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助听汇报材料

助听汇报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0 11:58:30

助听汇报材料

助听汇报材料篇(1)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183;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

“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但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汇报材料要突出重点,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是起辅说明性的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写汇报材料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上级已经了解的不汇报。

第二,凡是能够突出自我特色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如果汇报材料没有特色,丧失自我或少了自我,汇报也就没有个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突出特色就要做到常规性的内容不讲,与别人相同的内容不讲。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特色的工作,挖掘有特色的效果,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效果。“特色”不仅指工作成绩、成功经验,也包括在工作中发现或出现的新矛盾,以及对问题的新思考。这种新思考,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或站位的高度来体现。

汇报材料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一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或论证。汇报材料要有思想、有见解,才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产生兴趣。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分析问题要有理有据,要有深度,不要做肤浅的表面文章。汇报材料涉及的事例,可以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一定要把有关数据写清楚。数字虽然枯燥,但能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在说明问题上,具有用文字叙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字,有时还必须采用折算的方法,让数字变得具体可感。比如,有人在介绍黄河时说:“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许多人心中不一定有概念。为了让听者理解这个数字,如果改成:“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若用这些泥沙来修建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防护堤,那这条防护堤便可以环绕地球27圈。”这样一折算,抽象的数量“16亿吨泥沙”,刹那间就变得那样的具体可感了,汇报的亮点也就能为之一闪。

二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和实质。抓住本质,就要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多讲实质性的东西。要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防止表面化,要把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某人在汇报某单位思想状况时说:“有人玩名,有人玩命,有人玩狗,其实最终都是在玩自己。”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能使人为之一振。

三要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线索要单一,情节要简单。如果串起材料的线索太多、谈及内容的情节太复杂,听汇报的人不但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会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把多余的线索和过细的情节统统删去。领导听汇报最关心的是工作重点以及处理的结果,汇报要遵循“事不过三”原则,每谈重点,关键事项最好只谈一件,通常不要超过三件——这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论点多于三到五个时,人们便不容易领会。这倒不是说讲完三个论点就坐下完事,而是把复杂的想法归纳成三到五个方面以抓住事物本质。

在语言运用上,叙述要简明,切忌冗长啰嗦,千万不要从文件、报纸上大段地抄录引用,这样容易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套话之中。用词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的语词,要多用大众语汇,尽量口语化。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在句式上,要多用短句。用短句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

三、实

“实”就是实事求是。写汇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准确可靠。汇报要寻找那些实在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汇报的情况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也不允许夸饰拔高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事实写入汇报材料。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实,科学论证,不可想当然随意虚报。在评价事件或人物的时候,要恰如其分;汇报经验要避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整体观念。

准确可靠,要求所举的事例,除要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必须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是没有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它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也不能拿来作为例证,因为这样的事例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非主流、小插曲而已,绝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用这样的事例作论据,不会有说服力,会犯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第二,要喜忧皆报。领导听汇报,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研究问题。无论“喜”或“忧”,领导都会认真对待。说不定你的“忧”,有时候正是领导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在汇报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喜忧皆报,不能报喜不报忧。怎样做到喜忧皆报呢?

助听汇报材料篇(2)

论文摘要: 听力是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 听力技巧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然后就此提出了几种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途径。

1.引言

听是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外交往中,听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相互理解的程度和交流效果。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提高英语听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听力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笔者对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从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2.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

2.1语音方面

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停顿、重音转移、语调变化等有关语音现象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了。

2.2词汇方面

在英语听力的学习中,词汇量是制约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词汇量不足,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生词或词义不熟的词的几率就高,这种情况会妨碍学生对整个句子乃至整段材料的理解。

2.3语法方面

在英语听力材料中,有很多句子是并列复杂句,如果分不出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理解正确整个句子的意思。

2.4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承载了西方国家丰富的文化。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地理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使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听力效果。

2.5听力技巧方面

听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听内容的主旨和大意的理解。这就要求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毫无疑问,这将中断他们的思路,就不能把听力材料整体地联系起来,常常有听了上半句听不了下半句、疲于奔命的感觉,所以一节听力训练课下来既疲倦又没有什么收获。还有学生在听的时候将每一句都译成汉语。这种习惯使得他们无法跟上所听材料的语速。久而久之,对听力会产生恐惧心理。

3.如何提高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

3.1语音方面

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在语音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语音知识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句子重音。通常句中的实义词(名词、实义动词、数词等)是句子的关键词,携带重要信息应重读。如在“Who is reading?”一句中,“who”一般重读;而重读的词一般是句子的语调核心,即句子的强调部分。

