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6 10:21:32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篇(1)

目的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程度,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成及培训要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56例康复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资料。②护士核心能力要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二级条目。结果康复患者认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二级条目中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前5位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221例次(86.33%)、尊重爱护康复患者192例次(75.00%)、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188例次(73.44%)、心理辅导能力173例次(67.58%)、病区管理能力154例次(60.16%)。结论康复患者认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技巧、病区管理能力;军人康复患者对专科护士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均高于地方康复患者;年龄越高对护士交流能力、心理护理技巧要求也高;高层次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康复患者选择病区管理、法律知识与伦理次数高于低层次文化程度康复患者。

【关键词】

康复患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在康复团队中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程度,对完善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体系,培训康复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3-10—2014-12在我院康复中心开展了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度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6岁,住院康复2周以上,意识清楚,能独立或通过研究者帮助填写问卷,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年龄≥80岁,有语言及沟通障碍,认知异常,意识不清。共调查256例,其中男196例,女60例;年龄16~79岁;军人34例,地方人员222例;来自城市172例,来自农村84例;生活自理(ADL)程度:部分自理104例(2级、3级),不能自理152例(4级)。

1.2方法

1.2.1调查表设计①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②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质性研究[1]的基础上,拟定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问卷一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调查表,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每个维度按很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统计得分,问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需求程度越高;问卷二为子项目调查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维度包括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尊重爱护康复患者、服务意识及责任心3个子项目;理论水平包括康复护理理论、康复专科知识拓展2个子项目;技术水平包括康复护理实践考核、康复治疗前护理评估、康复治疗后护理干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带教能力、心理辅导能力6个子项目;沟通协调能力包括应急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子项目;专业发展能力包括患者满意度、临床科研能力2个子项目。18个子项目由患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可以多选,结果统计每个子项目被选的总人次数。

1.2.2调查方法由人力资源部成员发放问卷,如有疑问,由发放问卷人员当场解释,问卷当场回收,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认知情况(表1)康复患者对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核心能力各项期望程度的选择情况(表2)

2.3其他通过方差分析得出:性别、地域、ADL自理能力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期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军人高于地方患者(F=5.68,P=0.02;F=4.09,P=0.03;F=5.70,P=0.02);不同年龄患者对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的重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P=0.03;F=3.46,P=0.02);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P=0.02;F=3.50,P=0.02)。

3讨论

3.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程度差异性分析本调查显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中,协调沟通能力选择最多为221例次,占86.33%,说明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患者高度需求,也是融洽护患关系、创造良好康复氛围的基础,而且沟通中的互动使护患之间互补、互谅,减少护患纠纷,后续治疗护理得以顺利进行[2]。这与兰美娟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对尊重爱护康复患者选择占75.00%,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选择占73.44%。分析认为住院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自理能力受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康复效果期望值高,护士的尊重与关爱,可建立患者康复自信心。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需求程度,说明专业技能是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能力。康复治疗前的身心准备及治疗后出现的问题解决,是减轻患者痛苦、最好发挥康复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康复护理研究对推动康复护理学科发展,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徐少波等对护士核心能力研究进展进行阐述,评判性思维包括质疑、分析、综合、解释、归纳、演绎、推理、创新等[5]。本体系专业发展能力子项目中,纳入了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本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选择次数为最低,分别为23.83%和17.58%。分析原因,从患者角度看,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概念比较抽象,与患者康复没有直接关系;尤其科研选择,与专家意见差异较大,说明专家更多重视的是专科护士特有的分析、推理、创新等能力对患者的影响,而患者关注的是康复护理效果,通过直觉作出选择,两者差异并不冲突。患者对科研选择多于评判性思维,可能是由于康复中心最近几年科研意识较强,成果较多,又被评为“全军研究型科室”,各项宣传报道、接待参观学习团队较多,且科室浓厚的学习氛围、病例讨论与会诊查房等行为对患者有直接的影响。

