee track audit the effect is the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road of necessity.

Key words:Project track audit Tender Construction cost

中国成立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已经有十几年的,这些专业咨询机构成立后,通过工程结算审核等专业咨询方式在为业主节约投资,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事后的结算审计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和不足。由于这种结算审计在竣工后进行,工程项目已经既成事实,无法更改,审计人员只能根据竣工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书面签证记录来审核,即使某些地方不合理,也无法通过合理化建议来为业主节约成本,事后的结算审计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尤其是随着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的推广,事后的结算审计发挥的作用更是越来越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深入,业主控制成本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和管理理念的引进,业主不再仅仅满足于工程竣工后的结算审核,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心也逐步由事后的静态控制向事中、事前的动态的控制转移,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业主由于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原因,本身无法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造价咨询机构推出的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受到了业主的普遍欢迎。

所谓跟踪审计就是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作为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受雇于业主,对工程造价从项目决策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及项目后评价阶段进行的全过程的动态的跟踪过程,造价咨询单位通过提供合理化建议、造价专业咨询、方案设计、可行性、数据审核等方法,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成本,节约资金,提高投资效益。

应该说,跟踪审计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也确实受到了业主的欢迎,业主也掏出了大把的钞票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跟踪审计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带来的负面有以下几点:

1、业主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明确,无法合理地界定造价咨询单位跟踪审计的工作。跟踪审计虽然已经出现了几年,但由于这方面没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而业主对跟踪审计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没有明确认识,错误地认为跟踪审计就是控制对施工单位的付款额度,这样就将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简单化,这种错误认识产生了两方面不良后果:(1)业主在进行招标选择跟踪审计中介机构时,由于业主及其委托的招标代理公司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招标代理公司没有帮助业主设计合理的招标程序,招标标书的内容设计不明确,没有规定跟踪审计的具体内容。而中介机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跟踪审计工作内容的承诺来报价,不同的工作内容,报价当然不一样。而业主和招标代理机构在制定评标标准时,根本不重视投标书中的工作内容承诺,仅仅关注各中介机构的审计收费额,将收费额的高低作为选择跟踪审计机构的唯一标准。试想,在各中介机构工作内容不一样的前提下来简单比较收费额的高低不是太荒谬了吗?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中介机构不是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而是通过低价竞争来承揽业务,形成恶性的不正常的价格战,而收费上不去,又无法提供比较好的服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使收费高一些,而服务质量更好的中介机构反而无法生存。(2)业主在与中介机构签订跟踪审计合同时,注重收费项目的谈判,而对工作内容却以跟踪审计四个字代替,没有进一步的关于跟踪审计具体内容、人数、跟踪审计方法等详细明确的约定,即使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过于单调而向中介机构要求更为完善的服务时,却又找不到合理的合同依据,最终业主也只能吃个哑巴亏了事,这会让业主形成跟踪审计可有可无的结论,对跟踪审计的非常不利。

2、部分工程项目的业主代表出于自身私利考虑,不想让中介机构参与过多,导致中介机构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例如在采购大宗物品时,中介机构应该全过程参与,并且参与制定采购方案、采购招标、采购合同条款的拟订等等。但很多情况下,业主代表为了捞取好处,根本不让中介机构参与,仅仅在采购结束时让中介机构人员签字走走形式,而中介机构一般在不减少收费的情况下,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这样就导致虽然跟踪审计合同中明确了工作内容,但由于业主代表的限制,也使跟踪审计流于形式,跟踪审计反而成了掩盖业主代表违法的保护器。

3、行业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出台关于跟踪审计的规定,未对跟踪审计进行恰当定性,对跟踪审计的工作、、收费尤其是当中介机构不能恰当的执行跟踪审计时的责任认定及处理未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中介机构的不同人员对跟踪审计有不同的认识,而且即使中介机构犯了错误,也很难通过国家规定来界定中介机构的责任,最终使中介机构的责、权、利不对等,在责任难以界定的情况下,中介机构也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去抓跟踪审计的服务和质量,使跟踪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清,中介机构从事跟踪审计的人员良莠不齐,使跟踪审计流于形式。中介机构的人员都非常熟悉事后的结算审计,但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却是片面的、不系统的、不完善的。例如,我们发现大部分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目的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在控制工程成本时,不但要考虑建设阶段静态的工程造价,还要考虑竣工验收后项目的运营成本,跟踪审计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在考虑整个项目建设及运营期的前提下,使项目建设期造价和运营期成本合计的净现值最低。

