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8:54:52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21世纪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世纪,也是中国劳动资源迎接挑战和接受考验的重要时期。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步及了大众化时代,毕业生就业必将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如何认真并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当前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主要形势

根据教育部今年4月的资料,2004年全国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毕业生就业压力继续加大,全社会新增劳动就业岗位900万个,其中有500万个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剩下的就业岗位,要解决495万大学生就业,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相当严峻。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3%,到2002年达到15%,1997年平均毛入学率17.8%,发达国家平均是61.1%,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这一严峻的形势,无疑给在校的青年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些刚刚跨入大学校门而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新生们,在对大学生活充满喜悦和好奇的同时,也开始对未来的就业问题感到茫然和担忧。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自己又十分“懂事”的学生,父母省吃俭用、甚至举债供子女念书的情景时刻浮现在脑海,希望通过念完大学找到较好的工作来回报父母,“反哺”念头深藏于心。“如果毕业后找不到一个较理想的工作,我将如何面临含辛茹苦的年迈父母啊!”这是我们与学生谈心中经常听到的话语。许多人也许就是带着这种痛苦和无奈的心情离开他们依依难舍的校园。

二、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幅非常大,2003年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2005年毕业生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而且今后若干年内,毕业生总量还会持续增加,每年都有数十万的增量,这就使毕业生之间的择业竞争更为激烈,对就业工作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二)毕业生素质有所下降。高校扩招带来最直观的形象就是高考入学率明显提高,而高校的培养模式、教育方法又不能及时与之相对应,“入口”放宽,致使大学生素质相对下降。

(三)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标准愈来愈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兴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引入,使用人单位愈加重视人才,对大学生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而且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以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管理。

(四)高校专业设置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高校相当一部分专业仍保持着计划经济的设置,未能及时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做出调整。即使调整,从设置到成熟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就造成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所需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据2005年对我校2005届毕业生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有80%的毕业生求地位、保稳定,就业观念比较陈旧;有18%的同学选择从基层干起,施展才华;只有2%的同学申请到艰苦地区锻炼。

(六)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过分关注文凭,存在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七)大学毕业生也存在不讲诚信、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求职途径把握不准。

(八)高校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高校毕业生采取的对策

(一)要加强对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教育,调整就业期望值的,把那些眼光仍盯在“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不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和基层就业,不愿去工资报酬低档的单位就业的学生不断进行调整,加强自我就业、自我创业的勇气的教育,尤其是把毕业生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片面观念、在就业中挑三拣四、迟迟不愿与用人单位签协议、依赖坐等思想的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教育。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工作体系。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甚至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死存亡,影响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应有任何的短视和偏见。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实施“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抓,并将工作责任逐层分解延伸到院系,重心下移,全员参与,形成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三)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分工,使学生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社会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力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四)拓展信息渠道,开辟就业市场,构建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要主动开拓就业渠道,一是“引进来”积极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培育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二是“走出去”,组织专人走出校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向社会推荐人才,宣传学校的优势和毕业生的特点,增进了解,吸引用人单位向学校投放更多的需求计划;三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积极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盟的力度,选择具有较强经济、科技实力的企业,通过合作科研、合作办学、联建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

(五)要努力加强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增加竞争力。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生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六)建立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反馈系统,实现招生规模、结构、质量和就业的协调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该是包含招生、培养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环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建立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反馈系统,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遇到的问题,加以归类、整理和分析,反馈和指导于招生规模和结构的设定以及教学培养的全过程。合理的招生规模、结构和质量将影响到培养的效果和毕业生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七)加强对毕业生个体研究和职业策划。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己,“变成他自己”。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因此加大这方面的理论应用,有助于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八)精心规划,系统指导,把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学生加强在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择业技巧及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能力。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系统规划对各年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如一年级侧重如何适应大学生生活,系统介绍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人的要求;二年级侧重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认识自己;三年级侧重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对自己的将来做出决策的能力;四年级主要根据择业期的特点,进行政策、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通过四年系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就业素质,使之具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基本素质。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2)

>>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大学生家教正面临的诸多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大学生失业保险问题探究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 我国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及探究 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趋势及存在问题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 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17.

[6] 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86.

