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党校结业论文

党校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1 06:01:10

党校结业论文

党校结业论文篇(1)

关键词:现代教学理念;党校培训文化;学员

党校培训文化应当是一种以学员为中心,以确立党校培训特色、培训理念为核心内容、追求与党校办学目标和阵地功能相一致的现代管理新模式。表层的党校培训文化是校容校貌,进一步的行为文化是在课堂上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层的制度文化是与时俱进、人性科学的规章制度、党校的组织运转体系,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我党校的精神、党校的理念。学员到党校学习就是一个在党校培训文化的引导、感染、熏陶和启发下,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执政理念及高超的执政本领的过程。整合提升党校培训文化对于增强党校发展的动力,凸现党校的特色,增强党校的凝聚力,提升党校的竞争力意义重大。

一、阵地作用与熔炉作用相结合,坚持姓党教“党”

《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重要阵地”,同时又指出党校“是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作为“阵地”,就是指党校的教学职能.是外在属性。党校首先是学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熔炉”,是指党校的教育定位,是内在属性,是由党校的性质决定的。必须把党性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永远经得起执政党的考验。因此党校的教学工作既要体现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阵地作用,更应该着重体现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教党的教育理念。

二、理论武装与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

服务中心工作党员干部来党校进修培训的直接目的,一是进行理论武装,二是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探寻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法途径。《党校工作条例》中在规定党校的基本任务时也重点强调,要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教学,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因此,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是党校教学工作的显著特征,各级党校围绕大局、服务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是党校优质培训文化的重要体现。

三、教育培训与学员实际相结合,实行分类培训

把握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实施分级分类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精神,党校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布局,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把年龄相近、工作接近、级别相同的干部相对集中编班,因班施教,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针对不同工作性质与专业特点,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谁管理,谁调训”的原则,实行分类别培训。对于党政群机关干部,要着眼于提高他们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他们依法行政、驾驭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的能力;对企事业单位管理干部,着重提高他们的现代化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整体素质;对于专业技术干部,主要采取知识更新培训与技术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办法,着重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应用水平的能力。其次,要突出培训重点,实行分层次培训。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县、科级下部和优秀科级后备干部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要着力培养他们的战略思维,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的能力,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养,优秀干部优先培养,紧缺干部加紧培养”。

四、教学内容与学员需求相结合,坚持按需施教

讲授理论课紧密联系实际,对于党校教师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党校要着力构建机制,从教学和管理环节入手,确保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一是分析和把握学员所思、所需,科学设置教学专题,保持教学专题的稳定性和创新性;二是加强对调研活动管理,学员调研要有教师指导,教师撰写教案和科研论文,必需调研在前;三是对市委、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下发的会议决定和文件精神,只要无保密要求,教师可以传阅,使教师了解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教师到市直有关单位和部门了解情况,查阅资料,评身边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旋律。通过以上措施,确保教学专题的针对性、思想性、时代性、实效性,在学能管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让党校学员在培训学习中实现理论上有新收获、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启迪、精神上有新风貌、工作上有新思路的学习目标。

五、课堂讲授与互动研讨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

克服传统培训呆板枯燥的弊端,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逐步向启发式、案例式、答疑式等新的教学方法转变。在教学结合方面,通过开展学员论坛、演讲比赛、学员座谈等方式,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另外,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适当安排考察调研等活动,增强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要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党校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校园网上构建网上党校,利用网络阵地对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路线教育,让科学理论、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走进校园网,主动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

参考文献

[1]姜天汇.建立现代培训理念,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党校教学改革[J].大科技,2010(12).

