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3 16:08:40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1)

关键词:个性特征,小学数学,提问策略

1 引言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精心安排由浅入深的问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发育的原因,有着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大部分属于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类型。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其个性特点,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因势利导,以符合学生个性与认知规律的问题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概述

著名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者布鲁纳有一个观点,即:理想的教学行为,是一种持续的活动,其主要组成要素便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性思维的学科,教师只有不断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其融入到问题的情境之中,增强教学效果。由此可知,恰当的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3.1 准确把控提问的时机

小学生个性活跃,但是注意力维持时间却偏短,只有在适当的“火候”来进行发问,才能使其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知识上,激发出创造性的萌芽。随着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一节数学课程的问题设置数量其实没有一定之规,但是提问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在哪一个环节抛出问题,问题的内容这样才能循序渐进,都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精心设计的。当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所设置的情境所吸引,教师就应该在此时通过恰当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通常将提问的时机选择在以下一些环节:(1)当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有所感悟,并急于表达的时候;(2)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设定的情境出现疑惑,急于发问的时候;(3)当需要对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氛围进行调节的时候。在这些实际进行提问,会显著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效率。

例如,笔者在进行“比和比例”的教学时,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将学生带领到操场,提问:如何才能想办法测量教学大楼的高度呢?在学生陷入迟疑和迷惑的时候,笔者将一根一米长的木杆立在地上,并请学生测量木杆的长度与其影子的长度,分别是一米和0.5米。此时学生若有所思,笔者接着结合比例的相关知识提问:测量木杆的影子,知道影子长度是木杆的一半,那如果我们测量大楼的影子,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学生们在短暂的思考之后,便答出“大楼的影子乘以2,就是大楼的高度。”此时笔者进一步发问:谁能用公式来总结我们刚才的发现呢?从而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可见在适当的实际进行提问,能够在学生的认知中产生强烈共鸣,教学效果也有所提升。

3.2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其注意力

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因此结合这个个性特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对于触发其兴趣点的提问,能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是:在包括数学课程在内的逻辑性的学习行为中,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中,能够实现真正的理解和知识的内化。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问题的思索中,能够逐渐体验到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并通过抽象与概括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知识的牢固掌握。

例如当笔者在对一年级的班级进行数学课程讲解时,设置的问题均十分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唤起。笔者首先带领全班玩耍“套圈游戏”当学生套住不一样的动物时,就能得到不同的累加分数,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十分高涨,兴趣被唤起,此时笔者抓住时机提问:如果套住老虎得到5分,套住小鹿得到4分,套住小鸭子得到3分,小猫2分,小狗1分的话,有同学一共得了9分,谁知道他套住的是什么动物呢?此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都想迫不及待地思考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有了答案,学生的逻辑思维被运用在日常游戏中,并使其兴趣点得到激发,形成独特的思维。

3.3注重问题的质量,忽略问题的数量

小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转移,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应提升单个问题的含金量,而不应以量取胜。如果教师不停发问,问题的主题设置又比较分散的话,学生就难以静心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假若问题的设计数量过多,很容易使短短的一节课变得杂乱、琐碎,每一个问题都难以讲深讲透,其思考价值大打折扣,也不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力。因此教师应紧密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具体内容,牢牢把握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备课时进行深入的归纳与综合,设计精准、合理的问题,而不应只追求问题的数量。

例如,笔者在讲授“百分数”时,全程只设置了一个连续的问题序列,鼓励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交流来寻求答案:“假若有个班,学生的总数低于五十,在这个班的女孩子是男孩子的百分之八十,谁能告诉我这个班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班里的总人数又是多少呢?”,在学生短暂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接下去的课堂上笔者主要围绕这一个问题进行归纳和深入。”有学生指出这个问题中缺乏具体的总数,因此不够完整,笔者抓住这一思路继续提问:“学生的人数是整数还是小数呢?”学生回答是整数。笔者进一步引导提问:“女同学的人数既然是男同学的百分之八十,那么转化成分数是多少呢?”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后,很快得到答案:百分之八十既然是五分之四,那么显然班里总共有四十五名同学。笔者紧接着提问:“那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给出准确的答案。

此外还应注意,小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的及时反馈也十分重要,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为对或者错,应该通过丰富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只有学生的心理上体会出教师的肯定与激励,才能维持对数学课程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提升其个性中的自信,杜绝羞怯和抗拒的心理,实现心智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课堂上的提问是其必要的一个要素。在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时,应明确提问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充分把握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课前的备课中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出合理的问题,便能够为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提供支撑与帮助,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2)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工作

一、前言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无疑是重要的教学阵地,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就要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阶段,应积极优化数学课堂,夯实数学基础教学,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以满足新课标为根本要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真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

