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园区规划理念

园区规划理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5 16:31:12

园区规划理念

园区规划理念篇(1)

关键词:绿色城市设计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功能布局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指的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把产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放在首位考虑,将可拆除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要素融入到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达到在满足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的目的。进而可以引申出绿色城市设计理念,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因为侧重点的不同而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总结看来绿色城市设计理论可以这样理解,以一般性城市设计理论为基础,把处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做为核心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的城市设计思想与方法。

实现绿色设计这一目标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1、做到二次利用,也就是说要求产品及其零部件和附件外包装能够被反复利用,这一点对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建模上提出了要求,要使零部件的结构尽可能的简单化和标准化,这样一来既减少了用料,节约了资源,缩减了成本;而且由于是标准化的零件,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进一步缩减了成本。在城市工业园区的规划中所使用的材料,制造商应该做到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2、使材料能够循环回收,即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原本的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其中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为其他产品的原料。在城市规划中要大力提倡这两种循环,减少城市垃圾和污染,循环利用资源和节省自然资源,向绿色设计靠拢。3、节约资源,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进而从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这是绿色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

以上三种原则都是着重注意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那么该如何在城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实施运用这一绿色设计理念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绿色设计理念的城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现代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的一般经验,从企业性质上看,园区企业逐渐从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转变;从形态和结构上看,工业园区从小规模单一的生产型生产基地向大型的集生产、生活和服务务为一体的综合体演变。也就是说我们逐渐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了,但如果真正的要做到与世界同步的话,我们还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绿色设计理念在城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所以我们首先确定了现代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1、以科技为先导,利用高科技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环境保护奠定物质基础。2、以服务为纽带,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建设,人民的生活。3、以环境为基础,在发展的同时贯彻绿色设计理念,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4、创造工业区中的社区感,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生活环境,让人员工有家的感觉。5、形成综合化的城市功能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脚步。

1、合适的选取城市工业园区的用地。城市大环境的设计原则中对城市工业园区的选址与布局是进行了其具体的规划设计的。可以说工业园区选址的好坏关系到城市各部分用地的协调和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维护,所以要慎重。绿色设计理念在这里的体现就是城市工业园区的布局应当综合考虑城市风向与风速、气候、土壤、与商业区和生活区的距离和位置。具体来说就是在工业园区用地布局时要考虑大气输送、盛行风向等自然通风条件,来减少由于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而产生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工业垃圾污染。考虑到我国部分地区冬季或夏季不同盛行风向这一重要因素,对于存在大气污染的工业园区,应当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对于存在水污染的工业园区,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对于存在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园区,其布局应当远离商业区、生活区和农田。

2、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应当时刻记住“生态保持与恢复”这一理念。城市工业园区的生态基础设施依赖城市的自然系统,不仅包括了城市的绿地系统,还包括了提供新鲜空气、食物、康体娱乐 安全以及审美与教育等生态服务的城市绿地、林业及农业系统。所以绿色设计理念的注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对平衡城市的生态系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而言工业园区用地选址位于郊区,即利用的是未开发或较少开发的土地,其规划注重了对城市密集区的干扰和污染,却忽略了对用地本身及周围生态基础设施的保护,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点。所以绿色设计理念要强调对工业园区周边的生态保持与恢复设计,从下几点去实施,首先是整合园区的人造景观系统,建立连接生态基础设施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的缓冲地带。可在园区内建立绿色防护带,作为城市用地的补充,起到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也可对部分工业污染物进行治理与回收,建立生态公园供人们休闲娱乐,创造良好的工业园区生态文化氛围。其次是在规划时要尽量避免对用地及周围良好的自然地貌与水文环境的破坏,业园区由于建设厂房和铺设道路的需要会对周边用地、河流进行破坏,所以在规划前应该客观评价用地及周边的生态设施现状,依据相关指标提出相应的保护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规划设计,并且在工业园区投入运营后要拿出一部分固定资金对进行土地和河流进行定期保护,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最大限度的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系统。

3、绿色设计理念强调要对工业园区的工业“三废” 进行妥善的处理。首先要严格控制工业园区各企业排放的废气量和污水量,把污染消灭在源头;还要大力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把植物修复与景观设计有机的结合;并且还可以采用现代技术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即运用水生动植物与细菌对污水进行处理,把污水中的有机成分转化成有机肥料,应用在农业中,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一举两得。

园区规划理念篇(2)

关键词:校园规划;学校建筑;建筑设计;校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与之相对应的是校园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由于大规模的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对校园的规划和学校建筑设计成为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 学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强求象征意义。譬如校园的平面构图要像龙、像火箭或别的什么什么,还要加上一些轴线组织如生态轴、人文轴、历史轴,等等。有这些象征意义和轴线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脱离实际、刻意求之,而忽视甚至损害交通组织、建筑的合理规模及朝向等实质性的内容,这就本末倒置了。

2.设计理念大而空。时下的校园规划流行谈理念,诸如生态理念、环境理念、空间理念、文化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智能化理念、网络化理念,等等。然而真正实现这些理念少之又少,提出的许多理念往往成为空口号,并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去落实。即使落实,有的也仅是以一种肤浅的方式去落实。譬如在有的学校的校园建设规划中,所谓生态理念,就是大片绿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简单的分期建设等。

