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03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1)

【摘 要】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重要途径与前提条件,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农业旅游设施建设中,存在着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 农业旅游 设施建设 苏南地区

一、研究背景

在旅游业发展日益火爆的今天,农业旅游渐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核心,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的关键。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实践中,存在着旅游设施建设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5月以及7月对苏南地区农业旅游景点内的游客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随机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9.00%,有效率为98.48%。本次农业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建设调查以苏南地区的七个农业旅游景点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南京千盛农庄、苏州农林大世界、苏州旺山农庄、苏州艳阳农庄、苏州星期九农庄、无锡唯琼农庄和无锡龙寺生态园。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设定相关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相关变量值,采用excel得出相关表格以及分析结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不同职业游客职业结构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职业在问卷中的分布比例,学生(40.5%)、企业管理人员(27.2%)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职业,其次分别是公务员(8.2%)、农民(6.7)和工人(4.6%)。以上五种职业占据了被调查者的90%左右,可以说是来访农业旅游景区的主要群体,职业来访率和回头率都很高,应该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重视;被调查的教师、军人数量较少,其他职业不具代表性,笔者以下不予分析。

2.不同职业游客对不同设施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职业的游客对不同农业旅游设施满意度各不相同,尤其在农家餐厅和解说设施上表现最为明显。农民对农家餐厅不满意度最高(33.3%),公务员不满意度最低(5.6%),其他职业对该设施不满意度也较低,均在10%左右。

企业管理人员对解说设施不满意度最高(23.5%),工人和学生不满意度也在15%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等对解说设施的知识性、指导性比较看重,过于简单、单调、乏味的解说设施内容往往不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要求。

不同职业游客对公共卫生设施不满意度都比较高,农民不满意度最低也在16.7%,最高的公务员甚至达到了44.4%,公共卫生设施可以说是农业旅游景点数量最多的设施之一,其风格、位置、整洁程度对各种职业游客影响力较大,但却往往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忽视,不是缺乏创新、没有乡土气息就是长期没有更新、污损不堪。

四、对苏南农业旅游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入调研游客职业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建设

游客的职业特征各不相同,对旅游设施的需求、关注点、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怎样满足游客的差异性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型游客,如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对餐饮及交通等设施更为关注,且对园区内的生活配套设施要求高,在保持农家餐厅、交通绿化设施良好现状的前提下,应加大游憩、解说设施等的建设力度,尽量满足其需要,以争取回头客;而对于度假休闲或学习型游客,如学生,他们对园区内的游憩、解说设施更为关注,游憩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趣味性与冒险性,解说设施的建设要能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方便。对于工农来说,则更关注旅游设施的实用性,当前各景区都比较注重旅游设施的建设,使得工农的农业旅游偏好相对较容易得到满足。

2.把握主要矛盾,主攻个别职业

农业旅游观光游客何止几种,但笔者所述五种职业可以认为占据游客大部分比例,具有代表性。尤其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就占据了四分之三左右。农业旅游示范区,尤其是中小型或刚刚起步的农业旅游景点可将主要精力头放在这几种职业的接待上,针对职业特点与需求完善各种设施的建设,但不可顾此失彼,过于青睐某一职业游客,否则会造成不同实施的普遍使用率不强。如果该农业旅游景点客源稳定、效益较好的话还可发掘潜在市场,如离退休游客等。

3.注重细节,不忽略任何一种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见效快、收益大的餐饮设施等,对于各种职业游客普遍关心的、关系到游览质量的解说和公共卫生、解说、游憩设施,则要加强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环境营造,从细节出发,增强景区的整体和谐性,从游客需求出发,做好设施地维护、保养和更新工作,同时加强设施创新工作,提高设施的可持续性,尽最大努力吸引、挽留游客,增加不同类型游客的数量。这些设施投资相对较小、易于改进、改进效果明显,应该是农业旅游景点再建设的起点和重点。

4.有针对的开展宣传工作,争取回头客

农业旅游景点在进行宣传促销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广撒网的宣传方式时不可取的。比如可以打造“学生游学专线”“带薪假期两日游”等等,针对不同的职业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甚至可以专门到某一职业集中区域进行宣传,不但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宣传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话还会争取到大量的回头客。

参考文献:[1]江宁,陈建明.从游客涉入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满意度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2]陆洁素,刘庆友等.如何开发乡村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61-97.