党校结业论文篇(2)

关键词: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策略

作为党员培训及政策宣讲的重要阵地,党校在基层发挥着“指路明灯”的作用,承担着党员培育与组织建设的重任。当前很多基层地区对党校建设不够重视,基层党校与地方学校功能与组织架构层面交叉,不利于发挥党校的教育功能。近年来随着党员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和丰富,这种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党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予以重视。

一、党校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强党员的底线意识,坚定领导干部的初心使命

党校是基层党员提高政治觉悟、与时俱进保持思想先进性的重要阵地。党员在生活与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现实问题,在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始终坚守党员的底线意识,坚定初心使命,让自己的行为与党员的身份相匹配[1]。党校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与政治敏锐性。党员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新时期优秀党员、时代楷模为标杆,实现自身价值。

(二)突出主业主课,激发党员建功新时代的热情

党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业主课的作用,让基层党员能够紧跟时展趋势,了解我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保障民生和稳定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从而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建功新时代的热情[2]。党校要在主业主课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为党员岗位工作注入动力。

(三)紧跟政策导向,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党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对学员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教育意义,要始终紧跟政策导向,宣传当前党中央的相关政策与学习文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展的趋势和重点,从而使广大基层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力量,为新时代中国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能在全民中起积极的带头作用,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个体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存在形式主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党校也在不断加紧培养专职教师队伍,吸引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加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党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较多,很多教师直接从校园走进党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与基层工作相脱离,从而影响党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契合度,导致党校教育不接地气、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员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3]。

(二)科研能力不强,评价考核方式较单一

党校教育科研工作长期以来相对薄弱,科研成果大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实践指导性,这与党校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与基层联系不紧密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教师缺乏科研能力、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有关[4]。当前党校教师的评价考核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理论学术研究层面,对教师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有要求,但对其实践指导性要求较低。教师大多缺乏实践意识,不愿意深入基层,不了解现实社会生活存在的思想问题,科研理论成果浮于表面。

(三)工作缺乏热情,没有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

理论研究工作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教师长期面对枯燥的研究与学习往往会失去动力和积极性,导致理论水平下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降低了党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党员教育工作,无论是日常开展“”,还是党史、廉政教育,都在不断与时俱进,并且对现实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5]。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党校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认同感,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紧跟政策文件精神,将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增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动力,提升党校教育的现实指导性。

三、党校教育教学现状

(一)培训形式僵化,教学活动不够丰富

基层党校教育普遍存在培训形式僵化的问题,大多党校以宣讲的方式为主,主张理论讲解和精神解读,在理论与实际结合及理论的现实指导分析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整个课程体系以理论为主,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部分党校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基层党员的能动性。实际上,党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扩充基层党员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理论的科学性与指导性,自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切实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当前党校教育单一宣讲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基层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增强党员自身的素养。

(二)党校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

党校课程大多与时政、历史、党的精神及工作要求等内容相关,相对而言理论性较强。课程对个体的逻辑思维和抽象判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大多注重讲解理论,而忽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地方党校实践性不足体现得更明显,如何有效突破实践性不足的桎梏是党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时展对党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党课学习时间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

党校学习作为一种非全日制的常态化教学,往往只能采取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能够充分利用基层党员的业余时间,实现课时学习的量化需求,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科学不断进步,党校教育融入了线上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打破了时空条件的限制,使党校教育呈现了碎片化的状态,如果不能同步提升对党校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必然导致党校教育质量下降。

四、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研究教师挂职锻炼体制,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

要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就必须注重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环节。要想提升党校教育质量必须不断创新提高师资力量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贯彻执行“行知合一”的培养目标[6]。首先,党校要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改变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工作安排与实际能力安排其参与基层锻炼,鼓励教师在基层实践锻炼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提高实践水平,扎根基层开展理论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作用;其次,党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心态,让教师充分认识实践的重要性,珍惜挂职锻炼的时间,切实提高挂职锻炼质量;最后,党校要注重观察教师的心态,很多教师在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感觉自己是“过客”,反正只是挂职体验,因此对于基层工作中出现的实际及思想问题视而不见,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党员的形象,不利于教师知行能力的提升。党校要切实深入研究挂职锻炼体制,完善对挂职锻炼工作的监管,对于部分有思想问题的教师要及时干预和引导,从而提高教师基层实践水平,为其日后从事党校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二)丰富党校教师考核评价方式,增强其科研能力

