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24 17:00:02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篇(1)

论文提要:案例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学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阻碍与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阻碍;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篇(2)

论文提要:案例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学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阻碍与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篇(3)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殊情境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具体指首先创设一个地理教学情境,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对一些案例进行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进而鼓励学生讨论、实践,最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面总结归纳。这样的案例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素质教学的发展,而且与现代新课程的理念相符。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特征

(一)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对学生感兴趣的地理话题进行收集整理,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老师可以将其作为地理案例引入,讲解地质灾害的预防问题,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加强对实践和归纳的重视。地理案例源于生活,与地理教育密切相关。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认识到实际情况,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的意识得到创新。学生通过对地理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来解决地理案例中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形式,从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和探索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比如,地理老师将某茶园的建设与发展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收集,然后应用课堂的讨论中,使学生在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创新意识也得到强化和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择有针对性的地理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地理案例,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致,能够将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规律反映出来;其次,地理案例要真实,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地理事例,与客观实际相符;再次,选择的地理案例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第四,地理案例要具有实用性,选择的案例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总之,在进行地理案例的选择时,既要将地理案例的质量保证好,又要顾及到学生的素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合。

(二)科学运用地理案例

1、地理案例的提出。地理案例的提出形式非常多,可以印发地理文案材料,师生口述,现场参观等。案例的提出需要一定的动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讨,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扩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地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地理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的关键就是将地理案例的内容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研究并讨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首先,老师要组织学生创造一个整体参与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对地理案例抒发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进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放式的地理案例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同时使得地理案例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

3、地理案例的评价。对地理案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是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升华。地理老师要对地理案例的讨论进行补充式的讲解,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思考,积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以及自我评价。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扩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中人才,为学生的高考升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高中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三、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在新课改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其不仅能够使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而且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高中教育教学的大势所趋,其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进而为高中生的高考升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高中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君芬.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探究[J]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学;静态;动态

作者简介:张巍巍(1980-),女,山东烟台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讲师,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江苏南京210095)。(江苏

泰州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FIB070335-B11-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71-02

一、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引入及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中,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和撰写分析报告等过程,以达到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其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经过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郑汉姆(W.B.Doham)的推广,被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它甚至被看作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其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始于1930年,此后便不断得到发展。目前,西方大学的财务管理教学均采用此教学方式。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从西方学来的。20世纪80年代,在引进 MBA教育模式的同时,也把其带入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的教学课堂。自引入后,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并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因为很多原因,案例教学法始终未能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地开展起来。

财务管理学是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因此,在其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学的案例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与财务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财务管理案例,让其把所学的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分析案例、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和撰写案例报告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刚被引入我国高校时,出于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教师们积极采用此教学方法。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用是形象而神不像。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问题造成的。

1.重视程度不够

国外著名商学院的财务管理学教学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其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多在50%以上,尤其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竟高达90%。[1]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学教学仍普遍采用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同时我国高校对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很有限,也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与之相配套。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热情。大部分教师都把案例教学当作任务,流于形式,不能把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如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也是只懂理论分析,缺乏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2.案例建设滞后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适合课程内容的案例很少,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缺乏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现有我国高校编写的案例教材,引用的案例与我国国情相符者较少,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国外的案例,并存在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案例翻译错误百出等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新的、有代表性的且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案例,就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的效用不能得到最大发挥。这已经成为困扰当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广泛开展的最大难题。

3.缺乏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案例教学相比一般的课堂理论讲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精深的财务管理学理论知识、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需要具备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财务运作的流程和各个环节。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深厚,但到公司、企业实践的机会较少,缺乏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难以把抽象、晦涩难懂的财务管理理论放在实际案例中,使之具体化和形象化,很难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大部分教师在案例内容选择、案例实施前的准备、课堂组织与引导、课后案例教学总结评价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无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发挥。

4.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为闭卷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为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四种题型。在这种考核方式的激励下,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缺乏学习案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案例的课前准备,在小组和课堂讨论中表现消极、被动,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去。这种考核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多是只懂得数字分析,而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这门课程的考核目的,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可见一斑。

三、改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针对上述谈到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点改进建议,希望通过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师生共同参与的高校财务管理学新案例教学法模式。