3.规模偏大,尺度失真。一般新建校区的占地面积较大,于是在规划设计中普遍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如要设置几公顷的水面,建设上千米长、百米宽的景观大道,数万平方米的广场之类。但这样的环境设计真的建起来后,就会发现失真了,往往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失去了人的尺度,校园就变成了一个非人性化的空间。对于一个人均耕地相对数很小的国度的校园来说,这种校园规划一味追求形式方面的大规模的思想和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4.景观设计脱离实际。目前国内校园环境设计流行有水面的设计,河、湖、池、塘遍布其中,仿佛“无水不成景”,也不管是否具有先天的条件。有的校园内外本来没有河流、湖泊,规划设计中却硬要整出湖泊、河流;有的校园附近有河流,却属于季节性河流,不一定能成为景观,有的就是排洪沟,在规划设计中却不管这些,非要把它弄成一道“漂亮的风景”不可,不惜花再大的代价。其实,除了水之外,山石、树木、建筑乃至雕塑小品,也都可以创造出有特点的空间环境,关键还是要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林则林,强求不得。

5. 重形式,轻功能。校园的空间环境设计也存在重形式、轻功能的倾向。校园环境空间,往往除了景观作用,还具有很实际的使用功能,如集会、休闲、晨读、交流、 运动,等等,需要景观设计师细致地考虑。现在的一些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需要考虑得不足,园林、广场、水面、草坪空间都很大,却“不近人情”,或者 因为缺少宜人的活动设施而“无人问津”,或者干脆谢绝进人。这些空间,或许中看,却不中用,很难让人产生场所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提高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对策

1. 加强校园规划设计

(1)要确保学校远离工业区,且要保障学校周遭的交通方便。

工业区的噪音与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远离工业区的基本目的即是为了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此外,交通也是在进行学校布局规划时的重点考虑因素。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主要是由学校与家庭两个部分构成,一所偏僻的学校虽然能够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却为学生的上学制造了障碍,且交通不便的区域势必就会人烟稀少,也会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

(2)要确保学校的布局规划与区域人口的密度相结合。

当前大多数县城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为学校合理的布局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然而,相关部门可以居民生活区为中心,是学校尽量远离工业区,接近居民区。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区域,是设置学校的最佳区域。

(3)校园建筑设施要充分结合当地环境和特色。

校园建筑设施是体现一个学校硬件条件的关键,所以很多学校都在建筑风格和理念上下功夫,并没有考虑到当地环境是否适合。所谓生态理念,就是要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一些盲目的跟风建筑只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校园设计者在校园规划时,要结合当地地形,当地气候,当地环境来进行。在有山坡的地方,可以借鉴当地居民的房屋建筑风格,尽量做到建筑牢靠,在一些阴雨天气比较频繁的地区,就要考虑整个校园的排水系统。

2.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要场所化。

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知识讨论的空间环境在校园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校园中创造这样的信息环境:老师与学生可以不期而遇,坐下来讨论学术问题,使创意在讨论与交流中迸发,课内课外学生均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校园交往的空间往往是多层次的。先是室外多层次的公共的绿化平台,再至室内外的小尺度过渡空间,最后到具有较强领域性的室内空间,形成了多层次互相渗透的交往空间。校园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尊重自然环境,使校园建筑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心情愉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通常把校园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设计:一是规划校园中心区域设计,以水系原貌、自然山水景、人文景观为主,以小广场、活动中心、人行步道为辅,人们可以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群体组团设计,包括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已有建筑数目、水文景观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再次改造;三是在建筑物内部设计,应该适当地增加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绿化廊道、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绿化平台等。这样将三大部分成为有机整体,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

3. 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组合。校园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教学科研区、行政区、运动区、休闲绿化区、学生生活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动静分明,运用建筑手法形成有机的联系。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用房合理面积的基础上,注重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贯通,适当突出共享空间。各个学科之间应相互开放,促进交流。校园规划设计要侧重建筑群组之间的联系,通过广场、庭院、门厅、步廊等将各个部分建成有机的整体。为师生留出充分的交流和活动场所。

4.注意安全防卫没置。校园的环境安全是师生板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校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校园规划的安全性设计,其中涉及到充分考虑师生的生理、心理安全需要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师生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校园各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提高校园的安全防卫能力。

5.重视科学布局交通流线。校园交通布局应合理设置人行道、无障碍通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学生活动密集的区域,按“步行者优先空间”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要注意安排足够的空间停放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以利于保障校园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6. 校园道路交通网络的设计

道路是校园规划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校园交通的基本载体。根据道路在校园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交通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校园主干道:即连接校门的道路。二是专用道路路线:主要供校园机动车、自行车行驶的道路,或步行林荫道等。三是校园分支道路:主要是连接校园建筑或校园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在进行这三方面的道路交通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生态功能原则。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污染物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校园环境污染,在校园道路的两旁进行绿化设计,对道路的空间格局进行科学的安排,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容易促进道路绿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提高。

(2)高通达性原则。校园道路的高通达性是道路建设的重要依据,道路交通的方便、畅通是确保方便师生出行、校园物质流通的前提条件。校园交通道路应当做到直接、简洁。在正常人流情况下能够做到通行畅通,而在紧急情况下又能做到人流疏散。

(3)就近出行原则。在设计交通道路时应考虑到交通运输污染问题,注意减轻校园交通压力。尽量鼓励步行或骑自行车,倘若距离稍远应提供诸如电电瓶车之类的校园交通设施。对于校园的主要车行道路应注意限制行驶的速度,禁止超速。对于生活区或教学区等道路应制定有关机动车驶入的相关措施。

四、结束语

学校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规划设计,也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规划与空间设计相互结合,同时与外界空间形式、感情空间综合起来形成的整体。在学校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建筑物、景观、人综合起来,看做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使得学校成为多元化的综合体,达到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功能空间。

参考文献:

[1]付丽莹.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8):460-460,461.

