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三教学反思

高三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6 08:32:58

高三教学反思

高三教学反思篇(1)

物理难学,历年来高中物理的高考情况似乎已下定论。但实际上,每年的试卷中总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的,其内容仍然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的判断和应用为主,只要考生知道有关的物理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今年的高考也体现了这一点。光学、原子和原子核、振动和波等知识内容的考核采用选择、简答、填空题的形式,考核的知识点也基本稳定。许多学生的解题能力差,得分低,很大程度上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如果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全面,就会在解题时难以下手,使应得的分白白丢失。显然,就基础分而言,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得分空间,即使是所谓的难题,综合性问题,由于分步给分的评卷特点,处理得好的话,也不是一分拿不到的。在复习中有如下想法供参考:

一、建立适合我们学生的习题教学资源库

高中阶段的学习,适量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高三物理教师实际上必须有高中全阶段学生使用练习题情况的全局掌握,这样在开展复习课教学时才会有的放矢。眼下的事实是:习题集、模拟题等满天飞,但很少有难度、深度上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资料。

二、改变教学理念,低起点开展教学

现在,我们的学生生源质量下降较大,但可能我们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由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沿用以前教育学生的方法,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如果教学起点过高,选题关“下手过重”,那么学生的每道题出错率一不小心就会高达60%以上。到那时,学生的信心,教师的信心,评进、改错的工作量、复习进度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低起点开展复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套题库。在充分研究高考、考纲的基础上,各地的模拟题、习题集等,教师自己看看完全可以,但要一字不改地让学生去做去练,我认为没有必要。

三、下大力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在平时复习教学中,我们发现本校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逻辑性思维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建议在高三物理后期复习中,在讲解典型计算题时,抓住规范化要求的流程,统一要求,集中训练,有效地解决了有些步骤会而拿不到分的情况,在高三一模结束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于高考试题二卷中的计算题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的审题专项训练。将题目印制成讲义,然后让学生审题,题干每句话中,确定为关键词的、确定为已掌握知识的、确定可以画出过程图或力图的自己加标记。在进入第二时段的突击练习时,让学生在“审题”讲义批改后的基础上,清楚地勾画出过程,并特别要求写出文字说明,其格式统一要求为“对谁,在哪个过程,怎么样”并且写出切合题目意思的方程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属于“踩点给分”即分步判分方式,经过这样的训练,即使由于题目情境或各种原因引起答题有诸多错误,但可以使学生会的部分,尽可能拿到分。

四、循序渐进,小跨度进行变式训练

高三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 反思

许多年来,我都一直在试图反思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希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适当的路。但说老实话,我一直没有做到。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而言,在理想设计完美之前,他的现实是一种将就;而将就的时间长了,人就容易堕入虚无。我已经多年默默无言,处于一种失语状态,现在所谓反思,只能算是一次简单的发声练习。要发出声音也是难的,因为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和语境,但这在现在又是必须的,否则人可能永远沉沦而麻木。

我的偶尔的思疑来自两个层面,一是高三一切为高考的做法是否应改变?即使为了高考,这样做是不是最有效?而更深层的怀疑则是对自身价值的怀疑,我这样教是否值得,是否真正对学生一生有益?

很多时候,近乎自然的,高三教学的话题是要从高考开始的。高三之所以成为特殊,仅仅是因为它直接面对了一次考试。所以现实的声音是:高三就是高考。我们就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工作的。这三年的工作基本上是一个模式的:提前快速上完高三教材内容,然后第一轮基础复习,迎接重庆市会考同时也为高考打前战;接着第二学期进行大量专题练习及模拟练习,让学生在题海中畅游或沉浮。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模式,但这是经验与传统。虽然有怀疑,但我没有走出另外的道路来,既没有新的想法模式也没有勇气与胆量。

