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13 10:28:05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塑;教育研究

引 言

小学语文自塑教育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和自我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自我完善和发展。自塑教育结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生的自我发展,对于促进小学生自觉性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塑教育的概念

自塑教育是在自我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侧重于对个体人格建构、精神塑造的特征与历程。它主要强调的是在自我教育下的学习和培养,是一种自我完善和了解的过程。自塑教育坚持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权利和空间。同时自塑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内涵辐射与延伸。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加强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完善,促进自我的发展,而这种对外界的感知和外界对主体造成的影响,就是一个自塑的过程。

二、自塑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自塑教育是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改变的一个内在需求。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形成和自我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自塑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自塑能力的一个学科,所以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自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 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成为了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对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教育体系的改革所围绕的一个重点就是坚持自我学习的主体地位,综合培养和提高自我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对小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坚持社会发展观,从小建立和强化自塑教育的内在要求,才会有一个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和行为。

(二) 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行为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自塑教育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使学生在自塑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这样的教育是教育改革改革发展的方向,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 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

小学阶段学生基本已经具备较为充分的自塑所需要的生理条件,在这个时期,是学生抽象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自主探究的需要,在小学语文自塑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和结合学生的这些特征,把握好自塑最有利的时机,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塑空间,使他们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自塑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小学语文教育是打开学生认知之窗,促进小学生人格方面和谐发展,自主构建的引导者。自塑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小学生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加强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第二,小学语文教材注重自塑的培养与开发。教材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础,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方向。在新课程体制下,小学语文教材也偏向于对学生自塑能力的培养。注重整合,围绕主题组织教材。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结合学生这一阶段的成长情况,教材内容编制更加的合理,富有人文气息。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新课改下,明确课堂"教"与"学"的主体,学生与教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为小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自塑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自为性、自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我学习和发展。自塑教育本质上来讲也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发挥语文知识中的"自塑因子"。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让学生随着在语文教材内容中感受到美好、希望,在学习中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道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激活知识、生活与个体自塑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认知与语言主体性的自我构造。在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语文教育。小学语文自塑能力的培养必须要结合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将知识、生活与个体自塑潜能相融合,综合性的学习,为学生自塑教育的培养打下基础。

结 语

小学语文自塑教育,是对小学生精神文明和行为的培养。在自塑教育思想的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语文知识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 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J]. 江苏教育. 2011(14)

[2] 郑翠亭. "语文教学与学生自我发展"课题实验与思考[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篇(2)

关键词: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法 传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200

1 引言

有一位伟人曾经这么说,“任何事物的进步和发展都依赖于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事物在原有的水平上逐步提高,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小学教育的对象是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的接班人。小学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能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加班人。所以提高小学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更多地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在这个方面,小学的教学法还是离不开传统的小学教学的教学思想,但是需要更多的教学法的创新和教学法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体制下义务教育水平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实际上,小学的语文教育是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开放,更加优化和有效。我们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来使得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可是怎么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呢?下面我们就具体的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2 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如果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课题。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光光是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更加关键的一点,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怎么自学,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本领,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寻求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的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小学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目的。古人也有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授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培养出这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益终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自学模式的教育,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向学生介绍这节课的具体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内容,也就是让他们指导他们要学什么。第二步就是要学生进行自学了,基于老师的知道学生们可以依据课后问题和课文的提纲进行自己独立学习,可以先让学生先进行默读课文,然后依次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大概了解到学生最课文的了解程度,然后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返回文章中,一边读一边思考,然后在文中找到问题答案出现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尽量多地去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这个过程完成后,就可以对问题进行继续深化自学,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培养学生在围绕具体的问题大家进行学习交流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进行学生和老师,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形式可以多样,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都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不断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以上几个环节的自学进行更深一步的升华,也就是时候,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回答课后问题,对每个问题进行引导式的回答和分析,并且对重点的问题进行各个击破的回答和解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启迪。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点拨式的学习启发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寻找答案,互相谈论提炼答案,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中介结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给出自己的结论。

在最后的环节,作为老师要对整篇课文进行总结和解读,给出学生答案,这个阶段老师是主导,通过黑板板书,老师和学生一起寻找作者的思维方式的轨迹,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使得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同时,老师还可以找一些和课文风格相近的文章,给学生进行自学的练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样要求老师也要选择好要学习的课文和内容,并且提出恰当的学习内容。使这样自学的学习模式得到锻炼和巩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自己更加充实,发展也更加全面,为以后更高级别的学习奠定基础。

