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6 15:57:01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篇(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们获得有关知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简单的说明文,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说明文呢?阅读说明文首先应该从语言人手,下面以《核舟记》为例谈谈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简洁。说明文的语言一般都十分简洁平实、通俗易懂。如《核舟记》的第二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这一段虽仅80个字,却清楚、准确地介绍了核舟的形体和大小、舱、窗、雕栏、刻字等五项内容。

二、准确。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需要用十分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核舟作为古代雕刻中的艺术精品,自然离不开雕刻家的精雕细琢;《核舟记》语言的准确性则离不开作家的细致观察和精心揣摩。因核舟是微型的,作者用词稍不注意就可能欠准确,不能生动地反映出‘核舟的特征,所以本文用词很有讲究,经得起推敲。如第二段中的“约”“有奇”“许”这些副词,表现出作者对核舟大小的介绍只是一种猜测,用词十分准确,称得上无懈可击;再如,“旁开”“右刻”“左刻”这些方位词、第三自然段中的“卷端”“卷末”“微侧”等词,不但用得恰如其分,而且十分精练,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脑海中能清晰地呈现出核舟的形貌。

三、有条理。说明文的语言还十分讲究条理性,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依照一定的顺序,做到有条不紊。《核舟记》中,作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开篇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艺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点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接下来的分说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先介绍船的整体形貌,再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船头三人和船尾的舟子,最后介绍船背上的题名。在分说完之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这样有次序地介绍,文章显得很有条理,让人一目了然。

四、形象。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说明文的语言还应具有一种形象美。核舟这一“奇巧”的工艺品上的每个人物形象之所以能鲜明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与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是分不开的。如写鲁直“若有所语”,佛印的神情“与苏、黄不属”,舟子中的“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所刻之字“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这些语句,不仅使核舟上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且使核舟上的事物也显得具体生动,特别是“珠可历历数也”一句,让人感到那颗颗念珠仿佛历历在目,令人叫绝。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篇(2)

关键词:汉语诗性;汉语意合性

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文学语言更是如此。语言的诗性指“具有暗指来说出的东西,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点和功能”。语言也都具有一定的意合特征,语言的意合特征指“用最经济的词语、最凝练的格式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深层语义”。对汉语诗性的讨论,在今天已成为国内学术界令人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界对汉语意合性的研究也可以说是方兴未艾。但以往学者对汉语的诗性特征的讨论大都就集中在文学、美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而对意合性的研究更主要集中在语言学领域。本文则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将汉语的诗性和意合性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看到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理解了这种天然的契合关系,我们就能明白有关汉语诗性和意合性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其它语言也当然有其诗性,但为什么汉语的诗性特征格外突出,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讨论?为什么汉语比起其它诸多语言来说更具有得天独厚的诗性特征?这是与汉语的得天独厚的语言条件——其语法的意合特点分不开的。同样,其它语言当然也有一定的意合特征,但为什么独有汉语的意合特征是如此的显明突出被人津津乐道?这又是与汉语对诗性能够得到自然方便的表达有密切关系的。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论说汉语的诗性,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欠缺卖征和虚无缥缈的感觉;同样,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明汉语的意舍特点,也同样让人感到意犹未尽,美中不足。通过二者的对比,我们将会看到,它们简直就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相依为命的共生共荣体。

汉语的诗性特征,虽然在个别细节上不同的人会有些分歧,但大体上有了比较公认的结论,张世英用诗的语言特征来说明汉语的诗性特征,我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他把汉语的诗性特征概括为四个特点:言约旨远;象征性和暗喻性;画意性;音乐性。我们将其进一步整理成:简约性;象征性;画意性;音乐性。“言约旨远”,其实主要指“言约”,也即简约性,因为“旨远”可用象征性概括。又因为暗喻性本质上也是象征性,所以我们把第二个特点“象征性和暗喻性”都通称为象征性。同样,汉语的意合特征到今天虽然也有不少分歧意见,但大体上来说,其主要方面还是得到大家公认的,我们姑且把汉语的意合性概括为三个特点:形象性:简易性:顺序性;音乐性。成中英深刻地论述了汉语是一种形象语言。郭绍虞则对汉语的简易性、顺序性和音乐性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我们认为这四个特点比较集中地说明了汉语的意合特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汉语诗性的其中三个特点与汉语意合的其中三个特点的一致性:简约性对应于简易性;象征性对应于形象性;两个音乐性自然是对应的。只有诗性的画意性和意合的顺序性好像看不出直接的对应关系。其实它们也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篇(3)

关键词:中考;说明文;考点;结合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读者以知识。在表达方式上主要以说明为主,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具有生动准确性。