[7]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0.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3)

医学生实习是从教室走向社会、从书本理论走向临床实践的过渡环节,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环节。针对医学生在医学知识、临床操作和实习态度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实习带教和管理中,总结相关问题,经验和体会如下:

1 临床实习管理和带教中的问题

1.1 临床实习生和带教教师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及工作安排上有分歧。一般来说,带教教师总是安排实习生从事临床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例如病历书写、办理出院手续、陪同病人去做相关检查、一般性的临床观察等,但是实习生总是渴望参与手术及诊疗性操作,如胃镜检查、支气管检查等,最好能体验手术一助或二助。

1.2 带教教师的临床工作、科研任务较繁重,容易忽视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有的手术占用工作时间,又要进行临床一般性工作,例如医疗文书的书写,病情观察,抢救等,加上不时出现的医患纠纷,临床诊疗工作及医师自我提高成为工作的重点,临床实习带教往往被放在次要地位,难以兼顾实习教学[1]。

1.3 考研与实习冲突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2]。近十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的难度逐年增大,导致相当多的临床实习生选择考研,考研占用实习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实习质量,影响了实习带教工作的稳定性。

1.4 当前不良的医疗环境对于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当前形势下,医患关系渐趋紧张,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促使医院和临床带教老师更加重视医疗安全,相对而言对于临床教学的时间精力的投入相应的减少了,甚至有的带教教师认为实习带教工作是一种负担[3]。按照现行的医疗法律法规,临床实习教学中发生的医疗差错或者医疗事故主要由教师承担责任,给带教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很多以前实习生可以承担的工作,

1.5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临床实习的影响很大。大部分的临床实习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年,因为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实习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就业招聘会及面试,占用了大量的实习时间,同时对临床工作的安排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实习的后半阶段,临床实习纪律松弛,出勤率下降,很多情况下,临床实习都达不到要求。相当一部分临床教师在管理上也放松了。

2 临床实习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实习前的思想教育,提高实习生对临床实习的认识。强调临床实习的内容与考研、就业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考研的内容很多都是临床实习中能够掌握和学习到,如果不搞好临床实习,有些考研题是做不出来的,光靠死记硬背得不了高分;就业后大多数学生就要从事临床工作,没有好好实习,工作起来就会非常的吃力,很难适应繁重的临床诊疗工作。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和教育,临床实习的过程就是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

2.2 加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把实习生和相应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实行导师责任制。对实习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例如医德医风,医疗文书的书写,考勤、技能操作、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相关考试,促使实习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考核要求,促使学生重视临床实习[4]。并且,在考核的时候,尽量使用历年考研真题和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容易获得实习生的欢迎和认同,同时,对于那些准备考研和准备就业的实习生,这种考核有了一种模拟考试的氛围。

2.3 实习前务必组织学生集中系统的培训,主要内容就是医疗管理规范和医疗安全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和依法执业思想。结合《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让实习生充分了解临床诊疗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规等法律问题,明确实习生的权利义务。特别强调,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实习生不得单独执行诊疗措施,实习生有了问题一定要及时报告带教老师。

2.4 改进实习带教工作的方式和相关内容。当前,就业形势和实习生考研的压力日益增大,实习带教老师必须正视这些现实,不能盲目压制实习生的考研和求职愿望,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实习带教中,实习带教老师可以把历年的考研真题作为带教内容,真正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实习生备战考研。就业后必须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所以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是所有实习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实习带教老师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真题,结合学生的实习内容,在临床实习中认真贯彻,必然得到实习生的衷心欢迎,并且对学生将来的从医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钟承华,林良辉,苏鉴宁. 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医院,2011,11(8):126~127.

[2] 李萍,任佰玲,王德斌. 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与考研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 安徽医学,2011,32(4):531-533.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4)

一、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1.附属医院兼职教师模式的问题

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大多为兼职,医疗工作是医院的中心工作,部分老师由于忙于完成临床医疗工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加之临床工作任务繁重,临床教师精力不足,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许多带教老师往往把学生当作劳动力使用,影响了教学质量。临床教学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学工作与医院医疗工作的回报有差距,使得临床教师教学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见习老师不稳定,常常谁值班谁带,随意性大、盲目性大,老师水平良莠不齐,手法不一,有些教师自身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这必然导致学生技能训练不规范,甚至存在错误。