在如何搞好跟踪审计上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跟踪审计人员的权力、责任认识不清,例如:中介机构没有认识到在进行造价咨询时,注册造价工程师控制成本的方式是提供咨询和建议,最终决策权还在于业主,但咨询人员应该向业主说明不同施工工艺或不采取咨询人员建议所带来的后果及对工程造价的。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界定自己的地位和咨询方式,没有处理好与建设单位的关系,往往越钜代苞,反而带来负面效果。

中介机构也不注重跟踪审计方面的培训,接到委托后,就直接派人,没有很好考虑委派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这样,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理解去从事跟踪审计,而认识上的偏差使他们虽然主观上想搞好跟踪审计,却力不从心或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思路、方法存在偏差,使跟踪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5、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文件。为了获取业主的青睐和委托,大部分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投标书做的非常漂亮,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也作了比较多的明确的承诺,而业主在招标结束后,一般仅仅根据标书的报价签订审计收费,就把标书扔在旁边,却不注重投标书中中介机构的承诺是否兑现,就是发生的纠纷,也基本根据跟踪审计合同解决,所以中介机构人员进入现场后,根本不会自戴枷锁,严格要求自己按投标书承诺工作,此时,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跟踪审计发挥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

为了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根据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行业管理部门及时出台关于跟踪审计的规定,对跟踪审计进行恰当定性,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方法、收费尤其是当中介机构不能恰当的执行跟踪审计时的责任认定及处理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中介机构及其人员对跟踪审计有清晰、统一的认识,只要中介机构犯了错误,就能通过国家规定来界定中介机构的责任,对中介机构进行通报公示、停业整顿等处罚,最终使中介机构的责、权、利对等,使中介机构下大力气去抓跟踪审计的服务和质量,使跟踪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应该划分不同阶段,中介机构在不同阶段应该发挥不同的作用,我们根据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做法,同时结合国情,认为不同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表所示:

在界定跟踪审计工作内容的情况下,行业管理部门要组织跟踪审计方面的研讨班、培训班及其他形式的培训,提高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的素质,提高全对跟踪审计的正确认识,促进跟踪审计的。

2、中介机构加大对跟踪审计的,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提炼,对出现的新问题内部进行集体探讨,以便集众之长,发现新对策,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减少跟踪审计工作失误,树立中介咨询机构的良好信誉,促进跟踪审计业务的良好发展。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4)

【关键词】 政府 绩效审计 意义 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政府审计工作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绩效审计作为现代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实现对政府管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和约束,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与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审计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政府绩效审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

1、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制度开始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起到了保证政治经济制度正常运转,促进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作用。我国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应该将公共财务支出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就能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提高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2、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保证国家职能正常运转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市场自身的资源导向作用还不完善。这就要求政府在行使其宏观调控职能时,应尽可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源,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在我国目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对政府各部门和机构进行监督,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财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使有效的资金在保证国家职能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能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3、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机构的需要

实施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从政府开支的成本—效益角度来衡量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的有效性。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可以检查政府机构的职能设置是否合理、政府公务员是否尽职,从而促进党政作风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公信力,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开展政府绩效审计能够发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问题,符合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机构的需要。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不统一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我国审计界对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传统政府审计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使得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中存在着误区。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效益只是对于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而言,我国政府审计也就无需进行绩效审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目前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是真实性审计,开展绩效审计会妨碍真实性审计。这些片面认识导致公众无法正确把握绩效审计的主旨。

2、审计评价的标准难确定

绩效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进行绩效审计评价的基础,是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意见的依据。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不太完善,国家还没有出台权威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衡量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也难以统一,对经济效益的衡量仍需要分析各个被审单位或项目的具体情况,绩效审计标准的不确定性,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因此,评价标准问题一直是制约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3、绩效审计的方法难统一