考虑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课堂引入工作

在小学教育阶段,为了取得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老师应在上课之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应细化课堂引入工作。其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话题进行切入,例如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衔接质量,满足课堂教学要求。

2、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

考虑到小学生个性活泼的特点,在数学课堂内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性格特征,构建一种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快乐的学习,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还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小学教学的实用性。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准备。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夯实基础教学

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是重要的教学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整个数学能力的提高,如果不能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的数学思维,将会严重制约学生日后的学习。并且在新课标中,也对小学数学的基础性做了阐述。所以,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夯实基础教学。

1、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概念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最佳时期,老师应注重学生数学概念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例如老师可以重点介绍数的概念,以及数学的应用常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逐渐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阶段,在这一阶段应本着夯实基础的原则,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按照学生的兴趣特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重点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

3、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为了满足学生能力提升都需要,应重点开展解题方法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技巧,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解题方法的介绍和比较,使学生能够选择更简便的方法解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注重教学创新

考虑到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教育阶段,应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目前来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针对性

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应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教学方式,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主要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将学生分组,按照组别进行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满足学生需要。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积极优化教学方法,主要可以采用重点突出教学法,比对教学法、解题能力训练法、有效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教学环境

在小学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局面,应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满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要求,达到新课标的标准。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应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五、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密切联系生活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 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 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 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优化课堂教学、夯实基础教学、注重教学创新、密切联系生活等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质量,满足小学教学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蔡宏圣;;和谐:数学教育的固有姿态 [J];江苏教育;2011年Z1期

[2] 杨小丽;;感悟数学之美 推进素质教育 [J];新课程(中);2011年04期

[3] 辛亚玲;;展现主体创新性,提升学生思维效能―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4] 李素芹;;如何把握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情景化;思考性;针对性

一、提问的情景化

把问题以模拟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与语文等学科相比较,数学具有明显的抽象性,但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习惯采用具体形象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对生活问题的研究与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联系到一起,进而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情景化。

二、提问的思考性

研究证实,有效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因此,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特别重视问题的思考性,即问题难易程度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年龄特征,同时设计出的问题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与思考的空间。此外,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尤其重视知识点的中心性与基础性,以及知识点变式运用的灵活性,即实时改变已有问题的表述形式,如此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对激发学生多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三、提问的针对性

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设计所提的问题,如此个别化与针对性的提问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提问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实时变化课堂情境。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与价值,坚持做到努力优化与精心设计,进而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三大特点展开论述,即从提问的情景化、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针对性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了简要论述,以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爱云.有效性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0).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4)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各个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更是如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长处出发,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从尊重并活用学情出发,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更好地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于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的标准有许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管怎样,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材内容的活用以至教学效果的达成都是需要评判的标准。特别是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虽说“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但只要是小学数学教师从自身的教学长处出发,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从尊重并活用学情出发,选择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有了保障,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求教学要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其实就是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得他们高质量的学习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呈现有效、高质、创新的亮点。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的学习出发,将所学习到的东西延伸到日常的学习当中,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得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沿着有效、高质、创新的道路前进呢?

一、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更是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记忆,使得他们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挂上钩,为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很好地感受、领悟、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情境导入的积极意义,从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把课堂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相结合,争取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先声夺人,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如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一课的教学为例。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他们所学的有关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内角和、三边关系等知识点的梳理并形成相应的数学能力,再加之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点的整理上还欠缺条理性的学情,我就根据学习目标特地设计了一个从家里到学校的线路图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在这个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了几条不同的线路图,使他们能够在这几条线路图中去思考、比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对本章节知识重难点的回顾与整理。因为有了这个环节的巧妙设计,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对知识点的复习,使得本堂课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了学生能力形成的训练,而不是停留在“炒剩饭”的程度上。

二、有效的教学方式选用

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这其中最重要的转变应该算是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占用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讲,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练习。因此,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学习是枯燥的、低效的。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却是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教师隐身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学习就是有趣的、高效的。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地改变教学的观念,顺应教育、教学的潮流,深入思考并大胆探索适合本班学情的优良教学方式、方法。虽然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角度来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主流方式,但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学情选择最佳的操作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序进行规范,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相应的训练,使小组合作更加完善,更加高效。数学教师特别要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有效的引导,引领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长进。简而言之,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动起来,要相信并引导他们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数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有着收束和提升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绝对不能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因为只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才能保证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兼顾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个性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于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所谓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是专指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就是一味的夸奖、鼓励等。要知道,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几种形式,而不能简单地以教师的评价来代替评价体系这个整体。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将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鼓励和对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批评指正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正确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把优点坚持下来,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最终获得学习的长进。

参考文献:

[1]郑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4):89-91.

[2]郑声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J].福建教学研究,2013(3):11.

