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科技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 > 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的规范化处理 【正文】

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的规范化处理

张楠; 柴宁莉; 令狐恩强; 王赞滔; 王楠钧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100853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消化道早癌
  • endoscopic
  • 内镜黏膜切除术
  • 标本

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最早是1973年Dyhle等[1]通过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发展而来并进行了首次报道。1984年多田正弘等[2]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胃早癌,并将其命名为“剥脱活检术”,又称“内镜黏膜切除术”。1994年Takekoshi等[3]发明了IT刀(尖端带有陶瓷绝缘头的新型电刀),使对较大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完整切除成为可能,1999年Gotoda等[4]首先报道了使用IT刀进行病变黏膜下整体切除,即ESD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