第二,同化。一个音受临音影响而变化的现象就是同化。如副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э],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

第三,语调。人们交谈时,嗓音的升或降,音调的高或低,构成语调。每一种语言有其独特的语调。语调可以表达词汇无法表达的微妙和情感。因此,从听力材料中谈话者的语音语调里可以猜想和判断其说话目的和意图。

3.2词汇方面

词汇对听力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词汇的熟练与否直接影响音与义联系的速度。研究表明,听者先接受原始话语并将其意象储入短期记忆,组成各种成分,辨识其内容及功能或目的,随之再将这些组成一体形成连贯的语言材料。然后将重构的意义而非原有形式在长期记忆中保留。言语听辨过程是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相互匹配的过程。

第二,词汇量在听力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外语界长期以来的共识。听力理解中的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听力理解成绩和能力的高低。在词汇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追求词汇的数量,而且要注意把握词汇,尤其是多义词汇的深度:在注重原型意义的同时,加强对多种意义之间深层联系的理解,学会从原型意义中推导并灵活使用边缘意义。这样,学习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时候才能克服原型意义对听力的消极影响,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转贴于

3.3语法方面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要对连续语流进行同步释义和反应,还必须具备依照语法和逻辑知识识别句中词语间逻辑关系的能力。语法和逻辑知识是正确理解和判断听力材料的必要条件。

3.4文化背景方面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

第一,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隐私、节日、禁忌语、委婉语、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第二,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直观地感受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从而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情境,强化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4.听力技巧

掌握一些英语听力的技巧,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第一,了解语言或对话的环境,有助于对内容的预测,只不过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语言方面的信息,而是场所、人物、氛围等“软件”因素,这对我们理解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如果语言环境是机场、车站或码头,当从扬声器中传出播音员的声音时,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飞机的起降、列车的进出或者是播出与旅客相关的服务信息。

第二,学会做笔记。在听力过程中为了防止遗忘一些重要信息,学生要善于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用符号、图示等迅速记录要点,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年代和关键词等,以便提高听力效果。另外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生字词,可以根据其发音记录下来,并查字典,这样不但有助于理解听力材料,而且起到了扩大词汇量的作

用。

5.结语

总之,听力是人们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听力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语音、语调是否正确,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对英语语法的理解掌握,对英美文化、习俗的了解和听力技巧的运用都有极大的关系。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操练和学习,才能真正得到较快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思.英语词汇量与听力理解关系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1995,(2):84-89.

助听汇报材料篇(3)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听力能力 主要因素 途径

1.引言 

 

听是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外交往中,听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相互理解的程度和交流效果。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提高英语听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听力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笔者对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从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2.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 

 

2.1语音方面 

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停顿、重音转移、语调变化等有关语音现象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了。 

2.2词汇方面 

在英语听力的学习中,词汇量是制约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词汇量不足,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生词或词义不熟的词的几率就高,这种情况会妨碍学生对整个句子乃至整段材料的理解。 

2.3语法方面 

在英语听力材料中,有很多句子是并列复杂句,如果分不出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理解正确整个句子的意思。 

2.4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承载了西方国家丰富的文化。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地理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使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听力效果。 

2.5听力技巧方面 

听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听内容的主旨和大意的理解。这就要求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毫无疑问,这将中断他们的思路,就不能把听力材料整体地联系起来,常常有听了上半句听不了下半句、疲于奔命的感觉,所以一节听力训练课下来既疲倦又没有什么收获。还有学生在听的时候将每一句都译成汉语。这种习惯使得他们无法跟上所听材料的语速。久而久之,对听力会产生恐惧心理。 

 

3.如何提高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 

 

3.1语音方面 

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在语音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语音知识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句子重音。通常句中的实义词(名词、实义动词、数词等)是句子的关键词,携带重要信息应重读。如在“who is reading?”一句中,“who”一般重读;而重读的词一般是句子的语调核心,即句子的强调部分。 

第二,同化。一个音受临音影响而变化的现象就是同化。如副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э],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 

第三,语调。人们交谈时,嗓音的升或降,音调的高或低,构成语调。每一种语言有其独特的语调。语调可以表达词汇无法表达的微妙和情感。因此,从听力材料中谈话者的语音语调里可以猜想和判断其说话目的和意图。 