[3]王力.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4(5):63.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5)

【关 键 词】 课堂小结;课堂改革;高效

有幸听了几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所执教的内容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相似三角形》中的一课时的内容。他们无论在教学问题的设计,还是在例题练习的选择,特别是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交流及对数学知识的形成、展开与升华过程,以及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我发现他们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课堂小结的设计!诚然,课堂上要研究的、值得研究的内容是有许多,可是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虽然在一节课上只占了1~5分钟的时间,比例很小,但我们也不容忽视,它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下面我就结合他们的课堂小结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堂小结的主要功能

1. 整理知识。在小结中可以明确地了解到本节课中学了哪些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的相互关系,来龙去脉是按照哪一条线来展开的;有几个新概念、新定理(公理)、推论及公式等。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新知识同化、顺应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构建更有利于记忆的新知网络。

2. 梳理思路。小结本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在应用中要注意什么等。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训练为主的学科,一些方法、技巧的小结, 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技能。也更体现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3. 巩固与提升知识。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是完成既有任务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适时巩固和提升知识,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的来源:可对某些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新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4. 激发创新思维。通过对某一类问题的学习,在课堂小结时,学生会对已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产生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解题方案等。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

二、数学课堂小结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课堂小结的作用与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一堂课的课堂小结必须具备以下的特点;

1. 要有目标性。好的课堂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堂小结的意义。

2. 要有引导性。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 要有学科性。数学课堂小结必须有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课的课堂小结一旦脱离了数学的本质,课堂梳理与数学毫不相干,这是一种怎样的课堂小结?

4. 要有方法性。虽然“教无定法”,每一课的内容肯定会有属于它的小结,不同的上课方法,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小结方式。

5. 要简练易懂。课堂小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要简明扼要。

6. 要有趣味性。一般情况下,课堂小结的时间会处于学生学习疲劳的时间段,其实这样有助于学生转换学习思路,但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设计好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小结,能消除学生学习造成的疲劳,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数学课堂小结的常见几种形式

可以说,课堂小结也是老师们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于课堂小结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公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小结进行归类:

1. “天马行空”式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试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想”“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等(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课堂小结中以这种类型的居多。这是种由学生自行归纳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加以补充的小结。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之处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归纳不全且零乱,对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学生难以表述清楚。

2. “引水入渠”式小结

如“这节课我经历了……,掌握了……,学会了……,感受到……,要注意……”。

如果从听课的角度来看,这种“引水入渠”式(预设性)小结可以算是一个能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小结。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就算是教师有小结的预设目标(方向),而学生却并不一定顺着你的路子来,这样,小结就没有能达到既定的效果了。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设置导引性的问题,学生的小结便会有章可循,发出课堂学习的火花。

3. “单枪匹马”式小结

担心学生的小结会不着边际,教师自己完成小结。有一位老师就是这样小结的:“1. 通过今天所新课我们新增加了两种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可以类比全等三角形的“SAS”“SSS”加以记忆。2. 在使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时,要注意使用的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这样既易于教学控制,也有利于课堂的完整性。这种课堂小结方式的优点是条理清楚,要点突出;不足之处是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削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4. “约定俗成”式小Y

如由教师给出填空题“我掌握了________,我的困惑是________,我现在迫切想知道的是________。”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结。这种小结方式的优点是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平台。不足之处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归纳不全且零乱,对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学生难以表述清楚。

5. “遍地开花”式小结

对于学习而言,小结无疑是最容易进行新知建构的方式之一了,其实学生的学习中有许多方面都要进行合理的梳理。如题后小结、知识学习的方法小结、数学学习过程的小结等,只有给学生以合理的归纳,才能促学生的学习。而这种小结的方式就是给学生以即时的归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理能力,但缺点是比较消耗时间。

四、数学课堂小结的实践与展示

搞清楚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我们针对课堂小结功能、方式、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然后开展我们的课堂小结的研究。以下是我们的实践,展示如下:

课堂小结一:归纳式课堂小结

在学完了本课的内容之后,我们对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和思路来进行小结和梳理。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的思路?(如下表)

用另一种方式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这时候能以恰当的练习作为学习的支撑,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

课堂小结二:检测性小结

归纳小结,反馈小测:

首先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学生一起畅谈收获与体会。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5分钟小测:

①如图,AB,CD相交于E,AEC∽DEB,∠A与∠D是对应角,则其余的对应角为_______,对应边的比例式为_______。

②如图,∠BAC=∠ADB,图中有相似三角形吗?为什么?

