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杭州文化论文

杭州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02 11:11:47

杭州文化论文

杭州文化论文篇(1)

一、杭州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分析

(一)地理优势

中国可谓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的国度,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已经形成了内涵丰富、闻名中外的茶文化。我国共有四大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以及江南茶区,江南茶区以丰富的绿茶资源著称,是我国产茶量最大的茶区。提到江南茶区,不能不提的是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一度被国人视作全国首屈一指的产茶大市,每年茶总产量都十分可观,著名的西湖龙井便产自杭州。

(二)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杭州气候湿润,宜居养人,西湖龙井茶更是浸润了杭州的灵秀,色、香、味、形兼于一身。自古以来,不少骚人墨客都对西湖龙井赞誉不绝,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咏茶佳句,不少文人将茶与美人相比,由此流传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名句。陆羽茶经更是将杭州的茶文化发扬光大。杭州有许多茶文化风景名胜,如狮峰山、虎跑泉、灵隐寺、西湖等,这种集山水泉茶为一体的独特茶文化,令杭州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多样。除此之外,杭州地区还汇聚了许多部级的茶产业研究单位,如浙江大学茶学系、中国茶叶学会、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等,这些研究单位的汇集,能够为杭州地区的茶文化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科研力量与理论基础,有助于当地茶文化旅游的长存发展。

(三)政府对当地茶旅一体化给予了高度重视

从政府角度来看,杭州市政府给予了茶文化旅游开发高度的重视,相继制定了茶业名牌发展战略,努力将西湖龙井茶推出国门,此外,还积极地引导茶旅一体化的建设,使得当地的茶文化与茶旅游融为一体,使得城市旅游业依托茶文化的发展更富生机,二零零五年,杭州获得了“茶都”的美称。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杭州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面对着忙碌压抑的城市生活,许多人都萌生了呼吸自然、愉悦身心的渴望,在这个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应运而生。由于茶的独特特征与历史定位,许多人将其视作自然的象征。当游人漫步在茶香云绕的茶园之中,感受着自然的馨香,舌尖是清茶久久不散的韵味,这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是当代旅游者都不能拒绝的境界。杭州当地政府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当前已经将茶楼业列为当地旅游规划的十大特色行业之一。

二、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现存的问题

尽管杭州拥有着茶文化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当地政府的引导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综合来看,杭州茶文化旅游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茶文化游客稀少

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坐落于历史古都杭州,是一所茶文化专题博物馆,但是当前该馆门可罗雀,不仅游客稀少,连工作人员也寥寥可数。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应该看到更深层面的问题,即当地政府对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尽管杭州曾经举办过多次茶事活动,但是由于多渠道的宣传工作没有到位,从而导致了杭州茶文化仅仅在旅游节的时候昙花一现,平常则无人问津。此外,并没有将茶文化的深度内涵充分发掘,从而导致游客对茶的理解过于片面,仅仅将其等同于高雅的“解渴”,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茶文化旅游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这也是导致杭州茶文化旅游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

(二)独立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开发不足

杭州是我国东南部重要的产茶地,该地的茶文化具有着源远的历史印记,较其他产茶地具有着极为独特的先天优势。但是纵观当前杭州的茶文化旅游绿线开发,可以发现尚未形成独立的茶文化专项旅游线路,这一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开展。此外,当地开展的龙井茶文化旅游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过于单一,仅仅靠茶品购物、采茶炒茶与品茶观艺很难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当前杭州茶文化并未形成自身独特的卖点,没有深入发掘当地特色与旅游优势,从而导致茶文化资源的浪费。

(三)缺少高素质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茶文化作为高雅的代名词,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展也是以让游客享受超然的精神体会为主打的。但是仅仅靠游客自身的感悟是无法领会深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来继续拧讲解与引导,才能使游客真正获得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但是,纵观当前杭州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人才现状,可以发现,当地的旅游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并未形成较为浑厚的茶文化旅游软环境。杭州地区开设茶文化课程的院校也十分有限,尚未具备较强的茶文化专业教育资源。此外,社会上对于茶文化旅游人才的培训机构也不多,在这个背景下,很难实现当地茶文化与旅游的有效衔接。

(四)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保护不够重视

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依靠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茶文化旅游也不例外,茶文化旅游的开展必然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茶树的生长需要具备较高的环境标准,但是当前杭州地区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较为科学的规划体系。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开发商与茶农仅仅关注经济利益,忽略了茶园茶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杭州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对策

想要寻求杭州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必须要立足当地实际,走茶文化内涵旅游的路线。杭州具有着极为悠久的茶文化,因此必须要根据当前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有所针对的挖掘茶文化内涵,此外,还要加强茶文化内涵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综合分析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大宣传促销, 培育客源市场

唯有具备到位的宣传促销,杭州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才能有效提高,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因此,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加强于当地旅游企业的联合,借助于多样化的宣传媒介,如电视、报刊、网络、杂志等,开展全方位的广告宣传,将本地的特色茶文化旅游推出浙江省、推出国门。通过宣传力度的增强,使得率哟组合对杭州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使得游客对于杭州茶文化的旅游兴趣有效激发。在开展相关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层次有重点的进行。以海外市场开拓为例,应该着重关注以日韩、东南亚、印度等国为代表的亚洲茶文化圈的客源国,由于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在茶艺茶道、饮茶习俗方面与中国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通过到位的宣传营销能够使得这些国家的潜在游客成为杭州茶文化旅游稳定的客源。

