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15 04:14:06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篇(1)

挫折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是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的认识失败,辩证的看待失败,将失败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并从中汲取积极的养分,为成功的最终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挫折教育应该是从正面积极的对行为者进行辅导以帮助他们能够在面对日常生活压力方面合理的处理困难。只有在行为者的心理和生理上提高其抵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才可能将挫折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才能使行为者产生最有效的积极的行为的结果。因此,挫折教育应该是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原理为基础,针对普通人群而非病理性人群,尤其面向在校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合理安排、规划教育内容,进行以提高行为者抵抗挫折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方式。

2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

2.1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历程中重要的转折期,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均不成熟,呈现出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而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形成受先天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影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莫过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按照国家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多种教育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挫折教育思想并实施挫折教育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

2.2体育教育对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

体育教育是基于身体运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体育教育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魄,更在于对学生个性心理的教育与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形成与其所接受教育的类型息息相关。以我国目前教育现状,虽然大多中小学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重点教育课程,但其实施过程总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学生个性心理教育的重任一部分就回归体育。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也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学生个性心理形成教育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3挫折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挫折教育放入学校教育这一思想毋庸置疑,但是在学校教育中如何践行是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与挫折教育思想十分相近的观点,这就为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3.1挫折教育实施途径分析

人们总是渴求成功,中学生在其年龄段所渴求的成功主要包括:学业成功和人际交往的成功这两个主要方面,其面临的主要挫折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重要方面。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分析失败进而掌握成功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奋斗与失败的一次循环就获得成功的事实很少,因为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时间、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就要在学校教育阶段通过挫折教育让学生了解成功的途径,即通过经历失败,认识失败,寻找原因,战胜失败,不断的抵抗挫折进而通向成功的途径。在学校教育阶段,通过创设不同的、合理的挫折情景,使学生在一个虚拟的“挫折环境”中掌握这一通往成功的途径,掌握这一途径中所经历挫折的应对方法,这便是实施挫折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

3.2中学体育教育中受挫折的因素分析

3.2.1基于体育教育特征的客观因素

(1)体育教育内容多样化:基于体育运动项目多样化的特点,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中涵盖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游泳等多项运动项目,每一运动项目由于其项目自身的特点又会显现出不同的技能掌握、战术运用、场地器材使用等多样性的特点,这样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先天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和后天训练程度的不同,学生在进行身体参与与心理参与的进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偶然性因素,存在出现挫折因素的可能。

(2)学校体育教育场地、器材等的影响:由于我国学校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更加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忽略学生身体能力的训练及身体素质的提高,虽然近几年我国逐步重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影响,但是学校体育教育场馆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善,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场地器材导致的客观原因,让学生在更加艰难的环境中体验到顺利实施身体锻炼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这就为挫折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客观基础。

(3)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学校体育课程以引导学生在室外进行身体活动为主,这就面临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雾霾等多种恶劣天气等非人为因素的影响。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恰巧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尤其是抗挫折能力的良好的素材。

3.2.2学生与教师主观因素

(1)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迥异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中出现越来越多“小胖墩”,学生健康体质逐年下降;由于独生子女对父母长辈存在较强的依附性,学生出现怕苦怕累怕脏等多方面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因素。这就对体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体育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质,也要注重其在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重要影响。

(2)学生个人气质类型的差异: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就导致不同的人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其不同的心理因素也会导致其对不同体育教学中挫折的反应能力与抵抗能力。

(3)体育教师的影响: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育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由于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体育教师的一些不当言语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在主观上增加了在体育教学中有计划实施挫折教育的可能性。基于对挫折教育实施途径方式的分析,结合体育教学与体育教学内容实施的特点的对比,在体育教学中的技能反复练习与技战术随机应变等特点与挫折教育中的“反复实践、反复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达到成功”的教育目的类比相似,因此,只要在体育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实施挫折教育将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4中学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推广方法

结合我国现有体育教学现状以及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实施因素的可行性分析,可将挫折教育按照循序渐进性原则,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