3.2词汇方面 

词汇对听力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词汇的熟练与否直接影响音与义联系的速度。研究表明,听者先接受原始话语并将其意象储入短期记忆,组成各种成分,辨识其内容及功能或目的,随之再将这些组成一体形成连贯的语言材料。然后将重构的意义而非原有形式在长期记忆中保留。言语听辨过程是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相互匹配的过程。 

第二,词汇量在听力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外语界长期以来的共识。听力理解中的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因此,从理论上说,词

汇量的大小决定了听力理解成绩和能力的高低。在词汇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追求词汇的数量,而且要注意把握词汇,尤其是多义词汇的深度:在注重原型意义的同时,加强对多种意义之间深层联系的理解,学会从原型意义中推导并灵活使用边缘意义。这样,学习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时候才能克服原型意义对听力的消极影响,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3语法方面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要对连续语流进行同步释义和反应,还必须具备依照语法和逻辑知识识别句中词语间逻辑关系的能力。语法和逻辑知识是正确理解和判断听力材料的必要条件。 

3.4文化背景方面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 

第一,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隐私、节日、禁忌语、委婉语、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第二,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直观地感受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从而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情境,强化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4.听力技巧 

 

掌握一些英语听力的技巧,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第一,了解语言或对话的环境,有助于对内容的预测,只不过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语言方面的信息,而是场所、人物、氛围等“软件”因素,这对我们理解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如果语言环境是机场、车站或码头,当从扬声器中传出播音员的声音时,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飞机的起降、列车的进出或者是播出与旅客相关的服务信息。 

第二,学会做笔记。在听力过程中为了防止遗忘一些重要信息,学生要善于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用符号、图示等迅速记录要点,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年代和关键词等,以便提高听力效果。另外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生字词,可以根据其发音记录下来,并查字典,这样不但有助于理解听力材料,而且起到了扩大词汇量的作 

用。 

 

5.结语 

 

总之,听力是人们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听力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语音、语调是否正确,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对英语语法的理解掌握,对英美文化、习俗的了解和听力技巧的运用都有极大的关系。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操练和学习,才能真正得到较快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思.英语词汇量与听力理解关系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1995,(2):84-89. 

[2]韩小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j].青海师专学报,2005,(2). 

助听汇报材料篇(4)

关键词 图示理论 专业英语听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图示理论

1.1 图示理论

图式(Schema)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Kant)于1781 年提出,他认为新的知识只有与个人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时才有意义。1932 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勒特(Bartlett)在他的著作《记忆》中把“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映和经验的积极组织”,并认为图式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任何与以往经验类似的活动中起作用,即反复的反映就会形成图式,而一旦形成图式,以后的反映就会受到这种图式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图示之说在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和运用。Carrel在1983年推出了现代图示理论,把图示定义为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框架,认为图示是听者或读者用来理解篇章的一种抽象的知识结构(杨映春,2013)。很多学者(Littlewood, 1981; Nunan, 1991)进行了图示理论与听力理解相关的研究。Littlewood(1981:66)说:“听力常被称为是一项被动的技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听力需要听者积极地参与。为了理解说话者要表达的意图,听者必须积极地运用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Nunan(1991:38)也认为,在听力活动中,听者把他们听到的和他们所了解的知识结合,来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听者被认为是意义的积极获取者。在听力过程中,他们把所有相关的背景知识用来理解即将听到的信息。Bartlett (1932)认为听者的背景知识对他理解新的文章起着关键的作用, Rumelhart(1980)认为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构成了图式理论,听者可以利用先前所获知识来理解新材料。背景知识包括听者以前所学的各种知识,如语言知识、社会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等等。这些背景知识的结构就叫图式。

1.2 基于图示理论的听力理解模式

基于图示理论的听力理解模式有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两种模式。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模式是以听者为主体的模式,听力理解程度的好坏取决于听者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根据Adams & Collins(1979), Carrell & Eisterhold (1983)的观点,在听力前和听力过程中,听者根据图片、题目或关键词,激活头脑中已经掌握的经验、社会规范、背景知识等信息,借助于这些信息对所听材料进行预测,推测、筛选、吸收,形成抽象化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解整个语篇的目的(黄子东,1998:22)。这是一种从整体到部分的听力理解模式。自下而上的听力理解模式是基于语言材料的理解模式,根据Rubin(1994)的观点,听者运用语音、词汇、句子、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理解语篇的过程(黄子东,1998: 23)。这种模式要求听者有较强的语言知识,通过音、词、句的理解从而达到整个听力语篇的理解。这是一种从部分到整体的听力模式。