3.2康复患者一般资料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中患者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有差异。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期望有差异,军人患者高于地方患者,分析认为一是该项目描述比较抽象,二是二者对条目内涵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不同,地方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技术、费用等真实体验,而军人患者除了目前康复效果的需求,还会考虑专科治疗护理效果的间接、长远影响,对军队康复学科发展及护士综合水平有一定的评判能力。对于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兰美娟等[3]研究认为,老年患者有更多的与医务人员交流期望,且年龄越大期望值越高。本研究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对护士的沟通交流和尊重爱护期望越高;这可能与这部分患者长期住院,缺少信息来源、获得信息的能力较弱,对关爱、尊重以及康复医学知识的需求更迫切有关系。良好的护理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6]。在护士核心能力要求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5]。创伤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残疾,残疾者往往会有自卑感,所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力显得格外重要[4]。专科护士的伦理道德、法律观念以及创造积极的康复环境,可促使康复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体现生命价值。本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对专科护士法律知识与伦理要求也高,认为这与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患者对护士病区管理能力的选择排序(第5位)与专家意见(第18位)差异较大,分析认为二者关注角度不同,康复患者住院时间普遍较长,均在3个月以上,除了对康复治疗护理需求外,对住院舒适度、生活方便度、住院环境等要求较多;而专家关注的是护士在康复环境安全中的作用。

4小结

目前,国际上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上没有统一概念,但都关注了核心能力的多元性,在重点关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态度、自我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要求,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强调关爱、伦理、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对护士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我国于2003年,提出了中国护士的核心能力。护理界也存在不同见解,专家大多倾向于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来界定护士的核心能力[6]。本研究调查的核心能力项目,是由我院康复中心依据国内外康复护理实践和专业发展情况构建,通过函询我国军队和地方康复机构管理者和相关学术专家形成的核心能力体系标准,不等于康复患者对护士的能力期望。通过对住院康复患者调查得出结论,康复患者认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及责任心、应急处置能力、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实践考核、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前后护理评估、康复专科知识拓展、康复护理理论、法律知识与伦理、带教能力、临床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议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的加强要素,从而提升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康复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康复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静,薛蓓蕾,马修堂,等.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杂志,2014,31(11):29-31.

[2]冯佳,俞申妹.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96-698.

[3]兰美娟,孟羽飞,王淑卿.患者对护士执业能力期望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78-880.

[4]郑彩云,李秀云.实用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8,74.

[5]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 脑卒中 康复

中图分类号: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92-02

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病。致残率高达70%~80%①全国每年有130~150万新发患者②,其中15%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神经受损导致运动障碍,其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康复时间,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可塑性,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得到恢复,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防止肢体挛缩,减少肌内挛缩。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现将脑卒中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 康复目标

在临床护理中,预防第二次脑卒中及偏瘫患者并发症和废用综合症的发生,是康复护理的关键,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对病残肢体功能的矫正,强化残存功能训练,是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理程度是康复护理最终目标。

2 康复护理的内容

2.1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据报道,脑卒中患者约75%伴有语言障碍④,通过语言训练可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因此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康复非常重要,语言康复训练越早越好,首先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的运动训练,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对于发音训练,一般先从单音、双音节逐步过渡到句子。交流时要有耐心,给患者足够时间回答。必要时可借助图片、新闻报道进行辅助训练,每天1~2次,每次30~40分钟。

2.2 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使患者手指利用日常用品,如球、杯子等练习时,抓、捏和握等动作,也可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的方法,每次运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限④。注重患肢的按摩,定时更换,注意保持患肢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开始训练时,可在患侧加以保护或给予一定帮助,以后逐步让患者独立完成。另外,针炙、推拿、按摩等传统中医方法,对脑卒中的康复有不可否认的效果,已被国内外广大患者接受。治疗六周后有明显

改善,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3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3.1 护患互动

护理干预并不代表护士一个人参与,应要求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制定康复计划,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⑤,保证康复计划顺利实施。

3.2 保证安全

康复训练时,安全第一,要防止坠床,避免关节损伤受压,步行时,更要强化安全意识,要有专人在患肢保护,防止摔伤引起二次损伤,训练中注重训练环境和患者耐受力。

综上所述,目前脑卒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共识,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大随意性,护理的干预也会出现片面性,有时会出现注重瘫痪肢体的运动康复,而忽视了心理和语言方面的治疗,今后应更多的与治疗师、语言师等开展协作合同,制定完整、连续的康复计划,使患者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减少远期的并发症,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洪忠、许建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0.

[2]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9.

