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2 14:33:29

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篇(1)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

1、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我国一直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学生仍然有做不完的作业和没完没了的考试,小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在日益的增加,光凭“减负”的口号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有的小学生们对小学数学这样需要极其费脑力的科目产生了厌倦心理,而这种心理导致的直接影响就是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就是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与教育教学的强迫性之间的抗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老师们往往抛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谈,只是“填鸭式”教学,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喜爱数学的,但是从心理上排斥数学、讨厌数学的人也不在少数。如何满足所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2、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偏倚。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倾向,他们往往比较注重精英教育,对于那些对数学本身的学习兴趣特别大,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关注程度比较大,这种精英式的教育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摒弃了对那些普通水平的学生的教育教学,这与传统的大众教育是不相符的。那些得到关注的学生受到重点的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也会一直的上升,而那些不被关注和重视的学生因为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许,有可能会对数学课产生反感的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不上去,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上的两极分化,直接影响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3、数学教育上目标的期待与具体执行有差距。好多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是教育局出台的相关的教育政策其本身是比较好的建议,但是这些目标和建议如果不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话,又因为受到各种因素方面的限制,最后是取得不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有的专家的建议没有那么大的可执行度,最后学校和老师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又进入了原先的教育教学的循环模式。

4、教育教学目的具有纯粹的功利性。我国教育环境总体上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背景下的教育肯定含有一定的功利性,家长和老师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拼命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还有的家长为学生报名许多数学兴趣的培训班,但是学生们的兴趣受到了一定的忽视和限制,没有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育具有特别强的功利性,虽然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时候反而会产生相反和负面的教育教学影响,这给学生本身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小知识题,让学生们去积极寻找和探索数学的原理,讲一些以前大数学家们比较励志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获取于自身有益的正能量。家长们给孩子们报数学兴趣班之前要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点所在选择适当的培养机构。

2、按照有教无类、因地制宜的原则教育教学。针对有的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所偏倚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改变这种情况。老师们要同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对于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告诫不要骄傲,而对于那些对数学已经失去兴趣的学生要加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只要努力认真的学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以便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点适当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水平和修养。有的学校的小学数学老师没有比较高的职业教学水平和本身的素质修养,这也影响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引进小学数学老师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在实际教学中的完全发挥。另外,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对小学数学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老师们平常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多看一些专业的书籍,主动要求参加一些课题的研究,在锻炼中成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广泛的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争取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4、教学不应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学成的,欲速则不达,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教学,抛却比较强的功力性,保证学生们的知识理解和吸收的能力和效率。不能因为一味要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一时给学生们灌输大量的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因为小学生处于这样的成长时期,虽然有着较强的记忆力,但是理解力方面还需要老师和家长们耐心的进行引导。因此,老师们不要过多的给小学生们留一些数学练习题或者作业,让学生们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下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数学教育篇(2)

关键词:爱国教育 德育渗透 言传身教 联系实际

数学作为学生最为畏惧的一门科目,我们教师要结合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把握时机,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在知识下的哲理,在课堂中及时、恰当、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师感染,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素养,并在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实现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优化。以下是我自己在数学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立足本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指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首先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注意情怀,从而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古代秦九韶公式、刘徽的极限思想、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恒原理以及“九章算术”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又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领域遥遥领先;还有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这些辉煌的数学史让学生们看到我们前辈的杰出成就,从而身心振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言传身教,利用自身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进而以老师的一言一行来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勤奋刻苦,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现强烈的时间观念,用自己的示范作用提醒学生把握现在,珍惜时间,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并且在课堂上设计购物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不仅学生智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篇(3)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落实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五育之首的德育,更是素质教育中需要重点落实的教育内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数学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简单而且有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良好习惯

德育渗透对小学生当前发展和今后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现状并不乐观,学生的个性、品质以及潜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数学老师应当对此加以重视,通过深层次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等方式,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一)对数学课本中德育的素材没有进行深层次挖掘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一般有四个方面:正确学习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热爱科学教育以及热爱祖国教育。当前在数学课本的例题和课后练习中有很多有关于这几个方面的教育素材,而很多数学老师并未对这些教育素材加以重视,还有部门数学老师,只是针对一些有着明显教育意义的素材进行德育渗透,而对于一些隐藏在数学课本中的教育素材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大部分数学老师都是追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以学生会计算为主要教学目的,其余的则没有投入更多的心思。