1.3 图示类型

图示类型主要有:内容图示、体裁图示、语言图示。内容图示是指听者对听力材料主题的了解,即了解听力材料中涉及到文化、教育、历史、习俗等知识。听者熟悉主体的前提下会大大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体裁图示是指听者掌握了听力材料的各种体裁:日常对话、采访、新闻报道、传记、记叙文、说明文、科普小说等。当听者听到的材料属于某种体裁时,该体裁图示就会被激活,参与并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语言图示要求听者掌握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句子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知识牢固的听者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较小,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

2 教学策略

2.1 激活语言图示

激活语言图示,也就是运用“自下而上”的听力理解模式,运用词汇、句子、语法等语言知识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首先从词汇入手,听力开始前详细讲解生难词汇,并让学生熟悉单词的发音,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至于因为生词的不理解而影响整篇内容的理解。此外,对于听力材料中的一些长难句,尤其是复合句的句型,要跟学生讲解,避免学生听到这些长句子时理解出现偏差。只有当学生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听力语篇。换句话说,学生在既不熟悉话题,又对体裁陌生的情况下,语言图示就会充分发挥作用,自下而上地理解听力材料。

2.2 激活体裁图示

英语专业教材《现代大学英语听力》里收录的听力材料体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既有具有时效性的日常对话和讨论,也有较正式的新闻报道、辩论、演讲、短文等内容。对于日常对话和讨论,口头语言较多,听者要熟悉一些特定情景下的英语口头用语。熟悉了在特定场合下特定的口语表达方式,在听力开始时听者能够快速地对应对话的情景。对于新闻报道,听者要熟悉主要的新闻机构名称、新闻体裁特点、新闻用语等。比如一般的新闻都会涉及到when, where, who, what, why 和how,熟悉这个规律,听的过程中就会着重注意这些信息。每种体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听者只有熟悉了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理解听力材料。《现代大学英语听力》里的短文听力材料多以说明性的和描述性的为主,听者要熟悉说明文和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在听力过程中,运用“自上而下”的模式,结合下一节提到的内容图示,即背景知识,处理听力信息。教师在授课前后可以针对某个体裁给学生布置一些听力任务,尽可能让学生熟悉听力材料的体裁,帮助学生克服由于不熟悉体裁而导致的听力障碍。

2.3 激活内容图示

要激活内容图示,听者必须熟悉并掌握国内外尤其是第二外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历史、习俗、社会时事等方面的知识。听者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听力理解中发挥作用并帮助其理解听力材料时,自动地采用“自上而下”的听力模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预测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

《现代大学英语听力》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以第一册为例,该教材主要涉及到大学生活、动物、兴趣爱好、交通、旅行、住房、节日、新闻、家庭生活、饮食、购物、生活经历、生活方式和运动共14个话题,教师可以在每个话题开始前一两周通知学生阅读相关话题的书籍或资料。值得说明的是,一定要广泛涉猎相关资料,不能只局限于英美两国,毕竟我们听到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世界各地,因此应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收集并阅读相关的报刊书籍等资料。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定期阅读,并且在课堂上通过听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消化了这些书籍的内容。学生在课外储备吸收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在课堂上增加听力材料背景知识的输入,即在正式听力开始前,通过讨论、图片、短片、文字资料等方式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图示,这样一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这些图示就会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抓住听力材料的核心内容。

基金项目:本文获“2012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优质课程—《英语听力》”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1] Bart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 Littlewood,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UP,1981.

[3] Nunan, 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London: Prentice Hall lnt.Ltd., 1991.

助听汇报材料篇(5)

关键词:中职英语 辅助教材 新闻时事 英文歌曲 英文书刊

恰当地选用辅助教材,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把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尽量向课外延伸,同时弥补学生的基础水平差的缺陷,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

在选用辅助教材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做到所选的教材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并兼顾教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首先,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出发,选用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辅助教材。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以学生的生存、发展为主旨的。因此,在选用辅助教材时,就要确确实实地考虑教材的实用性,为学生的将来就业需要和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到学以致用,让他们感觉到在将来的就业发展时,英语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另外,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数处于16—18岁之间,对同一事物的专注力还不能自觉维持很长时间,为了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热情与新鲜感,在选用辅助教材时,还要考虑教材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以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采用的三种英语辅助教材。

