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护理人文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索

护理人文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3-03-13 10:42:40
护理人文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索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背景下,尤其近几年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为高校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很多教育者顺应时展,在教育中应用各种网络平台教学,如学习通、慕课、钉钉等,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解决了教学难题,拓宽了教育途径,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具有了深度和广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近几年,高校教育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成为一种趋势,教育者从多个维度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护理专业教育中,也应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人文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但由于大学课程学时有限以及多种原因的影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能充分展开,教学效果有限。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资源开展并拓展人文教育,使他们在未来的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减少医护、患冲突,促进和谐医护患关系的建立。

1新媒体技术提供新技术方法与手段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学生作为网络新媒体应用的主要群体,可以说应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为高校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高校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可以充分应用多种网络平台提供的新的教学手段,如学习通、慕课等方式,拓宽教学途径,对护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出理论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因此,护理教育应该依托网络平台和信息,以护理专业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相关课程为辅助,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多途径培养护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同时运用网络平台,将素质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护生的思想、生活形成正性、良性的影响,全面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服务,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

2新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2.1网络教学有机融入传统理论课堂教师应该在专业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将新媒体网络资源应用到人文教育课堂和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培养护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文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促进人文社科知识的内化,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

2.2虚拟仿真融入实践教学护理专业开设多门实验课程。护理教育管理者应该鼓励实验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合理引进和应用虚拟仿真平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情景设计,授课过程中强调人文关怀和护理职业道德操守,将专业技能培养和虚拟仿真平台有机融合进行教学,使护生了解在护理工作中个人人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性,提高护生的同情心、爱心和职业操守。通过有效应用虚拟仿真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促进职业道德、人文等理论知识在护理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切实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

2.3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人文教育选修课程护理教育管理者鼓励护理教师积极开设线上线下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开设时间、形式可多样化。内容可涉及到文、史、哲、体、美等多方面,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2.4人文教育延伸至课外实践和日常生活课外作业:护理教育者可应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将人文教育延续到课堂外,如让学生通过正规和自己喜欢的如微博、抖音等平台完成课外作业。例如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教师让学生课下搜寻教学内容相关的道德高尚人物及其事迹来完成作业,使护生自觉自主学习先进的道德榜样,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素质。爱心社团教育:护理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进行人文知识宣传教育,可以开展系列的网络直播、讲座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人文知识、行为、医护人员事迹的宣传,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正性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接受生活中的再教育,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将人文知识外化为现实行为,实践于生活中,有效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社区爱心实践:护理教育管理者应该鼓励护理专业教师组织在校护生到本市的养老院、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献温暖爱心,关心关爱老人,教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设备,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更好的和患者沟通,减少护患冲突。

2.5教师人文素质培养教师具有模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护理教育应该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对教师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人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讲座,提高护理教师的人文综合素质,使教师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明丽 栗思宁 杨慧临 周佳佳 邓瑞慧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