[3]张轶璐.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途径[j].经济地理,2007.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2)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现状分析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以农业发展作为主要动力,而发展农业,水是其关键。基于我国南涝北旱特点,兴修水利对发展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水利设施建设情况来看,在新农村背景下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对新农村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就目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村水利设施基本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说明,以供后期相关人员借鉴。

一、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现状分析

1、部分农村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正常生产与经营

我国地域及气候特点呈现南方潮湿而北方干旱、区域之间水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特征,局部区域农业生产不协调,区域经济差异性大,水利设施建设不能及时到位,影响着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及农业发展。如区域性及季节性缺水较为严重,公众未能充分认识到淡水资源的重要性及缺水的严重性,对淡水资源不加节约使用,造成大量浪费,使得我国农业用水量逐渐减少,制约着我国农村的生产与发展。因此,水资源短缺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及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村水利设施落后影响灌溉效率

目前,我国局部地区水利设施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及相关技术人员指导,水利设施落后现象^为普遍。比如,很多农村水利设施破旧,超负荷运转导致其效率低下,能耗较多,导致很多农田不能得到及时灌溉,对农业产量及农民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部分农村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用于水利设施维修及建设,导致水利设备陈旧,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这一现象在我国干旱的北方较为普遍,影响农业发展与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

3、当地政府缺乏对水资源管理及投资

目前,国家对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大了力度,大规模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及使用,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基于目前国家对水利设施投入集中于大江大河的现状,投资规模大,投资费用高,使得国家对农村水利设施投资相对较少。而地方政府由于自身财政收入及可支配资金有限,农村基础水利建设项目投资建设较少,且大多水利设施建设主要以农民建设为主,资金及人力短缺,导致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其发展及投入使用。

4、后期维护缺乏导致运行效率较低

我国目前用于农业生产与灌溉的水利工程投资建设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物力有限,对于水利工程后期的维护及保养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导致水利工程时常出现运行不正常及无法运行等事故,不仅对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使得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失去实质性意义。同时,地方政府对水利设施项目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培训,使得农民在使用中常会由于一些失误导致设备事故,并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影响水资源的有效使用,并对水利工程使用造成影响。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应对措施分析

1、加大水利设施投入以降低因地域差异导致的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我国区域之间水资源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我国夏季常出现的南涝北旱情况,如何通过水利设施的投资减轻上述因素对农村及农业生产带来的问题,应作为主要研究课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如这些年我国大力投资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部解决了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为实现经济平衡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国家应加大类似工程投资与建设,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2、倡导多元化投资以拓宽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来源

我国地方政府经济收入有限且可支配资金量不足,导致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小。从整体上来讲,要想加大农村水利设施施工建设,确保农村经济增长,必须拓宽农村水利设施投资范围。农村水利事业必须通过多元化、多方位筹资渠道,如招商引资、鼓励用水企业与农民投资等来扩大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基于此,首先,政府应加大投入,为水利设施施工提供充足资金,确保迫切需要更新维护的农村水利工程得以运行,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同时,政府应采取科学手段积极调动群众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使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并做好宣传,积极吸引外商、企业对农村水利事业进行投资,以保证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链供应。

3、积极调动农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对于农村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而言,量大、面广是水利项目施工的基本特点,不仅耗费大量的材料,人力消耗也是不可估计的。对于此,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式,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激发农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及积极性,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与规划,协调好各部门关系,在深化农村水利产权制度的同时积极吸引外部资金,以提升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质量。

4、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与规划

为保证农村水利设施合理建设及有效投入使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与规划。基于此,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加强宣传,使得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农村水利建设与维护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确保农业水利建设有效进行。同时,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制度,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管理中,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科学制定农村水利建设规划、掌握农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制定有效的水利建设实施方案将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及水资源利用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合理的农村水利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对于解决地表水利用不足、水流失量大及水污染等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与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对节约用水及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我国地域的特殊性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存在较大的难度。本文就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资源短缺、投资力度有限、利用效率低及管理不当等主要问题,同时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了有效解决措施,以期为后期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98-399.

[2] 陈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研究[J].消费导刊,2007(9)229.