(二)适当增加茶文化旅游专线, 丰富产品内涵

鉴于当前杭州地区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茶文化旅游专线,因此应该在契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不断丰富杭州地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增设茶文化旅游专线, 如茶俗风情游、茶乡夏令营、优茶品尝游等。要关注到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得茶产品的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茶文化知识与素养

想要确保茶文化游客都能体会到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必须要加强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培训。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茶文知识,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茶文化旅游的质量。除此之外,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各大院校的合作,积极的开设与茶文化相关的专业,加强茶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从而为杭州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四、总结

杭州文化论文篇(2)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它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城市文明的影像记录者。城市是电影生长的土壤,同时也是电影观察、注视、表达的对象。城市与电影,一个层次丰富、色彩斑斓;一个捕捉光影、具有穿透力,两者彼此依靠,互为镜像。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法国诞生之日不久,就漂洋过海来到东南沿海正处于现代城市发展初期的杭州。杭州电影的历史,是从外国人来放映电影开始的。1908年,英国人司点文在杭州拱宸桥开办阳春外国茶园放映电影,标志着杭州电影历史开端,迄今已经走过整整百余年。城市与电影的结缘首先体现在地域性电影人的出现。因与上海当时作为中国乃至亚洲电影中心毗邻的区位优势,杭州电影也是人才辈出。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名闻遐迩的杭州籍导演、演员、美工、摄影、音乐以及电影事业家人数众多。从杭州走出了许多著名影人,新中国电影奠基人、电影理论家夏衍,杭州本土导演吴贻弓(曾任中国影协主席)、李萍倩、马徐维邦、古榕、陆建华,著名电影演员蓝马、袁美云、王晓棠、归亚蕾、汤唯、徐娇等都是杭州人。杭州也获得了电影人重要的文化认同。1981年的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06年的第十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均在杭州开幕。

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艺术气质,使得杭州成为电影拍摄的天然外景地。2008年,《非诚勿扰》中一句“西溪且留下”成为了电影界的流行语。此外,近年来为大家所熟悉的《婚礼2008》、《鸳鸯蝴蝶》、《桂花雨》、《最后一次爱你》、《觅》、《棒子老虎鸡》等影片都在杭州拍摄外景。杭州本土的电影拍摄、制作事业也较早开始。1926年,杭州本土的电影公司——心明影片公司,拍成了电影《小孝子》,1928年,一罗姓人士设立西泠影片公司,拍摄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沧海余生》,1929年,拍摄了武侠片《侠骨情魂》等。1958年,设在杭州的浙江电影制片厂成立。近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投拍了多部影片,杭州如今已成为重要的电影创作生产基地之一。

从中国电影的理论研究与推广来考察,在当今重写中国电影史热点中,具有某种“元话语”意义的“地域文化”的参与意义并没有得到独立研究与介绍。在杭州,除了有限的《杭州市电影志》等研究性、纪实性资料以外,相关的研究尤其是科普性研究是缺乏的。从现有的资料看,由科普的角度对杭州电影予以整体的关照、研究和考察更是一个空白。在这方面,国内其他的城市的研究、著述已经走在了前列。如《上海电影100年》、《海上电影地图》(均为上海),厦门电影百年(为厦门)、苏州与中国电影(为苏州)、哈尔滨电影地图(为哈尔滨)等专著研究成果已经于近年出现。因此,在杭州电影百年之际,从杭州电影的地理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杭州电影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和与开发,就有了推广普及的必要。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因而,借助于电影这一为广大市民接受的文化载体,着力于普及、传承与弘扬杭州乃至浙江的优秀文化因子,让老百姓了解杭州的电影大师,领会杭州电影的精神,通过推广普及活动,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杭州乃至浙江的文化软实力。

二、杭州电影的地理记忆

电影,作为一种将真实和幻想用光影呈现的电子媒介,不仅为人们提供娱乐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能把真实的地理环境作为背景予以再现。原本想象的地图和真实的场景交汇,形成独特的媒介地理景观。无论其原型是否虚构,当它们在银幕上呈现的时候,单个的画面元素经由蒙太奇的手段,都构成了超出原本的意义。以文化的角度关照百年杭州电影,地域的特色异常鲜明。从题材上来看,杭州所具有独特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还成为了众多国际、国内电影人拍摄影片的重要来源。如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从1926年邵醉翁搬上银幕开始,到1993年徐克导演的《青蛇》,已经历经大陆、香港、日本等不同地区与国家十多次的拍摄。这一在不同时间被演绎的过程本身就组成了一种文化的张力。此外,梁山伯与祝英台、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也都被搬上银幕,不断演绎。在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中也有一些作品则直接取材于杭州,如沈西苓编导了反映西湖船娘悲剧和杭州工人运动的《船家女》等。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艺术气质,使得杭州成为电影拍摄的天然外景地。从最早有记录的资料显示,导演们对西湖特别青睐。据包天笑在回忆录中说,他1926的《空谷兰》,就是明星公司的张石川找他写的本子,后来就到杭州拍外景。《空谷兰》的故事,包天笑导演把主要背景地就设在杭州。