从理论上来说,教学为了考试肯定是教学的异化,但在高三这个异化已经完全进化为正常,考试这一教学的手段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了教学的目标。毕竟对于学生来说,高三只有一次,高考成败关系他们的人生前途。07届高三开始的时候,我上课文速度慢了一点,因为遇到好的作品我实在不想匆匆了结,所以等到兄弟班级已经开始发试卷的时候,我还在上课文。于是就有学生来质问我:“复习怎么还不开始?”可见连学生都知道做试卷练习才是复习,他们发现课文讲得再天花乱坠,与考试分数可能毫无关系,而与考试分数无关或者关系不那么明确的东西,高三学生已经缺乏耐心,他们的整颗心都已经吊在高考魔鬼的脖子上。我的几届学生几乎都如此,10届比09届更甚,他们甚至连平时做练习都不耐烦,他们希望你教给应试秘诀,甚至猜题押题。我没有一点责怨学生的意思,他们身处在这条“洪流”之中,为自己努力拼搏,只值得尊重与同情。所谓同情,我想说的是看重考试分数的除了学生还有我这样的教师。虽然我有时因为看了点教育方面的大道理而愤愤地骂应试教育他妈的,但每次考试的分数还是毫无疑问的牵动着我的心,也每每为考试分数而提心吊胆神经紧张。如果考试成绩让我觉得不很理想时,一方面觉得对不起学生与家长,另一方面也更害怕接触到学校领导的眼光。(与我有同样心态的学生更是大有人在,只是害怕的对象不同罢了)我得承认我的这种小人物的心态,同时相信新的教育思想范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考试分数还将是长久地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带给我们看得见的幸福,更给我们无尽的恐惧。我也常常教导学生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考试,读书眼光要放得远,学习不是为了一次考试,但说的时候总有点底气不足的样子。

考试分数不仅异化了教与学的目标,也有可能异化考试学习行为本身。作弊伴随考试而生。照理高三学生目标直指高考,平时考试应该回归本色,但还有许多学生习惯性作弊。之所以称“习惯性”,是因为我发现许多学生在丧失真正的学习目标之后,为纯粹追求分数,作弊已经成为习惯性的考试方式,一到考试他首先琢磨的是如何偷看与抄袭,而不是如何解题。几届高三都有这样的学生。05届我是从高一带起的,在平时的默写中我就一再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念,谁不会默,可以主动举手“投降”,我允许他抄写,但要在最后光明正大地写上某某抄;平时考试则更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完完全全地为自己而考,甚至鼓励他们“慷慨交白卷,光荣得零分”,让学生觉得承认无知也是一种勇敢光荣的行为。应该说这一届到了高三的时候情况还是比较好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正确的考试态度,学习目标也比较明确,平时测验基本上不用监考。但也有极个别学生始终无法改变习惯,印象最深的是09级6班一位从某省级重点中学转来的学生,找他谈话无数次,每次说得他直点头,但在有一次期末考试中还是因为作弊被处分了。习惯可谓厉害矣!08届学生是高三接的,他们一开始对我平时测验的“监考不力”,深感不习惯;对我宣扬“默不出就抄”的政策也深表疑虑,还是习惯性地偷偷摸摸。这种情况要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得以改善。说老实话,相对于学习成绩而言,我更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与品质的培养。我想这一点以后是要继续保持并发扬的。

总而言之,考试作为高三教学的重要话题,它对教与学的异化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也是必须承认与直面的。首先要在这现实之上求得生存,再要去谋求构建这现实之外的理想。

高三教学反思篇(3)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我所教班级是普通班和艺术班,普通班基础比较差,再加上高二每周只开2节,课时少,所以上课的进度比较慢。艺术班高二课时与其它普通班相同,在高三第一个学期的第二个月就去南宁学术科了,直到第二个学期才回到学校重新学文化科。根据以上的情况,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好高三地理学科的复习,特别是艺术生的高考地理复习工作,是关系到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想要在高三复习一轮后再复轮,在时间上是来不及的。因此,我的做法是在一轮复习时重视课本知识点,把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一一落实,一节一节地过,一章一章地过,打好基础,再把相关的专题进行适当的引导、讲解。

二、用丰富知识、高亢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三、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无论高考题型如何变化,都是考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应建立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等主干知识体系,建立地理知识网络。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能使学生在考试时迅速提炼试题中的重要地理信息,了解信息所反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从而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整合,整合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筛选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和迁移知识,得出新结论或做出新判断,再通过综合归纳,准确找出其中的本质规律,然后按题目的要求进行简洁、明了的阐述。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而不要只注意课本的复习;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分专题将相关内容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复习,而不要各自为阵。

四、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平时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质和量,必须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须与世界的发展主流相一致,必须能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还应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帮助学生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8年高考卷I 39题材料就是电视剧“东归英雄”就是充分体现人们关注生活,平时稍稍留意,答题就应当很顺利。

五、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阶段考试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课堂上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知识,总结出二级结论,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如今年高考题从坐标图、柱状图、图表、区域地图等类型较多。都需要平时课堂精讲精练,从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既要检测成绩,又要考出学生自信。

六、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高三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 元认知 反思性数学日记 教学模式

当代认知心理学全面揭示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及其相关因素,认为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元认知水平提升的过程,国内最早对“反思”进行系统研究的熊川武教授指出:“从元认知理论的角度来看,反思就是主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特征的反向思考,通过调节,控制自身的认识过程,以达到认知的目的。”①