[3] 司惠芳、郑建琴、吴海燕.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2.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篇(3)

1健康教育路径

1. 1制订好健康教育路径及录制好腹腔镜术后康复操训练的视频。对象是所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手术前组织患者及家属参与健康教育指导及训练。同时告知腹腔镜手术后 CO2气腹的后遗效应:恶心或呕吐、双肩酸痛、肋间疼痛、腹胀。通过术后腹腔镜操的落实 , 有利于残留在体内的 CO2排出 ,降低人工气腹后遗效应 ,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 2 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生理状况、心理社会状况不同 , 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同时结合疾病的特点给予规范的指导 , 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 利于术后早日康复。

1. 3 在健康教育指导过程中同时给予患者的心理支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 , 出血少 ,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 加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 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 , 利于疾病的恢复。

1. 4 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努力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 才能不断提升健康教育的水平。

1. 5 设立有益的保健教育质量监管机制。针对于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不仅在知识传递层面上 , 还要进行效果评价。因此责任护士每天跟进评价患者落实情况 , 了解掌握程度 , 在这个过程中要不停归纳总结 , 让健康教育工作达到科学化的监管程度。

2健康教育的意义

2. 1 心理健康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空洞概念 , 它有自己的明确范围和标准, 可以通过现代心理测量技术加以检查和确定。正如医生通过各种检查可以确定躯体健康一样 , 有明确的标准。对于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来说 , 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因素 , 医护人员应该掌握女性的内心状态与需要。根据健康教育拥有提升患者的依赖性与减少心理压力的救治作用 , 增加患者对救治的信念 , 减轻病症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还能够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康复的维护 , 积极改善不正确生活模式 , 加快病症的快速回复。

2. 2 质量比较高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全体素养。医护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规划、有方向、有考核的实践。根据健康教育实践 , 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 , 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稳固的专业常识与护理水平 , 还应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 培养自身素质和优良的品质 , 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于健康教育。

2. 3 有助于推进友好的医患关系 , 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程度。优质的健康教育可以全面的推进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在当代医护的过程之中 , 医患关系已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合作关系 , 只有通过医患两方的互动方面来实行有效果的健康教育 , 才可以获取水平比较高的医护质量。医护人员通过展开健康教育 , 可以全面的实行医患交流。伴随着医护形式的变化 , 医患关系也由以前被动接受变化为一起加入的合作关系 , 而且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学习和教授的互动方面来体现的。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一同加入到健康教育中 , 让医患关系更加适应人际之间的社会化 , 医护人员和患者地位一样 , 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 , 患者有问题积极咨询医护人员 , 医患关系获得更好的发展。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篇(4)

关键词:家庭;脑卒中;护理

1住院阶段

1.1评估与诊断

1.1.1评估要点

卒中患者人院之初多为急症,根据家庭系统理论,患者病情不稳必引起家庭成员的焦虑不安。而要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评估,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首要的工作重点。

1.1.2评估工具

实施家庭评估时,护士可采用的评估工具有:生活改变事件评值表、家庭圈、家系图、家庭社会关系图等。生活改变事件评值表可用来评估家庭生活改变与家人健康状况的相关程度。

1.1.3评估内容

通过如上评估工具,护士可了解病人的家庭结构、家庭压力、家庭核心人物、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可能的看护者、家庭的情感氛围、社会支持系统、家庭需要哪些协助、病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

1.1.4评估要求

准确的评估与诊断要求护士深谙家庭理论,熟练准确运用各项评估工具;同时需具备娴熟的交流技巧、对人文文化的了解。

1.2计划与实施

1.2.1控制症状,提供信息

护士要协调好各部门及同事间的工作关系,以便为病人提供迅速、准确、优质的治疗和护理。

1.2.2给予希望

护士要及时提供有关疾病的转归及预后信息,告知康复的可能性,给病人及其家庭以希望。

1.2.3鼓励家属参与护理

成功的康复不仅取决于各种治疗,更取决于患者如何度过治疗以外的时间。最新的康复理论提倡24h的康复模式。依照现有国情,发动家属参与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保证卒中康复在患者24h的生活方式中存在。

2出院前阶段

2.1出院评估及计划的制订

2.1.1评估

病人病情平稳后即将面临出院问题,护士应拟订一个出院计划,并对病人的病情及家庭的照顾能力进行评估。

2.1.2计划

护士在制订出院计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卒中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文化教育背景、居住环境、情感氛围的不同,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出院计划。