1.大幅增加案例教学课时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教学法具有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挖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其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最终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可以把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学效果发挥得更佳。而要做到此点,重要的就是大幅调整案例教学的课时数。如果财务管理学是必修课程,案例教学至少应该占到总课时的1/3,高者可以达到1/2。如此,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把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其在长时间进行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精神疲劳”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等晦涩难懂但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章节。

2.编写和及时更新案例教材

选择或编写好案例,是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引导性、典型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强是一个好案例应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行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将知识融于案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其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每年都要动员大批教师编写案例。尤其是新课开设时,学校要求教师至少要准备时效性较强的20至30个案例。[2]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我国高校应借鉴哈佛大学的做法,根据高校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首先组织教师集中精力编写一部案例教材。案例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由选取国内外企业的实际资料而来,但必须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实用性。而后,每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编一批新的案例,添加到案例教材中,并把时效性差的案例从教材中剔除。如当前,财务分析一章,教师可以采用青岛海尔等上市公司的财务作为案例分析;时间价值计算一章,可以采用个人按揭购买住房还款明细账单作为案例,加深学生对时间价值概念的理解,掌握时间价值的计算,并对等额还款法有进一步的认识;筹资决策一章,可以以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大宇集团的举债经营作为案例,分析财务杠杆的双刃剑作用,加深学生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理解,等等。

此外,高校还应制订与案例教材编写相应的奖励政策,引导和激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积极参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各种实践与科研活动,为财务管理案例的搜集和编写提供有利条件。

3.建立“静态+动态”的考核制度

改革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以考查基本理论知识为核心的考核制度,构建以考查能力为导向的“静态+动态”考核制度。所谓的静态考核就是传统的基本理论考试,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记忆公式和理论,掌握财务管理学的“知识+技能”。动态考核是指案例考核方式,让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财务管理知识的能力。静态考核和动态考核的分数比重可以各占50%。构建这种“静态+动态”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情况,引导其由“死学”变为“活学”,培养其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决策能力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需求。

4.建立由政策倾斜、专家培训、外聘讲授和基地建设构成的创新发展模式

首先,高校应在教学酬金和职务提升等方面对实行案例教学法卓有成效的教师予以倾斜,提高其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主动学习新的案例教学法、对现有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创新。其次,高校应组织案例教学方面的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使教师明确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并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技巧。再次,高校应积极利用当地社会资源,聘请财务总监(CFO)进入大学课堂,专题讲解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或是让教师去企业实地考察、挂职锻炼,增强案例教学师资队伍的实力。最后,高校应通过建立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调研,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以此带动财务管理案例的开发与研究。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

引言

素质教育伴随教育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新课改对高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做了一系列的规范,希望通过这些变化,使地理教学方式更加新颖、丰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案例教学因其形象、生动,与生活紧密联系逐渐被引入高中的地理教学课堂,使高中地理课由枯燥的理论基础变得精彩纷呈、充满活力、富有魅力。通过教学形式的变化,调动课堂分为,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不断清晰,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已经接近于成人,智力成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能够形成理性的认识,客观的看待事物发展的方向。地理案例教学是采用案例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地理、研究地理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其次,选用的案例要与时俱进,将当前的社会要点问题加入其中,通过实践联系理论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讨论总结,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深入研究,举一反三;最后,案例内容的选择要丰富、饱满,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优化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素质提高、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的开放性

采用案例教学的课堂,对于案例的设计与选择必须是开放的,是学生熟悉的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学生认真思考、分组讨论研究之后能够得到解决,与教学大纲进度相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并且递进加深。同时,背景问题要巧妙的设置,以合适的方式引入,能够激发灵感,拓展思维方式,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成绩的进步。例如在讲授《地震》这一课时时,可以将5.12汶川地震、昭通地震等引入教学案例,进而讲述、震源、横波、纵波、地震的形成,世界上的几大地震带等一系列与地震相关的问题由此引出,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后,可以将地震区的气候变化、民族宗教、矿产资源等知识加入其中,使课堂更加饱满、生动,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二)教师的引导

课堂是师生共同配合互动完成的,对课程采用合适的案例进行预设后,要加强引导,促进生成。通过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展现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案例教学法是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不断深入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弥补理论教学在实践运用中不足的缺点。通过理解、尊重学生个体的思想方式,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在《天气系统》这一课时时,此课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密切,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所在城市的气候特点,然后再讲述冷锋、暖锋及其过境前后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具体操作的方式掌握所学的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指导层次。