一、新闻时事

教师要改变仅仅盯着教材不放的观念,跟上变化复杂的国际形势,好好利用各种英文版的网络资源,如美国有线电视频道、美国之声、美国探索频道、英国的泰晤士报,还有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政府网等。每天花上半小时左右时间浏览一下各个英语网站,遇到用得上的材料,便记下来,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从这些网络获取的新闻时事往往有许多在国内新闻界还未提供的,或者与国内报导有不同的切入点,这就更增加它们的吸引力,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专注地听。在网络上能用的材料数不胜数,教师所需要的就是留心去搜集和分类。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够直接用得上,因为一些材料内容过长或者生词过多,对于这些材料需要经过简化处理,并对新词进行简要地介绍,每一则材料的新词尽量控制在3个以内,而且要为这些新词建立一个分类词库,在以后的相关报导中,有意识尽量地重复使用这些新词,经过重复使用的新词才能让学生记住。

二、英文歌曲

改善英语学习情形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传统英语教学通常是照本宣科,很少顾及学生情感需求,学生几乎都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大多数中职学生情感丰富,喜欢唱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通过学唱英文歌曲来学英语,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焦虑感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更乐于进行各种练习。

在进行听歌训练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选好英文歌曲,能够在英语课上用得上的英文歌曲并不多。因此,教师事先要听大量的英文歌曲:一要确定风格,确保所选的英文歌曲适合年轻人,在确定之前如果心里没有把握的话,可以请学生帮助听一听,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教师认同的音乐风格并不一定就是学生喜欢的类型,因此认真选歌很有必要,一旦选到学生特别喜欢的歌曲,就意味着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二要确定内容,筛选英文歌曲内容的时候,注意两方面的事情,第一,所选的歌曲应吐词清晰,语速较慢,音调较为平稳;第二,所选歌曲的歌词需简单明了,这样的歌曲才能在英语课上用,如西城男孩的“My love”、 《狮子王》的主题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等。

接下来,把歌词中的一些单词掏空,让学生边听歌边把空缺的词补上,等学生慢慢地适应了以后,就可以增加难度,把歌词中的一些句子掏空直至让学生直接听歌写词,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这种方式练习听力,学生乐于接受。填完歌词之后,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学唱。在学生唱歌过程中,适当地传授连读、不爆破以及矫正语音,这些知识都是在用到时才讲的,所以不用教师提醒,他们也学得特别认真。

为了弥补课时短的缺陷,可以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确定一个固定的英语广播时间,播放学生学过的和经过挑选的英文歌曲。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地复习学过的歌曲,还可以扩大新听英文歌曲的范围,培养英语语感。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并不仅仅是课上的事情,还是业余生活中一种享受。

三、英文书刊

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学英语的最大困难不是学不懂,而是学了记不住、用不上,结果等于白学。而克服这一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原版英文书刊,加大语言材料的输入,增加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间。针对中职学生的英文书刊很少,学生自己不怎么懂得寻找适合自己的英文书刊,而且刚开始阅读英文书刊时,都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去阅读:一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原版英文简易读物,如“书虫”和“企鹅”系列,还有一些英文期刊和报纸,这些纸质材料的阅读在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学生的水平推荐他们借阅相应的读物,教师自己也要积极阅读,有言道:言传不如身教。当他们阅读完毕时,教师务必和他们交流一下,如果他们看得懂,他们会很兴奋并自豪地和教师交流所看的和所想的,这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继续给他们介绍别的书目,他们就会很乐意接受。如果他们看得一头雾水,老师就要及时地给他们推荐更浅的书目。如果教师在阅读中发现有适合不同专业好文章,要及时地介绍给相应的学生,让这英文阅读之旅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当然,适当地集中安排两三次英文报纸阅读课,帮助他们学会怎样浏览报纸以及怎样从报纸中获取适合自己的信息,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阅读更简单更快速。另一方面,在这个瞬间即变网络时代,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大量的网络信息,此时,引导学生浏览英文网络信息,让他们直接使用英语作为工具去接触世界了解世界,最好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英文网络链接,让学生可以直接浏览健康有趣的网站,而不会在网络上四处碰壁,晕头转向。另外,应事先对于英文网站上经常使用的英语词汇做一个简略的介绍,特别对那些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为在英文网站上的一些词汇会有专门的意思,事先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管是阅读纸质材料,还是浏览网络信息,都尽量做些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读书笔记就是做分类词汇汇总表,积累更多的词汇量,方便将来阅读时查阅;作为一个中职学生,还需要记下对自己有用特别是对自己专业有用的知识,在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的同时,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庭乡.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2000.