党校要注重丰富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从源头改变党校科研工作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提高党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党校教师的科研能力。首先,党校要改变“科研看论文”的晋升标准,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社会性工作纳入考核标准,使党校教师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7]。比如,参与某大型国企单位的党建工作,利用党校丰富的教师资源参与基础党建工作,一方面能够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让基层党员能够在工作之余接受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党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基层党建活动纳入考核量化标准,让教师了解基层的同时,提高其实践指导意识,为科研提供更多论点和研究方向。其次,党校要通过完善的考核标准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现有“论文至上”的标准,将更多精力投入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层面,增强教师理论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实践融合的意识,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作为科研的第一标准。最后,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更要符合和满足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注重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是党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关系着党校教育的水平,将更多科研能力转化为实践成果是党校的重要任务,要将实践成果应用于现实社会,从而形成更有感染力的教学成果,提高基层实践水平。

(三)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养必须注重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提高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当前基层党校积极性不足,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是现实需求同样也是党员自我提升、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党校要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自我认可的程度,除了适当提高党校教育工作待遇之外,还要加强社会对党校教师的认可,提高党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其次,党校要加强教师自身思想觉悟的教育,教师认可自己的工作可以增强对自身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思想,抵制社会中不良的思想,使党校成为“思想的净土”,为广大基层党员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教育。最后,党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让教师始终铭记自己的教育使命与职责,提升职业神圣感与责任感,与时俱进地提升专业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基层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让基层党员能够通过党校学习进一步淬炼党性,锤炼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切实为新时展贡献力量。

五、提高党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活动,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党校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理论宣讲的弊端,让学员能够在课堂上了解更多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提高党校学习积极性,切实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性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提升县域地区干部的执政能力”专题教学时,教师要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等多个层面深入展开研究教学[8]。教师可以结合当地薄弱环节展开教学,也可以结合其他县域可借鉴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参加学习的县域干部能够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比如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及大数据平台筛选等,锻炼基层党员干部在复杂表象中分析本质的能力,丰富课堂表现形式,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积极地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二)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

教学不是目的,让学员有效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让学员真正将党校所学内容融入本职工作,为其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指导和保障。比如在学习生态文明建设时,要充分将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政策和思想导向相结合,让学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衡量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主旨,保证地方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思想路线开展,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党性教育常态化,锻造政治过硬的党员队伍

党校教育不能仅存在于党校中,也不能是阶段性、片段性的教育,而应该常态化、体系化。党校要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总体布局设计课程,形成以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为主业主课,包括“当代世界”“形势与任务”报告、能力培训、知识培训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有层次、有专题的架构,保证学员目标明确、思维清晰,确保教育质量。党校教育除了要完善自身教育体系外,还要推进教育常态化,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党校教育日常学习平台,强化教学力度和效果。通过“学习强国”教育平台将党课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政治觉悟。

六、结语

党校结业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同志 党校 教育思想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探索和回答怎样巩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问题加以考察,并亲自抓教育工作,对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的方向、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而在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他又始终把干部教育工作视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程,并把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他对党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指导方针和目标、培训原则和如何办好党校等问题,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邓小平的党校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党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党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党校教育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关于党校的地位问题,邓小平同志是极为关注的。1956年9月,他在党的八大作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党校。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根据党所面临的形势,在他的领导和倡议下,中共中央制定并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条例》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党校校长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干部选配。”这就对党校的重要地位做了明确的界定。

关于党校教育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有明确地论述。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讲到:“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0页)邓小平同志这里讲的“人”,就是指干部。干部,一是指全体干部,二是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侧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的成功,邓小平同志领导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领导人、领导班子成员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建立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离不开对现有干部的培养提高。在干部培训的途径上,邓小平同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办学校,办培训班进行教学,一个是自学。”(《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3页)既要有党校、高等学校干部培训班等集中培训基地,又要有业余、函授、电教、电话教学等手段。对于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他提倡要“加以培养,进进党校,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86页)可见,邓小平同志对党校的作用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全局得失和事业成败的一个根本大计。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1980年2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1982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十二大党章和1982年通过的宪法,都增加了有关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内容,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地位。