一、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一)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合理性

1.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合理性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和经验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一定情境下主动建构(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反思性数学日记重在“反思”,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反思的过程。学生的错误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依靠教师的正面示范和大量的反复练习来纠正,而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由于“自我否定”又是以“自我反思”作为前提的,因而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主体的“自我反思”,反思是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要体现。而反思性数学日记教学模式中师生、生生的平等交流成为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和有益补充。

2.从元认知理论看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合理性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多方面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认知;它是以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而反思正是对学生在学习或解题过程中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由于“反思”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反思性数学日记是从元认知的角度,以反思性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认为:“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设计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但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而它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②

(二)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必要性

1.从高三理科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来看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必要性

高三第一轮复习为基础复习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将高中三年所学的零散的、不够深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联系和梳理,从而构建起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同时对各章节的基本题型和基本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整理,为进一步强化解题能力打好基础。这一阶段文理学生的复习重点不同,文科生由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第一轮复习重在解决知识点之间形成网络联系上,而理科生由于考试要求不同,在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还要求其对每一章节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题思路熟练掌握,为第二轮复习讲方法和技巧,加强解中难题的能力打好基础。学生在一轮复习前积累的零散的甚至是片面的数学知识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以反思性数学日记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进行自我建构,有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的串联,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对整个高中数学体系形成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从高三学生作业现状来看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必要性

高三理科第一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这一阶段作业的形式通常有两种:一是教师从教科书或者参考书中选出几道题目让学生书面完成;二是印发相应章节的试卷让学生限时完成。这两种作业方式都注重学生作业数量的要求,但是对作业的质量则较难保证。除了能力较强,对自己要求较高,纪律性强的同学外,一些后进生甚至中等生为了完成任务,抄袭或者是应付了事;而另一些态度较好但是基础薄弱的同学在作业中经常出错,就会造成强烈的学业挫折感,不利于进一步地复习。这些就违背了作业的初衷,给学生“要我学”的印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反思性数学日记通过学生展示自我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和反思的过程,提出自己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并自行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相近题目完成,这利于教师指出其认知过程中的误区和盲区,也能较好地调动起学生复习阶段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从高三学生复习心理来看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必要性

高三学生复习阶段的心理因素是决定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复习的效果除了和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应用等方面相关外,还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以及各种非认知因素有关,这些非认知因素与学生学习过程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对学习结果产生决定性作用。对于普通的作业形式,部分学生可能会有消极或厌恶情绪,但不一定会在书面上表现出来;而“差生”由于自身现有能力问题作业无法完成或者与同龄人相比较完成效果不佳往往容易产生强烈挫折感,进而放弃该学科学习;而中等层次同学一般缺乏强烈的学习目的性,过分关注解题结果的对与错而放弃了对解题过程的而进一步反思,这是造成学习兴趣不高的直接原因,对下一阶段的复习带来不利影响。反思性数学日记则采用一种个人化的作业方式,通过师生、生生的平等交流,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关注点完整表现出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解题策略,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同时从以前作业单纯的错与对的评价转化为对学生解题思路发展过程中的点拨,并及时加以鼓励,把学生的对作业的关注点从结果的对与错转移到对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上,从而较好地避免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良心态的产生。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的研究,可以对反思性数学日记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实践细节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教学模式。

二、反思性数学日记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一般认为,教学过程遵循的设计原则主要有针对性原则、思维逻辑性原则、最近发展区原则等。而反思性数学日记是学生对所经历的数学学习或者是解题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是个人认知过程与元认知自我监控过程的展示,因而还具有隐私安全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这些特有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可以对高三数学教学的复习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数学日记开展研究,尝试在高三复习阶段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针对性原则

反思性数学日记不是普通的日记,绝不是泛泛而记的数学流水账。因此,在反思性数学日记教学中的日记内容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及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在设计问题前,教师应先识别教学内容的类别,深入研究高考出题规律,明确所复习的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目标,弄清本章节的知识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使设计的数学日记的例题既突出本课复习知识的重点,又能反映知识之间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通过自身努力突破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与反思问题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对所复习章节的解题能力的目的。

(二)思维逻辑性原则

设计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逻辑性,是指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每一次练习之间要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从学生角度应体现思维过程的逻辑规则,即先易后难、层层递进、提纲挈领,构建网络。设计反思性数学日记的例题就要设法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桥梁、情境与目标之间架设桥梁、简单与复杂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在反思性数学日记例题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反思总结,实现由已知向未知、由易向难、由形象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的解题能力的提升。