4.1适当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挫折教育的宗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是基层教师贯彻体育教学思想与教学任务的指导性文件。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中具体加入有关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实施指导思想、实施方式等内容,将会对中学体育教学挫折教育的推广产生深远的影响。

4.2体育教师的重视与应用

体育教师作为贯彻实施体育教学思想、践行体育教学目标的领路人,应加强自身有关挫折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挫折教育的本质理论、挫折教育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积极主动的学习国外有关挫折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其具体实施方法,结合我国现有教育现状积极、有计划的应用于自身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在体育课堂中积极有效的营造“挫折环境”,思考多种挫折方式,以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锻炼。

4.3家长与学校的积极配合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学生家长应该转变观念,放心大胆的将学生置身于体育教师营造的相对安全的“挫折环境”中,在体育锻炼中主动体验挫折、真正掌握如何应对抗挫折的本领。学校应当积极配合体育教师,为体育教师提供相应的器材、场地等,对体育教师实施挫折教育的路径进行科学的考量,对其实施的可能性、安全性加以确认,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供后勤保障。

4.4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挫折教育论文篇(2)

从小学教师的角度来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上课真正认真听讲的时间有限;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容易失落、烦躁,甚至哭鼻子;有的学生吃不了一点苦,甚至连正常的班级值日都不愿参与……这些都与学生的意志力不强有关。因此,我们小学教师有责任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直面苦难的能力。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全面加强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的教育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挫折教育的素材,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下面主要从语文教师的视角,就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析:

(一)通过寓言故事,渗透挫折教育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挫折教育,让小学生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引导小学生以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有意引导学生直面挫折:“小马的妈妈说‘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能只听别人的意见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其实,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慌乱,积极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想出解决办法的。”再比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则故事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小蝌蚪的乐观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小蝌蚪找到了鸭妈妈、大金鱼、大螃蟹、大乌龟,最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如果小蝌蚪找了几个,没找着就不找了,最后还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学生回答:“不会。”“那小蝌蚪是不是很努力、很努力的在找自己的妈妈呀?也就是说,只有很努力地做事的时候,才更容易达到我们的目标,并且每次发现不是自己的妈妈时,小蝌蚪都很乐观也很礼貌地告别,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通过名人事迹,强化挫折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事迹,多数名人事迹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名人事迹,在丰满名人血肉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挫折教育。如,小学语文经典课文《司马光》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这篇课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实例,而司马光当时与小学生们的年龄相仿,更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掉到了一个有水的大缸里,而你身边又没有大人在场,那你会怎么办?”这就引发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有的学生想出了用树枝拉朋友的办法,有的学生则认为可推倒大缸的办法等等。学生们似乎身临其境的积极想办法救出自己的朋友,这在无形之中其实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逼真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真实发生这样一件事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学生们积极思考的过程实际就是强化挫折教育的过程。

(三)通过写作反思,内化挫折教育

写作是放飞心灵的旅程。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更是说真心话的过程,我们可通过作文,让学生反思自我,以此内化挫折教育。在学完《我是最弱小的吗》后,我安排了一节作文课:写出令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要详细地写出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是怎么解决的,这件事对我以后的启发是什么。这节作文课的意图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自我,尤其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处理。学生思考的过程实际就是回想经过、反思自我的过程。

三、结语

挫折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挫折教育 概念 目的 方法

1.挫折教育的概念

何谓挫折教育?向守俊等人认为挫折教育(又叫抗挫折教育、磨砺教育或磨难教育),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1];冯永刚等认为认为挫折教育即“磨难教育”设置困难或障碍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挫折承受力和自主力的教育活动;李海州、边和平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抗挫折承受力的教育”[2];张泽玲认为挫折教育是使被教育者懂得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提高被教育者驾驭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教育[3]。还有研究者认为:挫折教育其实是指对于个体(如学生等)的容忍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4]。挫折教育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此观点在基层教育者较多。他们认为,挫折的产生,特别是青少年挫折心理的产生是“由于需要的满足受到限制或者中断而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因此,挫折教育应该以正常人为对象,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挫折心理免疫力、提高人们的抗挫折能力为主要任务。概括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把挫折教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受教育者可以正确认识挫折,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固化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愿望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定的基础。

