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6 15:26:08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天津水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现代化管理水平

1 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天津市水务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网络优化,现有水务办公网、防汛网、信息外网三个网络,在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管理、供排水等业务领域建设了一批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与水务业务的结合。

总体看,天津水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各项水务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顶层设计,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共享困难,标准建设滞后等,还有一些主要的业务管理系统尚未开发,信息化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不能满足水务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2 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2.1 总体思路

按照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三位一体的要求,遵循“顶层设计,统一标准,全局整合,重点先建,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业务平台和数据中心的建设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开发、整合为着力点,以支持业务应用为目的,以标准规范、安全运行和人才培养为保障,为水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以水务信息化带动水务现代化,提升天津水务现代化管理水平。

2.2 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一平台,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统一标准,新建与整合相结合;统一机制,共享与安全相结合。

2.3 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一个水务政务外网(以下称水务网),一个平台,一个数据中心,一张电子地图的建设;完善安全、制度、标准、队伍等保障环境;形成统一的服务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天津水务信息化体系。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共享、协同业务应用;便民惠民、提高效率、便于监督。

2.4 重点建设任务

五年内,重点建设五项工程、九大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政务公开、协同办公和数据共享,满足社会和水务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①五项工程建设:一个水务网、一个水务业务管理平台、一个数据中心、一张电子地图、一个灾备中心。

②九大数据库建设:建设水利空间数据库、水文数据库、水利工程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防汛抗旱数据库、水质水环境数据库、水土保持数据库、农村水利数据库、水利科技数据库九大数据库。

③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本着新建与完善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实施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完善已建系统,加快新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防汛抗旱管理、水资源水环境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城镇供水管理、城市排水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控制地面沉降管理、水土保持管理。

2.5 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加强水务信息化队伍建设,建立信息化投入机制,制定信息化标准和规范。

3 信息化建设三年计划

3.1 行政许可与政务公开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天津水务网站开辟行政许可办理通道,公开政务信息、审批事项信息和办理结果,并对审批办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为管理提供定量分析依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便民惠民,方便公众监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3.2 水务网建设

建设水务网,将现有的防汛网和信息外网整合为水务网,该网络连接水利部、天津市政务外网、市各委办局、局属各单位、区县水务局,并与Internet安全连接。

承载天津水务网站、政务公开、行政许可、业务管理平台、数据中心、GIS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

3.3 数据中心建设

依托水务网建设数据中心,采用分散存贮、集中管理的方式,将业务共享数据、基础数据和采集数据汇集、存储在该中心,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和全局访问,做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按需共享,多方服务”,为跨系统的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主要包括水利空间数据、水文数据、水利工程数据、水资源数据、防汛抗旱数据、水质水环境数据、水土保持数据、农村水利数据、水利科学技术数据等。

3.4 水务业务管理平台建设

开发建设水务业务管理平台,承载数据中心和水务信息系统的运行,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形成统一的水务信息交互中心、资源共享中心、应用集成中心,实现业务应用、管理、决策的统一平台。

实现统一门户访问、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单点登陆等功能,方便获取各类水务业务信息,支持水务业务应用、决策和各类信息应用需求。

3.5 水务统一GIS系统建设

建设全局一张图。统一坐标系,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数据采集标准,汇聚整合多源多类信息,满足多目标、多任务、多级别和多层次应用的GIS应用系统,全局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全面、直观、准确地掌握各类与水务工作有关的基本情况和动态信息。

建设和整合防汛抗旱等各类业务应用,实现水雨情、工情等信息查询统计,明渠、水闸、泵站、水库等基本信息、图片、视频信息的查询等,以文本、图形、图表、空间地图等多种手段对查询结果进行展示,实现资源共享。

3.6 主要业务系统建设

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以需求为导向,继续建设和完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有效实现业务协同应用和信息高度共享。重点进行防汛抗旱管理、水资源管理、排水管理系统的建设。

①防汛抗旱管理系统: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开展全市一级行洪河道、重要蓄滞洪区测量;以天津市防汛会商系统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全市防汛、抗旱、城乡排沥、城市调供水、防潮等信息,开发研制相应业务决策系统,提高防汛抗旱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增强防汛抗旱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制能力,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提高防汛抗旱业务的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篇(2)