(三)最近发展区原则

设计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意图是要通过反思性数学日记这一平台,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既然以学生为主体,反思性数学日记设计例题就应处于班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要解决的问题应为学生所急于解决的,而且是在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学生通过现有知识“垫着脚尖跳一跳”就能解决的。反思性数学日记中教师对日记的点拨和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正是弥补了学生自身努力达不到的空白。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在学习环境的作用下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丰富和改造学生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反思性数学日记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平等交流时注意学生现有认知的误区和盲区,才能使设计的问题成为学生思维成长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隐私安全性原则

反思性数学日记也是学生的个人日记,学生要在日记中将自己的解题认知和反思过程展示出来,对一些学生尤其是成绩落后的学生可能会感到不好意思。因而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数学日记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学生隐私,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提高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五)及时性原则

反思性数学日记作为学生对当天数学学习的反思和总结,在其中暴露出来的认知上的误区和盲区需要得到教师及时指点和更正。尤其是高三的复习阶段,每天都有着不同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放在日记的及时批改和及时点评上,特别是在学生的反思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上下工夫。

(六)平等交流原则

反思性数学日记的目标是解决学生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认知上的误区和盲区,因而来自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平等交流就非常重要。这种交流既不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已有的解题方式和方法,又不是成绩好的同学向成绩较差的同学的炫耀,而是每一位同学在借鉴参考教师和其他同学解题认知过程,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认知重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强调平等,每个学生的认知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更应该看重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纵向发展程度,而不是同学们之间的简单横向比较。

三、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实践

(一)反思性数学日记进行的时间安排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分析,日记属于个人的隐私,是个人展示自己思维发展的层次的一种个性体现。按照心理安全性原则,反思性数学日记并不适合在集体课堂上限时进行。因而反思性数学日记更适合作为作业形式在课后学生利用自主支配的时间来完成。

考虑到学生高三六门功课同时复习的现状,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我在实验过程中实施每周四次反思性数学日记练习,隔天进行,反思性数学日记在教师批改后把解题中共性的思维问题通过集体讲评解决,而更多的是通过面批和学生交流解决其思维的问题。

(二)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内容与形式

进行反思性数学日记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三复习阶段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与认知能力,因而应当结合每天复习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制定日记内容。而考虑到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和教师教学压力的因素,反思性数学日记采用作业形式进行布置,内容第一道题目为老师指定的一道题目,要求写出详解,在反思部分要求学生真实反映出解题过程中自己思考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第二题为学生自选相近题目,要求与指定题目具有一定关联性,可以采用类似的解题方法解决,同样要求学生完成后写出解题反思。

(三)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数量

作为数学作业的反思性数学日记,其基本出发的目的就是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按照以往高三复习的作业要求,基本每天学生完成书面数学习题数量约为4―5题,而一些成绩稍落后的同学经常抄袭或是缺交作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在反思性数学日记中布置一道与当天复习课上所讲重点相关联的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解题并进行反思,完成后找1―2题相近习题自行完成并进行总结反思。

(四)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批改与评价

反思性数学日记是每一位学生自身解题思维的展示,我在日记批改中多采用鼓励性的评语来点评。对于解题能力强的同学,在肯定他们解题思路的正确性同时鼓励他们在自选例题上多进行解题方法的迁移;而对于解题能力较差的同学,则帮助他们分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的思路。在学生日记的批改中,我不是用简单的打钩打叉来评价学生日记中的解题过程,而是通过新的设问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解题认知结构出发,使学生找到自己认知结构中缺失的部分,从而对自身的解题认知结构进行重组和发展。反思性数学日记强调的不是和别人横向比较解题能力的高下,而是在于自身解题能力发展和重建的纵向比较,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与解题的能力。

四、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教学模式

在对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实施原则和实施内容分析完毕后,我尝试制定出高三理科复习阶段的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教学模式。

(一)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教学模式的制定

经过对反思性数学日记的理论研究和前人实验所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反思性数学日记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反思自身认知水平及在解题过程中对相应题目解题方式的迁移是大有裨益的。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实质就是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在写反思性数学日记时,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对题目的已知和所求之间建立联系,对自身解题过程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这就是对自我认知的认识和监控,也是学生元认知水平发展的过程,通过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学习,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同时,写反思性数学日记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结构和解题结构不断重建的过程,学生通过解题后的自我反思,教师的有针对性地点评,以及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顺应和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在进行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反思循环贯穿始终。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反思性数学日记这一有利的工具,经历了学习反思交流反思进一步学习这样的循环,建立起了原有零散知识点之间的网络联系,也促进了解题能力的发展和迁移。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习的引领者,在反思性数学日记实施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指导反思调控反思进一步指导的循环,能够真正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解题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教学。两个循环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循环,在师生、生生平等交流环节中交汇融合,形成新的认知水平。同时两个循环并不是原地踏步的循环,是在师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的不断重建,对新内容的进一步的教与学具有指导意义。两个循环所实现的教学相长,对高三复习阶段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学生成绩飞跃是大有帮助的。