2.挫折教育的目的

挫折教育的目的何在?不同学者对此莫衷一是。张大均在《关于挫折教育思考》一文中指出,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心理学百科全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挫折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广大青少年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教会人们仿效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或者形成为适当的应变能力,以排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尽管关于挫折教育目的的说法不一,总的来说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不同学者对挫折教育的目的有着不同的表述,分别有耐挫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抗挫折素质等。培养耐挫力是挫折教育的主要目的,耐挫力研究是挫折教育研究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李玲清的《论初中生挫折教育》、刘芳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张光明的《关于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讨》和魏林的《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究》等,都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和教育学生,进而提高他们如何应对挫折、承受挫折、忍耐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也有专门对耐挫力的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燕国材的《论耐挫力》、薛亚萍的《青少年耐挫力的培养》、李征宙的《论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李星的《高中生耐挫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董晓倩的《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等,概括他们的研究发现都是关于耐挫力的途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耐挫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国外的挫折教育研究普遍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耐挫折能力。美国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则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在他们的家庭观念中,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日本,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把“野外文化教育”和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内容。近年来,日本还兴起了“失败学”,即“挫折学”。西方对于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以后的恢复力。其中最普遍的观点就是父母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西方教育界人士说,对孩子心理耐挫力的培养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可以自身从内心深处激发自我寻找幸福的本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挫折面前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3.挫折教育的方法

关于挫折教育的方法,耐挫力影响因素等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资参考的线索。郑日昌在《大学生心理卫生》中介绍了耐冲击力测验。本测验共10题,三个等级,以0、1、2分记分,总分在17分以上说明受挫能力很强;在10一16分之间,说明对某些特定的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弱;在9分以下的,说明承受能力很弱[5]。董晓倩采用心理耐挫力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郑州大学310名1-4年级本科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耐挫力整体水平偏低,情况不容乐观;积极应对与心理耐挫力呈显著正相关(r=.271),消极应对与心理耐挫力呈显著负相关(r=-.250)[6]。杨帆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及对策提出》中编制了一份《中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并作了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验证了影响挫折承受力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增强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和实施原则。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被充分地应用于挫折教育。[7]。葛明贵、赵必华等,通过对386名中学生的挫折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中学生的问卷得分略低于理论上的中等水平,说明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8]。

不同国家对于挫折教育在方法上有同也有异。我国学校的挫折教育:一是课堂教学。基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挫折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让学生学习有关挫折教育的知识。二是活动课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指导下,我国在课堂教学之余还进行一些提高学生耐挫力的活动,比如在可以举行有关挫折教育的主题班会、有关挫折教育的游戏等等。美国学校的挫折教育:一是表扬慎重,批评更慎重。美国学校的教师认为重点表扬某个学生,会暗示别人比他差,使受表扬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傲气十足,增加学生间的不平等感,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误导。二是不跟别人比,多和自己较劲。美国学校从不主张学生作横向比较,而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单独培养,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三是重利轻名,追求实效。美国教师认为学生通过自我奋斗得到自己想要的是无可厚非的,同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承受力[9]。德国学校的挫折教育:德国学校组织中学生参加‘磨难营’活动,这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同时学校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日本学校的挫折教育:学校有意识地对年幼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刻意教导学生做一些家务劳动,如洗衣板,用扁担挑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豆浆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提高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克服了“输不起”的心理障碍。中学规定每年都要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由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组织学生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本领[10]。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还有很多急需深入和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也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5)

[2]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23.

[3]张洋玲.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

[4]王鉴.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1).