[3] 王振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J].北京农业,2012(21)216.

[4] 王伟,柳付军.公共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重点及保障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4).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3)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问题对策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与传统农业不同的特点: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二、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第二,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第三,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区)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有的农业特色。要根据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实际和发展水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客流容量和游览方式规划,旅游区区位选择和范围的划定,区内农林牧渔各旅游小区的布局设置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规划等。生态旅游农业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农业内涵,这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4)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转型;风景式茶园;设计理念;应用探讨

从茶园的经营内涵及经营业态上看,其实际上是整个茶叶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传承载体,而茶园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不仅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茶园经营过程中,通过融入必要的文化元素和时代价值理念,从而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建设的最大价值。

1当前现代农业产业转型的实施背景分析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产业,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整个农业产业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产业经营元素,成熟的产业经营思维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的成熟度与完善度。而在当前农业产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创新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经营思维,从而实现整个农业产业的最大效能。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行业,而随着当前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不断成熟,如今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好整个农业产业要素,发挥农业产业的最大化价值,能够实现农业经营效果的改革提升。不仅如此,现阶段在农业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良好的产业业态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和完善度,从而影响整个社会产业体系的完善度。对于当前整个农业产业发展来说,科学化、市场化、生态化、产业化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而想要破解农业产业发展难题,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价值,就需要从市场元素的丰富诠释入手。我国是传统的农业经营发展国家,在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上,其更关注的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农业经营体系中,想要实现整个产业转型发展的理想目标,就需要从创新产业经营机制,融入市场化元素入手,尤其是要将当前社会大众所关注的内容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对于农业发展来说,茶园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而茶园在经营过程中,其不仅是茶叶产品生产、加工、制作,同时更重要的是传承茶文化体系,融入茶叶产业发展的各项要素。结合整个茶叶产业体系发展状况,可以看到其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整个茶叶产业经营过程中,其备受市场关注,当然从茶叶产业经营发展的具体实际看,其实际上与市场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整个茶园经营活动开展来说,需要将社会关注点融入其中。当前,人们对茶园的关注点,不仅是茶叶这一健康、生态、绿色要素,同时也是茶文化理念内涵的有效融入和诠释。而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完善设计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园经营活动的最大效能。

2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认知

对于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实际上是一项整体性活动,无论是整个茶园中所具有价值元素,都需要传承与创新。对于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来说,其想要实现最佳设计效果,其前提在于寻找到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开展的基础定位,恰当准确的定位是实现最佳设计效果的基础和关键。更是茶园设计理念优化创新的前提和根本。与普通、大众茶园所完全不同的是,风景式茶园在经营过程中,其将生态、休闲元素融入其中,无论是茶园的经营层级,还是整个茶园的经营要求,其需要结合设计活动开展的价值要求,从而实现整个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开展的最大价值。对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活动开展来说,其通过创新产业机制,完善产业元素理念,从而实现整个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而对于现代农业产业经营发展来说,提升产业价值,优化产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从当前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实施要求看,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思维不仅是整个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产业内涵,优化发展层级的必然选择。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的开展,实际上是优化设计理念,将时展所需要的元素内容融入其中的重要要求,风景茶园在建设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将风景元素融入其中,尤其是通过创新茶园经营理念,完善茶园经营过程中所具有的业态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发展的最大价值和效用。在开展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时,要注重创作设计理念,尤其是从动态化视角来认知整个茶园设计活动开展形式。

3现代农业产业理念及风景式茶园内涵

现代农业产业与传统农业之间相比,有着重要差别,无论是整个农业产业的经营理念,还是其具体的经营思维,实际上都是整个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从现代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体系化状况看,完善的产业理念不仅关系到整个产业发展的成熟度,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现代农业产业价值化的推动和实施,对于现代农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风景式茶园无疑是整个产业体系中,极具特殊性的元素理念内涵。现代农业产业理念实施过程中,其指的是整个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从整体视角出发实施产业整合。在现代农业产业理念创新与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创新产业发展思维。实际上,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来说,产业化、链条化、生态化、内涵化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随着现代农业经营发展体系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完善融入时展的具体元素,通过丰富价值理念,从而实现整个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而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茶园作为重要的载体,建设风景式茶园,不仅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与完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完善、生态化的心态、理念来开展茶园运营活动。风景式茶园在经营过程中,更要注重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整个茶园经营过程中。对于茶园经营建设来说,其作为整个农业产业传承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整个茶园的经营内涵,还是整个风景式茶园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价值元素,实际上都值得我们全面探究。现代农业体系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无论是该产业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还是时代元素,都需要结合具体要求进行创新完善,从而实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最佳效果。农业产业转型发展,不仅是发展层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发展内涵的优化,结合整个时展背景来看,创新产业体系,不仅关系到产业理念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能够实现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最佳效果。对于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来说,实现整个农业产业体系的最大化价值,从而满足茶叶产业持续发展的最佳效果。