[3]王莉鹏.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职业能力建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助听汇报材料篇(6)

关键词: 听力教学 学习策略 学生习得

一、引言

语言是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工具,“听”是语言交际的基本手段,是交流过程中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听的过程实际上是大脑对接收的声音进行加工、分析、判断和理解,从而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Rubin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直接影响语言学习并且有助于学习者构建语言体系发展的策略”[1]。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外国语学院的研究者们先后于1984年和1993年两次调查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南京大学文秋芳教授也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不仅撰写了该方面的博士论文,而且出版了专著《英语学习策略论》。他们的研究都证明: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是语言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听力技巧,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为前提,找出合理有效的听力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我国很多地区中小学生在上学期间并未受过正规的听力训练,进入大学之后,听力对于无论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在听力上下了工夫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语音知识欠缺。

如果发音错误,那么学习者听到的音与其大脑中存储的音就会有差异。以甘肃学生为例,受方言影响,很多学生[n],[l]不分,就会将night读成light,由此导致理解失误。另外,英语发音中的连读、略读、弱读、失去爆破等也成为影响学生听力的重要因素。平时英语教师上课时都会用标准的发音,较慢的语速,以及正常的语调,一般不用连读。而听力材料内容多为英美人士根据自己的发音习惯和内容场景朗读,语音语调会发生很大变化,有时发音并不十分到位或不十分清晰。实际上,这种口语体英语才是英语本族人所说的语言,是比较真实、自然的。因此,英语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通过丰富的声源材料,让学生大量、反复地模仿并逐渐掌握这些音变现象,练好发音再听,最终真正做到听得懂。

2.词汇量严重不足,语法知识不扎实。

词汇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础。每一个语篇,每一段对话都是由句子构成,每一个句子则是由单词或短语构成,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词汇量相对较小。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在听的过程中肯定无法将听到的音与其对应的词联系起来,听到的句子也是支离破碎的,关键性的生词会妨碍对句子甚至整个段落的理解。除了词汇量小以外,学生对已学词汇掌握不准确、不全面也会导致理解失误。如:以下两个例句中fine因为词性不同,词意也不同。I am fine.(我很好。)和I am fined.(我被罚了款。)

此外,在听的过程中,多种不同语法结构的存在会造成思维与语速不协调,影响对句子或语篇的全面理解。所以要想排除听力上的障碍,就得积累词汇、掌握语法。由于语法知识薄弱,分不清主句和从句,很多学生听音时只能注意到单个词语,难以理解整句的意思。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利用已知的语法规则及句子组成要素判断或猜测听的内容。

3.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语言习惯了解不够。

任何人都是处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儿童在习得母语的同时也在学习母语文化。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特定的语言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英语也是如此。有时听懂听力材料并非全靠语言知识,还需要借助背景知识作出正确判断,而学生往往因为不熟悉西方社会和文化,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如:如果有人对你的提议或话题说“Interesting”,那可能是在委婉地表达对此没什么兴趣。如果你不懂,继续侃侃而谈,就会令人生厌。因此,教师除了传授语言知识之外,还应适当地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和本国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听力教学中常用的学习策略

在教学领域中,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连续的实质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熊川武,1997:38)。听力策略研究关注的是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策略运用,这些策略包括判断语言背景、人际关系、语气、话语主题和话语意义。大学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常用的听力策略有以下三种。

1.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通过考虑如何储存和检索信息以解决问题(阮际,2006:91)。教师可运用该策略引导学生泛听语篇大意(Global Listening),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听材料的内容。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提供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做好听前的预测活动;(2)指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关键词等线索,进行有意义的预测和判断。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对理解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如选择性注意,即事先确定在听时应注意听取材料中的哪一面等(ibid.)。教师可通过先帮助学生筛选重要信息(Selective Listening),再精听语言细节(Intensive Listening)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听力材料内容。

筛选重要信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出一些重要信息的能力,尤其是从程度略高于他们实际语言水平的材料中进行信息选择的能力。这类练习遵循的原则是:明确规定学生听的任务和目的,设计与重要信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不仅从内容而且从结构上对所听材料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和捕捉相关信息。精听语言细节一般是在进行了Global Listening或Selective Listening之后,对所听材料从句型、语法、词汇及语音方面做进一步学习的听力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材料、不同任务,设计出不同的训练题目。如:文章主旨选择、故事情节排序、关键语句听写等。设计训练遵循的原则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听力理解的语言点上,指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词、词组和句型等语言知识。精听的过程不仅在于听懂材料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影响其听力理解效果的原因;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所听材料进行语言知识、语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进而提高听力能力。