(二)德育渗透内容与学生认知不符

小学生还处在感知运动阶段,没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对于很多事物不能进行正确的了解和掌握,数学老师在德育渗透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当前存在一些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德育渗透的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不符。

(三)忽略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首先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将会影响未来的人生发展。但是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少有数学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不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作风和学习氛围,导致小学生缺乏优良习惯的指导。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对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虽然很少,但是都是经过很多专业人士层层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数学内容看起来和德育教育毫不相关,但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德育教育内容,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来开展德育教育,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果,具有极高的意义。对于数学教师,则需要全面关注这方面的元素,在平日的教学研究中多和同事交流,吸取他人的良好做法,并且利用到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同时,教师还需要独具慧眼,通过自己的敏锐感觉来发现教学中的有效德育元素,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因此,数学老师应当对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将数学课堂变成数学和思想品德课相结合的课堂。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章节的例题都提到“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已经学会某种计算方法、学会了计算土地的面积、出了某著名科学家”,如“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教材中提到“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早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了圆周率,并且还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成为世上计算出圆周率的第一个人。”数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既知道圆周率的由来,又为中国有这样的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育渗透内容包含四个方面:正确学习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热爱科学教育和热爱祖国教育,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小学生认知水平尚浅,理解能力较弱,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没有正确的判断力,数学老师应当利用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枯燥,加上数学知识本身也具有枯燥性,因此,数学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课堂教学模式上下手,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数学教材中说圆周率是3.1415,数学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学生产生质疑,才会有探索的欲望,继而开发思维,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这个圆周率数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直尺、线等工具测量出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然后进行计算,得出圆周率数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质疑精神得到了培养,并且对数学知识的属性也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数学老师将德育渗透到这个教学过程之中,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也促进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促进了学生思考。除了这种创设情景教学方法,数学老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小组竞赛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科学产生爱。

(三)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源于生活,很多小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在错误心态下学习数学,很难学习到数学的精髓。针对这个问题,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应当结合生活实际,并且根据生活实际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习“本金和利息”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你的爸爸妈妈有1000元钱,他们打算将这笔钱存进银行,现在可供他们选择的存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存两年,年利率为2.68%,还有一种是先存一年,一年后将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银行,这种情况下的年利率为2.19%,请问这两种存储方式哪一种获得的税后利息要多一些?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思考。这种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知道了数学的重要性,继而改变了以往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错误观点,而且这种贴近生活的数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本金和利率的计算方式,而且也知道了依法纳税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数学老师应当认识到应用这种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教学的优势,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普遍性以及实用性。

(四)身体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身心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小学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未来的人生发展。因此,数学老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得身体力行,给学生展现良好的形象和精神面貌,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看到老师工作态度一丝不苟,教学风格科学严谨,精神上和情感上都得到了满足。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的素质和品德都未养成,如果数学老师能够有效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必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杨永行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苏楼明德小学

参考文献:

[1]莫莉花.谈如何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10-13.

[2]聂瑞柱.浅谈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6,(10):09-11.

[3]董维雄,张玲.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练习[J].华夏教师,2016,(10):4-9.

小学数学教育篇(4)

关键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必须开展的学科教育,小学数学不断发展,目前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广。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小学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数学课堂,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是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应明确教育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

素质教育在新时期应该予以充分重视,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教育的基础。重点做好相关的教育关键内容,明确教育目标,体现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成长。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理解学生存在的各种行为,并及时鼓励他们行为中存在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另外,在制定素质工作的判定标准过程中,综合判断则是依照学生的个体化发展要求,结合实际探讨学生所缺失的素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方式。总体而言,应该符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要求,抛弃传统教育种种弊端,采用更加宽泛、兼容的思想来接纳学生,重点探讨学生在各种影响下的变化情况。在具体的处理环节中,应该进行问题性质判断过程,进行素质问题的判定,杜绝出现两者混淆不清的问题,这样往往会加剧问题的处理难度。