3 通过情景教学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情景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课堂教育的手段,老师和学生可以达到共通过对一个事物或者故事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情景教学首先要设计和创造一个学习或者生活的情景然后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情景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进行恰当的课前的兴趣引,展示学习的目标,交代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出问题,点出有趣的地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用情感来感受课文中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思想和其他,让他们逐渐进入情境,进入感情中,对学生动以情,晓以理,和作者的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这样也就很快的理解了作者的初衷了。

4 总结

小学教育是人生中的启蒙教育,是培养人的思想的起步。对整个人的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的质量将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义务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本文就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法的一些创新的探索,希望能够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2]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12):8-9.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21世纪是知识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给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和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素质教育成了时代教育的核心。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改变传统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语文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不是口号,而是要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实施。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发展呢?

一、当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而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只有区区二十几年。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内容,为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依然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说”的能力,为何?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考核的内容,所以教师不够重视。这就导致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尤其是对于乡镇地区的学校,很多小学生尚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敢问,这是素质教育么?学生的“素质”,都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

中国本就是一个形式化严重的社会。各种形式主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而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但教学的效果依然不明显。为啥?因为素质教育理念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依然采用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国家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依然是应试教育。但为何还把“素质教育”炒得如此的风生水起?因为形式主义。正是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的影响,使得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呈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革和创新。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应试型人才,而是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落实和践行新课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等等。

(二)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激活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远程教育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都将成为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创新教学评价,落实素质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积极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有利于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认真思考自己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彻底改变传统形式化严重的素质教育模式。

(四)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当今社会,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何为核心素养?通俗易懂地讲,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必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竞争力以及关键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都是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当今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严重不符。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课堂 艺术性 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91-01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与方法的体现。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1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营造和谐的气氛

对于小学生,尊重特别重要,然而很多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事物的判断还有些懵懂,在平时,老师是学生前进中的方向标,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更何况是课堂,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大量事实的研究表明,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绝对”权威自居时,往往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行为来对待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和缺乏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还是协调师生关系,保证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可以用局面的形式,譬如用纸条之类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加以权衡和改进。即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化虚为实,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一是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用暗示激励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话语,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允许学生提出无价值的问题,不轻易否定。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汇报讲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三是重视对问题的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

3 加强情感教育,走进学生世界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篇(5)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加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养,来适应教育改革。新课程的改革赋予了学校德育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对德育形成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与践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培养,可以让学生逐渐发展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学的一部分,不仅是语言文字认识的起点,更是进行思考,理解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教授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语言的认知,只有对语言的深入认识与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等是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在创新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变得举足轻重。

一、创新性的理论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已经进行了几十个年头,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人才,看似我们只需要按照前人的教学方法进行即可,其实不然。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的发展模式不断的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运用创造性的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方法上的改进变得尤为重要。创造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流行起的学科与思维方式。顾名思义,创造学就是一门研究发明创造的学问。运用人类的智慧对现有的知识,方法等进行不断地更新,在创造中不断地发展与前进。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更要要通过教师的创新性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作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改进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开放性的课堂教育。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时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内,丰富课堂的内容,选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也就不再僵硬。课堂外的知识学习是对课堂内知识学习的一个补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将教学与生活进行深入的结合,寓教于学,寓学于教。在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自主学习,自主认知,溶情于景。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篇(7)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兴趣;创新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情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声情并茂、动静交错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将文字、声音、图像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的试听感觉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从而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将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起来,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远程教育将丰富的感性材料提供给了学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共同发展,促使学生摒弃过去被动的学习态度,转向自主式探究学习中来,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比如,在对《詹天佑》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单一讲解和学生的刻板探究很难让学生深刻透彻地把握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而运用远程教育将“列车行车线路图”动画这一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人”字形铁路,视频加上老师的讲解极易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对课文进行轻松快捷的理解,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的课堂授课时间能够在远程资源的利用下得到极大的缩短,这样教师就能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及时完成课后作业,这样一方面对课堂的知识容量进行了极大的充实;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了极大的减轻。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极为广泛的内容,它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将生动鲜活的图像、文字、声音等展示播放给学生,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并极大丰富课堂教学,使枯燥抽象的课本内容立即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让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探求和追索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远程教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从思想中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的挖掘利用,然后在行动上切实实践,才能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极大提升和发展,使小学生切实打好语文基础,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