反思性数学日记教学模式的两个循环的示意图

(二)准备阶段

在开展反思性数学日记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来制定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内容选择、时间安排、例题确定、日记评价方式,以及师生―生生的日记交流形式。尤其要做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在反思性数学日记教学模式实施之前,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的铺垫。我的做法如下。

1.在复习课上把握复习内容,抓住当天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选出一至两个重点题型进行详解。引导学生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从多个角度寻找解题思路。

2.解完题目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由已知条件你能联系到什么数学知识?已知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由条件向结论转化需要用到哪些公式变形或者解题技巧?我解不出或者解错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已知条件相近的类似题目,它与本题有什么共同的解题方法?还存在什么差异?

3.引导鼓励学生在批改后的作业订正后面写下自己的反思结果,教师认真批改并作适当点拨。

4.摘录出反思结果写的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鼓励其他同学进行仿写,对于反思认真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奖励。

(三)实施阶段

在正式实施反思性数学日记教学模式之前,先进行一周三次的仿写训练,教师给出反思性数学日记的表格及示范材料,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仿写,由学生交流选出写得最好的同学的反思性数学日记进行展示。让学生逐步掌握反思性数学日记反思的内容,感悟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本质。在学生书写反思性数学日记比较熟练后,开始反思性数学日记教学模式的实施。

本阶段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1.制定内容。教师针对当天复习章节内容确定反思性数学日记的例题。本环节主要是教师结合课堂上所复习的章节的重难点及学生在复习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确定适合大多数学生的例题。这是教师的第一次反思。

2.解题反思。学生对例题进行解题并进行反思,并自行找出相近题目进行解题和反思,第二天上交。本环节为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复习的知识内容,通过例题解答和反思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尝试将所得到的解题思路迁移到自选相近习题上。这是学生的第一次反思。

3.师生交流。教师通过批改学生反思性数学日记,通过书面交流和当面交流的方式对学生解题思路上存在的误区和盲区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及认知结构进行再次反思。这一环节教师和学生进行第二次反思。教师通过反思能明确学生个体思维上的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方法;而学生通过教师批改后的反思则能了解自身解题思路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从而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4.生生交流。教师通过拍照、扫描等方式将学生日记中反思写得较好的,以及大多数学生解题时存在的共同问题记录下来并加以展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科学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认知水平,并从中提高元认知体验的水平。这一环节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第三次反思。教师从反思中能够了解班级整体学习情况,从面的角度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而学生通过对比反思收获了新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再次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元认知策略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元认知体验的水平。

(四)总结阶段

反思性数学日记实验完全结束后,将实验的结果公布对学生,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指出日记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学生把反思性数学日记这种反思方式继续坚持下去。对于教师,则分析总结在实施反思性数学日记以来的成绩与不足,力争将反思性数学日记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阶段进行应用。

高三的复习阶段是学生在高中最后的冲刺阶段,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是每一位高三教师最大的心愿。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高三复习工作更好地开展,也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优化复习策略;同时也能让老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好地因材施教,实现个人成绩到班级整体成绩的提升。

注释:

①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51-53.

②涂荣豹.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4.4.

参考文献:

[1]叶有福.利用“反思型数学日记”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探索[J].中学数学研究,2006,(4).

[2]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学学报,2000.4.

[3]沈山剑.反思思维与数学教学[J].数学通报,2001.9.

高三教学反思篇(5)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24

新课改引发了一场教学的变革,观念不断更新、方式不断转变。基于考情、校情、教情、学情的研究与分析,几年来我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积极实践片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片段教学,即教师选取学生的疑难困惑点、易错易混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设计5到10分钟的教学片段,引导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片段教学要体现知识性、综合性、针对性、实效性等特点。本文基于片段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与感悟,现概述如下。

一、在实践中摸索

1.用PPT呈现片段教学

案例1:负一价氧的故事

PPT做成的化学教学课件能够具有强大的灵活性、交互性和生成性,并且兼具直观性和趣味性;课堂上随时可以使用,课后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用化工生产流程图展开片段教学

案例2:碳酸钠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工业生产的过程,本片段可设计的问题有:①原料的选择(钠离子选择便宜的原料氯化钠,碳酸氢根离子利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碱(氨水)反应制得);②反应的原理;③试剂添加的先后顺序(先通二氧化碳还是氨气);④循环使用的物质;⑤二氧化碳、氨气的来源等。通过本片段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碳酸钠的制备过程(知识发生、变化的过程),有效地展开了学生思维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师生互动共享片段教学

案例3:防倒吸的原理及装置

师:(我先提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倒吸现象?