③已知ABC,P是AB上一点,连接C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与ABC相似。

这样的方式可以直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监控。一般来说,学生在对知识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之后,进行配套的练习检测,也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

课堂小结三:(表格)类比式小结

首先是进行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类比。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中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这是和全等三角形的重点区别,以下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注意事项: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注意通常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相应的位置上,这样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然后是进行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类比:

教师解释: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改为“对应边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当然,以上的环节都是在教师的导引下完成的。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该如何进行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类比,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准备。

课堂小结四:引导式小结。

归纳小结,深化提高

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本课的教学中几个重要的图形写在黑板的某个角落,等到要学生进行小结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得到相关的内容:知识点与解题方法。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课堂小结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功用和实效,为数学课堂完美收官!对于课堂小结,留给我们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还有许多,都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发掘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刘兰英.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6)

关键词:微课程 课堂教学 实践应用

一、微课程的简要概述

(一)微课程的具体内涵

立足于建构主义学习论,通过网络线上与课堂线下两种途径进行学习的方式就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微课。微课内容比较广泛,几乎任何“微小”的教学模式都可被看做是微课,而微课程则具体指的是当各种精短的教学视频、短小的教学方案与课件、高度概括浓缩的练习以及教师短暂深入的课后反思等的集合。微课程也是微课的核心内容。

(二)微课程的主要特征

短小精悍是微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教师在微课程当中选择的教学内容并不是课堂要v的全部知识内容,而是已经设定好的、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可能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也有可能仅仅只是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的教学内容。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微课程与传统意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凝练,内容更加明确,重点也更加鲜明,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方面节约时间和精力。除了重点突出、结构紧凑、短小精悍之外,微课程还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认知水平尚未发育完全,相比于理性思维而言感性和直观思维更加发达,生性活泼好动,加之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传统的四十五分钟课堂讲解枯燥感较强,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微课程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非常短小精悍,同时其图文并茂、声文合一的特点也可以大大强化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短小精悍是微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教师利用短小的微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其可能会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并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数学重难点内容,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及时更新数学知识

当前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尤其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但教科书无法实时将新知识编入其中,而微课程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完全依照教材滔滔不绝的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则在台下被动听讲。该种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有悖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天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微课程当中,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与教师相互配合、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轻松地完成数学学习,而这也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

三、微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导入新课内容

利用微课程能够将原本平淡乏味的课堂导入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态视频,以一种充满趣味的方式,在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之上顺利进入正式的数学教学。比如说教师在认识图形一课教学之前,可以在微课程当中设计一个找图形的小游戏,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二)辅助讲解知识

比方说在图形的旋转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软件和变焦特写镜头,设计一个人手拧开水龙头放水的动画视频[4]。在该动画视频当中,人手在拧水龙头时,教师按下暂停键,用黄色箭头标明人手旋转的方向清晰,并在旁边配上颜色醒目的文字用以介绍旋转的概念和特点,即物体在围绕某一点或某一方向做圆周运动即为旋转,学生通过观看人手旋拧水龙头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影响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大要素,从而准确掌握旋转的知识内容。

(三)引导学生思考

微课程的时间虽短但内容高度凝练,借由微课视频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探究,不断拓宽学习思路。

(四)落实数学练习

由于微课程时长较短、内容精练,因此运用在数学练习的过程当中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指向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完平移与旋转的知识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以图表的形式比较出二者的定义、运动特点等,帮助其完成新知识的巩固。与此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微课程当中设置一些有关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的生活案例图片,进而要求学生迅速说出物体是在做平移运动还是旋转运动。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7)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用方式

低年级数学课堂,是引导小学生认识数学,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而由于数学课程属于理性、逻辑性较强的内容,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开动大脑,学习、思考数学问题,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情景式教学模式,则充分契合小学生的年龄和习惯特点,能够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其中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由此可见,情景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应用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本文就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一问题从情景式教学模式概述、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用情景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以及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发展等方面展开一番探究。

一、情景式教学模式概述

情景式教学,顾名思义,其核心内容就是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通过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情景式教学,根据其呈现方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情境,主要分为:生活情境展现、实物演示情境、D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而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的今天,通过展现互联网搜集的丰富素材、借助多媒体演示方式的情境展示尤其受欢迎,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体到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展现方式、实物演示情境以及图画再现情境这三种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用情景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1.低年级数学课堂的特点

低年级的学生,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专注度不高是通病,也是这个年纪的学生的基本特点;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授课效果难以维持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教学效果也是难以保障。

2.情景式教学的应用方式

针对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现状及数学教学的特点,可以引入情景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应用方式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安排;比如,在一年级的数字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准备一些形象的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认识这些数字;而在加法运算课堂教学上,则可以通过借助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来指导他们的学习,总之,就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3.情景式教学的作用

情景式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首先,这种教学模式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使严肃的教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充满期待中开始数学课程的学习,同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情景式教学模式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发展

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着不错的效果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丰富其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要想促进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时刻结合低年级数学课堂的特点,这是情景式教学获得成功的首要因素;然后,需要根据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习惯、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情景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关键,只有将情景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丰富情景式教学模式。

通过对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一问题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情景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应用,而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有相应的发展措施,从而让情景式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2]莫宝庆.情景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494-49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