本文以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系统性的阐述全面分析了相关地区防汛前的准备工作及突出面临的问题的应对方案与解决措施;汛中对相应工作方案的实施与具体防汛手段;汛后的各项总结工作的开展,用实例佐证论断、表达观点,对防汛排水工作整体的实施要点进行了把握。

中图分类号:TV69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汛前准备期如何进行

红桥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因素,属于天津市综合排水管网系统的上游,区内的主要管网以服役时间较长的老旧管道为主。防汛前准备期应本着早动手、早安排、防患于未然的指导思想,提前着手开展工作,从重从难估计困难。从每一年的春季会战开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制定计划,进行包括疏通排水管道,掏挖检井及雨水井,疏通清挖过河管,掏挖地道,清闸井,清除河坡垃圾,土坡维修,片石护坡维修,维修排水干支管,维修检查井、雨水井,维修闸门等基础性工程并组织专门力量消灭管阻。各排水泵站进行掏挖进水池作业,目的在于不因雨季中淤泥堵塞泵站进水池而影响行洪。进行泵站闸门维修作业,达到闸门启闭灵活、不漏污。对水泵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达到机组台台转。在汛前,还应对相关泵站高低压电器设备进行了全面清扫。在对所辖区域内的管道进行调查时,应实行管道养护质量跟踪,发现问题及时拿出整改意见并实施,跟踪整改后效果。贮备草袋子、铅丝、铁锹等防汛物资,备用发电机组、防汛泵等应急抢险设备也必不可少。

防汛工作不能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在,应该汲取不同城市的相同经验,结合往年的防汛工作,针对每一年汛期的不同,以及我们自身的特点对影响防汛的主要问题要专门提前修改完善、制定诸如《主汛期防汛调度预案》、《汛期地道泵站防汛抢险预案》、《汛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预案》、《防汛工作安排》等,预案中要详细规定包括不同降雨量下,相应地区泵站针对性的开车台数、开启对应沿河闸门排水等操作预案(见下表),从整体实际出发,应对各个地区做系统性、全面性的分析。成立防汛抢险队,对不同区片,安排力量,合理调配车辆及相应防汛设备参与防汛,各积水点定人定岗负责。

一段时间降雨量达到限定时相关雨水泵站的开车预案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大,新建排水管道逐年递增。但正所谓新事物总是有正反两面,新建设施在大大改善排水能力的同时也为防汛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新的问题,就需要不断摸索新的工作方法与实施方案。位于红桥区的西站改扩建工程就是明显的一个例子。新西站改扩建完成后,地区范围西起红旗北路,东至河北大街,南至南运河北路,北到子牙河南路,规划占地面积168万平米。整个西站地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区划内的排水管网因铁路建设的原因面临着大范围的新建、翻修、切改、废弃,而管网的建设单位又有很多,如何保护好原有设施不被施工破坏,做好监管、保证新设施的正常使用,同时新建的排水泵站能否在接收后保证在汛期发挥功效,保障百姓的正常、有序出行,使西站工程更好的为天津市发展服务,就成为了全年工作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该地区防汛面临的最严峻课题。排水管理单位针对现状进行的专项规划,显然更具实际价值:

1.完成西站地区《防汛排水调度方案》编制工作。将整个新西站地区分成南广场、北广场等不同的区域,根据各个区域的具体排水设施情况,制定各不相同又互相协调统一的汛期排水方案。

2.与西站地区其他的建设业主单位相配合,将该地区新建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以函告方式告知业主,监督业主分阶段对排水设施缺陷进行整改,汛前拆除新建排水设施管堵,疏通管道。如西青道――南运河北路排水管道工程完工后,与泵站已联通但需对全线45座检查井杂土清挖。西站铁路以北――子牙河段工程完工后,需拆除子牙河南路与复兴路交口d1500、d1650雨水管堵及对湘潭道与复兴路交口d1500管堵进行拆除。这些工作都是在与业主单位的沟通下得到了解决。