2.2实现平稳过渡

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且慢性的过程,不能因出院而中断;病人及家属的健康需求也不因出院而消失。如何实现平稳过渡,是出院计划的主要目标。出院计划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个过程,需要在适宜的时机提供恰当的资源来完成。

2.3信息的提供

卒中患者出院前最希望知道的信息依次是:卒中复发的诱因及先兆、病情加重的表现、出院后继续治疗的方法及目的、血液粘稠度增高的信号、生活方式及饮食注意事项、需定期复查的项目、对家属康复治疗技术的宣教、肢体运动及语言康复指导、随访需要、就诊时机的选择。

3出院后阶段

3.1评估与计划

出院后护理计划的评估与制订可由医院护士或社区护士进行。若为病人原来住院期间认识的护士,则可省却双方熟悉的过程。若需转交给其他护士,则仍需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始。可以同情心、尊重对方的想法、行为及隐私权来开始人际关系,再以家庭的健康需求、护患间的共识来进行沟通,同时寻找家庭领导人物,来解决卒中病人及其家庭的健康问题。具体方法和内容可参考入院评估,但对家庭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社会支持系统需有所侧重。

3.1.1认识挑战

病人回到家,景物依旧,而生活已发生巨大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角色的变更、病后身体的残疾使病人面临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护士应协助整个家庭对此有全面的认识。

3.1.2提供支持

出院后,如何确保患者的康复过程得以很好地延续,对整个家庭是个重大挑战。卒中患者在家的需求繁多,让人难以招架;他们时常觉得自己缺乏处理卒中患者身体、认知、情感方面变化的技能。家庭看护者所遇问题多半与缺乏信息提供有关,因缺乏技巧所致者则属少数。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康复水平、家庭的应对水平不断调整护理计划。

3.2提供服务

包括提供资源、帮助确立阶段性目标、随访、电话咨询等。

3.2.1为卒中看护者提供支持

强调在出院初期,应重点帮助卒中家庭看护者,防止他们觉得负担过重。指导家庭看护者明确卒中康复的既定方向及具体步骤也十分重要,同时还应强调家庭看护者本身也需要时间和空间。

3.2.2帮助卒中家庭间建立联系

护士可帮助具有共同经历和感受的卒中家庭建立联系,必要时为其提供情感交流及互慰分忧的场所,使每个家庭在与集体的交往和沟通中减少孤立感。护士还可帮助卒中家庭更有效地利用医院和社区的其他卫生服务设施,以减少其忧虑情绪,树立乐观积极态度。

3.2.3随访

随访可显著降低卒中康复病人的焦虑程度,并使其应对策略更为多样、有效。病人和家属在医院向医生述说症状时仅仅描述其感觉、频率和程度;但在家里,家庭成员会和护士象聊家常一样讨论病人的能状态、家庭应对能力对症状的影响。

3.2.4电话咨询

有发现电话咨询在减轻抑郁、降低焦虑方面和家庭访视一样有效。有报告应激水平高的非裔美国人对电话咨询满意程度最高。司惠芳、刘宏德等的研究也提示中国的卒中病人可能更易接受电话咨询

3.3对护士的要求

对出院后的病人进行随访、电话咨询等,要求护士对居家护理的程序、方法、特点,现有的可资利用的社区资源皆有所了解;同时,对护士的咨询能力、协调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当然,过硬的专业能力是基本前提。

4小结

4.1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卒中护理

要求护士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对社会人文知识的了解,对沟通技巧的熟练运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等。同时,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卒中护理要求护士在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外,还要求护士加强社区访视、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

4.2有利于护患双方

护士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卒中护理且结合其专业技能,将有助于建立多维的卒中预防、卒中症状控制、卒中康复评估及评价方法,增强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依从性;以家庭为中心的卒中护理也有助于建立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取得良好互动,更好地促进、维护卒中家庭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卒中护理,在对病人及其家庭提供连续性的护理过程中,护士的独立角色功能得以发挥和强化。

4.3有利于护士拓展职业领域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卒中护理对居家照护和社区访视均有较高要求,而这也正是我国护理工作有待加强、拓展的区域。如何结合国情开展有特色的卒中居家照护和社区访视,不仅会受到卒中病人及家庭的欢迎,更是卒中专科护士拓宽职业领域、提高执业素质所必需,也是护理人士有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崔艳梅,梁娟. Orem自理学说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