4现代农业产业转型背景下的风景式茶园设计思路

茶文化体系是我国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该文化体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物质元素是基础,精神理念则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创新的核心与关键。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发展体系不断成熟,如今茶文化元素与旅游等多样元素内容相结合,从而发展成为具有综合内涵的价值元素。对于风景式茶园来说,也是如此,其整个茶园不仅是一种优美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其中融入了时展的多层次需要,尤其是其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发展这一大的时代背景相吻合,适应这一时代的体系化要求,更能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市场需求是整个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导向,其目的在于提升整个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专业化生产服务企业管理,创新服务形式就是整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从而解决当前整个农业体系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产业经营过程中,需要探究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从而在促进和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最佳经营效果。对于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开展来说,规划设计活动的体系化开展,其不仅仅是茶园自身经营理念的诠释和发挥,更重要的是在充分利用茶园自身资源基础上,通过融入市场发展的具体需要,以及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实现整个风景式茶园经营效果的最佳呈现。风景式茶园在经营时,要注重内涵上的完善,尤其是要注重选择合适的风景元素,在这一过程中,要从茶园所在地基本状况出发,不能盲目照抄。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更要注重完善价值元素,特别是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风景式茶园在进行设计优化时,要注重从时代特点出发,从而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建设的最佳效果。风景式茶园经营过程中,其不仅需要注重融入风景元素,更重要的是融入文化元素和内涵,特别是通过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理念融入其中,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茶园的经营要素和发展层级,更重要的是其能够为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寻找到新的基础。

5结语

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这一发展背景,可以看到传统的茶园经营设计理念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而想要实现整个茶园最大价值的利用,就需要从根本上对茶园的时代价值和消费者自身的消费理念形成全面认知,其必然能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发展的最优化效果。农业产业转型,不仅为茶园经营设计提供了思路,更重要的是其为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开展奠定了相应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庆来.大地艺术与当代景观设计的研究———体验中心景观区域的概念设计[J].福建茶叶,2014(9):207-208.

[2]崔丽娜.江南传统建筑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南京白酒坊民俗风情街景观设计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19-121.

[3]李云歌.茶园规划设计中茶文化旅游的应用研究———以古蔺县马嘶乡建新茶园规划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3):32-33.

[4]孙红霞.把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成现代农业转型升级[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5(12):216-219.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5)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wwW.133229.cOm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 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 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 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 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发布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6)

一、旅游资源情况

白梅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白云岩是浮山风景名胜区片区之一,人称“小黄山”。白云岩山范围15平方公里,其中主景区2.5平方公里。白云青鸟乃老桐城八大名景之一,白云岩寺乃佛教圣地。

白梅乡有纯正的地方特产。孙畈生腐和孙畈糕点工艺独特,配料独特,风味独特,声名远扬。

白梅乡有爽口的绿茶饮品。白梅乡现有茶园3000余亩。白梅绿茶茶味醇厚,清香爽口,深受消费者点赞。

白梅乡有农业特色产业。柳峰村大樱桃基地、小街村菊花基地、岩前村黄桃基地、黄石村核桃基地、孙畈村大棚食用菌基地等都已成规模,正见成效。

二、乡政府驻地建成区发展情况

白梅乡政府座落在岩前村,位于孙青公路和钱白公路交汇处,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周边有白梅初中、岩前小学、供电所、敬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诸单位,有吉美饰材等企业,有银杏林百余亩,茶园千余亩,更有白云岩风景区,孙青大涧穿境而过。