2.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践机会较少的问题

由于医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目前学生人数与床位比例相对失衡,教学用病种、病源相对不足,加之病人维权意识增强,不愿配合教学,病房环境难以满足临床见习和实习要求,学生见习常常成了参观医院,或者几十个学生围着一个病人,根本达不到见习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医院都加强了对医疗事故的防范,临床医生为了减少或避免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明显减少实习生动手机会,学生临床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

4.就业压力下实习生管理问题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大多数实习生都选择了考研,以缓解就业压力。这就导致实习后期学生以牺牲实习时间为代价,为考研作准备,或为就业而奔波忙碌,无心实习,极大地影响了实习时间及效果。

二、解决临床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

1.实施临床专职教学秘书及专职教师模式,确保临床教学秩序稳定

自我院成立了教学领导小组,根据临床课程设置建立了26个临床教研室,并设立了专职教学秘书,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管理规定,使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临床教学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各科室可根据工作量多少,每学年选派出理论丰富、功底扎实的医疗人员担任专职教师,在其担任专职教师期间相对脱离临床工作,专门负责本科班临床理论和见习授课,负责组织科室开展教研活动和实习生带教和管理等工作。通过这一举措,可使临床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临床教学工作中去,确保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稳定了临床教学秩序。

2.加强临床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临床老师进行教学观摩、操作培训、会议交流,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课堂授课示范、教学查房示范、教学病例讨论示范、体格检查、收集病史等操作示范,使青年教师掌握规范授课及实习带教方法。每年可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行教学法学习,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使临床教师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了临床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为确保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

3.健全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临床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按计划组织管理人员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定期向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保证教学检查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对各项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对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同时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和奖惩办法,将考评结果与科室及教师个人利益挂勾,在医院营造出一种公正、公开、公平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了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4.顺应形势,科学管理

在解决实习与择业矛盾问题上,学校可集中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大型专场招聘会,减少学生择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保证他们的实习时间。对报考研究生的同学除积极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利用小讲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其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复习,缓解这部分学生工作和学习时间不足的压力。还可通过评选优秀实习生等活动,发挥优秀实习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者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在就业方面给予支持、选拔表现优秀学生优先录用,这大大调动了实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5)

关键词:临床心理学;心理危机;防范干预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69-02

一、社会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竞争压力急剧增加,再加之一些如失业、离婚、人际冲突等针对个体的负性事件,人们时刻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痛苦、焦虑、抑郁以及无助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自杀、报复社会等极端行为。由社会和个人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令人担忧。目前已有许多心理学领域正试图通过从心理层面的多种角度来进行防范和干预。在临床心理学理论框架下,心理学家认为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都是由负性事件或应激状态引发的病态心理导致的,病态心理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所以临床心理学更加适合对社会心理危机和社会恶性事件防范和干预。因此本文考虑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借助该学科的专业优势,试图对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心理问题的防范干预模式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二、临床心理学及其作用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通过心理测定、分析、观察等方法对个体的行为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明确的理解,并且将从个体身心诊断和生活史所了解到的情况与对个体生活状况进行的观察、分析综合起来,并对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临床心理学的目标就是要矫正那些导致心理问题病态心理,它不仅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发生了什么问题,更关注这些心理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要了解当事人的成长环境、行为特点、心理状态、人格特质以及社会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注重对心理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测评和矫正,从而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人调整心态、改善人格和适应行为,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在构建临床心理学对社会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防范与干预模式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评估与干预相结合的思路,从人格特质、心理状态以及自尊等多方面去评估预者在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预者所处的特殊环境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如何进行防范和干预

从临床心理学角度构建社会心理问题的防范干预机制就要注意评估和干预的结合。心理评估是按照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人的心理特质、心理状态和水平做出评价和估量,确定其正常或异常的原因、性质和程度,从而为临床心理诊断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它是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如果说心理评估的任务是发现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那么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则是就问题原因本身而进行的干预,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咨询与测量,结合当事人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人格特点及成长经历等信息帮助当事人发现和认识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当今人们面临着如此巨大的社会压力以及承受着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即使是健康人群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当他们在面临升学、就业、家庭、养老等方面的问题时,各种心理问题也是会出现的,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及社会的极端行为。因此,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把这些人纳入到心理咨询的对象中,运用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其进行干预,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更好的生活。