[5]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17-22

[6]董晓倩.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D].郑州:郑州大学,2005:34

[7]杨帆.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及对策提出[D].苏州:苏州大学,20O5:42

[8]葛明贵,赵必华.中学生386名应付挫折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33

挫折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理论;实践

“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越,优越的成长环境一方面使他们生活得更加无忧虑化和安逸化,另一方面,由于家长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使得他们在遭受困难与挫折时,表现出极其消极的心理反应,导致情绪恶化或厌世,甚至走向不归路。在高中以前,这种消极心理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在他们上大学后,由于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在面对学业、环境、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时,他们往往表现出较低心理素质和抗挫折承受能力差的特点。

为此,解析大学生遭受挫折的动因,提高学生对挫折感的承受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就思想政治视阈下高校挫折教育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挫折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途径,以期让高校挫折教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纳入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

一、研究“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

首先,为积极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标,必须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使然;第三,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改善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低、耐挫能力差的迫切要求。

总之,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积极引导和组织大学生进行抗击挫折、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有利于大学生在充分认识挫折的必然性、普遍性和两重性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如何积极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地要求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有效遏制行为越轨、违法犯罪等现象的发生。

二、“90”后大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心理学分析

从宏观上来看,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往往是因为既定目标没有实现,而产生的挫折、挫败、焦虑、失落、迷茫而无法自拔的心理。使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主要受因大学学习不适应而导致的学习挫折心理、因经济困难,攀比心理而导致的生活挫折心理、因友情、爱情的不顺而导致的情感挫折心理、因交际关系(寝室、同学、教师)处理不当而导致的人际障碍挫折心理、因理想与现实冲突,未来迷茫而导致的社会挫折心理。

诸如此类的挫折心理,势必会造成异常的表现和消极的反应,主要表现不安(焦虑不安、精神紧张、情绪烦躁,生理上出现了头晕、冒冷汗、脸色苍白等症状)、推诿(责任推给其他人,以减轻自己内心的挫折心理,是一种文过饰非的行为)、攻击(小致破坏公物,大致诽谤、辱骂、肉体攻击)、畏缩(表现为消极、悲观、躲避、自暴自弃)、冷漠(情绪麻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趣,)、固执(偏执的重复无效的行为,陷入行为的怪圈中)、退化(表现为自己做一些与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幼稚的、不成熟的行为模式)、幻想(表现为企图以自己想象的虚幻情境来应付挫折)、厌世(错误地把失败归咎于环境和社会,从而对社会抱有厌烦情绪,甚至企图以轻生来逃避遭受挫折的现实)。

三、高校开展挫折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在政策上――加强政策理论指导,完善高校挫折教育制度。宏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挫折教育的发展,所以各高校需从微观层面细化挫折教育政策,发挥政策指导的有效性,更好地完善挫折教育制度,提高大学生有效应对挫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高校要合理规划学校挫折教育课程,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建设,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

(二)在价值观念建立上――建立科学的“三观”教育方法方法。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疏导、讨论、举例等方法分析他们今后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障碍和挫折,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讲解,又要联系当前的形势政策与热点问题,大胆地将社会情况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要教育学生认识挫折,理解生活的内涵。使学生在真正面对挫折时能正确对待、认真分析,避免产生不安、茫然、悲观、消极等心理。

(三)在社会实践上――建立实践育人防挫折心理体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面向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高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锻炼大学生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效应。

在挫折教育方面,高校要发挥学生社团和组织机构作用,在学生活动的实践中接受磨练,如开展勤工俭学、户外拓展、农村调研、学习走访等有针对性和有成效性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获取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合理竞争意识,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最终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细节处理上――准确把握个体差异性问题。在实施挫折教育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对其进行挫折教育的突破口。建议学校根据受教育者的阶段性挫折问题及心理成熟度不同的现状,开设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挫折教育微型课程,对抗挫折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加强挫折教育的针对性。