园区规划理念篇(3)

关键词:生态理念; 校园规划; 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校园规划是校园展开其他一系列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理念环境下进行校园规划,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和需求的。

1.生态理念下校园规划的背景

校园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传播知识的神圣场所,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校园的规划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建立了上百所学校,这些学校都是根据我国当时国情建立的,我国学校的建立和规划都是沿用传统的四合院封闭式方式。校园的建立主要是依附于学校的建筑。然而考察国外校园规划模式后,发现国外大多采用开放式进行校园规划。他们更注重突出学校特点和校园建筑设备多样化发展,校园的建设结合当地地形,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并融入一些城市设计理念在其中。反观我国的校园结构形式,就比较单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大学城”的理念,这就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但是这种校园规划方式突显不出学校特点,在校园规划上,我国要借鉴国外校园规划的优秀经验,并根据我国特点和地区状况,将生态理念融入在校园规划中去。

2.生态校园规划的原则

进行校园规划要遵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通过相关原则的约束与指导,能够使校园规划按照预想的计划进行,生态校园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

2.1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校园的规划设计本就是为了更加方便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所以在校园规划时,就应该坚持这一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在校园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建筑、设备、道路、交通等方面是否能够给师生提供便利。目前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不得不扩充自己的规模,但又受到土地的限制,导致一些学校开设多个校区,并且校区与校区之间距离较长,师生在往返于新老校区时,就会在路上浪费许多时间,不利于师生的教学工作和学习。所以在校园规划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便于师生正常的日常生活。

2.2因地制宜原则

学校在选址的时候,有些情况是充分考虑到其他因素,而将地域因素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这就导致学校设计与地域所处的环境不能很好的结合。这就要求学校设计或者建设人员重新整理设计思路和想法,将地形、地势和周边环境重新考虑进入校园规划设计中去。根据地区不同特点和特色设计出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校园环境。

不但是在校园选择上,在校园内部建筑及设备的设置上,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例如在规划校园内部建筑时候,遇到有大水池的情况,对于水池的填埋耗时耗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环着水池周围建造房屋,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既能体现建筑的美观,又能彰显学校特色。

2.3与周围生态环境结合的原则

一个区域就会有这个区域自己的生态环境,任何外力的一个小部分的改建都有可能破坏这个区域的生态平衡。所以在校园规划时,尤其是在校园建筑物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状况,不能盲目的去破坏一些原本存在的植被或动物生存环境,对于一些地方还会出现有文化遗迹的情况。学校在构建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一些有关部门,商议出最佳解决效果。不能盲目开发建筑。破坏生态平衡。

2.4实用性原则

生态理念下校园的规划并不是说只要考虑校园的生态环境与周围生态环境,建造出一些不具有实际功效的校园。校园设计者或者校园的建设者在校园规划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考虑校园建造本来的用意和宗旨,不能为了强调理念而忽略了目标,这就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5突出校园特色原则

教育市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呈现出愈来愈激烈的竞争趋势。这个时候彰显学校个性,突出学校特色则是校园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个关键所在。所以在校园规划上,不应该采用传统的构建模式,那样建造出来的校园不具有自己的特色,对学生也就不具有的吸引力。学校特色可以说是学校的一块“招牌”,特色愈突出愈明显就愈被社会大众所熟知。

3.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规划设计建议

生态理念的提出后,一些学校在规划时候也适当的体现了这一理念,但是仍有不足的地方,以下是本文所提供的建议和具体实施办法:

3.1校园选址应统筹各方面因素

上文中提到了校园规划要贯彻的原则,校园选址除了要贯彻以上的原则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交通、人数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新校区的建立,但是新校区的建立要充分的考虑该学校所授专业在社会上所被接受和吸纳的程度,在根据整个城市的布局和规划上,选择一个最佳的地理位置。

学校选址对于学校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该项工作必须要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学校管理者可以亲身到实地去检验勘察,结合社会上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统筹各方面因素,再作出决定。不能盲目选择学校用地,否则会给以后的教学生活带来相应的麻烦。

3.2校园建筑设施要充分结合当地环境和特色

校园建筑设施是体现一个学校硬件条件的关键,所以很多学校都在建筑风格和理念上下功夫,并没有考虑到当地环境是否适合。所谓生态理念,就是要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一些盲目的跟风建筑只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校园设计者在校园规划时,要结合当地地形,当地气候,当地环境来进行。在有山坡的地方,可以借鉴当地居民的房屋建筑风格,尽量做到建筑牢靠,在一些阴雨天气比较频繁的地区,就要考虑整个校园的排水系统。

3.3校园绿化建设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校园是一个供学生学习生活和教师教课研究的场所,单一的建筑设备会使人出现视觉疲惫的情况,更不利于整个校园环境的建设。很多校园的建设的过程中都会预留一些专门供绿化的场地,用来搞好学校的绿化建设。

校园绿化建设能够提高整个学校的生态环境,在校园规划的时候,并不必刻意分化出大量的用地来搞绿化工作,可以考虑穿插式的绿化建设。就是说在教学楼与教学楼之间空隙种植绿色植物,或者是绿化与建筑交错进行,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美观度,还能使每座教学楼中学习的学生能够在疲惫时观望以下校园绿色植物,缓解学习疲劳。

此外,校园规划时还应该考虑各种教学和娱乐设施的完善,不断引进最新技术和设备,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

结语:

生态理念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运用。校园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必须将此理念贯彻进学校的各个方面。在生态理念下进行校园规划,不仅适应时展潮流,还能美化环境,方便学生和教师的日常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1] 桂克印.浅谈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生态校园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10,19(01):85—86.