地域中的标志性文化景观,通过影视的呈现,成为了塑造城市形象的名片。在杭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杭州籍电影导演古榕于2005年完成了集悬念、爱情于一体的电视剧《我是有情人》,他将之称为一张“杭州文化名片”。影片中,杭州人熟悉的保俶塔首次以城市象征的形式亮相,“《我是有情人》中保俶塔被定位为杭州的守护神。”在欧洲走了一圈,“遇到很多外国人,提起中国旅游,对杭州却一无所知。”古榕决定借助影视向全世界推销杭州,古榕认为,西湖绝对有打造成“东方日内瓦湖”的潜质。2008年,贺岁电影《非诚勿扰》在杭州取景,全球首映礼也放在了杭州。杭州为《非诚勿扰》提供了资金、外景地、首映礼平台,《非诚勿扰》对杭州自然也有“回报”。美景如画,西溪湿地、西湖……这些杭州美景在《非诚勿扰》中一一展现,一句著名的“西溪,且留下”成为了西溪湿地的广告语,使得杭州西溪旅游业得到快速增长。

电影影院作为电影的放映与观赏场地,其出现与消失作为一种文化事件本身具有重要的地理坐标意义。自1908年在拱宸桥二马路阳春外国茶园内出现第一个电影放映场所起,先后有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电影场、杭州影戏院、西湖大礼堂、联华大戏院等固定放映场所。1924年夏,杭州城站旅馆屋顶开设楼外楼露天电影场,放映国产无声电影,这是杭州首家电影场。也正是在这一具有地理符号意义的场所,发生了一件重大的爱国事件。《五卅沪潮》是一部记录五卅惨案实况的记录片。据《新浙江大事记》记载,因该片未能在上海公映,杭州影人汤笔花与友联公司联系后,建议把影片充作行李带至杭州城站电影院放映。上映当天,城站旅馆屋顶的“楼外楼”露天电影场座无虚席,坐满了爱国青年。警察局派出大批军警前往弹压禁映。时有人登台疾呼:“同胞们!帝国主义到处欺侮我们,杭州是我们自己的土地,为什么不能放映自己的影片?”一时间,台下群情激愤,振臂呼应,军警被迫撤离,《五卅沪潮》得以在杭连映7天。1925年到1935年,杭州曾先后集资筹建了第一影片股份公司、心明影片公司、友谊影片公司、西泠影片公司、月宫影片公司等,其中杭州心明影片公司拍摄了无声故事片《小李子》等。1933年8月,西湖大礼堂电影场开始放映有声电影,这就是杭州最早的有声电影院。

三、杭州电影的文化版图

立足于杭州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用寻找的方式描绘这个城市的电影地图,致力于发掘杭州电影的历史文化碎片和脉络,通过百年杭州电影的历史回眸,介绍历史上的著名杭州电影人事,展示杭州电影的价值和意义等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电影业在杭州的发展,带动了多种文化产业的繁荣。为了宣传、普及电影,吸引民众走进电影院,杭州电影也采取多种形式,有报刊广告、橱窗画廊、路牌海报、宣传画、说明书、幻灯片、电影评论、电影刊物以及举行首映式等。1908年5月17日,《杭州白话报》刊有拱宸桥阳春外国茶园的广告:“聘请英国美女跳舞大戏、天下第一活动电光影戏、最新发明电气留声大戏,三班合演连登6天。”1921年以后,杭州电影业有了发展,《浙江商报》、《东南日报》等报刊经常刊登电影广告。其他如省内出版的《影戏世界》、《银幕漫谈》、《西湖电影》等电影刊物也逐渐创办。为了扩大影响,电影院开业和新片上映时,一般都组织首映活动。1935年1月18日,联华大戏院在杭州开业时,邀请著名电影明星阮玲玉揭幕,首映由她主演的《神女》。1946年12月,西湖大戏院重修门面竣工时,举行揭幕典礼,邀请电影明星欧阳飞莺剪彩,并上映她主演的《莺飞人间》。

1947年底,太平洋电影院开业,首映《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2月,大华电影院开业,首映美国影片《金童玉女》。电影作为文化艺术的教育功能也较早地被民国时期的杭州省、市两级政府发掘并重视。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民国时期浙江电影的管理制度始于1928年《杭州市取缔影片戏剧规则》颁布,同年,杭州市影片戏剧杂艺审查委员会成立,共有委员14人。委员由市政府发给专门证章,可随时至各戏园游艺场调查视察。1931年起,中央电影检查法公布施行,规定关于电影之审查事项统归中央办理。1932年2月,省政府规定关于戏剧说书之审查事项统归浙江省民众娱乐审查委员会办理。至抗战爆发,浙江沦陷,日伪政府出于统治需要,建立了严格的管控制度,要求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播放亲日的影片,直至抗战胜利,政府重新接管浙江。但出于准备战争等原因,原有的管理制度有所松懈,各类影片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此中,尤其要强调的是,国民政府建立后,突出了电影的教育功能,电影成为实行党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杭州便是在全国较早开展电化教育的一个城市。

杭州文化论文篇(3)

杭州是诗意之城。中国最有诗意的城市非杭州莫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表达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由衷赞美。我一直觉得,诗意和情调应该是这座城市的主打色,古都和文化是她的调色器。杭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她毕竟是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在钱塘江纵览杭州的辽阔,在清河坊品味杭州的韵味,领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孩儿巷的古今,也说不定不经意间就在哪条巷子里偶遇一位结着愁怨丁香般的姑娘……