拓展岩前开发区。岩前开发区是全乡政治文化中心,通过“十二五”建设,建成区面积已达2平方公里,现已初步形成“丁”字形框架。“十三五”期间,要结合白云岩旅游开发,对岩前开发区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发展娱乐业、餐饮业、零售业,建成文化、餐饮、旅游购物一条街。将开发区沿孙青公路和钱白公路延伸,使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

整治孙青大涧岩前段。拆除沿岸违章建筑,消除乱搭乱建。对两侧河岸全程护砌,对河床全面清淤,对两岸全面绿化,对河沟科学筑坝,对翼杨公路全程安装路灯,让河床形成层次感,让河岸形成美感,展现整齐划一、赏心悦目的亮丽图景。

开发白云岩旅游资源。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实现水源净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的目标。大力推介白云岩,提升白云岩知晓度,扩大白云岩影响力。深挖本土产品和本土文化,形成具有白云岩特色的标志产品和标志文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出旅游牌,唱响旅游曲,念好旅游经,铺就致富路。

三、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按照“实事求是、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我们已初步打造出“白梅建材、白梅糕点、白梅绿茶、白梅花卉”四大支柱产业。

建材产业。安庆市吉美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制生产绿色环保建材的民营企业,也是我乡唯一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年生产扣板130万平方米,年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远销省内外,目前,已初具规模。

糕点产业。安徽省传才食品有限公司是糕点、西点、以及各类休闲食品、食品原料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系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糕点2000吨,多次参加省农产品博览会,深受消费者喜爱。

绿茶产业。白梅乡山场面积37680亩,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全乡8个村都有茶园,现有茶园3000余亩。由于土壤、气候和采摘、制作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积累,白梅绿茶色优味醇,口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茶叶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目前,已初步形“白梅绿茶”品牌。

花卉产业。白梅乡山青水秀,花木丛生,特别是兰花,杜鹃等,丛林深处,俯拾皆是,好花好木,屡见不鲜。许多村民,闲暇之余,进入深山,寻花求木,精心培育,制成盆景,赏心悦目,求购者络绎不绝,且价格不菲。目前,从业者有百余人,花卉、苗木和盆景已成为深山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农村公路虽然硬化,但路面太窄,随着车辆日益增多,交通拥挤现象越来越重,出行依然不便。农村公共卫生较之以前有很大改观,但人才依然不足,设施依然不足,技术依然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依然不能满足群众需要。近年来,乡建立了综合文化站,村也建立了农家书屋和村民活动广场,每年乡还安排放映公益电影,演出黄梅戏,举办广场舞比赛等,农民有书读、有戏看、有网上、有舞蹈跳,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不少。

五、城镇化建设主要措施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通畅工程,建设一条浮山至白云岩交通大道,让两山旅游景点实现无缝对接,让旅游者饱览更多的湖光山色,让白云岩旅游开发崭露先机。将钱白公路拓宽,建成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的水泥路。拓宽村组水泥路,消除“肠梗阻”现象。

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开展涧渠治理工作,对涧渠进行清淤、护坡等综合治理,改善灌溉环境,增强排灌能力,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丰收。整修山塘,增加蓄水量,确保农业灌溉用水。

3.加快电力设施建设。白梅乡尚有多个台区电力设施陈旧,用电存在安全隐患,给群众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台区整改迫在眉睫。

4.加快通迅设施建设。消除通迅盲点,实现宽带户户通。加强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建设一批文化娱乐场所,配置一套文化娱乐设施。

(二)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发挥小城镇对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本着“企业进园区、居民进小区、商业进集贸区”的思路,发展企业园区和旅游园区,依托园区集聚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小城镇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现代仓储、电子商务在小城镇落户。重视发展现代农业,搞好土地流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在“家门口”实现城镇化。让农民“不离家”就能生存、就能发展。

增加小城镇商住用房供给,让老百姓买得起、住得下。根据市场行情,制定专门政策,为农业转移人口量身订做一批居住小区、商业铺面,满足农业转移人口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

1.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向小城镇配置。让小城镇的居民能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和文化资源。

2.注重生态文化建设。良好的生态是小城镇的优势。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必须突出生态特色,严格控制开发强度,让小城镇的生态优于大城市,凸现其吸引力。要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实“产”,让居民生活在景中,休闲在绿中,工作在美中,让青山绿水好空气永驻身边。