一、说明对象的特征

中考说明文要考查的不是说明文的概念,一般亦不会考查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对于说明对象考查也比较少。因为说明文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一般就是说明为主,除非在说明文中它的某段表达方式很特别。对说明对象考查也很少,因为一般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题目,或者在文章的开头语段中,但是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考查就比较多。例如,在2014年湖北咸宁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板块《细菌发电前进广阔》一文中就有这样的考题:“细菌发电具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其中两点优势。效率高、无污染、成本低。这个题目考查的就是细菌发电的显著特征,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搜集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针对这一考点,在说明文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本文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学生在浏览全文后,从文章第一自然段就找出了纪念碑特征的词语,巍峨、雄伟、庄严。《凡尔赛宫》《松鼠》也是这一类;与此同时,再让学生对我们学习的《巍巍中山陵》这篇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筛选,学生会发现文章的标题巍巍作为中山陵的定语,起到修饰中山陵的作用,那么中山陵的特点就和巍巍有关,《国宝――大熊猫》也是这一类。此刻,正是为学生指导说明文考点的绝佳时期,让学生思考,一般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我们应该如何下手?因为学生有了老师的指引,大多数学生能够归纳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就是在文章的题目或是在文章的开头语段中。但这是一般的情况,老师这时再由浅入深,结合有些比较难找的说明对象特征的文章,这就需要学生从文中筛选,务必使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展现的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运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说明清楚,或是把事理阐明清楚。所以,理解和分析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制图表等,这类考题找说明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一般在中考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只要写出说明方法,更要能够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归类,和学生一起找出内在的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说明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归纳出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例如,我在教学《凡尔赛宫》时,老师找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说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在今天的主要地位和价值,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他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凡尔赛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特征;再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强调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使说明更具说服力。通过这样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比较容易发现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规律,运用怎样的格式。这样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准确率。

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简明、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征。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和生动性,生动活泼的语言一般出现在文艺性说明文中,例如,《松鼠》《松鼠金龟子》《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这类文章既讲科学,也讲文学性。在中考中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是一个重要考点。如,2015宿迁中考语文试题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定”能否换成“也许”?请说明理由。答题要点:不能替换,“一定”表示肯定,“也许”表示不确定,文中是一个肯定判断,去掉后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题型的训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体现出来。例如,《松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表程度的、表范围的、表修饰的、表限制的词语,我们老师要结合具体语段为学生作训练,只有平时的训练积累,才能够在中考答题中出类拔萃。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篇(4)

一、说明文文本的语用解读策略

(一)解读文本的结构

从语用的角度看,缺乏整体观照就无所谓语境的产生,也就没有了语用存在的前提。因此,解读文本的整体结构,是让说明文教学复位的重要做法。

在解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文本结构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从全文来看,此文严格按照说明文常用的“三段式”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对这一文化瑰宝的总体介绍,用极精练的文字呈现画作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选择画作的精要部分进行重点描述。第三部分是对画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进行提炼概述。这种结构几乎适用于所有同类说明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说明文体例。

这种对文本的整体观照和定位,对于接下去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实施都会起到重要的规定作用,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和构思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二)解读文本的选材

语用规则中的“量的原则”(说多少)和“关系原则”(为什么说)这两条,对于文本的选材具有重要的规定性。我们不能默认文本选材的存在,而需要探询其存在的原因。笔者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进行了以下选材方面的分析:

阅读文本第2~4自然段,我们发现,其内容在选材上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都是从“人”这个角度对画作展开介绍。这样选材既取决于《清明上河图》本身的艺术特色,更是取决于这幅画作的定位――“《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是描绘普通百姓生活的情景,所以课文中介绍的人物是徜徉于市井之间的芸芸众生;第二,是描绘普通百姓眼中的生活情景,因此课文选择介绍的场景是最平常普通的生活片段。

(三)解读文本的语言

在说明文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如何把语言表达得简洁、规范、严密。这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机会。

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一自然段的语言特点为例,笔者进行了如下解读:

第一自然段在语言表述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精练……以第4句为例来进行分析:“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这句话为读者提供了三方面的直接信息――画作的历史、保存的完好程度、收藏的地点;当然还提供了一些隐藏信息,如该画作的文物价值。细读这个句子可以发现,“保存的完好程度”这个信息,是整合在“收藏的地点”这个信息当中,作为句子的一个修饰成分呈现出来的。这种信息有机整合的表述方法,正是使文章显得精练的原因所在……为此,我们至少可以做三方面的事:第一,列表呈现画作基本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第二,对照发现原文清晰精练的特点及原因;第三,背诵积累。