3.与业主单位签订了防汛安全责任书。

4.根据西站地区的特殊性,成立了防汛排水抢险小分队,对应不同区域进行人员安排,细化管理责任。

5.在此基础上与西站建设的相关指挥部门对该地区安全度汛进行协调,分析总体建设进度及防汛排水任务,以更详细的确定排水方案。

6.加强了管理执法队伍对排水设施日常巡视力度。

7.完善重点地区的配套保障工作。

熟知排水业务的人都应该清楚,一个地区的排水管网能否发挥功效,泵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西站工程决战的最后时刻,该地区规划建设的泵站却由于种种原因未按计划实施,作为保障措施,必须要建设临时泵站,替代其在汛期发挥功能。根据各方紧急磋商,临时泵站于当年的4月15日开工, 5月中旬结构部分及进出水管道建设全部完成,后期的机电安装及设备运行调试在6月20日前完成,保证了在汛期中投入使用。其中八一临时雨水泵站就是其中的一座。

该泵站收水范围西起红旗北路东至复兴路延长线,北起子牙河南道南至津浦铁路,经八一泵站提升后,排水出路为子牙河。临时调水方案是将规划地区及八一明沟雨水接入临时雨水泵站,设计流量2.4 m3/s。并将新西站北广场及北广场地道雨水接入临时雨水泵站,设计流量按照重现期为5年的标准确定流量,为3.0 m3/s。临时雨水泵站总设计流量为5.4m3/s。

泵站进水d2200进水管汇集d1200地道雨水、d1500北广场北雨水及d1200北广场南雨水和d2200地区雨水,经泵站提升后由d2200管排入已经修建的规划泵站出水压力方涵,通过方涵进入子牙河。

在不影响规划泵站建设、避免拆迁的前提下,结合规划泵站及进出水管线等布置情况,泵站采用正向进水、侧向出水的布置方式。泵站集水池内安装2台1.0m3/s潜水轴流泵及2台1.3m3/s潜水轴流泵和2台0.4m3/s潜水混流泵,以排除地区及地道雨水,采用井筒式安装,水泵吊装采用地面垂直吊装。

为了保证重点地区汛期平稳度过,还应对周边地区的排水管网进行全面的筛查、在保护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对有可能影响防汛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施工整改以消除隐患,如西站地区在汛前进行了增产大街雨污水切改调水、大丰东马路雨污水切改、站前公交站出水、西站前街雨污水管道工程、西青道下沉段两个自提泵站d600mm压力出水钢管等多个工程项目,并且对影响防汛的旧管道进行专项整改工作,极大的消除了工程带来的防汛隐患。

防汛前准备期工作的开展对整体防汛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各项工作的全面到位才能为汛期工作的开展做好坚实的后盾。

二、防汛排水的各项工作安排

在汛期当中,应遵循的防汛排水总原则是“一低两腾空”,即泵站低水位运行,提前腾空雨、污水管道。同时遇雨情要科学合理调度指挥,完善后勤保障。在汛中,建立预警机制,根据气象部门的降雨预报,防汛人员24小时待命,遇大雨预警及时上岗。各项措施并举才能保证雨后力争不积水、积水退得快。

在此,我选取两个典型的案例作为论据,以求能够从中找到面对不同汛情时的工作方法,为今后的防汛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在今年红桥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降雨中,各雨水泵站提前开车腾空管道,污水泵站、地道泵站保持低水位运行,在几次强降雨过程中加强对泵站进水池水位的巡视,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开车运行,人员各司其职,随着降雨的不断加大,上岗人员全部出动,奔赴各个积水点巡视、开启沿河闸门,打井盖放水,直至积水褪尽。由于此次降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雨情时断时续,为确保各个积水点不在积水退却后因降雨再次积水,防汛人员冒雨多次奔赴各自负责的积水点,甚至在凌晨仍在水未退净的积水点巡视,确保各处积水于清晨前全部退净。

西站地区的防汛备受各级领导的瞩目。根据西站改扩建后管网及泵站的实际情况,降雨时按调令及时启动相关雨水泵站以及临时泵站的运行并开启沿河闸门。在汛中加强了与相关业主单位的联系协调,共同应对出现的问题。防汛排沥速度的快慢,是检验设施整改及新建项目工程质量的最好方法。今年的单次百余毫米降雨,新西站排水设施确实经受住了考验。也正是由于各项准备工作的充分有效开展,才获得了最后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汛后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防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汛前的准备和预案。但尽管准备充分,综合目前我市整体的排水设施实际收水及排涝能力,每小时降雨量超过15mm就会产生积水。面对实际情况时各种想象到和预计不到的突发问题总会发生,关键看如何处理。定期召开防汛分析会就是一项总结防汛情况的重要举措。不论何种方式,着重分析雨情及因降雨所产生的突发问题、找到解决方案,都应该是每一次防汛后必须要思考的、落实的。汛期后总结是对整体防汛的回顾;对整体问题的把脉;对今后工作的规划。不论是业主或者建设单位,问题的产生与出现,不能从单方面考虑,牵涉问题的各方,需要顾全大局利益,相互沟通,互相协商,拿出方案,切实落实加以解决,才能对今后的防汛形势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有效的改善。