的应用与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6)

[2] 朱克云. 脑卒中患者80例的家庭康复护理[J]淮海医药,

2005,(04)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篇(5)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卒中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入院后客观评估患者,了解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如职业、家庭、文化程度等),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1.1基础护理:急性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监测。保持相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二便护理,定时翻身时协助拍背,严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1.2分期康复护理:(1)卧床期:根据病情采用合适的,如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上肢垫一枕头等,进行关节被动运动训练。(2)意识清醒后,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讲解、示范康复训练的方法技能,视患者病情的稳定情况和全身情况,指导患者按照计划内容进行被动或主动训练(肢体摆放和定时转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健患侧翻身练习、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和桥式运动、腕关节背伸及踝关节背伸的牵张练习)。(3)坐位期:进行坐位平衡练习,维持有效坐位,并加大床上移动幅度,有能力时刻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训练,争取早日自主排泄和进食。(4)病情稳定下床后,开始站位平衡、步行和上下楼梯等。之后进行语言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餐、洗浴、如厕、刷牙等)等。训练应循序渐进、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时间由短到长的原则[4]。

1.1.3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脑卒中健康教育手册,病房墙上张贴脑卒中相关知识宣传画,组织患者和家属观看脑卒中视频资料,开展脑梗死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脑梗死的病因、发展、转归、预后及导致脑卒中的各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安全用药、饮食原则等,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知,消除患者的不确定感。介绍规范的健康行为,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教会患者血压监测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治措施。

1.1.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良好的形象、真诚的态度主动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给予同情、安慰和鼓励,为其创造宣泄的机会。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了解、分析、矫正其心理障碍,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克服悲观情绪,帮助患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控制自己的行为,保持愉快的心情。鼓励家庭成员多关心、培训患者,主动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康复过程中不断肯定患者为自身康复作出的努力,多鼓励患者。让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1.2观察指标(1)护理质量:采用我科室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工作能力(示教水平、有序安排、技术熟练)、关爱与沟通(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服务、保护隐私)、健康教育(传授康复知识、生活方式指导、告知程序、康复指导)3个方面,每个方面10个条目,按照5级评分法,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系数0.43~0.84。(2)康复积极性:包括对康复治疗、护理有无积极的需求、康复护理的主动配合程度、康复期间有无放弃治疗的举动、出现并发症后有无抵触情绪、护士及家属的鼓励是否对患者产生效果。满分100分。(3)住院时间。(4)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评价,内容包括:进食、穿衣、修饰、洗澡、上楼梯、如厕、活动(步行)、转移(床、椅)、排便控制,满分100分。(5)神经功能:采用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F)评价,评分0~45分,其中神经系统及体征大部分消失,可独立行走,生活完全自理为0~15分;神经系统及体征明显好转,可借助别人的搀扶站立,生活不能自理为16~30分;神经系统及体征无改变或有所加重,不能站立,不能自理为31~45分。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珚±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在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康复积极性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能力BM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ND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2组康复效果比较(x珚±s)组别nBMI评分NDF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5033.72±8.8778.87±20.6527.97±3.9615.64±2.75对照组3032.09±8.5850.90±15.6228.48±4.3720.15±4.38t值1.028.370.455.76P值>0.05<0.05>0.05<0.05。

3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我国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和日本,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致残率高达75%。脑梗死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恢复自我照顾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5]。研究证实,脑血管病变的真正原因是脑血液循环系统障碍,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条件是重新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系统并提供神经系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6]。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卒中单元的管理和治疗模式是脑卒中后患者最佳的治疗措施,卒中单元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健康宣教等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多模式密切合作,使治疗更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可以使卒中的病死率降低15%、致残率降低30%[7]。早期康复是卒中护理单元的重要理论,早期康复护理以脑梗死早期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尚未完全坏死,短期内脑梗能可得以恢复为依据,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赖于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而肢体功能的代偿一般不会自动发展,而有赖于学习和训练。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篇(6)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525000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内科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约80%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后遗症偏瘫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使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尽可能地恢复正常,我们对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首次发病的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年龄56~73岁,平均64.5岁。入组条件为哥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评分>8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60例,对照组60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瘫痪侧别、既往史评分、伴发疾病评分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