要从临床心理学的框架里来建立上述对社会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应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事前的社会心理问题信息收集网络

由于许多社会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突然性,如果当诱导事件已经发生再进行心理干预的话其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因此,建立能够识别潜在预兆信息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运用临床心理学的心理测量和评估手段,在收集社会心理问题信息时具有以下特点,即收集心理问题信息的渠道广泛,收集心理问题信息具有时效性以及收集心理问题信息的准确性。这样,可以根据问题前提,在诱导事件发生前就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将这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的信息结合社会大背景、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从而及早发现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的人群并进行帮助,降低人们对负面情绪的主观感受,尽可能地将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建立事后心理辅导和干预机制

临床心理学对人们心理问题的干预最好能在心理问题预警阶段进行事前辅导和干预,从而避免一些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事前预警机制以及辅导干预机制的建立还不完善,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事件,我们往往难以预测和掌控,也就无法将其会带来的心理危机消灭在摇篮中。因此,由诱发性事件导致的人们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继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和冲突等不良事件频繁发生在人们身上,并且对人们所带来的冲击力还十分巨大,这又将进一步导致人们心理出现更大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从临床心理学角度考虑,需要加强人们在应激事件后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辅导和干预,建立事后心理辅导和干预机制,尽可能地保护当事人在应激事件过后的心理伤口,帮助他们愈合心理创伤。在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同时,也应该本着“预防”的思想提前建立心理应激预案,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处于心理混乱状态的人突然地爆发出应激,尽可能地减少破坏性。

3.建立提高当事人自我调适能力机制

自我调适能力是指个体在面临不良事件带来的影响时能够对自己的认知、行为、情感等心理因素进行合适的调整,以防止自己出现心理混乱或心理应激。如果说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是被动参与,那么自我调适则是当事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自己心理状态的管理。然而,通常人们面对压力或不良事件时,自我调适机能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对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缺乏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术(例如改变认知策略技术)帮助自己进行自我调适;其二是在压力较大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通常会倾向于选择一种消极反应(例如逃避、攻击)。因此,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应该考虑通过普及心理学基本常识以及心理咨询来帮助被试提高自我调适能力,用这种能力武装自己的心理,避免在出现不良或应激事件时手足无措或者采取自杀等极端行为。

4.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当事人恢复的助力

人的生长与生活都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因此人的心理必然受着环境的左右,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可谓影响巨大。社会支持系统就是,当人们在需要帮助时可以从人际关系中获得的相应资源。临床心理学应该考虑通过为人们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来帮助人们应对不良事件。首先,当事人会有一套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那么临床心理学就应该运用心理学手段建议或传授当事人巩固和发展现有的社会支持关系网络;其次,临床心理学还应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建立一套面向全民的公共社会支持系统,这个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比个人社会支持系统的规模更大而且更加稳固,也将会对人们带来更大的心理安全感。

5.临床心理学学科建设和专门从业人员培训

临床心理学作为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进行防范和干预的应答性学科,从临床心理学角度构建社会心理问题的防范干预机制和社会上已有的慈善组织与爱心帮助有着质的区别,其具有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复杂属性,如果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门训练的技能,是无法完成这项工作的。因此有必要从学科体系的层面出发,加强临床心理学的学科建设,注意突出侧重理论科研训练和侧重临床训练。

四、困难和展望

要在临床心理学框架下构建对社会心理问题和心理的防范干预模式,我们面临着这样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临床心理学服务管理方面,由于宣传和监督力度不够,缺乏有力手段,使得从业人员资格和职业道德等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违规操作时有发生。第二,缺乏对预者未来生活的关注和追踪反馈。因为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都有着长期的影响,因此,在干预时不能只关注当前问题的解决更应该关注对当事人未来的长远影响。第三,对社会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防范干预绝对不是临床心理学一门单独学科的任务,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协调运作,以及政府对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关系的管理和调整。总而言之,从临床心理学角度构一套建社会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防范干预模式的对国家和公众的意义是重大的。尽管经过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的发展,临床心理学已经有了巨大发展,但与国际水平比较和从社会需要来看还有一定差距,若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临床心理学对心理问题的防范干预模式还有待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道明.当代社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J].学术交流,2010,(4).