可以看到,这里的解读直接和教学策略的选用联系在了一起。因此语用指向的说明文文本解读,其实就是站在“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角度展开的,它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一)低段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典型性说明文的数量不是很多,同时说明文的语言不是该年段语言学习的主要对象。因此,在低段说明文教学的目标制定中,不需要刻意强化对文本文体特征的认识,还是以完成低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读好文、写好字、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提高阅读兴趣为主。

(二)中段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中段学生的语言发展一般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语言不够规范,表达不够精确;第二是语言的逻辑性比较差。教材中大量出现的说明文,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可以把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文本的语言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发现、揣摩文本语言的准确之处、简练之法、严密之道,并通过模仿等手段,学习表达方法,提高语言水平。

(三)高段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高段要求学习抓住要点阅读说明性文字的方法。根据该年段学生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们需要做的是:第一,指导学生自觉把握说明文的整体布局,能在整体观照的前提下,实现特定信息的提取、加工和评价反思;第二,指导结合具体语境,对基本说明方法的使用进行理解和评价。同时,语言的规范、精练、严密仍然是该年段学生的语言发展方向,也应该纳入到说明文教学的目标中去。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策略

(一)准确使用“读”的策略

读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之一,说明文教学亦然。例如在《活化石》的教学中,针对“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这一句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一是把“一代一代”和“一代代”两种不同结构的词语放在一起对比朗读,二是把其他动物“早就灭绝”之快和大熊猫“一代一代繁衍至今”之慢进行对比朗读。两重对比朗读下来,大熊猫“生存年代久远”的特点,学生自然领悟到了。

不同的语用目的,采取读的形式也不同。《活化石》一文可以采用夸张朗读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获得理解,留下印象;而《蝙蝠与雷达》一文,当需要通过朗读厘清课文第三自然段严密的逻辑时,就要代之以自由地轻声地细读,才能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揣摩语句间的关系。所以,朗读虽然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在运用中仍然需要掌握分寸,准确使用。

(二)有效使用“说”的策略

说,是当下很多语文课堂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而实际效率却最低的一种方式。其实,“说”的效率取决于其是否在语用指向下、目的明确地“说”。例如《赵州桥》一文的教学难点,是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创举。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李春设计完图纸后开新闻会的场景,要求每个同学以设计者的身份,回答记者的两个提问:“①您打算把桥修成什么样的?②这样的桥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备答,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再度自学,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而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扮演“记者”的角色,针对学生理解和表述中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追问,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逐步到位。

(三)及时使用“比”的策略

说明文的文字多为简洁、精练,有时一字之差会导致意义的全面异化。这时采用“比”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敏感性、准确性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例如《赵州桥》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这里除了可以把 “参加”一词挖去,进行比较朗读外,笔者还尝试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这个分句去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隋朝”一词不足以表现其历史的悠久。看到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再度介入,用图示倒推的方式,从“现代”一直倒推到“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间年代跨度之大,然后总结出:因为隋代离现在究竟有多远,是很多人没有感受的,所以必须再加上这个具体的时间词,强化年代久远的感觉。这里进行的不仅是阅读理解的指导,其实也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指导,体现的正是语用指向。

(四)深入指导“思”的策略

在说明文的所有语言特点中,小学生最难以领会的是语言的逻辑性。但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并且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因此从语用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把握说明文学习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的指导。

《蝙蝠和雷达》一文中最具美感的文字当数描写蝙蝠夜飞本领高超的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用了一串关联词,把各分句之间结合得天衣无缝,句与句之间层层递进,展示出充分的逻辑美。对此,笔者首先利用“比”和“读”的方式,将原文先后去掉关联词、打乱句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原句间的逻辑性;然后指导厘清每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后一句更进一步表明了蝙蝠夜间飞行能力强的特点;最后再将这种层层递进的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里,学生学习了一种“思”的方式――化整为零,层层推进。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相对复杂的文本是很有用的。

(五)经常使用“画”的策略

“画”在语文学习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对于说明文学习,经常使用“画”的策略,一方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理解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针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端,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一句,笔者出示了三幅不同的设计图让学生辨析――到底哪一幅图才符合赵州桥的设计?另两幅设计图的错误,是因为忽略了原文中的什么词而造成的?这样,学生不仅对于文本语言的精确和严密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强化了“一字未宜忽”的阅读态度,同时对文中表述赵州桥设计的这句话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得到了有效的积累。

(六)适当使用“写”的策略

语用指向下的说明文教学, “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写(表达),语用规则才能被更好地掌握,才能对“读”发挥更充分的促进作用。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篇(5)