最后,要准确理解挫折教育的科学性,做到适时适度。挫折教育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在组织大学生接受挫折情境体验时,要注意受教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考虑他们挫折承受力,掌握好度和量。否则,若痛苦体验强度超出了个体承受力,易导致个体因无法解脱而出现心理危机,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徐明芳.关于高校挫折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挫折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军校学员;挫折教育;成长成才

 

挫折对于军校学员的个人成长既具有负向作用,也具有正向作用,挫折教育就是避免其负向作用而发挥其正向作用的过程,它可以升华学员的奋斗意识,调整对待挫折的认识,坚定学员的意志力。因此,挫折教育对于军校学员不可或缺,对其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挫折和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对于军校学员来说,军校生活正规化强、自由时间少、竞争面广等特点都是挫折产生的源头,因此挫折教育在军校就显得尤为重要。挫折教育就是指当个体完成某种活动遇到障碍时,对其实施的自信心和承受力教育,改变他们对挫折的认识,帮助他们战胜挫折。军校的挫折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主要是根据军校学员在紧张的学习、艰苦的训练等特有的环境中遇到的挫折开展的,它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它可以是一个泄压的渠道,也可以是一次积极思想的“浇灌”,使学员尽快走出受挫的阴影,转变面对挫折的心态,对军校学员正确面对挫折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对军校学员开展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的军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军校学员的身心正处在波动性和可塑性较强的阶段,很容易在遇到个人成长、荣辱得失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困境时,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心理,这对军校学员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军校期间开展挫折教育意义非凡。结合我工作经验,我认为挫折教育在军校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对待得失,让挫折教育指引个人成长

崇尚荣誉是军人的本性,也是追求进步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些学员片面的以个人得失衡量自身价值,在个人利益受损时,不能正确看待,表现出情绪低落、工作消极等现象,对个人成长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开展挫折教育,使学员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得失观、大局观。做到不因荣辱改初衷;不以得失计价值;不为小我乱大局。才能使其真正具备成长为共和国合格军官的思想基础和道德情操。

(二)乐观应对困境,让挫折教育捍卫健全人格

军校学员的心理尚未完全定型,如果外界消极因素不能被消除或有效的转化,很容易对健全的人格产生损害。挫折教育就是要将挫折对学员心理人格产生的负面影响“屏蔽住”,并向他们心中“播撒”阳光,培养其健康的心理,捍卫其健全的人格。古往今来,昔日的优秀人才因无法承受一时的打击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例子比比皆是。深入探究其中原委,无法正确应对挫折的人格缺陷往往扮演着导火索的角色。所以通过挫折教育捍卫健全人格不仅可以为军队的纯洁可靠打下坚实基础,对学员成长成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和谐内部关系,让挫折教育推动战斗力生成

战斗力的生成不仅取决于先进的武器装备,军人的素质和团结和谐的内部关系更是关键。然而如果军人无法正确认识挫折,特别是个人荣辱得失,无疑将会牵绊个人的成长,还会对军队内部关系带来损害,甚至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军人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情操,它往往可以提高学员的集体意识和大局观,使学员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思想认识,从而促成部队凝聚力的提高,战斗力的生成,使部队更加有效地履行使命任务。可见成功的挫折教育不但可以促使学员成长发展,健全学员的心理和人格,而且对于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引导军校学员战胜挫折的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知水平,树立正确挫折观

对待挫折的思想认知是指个体面对挫折时思想上所产生的变化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面对同样的挫折,不同的认知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是克服挫折的前提。然而鉴于大多数学员人生阅历有限,难以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所以需要通过典型事迹激励,优秀人物传授,先进理论武装等方法提高其思想认知水平。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学员对挫折的认知水平,才能使其正确乐观的看待挫折,甚至更进一步的去战胜挫折。