杭州是秀美之城。杭州。以其独特的美“秀”出一个别致的天地给世人看。杭州无论怎样装束都是美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皆美得让人陶醉。当你泛舟于美丽的西湖,近观温润如玉的湖水,遥望空蒙如剪影的远山时;当你置身于重峦叠翠的青山,看溪水长流。听鸟语虫鸣时:当你一边品堪称一绝的龙井,一边看到杭州姑娘清纯可掬的笑脸时。你不能不心旷神怡、为其沉醉。可以说,杭州的秀美之中又夹带一股灵气,让她多了几分调皮,添了几分聪慧。杭州,柔美的山,清秀的水,大家闺秀的西子湖,秀在江南,美在杭州!

杭州是多情之城。说杭州。实在离不开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是杭州的灵魂。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副天然图画,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段段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给西湖平添了几分意味。许仙白娘子的凄美爱情、白居易和苏轼的传世佳句、岳飞的精忠报国……多少悲欢离合,诗情画意都化作西湖一池涟漪。就连西子湖畔西施姑娘的病容,都那么楚楚动人,惹人爱怜。正如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无论你于西湖荡舟击桨,还是于湖边静静散步,或者于长椅静坐,都会为西湖的美丽所陶醉。站在西泠桥上。静静地呼吸着西湖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杭州风花雪月的故事,你会恍然如梦,一时不知身是客!

杭州文化论文篇(4)

杭州将建设“生活品质之城”

2010年11月30日,杭州市委召开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规划《建议》,“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到2015年,力争科学发展水平居全国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清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根据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杭州发展将以“六个坚持”为基本原则,即:坚持率先发展、坚持转型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实现六大“新目标”,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到201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 目标定位:“十二五”期间100%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值

2009年,杭州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分别达到74924元、63471元,远远超过了2020年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关指标。在规划《建议》确立的“十二五”期间杭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中,“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十分引人注目。对此,杭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邵占维这样解释:全市人民,既包括全市居民,也包括农村和五县(市)居民;既包括本地市民,也包括外来务工人员。而小康社会,有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人民生活等24项具体指标,杭州要在“十二五”期间100%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值。

“民生改善”成为杭州“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最大关键词。为实现上述目标,杭州市将通过扩大内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社会建设、城乡区域统筹、建设生态型城市和文化名城建设等六项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来实现富民强市、社会和谐的目标。杭州将深入实施“民主民生”战略,继续把“破七难”作为杭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载体,让人民群众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幸福杭州”。其中,增加居民收入是民生改善的焦点。在“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将把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统一起来,不追求过高的GDP增速。扣除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将达到10%以上。这个数字高于浙江省提出的8.5%的目标,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

■ 全新起点:学习、创新、生态三城合璧新愿景

2010年11月30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审议通过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同时,还讨论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杭州市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生态型城市三城合璧的新愿景,把“三江两岸”打造成黄金生态旅游线。同时,还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杭州特色“3+1”现代产业体系。《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杭州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引领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方面,“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服务体系,整合教育、文化、科技等各方资源,创办学习型城市网站、学习专刊、学习频道,建立“学分银行”,构建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城乡覆盖、全民共享的学习服务体系。在创新型城市方面,杭州市将以打造“天堂硅谷”为目标,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深入实施“名校(名园)集团化”战略,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

在建设生态型城市方面,杭州市将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重点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强化辐射安全管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从2011年起,杭州将对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流域231公里的干流及浦阳江、兰江、大源溪等主要支流两侧200米至500米区域,实施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等项目,力争把“三江两岸”打造成黄金生态旅游线。

■ 特色规划:城区与县市“牵手”发展

“十二五”期间,杭州的城市空间将越来越广阔。根据规划《建议》,杭州将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动杭州城市沿江跨江发展,加快发展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转变,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建设全省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在布局上,杭州将形成“拥江依湖、三区三态、一主三副、两翼三极、组团强镇、网络都市”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框架,构建“中心城市(杭州市区)―中等城市(五个县城)―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城镇规划体系。在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杭州要加快江南副城、临平副城、下沙副城和六大组团建设。五县(市)要走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发展郊区经济,融入杭州大都市,实现从“郊县”向“郊区”的转变。杭州还将深化与嘉兴、湖州、绍兴三市的全面合作,把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重要板块。

此外,“十二五”期间,杭州要成为铁路枢纽,路网四通八达的城市。通过杭长、宁杭、杭甬、杭黄铁路专线和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杭州要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加快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临金高速等建设,形成“三纵五横”城市快速路网骨架。

项目实施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

推荐词:

杭州市以共享共建“生活品质之城”为抓手,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目标,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十二五”规划有机地融入全国、长三角和浙江全省的大局中来把握,为杭州未来五年发展绘制了一幅精致蓝图。

杭州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体育旅游 昂谱理论 杭州旅游业

浙江作为旅游大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仅2004年一年,浙江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9%左右,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省到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杭州的旅游业更是浙江旅游业发展的典范,杭州体育旅游在此基础上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一、杭州体育旅游RMP分析