关键词:语料库,昆明四字熟语,计算机语言学,语音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前言

语料库和语料库方法的出现对社会语言学书面语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用语料库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概括为三个: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解释性、实证性。尤其是在解释“语料或数据”时,认为定性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是词语而不是数字,定量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是数字。这种解释似乎不够全面,利用语料库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收集的数据既需要词语,也需要数字。笔者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语料库方法研究社会语言学将会是一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完美结合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因为社会语言学研究在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在对言语社区语言使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语言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早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更多的是注重口语的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的出现不但给社会语言学研究书面语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大大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分析研究。因此,笔者将对方言语音的数据库建库设想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从定量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代计算机技术希望对昆明四字方言语音研究有一定的拓展。

一.语音数据库建立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1.理论基础:语音语言处理

计算机语言学滥觞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机器翻译研究。中文的相关也几乎同步开始,1960年在柏克莱州大学实验室,王仕元,C.Y.dougherty等人开始研究中英、中俄机器翻译。随着跨语言沟通与知识整合,语言科技的发展成为国际主流。

语音语言处理都是以人类语言为处理对象,但是处理的层面却不同。语音处理关注的是利用计算机对语音信号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实现合成和识别人类语音。而语言处理更多关注对人类语言的句法语义进行建模,终极目标是实现语言机器对人类语言的理解。

尽管语音处理和语言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语言,不过传统上这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学科,对于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也是相互独立的,内容页不会相互交叉,但是近年来,随着这两个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两个学科间的联系不断加大,人们开始意识到语音对于语言理解的重要价值,反过来,语音处理研究也需要关注语言处理的进展,将语言处理的成果运用到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研究,有利于提升语音处理性能。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隐马尔可夫模型被用来解决词性自动标注问题,就是受到该模型应用在语音识别研究中获得成功的启发。同时,该模型带动了语料库为基础的经验主义方法在语言处理领域的全面复苏。

2.对于语音语言学学科特点的讨论

语音和语言处理均是对技术背景要求很高的交叉学科,搞清楚发音的生理机制,需要对人类的发音器官以及声学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也需要为语音和语言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的手段方法去实现语音和语言的计算处理。然后,语音和语言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于理工专业。因此大多数关于语音和语言处理的书籍教材都假定读者有较强的理工专业背景,书中充满了各种数学推导公式。但是对于传统意义上属于人文学科的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量理工数学推导公式无疑会为他们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扰。然而,作为语言学专业的学生,他们不仅可以更容易成为语音和语言处理研究的参与者,而且,他们更容易成为语言和语音技术的使用者和实践者,更好的借助语言和语音处理工具。他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语言,从而推动语言学本省的研究。

二.关于昆明方言四字熟语语音数据库的建库依据和要求

在昆明方言词汇系统中,有很多昆明人常常使用的三字或四字的固定语句,这些固定语句结构紧密,言简意赅,具有独特的造句功能和表意功能,已经成为昆明方言殊而又不可缺失的重要词汇组成部分。

而且,三字,四字熟语很好的体现了昆明方言的地域性、特殊性、生动性、幽默性的特点。因此笔者提出了建立昆明方言四字熟语语音数据库的设想,这样可以无穷多的收纳昆明四字熟语方言,从语料丰富性上来充分展示昆明方言的结构特点,从语音数据库的建立,从体现昆明方言方音的声调,波值,频率的角度诠释昆明话的语音特点,更加可以反应昆明人说话的语法特点等。

从昆明方言地域性来说更多是体现在个体文字词语的发音上,但要说情昆明话的具体发音几乎不可能。昆明话中又有许多特有的词语,可划入地域性的特点中,如 “猫哩儿”,“大拽拽呢”等,笔者将在本文着重讨论昆明四字熟语

特殊性,主要指昆明话的语法中的特例。不同于普通话和其他许多中国方言,昆明话中有助动词存在。

生动性,昆明话的语气生硬,但昆明人说起话来是极其生动的,颇能使人拍案叫绝。举几例如下: 昆明人的语气次堪称一绝,李白《蜀道难》开篇有云:噫吁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笔者的中学老师在翻译课文时说,“噫吁唏”译作昆明话是最有气魄,最能反映蜀道之难的。昆明话的感叹词为 “买买三三”,大声地喊出来,的确很难有其他方言的感叹词能比拟了。

昆明人有形容胖子的一个词:红白滥胀。红,应是指胖人的脸色,白,似乎胖子给人的印象多是白白胖胖的,滥胀,当然是指胖子的身躯雄伟,给人江水泛滥要涌出来的感觉了。这个词难免刻薄,恐怕没哪个胖人甘愿这个词加到自己头上,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词的确很形象,很生动。