(二)注重行为日常引导,增强挫折承受力

行为引导是指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员在面对挫折时进行相应的行为模仿,最终建立行为体系,达到正确面对挫折的目的。对于学员来说这种方式具有易掌握、见效快的特点。因为初次接触部队的学员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特别是在部队这种特殊的组织关系中,领导干部不仅是学员工作和组织上的领导,更是他们生活中的兄长、精神上的寄托。所以领导干部面对挫折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员处理类似问题时效仿的对象,只要领导干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向学员展示军人正确的“三观”,做到乐观应对成败、荣辱和得失,长此以往,学员自然会受其熏陶,挫折教育也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再能结合适当的思想引导,就能使学员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挫折教育的成果将更加明显。

(三)合理模拟挫折情境,培育坚韧意志力

挫折情景模拟是指在学员成长的道路中,刻意的为其设置障碍,通过更多的“亲历挫折”达到培育学员意志力的目的。军校丰富的育人经验和大量的案列表明,经历挫折较多的学员相比“一帆风顺”的学员可以更快的适应第一任职新环境,往往在分配到基层后适应更快,起步更早。现如今军校开展的新生军训、强化训练、比武会操、文体竞赛、军体考核,在提高学员能力素质的同时也使得学员更多的品尝失败的痛苦、经受挫折的洗礼,而这些经历必将成为其军旅生涯甚至是人生道路中难能可贵的财富,为其工作生活提供指导性的经验,使其历经磨练而意志更坚,饱经挫折而信念不改。

 

参考文献

[1] 胡伟.论大学生挫折教育.武汉大学硕士研究论文[J],2005(4).

[2] 宋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高校挫折教育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论文[J],2006(6).

[3] 韩晓慧.青年军人心理素质教育训练[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9).

挫折教育论文篇(6)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①挫折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随着我国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倾向于把受挫能力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将其视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维度。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绩效。

一、 加强挫折教育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必须从大学生挫折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另一方面应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重点,充分认识受挫能力培养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高校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需要

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受挫折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受挫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不能独立解决时,不会沉着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对策,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埋怨和畏难等负性情绪,对挫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挫折教育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强挫折教育的文件:(1)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上述文件,为学校开展挫折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标志着青少年挫折教育决非学校和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三)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挫折教育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在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中,大学时期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

1.大学生自身生长发育成熟,加剧了心理的变化

随着各种生理机能的变化和成熟,必然带来很多心理问题,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大学生,往往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问题,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比如由性成熟产生的性需要同性道德的冲突:一方面,性生理成熟的冲动使得他们对性问题感兴趣,向往异性;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受中国“谈性色变”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性向往、性探索和性尝试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指导,甚至一概持否定的态度。

2.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

如学习就业压力和师长过高的期望值,使大学生承受着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加之家庭和学校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使得独生子女原本脆弱的心理变得更加弱不禁风、不堪一击。

3.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使尚未步入社会生活的大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

比如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知识经济带来的日趋加剧的竞争,使得大学生本来就不稳定的心理出现失衡。这些都会导致缺乏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的大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适应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消除,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冷漠,产生孤独感、挫败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产生自弃、逃避和自杀等极端行为。

二、高校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尽管目前挫折教育在各高校已蓬勃开展,方兴未艾。但由于挫折教育操作起来专业性较强,对大学来讲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活动,我们在开展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加强操作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因此,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弄清以下问题:

(一)挫折认知教育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认知教育是进行挫折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以下三点:

1.正视挫折的客观存在

“没有危机就没有成长”,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危机与挫折。这种危机与挫折在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成长的契机。人们只有在承受和克服挫折的努力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学习新的技能,逐步完善自我。

2.辩证地看待挫折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给人带来痛苦与不幸,也可以使人在与困难的斗争中获得经验与信心。挫折教育并不是教人如何去回避困难,而是教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在挫折中成长。三是乐观的挫折心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炼,是很难对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有真正的认识。如果他能在挫折中奋起,那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二)受挫行为训练问题