三、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案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了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课堂案例要依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选择案例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首先,选择的案例要符合地理教学的要求,遵循教学大纲的设定目标;其次,选择的案例是源自于自然界或者是现实生活里客观存在的具体实例,例如《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最具代表性;最后,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突出主要的地理特征并且能够反应出地理规律,《气候》可选用地中海、热带雨林气候等。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采用文字、图像、数据、景观、剖面图等多种丰富多彩又别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二)明确教师角色与职责

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对自身的角色要有一个清楚的认定。通过改变教学形式把理论知识精细讲解,讲透彻、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能力,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与学习环境,完成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要彰显教师的智慧和教学水平,具有客观典型性,同时要与课时要求的教学内容相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引导学生对案例内容分析讨论,处理好设定的具体问题。对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新旧知识点融合,使课堂具有真实感,充满活力。

四、总结

地理是一个系统,是相互影响与作用分体的合并,大气系统,季风洋流、气候环境、地址地貌、自然灾害,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通过案例教学加以引导,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促进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的为升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秀梅.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初探[J].才智,2014.15:186

[2]王海虹.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10:173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篇(6)

案例式教学法 口腔医学技术 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其宗旨是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均很强的学科,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应用、面向实践。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改变原有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案例,并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中去摸索、各种临床问题的经验,从而高效快捷的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对临床实践中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案例教学法在我院口腔教学中的应用也初见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实施对象

选择口腔医学专业2005级本科学生120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授课;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授课。

1.2实施方法

1.2.1选择案例,设置问题

首先,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次,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整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该教学法以口腔病理学为例,根据系统将授课内容分为分五部分: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涎腺疾病及颌骨疾病。选取与所授内容相对应的典型临床案例资料,并对案例情节进行加工、整理,使案例更具针对性、理论性和综合性,结合教学大纲及所授内容的重点、难点提出相关问题。

1.2.2实施过程

授课前,将案例式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根据提出的问题需要进行资料查询。课堂上,教师把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作简要介绍,然后通过案例讨论把基本知识和理论应用到临床病例分析中。教师作为主持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资料,提出探讨的线索。学生分组讨论,配合教师回答问题,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到问题中,并解决问题。如涎腺疾病章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学内容设计案例为:中年女性病人,发现右侧耳垂下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物2年,近半年来肿物生长突然加快,伴有局部疼痛,面部感觉麻木。临床查体:两侧面部不对称,右侧耳垂下触及一大小约3cm×2cm×2cm肿块,质稍硬,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部分清楚,部分区域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思考问题:

①根据病史与临床查体,你可能考虑到的疾病有哪些?

②临床上应该做哪些相应的检查?

③该病变能否取活检?

④该疾病从临床和病理角度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⑤临床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⑥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提供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如果存在答案不一致的地方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要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在问题的争论中达成共识。

1.2.3完成案例作业

要求在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份病例,通过书写病例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而且可以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

1.3调查问卷

针对案例式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临床运用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作满意度调查,研究学生听课心理状态及兴趣取向,并要求学生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2 案例式教学法的考试方法与教学效果

测量教学效果要有科学的立足点,现行考试制度虽然在考试方式与题型上采取了多种措施,但考试的宗旨却基本如一,即考查学生对教科书或教师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做法,有利于试卷的评阅与计分。但是,这种考试究竟是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引导学生复述甚至背诵现成的结论却很值得思考。进行案例教学法,考试试卷必须打破唯一答案的做法,考查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案例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也可以看出,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临床运用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实验组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存在显著性。

3 讨论

3.1开展案例式教学法的必备条件

(1)案例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教育要求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成熟的驾驭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思维,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能够灵活处理, 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究个别案例中渗透的普遍规律。课题组成员深入探讨案例式教学法,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承担了大量的口腔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2)案例式教学对实习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可以提供最新型的智能模拟人和标准化病人,为案例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保障。

3.2案例式教学法中的关键因素

案例式教学方法历经百余年历史,至今仍备受教育界的关注,从萌芽到成熟,其优点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在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优点和长处是十分重要的。