园区规划理念篇(4)

关键词:美国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058-02

1 兰格尔一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暨保护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1.1 独特的自然资源

兰格尔一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暨保护区内有4座16,000英尺以上的山峰,150多座冰川,被称为“北美山国”。园内山峰林立,从太平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给这里带来大量降雪,并形成大量冰原和冰川。在阿拉斯加,冰川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这里还有世界上移动最快的冰川,速度大约为每天9米左右。奇特的公园景观、复杂的地貌和生态历史均从公园里的植被和植物的构成里得到反映。同时,这里也是动物的天堂。山上到处生活着警觉的野生白山羊、驼鹿、棕熊、黑熊、狼及偶尔出现的北美驯鹿和美洲野牛。

1.2 奇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里有著名的五类历史文化资源,包括考古遗址、文化景观、民族志资源、博物馆物品和结构资源。

2 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暨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特色

2.1 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美国,几乎每一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如1872年的《黄石公园法》、1980年的《阿拉斯加国家土地保护法(ANILCA)》等。1980年12月2日。兰格尔一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暨保护区归属到阿拉斯加有关土地保护法案ANILCA中,之后又颁布了一个“公园保护临时管理方案”。此后,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又准备了一个总体的管理计划,这个规划于1985年3月起草,又于11月进行修订,最终形成了公园现在的总体管理规划(General ManagementPlan)。

2.2 管理与经营特色

2.2.1 管理机构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均由联邦政府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直接管理。它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型的管理型的管理模式。以中央集权为主,自上而下实行垂直领导并辅以其他部门合作和民间机构的辅佐。

2.2.2 管理的科学性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内外都有大量的科学家,对国家公园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同时,来自政府和非政府的各类研究基金也都能有效地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恢复、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研究,使各项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2.2.3 规划设计机构

兰格尔一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暨保护区的规划设计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中心全权负责。丹佛规划设计中心配备了相关专家,有风景园林师,生物、生态、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有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负责国家公园的整体规划设计,还要负责国家公园里单体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监理的工作。

2.2.4 经营特色

兰格尔一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暨保护区要求所有到此地开展商业项目的企业都必须获得“商业使用授权(Cornmercial Use Authorization。简称CUA)”。CUA是指授权的人(指个人、企业和其他实体)在有限的环境里给园区游客提供商业服务,但它不等同于特许权合同,它旨在给游客在有限的公园环境下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授权适当的商业服务,满足其基本需求。CUA有两种可授权的商业服务类型,一种被称之为“公园内的服务(In-Park Service)”,指在公园内提供收入超过2500美元的服务;另一种是“公园外服务(Out-Of-Park Service)”,主要是指园区外边界上的对资源的偶然利用。通过授权商业服务项目,可以避免因为私人企业的进入而导致对环境的破坏。

2.3 园区理念――“公益性理念”

美国所有的国家公园始终贯彻这样一个理念――“公益性理念”,即根据国家公园的公益性质确定资源的使命,然后建立与使命相应的资金机制、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监督机制等。以保证管理手段、管理能力与管理目标相适应。在国家公园管理中也并秉持这样的思想:保持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到可持续利用是主要目的。美国将国家公园的公益排在使命的第一位,且强调充分满足当代人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这种“公益性”理念很值得我国风景名胜区学习借鉴。

2.4 注重公众的参与

美国国家公园的建立与管理向来非常重视社区公众参与其中,无论是国家公园管理计划的制定、公园具体管理政策的产生以及修改调整,还是面临建设、管理、保护以及其他的具体问题时,都注重采纳公众的意见。因此。对于阿拉斯加的国家或私人拥有的土地使用,或是相关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估都广泛地汲取阿拉斯加土著部落成员和长老的意见。

3 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建设和管理的启示

3.1 完善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需要根据风景名胜区的功能、性质和管理制度的特点,制定一部有关风景名胜区的法律文件或“国家公园法”,进一步规范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工作,使景区的重要遗产资源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工作均能置于法律法规的管制之下。

3.2 改革管理体制,构建高效的新型经营管理体系

我国风景名胜区应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建议建立直属于国务院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直接统管全国的风景名胜区,取消多头领导的混乱局面。同时,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应将现行的条块管理转变为行业管理,重点对不同功能和利益主体的空间和职责合理划分,实现国家、地方、监管者、居民四者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建立将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风景区管理体制。同时。建议采用将许经营权合同和商业使用权CUA的经营办法。

3.3 必须与国家公园保持一致的理念和使命

我国某些风景名胜区的一些所谓的改革进程在从根本上威胁“保护第一性”和“公益性”这两个基本理念。因此,我国在进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美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的逻辑:社会需要决定其使命――使命决定其制度――制度决定对权力和资源的配置。

园区规划理念篇(5)

1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的关系

(1)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但与此同时因城市化建设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也逐渐突显,尤其是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对当代以及后代城市居民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危害。对此,我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树立长远发展观念,在经济发展中还应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或半公益的发展任务,其与市政园林设计有着相同的发展目标,都是为了保护与建设城市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因此,从人文方面来看,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城市与绿化和谐共存,突出城市区域特色、提升城市质感的可靠支持。