幽默性,乱说――嚼牙巴骨;幽默过头了――勺半盘儿……昆明人的市井生活丰富多彩,反映到语言中就流露出昆明人特有的幽默。

特别的,昆明话四个声调也有不同,在普通话中,第三声,如,你,我等,在昆明话中都读第四声,并且有一点偏向第一声。但是单独凭借文字描述并不能让人完全理解昆明四字熟语的语音特征,也不能感受到昆明人在语言中的幽默淳朴而有力的特点,所以,昆明四字熟语方言的语音数据库建立是必要的,这利于对昆明四字熟语方言的语法结构以及声、韵、调的综合系统研究。

三.昆明四字熟语语音数据库设计

1.设计理念

该语音数据库针对昆明四字熟语,目的在于通过对昆明四字熟语方言的采集,尽可能多的收录四字方言的笔语语料和口语语料。以此来反应昆明四字熟语的运用广发程度,调值,声高,以及男女发音情况。并且,对口语语料库中的语音,声调,停顿,修正等口语特征做标注。

2.语音语料库建库工具

建库阶段:建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包括文本收集,文本整理和清洁,文本标注等,其中可能还需要对语音进行转写,对纸质材料进行录入和扫描等,本文中笔者着重说建立小型语音语料数据库,因此,准备如下:

(1) Sitman PC 复读机,其作用是在计算机上反复播放录音并与此同时进行听写练习的软件,由于该软件播放语音功能键只占据主界面的一小部分空间,而把大部分流出供使用者听写,因而可用于语音文件的转写,从而实现语音的反复播放和转写;

(2) 文本整理器――方便文本整理和清洁的软件;

(3) PowerGREP,可以大批量的整理、清洁、查询和语言特征提取工具;

(4) 手工标注软件AnnoToll,可以自定义标注集,然后再Microsoft Word 中方便的进行手工标注;

(5) 英语自动词性赋码软件CLAWS4;

多语言自动赋码软件TreeTagger for Windows (Multilingual Version)

数据提取阶段:在数据提取阶段,最基本的工具是索引工具、词表生成工具盒主题词分析工具。这三种工具需要集成为一体,于是准备如下:

(1) Windows Tools 由英国利物浦大学Mike Scott 设计的语料库分析工具;

(2) AntConc,日本早稻田大学Lanurence Anthony 设计的预料可分析工具;

(3) ParaConc ,平行语料库检索以及分析工具;

(4) Patcount,多文本语言特征数据提取工具;

(5) BFSU Collocator,搭配分析专用工具;

(6) BFSU Colligator,关联接分析专用工具;

(7) PowerGREP,可用于语料库查询和语言特征提取的文本分析工具。

统计和数据分析阶段:在该阶段,所用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其他分析方法其实基本相同,其中最常用的是两组或多组数据进行差异检验,准备如下:

(1)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多功能统计工具;

(2) Chi-square Calculator,卡方检验专用工具,可在Excel 中运行;

(3) Log-Likelihood Calculator,对数似然率计算专用工具,可在Excel 中运行。

建立昆明四字熟语方言语音语料库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快速地从大批量文本中准确提取出多种数据,这样,运用语料库分析手段就可以十分有效地把语料库中的有关数据呈现出来,使隐藏文本中的语言信息得以浮现。但是,之后便要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对于同样的数据,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答能力,所以要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

3.语音语料库建库阶段

四.昆明四字熟语语音语料库建库步骤

(1)语料类型的整理和文件分类,即语料代表性和平衡问题。比例只是大概而定,语料库建成后在进行详细的统计。如昆明四字熟语在昆明熟语中所占的比列。本文着重于运用coolEdit 2000,对声音进行录入,然后将声波分析后的图像录入数据库中。通过语音和数字的结合,将必要的计算机程序,如C语言,目标代码,机器编码编译,连接,同声音处理工具联合。

(2)获取语料,本文语料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搜集,《昆明话词典》,网络搜集。然后对文本大小进行界定,本文的界定范围是,昆明四字熟语方言,而非三字或两字。

(3)整理文本,将各种文本如,pdf或者caj格式文件转换成单纯文本格式,如有CD-ROM则进行拷贝拷贝。

(4)文本库的基本格式和编码,主要指换行和段落格式,某些从网页考本的文件会有插入行的换行符和空行,需要删除整理,一些会夹杂英语字符,或者多语言混杂,因为本文录入形式是汉语,所以,采用UTF-8编码保存文本,采用一个字母占一个字节,汉字占有两个字节则可。

(5)运用计算机对数字语音信号进行处理,从计算机语音信号的幅度值和均方根(RMS)幅度值开始分析,然后配合使用滑动均值以及数字过滤器,以此来解释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滑动窗口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用无限脉冲响应过滤器(IIP)给出程序的实现,同时可以用表格的形式给出不同截止频率的数字滤波器的系数设置,运用不同参数的滤波器进行语音信号的合成,主要用来实现Klatt共振峰合成器。