(1)案例研究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选用案例时应注意:案例内容应健康而具有启发性,选用的案例应当新鲜而有时效性,选用的案例应当简洁而具有针对性。案例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来源,教师收集过程中要进入临床实地收集数据。在案例收集过程中,教师的辨别能力是很重要的,要收集典型、有代表性、病情病程合适、知识面紧扣教学大纲的案例。依据培养月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案例。

(2)案例的内容通常应有一个训练重点,在案例中应该包含足够的知识信息,让学生体会到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以及同一疾病、同一病人在不同治疗病情、病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措施, 这在单纯课堂理论教学中是不易做到的。

3.3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式教学法通过案例的讲解和讨论,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了如何遵循正确的临床思维,使理论与实践得以真正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专业前沿,对该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有所认识,为提高学生科研意识打下基础。重点是通过总结,对学生案例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从案例学习中学到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该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案例式教学法在阶段测试、综合测评方面均明显高于传统多媒体教学法,并且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也显示,学生对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满意度亦显著高于传统多媒体教学法。

3.4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临床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整理、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授课中讲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充分掌握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紧张又充满挑战,随着问题的解决,又会使学生充满成就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此外,加工整理后的理想案例为学生提供的临床信息,可以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学会从细节入手分析问题,并且案例引出的思考题多是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或者是医务工作者的经验结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临床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形成自身实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总之,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医务人才,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口腔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能够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案例选择、时间分配、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晓凤,王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国军事教育,2001,(3):51.

[2]王东霞,白乐田,肖彦文.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7(4):98-99.

[3]李雅娜,殷晓春,刘桂香.案例式教学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09,32(3):423-424.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篇(7)

关键字:高校课堂;活动―角色;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26-04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课堂,尤其是人文社科类课程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C.C.Langdell,1870)首创案例教学,随后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所长多哈姆(W.B.Doham,1919)继承并推动案例教学思想的发展。自1870年哈佛大学率先使用案例教学以来,哈佛商学院的所有课程都用到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而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1]。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的思想传入我国,随后在我国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高校课程中广泛应用,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对我国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影响着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也为推进高校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前期基础。因此,从总结当前高校案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求模式创新的思路和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当前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主要模式及其弊端

哈佛商学院定义案例教学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2]。在我国,案例教学已经不仅限于对工商管理案例的讨论,而广泛应用于高校的课堂教学,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教师讲授型、学生主导型和师生互动型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教师讲授型

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多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型,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理论内容的需要,自主选取案例,并在课堂上通过案例的引入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的一种模式。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模式实质是教师课堂讲授的一部分,区别于传统的理论传授,增添了案例部分的讲解和实践的内容,意欲辅助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仍具有教师主导和单向传授的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案例选择、加工、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单向传授案例的相关内容,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模式的案例教学,通常选择较短的案例来配合知识讲解,具有传授效率高、突出知识重点的特点。就案例组织而言,由于教师对理论知识点有清楚的了解,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引入案例辅助教学,最大优势就是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讲授型模式的弊端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案例缺乏熟悉度,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方面,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讲授型的模式下教师单方面主导案例教学过程,表现为教师制作案例、修改案例、设计问题、剖析案例、解决案例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案例缺乏了解,参与度较低。为此,部分课程的教师,通过课前发放案例材料,课中提问的方式试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由于缺乏约束和规范,学生的参与效果也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熟悉和参与效果,便成为教师讲授型案例教学改革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主导型

教师讲授型案例教学模式改进后的一部分课堂形成了学生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模式,即在较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作为教学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介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3]。这种模式相对于前一种模式而言,学生代替了教师成为案例教学活动的主导,其参与意识和效果都大大提升。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最大特征在于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表现为由学生组建案例小组,自主搜集、选择和加工案例,课上完全由案例小组来讲解和组织案例,教师则退居背后,只是作为任务布置和设定案例教学要求而发挥作用。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和组织案例教学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案例教学的参与程度。

但是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从教师灌输走向了负面极端,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及讲解,案例的准备到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交由学生掌控,容易导致费时费力、学生养成放纵自流的学习态度、教学效果差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三)师生互动型