[2]萨库索.临床心理学[M].黄蘅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3]张理义,严进.临床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4]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5]龚耀先.临床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3,(1).

[6]姚树桥,朱熊兆.21世纪临床心理学的臆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1).

[7]张维平.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4).

[8]许晓,陈青萍.构建社会应激预警机制的设想―从临床心理学视角[J].理论导刊,2011,(4).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6)

临床技能培训是我国教育部、卫计委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培养、考核重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对医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意义重大。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共识。在实际的医学院校学习过程中,受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机制导向、地方院校软硬件条件的不足等多种因素限制,临床医学学生的培养手段、方式与培养目标协同性不够,重理论学习,轻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学生的团队意识淡薄,与病患的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个人的培养需求和培养目的渠道不畅,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无法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甚至给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既往的研究中,多数从管理角度、考评绩效角度,研究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对策,忽视了培养主体的培训诉求和感受,没有更充分的调动被培养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本课题从临床医学生的视角切入,对安徽省属三所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24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在校期间和实习期间临床技能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对安徽省属三所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2012 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放学生问卷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2%。

1. 2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组选择了分布全省各地的25 家实习医院,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进行了调研,从培训组织和计划、培训设备和场所、师资情况、实习带教、培训和考核等五个方面设计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调查表》。调查表结合所在学校临床技能培养基础条件、临床技能培训组织和计划、临床带教情况、以及本科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内心诉求等几个纬度对医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1. 3 统计学方法对收回的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3.

1 软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用SPSS16. 0 进行资料分析,组间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分析。显著性水准 =0. 05。

2 结果

2. 1 临床本科生在学校期间临床技能培养情况

三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都设置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配备了专职、兼职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配置了培训仪器、设备,并将临床技能培训纳入了正常的教学计划,有培训有考核。240份问卷中有130人(54.2%)认为其所在学校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比较重视,有110人(45.8%)认为重视程度一般。

2. 2 临床本科生在实习医院临床技能培养情况

三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的25家实习医院中18家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72%),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15 家实习医院(62.5%)将临床技能培训项目纳入了本科生的实习计划。240份问卷中有118人(49.2%)认为所在实习医院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较重视,有92人(38.3%)认为重视程度一般,30人(12.5%)认为不重视。

2. 3 临床本科生对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评价分析

被调查的240名学生中,93人(38.7%)认为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和临床实习其个人临床技能掌握程度一般,124人(51.7%)能较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仅有23人(9.6%)不能熟练掌握临床技能。

2. 4 临床本科生对临床技能重视程度分析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133人(55.4%)的学生对院校和实习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非常重视,仅有19人(0.8%)的学生这方面意识不强,不太重视。学生对临床技能重视程度组与临床技能掌握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5 临床本科生临床实习情况与临床技能掌握程

度分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临床本科实习生每月参与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次数、参与完成穿刺项目技374安徽医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7 Feb,21(2)能操作次数、心肺复苏掌握程度以及体格检查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6 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

你认为现阶段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选项中,79.2%的学生选择了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减少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机会;63.1%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压力大,过多消耗了有限的临床实习时间;另有37.2%的学生选择了带教老师业务繁忙,无暇顾及实习生带教。

3 讨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自身临床技能培养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整体临床技能的操作次数少,熟练程度不高。对本科阶段须熟练掌握的心肺复苏技能和体格检查技能达到较熟练掌握的比例分别才只有22.1%和20.4%;参与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次数和参与完成四大穿刺技能的次数均偏少。根据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临床技能培养需求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如下。

3. 1 加强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及管理被调查的三所地方院校虽均建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但在规模和管理、培训水平等方面距临床医学生的技能培训目标仍存有差距,这也是地方医药学院在条件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目前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临床技能操作培训课程很少被单独设置,仅在临床相关课程中有所涉及,在实习前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常用的各项临床技能操作实践培训较少。针对本课题在你认为现阶段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选项中,79.2%的学生选择了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减少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机会。地方院校和实习医院均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作为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增加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在学生在校学习和实习前安排并鼓励学生进入培训中心操作练习,以全面系统地掌握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改进培训形式,增加培训内容,增加培训中心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通过临床技能培训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一系列设备设定标准的操作模式,在问诊、体检、穿刺等基本操作项目上对学生进行反复操作、反复训练,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切实解决临床实习中病源不足、病人不配合、不能反复操作的问题,同时也为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实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 2 更新教学模式,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对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不仅需要高超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医患沟通技巧有所了解和掌握。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安排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负责带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思维训练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通过临床真实病人及相应教具模型模拟演练,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点,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目的。通过模拟临床实景,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熟悉和掌握接诊、问诊和诊断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以及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