七、培育特色小镇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7)

关键词:日本观光农业 经验 启示

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的相关概念内涵

(一)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生态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和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

由生态农业旅游的的概念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到农村生态环境中进行旅游;二是旅游活动具有参与性,并贯穿了生态意识;三是促进农业、农业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

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性产业,观光农业除了拥有农业的耕作、渔猎等特征以及旅游业的娱乐、休闲等特征外,还有自身的独特特征。首先,观光农业本身也是一个市场产物,其开发客源市场定位必须准确。其次,作为旅游吸引物,观光农业必须能够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特的需求,在空间定位时不能超越游客的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满足节假日的休闲、娱乐的“一日游”需要。

(三)日本观光农业旅游经济概述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观光农业旅游经济开发相对较晚,仅有30多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很快,成效也非常显著。日本最早的观光农业场所是岩水县的小岩井农场。这是一个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大农场,自1962年起,农场主结合经营生产项目,先后开辟了600余亩观光农园,兴建了动物广场、牧场馆、农机具展览馆、花圃、自由广场等多种游览设施,农场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各具特色的设施和完善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平均每年约有70万游客,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随着小岩井农场观光农园的发展,日本思古、寻求自然的旅游热开始兴起,观光农业很快风靡全国。值得说明的是,在日本旅游政策的数次修订中,曾明文规定在农村(山村、渔村)地区,为提高居民收入,也大力提倡休憩娱乐活动用地的整治。这一政策成为日本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动力所在。

日本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

(一)颁布《市民农园事务促进法》

为推动市民农园的发展,日本特别组团到欧洲的德国、英国、瑞士、荷兰等国考察,返回后积极推动立法工作,终于在1990年9月颁布了《市民农园事务促进法》。该法较为突出的特点是:

规定市民农园的农地可以租借,借地期限一次可达5年,并对租借期内的租金、地上物及设备、所有权及使用权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农园里允许设置移动性露营帐篷、简易住宿设施、停车场、自来水与用电设备、农具陈列室及活动中心、小朋友活动用绿地广场等;农园内的农地,平时可以委托出租农地的农民照管,并付给适当代管费用。产品收获后,也可委托其邮寄到家,以达到扩大产品流通,增进情感交流的目的。

(二)丰富观光农业的内容

观光农园。一般流行于城市近郊,主要是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园、茶园等,让游客自己亲手摘果、摘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生活乐趣。在日本,采用发达的农业栽培技术培育出一些名、特、优、新的农作物品种非常普遍。在观光农园里向人们展示先进农业高科技和优质农产品,一方面开阔了旅游者的眼界,另一方面也发挥了现代农业宣传教育功能。

民俗农庄。是指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景观和当地文化民俗,让游客自然地接触、认识和体验农村生活。在维护整体农村自然景观的原则下,仿建农庄小屋。民俗农庄设施虽然简单,却具有乡村特有的自然宁静的气氛,游客可以借此体会农村闲适的生活,充分享受农村和平安宁的夜晚乐趣,体验其中浓厚的乡土风情。

教育农园。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体验书本知识的活动场所。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极具教育内涵,所以教育农园以接待学生修学旅行为主。

(三)创造优美的农村景观并保持完整的生态环境

农业观光的关键是创造出美丽迷人的乡村环境,这种环境本身就构成了旅游吸引物。这种自然景观与生活景观交相辉映后形成的景观对农民来说是极其普通的,它却会给外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考虑开发农村观光时,创造这种乡村景观是非常重要的,但必须用地方特色热情接待外来的客人。

在日本,除美丽迷人的景观外,各种生物共存是农村环境的一大重点,需要创造出清澈见底的小溪,各种昆虫和鸟类纷飞啼叫的环境。完美的生态环境成了检验农村自然环境的清洁程度和在那里所产食品的安全程度的指标之一。当然,这种与生物的共生还构成了能够开展各种体验性活动的宝贵观光资源。

此外,挖掘与创造农村文化。除大自然之外农村的魅力还在于传统的乡村文化。在继承以往文化的基础上,还需要创造出新的农村文化,以新的乡村文化的魅力来吸引外来的旅游者,增强农村观光的活力。