(2)城市规划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基本保障。鉴于市政园林设计属于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基本保障,影响着市政园林设计的发展和落实战略。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倡导下,我国城市规划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努力构建适合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友好共存的双赢模式,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发展理念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基本保障。只有在符合经济与生态循环发展的城市规划指导下才能做好市政园林设计,将市政园林设计充分渗透到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当中,制定出符合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案,实现市政园林设计的合理性。

2城市规划科学、可持续发展下的市政园林设计

(1)树立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下,市政园林设计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遵循城市规划的政策方针,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最终以确定市政园林设计方案。城市规划和市政园林设计的理想目标是为广大城市居民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氛围浓郁、区域特色鲜明的环境,以此满足城市群体的各种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了更好的规划与建设适宜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负责市政园林设计的相关单位或公司可以加大园林设计的宣传,动员更多的城市公众参与到市政园林设计中来,增设多样性的参与渠道来广泛征集城市公众的意见,以此来保障市政园林设计方案能够获得公众更高的满意度。长期以来,关于市政园林设计的具体操作流程并没有开放化、透明化,而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市政园林设计的各个操作流程中,实现政府、招标、公众、设计、施工、公众的良性循环操作模式,以此满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尽管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以往工业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却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结果,对生态环境的任意破坏,对生态资源的肆意开采和利用,城市区域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改善和保护。这是城市规划与建设所面临的重点任务,也给市政园林设计提出了更加艰巨的挑战,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绿化、生态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府及相关人员有机结合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来考虑和落实城市规划及市政园林设计。在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合理、协调配合,以保护生态系统为前提,根据城市区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来考虑园林的整体设计。同时,积极引进与培养优秀的园林设计人才,进而为城市规划、市政园林设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合理设置市政园林规模。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市政园林设计中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思想误区,那就是误认为绿化规模越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就会越好,于是许多城市片面追求绿化面积,而忽视了该城市的实际绿化需求,造成资源与金钱的浪费,损害了公众与集体的利益。为此,在城市规划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市政园林设计需要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绿化需求来合理设置园林的规模,以科学、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现市政园林建设的初衷。这里所说的市政园林的合理设置规模需要满足两个方面要求,一方面是市政园林面积的设置能够满足城市生态循环及公众休闲娱乐空间的要求,以此保证城市公民的健康生存与休闲。另一方面,市政园林的规模决定了建设成本的投入,市政园林建设的资金是广大公民的纳税金,因而市政园林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成本,合理利用每一分金钱,这是对广大纳税公民的尊重与负责,防止市政园林建设中对资源与金钱的不合理利用。

(4)因地制宜实行区别园林设计。同一个城市当中,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的地理与环境特点,这些都会影响到区域对园林设计的差异需求。针对这一现象,要求市政园林设计在科学、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应当实行区别化、差异化设计,根据自然生态特征、历史文化、区域职能等内容来划分区域板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园林设计方略,以此尽可能的保证市政园林设计对城市环境要素的精准把握,突出区域特色,设计完善、贴合的园林空间满足城市民众的不同需求。而如何因地制宜实行区别园林设计,这就需要城市规划主导者与市政园林设计者们的协调合作,充分采集与分析城市区域的自然生态特征、历史文化、区域职能等关键要素,明确区域园林设计需满足哪些功能。如区域板块被划分为教育区,那么这一区域的园林设计应尽量营造出宁静、温馨的环境氛围,巧妙利用绿色花草来帮助人们释放学习上的压力。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区域板块,结合区域实际需求提出市政园林设计方案,因地制宜的市政园林设计更易符合与满足城市规划需求、城市公众需求。

3结语

园区规划理念篇(6)

【关键词】 综合发展;休闲;创意;农业园规划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摒弃传统的粗放型模式,转向现代集约型模式。与此同时,当旅游成为一种生活,与以往的观光旅游不同,游客更加强调旅游流程的闲适和心灵的体验,越来越青睐这种以休闲为主的深度旅游模式1。

在此背景下,以农业观光、休闲体验为主的生态农业园建设层出不穷,尤其是针对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居民对生活休闲要求较高的长三角区域,新型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通过相应的规划策略,实现农业园区的良性发展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2.休闲农业园发展概况

2.1 农业园区发展历程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园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纵观国内外的农业园发展历程,其与农业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农业园区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传统单一型农业园发展阶段、现代技术型农业园阶段、生态观光型农业园阶段和休闲创意型农业园阶段,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梯度转移2。

休闲创意型农业园指提升一般生态观光型农业园的休闲模式,融合体验新奇、刺激、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休闲创意型农业园将是未来农业园发展的主导趋势。

2.2 休闲农业园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休闲农业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园区规划建设也存在普遍问题,具体体现在:第一,休闲农业园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景观规划现状堪忧,规划单位和设计成果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第二,休闲农业园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差3;第三,休闲农业园呈现千园一面的发展现状,园区缺乏特色与创意,园区发展存在同质竞争的问题,园区健康发展受到威胁。