3. 3 严格临床轮转,加强临床技能考核按照实习计划,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在十几个临床科室轮转,每结束一个科室的实习须进行严格的出科考核。为客观评价学生临床实习和技能培训的效果,考核内容除理论笔试外,还需增加问诊、查体、书写病例等内容。带教教师可以从病房中挑选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模拟从接诊、问诊到提出初步诊疗方案的全过程,并根据病例向学生提问,现场评分并给予点评。实习结束后可集中增加胸穿、腹穿等临床操作项目的训练、综合病例分析讲座以及多学科综合会诊。通过理论学习和病情分析,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诊疗过程汇总,能交流各专科最新的共识意见和最有效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这样一整套实战训练,既达到了临床综合技能考核的目的,学生在考核中又得到了教师的现场操作指导,充分体现了临床技能培训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原则。

3. 4 增强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心临床技能课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医生是临床技能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业务素养、带教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和责任心的增强是提高临床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对教师以及教学方法的需求上,希望临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多指导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临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变以前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实习中通过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结合病例向学生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原理及规律; 查房和讨论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模拟演示及示范操作,教授诊疗的技能和操作技巧,以增强其动手能力和临床技能。同时,医院也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大力培养临床技能培训师资,发现好苗子着力培养,并对临床技能培训教师在职称晋升及相关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切实提高临床教师带教的积极性。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7)

[摘要] 临床实习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质量,而且关系到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医学生临床实习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应明确教学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实习管理,改进教学及学习方式。

[关键词] 临床实习;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00-02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是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全面训练临床能力的关键时期,是由医学生到住院医师的必经之路。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承担着繁重的临床教学与实习任务,临床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质量[1],因此,临床实习管理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市场经济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给临床实习带来巨大的冲击,应引起学校、医院等有关人员的重视。

1 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

1.1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使有限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教学需求。生源数量的增加导致实习床位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三生”争床,学生所管床位数明显下降;过多的学生使教学空间严重不足,很多学生站在病房外而进不了病房查房;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一个教师带6~10个学生的现象,教学质量下滑。

1.2法律法规的制约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临床实习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医疗行业高风险、高责任、执业如履薄冰的现状,使带教老师不敢放手,不敢让学生做技术操作,实习生动手操作机会较以前大大减少,连一些基本的诊疗操作都不能实施,挫伤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1.3医疗行业竞争

医疗市场内部间的行业竞争,使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患者在全社会关注医疗行业的情况下维权意识过度,造成实习学生失去了许多实践机会。同时医院为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采取形式多样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优惠就医政策,如患者选医生等,这些举措保护了患者最大利益,但也使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越来越少。

1.4研究生入学考试与实习的矛盾

考研对临床实习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目前医疗单位的用人需求和学生期望值相差甚远,造成医学生就业相对困难,为了暂缓就业难题,据统计,目前大约有80%的医学生考研[2]。因此学生不安心临床实习,特别是实习后期恰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对于要考研的医学生来讲,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考研成功,势必消弱对临床实习的投入。有资料报道,有34.5%的学生表示如果考研与实习发生冲突时会放弃实习[3]。

1.5就业制度的负面影响

现行人事制度是毕业生分配采用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制度,许多医学生在实习期间既要精心准备自己的推荐材料、选择用人单位,还要到用人单位参加笔试及面试,甚至托熟人、拉关系,不能集中精力甚至没有时间实习,对临床实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实习在第五学年进行,而目前学生双向选择就业的时间,如国家公务员的报名、考试、面试等,均始于第九学期末,持续至第十学期期中,过早、过长的择业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

1.6医院带教水平对临床实习的影响

各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的临床带教老师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学培训,带教经验、带教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学骨干身兼数职,临床医疗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临床教学,把实习带教当成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对临床带教缺乏积极性,少数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对临床实习生放任不管,影响了实习生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高级职称的教师不愿承担教学工作,重视理论大课,轻视实践教学。且临床医院的教师重医疗和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