二、党校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按照“四化”标准培养干部

邓小平同志讲过,教育需要“狠狠地抓一下”,怎样抓?抓好教育首要的是“抓头头,抓方针。”为此,他在对我国教育工作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包括党校教育在内的教育工作指导方针和目标——坚持“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所作的题词,它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设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指明教育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相适应,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人才。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注重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特别是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教育必须从自身特点和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立足于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准备人才,使今日的教育能够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整体,是邓小平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反映了他从当代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提出的总体要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指南,也是新形势下党校教育的长远指导方针。坚持“三个面向”,我们的教育事业就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会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党对干部的标准是否德才兼备,在党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上,邓小平同志对此赋予了新内容,提出了“四化”标准。他指出,要“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他还进一步强调说:“从中央到各个地方,都要有一批勇于探索、精力较好的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逐步实行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当然还有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0页)实现干部队伍“四化”是三中全会以来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方针,它是从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要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对德才兼备标准的通俗化、具体化,是对其进一步的坚持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邓小平同志还提出,要按照“四化”标准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里讲的“四化”标准和“四有”要求,提法不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四有”是对所有干部的起码要求,“四化”则是对领导干部更高素质的要求。我们的党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和建立起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而且是一支宏大的队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4页)这就为党校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培养目标。

三、党校教育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党校教育的根本方针和基本方法,作为党的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的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这一原则,曾指出:“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神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邓小平同志继承了这一思想并提出,进行干部培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党校教育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建设同革命一样,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我还想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这不仅是专对新干部,对老干部也同样适用,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6页)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单纯是个关系到干部自身的进步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的存亡,国家、民族兴衰的大问题,因此,全体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而不是被动地、认真而不是应付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7页)同时,邓小平同志要求学习理论不要脱离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并要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6、147页)在毛泽东、邓小平的倡导下,重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已成为党校的教学传统和基本原则。

四、搞好党校教育应重点解决的四个问题

邓小平同志不仅注重阐明党校教育的地位、作用、方针、目标等根本性的问题,而且还就如何办好党校提出了周详可行的具体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党校的基本建设问题

邓小平同志认为“办学校需要有准备。”具体的说有四条:

一是校舍和选址,“没有校址怎么办?”还要准备校舍,创造物质条件。

二是配备好领导班子,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很重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63页)配备好领导班子重点要选好三个人:“党委统一领导,书记很重要,一定要选得好,这是第一个人。第二个是领导科研和教学的人,要内行,至少是接近内行或比较接近内行的外行。还有一个管后勤的,应当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甘当无名英雄的人。有了这三把手,事情就比较好办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53页)他特别强调“这些干部比现职干部还重要,要选最优秀的,特别是能深入实际、努力工作、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干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63页)教师也很重要,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责任心,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8页)他提出要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是他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他要求各级党委和学校党组织,应该热情地关心和帮助教师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帮助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更多的人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的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55页)要使广大教师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并且他向全党提出提高教师的地位要有政策和措施的保证,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教师待遇的措施。包括党校教师在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教师在工资、福利、住房、职称、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广大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饱满的热情,满怀信心在努力工作着。

三是教材问题,“教材很重要,要统一教材,”(同上)。

总之,邓小平同志对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舍建设、教材建设、学员队伍建设等都谈到了,可以说,这几个方面是每一所学校建设的必备要素,也是党校建设的永恒主题。

(二)关于党校教育体系和学制

1954年7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把全部党员干部在若干年内轮训一次,必须把各级党校作适当调整,建立高、中、初三级党校体系并相应制定轮训计划。同年8月,中央据此召开了党校工作汇报会,会后发布了《关于轮训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省、地、县各级党校应运而生,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确、上下衔接的高、中、初三级党校教育网络体系,使得党的高、中、初三级干部都能到相应级别的党校接受培训和轮训,从而有效提高了全党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关于党校的学制,邓小平同志讲到,要长短结合办,不断线,“党校带有经常性的性质,学习实间长一点。党校还要培养理论干部,要求学员系统地读些书。轮训,则时间很短。或者把党校分成两部,一部搞经常的党校教育,一部搞轮训,教员也分开……看来,党校不经常办会受到损失。轮训可用十天半月或一周,脱离工作,去议论一番,也可以读一读书,或者在一个时间集中议论一个中心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32-333页)

(三)关于党校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讲得更具体,他强调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进行综合性教育:“对于干部的教育训练,要使他们学好马列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懂得现代战争知识,有好的思想作风,有强的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要使他们学点搞工业、农业的知识和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学点历史、地理、外语;有条件的,还要使他们学点专业技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79页)进入新时期以后,他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学习什么?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着重还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53页)