3. “best”综合规划理念的提出

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园建设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从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景观规划等层面入手,提出“best”综合规划理念。“b”为“beautiful”首字母,意指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及周边村庄现有的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营造适宜休闲体验的美丽乡村环境;“e”为“ecological”首字母,意指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创造一种返璞归真、绿色健康的生态环保农业园;“s”为“stylish”首字母,意指融入特色化的创意时尚元素,紧密结合都市消费人群需求,引领休闲农业新一轮升级;“t”为“technical”首字母,意指引进国内外前沿的高新农业科学技术,结合创新农产品培育,成为新科技农业的首要实验区域之一。基于上述四项理念融会贯通即为“best”综合规划理念。

4.基于“best”综合规划理念的休闲创意农业园区规划实践

4.1 项目概况

德清县龙胜村休闲创意农业园位于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北部,隶属于德清县经济开发区,总用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

4.1.1 优越区位共享客源市场

(图1)基地距离中心城区较近,依托中心城区及德清经济开发区的技术、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为其高效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此外,基地南与下渚湖风景区相望,西与莫干山运动休闲度假区相邻,东与江南水乡休闲旅游度假区相近,可与周边区域共享休闲度假客源市场。

4.1.2 良好生态奠定发展基石

基地处于下渚湖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为农业园区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基地内部景观资源优势突出,地形高低起伏,且水库星罗棋布,整体形成“山、田、河、库”交错相融的独特景观。

4.2 整合资源,三产联动,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

融入生态环保理念,突出田园特色,构建美丽休闲乡村旅游产业

①融合区域旅游大背景,以德清县及其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将基地内的休闲旅游发展置于整个区域的大环境中;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本次休闲旅游发展将与其周边的旅游发展类型相区别,重点突出乡村田园的休闲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③重点面向人群选择,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将重点面向以杭州、上海为主的德清周边都市人群,为其提供一个在城市喧嚣之外回归田园、重温大地记忆的一个特色化休闲场所。

重点发展以下项目: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主题的大地艺术景观、异形温室等;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户外瑜伽、生态养老等项目;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房车露营地、田园酒吧等;以农事体验为主题的农业认养区及教育农场等;以创新创意为主题的乌托邦青年社区及自助手工艺会所等(图2)。

同时,完善乡村休闲旅游配套设施,重点发展以生态环保和东西文化融合的理念进行打造的特色洋家乐郊野餐饮模式;把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微缩化”和“艺术化”的生态餐厅模式;采用院落的建筑形式发展休闲农庄餐饮模式。与餐饮配套类似,住宿配套同样体现与乡村、田园融为一体的特色,形式上可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分级设置,主要可包括商务度假酒店、乡村民宿、家庭旅馆、背包客青年旅社等。

4.3 动静结合,点轴互动,突出空间结构最优化

将基地内的山地林地作为生态保育对象,与内部生态开发区域适度分割,保护与开发合理共存,形成动静结合态势。同时,为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在道路交通组织上将以一条环形园区主道路为依托,其余交通采用多元化的非机动车形式组织,并设置几处集中交通转换点。根据规划园区综合性的功能发展定位,确立统筹全区的核心中枢设置,以引导全区有序高效的运行。最终形成“一心四区多组团,两轴交汇串珠连”的空间结构。

一心:为整个生态农业园区服务的综合服务区,包括信息咨询、交通服务、住宿、购物等功能。同时巧妙融合生产与休闲的功能布局设置,使其相互融合,结合园区主要道路和发展轴线分割形成四大功能片区:分别为环抱整个园区的生态保育区、位于园区入口的门户田园风情展示区、位于综合服务中心两侧的创意休闲农业体验区和高新生态农业试验区。多组团:即四个片区内细分的多个功能组团。

两轴:一为纵向的贯穿整个园区南北的景观轴线,串联田园自然风光和各类特色农业景观;二为沿主要园区对外道路洛武公路的交通轴线,并同时与园区周边功能区块形成便捷联系(图3)。

5.结语

社会经济的普遍提升与空闲时间的日趋增多构成了休闲经济的物质基础,休闲经济的发展促使休闲旅游、深度旅游等模式越来越受大众推崇。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创新元素的培育以及休闲文化的融入,注重生态保护对于农业园区的重要意义、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构筑合理的空间组织模式、构建系统的园区产业链条,促使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需求。

本次休闲创意农业园规划立足于当下社会经济背景,在综合发展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借鉴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园区的实践经验,分别从空间布局、功能构成、产业结构、景观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对我国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炜,柳思维. 深度旅游模式下的旅游开发新方略——以湘西州为例[J].商业研究,2008,(10):7-9

园区规划理念篇(7)

论文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理念;营销战略;株洲市;石峰公园

论文摘要:借鉴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指导思想,以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为例,在保护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方法,对石峰公园进行景观差异性分析、客源市场分析、客源需求分析;以公园生态安全和市民需求为基础,结合公园景观资源特色,提出了规划理念、公园定位、功能布局和形象策划等,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石峰森林公园各个功能区的具体规划、建设构思。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背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旅游及教科文化活动区域。它是大自然的浓缩,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公园的规划是公园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园的发展。纵观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思想的发展,美国国家公园规划思想经历了总体规划、综合行动规划、行动决策构架三个阶段的演变,规划工作的重点也由以经济和美学价值为导向的旅游设施建设和视觉景观规划转向以“如何更好地保护资源”为导向的资源管理规划。其他发达国家的森林公园规划价值取向也由最初的游憩利用转向生态保护,森林公园功能重心由景观欣赏利用向生态资源保护转移。国内的森林公园规划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规划建设大多还处于以经济和美学价值为导向的旅游设施建设和视觉景观规划阶段,如何协调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森林公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以株洲市石峰公园为例,以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运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方法,通过市场调查明确市场定位,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公园风景资源特色,详细设计公园文化取向,深人挖掘森林景观文化内涵,力求在保护公园风景资源的前提下,满足当地市民游憩和观赏需求。