我国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尚未对绩效审计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也没有对国外绩效审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导致审计对象和内容不确定、绩效审计的方法也难以统一。在具体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针对不同的部门选择不同的方法,这就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尤其是对国有资产投资部门,由于缺乏精确的衡量方法,审计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审计评价,加大了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的配置不合理

由于政府绩效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通晓经济管理和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多数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公共管理、行政法规、财政财务和现代审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这直接影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5、绩效审计的证据难收集

审计证据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状况的载体,实施绩效审计必须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在绩效审计中,由于绩效审计的主要任务是评价和建议,所需要的审计证据不仅局限于报表、账簿,还表现为无形的、间接的社会效益,如建设学校、环保绿化、提供精神产品等,审计人员通常面临难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绩效审计的证据难以收集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6、政府绩效审计的效率低

政府绩效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国外相比,我国审计工作中绩效审计工作的比重仍然较低,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模式,导致政府绩效审计的效率低下。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政府绩效审计已不能满足现代政府绩效审计的要求,对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改变政府绩效审计效率低的现状。

7、现行审计管理体制缺位

目前,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仍然存在,公众对公共财政的认识不足,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众对财政支出的效果越来越关注。而在我国政府审计实务中,对主要的公共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的还很少,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并不太多。现行审计管理体制缺位,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三、对我国实行政府绩效审计的建议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5)

1.1内部审计认识观念有待提高

公路施工内部审计是工程建设过程重要内部控制举措,但很多人对工程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一些领导认为内部审计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对审计作用缺乏足够认知,或常常等竣工后搞事后审计,这些认识不符合现代公路施工建设管理的要求。

1.2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完善加强

公路施工内部审计管理存在很多制度真空,或是规范不到位,致使相关当事人对内部审计不重视。由于没有较强的约束制度的制约,被审计对象没有紧迫感,甚至对审计人员的核实调查持不配合态度。因为没有强有力监督机制,审计人员对待审计工作也缺少责任心,不能理直气壮开展相关工作,审计结果失真比较严重。

1.3内部审计工作思路需要调配

公路施工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的系统工程,审计前要根据工程建设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先核实重点审查什么环节内容,后调查什么辅助内容,预计要追朔或延伸什么内容,要做通盘考虑。特别是资金进度跟踪审计,一定要到位,确保每一笔款项都得到合理使用。

二、工程施工内部审计控制方法及措施

要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好改进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独立内部审计制度,强化队伍建设,把公路工程施工内部审计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2.1增强内部审计意识

公路施工项目涉及款项巨大,内部审计是财务管理重要手段,对施工项目进行经济监督,这种管理意识只能加强。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重视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并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财务人员、职工的认识水平。

2.2建立内部审计方案

公路工程施工内部审计要有条不紊地开展,首先要制定审计方案,要将审计工作分解为几个步骤,而且要做好衔接,让内部审计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样才能审计出“情况”,及早发现问题,给决策者提供切实信息,及时制定补救措施。

2.3制定内部审计制度

公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要开展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系列管理制度,实现法制化管理,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只是对制度负责,不针对审计对象。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及早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2.4做好审计结果反馈

审计结果要及时反馈,这对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重要意义。审计表达一般有三种形式:口头提出审计意见、书面形式传达审计意见、直接下达审计决定。在审计过程中,如果是一般问题,可以采用口头提出审计意见;对于需要改进的管理问题,可以与相关部门交换意见之后,下达书面审计意见书;对于重大问题,查实后要及时汇报单位主管领导,经过研究决定,下达审计决定。审计意见执行情况,要求相关单位要及时反馈到审计部门。

三、结语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6)

一、什么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

沟通是人类交往的基本行为过程,任何一种信息的交换过程都可以称为沟通。延伸到内部审计领域,笔者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是指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人员与某一个体或某些群体用任何方法或形式传递、交换或分享与审计有关的任何信息的过程。它既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一种职业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包括与机构内部人员的沟通、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以及与其他单位、部门人员的沟通。在审计过程中,沟通存在于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