3.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包括请求对方澄清问题、自言自语以减轻压力或焦虑等(ibid.)。因为对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掌握地不够扎实,平时又疏于做听力练习,所以很多学生在听之前就在潜意识里对自己进行否定。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内心会感到焦虑甚至恐惧,这种情绪对听力活动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由于过于紧张,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短时记忆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运用此策略有针对性地设计听力教学活动,甚至降低问题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降低焦虑感,树立信心。

三、培养学生听力策略、促进习得产生的方法

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对听力教学策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教师而言,听力策略的选用,应根据学生的整体程度、教材难度和教学目的而定。但选用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听。对学生而言,听力策略的培养应从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入手,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听说相结合,加大输入量。

听力练习要和口语练习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幼儿语言的学习也是从听开始,一般来说,只有先听到了,掌握了发音和说法,才能慢慢说出来,而只要是自己能说出的话,自己一定听得懂。越是听不懂,越觉得紧张,越不知自己自己能说什么,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影响听力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听力的同时,也应着重训练学生的发音,尤其是弱读、连读、清辅音浊化,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还要练习单个音发音的口型、舌位等。更应注意的是:任何语言的习得都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单靠几个练习远远不够,因此输入对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

2.精听泛听相结合,培养良好听力习惯。

教师应指导学生每天在课外通过各种形式听英语,如:听广播,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目的是每天灌耳音,逐渐熟悉掌握英语的语流语调,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做好精听练习,可以指定学生对课本内的短文反复练习,直到能准确听出每一个词。此外,在精听的训练过程中,还应自觉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记录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如人名、时间、地点、数字、主题词等。为了提高记的速度,可采用一些速记符号或自己熟知的标记,简明扼要的笔记能帮助你回忆所听过的内容,并准确地把握细节。

3.抓住关键词,培养预测和推断能力。

学习找到关键词,剔除不相关信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听力能力差,在听的过程中就会更“珍惜”自己听懂的每一个词,而没有从文章整体进行理解,结果自然是听不懂。其实,可以通过快速浏览与听力材料有关的文字资料,看有关选择内容,并特别注意其中的实词,对材料内容进行预测;再根据已知的事实,通过分析、判断,推导出未知事实。听到生词或遇到难懂的句子时,需要先冷静地听完全文,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并借助各种知识和经验进行逻辑推断。这就要求:(1)了解通篇大意,掌握常识,善于利用联想;(2)抓住句子或文章中可以引起联想的关键词或短语,成功地预测和推断。

4.营造语言氛围,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

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障碍小,学习动机就会强烈,也越有自信心,学习焦虑少,他们就会允许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为学生创造有趣、宽松、心理障碍少的课堂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储备一些常用口语、句型,帮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一听就懂的效果。其次,在听音之前先提示难点和关键词,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对即将听的内容进行预测,提高学生的听力适应性。最后,教师要始终坚持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而不是简单的英汉互译,逐渐习惯西方人的语言习惯,强化听力效果。

四、结语

英语水平的提高必须先从听力抓起,影响英语听力教学和听力水平的因素很多,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者在听音过程中不仅需要语言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培养听力策略能力。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认识和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呼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听力策略的传授贯穿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始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尽量使用听力策略,达到提高听力理解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Mendelsohn,J.Rubin.A Guide for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M].Dominie Press,1994.

[2]戴炜东,何兆熊.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任素贞.策略教学法与外语听力教学大纲[J].外语界,2002.

[4]何其莘,王敏,金利民,等.英语高级听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外研社,1999.

[7]邱伟强.浅谈英语听力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

[8]阮际.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助听汇报材料篇(7)

关键词 英语新闻 听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Strategy at the Basic Stage of English Major

PENG Cui

(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ege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120)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tylistic construction, the vocabulary feature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English news and it points out some useful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teacher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news and to accumulate the linguist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English news effectively.

Key words English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strategy

中学教育对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应对解题和考试这一层面,这决定了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学生听力水平的基本情况:听力水平普遍不高,英语听力技能参差不齐。《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针对英语新闻的听力教学,指出:二级的目标是使学生“听懂VOA慢速新闻广播和文化节目,抓住主要内容”;四级的目标是使“学生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然而,英语新闻听力对相当多的大学一、二年级本科学生来说,无疑是大难题和大挑战。其实教师只要针对英语新闻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新闻听力水平。

1 英语新闻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英语新闻媒体众多,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能够收听到VOA慢速、VOA标准语速、BBC等新闻。这些新闻广播内容丰富, 语速标准,用词规范,时事性强,并且载有具体而现实的知识和文化,反映世界最新动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学生要掌握其听力技巧并非易事。教学中应先向学生讲述英语新闻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