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是对教师讲授型和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改良后的结果。其基本内涵在于,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案例,将学习者引入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学习者批判反思意识、团体合作能力及对复杂问题充分理解的教学方式。

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进行双向互动,具有明显的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的特点[4]。再则,该模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知识的传输是双向的,即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也是双向的,即学生以教师的意见为参考来调整自身的行为。

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问题:一是过程不明确。案例教学的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活动,一旦缺乏某一环节,很容易使得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该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但没有说明在案例教学的各个阶段如何共同参与。二是角色不清。当前,互动型高校案例教学模式要么是对传统教师讲授型的方法进行修正,教师仍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的参与互动效果受到限制。要么是改进学生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而形成的,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另外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因担心课堂失控和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在实践中没有充分相信学生,导致没有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互动。

(四)三种模式比较研究

教师讲授型、学生主导型、师生互动型三N主要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递进式的发展过程,如表1所示。后一种模式是针对前一种模式的弊端来改进、发展。学生主导型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师讲授型模式学生参与度低的弊端进行改进,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学生的全面主导,没有发挥出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没有解决教学效果差的问题。相较于上述两种模式而言,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针对教师讲授型和学生主导型的弊端进行改进,较为关注于案例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作用和学生参与的双重效果的提升。因此,互动型的高校案例教学模式应是未来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价值取向,但仍需要从现实问题出发,去探索其创新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其课程教学的效果,当前重点解决其操作过程中,过程不明确和角色不清的问题。

表1 高校课堂案例教学主要模式及其差异

二、基于“活动―角色”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建构

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对教师讲授型、学生主导型和师生互动型三种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通过师生、学生间的共同参与、直接互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批判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是以课下案例准备、课初案例讲解、课中案例讨论和课后案例评估的基本案例教学活动为中心,彰显“教师―学生”两大角色,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案例活动阶段和两大角色定位构成的。由此,其构成的基本思路是,明确案例教学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活动重点,并界定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各自的主要功能和任务。具体构成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图

(一)课下案例准备

课下案例准备是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奠基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解码能力和分工与合作的精神。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例选题、资料收集、制作案例、预设问题、修改、制定案例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等。具体而言,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来选题,通过访谈、观察等来收集一手资料或通过图书馆查阅书籍,从百度、谷歌、知网、万方等搜索引擎收集文献、新闻报道等二手资料。根据收集的材料编写真实完整时效的案例,编写好案例后必须对案例进行解码,在掌握案例的背景、时间、地点、现状、存在问题等基础上对案例进行透彻分析,预设案例的问题情境图,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修改、完善案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是案例教学活动前期准备的审核者,具有指明方向和教学把关之功能。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分组教学后提出案例要求和标准、选题范围和资料收集方向,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制作和修改,预设问题情境图,确定案例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然后由教师就学生的分工安排、收集案例的资料、案例的制作结果与学生预设的问题进行把关审核。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批判性审视,若出现问题教师需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更深入地修改。此外,教师通过比较不同小组对案例的理解程度,选取并告知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小组上台对案例进行讲解。同时,教师从案例的制作情况、案例的介绍讲解情况、发言的次数、讨论的激烈程度、反思评估的深度等来制定案例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

在此阶段,学生角色是案例内容的解码者,具有提升自己信息解码及分工合作能力的功能。学生的任务是组建小组、分工、搜集资料、制作案例、讨论、与教师沟通等。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选题范围,首先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报道等搜集资料并制作案例,并集中到一个主题上[5]。通过对资料及案例的解码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在小组会议中进行讨论,把握案例的重点、难点、标出案例的疑问之处,提出能在课堂讨论环节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小组组长在分工表上明确会议记录、会议整理、制作PPT、演讲PPT、计时的组员。最终的成果由学生小组组长交给教师并与教师进行沟通,若提出修改意见,小组成员则一起商量后分工进行修改。

(二)课初案例讲解

课初案例讲解是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阶段,主要内容是PPT的讲解,对案例内容进行解码、创设问题情境、进入案例的真实情境。对案例解码深刻的小组通过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生动地讲述案例的内容,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催化学生更快进入案例的真实情境。教师根据课下学生的准备情况了解学生的能力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能促使学生更快地投入的几个问题并营造和谐的氛围,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案例讲解及案例情境创设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