生:内部压强减小导致的。

师:好!怎么预防呢?

生:可以不接触,可以在导管上接倒扣的漏斗。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导管不接触液面,氨气的尾气处理用了倒扣的漏斗。

师:倒扣的漏斗用了什么原理?

生:增大接触面积,使倒吸困难。

师:还有什么仪器可以增大接触面积?

生:干燥管。

师:不接触会导致气体泄漏,引起污染,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氨气的防倒吸中可以用四氯化碳使气体不直接接触水。

师:非常好,退一步讲如果已经倒吸了怎么办?

生:可以加装安全瓶。

师:谁来总结下防倒吸的方法。

生:1.不接触;2.增大接触面积使倒吸困难;3.加装安全瓶。

师:给出部分防倒吸装置,让学生感悟。

通过师生共同摸索,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去解决问题。通过互动式教学片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同时能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因为只有有了信心才能产生行动,有了行动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4.利用生活经验支撑片段教学

案例4:漂白性知识

化学上的漂白性是针对有机色素的。而漂白的方式又有多种,学生经常会概念不清,我们可以采取片段教学,让学生先想象如果水中有有色的物质你怎么使水褪色。这时候有人会提到把有色物质捞走,或者利用化学物质与有色物质发生反应变成无色等。此时再讲解活性炭的吸附、强氧化剂的漂白、二氧化硫针对品红的化合就顺利成章。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强氧化性对对手没有选择性,而化合不是谁和谁都可以的。此时可以讲清二氧化硫漂白品红的好景不长。通过这个片段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和生活是相通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角度。

5.突出学科思想彰显片段教学

案例5:等同处理在化学中的应用

(1)已知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40%的硫酸溶液和5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以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45%(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本题可以考虑先等质量混合得到45%的硫酸,然后再把多余的50%的硫酸混进去,此时利用平均思想得出结果应该大于45%。

(2)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二氧化氮,平衡后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 )(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直接考虑二氧化氮增加,平衡正向移动四氧化二氮也增加,不太好判断。可以考虑先将二氧化氮放在别的容器中可以达到和原容器中等效的平衡。再把它压入原容器中,如果不移动体积分数不变,但此时压强变大,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变小。

在化学的很多问题中,我们要得到一个结果,而利用题目所给的过程很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不同的过程,往往得到结果要容易的多。

6.凸现学生主体丰富片段教学

案例5: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理解

在学生已有对原子轨道认识的基础上,给出三个例子:氨气、三氟化硼、二氧化碳。电子对带负电出现相互排斥同学们都能接受,而排斥之后的空间构型可以想象,而简单的原子轨道对接很显然不能解释。这时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最后得出三种轨道杂化方式顺理成章。然后再判断某些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方式也变得很轻松。这种片段教学适用于化学中的好多理论和公式(如碰撞理论、克拉贝龙方程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好像节约了时间,但往往多次讲解学生还不能理解,事倍功半。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过程,自己得出一些想法不仅教学效果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

二、在反思中完善

笔者连续四年在高三,不同内容、多种呈现方式的教学片段在不断累积和改进中。片段教学遵循短小精悍、自成一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片段教学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在反思中不断完善。

1.片段教学的现实意义

传统高三化学教学分为三轮,一轮重双基,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卷训练。而新高考模式下课时大量减少但教学内容却有所增加。要完成三轮复习已经不可能,所以在课改之初很多地方提出课时不够的问题。那么在新高考形势下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大胆改革,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高考都是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即一轮复习的同时就增加综合卷的训练。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及时介入片段教学,近几年我校的高考A级率达到75%,B级率达95%。片段教学让课堂增添了变数和活力,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片段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二次建构知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片段教学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大大的提高。

2.片段教学的主要特点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片段教学本身是一个微型的课题,切入口小,每个教学片段都涉及到学习最核心的问题,都指向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让学生短时间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收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树立了信心。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片段教学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可以针对一个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方法的体悟。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3)重在参与,贵在引导