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提出了旅游产品昂谱(RMP)理论(Re-source,Market and Product),也就是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资源分析、市场分析和产品分析。因此,运用RMP理论对杭州体育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用科学方法来推动杭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体育旅游资源分析

体育旅游资源是发展体育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也是吸引旅客的直接因素之一。一个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影响该地区体育旅游业游客的多少。杭州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山水资源,也有人文景观。依据杭州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把其资源分为三大类。

1.自然资源类体育旅游资源

杭州自然资源丰富,群山环绕,河流众多。天目山、庙山和西径山上开发的有帐篷野营,还开发了攀岩、探险、山岩速降等户外活动。大清谷旅游区以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为中心,开发野外生存、野外露营、野外山地车、森林定向、沙滩排球、滑草、射箭和网球。而东明山森林公园的森林狩猎和天目大峡谷景区的高空垂钓和高山滑水冲浪为追求惊险刺激的运动人士提供了极佳的场所。杭州境内水系众多,富春江、柳溪江、新安江、西湖和千岛湖等是开辟竹筏漂流、划船、龙船赛、游泳赛、潜水、垂钓、冲浪、汽艇和摩托艇赛等体育活动的绝佳场所。杭州还拥有黄公望森林公园、玲玲山森林公园、半山森林公园、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明山森林公园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这些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户外体育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人文资源类体育旅游资源

杭州地处长三角,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聚集着很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都是杭州发展体育旅游业的优势。杭州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端午节的赛龙舟也是杭州的一大民俗活动,每逢节日来临,夜龙舟,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不仅陶冶了情操,还锻炼了身体,而蒋村龙舟赛和五常龙舟赛是最具规模,每年的此时,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和体育爱好者。西湖徒步大会和环千岛湖自行车赛也为很多的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场所。柳溪江的泼水狂欢节、双溪漂流狂欢节和新安江龙舟漂流泼水节提供了绝佳的水上乐园。杭州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形成了淳朴的民俗民风。其中许多的风俗习惯都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健身性,为开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社会综合类体育旅游资源

目前,杭州已建成很多现代化的体育馆设施,如黄龙体育中心、杭州市体育馆、西湖体育馆、浙江省人民体育场、杭州下城区体育场。省体校游泳馆、杭州游泳馆、萧山训练基地等各种体育场馆,为开展体育比赛提供了保证,基本满足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的需要,为杭州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杭州近年来举办了许多的国际级和国家的大型比赛。如2003年浙江省杭州市国际马拉松赛、2004年的世界杯乒乓球赛、2005年第四届太极拳邀请赛、2008年斯坦科维奇杯洲际职业联赛、2009年亚洲杯预选赛、2010年的世界汽车漂移赛等。在这些活动中,旅游者可以参与到其中,体验其中的乐趣和疯狂。

(二)体育旅游市场分析

在杭州旅游的人群中,主要集中在18―40岁之间,以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专科次之,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体育旅游认识度也比较高,参与体育旅游的可能性也很大。这就要求体育旅游业在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同时,应关注消费群体的特征,取其所好,针对性开发。从客源构成来看,杭州体育旅游主要是以其他省份为主,其次是省内和其他地区。主要原因是因为杭州在全国的知名度较高,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很多。

(三)体育旅游产品分析

近年来,杭州体育旅游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打造了一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仅野营这项体育旅游项目,在杭州的开发地点就有数十个,还有垂钓项目,在杭州的各个水域旅游景点中都有开设,杭州西溪湿地的赛龙舟已经成为杭州体育旅游项目的一个亮点。每年吸引众多的旅游观光人员。千岛湖和富阳市也将休闲度假作为重点开发项目,富阳市更是将体育旅游作为本市旅游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休闲杭州、运动富阳”的特色口号。在富阳市永安山上建立了部级滑翔运动训练基地,充分开发富春江水域,举办极具影响力的游泳邀请赛和亚洲杯滑水赛,提高了本市的社会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本市的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三、杭州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杭州体育旅游发展对策主要有:1.找准目标,精准定位。2.大力宣传,积极造势。3.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此外,体育经营企业和体育市场能否得到较好的培育,管理是关键。体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政务公开,打破行业垄断,降低体育市场的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缩短审批时限,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中的“服务”含量,使体育市场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依法管理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连桂红,刘建刚.论体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56-59.

[2]邓文冲.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7):34-38.

[3]万怀玉,朴勇慧.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89-92.

杭州文化论文篇(6)

论文摘要: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高潮,也给杭州的旅游商品消费带来了新的商机。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与杭州旅游业的发展相比,呈现比较缓慢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缺少地方特色,形式单一,样式陈旧,缺失创新,做工粗糙,销售体系不完善,缺少旅游纪念品的品牌等。为了满足杭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庞大需求,杭州旅游纪念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往特色化、品质化、多层化、便携化等方向发展,并完善旅游纪念品的服务体系,加大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建设。

1.杭州旅游业的发展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越来越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到来。2011年6月25日,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杭州的旅游业日益增长。

随着一些国际化的会展在杭州的开展,如休博会、西湖博览会、国际动漫节等等,也都给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鲜活的时尚元素、科技元素,给这座老城赋予了时代的新貌,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490.01万人次,与上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了15.9%,其中西湖景区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385.05万人次。WwW.133229.Com国庆7天,杭州市共实现旅游收入63.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19.6%。