汛前一系列工作中大力投入、保障到位,根据每一年所面临的实际提前采取措施积极准备、周密安排,汛期中坚决贯彻执行相关方案,千方百计力求减轻积水带来的影响,保证了汛期的平稳过渡。每一年的防汛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增强了信心,对未来的工作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排水人所从事的工作并非只是一天两天的付出,排水事业的发展更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不断的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始终牢牢抓住行业的根本职能做好社会管理,为百姓造福,不断发展自己,进而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明天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是我们的始终追求。

作者:冯霁洲,1984年5月出生,男,大学本科学历,

职称:助理工程师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山洪区;水文;监测;信息系统

Abstract: According to Tianjin in northern torrential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on th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in northern flash floods,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ncept analysis system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management, serviceability to provide timely and reliable flood warning information for the Tianji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services for Tianjin torrenti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ideas and idea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eed for system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system availability and operability.

Keywords: flash flood area; hydrology;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P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0 基本情况

山洪区水文监测是为满足广大山区人民防洪安全需要而进行的水文监测站网布设,是一项重要的水文测报工作。

天津市北部蓟县山区属燕山的迎风坡,等高线为20m以上地区总面积840.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3%,是山洪及水土流失易发区。区内有大型水库1座(于桥水库),中型水库1座(杨庄水库),小型水库9座,分布在山区8个乡镇。暴雨是山区各河径流的主要来源,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很大,洪水成因和所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单一,除泃河常年有水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山区各河具有洪水涨落猛,历时短,流速大的特点。大多坡陡流急,遇大暴雨,易突发山洪,并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危害很大。历史上,历次山洪引发的溪河洪水、诱发的泥石流及滑坡的灾害给蓟县造成严重的损失。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区域内现有泃河罗庄子、州河于桥水库(入境河流在河北省境内淋河龙门口、黎河前毛庄、沙河水平口)等国家基本水文站;泃河罗庄子、州河于桥水库、泃河黄崖关、泃河下营、小漳河盘山、秃尾巴河邦均等设有国家基本雨量站。因山区特有的暴雨、洪水特性,目前的监测站网尚不能满足山洪灾害防治的需要。

1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结合天津市北部山区的水文、地理特性,站网布设上综合总体控制密度、地区分布及满足山洪防治的监测需求,建设符合天津实际的、高水平的山洪区水文监测信息系统。做到信息传递及时、水情测报准确、调度指挥优化。为小流域产汇流、水利工程运行、应急调度、水文预报等提供数据支持。大大提高天津市山洪防治信息的预警反馈速度,为各级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实现防汛指挥调度快速决策,洪水资源效益最大化,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保障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天津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系统的监控内容及项目分析

天津市山洪区水文监测信息系统覆盖范围为市北部蓟县山区,再加上流域边界跨区域因素,范围面积约在近千平方公里左右。

雨量、水位和流量信息在山洪灾害防治中有重要的预警作用,是监测的重要内容。水量信息在服务于防洪信息需求的同时且能够使洪水资源效益最大化,应以先进测报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系统建设达到监测自动化水平。

水位、雨量监测项目:根据山洪灾害防治监测的时效性的需要,应采用数据自动采集、固态存储、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使水位、雨量监测项目实现自动测报。

水量监测项目:结合山洪区地形河底水力坡度较大,水位流量有比较稳定的关系的特点。根据测站控制、断面形态和河道冲淤变化、水位涨落率、测验人员、交通便利等情况选址。对监测断面进行规整(建测流堰或人工控制断面),较大河流安装应用H-ADCP实现在线监测。小型河流修建量水建筑物,比如量水槽(巴歇尔水槽)或量水堰,由测得的水位或水深、水头等(自动测报)代入水力学公式计算出流量,实现流量的实时测报。并结合巡测流量,分析率定H-ADCP和量水建筑物的修正系数,确保流量在线监测的精度。