1、概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湘江中下游,距省会长沙市45 km,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为江南最大铁路枢纽。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隅。

株洲市石峰公园位于株洲市石峰区,建于1964年,北面以建设北路为界,南临湘江,以沿江路为界,由荒山绿化而成,公园四周被厂矿企业、行政机关、民宅包围,总面积达到153.46 hm2,为湖南省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被评为省级最佳公园。

2、风景资源优势及问题

2.1风景资源优势

石峰公园多为低矮丘陵地,地形变化不大,主峰海拔167.38 m,最低海拔42 m,但局部区域地形变化丰富。山形有一定特色,为土石结合的山体,园内有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山石,如福字摩崖石刻、猴子石、猫公石、响石。公园内碑林景观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公园内植被较丰富,建筑形式古朴,建筑功能布局合理,建筑形式多样性。

公园主景有“云峰阁”,阁高26 m ,矗立于石峰山之巅,可俯瞰全市风光;山腰建有“蔷薇小观”,小观内种植各种花木共97种,其中蔷薇科植物有21种;公园内还建有“批把路”、“月季圃”、“玫瑰坡”、“红叶岛”、“樱桃沟”、“海棠林”等小景,建有“清心斋”、“听月亭”、“松涛廊”、“浮翠阁”等园林小品。

特色娱乐项目有:1987年创建了我国首家集智力、体育、科技、娱乐为一体的国际性体育项目—定向乐园;省内首家跑马场、射箭场,市内首家滑冰场、茶馆、滑道等;公园常年举办规模较大的春花、月季、国庆和秋菊花展及书、画、鸟展;公园内还建有玉兰山庄,可提供住宿、餐饮、会议、娱乐等服务,是全市各单位举办集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中心地。

石峰公园地处株洲市市中心,长沙、湘潭、酸陵等大、中城市均距其一小时车程之内,交通便捷。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丘陵型公园,充满自然野趣。长株潭三市公交一体化后,市民来往更方便,票价也将相对降低,扩大了石峰公园的市场;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将进一步带动石峰公园的开发,使其成为湘江景观带上的一颗明珠。

2.2问题

石峰公园建成较晚,与公园有关的文化内涵较难挖掘;院内天然景点较少,植物种类较单一,植物造景较少;公园内平地较少,给游憩设施的建设拓展带来困难,局部山体不稳定,出现滑坡现象;水面小而少,对造景和防火均不利;公园内未经规划的绿地面积较大,裸露地也不少。建筑特异性不明显,车行道宽度不够,局部道路太陡或者转弯半径太小,有的地方没有考虑行车安全视距;周边环境较差,使公园本身营造的清新环境大打折扣;公园被其它单位蚕食,规模变小;公园在自然条件方面与长沙南郊公园类似,给差异性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3、公园规划理念、原则与目标

3.1规划理念

借鉴国际上“以保护和维持森林公园生态完整性”为指导的规划理念,在保护公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市民对公园经济、观赏的需求,采用营销战略的方法,通过市场调查和公园风景资源调查,确定公园的主题为:市民休闲为主的长株潭区域知名的郊野型森林公园。公园规划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古今融合、历史延伸的理念,原创性、独特性理念。

3.2规划原则

(1)景观差异性原则。株洲市目前只有4座市级公园,文化园和流芳园面积较小,分别为15. 48 hm2和2. 1 hm2,地势平坦,游憩项目较少。神农公园为中型公园,面积32. 3hm2,以神农文化和水面为特色。石峰公园面积最大,功能较为全面、综合,丘陵山地的地形富于变化,充满自然野趣。规划以“绿野仙踪”为设计的基本点,充分发挥风景资源优势,突出“四围黛色篱边出,一阵花香竹里来”的生态特色,利用自然,美化自然,再创造自然。绿野仙踪的“绿”指公园以绿色环境为主基调,尽可能的减少硬地设施的面积,增加绿化品种及特色;“野”指游憩活动充分体现野趣,创造有别于城市环境的趣味活动;“仙”指项目设置以科学的方式体现人造仙境的独特感觉,并充分挖掘株洲的历史传说故事融人其中;“踪”指突显株洲文化的积淀,体现株洲文化的精髓、创造绿野文化溯源的独特游憩项目,延续传统文脉。

(2)客源市场细分原则。将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分类为:儿童类、青年类、中年类、老年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的需求,结合公园原有资源、地形、地势进行总体布局以及各功能区的设计,以长株潭一体化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吸引力,逐步形成以株洲为中心,以]h车程为半径的三级市场。三级市场分别为:一级客源市场指株洲市居民;二级客源市场指长沙、湘潭、醛陵市居民,三级客源市场(机会客源市场)指周边其它地区居民或外地居民顺便来访。

(3)公园文化差异性原则。通过提炼城市文化,提取公园主题形象,并围绕形象进行一系列的建设,将公园改造成一个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的综合性公园。在充分尊重公园原有道路网、建筑、植被等的基础上,理清规划主题与公园发展方向,确立了四色的形象主题线,四线分别是:褐色的诗话碑刻线,指公园北侧及中部以“碑廊诗刻”为引子,形成褐色文化线,是湖南名人文化和诗书文化的集中体现。红色的浪漫缘石线,指公园西侧以爱情石刻点缀,形成喜庆温馨的红色爱情主题线。本线同时贯穿福字摩崖石刻、猴公石、猫公石、响石等石文化主题游线,是株洲市文化的集中表现。绿色的精品园林线,指公园东侧汇集了一系列特色精品园林,构建一条融中国传统园林意境、体现植被特色与造景效果的绿色生态线。橙色的运动娱乐线,指公园南侧集青少年野外运动与现代游乐于一体,展现生命与运动之美,构成一条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线。