(6)进行声谱分析,对录入语音进行语音信号分析和语音参数的提取,首先是快速傅立叶转换基础上的声谱分析及程序实现,需要运用代码进行分析,然后利用Excel提供的图标功能产生的声音信号指定样本处理声音图谱,然后按照图谱中不用的峰值类型,之处声谱图不能很直观的用于基频提取,所以本文使用倒谱分析法。接下来则运用倒谱分析原理并且给出程序实现,基于倒谱分析的基频提取原理及其代码实现。

结论:

本文设想建立昆明四字熟语语音语料库是为了满足分析昆明方言话语特点的需要,话语是所有说出来的或者写出来的总和,然而,对于语料库和语音分析来说,它是检索语言的文本工具。语言运用中包含了三个环节,语言生成,即说话人的意图,文本,即说话的意义,以及语言理解,即听话人的理解。当我们致力于研究文本或说话的意义的时候,不关心作者的意图,也不关心任何可能的理解,这时,文本本身就是一种解释。况且,语言生成过程,说话人的意图,以及解读者是如何进行解读,都是不可知因素,然而语料库对语言特征的标注和提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增加分析的维度,提取各种相关特征所出现的频数、语境等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中文专著

[1]梁茂成.语体文体运用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2

[3]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

中文学术论文

[1]孙海燕.语料库词语搭配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0.6:98-99

[2]李文忠.语料库研究的视野[J].赤峰学院学.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 6:207-208

[3]何平安.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研究[J].外语研究,2010.6:54-55

[4]文秋芳.外语教学与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卷 3:146-147

[5]杨达富.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111-112

外文文献

[1]John Coleman,Introducing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M.S Gazzaniga,using Corpora in Discourse Analysis[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nd ed.)

[3]Nicholaos Asher,Building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System[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篇(6)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话语分析

1.引言

社会语言学实际上就是“语言与社会的研究”,覆盖着大量有关语言和社会的问题,如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胡,1988)。其实,语言作为“一个非常结构化的符号集”,其无时无处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世界中通过自身的语言及其所映射的文化环境中找出我们独特的自己。就像两个人是不可能有相同的经历一样,所以语言环境中的两个人永远也不会是相同的。一个人的语言反衬着密切相关的社会背景中的他/她,反之亦然,他/她的人生经验和身份验证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说的语言。哈利迪也说,人们说话的时候,选择任何词语、任何说法都是有意义的。他说,语言就是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怎么说都是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有着特定的功能而不是随意的。唐顿庄园中的人物对话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唐顿庄园》被称为95版傲慢与偏见之后最好的一部时代剧。故事讲述了1912-1914年,乔治五世时期,唐顿庄园的Grantham伯爵一家,由家产继承问题而引发的种种纠葛和摩擦, 呈现了英国上层贵族与其仆人们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人间百态。它拥有英剧时代剧中的一切优秀素质:沉稳的镜头语言,庞大的家族故事,充满矛盾和隐忍的人物性格,精致的台词,跌宕起伏的故事,击中了很多人的心灵.最突出的人物语言特色莫过于老太太维尔利特的说话语言,从老太太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剧中幽默的对话方式。

本篇论文尝试通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角度理论分析维尔利特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在话语的分析。

2.《唐顿庄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社会语言学出现在1960年代的美国,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主题。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开始于1980年代。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和首席编辑的陈源先生, 被誉为“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在他的第一个社会语言学的书《语言与社会生活》(1980),介绍了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它也是中国语言学面临生活困难时期的两难困境。社会语言学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有关的方面,语言学研究领域,或从语言学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的所有方面,不管外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的翻译,或结合中国实际的多个项目或在边缘学科的研究,使得相当圆满成功。

传统语言学关注的对象是语言的结构、遣词造句等,而现代的社会语言学关注的则是语言产生的背景、言说者所处的语言环境,是以社会学的方法进入到某类人群语言的研究中,去探寻具有这类人群风格特征的语言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所生成的语境之间的关联。研究某一类人群的语言风格类型,也一定会涉及和反映言说者所存在的环境和所持有的立场。社会语言学上使用“语言变体”概念,指的是语言的不同表现,“是具有不同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P22),意指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布莱特(W. Bright, 1966) 他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变异。费希曼(J. Fishman, 1972) 他认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以语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方言和语言变异,考察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有些语言变异跟说话人的社会身份(年龄、性别、社会阶层)有关。本文就以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研究为理论依据对维尔利特在对话过程中的语言特点进行阐述,从中可以看到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异学派的相关理论对进一步剖析连续剧的人物性格和主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维尔利特之话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发现,与语言变异最明显相关的社会因素是性别、年龄、社会阶层、民族和种族。这些语言的变异跟说话人的社会身份(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等)密切相关。戏剧《唐顿庄园》中主人公之一——老太太维尔利特是英国贵族家族中最有声望的人物,却一味地轻视着现代文明及其发展趋势,热衷于维护从前的一切社会行为习惯。老太太总是要与很多人斗法,包括她的儿子在内,但这并不代表老太太是个恶人,相反她自有通情达理,睿智机敏的一面,并以自己的老经验提点后辈该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种种意外。所以她的台词是相当有趣并且意味深长,从中可以非常现实性地认识到英国贵族们典型的语言的方式。