(四)关于党校教育的方法

党校结业论文篇(4)

一、扎实“两学一做”,德育显成效

“两学一做”,“做”是关键。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脚点是“做”的常态化制度化。校党委坚持学做结合、以知促行,深化“亮身份、树形象”活动,教学工作硕果累累。综合支部高三30余名教师中有党员17人,**主任还担任综合部党支部委员会宣传委员,在年对口高考中再创佳绩领跑全市;综合支部房娟同志参加省技能大赛获得金奖,陶宏弘同志获省技能大赛二等奖;就业支部蒋金虎、解秀锋、潘从淮同志分别指导学生获省技能大赛三等奖;就业支部丁玲玲同志获“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淮安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工作者”、“淮阴区优秀共青团干部”、区级优课一等奖;综合支部张红岩同志获“淮安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就业支部严海军同志获区经典诗词朗诵一等奖、市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区诗歌朗诵二等奖,指导学生获省文明风采大赛摄影类三等奖、区中小学艺术节书法比赛一等奖;崔沛泉、单超杰、于春宝、汤敏、孙克普、刘苗苗、李燕等多位同志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多次获省市级奖。

二、探索德育新课题,丰富德育内函

我校还实施了由就业部党支部牵头的《国学教育与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校级科研课题研究。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启动“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育工程”,并以“国学启蒙为载体对中职生实施素质教育”为切入点,把《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课堂。为保证诵读效果,我们坚持“四有四结合”的原则,即有专业教师指导、有时间保证、有创新方法、有奖励机制;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与做人教育相结合。从《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中选取名篇名句编成《四书》“经典”导读教材,学生使用。通过古圣先贤的故事感染学生,用传统文化的圣贤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修心修志,明事理知礼仪,从点滴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内化、传承和创造。

三、聚焦党建文化建设,文化育德人

2020年,为充分发挥党建文化的教育引导和凝聚作用,激发全校党组织和党员奋发向上、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全校各部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我校积极开展“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活动,力争形成立体化的党建文化阵地、特色化的党建文化品牌、信息化的党建文化媒介、系统化的党建文化制度、科学化的党建文化平台,有效拓展我校党建文化建设新领域,积极构建学校社会相衔接的党建文化建设新格局,打造体现时代性、典型性、创新性的党建文化,增强党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渗透力,推动党建工作上台阶、提水平、见成效。

四、拓展党建工作内容,做实德育工作。

校党委将今年的“三会一课”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探索学习与讨论的互动方式。把“三会一课”的重点落到实处,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大讨论。

党校结业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党校;培训;组织工作;入党积极分子

1高校党校职能

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基层党校还承担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高校党校肩负培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是入党前的必修课,是入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校党建工作有机组成。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大学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是党的事业和学校育人目标的要求,是国家建设发展需要,因此,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培养青年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党委对学生党校工作组织领导,具体工作依托学工队伍

作为地方工科院校的广东工业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级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为己任;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人数激增,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任务加重。根据我校多校区办学等实际情况,2005年,继续在学校党校的基础上,以校区和专业学院为主成立了六个分党校:正式聘任了分党校校长和任课老师。

2.1学校统一安排教学和分党校组织办班

2005年以来,分党校规模相对固定,培训班教学形式除了讲座教学,还有分组专题学习讨论,视频学习,网上学习,党校培训班坚持“提高理论素养,端正入党动机”的教学要求,形成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理论性、思想性强”的特点。

2.2学院党委重视培训班组织工作

至今,我校共开办27期业余党校,培养了大批党组织后备力量。从2006年第22期党校开始,我校第四分党校由信息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组成,重视培训班组织工作,认真贯彻学校党委工作要求,培训班每期学员总数达450人左右(每年两期)。

2.3培训班组织工作为关键

学生党校组织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包括两个核心部分,一是培训班具体组织工作,二是把好培训班学员入口关。分党校校长,专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负责老师、辅导员负责学生党校各项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委对学生党校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党校培训前期,第四分党校部署组织工作,根据两个专业学院党员现状、发展比例及已培训情况统筹安排向各支部下达培训指标,各支部根据下达指标遴选学员,最后由共青团组织统一向党委推荐。党校组织工作力量主要依托专业学院学工队伍。