对现状站点应进行自动化改造,并整合资源将其它部门的水雨情站共同纳入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切实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 系统建设构想

3.1总体思路

建设以防洪和水文信息采集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山洪区水文测报系统。系统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和本市已有的信息公共基础设施和相关行业的信息资源,结合已建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等通讯设施,统筹考虑,资源共享。达到及时准确完成水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提高水文情报、预警、预报的精度,提高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水情信息的处理、分析和预警能力的目标。

3.2系统设计原则

(1)可靠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设计应高起点,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技术、方法、软件和硬件设备,并充分考虑其发展趋势,以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2)实用原则。系统既要服务于全社会,又要重点满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需求,规划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标准化原则。技术标准统一、并满足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以保证系统的整体集成、有效运行与未来发展。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洪水预报方法;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35-02

一、天津市自然地理概况

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河网纵横、闸坝众多,在防汛工作中天津市要承泄海河流域上游洪水、本市境内的城市排涝、农田排沥,而且行洪排涝都受入海口潮位顶托影响,防汛调度决策人为影响因素大,防汛任务繁重。建立针对天津市特殊下垫面情况的完善的洪水预报模型方法,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基础之一。

二 洪水预报方法应用现状

2006年天津市水情部门引进了《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在系统中陆续构建了《于桥水库降雨径流预报》、《黄白桥河段演算》等预报方案,2009年在系统中集成了《永定河水系洪水演进及仿真系统》,增强了水情部门预报作业的能力。

(一)于桥水库降雨径流预报

2007年整理完成的《海河流域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中对于桥水库洪水预报方案进行了修订补充,验证了根据全流域平均降雨量和前期影响雨量,查于桥水库全流域降雨径流相关图求得水库以上总径流深这种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于桥水库降雨径流预报方案集成在洪水预报系统中的产流计算就是采用全流域的降雨径流相关图法。流域最大损失量基本公式Im=P+Pa-R-E,采用试算法优选确定为170mm;消退系数采用气象因子确定K值法,K=1-Em/Im,蒸散发能力Em分月采用常值;前期影响雨量采用折减系数法,Pa,t+1=K(Pa,t+Pt),Pa以Im为控制。

汇流计算修订后的方案沿用1992年方案暴雨中心位置分别在东部、西部、库区、均匀降雨的6小时综合单位线。为了在预报作业中细化洪水过程,将4条6小时单位线分别转换为3小时单位线,并同时将3小时、6小时单位线参数集成进了《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在实际作业预报采用单位线推求径流过程中,应考虑到流域汇流的非线性变化,在使用单位线前,先分析一下暴雨中心位置,然后根据不同的暴雨中心和净雨时段,选用恰当的单位线,并根据暴雨中心位置的移动过程,对水位流量预报结果过程线做人工调整。

(二)黄白桥河段演算

黄白桥水文站位于潮白新河干流上,河道槽蓄量较大,过水断面上有自沽闸控泄流量。本预报方案把潮白新河黄白桥闸上河段作为水库考虑,三河、吴村闸、土门楼为上游河道的三个入流节点,根据入流节点的预报或实测流量过程,可对黄白桥的库容、水位、入库流量、下泄流量做出实时有效的预报调度。

构建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中的河道汇流方法是将土门楼、吴村闸流量相加后分别用单位线和马斯京干法演算至黄白桥,将三河站流量用单位线法和马斯京干法演算至黄白桥,再将以上两个演算结果相加得到黄白桥的入库流量,时段长3小时。

(三)永定河水系洪水预报

永定河水系的从上游到下游入海口的洪水预报可由《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与永定河水系洪水演进及仿真系统衔接完成。三家店以上洪峰流量过程可由《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官厅水库以上至三家店的区域预报得出,永定河水系洪水演进及仿真系统在数据库里读取三家店以上实测、预报流量过程或者根据人工置数,完成三家店至入海口的洪水预报调度作业。