下面我们以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为基础来分析剧中老太太维尔利特分别与不同性别,阶层的对象的对话特征,以便更好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1 年龄差异的对话特点

首先节选的台词是维尔利特和孙女玛丽的一段对话,对于玛丽的的未婚夫依然去参军,玛丽态度是蔑视并且自我伤怀时,老太太发表了自己的一段话,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理论可以看出很多深层含义。

维尔利特:战争会打破等级的界限,等到战事结束,界限又再次明晰,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倒低人一等了。

玛丽:您一边埋怨我太世俗,一边又怕茜玻太清高,您怎能如此矛盾呢?

维尔利特:我是个女人,玛丽,大可自相矛盾。

这段对话显示了老太太的通情达理,出于对孙女的同情与理解,她并不是采取严肃的话语,而是带着幽默的语气,让玛丽能乐于接受她的劝服。对于年轻而有点傲气的孙女不理解未婚夫为国争战的伟大理想的情况,她并没有直接责怪心爱的孙女,因为这些情绪都归咎于她太过年轻,作为一名生活经验丰富的长辈,看到年龄和经验的差距因素,采用了间接地说话方式,既赞同了马修去参军的伟大理想,在孙女说她矛盾时,为了明哲保身,也进一步达到说服玛丽的目的,她幽默回应:“我是个女人,玛丽,大可自相矛盾。”同样是女人身份的玛丽,此刻,或许反而就明白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自己不是不同意马修去参军,而是责怪他不征求自己的意见。这么聪明而狡猾的说辞,在老太太的表现下,幽默而意味深长,同时,体会到语言变异中的社会因素所带来的深层含义。

3.2民族差异的对话特点

然而在与自己的美国儿媳妇科里的谈话,老太太运用肯定和反问句子的犀利与讽刺风格,反映老派的典型英国贵族对于美国人的一种蔑视与不屑。

科里: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吗?

维尔利特:只是暂时结盟,亲爱的,这样我觉得更合适。

科里:我希望我没有听到不赞成的声音

维尔利特:这就是所谓的纽约式的讨论吗?

我们看到作为一名典型的维护英国贵族作风的人物,仇视美国人的种种做法,甚至对于自己的儿媳妇也如此,她不满意科里的任何做法,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民族的差异性, 即她是个美国人,尽管是个有钱商人的女儿,她仍旧认为无法与贵族的身份相提并论,也就是社会身份的不同,因而一味地用讽刺儿媳,并戏称是“纽约式的讨论”。从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来看出,正是民族和社会身份的不同,尤其是民族的差异性,造成了老太太的如此说辞。

3.3 性别差异的对话特点

同时,老太太和玛丽的未婚夫对话也是颇为精彩。

马修:而且不可能有孩子,我也无望康复。既然如此,您说我岂能因为腿脚能走,便背信弃义吗?

维尔利特:此话像个堂堂君子所言,我们不要为此争执,婚姻是漫长的。就我们的身份而言,结了婚就要从一而终,你要和她二人中的一个,共度四五十年的岁月,千万要选对人。

马修的说辞在老夫人的话面前显得好苍白,老夫人的眼神,慈祥又世故又洞悉世事,首先用“像个堂堂君子所言”的说法否定了马修的话。然后再以理反驳,让马修的话一点说服力都没有,面对老夫人问题,他只能去说冠冕堂皇的理由。在这里,老太太一句“像个堂堂君子所言”反映出了老太太的态度,尽管作为一名君子,应该遵守承诺,然而,事实应该是:在漫长的人生中,真正的承诺应该是尊重自己心里的想法,选择正确的人。从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的性别差异来看,老太太说辞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直接达到反驳马修的效果。

3.4 社会身份差异的对话特点

从老夫人和伯爵商量怎样让外人不嘲笑他们把三女儿嫁给了司机一段话中。老夫人既接受了事实,又想要极力维护家族颜面,在与儿子商量时,老太太语气是商量的,但是也显示出作为长者的身份特征,不断提出建议,其实自己已经做出了决定。