日本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的经验

(一)政府的主导发展与促进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面临效益下降及产业职能转变的难题。为促使日本农业转型升级,调整经营结构,日本农林水产省致力于推动农业生产向观光旅游方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农林水产省先后采取诸多政策措施,例如,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都市—农山渔村共生对流活动”、“交流往来的日本”以及“绿色旅游”活动,推进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在政府主导责任上,政府主要担负技术支持、公共设施完善、财政支持以及国际合作等责任。

此外,日本观光农业取得成功与日本政府制定合理计划的支持分不开,以北海道为例, 2000年制定的以建设具有活力的农村为主旨的“第三次北海道长期综合发展战略”,试图发展绿色旅游休闲农业来进一步加强城乡交流与互动,从而实现农业经营多元化战略。为保证该规划如期实现,政府于2001年开始连续出台一系列观光农业规划。政府的支持收效明显,例如,2006年北海道旅游休闲农业总收入为244亿日元,带动本地域其它企业增收553亿日元,对本地域经济总贡献份额7.3%。

(二)完善的观光农业法规体系

日本观光农业法规体系是比较健全的。以《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粮食、农村、农业基本法》为依据,日本主要制定实施与观光农业相关的法律有:《旅行业法》、《温泉法》、《森林法》、《海岸法》、《岛屿振兴法》、《山村振兴法》、《旅馆业法》、《停车场所法》、《农山渔村余暇法》、《景观法》等一系列与观光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审批过程的程序、审核的标准,并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政策实施的影响,使条例的执行和管理顺利通畅,既保证了从事观光农业的企业依法经营,又限制了部分人借办观光农业之名进行圈地和违法经营。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对原《农业基本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及评价,于1992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新政策”,其中,从完善农村定居条件的观点出发,将绿色观光业列为维持和确保各地区收入的重要政策;而且新农林预算也以支援振兴包括绿色观光业在内的新产业为目的,开设了“确立地区农业基础,改善农业结构事业”项目。1995年4月开始实施《农山渔村旅宿型休闲活动促进法》,规定了“促进农村旅宿型休闲活动功能健全化措施”和“实现农林渔业体验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措施”,推动绿色观光体制、景点和设施建设,规范绿色观光业的发展与经营。另外,《自然环境保护法》、《自然公园法》等也对绿色观光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保证作用。

(三)科学的观光农业旅游经济发展规划

观光农业旅游经济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以当地自然、文史资源,以及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的一种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为推进这种新型服务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通过地区广域联合的办法整合区域资源,对整合后观光农业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其中,以日本农林水产省开展的“一农村一景观”活动、大分县开展的“一村一品”活动为典型代表。日本各县市町村也充分整合各地农村周围的森林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与民俗、观光农园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空间。

就发展观光农业的效果看,首先,观光农业的发展改善了日本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向服务业延伸,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使农民发家致富,观光农业的繁荣又能够吸引其他社会资本前来投资观光农业,使其成为日本的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观光农业也促进了日本农村社会发展,激发农村居民的爱乡热情,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增进了城乡交流,给农村带来活力,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和进步;此外,日本观光农业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公共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的美化等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日本观光农业旅游经济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挥政府扶持作用

基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政府要重视加强规划与指导,把观光农业规划区的建设视为一项新兴产业和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之一,应在人力、资金、技术、政策上适当倾斜,投入资金建设硬环境,配以优良软环境。同时,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观光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宏观管理、组织机构、财政政策等领域,通过技术支持、合同规范、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贸易许可等各种手段,为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层面上的支持。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要在政策法律的指导下进行。众所周知,观光农业涉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包括土地、水体、山林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整合,因此,观光农业涉及面广,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都应该依法进行,在当地区域内纳入相应的管理机制,得到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这是观光农业有序经营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三)实现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借鉴日本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保护观念淡薄的实情,一方面要求对农民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其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他们生存是有机统一的辨证关系,确立共赢经济思维和协调发展观念,从而使其自觉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要求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必须符合不破坏环境要求,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可得利益,又要考虑环境可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凌强.日本观光农业的特点及启示[m].农业科技管理,2007

2.闫慧军.日本明日香村发展观光农业的启示[j].陕西综合经济,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