上述4线串起了公园内“度假娱乐、儿童游乐、生态保育、市民健身”四大功能节点。

3. 3规划目标

创造一个有别于株洲城市其它地域,具有鲜明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森林公园,以新颖、有文化气息、有趣、活泼为主要规划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新时代气息。整体造园风格以浑然一体的大地景观尤其是广裹动态的山林为公园大背景,是公园给人第一眼的主要印象。

(2)新景观形象。在森林公园人口广场等硬质景观的处理上采用直线型的轴线铺装和色彩斑斓的大地景观。

(3)新功能特色。公园功能分区紧跟时代脚步,游憩项目体现综合性公园的特点;具体项目设置满足不同年龄阶层的游憩心理以及兴趣互动的需要。

(4)优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特色的发展和城市景观的改善,注重地域文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

(5)通过自然景观的科学配置及人工景观的有机配合,将公园建设成为具有高水平的郊野休闲公园,成为整个株洲市的核心景观之一。

4、功能布局

根据公园规划基地位置和地形以及项目设置内容,从最大限度利用和展现公园游憩机会的角度进行功能划分、景观构想与景点设置。从游憩机会序列和景观特色上将公园分为儿童乐园区、休闲度假区、市民健身娱乐区、浪漫婚庆区、现代游乐区、青少年野营基地区、湘江风情人口区、生态保护区等动静结合的八个功能区。

(1)儿童乐园区。是一处面向12岁以下儿童的综合性游乐场所,定位为“快乐童年,游戏创造知识”。

(2)休闲度假区。提供旅游者及市民休闲度假、会议、分时度假、疗养之用,定位为“诗文雅舍,在园林中惬意栖居”。

(3)市民健身娱乐区。将建成以自然山地登高、森林运动健身为主的市民健身娱乐场所,定位为“登高临林、于心旷神怡中健身养性”。

(4)浪漫婚庆区。建设成具有浪漫气质的、供新人或夫妇游玩、摄影的婚纱摄影、婚庆纪念外景地,定位为“浪漫定情地、处处显温馨”。

(5)现代游乐区。规划为以现代娱乐项目为主、面向不同层次游客的室内外现代游乐场馆区,定位为“游玩于山涧、体验于心田”。

(6)青少年野营基地区。集体能与智力训练、动物认知为主的青少年活动场所,成为青少年校外学习的课堂和锻炼意志品质的中心,定位为“不畏艰险的探索地、动物认知的活学堂”。

(7)湘江风情人口区。环境较差,建成体现湘江风情的小型景观休闲商业街区,定位为“游湘江风情、读千年株洲”,使其成为游客了解株洲、解读株洲的一个窗口。

(8)生态保护区。以环境与生态防护为重点,尤其注意与工厂临近区域的生态保护。通过大量绿化的种植强调公园边界,避免公园受到周边工业用地的蚕食。生态保护区是公园的生态背景,原则上禁止游客进人。区内保留好供消防用的通道。

5、景观规划

(1)景观体系规划。公园的景观体系考虑点线结合,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主要景点、景观标志、主要景观轴线、次要景观轴线、景观视线。

主要景点即策划的“石峰八景”,通过八景引领公园的景观建设。

景观标志为各功能区内除主要景点外的其他的标志性景点与特色景观,起到烘托与充实主要景点的作用。

主要景观轴线为沿儿童乐园区—市民健身娱乐区—青少年野营基地的山脊轴线,此轴线南达湘江、北连城市,在平面上纵贯南北,成为公园山体格局构成的骨架,为公园内最主要的一条开放式的景观轴线。必须对其自然生态体系进行保护,维持山体的基本格局。在竖向上为整个公园的至高区域。

次要景观轴线为东西方向,贯穿浪漫婚庆区—现代游乐区。此轴线将公园内的三大景点“同心映月、湖光影羽、碧湖双秀”进行串联,是公园中自然景观尤其突出的景观带。

(2)景点规划。在整理和分析资源现状特点的基础上,

该公园重点策划了八大景点,形成“石峰八景”。以八景为龙头,形成八大景区,景区内的其他景点起到烘托和补充八大拳头景点的作用,共同形成公园的景点体系。公园内的八大景点为:蛟龙戏水、翠林茶香、高阁临风、蔷薇满园、同心映月、湖光影羽、碧湖双秀、浮翠春晓(见表1)。

6、讨论

本规划在保护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营销战略的方法,通过客源与周边公园资源的差异性比较分析,确定以“绿野仙踪”为设计的基本点,充分发挥风景资源优势,突出公园“四围黛色篱边出,一阵花香竹里来”的生态特色。将公园定位为以市民休闲为主的长株潭区域知名的郊野型城市森林公园。

根据客源市场分析、客源需求分析确定了公园的整体功能布局,将公园分为以下8个功能区:儿童乐园区、休闲度假区、市民健身娱乐区、浪漫婚庆区、现代游乐区、青少年野营基地区、湘江风情人口区、生态保护区。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