2.3.1培训班具体组织工作

学生党校组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模块。

①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确定培训计划,结合学生专业课的学习需要和学校教学安排,开展组织建设工作;使学党校教学活动,依托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工作。②办好培训班“开班仪式”;塑造良好的党校形象,增强党校号召力;召开培训班动员大会,加强党校纪律要求,通过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养成严格遵守校纪的自觉性,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形成培训班学习的良性循环。 ③在培训班学员选聘学生负责干部,组成学员管理小组,对学员的纪律情况进行考核,培养学员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干部素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④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组织和开展学员分组讨论,视频学习,提高学员学习的自我参与度和积极性,确保培训学习效果。⑤做好党校学员考核工作 ,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组织安排学员考试,开展阅卷和结业证书鉴定工作。

2.3.2 把好培训班学员入口关

为提高党校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必须把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入口关。在党校招收学员采取一些措施,对报名者作一定要求,充分调动学生接受党支部集中培训的自觉性,增强学员自觉学习意识。为保证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在组织学生参加党章学习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中国共产党章程》及入党程序等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教育,加强坚定信念教育,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综合素质,只有日常的工作做好了,使得党章学习小组和培训班学习两项工作前后良好衔接,才能更好在大学生中间更多的团结和凝聚有志青年,努力把他们引导到党的队伍和事业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从2005年起,根据工科院校专业设置和校区分布,建立教学新布局的四年,第四分党校重点抓“理想和信念”教育,共培训学员3300多人,这些同学入党后,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校规校纪的模范执行者,有力促进学风建设。先后有一大批党员学生代表学校,在国家、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党员、党校优秀学员在工作岗位上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给予高度好评。

在学生党校蓬勃发展,有力推动学校学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以往的几期党校组织工作中的不足处。

3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人数增多,入党积极分子激增,给培训班教学、组织工作带来不少压力;组织建设工作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如没能循序有效开展,没有效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党校培训班教学效果就无法得到保障。

3.1党校培训工作需有充足组织工作力量,强烈工作责任感的学工队伍

①党校值班工作安排中,学生工作者(辅导员)身兼数职,其它工作安排,与党校培训工作计划冲突,突发事件临时处理,造成辅导员工作不到位,由于个别辅导员对学生党校培训工作意识不足,业务能力待培训提升;缺少影响了组织工作的落实和培训班教学质量。

②实际工作环节中,各学生党支部遴选入党积极分子,没有严格统一标准,培训班学员的产生仅由年级辅导员把关,出现较大差异化;由共青团组织统一向党委推荐等环节或被省略或未能严格执行。

③培训班组织工作未能有效得到落实时,相关监督考核力度薄弱。

3.2培训场所、教学模式和力量等培训资源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①新时期学生党校培训学员人数多,办学模式效仿中央和地方党校的,培训时间过于集中固定,而高校目前均采用学分制,可自行安排时间,学员的党课学习时间与专业课或各类选修课的时间冲突,难以协调,给组织工作带来挑战。②培训班学习以被动式培训为主,培训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课程的有机联系不强。作为在一线开展组织工作的学工队伍,需调查掌握学员的学习现况和实际需要,改进培训班教学。③分校区办学,每期党校都出现由于学校工作安排调整,党校办临时的通知改变原教学计划的情况,增加了组织工作的难度。④学习环境的营造,小组讨论课室等学习场所申请困难,有时需东挪西借,影响教学质量。

3.3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需要学工队伍把握青年学生特点,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为入党重要环节,但与其他工作环节的衔接重要,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培训开班前教育、培训班结业后教育不容忽视,需要学生工作队伍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②党建组织工作的责任重,要求高,一味要求辅导员在做党务工作时抱着奉献的精神,牺牲节假日开展高强度的工作,并不实际。

3.4目前培训班教学效果评价不全面

目前,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学员在党校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考试和论文相结合(考试占考评70%,论文占30),很难全面考察学员受教育情况。

4工作建议

学生党校的培训对象是在校学生,组织工作模式及学习形式需结合学生实际调整,加强培训班组织建设工作,学生党校教学活动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委中心工作和学校整体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才能更好发挥其作用,取得了新的进展。