二、通过情感教育,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保证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贯彻,就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保证通过积极的兴趣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真切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更好把握相应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能够从教材内容出发,更好地欣赏教材、运用教材,顺利实现预期的情感教育目标。通过不断地学习、欣赏与研究,学生能够通过清晰的比较,有效发现自我情感价值,不断实现自我重塑,激发有效的学习兴趣。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情境创设,保证学生兴趣得到最大化程度的激发,通过有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有效的亲身感受,更好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通过上述方式,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则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产生浓厚兴趣,有效激发自我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情感的丰富,保证自我不断提升相应数学素质及能力。所以,从学生兴趣点出发,结合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情感因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综合数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学习策略,增加小学数学课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如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小学数学课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传授小学数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态度以及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从网络获取知识的途径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拓宽了知识面。同时,教师还要将小学数学的授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结合,比如结合小学数学,利用电子海报的制作增强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及美术设计能力,在PPT中加入一些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首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缩短。教师可通过教学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抢答竞赛、接力、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竞赛必胜的信心,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通过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其次,倡导合作学习。加强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地位,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升。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课堂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并反复强调,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教师应叮嘱学生保持教室的整洁,在上完课后将凳子摆放整齐,学生通过日常对教室的整理会逐渐形成保持卫生的好习惯。规章制度的文字对小学生来说有些死板,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规范时要注意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平时自己在家是怎么讲卫生的,对同学们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所以我们要像爱家一样来爱学校。教师通过这种将制度翻译得更有人情味的方法,让制度对学生来讲更利于接受,对教室维护与培养学生行为规范都起到了较大帮助。

六、结论

开展素质教育,是新课改对每一个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合作。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并将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手段充分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培养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为促进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永玲.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

[2]赵立平.注重朗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J].数学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8).

[3]樊丽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22).

[4]周涛,徐红梅.多重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研究[J].才智,2017,(24).

小学数学教育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90-02

什么叫做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并且能为学生提供创作发展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相互间合作探索知识,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的教学法就是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我国小学教育的语文、英语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改革的方式,本文就教育改革针对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的创新教育做了简要的分析。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从操作实践中认识知识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动脑理解圆的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目的地设计思考题:①请同学怎样把把圆的面积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形来计算?当学生用自己课前预习时准备的学具边看书边操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接着笔者放录像演示验证正确的操作过程。把圆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图形近似于长方形。②让学生自己对比以上几种方法,能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得出共识:"把圆分成等份越多,组成的图形近似于长方形;圆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公式可以通过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来推导。通过学生在操作、实践、分析、推导中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对知识学的轻松,能灵活应用,不死搬硬套和死记硬背公式,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自己动脑,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能够发现并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

总之,无论是小学还是其他年级的数学教育中,都应该根据整个教学的特点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学的更好,更接受教师的教学。小学是所有学习课程的开端,所以,创新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更应该得到重视,要从头抓起才能够能有效的改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创新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更强,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篇(6)

2.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和才能。因1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训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因此教学中要加强观察、操作能力的培养。

②指导学生会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③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要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要使学生在探求新知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路、方法、技巧。做到依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四种主要的学习方法:①阅读学习的方法,②尝试学习的方法,③操作学习的方2法,④数学思考的方法。

3.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即变单一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全面考查;变单一的笔试考查形式为多种考查形式(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查;变用分数排名次的相对评价为教学目标达成的水平评价。(《小学数学教育》)19971—2彭传新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更重视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1.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应该说,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不是他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他们心理发展的起点。

(2)新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3际,加强实践活动。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等等,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过去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述许多教育要求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去,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背上考分的包袱。

(3)当前的教育对象,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自私、脆弱,依赖性大,怕困难,怕艰苦,其心理素质发展难以适应新世纪的竞争需要。

(4)从21世纪人才群体的需要来看,一个社会既需要具有不同素质的人员,按一定比例构成,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共同的内在素质。据有关资料调查,世界上3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他们具有共同的内在素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高瞻远瞩,善于把握时机;选准目标,坚持不懈;勤奋努力,注重实践;富于幼想,大胆探索;排除干扰,勇往直前;兴趣浓厚,好奇心强。而这些内在的素质,都属于心理发展的范畴。因此,在我们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学生心理发展的两个侧面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上发育、心理上发展阶段,是培育和提高素质的最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小学数学教育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孩子有模仿的天性,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他们想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天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提倡活动式、启发式、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然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于是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开设数学活动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小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做到无师胜有师,所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学会去学习、去思考去应用数学知识。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现代教育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要平等的交流和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提供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要摆脱过去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学生是在教师的框框下思考回答,是一种思维不能积极单一的被动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单向的信息交流,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相反,现在的新课程要求: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进行开放式的信息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仅看分数的高低,统考、升学还严重束缚着广大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手脚,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要真正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因此,要建立全面的合理的小学数学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即变单一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全面考查;变单一的笔试考查形式为多种考查形式(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查;变用分数排名次相对评价为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反应、作业状况等方面入手,强化日常评价,评估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效果,再结合考试成绩作出综合评价,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