2.杭州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必要性

杭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脚步却没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2.1发展旅游纪念品,可以加大杭州旅游收入

随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大大增加。在发达国家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相当高,而我国还比较低。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可加大杭州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收入,从而增加杭州旅游的总收入。

2.2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宣扬杭城文化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对于这个城市的纪念,也是这个城市给游客的名片。而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多老旧缺新,且粗制滥造,更缺少了杭州特色。杭州旅游纪念品做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和无形的城市宣传单,可以宣扬杭城文化

3.杭州旅游纪念品的现状

对杭州旅游景点和旅游纪念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纪念品的调查发现,杭州旅游纪念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3.1样式陈旧,没有更新

保守的传统工艺品,与几十年前的一样,没有随着时间而进行再设计,导致在游杭州的游客无从下手。如油纸伞,虽然极具杭州特色,赋有杭州古城的文化,记载了杭州爱情的千古绝唱,已经成为了杭州旅游纪念品中的经典,但几十年不变的造型与样式,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再设计,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

3.2品种单一,缺少创新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在各个景点的服务站销售,不难发现在不同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没有根据景点特色而设计,全城统一。除了油纸伞,就是丝巾;不是茶叶,就是藕粉。为什么六和塔的旅游纪念品和雷峰塔的会是一样呢?为什么西湖新老十景的服务站,卖的都是一样的旅游纪念品呢?旅游景点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纪念品的开发并未跟上,面对一成不变的产品,游客在消费上也倦怠了。

3.3做工粗糙,缺少品质感

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除像王星记、张小泉这样有品牌的产品,大部分产品本身做工缺乏精细度,包装也极其拙劣。这样的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其与品质杭州的城市主题所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于杭州的认识,以及游客在杭州旅游的愉悦度。

3.4与周边城市产品雷同,缺少地方特色

一直在探寻杭州特色,可是到底如何才能做到与众不同呢?游客们会发现,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在样式和种类上与周边城市的大相径庭甚至是一模一样,如竹制纪念品,浙江作为竹子的盛产地,由竹子加工而成的工艺品,随处可见,可是在绍兴、乌镇等地游客也可以买到与杭州一样的竹制品旅游纪念品。如何使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杭州特色,这还需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商们发挥聪明才智。

3.5杭州旅游纪念品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杭州购买过旅游纪念品的游客们,大多都买过油纸伞。我曾经与两个外国游客在西湖边相识,他们买了两把油纸伞,在那整天的行程中,他们都不得不抱着那两把油纸伞到处游玩,这两把油纸伞给他们的旅途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国外大城市旅游,许多旅游纪念品商家会为游客们提供包装运输服务,并提供24小时供货以备不时之需。杭州旅游纪念品在售后服务方面的缺失,给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使游客对大件的旅游纪念品怀着只可远观的态度。

3.6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统一性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以小商小贩的形式存在,大的品牌也屈指可数。而更多的杭州旅游纪念品机构更不是专业的旅游纪念品机构,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完整的服务也是杭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主要现状。

4.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趋势

西湖申遗成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杭州,如何让他们不仅仅是观赏杭州的湖光山水,更要让他们带走在杭州旅游的美好记忆,这也需要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跟上杭州旅游的发展。

4.1杭州旅游纪念品作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必须特色化

杭州不仅是一个有秀美山水的风景胜地,更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从西湖到西溪,从宋城到杭州大厦,从梅家坞到西泠印社,从灵隐到六和塔,从万松书院到雷峰塔……这是一个汇集了良渚文(上接196页)

化、茶文化、印学文化、宗教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拥有美丽山水,赋有动人爱情色彩,更是具有现代人时尚消费的城市。

要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必须从中真正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杭州元素,与产品相结合,让其赋有浓厚的文化语义,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共鸣。这样的产品也更具有杭州代表性,从而对杭州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4.2杭州旅游纪念品是杭州品质的代表,必须品质化

杭州的城市发展主题为“品质杭州”,那在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上,也应该紧紧围绕主题,杜绝粗制滥造。高品质旅游纪念品让游客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赏心悦目,并可以促进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旅游纪念品代表杭州被游客带回家、赠送亲友等,其将会遍布世界各地,大程度上宣传杭州,更是杭州旅游的无形宣传单。

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化有利于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建立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更有利于杭州整体品质的提升。

4.3杭州旅游纪念品是大众消费的产品大类,必须多层化丰富化

杭州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知识构架、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审美都影响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选择。但是相同年龄层的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选择还是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如年龄稍长的游客,会选择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传统工艺品,如官窑、印章、书画;中年的游客会选择特产类的和一些传统的普遍的传统工艺品,如龙井茶、丝巾、团扇等;青少年游客则会选择一些符合他们年龄层的创意产品,如丝绸制品的衍生品,融合现代元素的扇子等;儿童游客当然是选择充满了童趣的玩具了。

杭州旅游纪念品应该多层化丰富化,满足不同的游客的需求,丰富旅游纪念品的风格种类,提供给游客丰富的选择。

4.4杭州旅游纪念品必须考虑游客心理,应该更加的小巧便携化

探究游客的旅游心理和消费心理,游客们希望自己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具体地方特色,并且可以携带方便,不影响旅途。在对于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应该让纪念品更加的小巧化,在包装设计上,应该更加的方便提拎存放。

4.5建立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完善行业体系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从开发制作销售售后,都没有完整的体系,也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实施操作,导致政府很难对其进行管理,也导致市面上的旅游纪念品参差不齐。杭州旅游纪念品必须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由专业的开发销售管理人员介入,逐渐建立完整的体系,建立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

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是势在必行的,杭州市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并设立了专项管理资金。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必然越来越好,并促进杭州旅游商品的消费,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参考文献:

[1]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

[2]秦明.旅游心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曹建华.浅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j/ol].视觉同盟.