受挫力的强弱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耐挫力的增强除靠学生在生活中磨练之外,高校也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目标性训练来进行,如:建立勤工俭学或社区服务基地,鼓励大学生自力更生,挣钱养活自己;组织大学生到贫困山区社会实践,与当地农民一起住,一起劳动,体味生活的艰辛;组织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磨练意志,加强合作。发展个性为目标,对个别学生可以进行挫折想象训练,即假设一个挫折情境,引导学生,找出解决挫折的方案等等。但是,在开展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适度问题、适量问题和适时问题,确保挫折教育取得实效。②

(三)受挫心理调适问题

受挫心理调适问题是决定挫折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挫折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建立健全学生的挫折防御机制。挫折防卫机制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果运用得当,它能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激励个体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出现退缩与恐惧,陷人更大的挫折或冲突情境之中。所以,教育学生正确运用挫折防卫机制,对调整挫折后的心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教育学生面对挫折进行自我调适。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的挫折都是学生运用自我调适的方法化解的。具体的方法包括:及时校正不合理的认知态度;冷静分析,以进取态度改善挫折情境;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减轻心理负担;等等。最后,鼓励学生放弃偏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许多学生基于传统偏见,觉得入大学心理咨询室“丢面子”或“有病”。其实“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最终铸成大错。

三、 科学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理咨询是一项给来访者以心理指导和帮助的专业性服务工作,它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内心积淤的场所,能有效地消除其心理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为大学生实现心理发展,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具体指导。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显示出其独特作用,心理咨询是心理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大力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建立一支具有优良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立系统的可操作的大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通过广播、宣传栏、校刊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作用,解除学生疑虑以主动寻求帮助,开展定时、定点和有专人负责的心理门诊咨询,学校要为门诊咨询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当然,“心病还得心药医”。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发掘自身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和矛盾,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因此,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自我锤炼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二)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既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主要渠道。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做到:

1.学校课程设置多元化。增强教材中心理健康知识的含量,将学科知识学习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挫折教育。

2.教育者布置给学生的活动或任务的难度要适度但又不能过度。按照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教学“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的难度体现为“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将这种外在的求知精神逐渐内化为自身坚韧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3.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接受式教学,提倡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的发现式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4.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力求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克服答案单一化和标准化。此外,教师面对有挫折情绪反应的学生时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常用的教育方法有鼓励法、转移法、对比法、宣泄法、补偿法、暗示法等。

(三)教育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

青少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解决的自我监控,同样,青少年在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也存在对挫折的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就是青少年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对于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③有关青少年挫折应对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认为,挫折应对需要评价挫折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挫折环境,缓解由挫折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挫折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④青少年在进行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时,必须首先围绕挫折知识、挫折应对知识的讲解和挫折应对方式以及策略的训练来展开。其次,要训练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技能。再次,要加强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体验。最后,应组织学生进行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实践训练。实验研究表明,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训练需要经历自我认知—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的环节。⑤

(四)联系本地实际开展挫折教育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挫折教育的方案设计得如何,是否富有成效,这还要将理论纳入到具体实践中去。挫折教育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挫折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挫折教育研究一定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精心选择课题,精心设计,科学实施,为解决本校开展挫折教育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服务。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设专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场所,提供儿童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以及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技发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使他们对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有切身的体验,最终将外在的挫折行为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心理健康素质。

注释:

①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② 张骞,张大均.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

③ 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挫折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 挫折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41-02

正确的挫折教育方法是高校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挫折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科学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创建一些问题,使学生遭受挫折以致来刺激他们的潜力,并使之养成愿意尝试和敢于正视挫折的习惯,使之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能力。

当代社会中的各项发展,大都是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的。所谓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应当拥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压力,其承受挫折的心智能力也随之变弱,这也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高校如何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成功把他们培养成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理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败的能力等,是目前高校需高度重视并全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积极而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欲望。校风是校园文化的直接外在表现,且对学生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构建和谐而团结的校园环境就必须以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基础。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各类专家为学生讲解各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明确高校培养他们的价值取向;学校还可组织各种竞赛,在提高学生本身技能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教育理念有更进一步理解,这样能帮助学生为自己准确定位以及竖立自信心。另外,教育者可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主题班会、成功企业家讲座、名人事迹演讲和社区活动等,使学生们对激情效应得到亲身体验,达到提高学生们的耐挫折能力。