永定河水系洪水演进及仿真系根据三家店断面的实测或预报流量过程,基于河道数字化地形图,建立卢沟桥―梁各庄段、永定河泛区及永定河新的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在上游发生不同量级的洪水过程时,河道及泛区内的洪水演进情况,包括考虑洪水沿途损失和泛区内各种口门运用组合情况下的洪水演进情况,形成相应的洪水风险信息及洪水风险图。

系统中三家店―梁各庄河段采用一维模型,永定河泛区和永定新河则将各分洪区及分洪口门概化为一维河网进行模拟,主要河道及分洪区均采用一维水力学模型,部分没有地形资料的分洪区以零维模型来模拟其洪水调蓄影响。

三、天津地区洪水预报方法的发展前景

虽然天津市部分主要河道水库的洪水预报模型方法已经构建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中,但是针对天津市复杂的下垫面环境、河道闸坝泄洪排涝受人为因素影响大、行洪排涝有入海口潮位顶托等情况应进一步完善洪水预报调度的模型方法,升级洪水预报调度软件系统,建设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水文水动力学模型二次开发平台。

在现有的《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基础上,将天津市主要河道、蓄滞洪区及所在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时水情数据库、水文模型预报数据库技术及最新的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将水文水动力学专业模型进行开发并集成到《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中,搭建水文水动力模型平台,引入水文水动力学运算模块,根据河道断面、闸坝、水文站、潮位、蓄滞洪区等资料,建立各河系天津市境内段从入流节点到入海口的水文水动力学洪水演进预报调度方案。

作为二次软件开发平台,它可以灵活适应天津市河道、闸坝、蓄滞洪区等情况的变化,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主要河道、闸坝及蓄滞洪区各种边界条件,更精确地模拟、预测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洪水在河道中的传播时间,洪峰流量、洪峰水位、人工建筑物对河道行洪、入海口处潮位顶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及蓄滞洪区分洪口门的运用、分洪水位、流量、水量等,适用于天津市实时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防洪规划、水资源规划、水系规划以及其他各种涉水的相关应用需求,有效提高防御各种洪涝灾害的能力,同时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对于人与水资源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篇(5)

于桥水库地处燕山山脉边缘地带的州河盆地,位于天津北部蓟县城东4公里处,是一座以防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的多功能水库,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正常蓄水时平均水深4.3米,表面高程21.6米,蓄水面积86.8平方公里,蓄水量为3.85亿立方米,总库容15.59亿立方米,其来水主要由本流域地表径流汇水和引滦输水两部分组成(马丽丽etal.2009),自1983年引滦通水至今作为天津市的饮用水水源地已经服务了31年,服务总人口达627.17万人,占天津市饮用水源地供水量的70%左右(刘婧2010)。

材料和方法

1 现场采样

由于水库面积较大,为确保采集样点在空间分布上的代表性,对水库表面的采样点位进行了均一化布点,分别选取了:库心东、库中心、库心南、库心北、库心西及峰山南6个常规监测点位,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时间内,间隔14天采集一次样品。

2 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分析指标包括总氮、总磷以及正磷酸,所涉及项目有项目监测及分析方法分别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魏复盛etal.20021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进行。

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室分析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监测数据的时间变化曲线。

结果和讨论

1 pH值变化分析

于桥水库整体属于弱碱性水体,常年pH值在8.5左右,这同水库周边土壤中盐基离子组成密切相关。在时间上,水库酸碱性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近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水库在上一年11月份至下一年度的12月份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并在汛期来临之前达到最峰值,而后逐渐下降直至来年1月。水库这样的变化趋势主要是收到上游及周边来水及库中浮游生物作用的影响,由于汛期大量养分的汇入,加之事宜的光热条件,致使水体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促使水中的碳酸不断分解,造成了pH值不断增加,而冬季pH的峰值则主要受到上游来水影响,这一点通过同一时期果河桥监测断面pH背景予以佐证。

2 于桥水库总磷变化分析

近几年,于桥水库总磷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2年全年平均浓度达到0.04mg/L,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预警限制(0.035mg/L)。在季节变化,水库总磷浓度变化明显,冬季普遍较低,春季缓慢上升,夏季达到峰值(2012年达到了0.06mg/L),进入秋季总磷浓度则逐渐降低。TP总的变化趋势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这样的变化趋势主要是由于,主要由于汛期外部汇水影响,暴雨过程中,大量泥沙及可溶性养分随地表径流沿坑塘沟渠汇入水库,这是汛期水库总磷上升根本原因。

