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语文高效课堂生成问题探究

语文高效课堂生成问题探究

时间:2023-03-10 15:44:09
语文高效课堂生成问题探究

新课标要求教师尽快转变教学理念,实现角色转换,及时转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于一体的教学形态,是针对以往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和低效性等问题提出的追求与主张,是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的结合体。高效课堂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所以,我们不应再像传统课堂那样,较多关注传授给了学生什么,学生记住了些什么,而应更多地去重视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从文本中去感受、去发现。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呢?我想,重视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教师在授课时习惯确定好学习目标,然后整堂课围绕学习目标去预设学习的过程。课堂上虽然教师也经常让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但题目和答案都是教师预设好的。对于学生不同于教师预定答案的回答和提出的一些看似和学习目标无关的问题,我们往往不重视,不会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甚至简单否定学生的问题,迅速引导学生回到自己预设的学习轨道上。实际上,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怪问题”“偏问题”,教师不应反感、斥责甚至恼羞成怒,否则,久而久之,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和出乎意料的问题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处理,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欣慰于自己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成功,并与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认识。如果因看法不同而产生了思想的碰撞,就更是一件好事。即使最终师生未能统一看法也不要紧,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必强行定于一尊。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有时思考的火花和思想的碰撞就是教学所要追求的成果。

比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在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时,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学生轻松地分析出了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并且善良敦厚、行侠仗义的性格特点。我正准备做总结、顺势进入下一环节分析小说主题时,一名学生举起手说道:“老师,我以前觉得梁山都是好汉,特别是林冲,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更应该是个英雄。可是学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林冲一点儿都不英雄,反而很窝囊,胆小怕事,是个胆小鬼,我都有点看不起他了。”他的话音一落,班里很多学生都点头赞同。看到这种情况,我明白了,学生刚刚看似分析准确,很可能是先看了参考书的缘故,实际上对于林冲这个人物的认识还是不够的。于是,我放弃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趁机让学生分组合作、自由辩论。很快,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同意他的看法。林冲一身武艺,侠肝义胆,身为禁军教头,却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哪里有点男子汉的样子!”学生发出一片笑声。我说:“对,你说的很有道理。妻子遭人调戏可是奇耻大辱啊,林冲确实挺窝囊。”听我这样一说,有学生很快便反对道:“老师,不对!林冲看似窝囊其实并不是窝囊!”同学们听了都大笑起来。该生着急地说:“别笑,你们别笑!听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三打祝家庄林冲都是主力,高唐州救柴进、曾头市救晁盖、大名府救卢俊义,哪次少得了林冲!所以林冲是英雄!”大家发出惊叹声。“嗯,看来《水浒传》你读得很认真细致啊!了不起!”我赞叹道。“老师,虽然他说的有道理,但他说的都是以后的林冲。这篇课文里的林冲可是一点都不英雄,他都被发配了,陆虞侯他们还追杀过来,林冲急了两天就又想过安稳日子了,英雄哪有这样的啊!”我顺势引导:“咦?那这不是奇怪了吗?看来《水浒传》刻画人物有问题,前后矛盾啊!这不是一个人了!”我看学生沉默了一会儿,便接着启发:“这样看,《水浒传》就不如同样写英雄的《三国演义》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就是智慧化身,刘备就是忠厚化身,关羽就是忠义化身……”学生在下面又小声讨论了一会儿。一名学生有点儿犹豫地站起来:“老师,这不是矛盾。我觉得还是《水浒传》写人物好,因为《三国演义》的人物有点脸谱化,前后一致,不够立体和丰满。而《水浒传》里人物的变化让人觉得很真实。林冲开始的忍让是因他的成长环境,他应该是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对生活很满意,并且从小就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教育,所以他对于上级高太尉毕恭毕敬,不愿得罪,一再忍让,幻想过了这个坎儿还能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后来上梁山是因为被逼得实在走投无路了,所以才和统治阶层决裂了!”“老师,我和他‘英雄所见略同’!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继承祖职,必然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那就是要与人为善,谦虚随和。

这样,便形成了林冲温和的性格,不去与人计较太多。而身在官场,更要事事小心,切不可意气用事。我认为,这些都是林冲性格中‘忍’的根源。”另一名学生说。“老师,我同意他们俩说的。我觉得林冲越是这样忍让,他后来的决绝就越突出、越震撼!林冲实在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后来恨透了,也绝望了,所以不再对黑暗的朝廷抱有任何幻想。并且连林冲这样一忍再忍还被逼到那步田地,可见当时的社会实在黑暗。林冲这样有点地位的人尚且如此,那没有地位的老百姓在这样的社会里恐怕更是无法生存了!”大家纷纷赞同。于是,我本来预定的分析小说主题的目标也在这样的讨论中自然达成。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值得去讨论的。比如,在学习《陈情表》的时候,有学生说李密的矛盾根本不存在,他完全可以带着祖母去当官。很快便有学生说,他祖母已经90多岁了,身体又不好,古时候交通也不方便,根本没办法带祖母上任。这个问题到这里也就可以了,可是有学生说可以造个软床什么的,开始就如何带祖母上任这个问题讨论起来。

这时候,我就及时终止了学生的讨论,问学生:“即使能够带祖母去,李密去不去上任?”通过问题的设置,我及时拉回学生的思路,不让学生在无意义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事实上,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置还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组织,都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取向,完全客观的教学不可能存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价值引导作用,即在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时,特别是面对一些需要引导的话题时,教师不应以真理的仲裁者自居,给出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也不能是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而是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价值引导者,积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开启思维的碰撞,以富有真理性的发言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选择。美国课程理论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体系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在对于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中,教师要起到应有的引导组织作用。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思维,课堂上会产生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富有智慧,及时甄别出有价值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低效的问题上拉回,掌控好课堂节奏,真正做好课堂的组织引导工作。

作者:杨增勋 董然 单位:郑州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