二、内部审计人员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存在于审计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并显现出巨大作用。也难怪,新出台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些公司更为严格的做法是: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重要一条是交际能力如何,理由很简单,知识不全面,可以通过后续和培训来弥补,但如果不会与人沟通交流使审计查出的不能有效地让被审计对象接受,那就达不到审计的目的、失去审计的意义。而这种交际能力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可见,拥有交际能力、恰当地沟通对内部审计人员是很必要的。

通过沟通,使审计工作取得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防止审计工作不能“作为”,增强审计工作主动性和建设性。通过沟通,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协调,减少冲突,改善与被审计单位关系。通过沟通与交流,审计成员之间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避免走弯路。可见,沟通的意义非同一般。

审计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是一项需要人理解的工作,正是这种特殊性,沟通显得非常重要。

三、内部审计人员沟通的现状

虽然内部审计人员沟通很重要,但并非人人都能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其主要原因是:

1、负责审计工作的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显然,这时对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备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沟通手段如何听之任之。

2、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不注重沟通,对沟通重要性认识不够,进而到审计工作有效开展。

当前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沟通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知识不全的无能力沟通”

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岗位调入居多,有较丰富的财务会计知识,但从事审计的所需的其他能力相对就较弱,尤其是专注于核算的“会计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查者与被查者”角色的转换,造成了内部审计人员“无心也无力”去沟通;

2、“程序不规范的未沟通”

虽然内部审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内部审计程序也逐步趋于完善中,但在操作中,制订完善的审计程序往往不能付诸实施,尤其是人员变换、各人掌握程度不同等原因变得五花八门,结果是该沟通的未沟通;

3、“级别不对等的难沟通”

,内审机构负责人的职级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职级相对等较多,但在操作时,内审机构负责人很少实际参与现场审计,实施审计的项目负责人及审计组成员级别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相比职级较低,级别不对等造成了审计人员就某些重要事项进行沟通很难;

4、“不了解审计的无沟通”

尽管内部审计业内不断地宣传服务的职能,但许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查帐、找错、搞人”的错误认识上,加上整个单位对审计宣传不到位,对审计不了解。当对这些单位进行审计时,他们有抵制审计的心理,造成了根本无法沟通;

5、“领导不重视的少沟通”

一般而言,单位领导更为关注是业务部门运转得如何,内部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往往会被冷落在一边,可以想像的是,如果内审机构负责人多多与单位领导沟通,事前事中介入,审计的作用不仅发挥得淋漓尽致,审计地位也会相应提高。但现实情况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内审机构负责人沟通得很少,审计地位不高。

四、解决内部审计人员沟通难的对策

如何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沟通难的呢?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多交流、敢沟通

1、从事内部审计的每一个人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沟通,积极沟通,定期相互交流,有效运用沟通手段,实施审计程序。

2、认识到沟通的巨大作用,要与单位领导沟通,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与相关部门人员沟通,让他们了解审计,了解审计的功能、审计目的、甚至审计整个过程。

(二)掌握沟通技能,运用合适的沟通方式

1、沟通也是一门,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入沟通技能,运用于审计工作。熟悉沟通基本原则,掌握不同的沟通,注意沟通技巧。

2、了解沟通常用方式,区别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合理运用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保持良好的沟通心态。

(三)针对沟通中存在的难题,积极应对

1、内审机构负责人把握与单位领导接触的机会,宣传审计,通过单位领导扩大审计。就审计范围、审计计划、审计目标等问题与单位领导加强沟通。围绕单位工作重点、领导关心的问题开展审计,服务于大局。

2、单位应严把内部审计人员选拔关,既要注重多种知识结构的组合,又要关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多方面、多层次充实审计队伍。同时,加强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培训。

3、制订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并按责任考核实施。广泛开展审计项目负责制,打破行政职别,明确内审机构负责人应对所有审计项目负责,审计项目负责人对本项目负责。对审计事项的沟通,明确审计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内审机构负责人分层次逐级沟通制度。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篇(7)

一、什么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行为过程,任何一种信息的交换过程都可以称为沟通。延伸到内部审计领域,笔者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是指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人员与某一个体或某些群体用任何方法或形式传递、交换或分享与审计有关的任何信息的过程。它既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一种职业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包括与机构内部人员的沟通、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以及与其他单位、部门人员的沟通。在审计过程中,沟通存在于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