3 正磷酸盐变化分析

近三年,在1-2月份果河桥来水磷酸盐浓度在0.25mg/L左右,因此在这一期间,水库正磷酸盐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后由于来水正磷酸盐浓度降低,加之温度上升后造成的藻类繁殖,消耗了水体中正磷酸盐,因此在这一时期正磷酸盐呈现降低的趋势;4-5月份水库磷酸盐浓度达到又一峰值,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藻类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不仅藻类生长迅速,而且死亡,分解速度也快,加之外部来水在这一时期磷酸盐浓度有所增加,共同导致了这一时期磷酸盐浓度的上升;进入汛期至入秋期间,由于低TP浓度的引滦水不断输入及水库向天津的输水而发生的库水交换,以及藻类生长速度的明显减缓和藻类种属生长的季节交替等原因,致使磷酸盐浓度不断降低,入冬后藻类大量死亡,对于磷酸盐的消耗减少,水体中磷酸盐不断富集造成其浓度不断上升直至来年春季。

4 总氮变化分析

近年来,于桥水库总氮上升趋势明显,尤其在2012年,全年平均浓度达到2.99mg/L,是三类水体(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限值的近3倍。相对于磷素而言,氮具有更高的迁移性,造成之一情况主要和近年来水库上游污染加剧密切相关。在季节上变化上,若不考虑2012年8-9月期间总氮异常值,总氮浓度变化呈现了出了冬季至春季的上升趋势,以及进入汛期后的下降趋势,前者主要受到外部调水影响,再次期间大量浓度较低的上游来水,对水库中相对较高的总氮起到了一定稀释作用,而后总氮的下降,则主要是由于藻类等富有生物对水体中速效氮的不断消耗,随着汛期的到来,大量不同形态的氮素汇入于桥水库,造成了水库总氮水平在这一期间的上升。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篇(6)

一、完善体制、明确责任,切实强化安全安全监管

二、积极响应、群策群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1、安全隐患治理年活动的开展情况

2012年是国务院安委会确定的“隐患治理年”,我站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狠抓隐患整改,进一步排查我站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我站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在完成第一战役的基础上,进行了以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的第二战役。

(一)认真制定方案。结合开放式收费站工作实际,针对在第二季度易出现问题的隐患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制定了第二战役具体实施方案。

(二)严格落实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分工负责制”,安委会承担了隐患排查治理的义务和责任,各成员结合个人分工情况积极主动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了不走过场、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三)加强隐患的治理和监控。对排查掌握的事故隐患,都立即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的要求,已经全部整改到位。

2、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

这次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进行,由站安委会牵头,组织安委会成员对办公区、收费区等各重点部位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人,并限期整改落实,督查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和意见。在督查工作中,排查出了收费区雨棚年久失修漏雨、收费区值班室基础边坡水毁严重、收费区路灯线路老化,安保工作措施制度不够完善等隐患,及时下发了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制定了整改措施,现已基本整改完毕。

3、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情况 ) 十个一”活动,进一步完善生产事故及险情应急救援预案,补充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做到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聘请县消防大队的领导到我站授课,开展了消防演练,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切实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二)强化培训,增强意识。为提高全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我站积极开展了安全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重点学习了市局下发《关于印发东营市公路管理局暴风雪防范及扫雪防滑工作预案的通知》,并及时制定了《省道310线利津收费站暴风雪防范及扫雪防滑工作预案》,同时组织学习了《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省厅公路局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并对学习情况进行了答卷测试,提高了全站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效的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认真做好节假日值班工作。按照市局要求对元旦、春节和清明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和值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严格实行节假日封车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制,做到定人、定车、定岗,切实做好节假期间值班工作,加强对收费区和机关夜间巡查力度,做好节假日期间安全保卫工作。

(二)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利用周一科室、中队长例会期间认真组织对重点部位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加强对机关办公楼、综合楼用电,收费区用电、监控室监控设备、食堂用电用气、职工宿舍、行政车辆、票据储库、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按照利津县气象部门的要求,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及时做好收费区、机关大楼避雷设施的检测,确保无责任事故发生。