维尔利特:我们要好好编排一下,让别人少说闲话。

伯爵:有什么好编排的。

维尔利特:多着呢。他对政治感兴趣,对吧!还是个作家。我可以根据这几点做些文章,离科克不远的地方,有一户姓布兰森的人家,他们好像跟霍华德家族有些联系。但我们可以把他和他们扯上关系。

在传统的英国贵族家庭中,伯爵的身份是最高的,一切行为决定都要通过伯爵的认同才可以采取行动,作为伯爵的母亲,老太太一方面尊重儿子的身份与荣誉;另一方面,她的行动又无不显示作为一名长者的身份特征。从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看到,社会身份的不同,使老太太的语言即有商量性质,更多的显示出一种长者的口吻与语气特征,了解到这点,我们无法不想深入去观察揣摩老太太,或者其他人物角色的语言特征。

从老太太与玛丽、科里、马修和伯爵的对话中,我们知道老太太作为一个长者的智慧与洞察力,与不用身份的人也采用不同的说辞,对孙女玛丽的亲切幽默,与科里的直接讽刺,与马修的直接与认真,与伯爵的商量与聪慧。在交际中,不同人的不同说话方式,总会与对方的年龄、地位、身份和辈分、对方与自己的亲疏关系、情感身前以及当时的情景等诸多社会因素有关系,产生这样的语言变异与社会变体有很大的关系,老太太的交际方式恰恰反映出这样的社会语言学理论。

4.结论

运用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异理论,探讨社会变体引起的、在人际交际中出现的语气、句式、选词等因素的不同分析《唐顿庄园》中人物维尔利特的言语行为,能够更为清晰地给读者一个关照之所,即言语行为和话语机制都无时不在反映着说话人的身份与地位以及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分析剧中人物的语言特点、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当然也应该看到,以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体理论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也是不够全面、不足于凸显作品中人物之全部有血有肉的灵性与特征,本文只作冰山一角的对比分析,以求进一步的完善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Fishman, J.A. (1972).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An Interdisciplinary Social Science Approach to Language in Society. Rowley, M. 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2] Hudson, R. A. Sociolinguistics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Halliday M. 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 参观百度百科. 社会语言[ M ], http:///view/182847.htm

[5] 陈原. 语言与社会生活: 社会语言学札记[M].北京: 三联书店,1980

[6] 陈思和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7] 胡壮麟等. 语言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8] 刘萌. 社会语言学方法与女性文学研究[J]. 包头:职大学报,2010

[9]《唐顿庄园》(英剧).http:///view/51788.htm

[10]《唐顿庄园》维尔利特的台词http:///new/p424790/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篇(7)

一、辨析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得清楚明白,说明中当然要使用行之有效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画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常设考题有两种:①指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②分析文段中运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这类题,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判定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还要明确这些说明方法的不同功用与特点,区别它们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等概念的不同,如一些学生对“下定义”与“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区分不清,“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而“作诠释”则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较详细的解释说明。又如“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是“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而在记叙文中“对比”则是一种表现手法。另外,要熟悉、掌握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如列数字可使说明更准确,更具科学性;打比方可使说明形象、生动,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引用可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方式一般是: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如2011年河北承德市中考卷《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的第17题:“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说明方法,并体会、理解其作用的能力。只要考生对几种说明方法善于辨识和区分,对其作用明确了解,解答就不难了。答案示例:①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了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②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二、感悟语言特点,品析词语表达的效果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词上,如文中常出现“大约”、“左右”、“上下”、“几乎”、“可能”等一些修饰词语。一般考题常常考查这些修饰语的作用。解答这类考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修饰语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重点突出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该类考题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试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种题型的答题方式为:“××”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其答题方式为: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了。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如2011年山东临沂市中考卷的第18题:“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这道题旨在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体会,只要能根据提示从说明语言角度进行分析阐释就行。答案示例:不可删去。“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去掉这两个词,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三、理清文章脉络,补写语意连贯的词句

近年来,在说明文的阅读考查中,常出现根据文意“补写语句”这一考点。这个考点的常设题型主要有:①补写恰当词语。②为选文拟写一个标题。③补写过渡语句。④补写总领句。⑤补写总结句等。无论何种角度的补写,都要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地理解事物的特征,使所写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如2011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卷的第14题:“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根据选文中的提示语“这两则故事说明”和其后的标点符号“:”可知这是一道补写总结句的试题,要求学生补写上第⑥段中的两个故事所说明的现象或问题,细读文段,可知道使用麈尾的王衍和张讥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人物,于是我们可补填上“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或“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的答案(意思相同即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