1.7来自于学生自身因素对实习的影响

首先,实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和毅力。认为实习就是被老师支来使去,只是机械地去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在工作中学习。其次,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实习医生是医院里的特殊角色,既是学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医学知识,同时在病人面前他们也是医生,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没有适应角色的转换,缺乏灵活的学习方法,缺少医患沟通的技巧,与患者沟通不够,失去了很多实践机会。

1.8医院管理对临床实习的影响

医学院校的扩招,使新的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应运而生。这些医院虽然经过学校的评估,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原附属医院仍有明显差异;各医院教学、科研氛围不同,带教意识、方法、管理有别,医疗设备、病种病源差异较大,造成临床实习环境客观条件的差距;另外,不少教学医院对实习管理不重视,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措施,这些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影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

1.9医院领导对临床教学重视程度对临床实习的影响

一些领导思想上存在着医疗是产出、科研是实力、教学是付出的思想。表现在鼓励教师的政策力度不够和对临床教学投入严重不足等现象。

1.10临床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临床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对于临床实践教学还没有建立针对教研室、教师和学生比较完善的规范化考核评价体系。如实习考核是反馈、验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目前的考核方法因为不完善,没有起到督促学生认真实习的目的。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各实习医院的要求及标准不一,有些医院监考不严,往往为了赶时间、赶任务,流于形式,评分时主观性、随意性大,不能真实评价实习生的水平,挫伤了实习生的积极性。

2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

2.1明确临床实践教学目标

临床实践教学不单纯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还包括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三方面结合起来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

2.2充分理解和正确面对困难

对于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暂时的矛盾和困难,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临床教学和实习中所面临的困难。如医院减少进修生的接收数量,保证本科生临床实习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投入,给予临床教学足够的重视,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从而扩大学生和社会的接触面,使学生实践机会增加,实习病种增加。

2.3端正实习态度

学校、医院及带教老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实习与考研的关系、实习与就业的关系,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全面系统的临床实习机会仅有一次,对大学生来说是人生一份难得的阅历,是不可替代的。实习时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综合医学知识及技能,还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有明显的益处;过早考虑和担心毕业后的就业、考研问题,分散了精力,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基础打不牢,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必将会处于劣势,最终影响自己的前途和事业。

2.4改进教学与学习方式

过去的临床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临床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在为学生尽可能多创造动手机会的同时,将强化基本知识、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各类以“死记硬背”为主的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临床思维[4]。要让学生体验操作的感觉,使学生意识到从临床实践中去学,主动地去学,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创新,有意识地锻炼思维,引导学生掌握临床综合性判断思维方法。

2.5加强实习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实习医院首先要建立健全临床实习管理制度,形成医院、科教科、临床科室三级严格的责任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规范实习大纲及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科教科负责临床实习工作的计划、组织、落实、检查,定期进行评估、考核与管理。各临床科室要设有专人负责学生轮转实习。其次,质量指标要明确,学生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完成各科的德、能、勤、纪、学习等方面的指标考核,制订带教老师的基本条件、职责,使教师在质量上有保证并按照带教职责完成带教任务。实习期间,严格实行出科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测试制度,学生出科考核由3人组成的专家组负责,考试成绩直接与学生的毕业、考研、就业挂钩,才能对学生实习有约束力。

2.6 调整实习时间

为减轻实习生因考研或就业不安心实习对临床教学工作的冲击,近年来,许多实习医院强烈呼吁各医学院校调整实习时间,并且有的医学院校已着手进行调整[5],把教学计划中的一些选修课调整到第十学期,实习安排在八、九学期进行,提前半年实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轻毕业生就业和考研对实习教学的干扰,使学生专心实习,教师全心带教,确保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十学期也是就业招聘的关键时期,用人单位可以到学校集中面试挑选毕业生,方便学生就业,增加就业率;签约后的学生可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在第十学期选修与今后工作性质有密切联系的选修课程,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英林.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3,4:3-5.

[2]李秀君. 浅谈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8):761.

[3]陈国忠,吴弘萍. 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81):52-53.

[4]林兵.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