[4]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第1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杭州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城市更新;杭州;合肥;比较

引论

    城市更新是指通过清除和改造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对衰退的邻里进改造,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关于“城市更新”这个概念我们更熟悉的是“旧城改造”一词。很多城市经历过或者正在进行旧城改造。

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缓,目前城市建设的重点依然在向路桥、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新区建设上倾斜。旧城改造仍停留在开发项目和零星的整治工程上。

相比较而言,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提出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只能“更新”,不能“改造”,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本文通过杭州、合肥在几个以下方面的比较,以期为合肥的城市更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实践提出新的思路。

一 两座城市在更新经历的主要阶段上以及相关理念方面的比较

杭州:杭州城市的“更新”也走过很多的弯路,主要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阶段:

1、“大拆大建,彻底抹平”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历经多次大规模城市改造,原有的古城格局遭到很大的破坏。 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彻底摘掉‘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顶帽子”的口号下,杭州市从1993年起,决定每年拆除100万平方米旧建筑,同时配套建设新住宅120万平方米。大片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群被彻底“抹平”。

2、“旧瓶新酒,涂脂抹粉”阶段:2000年左右,以杭州吴山广场旁的清河坊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以下称清河坊)为代表的改造,基本将原住民全部迁走然后进行商业运作。这种让原住民很受伤,让开发商和管理者很高兴的行为很大程度上让清河坊成为又一处“假古董”商品。另外,有几条主要干道旁如莫干山路的沿街建筑开始简单的粉刷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外立面改造(但是,在短短的几年之后这些涂脂抹粉的建筑立面改造又重新进行了新一轮的重新装饰)。

3、“保老城、建新城,有机更新”阶段:2003年以后,杭州对近代建筑的更新是积极而有效的,2006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良好的开端。确立了十大历史保护街区和相关历史保护地段。并且启动了《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课题,对杭州城市更新实践与理论创新进行研究。

    自此,杭州城市更新进入一个相对良性循环的阶段:“实践总结——理论探索——实践验证——理论创新”。

对比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可以看出合肥已经经历了第一阶段(大拆大建阶段),已经或者正在经历第二阶段(“旧瓶新酒,涂脂抹粉”阶段)。且尚未形成自己的城市有机更新理论。

二 两座城市在城市旧城更新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点方面的比较:

杭州:1、官方正面提出: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只能“更新”,不能“改造”,这是一个在理论上的很大突破;

2、 提出对原有生活内涵和社会网络的保护,应本着“人本”价值观,在物质保护之外,

也对由人构成的“社区价值”进行保护(不再将原住民尽数迁出,保护原社区人文价值,这也相应地保存了内部人文空间);

   3、把“城中村”率先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4、“面子”工程(外立面)与“里子”工程(背街小巷整治)相结合。前者外立面的改造并非简单的涂刷,而是根据建筑分类原则在这一片区域里寻找不同的特色点,允许各年代不同类型的建筑存在,这样有差异化的设计带来的是城市空间的丰富性。后者为广大杭州住民带来极大的实惠,如老小区的道路重铺,管道上改下,绿化整改,外立面重新整治,平改坡等这些切实实际的工作让百姓衷心拥护。

    5、“道路更新”,以道路改造带动城市街景整治带来了良好效果;

6、“河道更新”,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保护、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建立滨水慢行游憩绿色交通体系。

7、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体系。如确立名录、两年更新,如王星记扇业、张小泉剪刀产业基地的建立,再如举办相关传习班,带徒传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制度等等。

合肥:合肥近年来因为城市的工作重点是路桥、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大手笔的动作如畅通一环,环巢湖旅游大道建设,南淝河大桥等等所以合肥道路有比较大的改观。合肥正在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打也将成为合肥一张耀眼的名片。

三 两座城市在投入以及更新主体上的比较:

在杭州城市更新中,政府、规划与城管部门、房地产商以及居民是更新不可缺少的主体,政府引导、规划和城管参与服务,保障居民最大利益,同时和开发商实现双赢。比如杭州的某处近代建筑——穗庐别墅通过招商引进“江南文学馆”,以招商带动保护的工作初见成效。“保护—招商—利用—保护”在解决资金来源的同时提升了近现代建筑的使用和文化价值。而合肥在目前的旧城更新中,毋庸讳言,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开发商的利益,居民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和热情去参与。

四 总结

毋庸置疑,杭州的城市更新走在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前列,“杭州为全国树立了样板”(舒乙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肥在旧城更新方面慢了一步。但是慢一步发展也有其有利一面,即现时的阶段可以纵向总结已往的经验和不足,横向吸取兄弟省份的成功与教训,并且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将理论先行——建立合肥的城市有机更新理论。

首先,观念要更新。一定是“更新”,而不是“改造”。二者差别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要深入到内涵去理解。

关于“旧城改造”这个词,可以借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话语,他非常反对“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这两个没有文化的词。他认为,“旧城改造的问题在于仅仅把积淀了千百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定位于改造的对象,而没有强调对它实施保护、需要有机更新的一面。如危房确实需要进行改造加固的话,那么旧房仅仅因为它们年代悠久就一定要改造吗?就如我们的父母仅仅因为年纪大了就不赡养了吗?”