二、内部审计人员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存在于审计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并显现出巨大作用。也难怪,新出台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些公司更为严格的做法是: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重要一条是交际能力如何,理由很简单,知识不全面,可以通过后续教育和培训来弥补,但如果不会与人沟通交流使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能有效地让被审计对象接受,那就达不到审计的目的、失去审计的意义。而这种交际能力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可见,拥有交际能力、恰当地沟通对内部审计人员是很必要的。

通过沟通,使审计工作取得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防止审计工作不能“作为”,增强审计工作主动性和建设性。通过沟通,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协调,减少冲突,改善与被审计单位关系。通过沟通与交流,审计成员之间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避免走弯路。可见,沟通的意义非同一般。

审计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是一项需要人理解的工作,正是这种特殊性,沟通显得非常重要。

三、内部审计人员沟通的现状

虽然内部审计人员沟通很重要,但并非人人都能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其主要原因是:

1、负责审计工作的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显然,这时对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备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沟通手段如何听之任之。

2、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不注重沟通,对沟通重要性认识不够,进而影响到审计工作有效开展。

当前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沟通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知识不全的无能力沟通”

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岗位调入居多,有较丰富的财务会计知识,但从事审计的所需的其他能力相对就较弱,尤其是专注于核算的“会计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查者与被查者”角色的转换,造成了内部审计人员“无心也无力”去沟通;

2、“程序不规范的未沟通”

虽然内部审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内部审计程序也逐步趋于完善中,但在操作中,制订完善的审计程序往往不能付诸实施,尤其是人员变换、各人掌握程度不同等原因变得五花八门,结果是该沟通的未沟通;

3、“级别不对等的难沟通”

目前,内审机构负责人的职级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职级相对等较多,但在操作时,内审机构负责人很少实际参与现场审计,实施审计的项目负责人及审计组成员级别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相比职级较低,级别不对等造成了审计人员就某些重要事项进行沟通很难;

4、“不了解审计的无沟通”

尽管内部审计业内不断地宣传服务的职能,但许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查帐、找错、搞人”的错误认识上,加上整个单位对审计宣传不到位,对审计不了解。当对这些单位进行审计时,他们有抵制审计的心理,造成了根本无法沟通;

5、“领导不重视的少沟通”

一般而言,单位领导更为关注是业务部门运转得如何,内部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往往会被冷落在一边,可以想像的是,如果内审机构负责人多多与单位领导沟通,事前事中介入,审计的作用不仅发挥得淋漓尽致,审计地位也会相应提高。但现实情况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内审机构负责人沟通得很少,审计地位不高。

四、解决内部审计人员沟通难的对策

如何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沟通难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多交流、敢沟通

1、从事内部审计的每一个人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沟通,积极沟通,定期相互交流,有效运用沟通手段,实施审计程序。

2、认识到沟通的巨大作用,要与单位领导沟通,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与相关部门人员沟通,让他们了解审计,了解审计的功能、审计目的、甚至审计整个过程。

(二)掌握沟通技能,运用合适的沟通方式

1、沟通也是一门科学,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入学习沟通技能,运用于审计工作。熟悉沟通基本原则,掌握不同的沟通方法,注意沟通技巧。

2、了解沟通常用方式,区别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合理运用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保持良好的沟通心态。

(三)针对沟通中存在的难题,积极应对

1、内审机构负责人把握与单位领导接触的机会,宣传审计,通过单位领导扩大审计影响。就审计范围、审计计划、审计目标等问题与单位领导加强沟通。围绕单位工作重点、领导关心的问题开展审计,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

2、单位应严把内部审计人员选拔关,既要注重多种知识结构的组合,又要关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多方面、多层次充实审计队伍。同时,加强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培训。

3、制订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并按责任考核实施。广泛开展审计项目负责制,打破行政职别,明确内审机构负责人应对所有审计项目负责,审计项目负责人对本项目负责。对审计事项的沟通,明确审计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内审机构负责人分层次逐级沟通制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