(三)认真做好饮食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食堂、餐厅的卫生管理,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大对食品采购的检查验收力度,做到无变质、腐烂、不合格的食品入库,确保全站干部职工的饮食安全。

(四)认真做好综治防范工作。机关保卫人员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的询问记录工作,确保站内无闲杂人员逗留,严禁外来人员不经带班领导同意在本单位职工宿舍内留宿。坚持夜间门厅值班制度,为门厅自动门加装了遥控门锁,加强对机关大院、办公楼、综合楼进行夜间巡查力度,有效的防止盗窃现象的发生。班子成员落实岗位前移,靠前指挥的要求,严格执行收费区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收费区突发事件的控制及信息沟通。 ) (五)认真做好夏季“四防”工作。一是防高温。对收费区和机关空调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在使用时运行正常;购买了夏季防暑、防虫用品,及***时发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手中,防止职工高温中署;二是防大汛。为切实作好汛期的安全度汛工作,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汛预案,购买了雨季防汛物资。对收费区边沟两侧边坡采取加固措施,投资7千余元对外露电源进行专项检查整改,防止雨天停电,影响收费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防雷电。针对夏季雷雨天气较多的特点,利津县防雷中心对收费区、机关办公楼、综合楼、收费区雨棚、值班室进行了防雷装置全面检测,通过防直击雷检测和防雷击电磁脉冲检测,我站防直击雷装置附合标准要求,防雷中心出具了防雷装置检测(验收)报告;四是防大风。面对夏季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我站对收费区的标志牌、宣传牌进行了检查加固,防止大风天气造成倾倒、损坏现象的发生。

(六)认真做好收费、外勤人员安全保护工作。近期由于多方面原因,

闯岗车辆逐渐增加,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是加强对外勤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求外勤人员在执勤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过往车辆情况,要求对逃费车辆不要硬性拦车,以免对行人、车辆和自身造成伤害;二是注意活动挡车器的使用。要求不能近距离使用挡车器,使驾驶员措手不及,发生碰撞甚至车辆追尾等法律后果;三是注意逃费车辆的车况。对农用三轮车、超限超载和车况较差车辆,保持警惕,对强行逃费车辆要作到及时避让;四是与司乘人员发生争执时,保持正确心态,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在确保收费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处理事件。

天津市防汛工作总结篇(7)

强化指导服务 抓好生产恢复 减轻灾害损失

入汛以来,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降雨过程多,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汛情来势猛。特别是6月30日至7月3日鄂、皖、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南方多地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据中央气象局预计,7~8月长江中游、江淮、江汉、黄淮、华北东南部、东北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部分地区流域汛情和农业灾害偏重。为此,农业部高度重视,再次下发通知,紧急部署当前农业防汛抗灾工作。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强化责任落实。目前,正值主汛期,是秋粮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农业防汛抗灾的关键时期,农业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农业部门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充分认识当前防汛抗灾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自觉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及早安排部署,加强指导服务,科学有效应对,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指挥到位,服务到位,努力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目标。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搞好生产恢复。迅速组织专家评估灾害影响,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完善分区域、分作物的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农业部门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重灾区、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灾情,因地制宜落实救灾措施,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要加大机具和人力投入,及时疏通沟渠,抢排明水,排涝降渍,尽快修复水毁农田。对受淹的水稻,要及时查苗、洗苗、扶苗,加强肥水管理。对旱地作物,要及时中耕松土,壅土培蔸,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对因灾绝收地块,要结合农时季节和地区特点,指导农民及时查苗补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指导养殖户尽快修复受损生产设施,及时清淤消毒,净化水质。要根据改种需要,及时调剂调运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疫苗等生产资料,为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物资保障。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动植物疫病及鱼类病害暴发风险较高。要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重点防范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充分利用大型高效植保机械,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危害。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因灾死亡牲畜的无害化处理,确保灾后无大疫。做好鱼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四是加强指导服务,帮助灾区解决实际困难。密切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加强重大天气变化的分析研判,及时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及早落实防灾减灾的各项措施。加强应急值守,坚持主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灾情调度,实行灾情日报制度,及时反映洪涝灾情和防汛救灾工作进展。要组派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深入重灾区,采取包县、包乡、包村等形式,落实责任,强化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在西宁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