4.1加强对组织培训班工作学工队伍的管理力度,完善培训机制

①各党委召开研究工作会议,规范组织工作,加强组织人员力量、业务学习和监督考核,完善的组织工作长效机制和队伍管理是党校顺利发展的基础。

②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健全二级培训模式,形成以学校党校为主导、由“学院党章学习小组—学校党校”共同构成完整的入党积极分子二级培训体系。

③学院团委需加强推优工作,学工队伍把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入口,规定招收学员需通过学院党章学习小组培训和学校党校实行入学考试,调动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的积极性。

④总负责组织工作的老师协助学院党委,安排协调培训班各项组织工作,以人为本,温馨短信提醒,激发工作热情,强化团队意识,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

4.2加强组织工作交流力度,完善培训环节

学校层面多召开组织工作会议,邀请相关部门,其他社团参与工作讨论,打破学生党校闭门造车的工作局面,着力加强党校办与各分党校、学校各部门沟通和工作联系。学生党校办学规模大,时间短,各自为战,党校顺利发展和培训班办学长效机制建立,需更多的工作交流总结。通过调查问卷和交流座谈等形式,收集整理学员对学生党校培训班的工作建议和学习心得,改善培训班的组织工作,促进党校发展。

4.3打破培训的资源制约,改善硬教学设施

适当增加办学专项经费,提升培训班组织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优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的场所,努力加强党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教学和组织管理手段现代化,利用现有工科院校网络优势,创新培训形式,形成网上党校教学体系。

4.4各分党校丰富学员学习活动,完善培训评价体系,提升学习积极性

由学校党委、分党校统一领导,调整部署,学工队伍具体完善全面反映培训班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综合学员结业考试、分组讨论表现、考勤情况、学习论文和自学情况(学生自我管理考评)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党校教育情况;注重引导学员讨论和自学,利用良好的地缘优势,加强与企业、爱国教育基地联系,重视党建实践工作,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穿增强党性要求,实地考察学习中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巩固培训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晖.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领导与决策, 2007,(10).

[2]张卫国,黄步海,李曼.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思考和实践[J].教书育人,2006,(7).

[3]李薇薇.毕业生那些素质最被企业看重[N].中国教育报,2008-01-07.

党校结业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党校建设;现状;对策

高校党校是全国党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高校党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党校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建设明显不足。要提高党校培训质量,关键在于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后,高校党校的办学规模也相应扩大,不少学校能够讲党课的高水平教师比较缺乏,面临着师资短缺的问题。另外相当多的高校党校的绝大多数课程,都是由兼职教师担任,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党校教师的知识水平、理论功底、教学能力不能与时俱进,难以适应当代党校教育的需要,极大地影响党校教学的质量。

二是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入党动机就是指激发和维持申请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的心理倾向和内在动力。入党动机是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信仰、政治追求在入党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正确的入党动机指导正确的争取入党的行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党充满着感情,把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的一种政治追求和政治信仰,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因而他们参加党校学习的动机是较为纯正的。但是,由于近年来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对待入党的问题上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有的是为毕业后走上仕途奠定基础,有的是为毕业就业找一分称心的工作添加一个砝码,有的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是处于对荣誉的渴望,有的则仅仅是为了家长的期盼。大学生中入党动机出现的偏差,客观上加大了高校党校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是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高校党校要想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广泛深入的党校建设理论研究作支撑。从总体上看,目前高校党校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党校的发展实践。高校党校工作的主要理论问题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新形势下高校党校的准确定位与特殊职能以及高校党校特殊的教学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尚未出现突破性成果。广大理论工作者对高校党校理论工作的关注远远不够,同时,研究方法单一。

四是管理制度仍不够健全。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独立设置党校,采取与组织部、宣传部等合署办公或合并挂靠的方式。由于没有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无法对学员实施有效的管理,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质量。有一些高校成立了二级分党校,但对二级党校定位模糊,运行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二级党校的功能定位、职能分工不明确。