归结起来有两点中心意思,第一,城市不要“被旧城”,其次“旧的”不一定要遗弃或者改造,可以关注保护(而不是过度保护)、更新(而不是刷新)。

    其次,我们要找出合肥的城市人 文特色在哪里?

第一,找出合肥的“可识别性”,这是提升城市质量的重要基点。“城市的可识别性”是决定城市质量的重要因素,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北京的胡同等都是这些城市重要的可识别性特征。杭州最具有可识别性的特征是西湖、运河与南宋文化。合肥有什么特点和不同,物质的和非物质上的?这点,窃认为可以由普通百姓、各行各业的人来广泛寻找,专家找,登报找,网络找,等等,比如杭州的中山路策划展览就有4000多市民参与,提出了大量建议、意见。

老调要重弹(如包公,三国),新曲也要新谱。这个新曲就是巢湖。历史上,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在这里,如“商汤放桀于巢湖”,“伍子胥过韶关”,“楚霸王乌江自刎”等都是耳熟能详。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三上将”也出生在此。巢湖划入合肥,合肥将新增“八百里奇观”,皖人已在畅想“合肥全面超越杭州的十大理由”。但是要把梦想变现实,还需要做大量的细致而前瞻性的工作。

    第二非物质的。杭州有其独特的、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越剧”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王星记扇业、张小泉剪刀、西湖绸伞等。而合肥有“羊蛇灯”、火笔画”、“门歌”、“庐剧”等等。合肥成立了“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也成立了教育培训制度,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另一方面,能否不把这些东西仅仅放在一个园子里或者博物馆里展览,这些隔了玻璃罩子或者象是舞台上演戏的感觉,令人隔阂感很深。比如通过“门歌”、“庐剧”进社区,“羊蛇灯”、火笔画”等制作工艺或者以制成简单的多媒体方式进入中小学生的课堂等等方式让更多的不进园子的百姓知道。

第三物质层面上。1、首先要确立历史街区和历史保护地段;

合肥虽然是有两千年建城史的古城,但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存非常有限。“历史街区要保护不要打造”,合肥没有成片的历史街区就不要“打造”,这样的街区人们接受的程度比较低,历史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必须坚持的原则。那么对于遗留很少的“历史保护地段”就需要进行认真的摸底,已经有文章对包河区、滨湖区的历史建筑进行摸底并提出了保护性意见,那么其余几个区块也需要进行相关类似的更细致性的调查,然后汇总进行总体和单体设计方案,方案应同时尊重街区原来的绿化环境,坚持小规模、渐进式的开发,而非一步到位。

2、建筑部分;

首先要区分何谓历史建筑与文物建筑,古建筑与近代建筑。历史、文物、古代建筑的保护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案例去借鉴,但是一定是一种审慎的态度来全局对待。

其次是近代建筑,这是大量的、琐碎的甄选工作。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一般的,这里面要克制刷“新 ”和一概抹平欲望,特别要建立一个近代建筑外立面保护原则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法

2、 道路更新与河道更新;

杭州做法是坚持以路(河)带整治、以路(河)带开发、以路(河)带改造、以路(河带保护、以路(河)带管理,形成新“十纵十横”的“畅通工程”。“河道更新”则是利用杭州291条近900公里长的市区河道,这种是其独特性、差异性的宝贵资源,做到了清淤、护岸、截污纳管、架空线“上改下”、大面积绿化、水闸和船闸建设六个“一步到位”,慢行系统、旅游休闲廊道、景区景点、河埠头(码头)换乘中心建设和引配水六个“分步到位”,做到“一

河一景”、“一河一卖点”、“一河一产品”等等。

相比较而言,合肥近年来城市的工作重点是路桥、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但是规划要站在更高和更合理的高度,管理也要相应跟上,避免出现高架中畅通,上、下高架却拥堵的局面。道路建设上还要更多地考虑慢车道,人行道,而不是把二者变窄、合一,这样只会把人逼到快车道,交通更加混乱。在河道更新上,“蜀山淝水”是合肥的形象代表,作为合肥母亲

河的南淝河,2008年有一《合肥市环城水系沟通方案》专项规划,计划把南淝河市区段、包河、银河、雨花塘、琥珀潭、黑池坝及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水体纳入全盘考虑。

五 结语

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

互动中开拓前行的。理论离不开实践的锻造,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引。杭州拥有众多文物历史古迹的地域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一线城市”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合肥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机更新理论,也或可作为“二线城市”的更新做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四川建筑,温日琨.基于FCA的近代建筑文化价值分级评价研究.2001,(3).

焦点房地产网,饶及人.美国旧城更新和改建的案例分析.2006-12-17.

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2- 

  2005),2002.7

新华每日电讯3版  2007.09

杭州市建委   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  2008.04

   摘自hangzhou.gov.cn/kpb/cxcymb/2007cxcy/T2424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