2 重视相关课程建设

一直以来,教育更多倾向于正面教育,而忽视挫折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高校更应重视此问题,应设立相关课程,提高挫折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比列。要把挫折教育纳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里,使它成为学生学习计划中的必修课,应把挫折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对挫折教育的认知,提高挫折意识。例如,教育者可在课堂内开设有关挫折教育的专题课程,不仅让学生系统认知挫折的理论,还应结合学生们当前或将要面临的各种竞争和压力,进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乐观正确对待挫折的好习惯。通过接受挫折教育,学生要增强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在获得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

3 突出思政实效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教学生政治理论,还要起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挫折教育的认识仍处于一种意识或简单认识的层面,没有对它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挫折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在教学中的实效性,突出思想政治课对挫折教育的主体作用。首先,学校可通过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经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接受式的传统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注重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疏导相结合。就业是每一个高校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好这一系列实际问题,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竞争的技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者要把引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相结合,做到既是教育学生也是帮助学生,既是为学生办好事,也是为学生办实事,只有真诚地去尊重和关心学生,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4 创建心理咨询平台

学业、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经济压力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是一种直接的检验。因此,高校务必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进行广泛的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首先,学校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新时期,学生能了解自己,能自信、自立、自强是其成功的基础。学校可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和失败,学会自我调适。要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树立成功就业信心的同时也要做好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要教育学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凡事不能好高骛远,处理事情应理性定位。其次,学校应采取多渠道积极关注学生心理。第一,心理咨询是用专业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倾诉衷肠的心理辅导方式,它能有效解除心理挫折给学生带来的痛苦或焦虑,且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能提供具体的指导。学校应应用校刊、广播、宣传栏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定点、定时、有专人负责的心理咨询平台。第二,学校应引进心理学专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在学校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提高心理咨询的质量。通过把校医、专业心理咨询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效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第三,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从补救模式转向发展模式。随着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不能只把部分学生列为心理辅导对象,应通过团体辅导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使其在团体的陪伴中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第四,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网把常规的心理咨询服务和网上德育机构建立起来,并以秘密、方便、快捷等方式把优质的咨询服务送到学生的心中。

5 加强教师素质培养

高校要让挫折教育达到真正的成效,首先要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他的形象、风范也会对学生产生间接的作用。这就提高了教师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如,教师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正确的挫折教育理念,形成清晰的挫折教育意识,不失时机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传授挫折教育思想;应加强自己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自己学术道德素养,用自己的生活和学识去感悟理解挫折和挫折教育,并将挫折教育内容有意识地渗入到自己的行为教育中;应用自己良好的模范作用来感染学生,教他们正确处理挫折的基本方法,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高贵的品质。其次,高校应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懂得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即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思想作风等对学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实现学管人员正确而有力的管理育人目标,学校必须重视和提高学管团队的质量,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团队。另外,学管人员在紧抓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管理之余,还应多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6 引导学生建立自我教育心态

首先,正确认识自我。教育者应避免空洞的理论教学,可通过一些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领悟其中的蕴意,让学生审视自己并正确评价自己。另外,教育者在实施具体教育过程中,可采取教材形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检验,以此来锻炼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其次,培养积极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勇于挑战逆境和挫折,能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培训,应与学生一起分析就业市场和学生的自身条件,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适合的工作,最终充满信心地笑着走出校门。再次,培养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教育者在面对大学里种种挫折时,应多从责任意识的角度来分析挫折产生的具体原因。学生通过接受责任意识教育能使自己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且只能靠自己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和处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校的主要任务是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就业和生活打好基础。

为了跟上时代的要求和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必须坚持不断自我完善和开拓进取,在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发展等方面都必须有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月玲.高职院校挫折教育之管见[J].管理观察,2009(17):142-143.

[2] 李远贵.论大学生挫折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3):74-76.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