二、解决高校党校建设中F实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是高校党委强化领导、加强党校师资建设。高校党委要加强经费保障,健全机构、制度,确保党校可持续发展。要从党校体系设置上进行规范,职责分工要明确,高校党校必须有常设的领导机构,要成立党校校务委员会,设置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党校日常教学和管理事务。党委要按照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要求建设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完善选聘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的机制,逐步形成一支素质精良、富有热情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是以育人为本,加强学员理论教育。入党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与学生对共产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在党校授课中要深入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利用各种形式深入讲授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实践发展观,来加强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政治鉴赏力和政治敏锐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三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来提供理论支撑。高校进行科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着眼高校党校建设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如党校的基本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等,找准切入点,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上的重点突破。

四是建章立制,实施规范化管理。要不断完善高校党校规章制度,来保证加强高校党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既要制定各级党校职责的基础性文件,也要制定对学员教学、考试、管理等一系列环节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和管理办法。例如,制定高校党校工作规程、工作条例、培训工作规划等基础性文件,以及党课培训管理办法、学习培训档案制度等制度文件,使得党校的管理与建设有规可依。

党校结业论文篇(7)

现就我镇党建述职如下:

一、 建红色堡垒,坚持党办教育不动摇。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党建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保障,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政治保障,深刻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创新载体,传承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们是这样做的。

把学校的办学思想、方向要与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相结合。党建工作为学校整体工作创设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学校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学校依法治校,监督广大教师依法执教,保证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办学特色等方面应该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把校长负责制和党组织的民主监督相结合。学校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学校发展规划、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基建项目、大额经费开支等重大事项,必须提交学校支委会研究决定,由校长负责实施。要把党组织的领导延伸和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提高党建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影响力。

把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与推进项目制度化相结合。运用党建思维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心同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重点,确定党建课题项目,由党组织书记牵头,吸纳党员干部、校长后备人才、青年党员教师等参加,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和理论研究。落实支部生活日制度,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按照领导班子过硬、党员队伍过硬、党内生活过硬、基础保障过硬、工作业绩过硬“五个过硬”的标准,积极创建“过硬党支部”。

二、 树红烛先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充分发扬党员教师甘当“红烛”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先锋”作用,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之风,引导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行为世范。我们是这样做的。

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相结合。历年来,我镇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注重党务工作人员和党员教师的培训,把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党务培训相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加强党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党员成为教学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把挖掘推介党员教师“红烛”典型与加强青年党员教师培养结合起来。坚持用身边人和事教育身边人,开展月度育人楷模评选。落实年轻校长后备人才、集中研修、师徒结对等机制,继续推进落实“青年党员教师先锋岗”“红烛先锋”创建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宣誓”,签订《师德承诺书》《廉洁从教承诺书》。杜绝有偿家教。开展“入党为了什么、为党做了什么”大讨论和演讲比赛,强化党性锤炼。

把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和党员队伍建设制度结合起来。管理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我镇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党员的管理制度相互结合,分别制定,细化管理,相互促进。不断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班子例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把日常的党建工作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积极性,促进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三、 捧红心向党,树人立德育桃李。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深刻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不变的教育方针。我们坚决贯彻落实。我们是这样做的。

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文化育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办学品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将“打造一所学校,形成一个亮点,彰显一种特色,引领一方文化”作为建设校园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积极“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推进党史国史进校园,打造校园“红色文化长廊”。推进红色教育进课堂,将爱国爱党思想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开展红色文化进家庭;抓好教室、寝室、图书馆、食堂、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

把学校德育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讲话,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校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认真做好“国旗下讲话”和每周“优秀班级”流动红旗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和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讲红色故事”“党史国史知识竞赛”“专题报告会”“我的祖国主题征文”等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中小学校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党的政治认同。将德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历史文化、法制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美德少年”。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们的党建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上级党委高标准仍有差距:1.学校党建要创新,要与时俱进,方法仍不多,力度还不够大。2.不是所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都体现得很好。3.要继续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步伐。

今后的打算。1、继续做好德育育人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德育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德育工作思想育人、学习育人、活动育人的作用,深化党建、德育一体化。

2.继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突出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高校课堂建设,进一步研讨教学质量在教师考核、评优中的作用。

3.加强团队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机制,探讨绩效工资的可行性、操作性。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