1.1 英语新闻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1.1.1 新闻结构特点及教学策略

新闻报道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倒金字塔法和时间顺序法两种。绝大多数的新闻都会采取倒金字塔法。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按新闻内容的重要性递减的顺序安排全文段落: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第一段,一般称为导语(lead);其次的放在第二段,依次排列,最次要的置于末尾。导语主要包括Who? Where? What? When? Why/How?它是一则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听力教学中,应该提醒学生对新闻导语要给予最大的重视。教师需要找出各种题材的新闻,截取导语部分做成听力练习给学生收听,使学生首先能够听懂导语。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听第一遍,学生做笔记,然后让部分学生说出所做记录;听第二遍,学生再做笔记,让学生复述大意;听第三、四遍,做听写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顺序的调整或者删减,听力材料可以先易后难。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根据导语的特点做听力笔记,尽量多关注表达意义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及相关词组。

1.1.2 新闻播送特点及精听泛听策略

VOA慢速新闻语速约为每分钟90个单词,句式结构简明扼要。慢速新闻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难度又不会过大,适合收听。教师可把长度在5分钟左右的健康报道、经济报道、教育报道等做成听力填空(spot dictation)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完整收听两遍后填完10到15个空。之后,对新闻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课后记忆。教师要把新闻音频和原文发给学生,在课后阅读、仿读。只有学生自己能流利的朗读了,才能听得懂慢速新闻。

VOA标准新闻用正常语速播送,每分钟不低于140个单词,句子较长且结构复杂。大多数新生认为新闻中间的停顿很短,理解难度很大。标准新闻可用于一年级学生的泛听练习,以及过了慢速英语关的学生用于精听。大学二年级时,教师让学生收听VOA标准新闻和BBC新闻,做精听训练。第一遍听大意、记笔记,让学生听完后复述;第二遍边听边完成事先设计好的客观练习题;第三遍听,完成一些涉及细节的主观问答题。

1.2 新闻的词汇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英语新闻所采用的词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1)基本词汇构成。VOA慢速新闻用词浅显,较严格地限定在美国人最常用的1500个基本单词内,可在听力课堂之外,要求学生自习背诵并定期听写检查。而标准新闻词汇量在4000以上,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不断积累,教师也要把总结的词汇告知学生,以奠定基本词汇基础。(2)专有名词构成。新闻报道与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密不可分,因此人名、地名、国家、政党、组织、传媒机构、宗教、武器装备、缩略语等专有名词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构成了新闻听力的巨大障碍。这些应该以教师归纳为主,作为辅助资料发给学生记忆,并要求学生增加日常收听过程中接触到的新词汇。(3)其他词汇。针对不对题材的新闻,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新闻,它们都有一个常有词汇范畴,但它们常常是一些领域的术语、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是学生最不熟悉,又最难掌握的。学生往往忽视了一点,这些词汇在同一类型新闻中反复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evaporation(蒸发),compost(堆肥)、estimate(估计)、military(军事)、launch(发射),平时注意积累,是完全可以熟能生巧的。

1.3 新闻背景知识的积累及教学策略

Stevens( 1980) 给背景知识下的定义为对某门学科已有的知识( P151) 。Biemans 和Simons(1996)给其下的定义更为精确: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学习者所拥有的全部知识, 这种知识可为其获取新知识提供潜在的联系,特别是新闻热点问题。新闻热点问题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指各个领略内的焦点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能了解到社会热点问题,但对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教师可在听新闻前几分钟讲解有关的背景知识。或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课前讲解。狭义的热点问题主要是指地区热点问题,如巴以冲突、以黎冲突、印巴问题等,往往涉及到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或事物背景。教师需要集中收集整理这些问题,通过课堂讲授或者分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有所了解。对于一些新闻中经常提及的热点问题,要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背景知识绝不是可有可无,当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理清了新闻的来龙去脉,让学生能够知其根,就能学会分析事件的走势,跟上时事新闻的步伐,就能更容易的听懂新闻。另外,穿插讲解一些反复使用的英语词汇、句式,为这类热点问题的听力理解打下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2 总结

英语新闻除了告知听众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还兼具传递英语语言知识的功能,是英语专业本科生不可或缺的听力练习材料。教师要对各类新闻做好收集整理工作,选取不同体裁的新闻让学生收听,在听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如:怎样做笔记?怎样抓关键信息?怎样存储信息?在听之外,一定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或者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英语新闻的文体特点,语言知识以及新闻背景。通过一段时间的补充积累,内化这些知识,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新闻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