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追寻结果的时候忽略了精彩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理解,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有序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而片段教学侧重于发现问题的本源,重视教学的过程。如案例4中漂白性的问题,如果教师仅仅是讲解有这么3种漂白的类型,学生很容易遗忘,但片段中换了一种思路,教师恰当引导,给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得出漂白可能的方法,然后对号入座,这种知识是建立在学生的元认知的基础之上,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不易遗忘。

(4)随机介入,灵活运用

片段教学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所以可以选择在复习中突出重点,也可以在综合卷讲解中遇到问题及时插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还可以将PPT提供给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如碰到学生对杂化轨道认识不充分我可以立即介入案例5帮助其学习。学生头脑中的片段多了之后必然对知识和方法认识深刻,当碰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借鉴不同的教学片段。

3.片段教学的注意事项

(1)讲练结合,内容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内容少、时间短之外,与一个专题复习没有什么区别,它是浓缩的精华。设计教学片段时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本片段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环节如情境诱导、情绪疏导、思维引导、当堂训导等一个都不能少。

(2)收放自如,合情合理

片段教学的引入,不能唐突,要合情合理。在片段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提炼,用其中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片段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不能过度扩展,但要让学生吃透其中的精髓,使其久久回味。

(3)慎重选择,及时调整

每节课根据需要插入教学片段。教者首先要对自己设计的教学片段加以研究,预先知道其可能达到的教学目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片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对于同一个难点可以通过呈现方式、例题的选择等来调整片段设计。当学生对片段已经比较熟悉的时候解题时遇到要用到的教学片段只需要点一点(如案例6)。总之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断创新利用片段教学。

4.片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三教学反思篇(6)

下面我从一节高三二轮的复习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谈谈对高三政治复习课的一些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的模式是课前导学、课中合作探究、评价,教师点拨及当堂检测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在课前精心设计本课的导学案,我的学案分成四块,第一块是编制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去复习本科的知识,第二块设计成预习案,里面包括框架构建、重难点知识整合和预习检测,第三块是合作探究部分,针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以主观题的形式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第四块是当堂检测,在当堂复习完之后,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课上检测,以巩固复习效果。

1.要钻研《高考说明》,确定复习教学目标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课通过认真研读考纲,要求学生能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因此,认真钻研《高考说明》,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能加强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重点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

2.全程导学,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在课前发给学生学案,要学生根据学案,对复习内容系统地阅读自学一遍。 这个自学内容即学案中的预习案部分,包括知识框架构建和重难点知识整合两块。二轮复习我们侧重的是打破框与框的界限,要立体化复习,将知识打通,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这样的话,构建框架就尤为重要,所以在学案的设计中我特别凸显了这点,并且在上课前,我让学生把她自己构建的框架写在了后黑板上,在上课中,我让同学分析这个框架构建的如何,提出优点和不足,因为在课前学生已经自主构建了框架,所以在让他们分析的话,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最后我进行点评总结,将学生框架当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尤其是该整合的地方一定要点到,并且在框架的复习中就要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再一次给学生点到,加深学生的印象。

关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整合,首先让学生课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进行点拨总结,学生总结的一般都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整合,教师可将知识做进一步的挖掘,尤其注意要融合时政热点,关注时政的变化,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改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新的提法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关于重难点知识的总结,要给学生培养一种思路,任何时候都要关注经济生活的三大主体,并总结出三大主体的一条主线,同时要注意经济活动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从这些方面对知识点进行发散和拓展,

关于合作探究部分,我选了三道题,并做了分层训练,第一题是基础训练,考察关于市场秩序的相关知识,第二题是提升训练,做2013年的安徽高考真题,考察市场配置资源、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第三题是热点探究,我把热点问题融合进了二轮复习,在选取热点时要注意这么几点,第一,老师要"去粗取精",精选并把握热点,指导学生既会用课本知识分析时事热点,又会用体现在时事中的党和政府的新理论、新观点去充实深化对热点问题的原有认识。 第二,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老师要围绕主线适当点拨,精讲多练,围绕热点主线设置背景材料,组织各种题型,对同一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多种题型进行分析。

本课的热点我选取了市场配置资源这个角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深化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后进行当堂展示、评价,能够发现学生在做题当中的一些问题,教师之后进行总结点评,重在点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尤其要注意关注材料中的语言,注重材料的生成,同时要关注时化,要关注十二五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因为课本知识只是将上述内容作了简单的处理,远远还不够高考的要求,要必须教师将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做深入挖掘和深入处理,教师还可以根据时政热点知识进行题的创新设计。

3.当堂检测、及时巩固复习效果

高三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 毕业班;英语教学;策略;指导;教育

作为高考中的关键科目之一的英语,对于考生的成绩至关重要。笔者经过几轮高三毕业班的历练,有了一些自己的作法,可能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但为了今后自己的工作经验积累,在这里稍作总结,也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重视课堂效率:

高三的英语学习时间紧,任务繁重,每一次带毕业班,我都非常重视课堂的高效性,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各种模拟题、测试题正答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下的题目要给学生细讲,其他的由学生单独提问,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高三课堂应该做到的高效就是:选准要点、抓住难点、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语言简练、解析精辟。高三的复习课比起高一高二的新授课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我坚信:No lesson is a success unless, during it,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hare at least one loud laugh.在课堂上我总是“内紧外松”,每节课给学生讲个课堂相关的笑话或故事,活跃气氛,决不把自己紧张的情绪带给学生。轻松愉悦、心平气和地去教学和工作,也让学生轻松自信。追求高效,而非一味“死盯死靠”,才能从容应考。

二、任务的布置和检查:

每一节课我都让学生明确课下任务,计划周密,降低难度,回归基础,强化专题训练。进入高三后,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重点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让学生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查漏补缺上。我一般要求学生周末限时做一套完整的高考模拟题。同时,尖子生每天做一套成组的带详细答案解析的完形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学生适当做一些高考题,要在高考前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我也会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个人认为《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一本非常受用的好书,五年的高考让学生找到高考的命题规律,三年的模拟让学生的水平得以提升。

背诵任务检查。即便在高三阶段,我也不忽视对学生基础的积累。我让学生养成坚持背诵的习惯,并不定时突击检查,我认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文化积淀,提高书面表达的地道性和流畅性。写作时,学生写出的不再是干枯的汉式句子,做题也有了题感。

三、做好应试的指导:

高三这一年我非常重视答题策略的指导,狠抓卷面,严格答题习惯,答题规范。从每次月考一开始进行严格把关,要求答题以及书写一定工整规范,凡不按要求进行的,一概给予扣分,并要求重新抄写,使学生引以为戒。写作方面引导学生做到要点齐全、书写整洁、避免语法错误、写好每段精彩首句。我还引导学生整理好两个本子,一个是错题整理本,另一个是经典句式整理本。每一届高三我都告诉同学们这是北京四中的优良传统做法,是行之有效和高效科学的。在高考前半个月我就让学生停止了单独做单项选择的练习,而集中精力利用好错题整理本和经典句式整理本,查缺补漏,同时为作文积累句式。

四、“赢得人心 攻心为上”,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

高三的早读我按时到岗,一直坚持辅导到高考前。我的做法是在黑板上板书早读我到校的具体时间,并且标明当天我是第几位到教室的,有多少学生比我早到。这样做下来,很多学生都受到感染,很早就到教室上早读。我认为早读早到会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印象,会给学生一种感觉:老师同他们共同战斗,学生们才会有“底气”。教师要抓住机会多同学生交流,缓解他们的紧张压力。

做好尖子生培养和差生鼓励工作。尖子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提高他们的成绩往往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动力既热情,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事实证明,这种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差生的鼓励工作也要做好,鼓励引导他们多学习,多付出,尽自己最大能力学习,不给自己留遗憾。稳定他们就是“稳定了后方”,做好了班级的稳定巩固工作。

我坚持加强课下同学生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我认为英语教学质量能否取得突破,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制胜的关键就是要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在心理、思维、体力等方面保持稳定,从容应对各种题目,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一进入高三复习我就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学生,与学生聊天、交流,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放松的方法,尽量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正确答题方法的指导,测验后帮学生作总结,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必胜信心。

其他几点做法:

1.定期面批学生作文。高三我定期对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多次单独批阅,主要是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如果不面批,学生作业发下去,学生不一定会去认真对待老师的批改,这样收效甚微。我认为作业收上来批改远不如给每人面批,这样既能更有效地落实作业,又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还可以通过谈话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每一次面批作文,我都把它当成是一次同学生交流的好机会,了解学生,也走近学生。

2.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服从备课组、年级组、学校的安排。老教师通常有自己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虚心向他们学习,力争“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学校和年级也通常有一些统筹安排,我总是听从这些安排,我觉得这样才能统筹兼顾,避免自己走向狭隘。

总的来说,高三虽然辛苦,但每次带完高三,总是收获颇丰。高三的英语教学,是教师自身的一种财富。教学相长,对于青年教师更是一种成长。多学习,多积累,多反思,这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