1.3 综合康复护理方案[1]

1.3.1 心理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 心理康复是脑血管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的先决条件,要利用鼓励、暗示、支持、疏导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与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康复训练。收集患者资料,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后,采用个体教育、小组教育、集体教育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脑血管病的基础知识、康复知识、合理用药、饮食指导、生活作息、预防并发症等健康教育。

1.3.2 病情早期 采用床上健肢卧位,翻身1次/2 h,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预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痉挛等异常模式出现和加重。

1.3.3 病情稳定期 在无进行性卒中发生,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根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患侧肢体的功能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运动;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同时训练健侧肢体;翻身训练: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坐位、立位平衡训练;步行及上下楼梯的训练。

1.3.4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协助患者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入厕等。

1.4 统计学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0天评价,对不够20 d的患者在出院前对其进行评价,由一名治疗师进行半盲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组间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肌张力评定采用Ashwarth评分法,将0~4级评定引用为患者相应的肌张力得分0~4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肩关节半脱位评定采用手法评定:即在肱骨头与肩关节衔接处能嵌进一横指判断为半脱位。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评定指标的比较 康复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1。常见并发症为压疮、关节挛缩、肩关脱位,观察组分别为:0例、5例(8.3%),8例(13.3%);对照组分别为:0例、17例(28.3%),14例 (2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康复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x±s)

组别例数康复前 康复后

康复组6028.98±12.1371.24±34.00

对照组6028.40±8.14 60.30±7.92

注:两组经组间t检验:P

2.2 康复前后两组肌张力比较 见表2。观察组康复干预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康复前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后两组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

表2

康复前后两组Ashwarth评分比较(x±s)

组别例数康复前康复后P值

康复前60 2.11±0.75 1.86±0.83

对照组602.03±0.742.11±0.85 >0.05

P值>0.05

3 讨论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在结构或功能上均有较强的重组能力,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脑卒中的康复以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的功能重组理论为基础。早期康复通过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大量的本体感觉冲动,刺激脑部血液循环,提高病灶周围半暗区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神经元功能恢复和代偿,最大程度重建功能,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与恢复,有助于肌肉收缩和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介人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整体疗效越好。综合康复技术是包括早期心理治疗在内的非药物性物理疗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合理、标准的康复护理配合,有助于加快功能恢复,提高恢复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循证医学的资料表明[2,3]: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显著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综合护理的原则重视心理康复并鼓励自我护理,在护理中引入了功能评价的方法,使现代康复与护理的有机结合,具有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程序化的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综合康复护理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能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和能力,减少肩手综合征、肌痉挛、废用综合征、内翻足等二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躯体、心理、免疫功能、家庭功能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发挥心理防御能力,还可改善、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4]。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陷,降低致残率,改善和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是促进急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朱玉连,胡永善,谢臻,等.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68-69.

[2] 钟美容,胡艳宁,王庆武,等.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5):517-519.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篇(7)

【关键词】 PDCA循环系统;中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48-01

PDCA循环[1]系统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应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之所以将其称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尚未解决,或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康复护理着重于自我护理,鼓励协同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基本康复专业知识的导入,鼓励和帮助患者。减少其对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尽可能的使他们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一般的情况下,我科室在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效果不太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科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临床资料

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病程3月~5年。

1.2诊断标准[2]:中风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CT或MRI确诊为中风(脑出血或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的病人。

1.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诊断标准,CT或MRI结果阳性;②中风后病情平稳处于恢复期者;③年龄在38~75岁者;④住院患者;⑤知情同意者。

1.4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不愿意接受本治疗者。

2 方法:

2.1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

2.2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评定等级法[3]。

2.3评定标准:分数无提高为无效,提高5-20分有效,大于20分显效[3]。

3 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

3.1制定计划阶段(P)

3.1.1在患者刚入院时,分析患者的病情,用Barthel指数评定自理能力,确定康复护理的计划目标。

3.1.2拟定康复护理计划,分别针对病人的良姿位的摆放、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计划。

3.1.3康复护理的形式,①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责任护士了解康复护理方面的新动态,新进展,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患者的病情应该熟悉掌握,进行一对一式的康复护理。

3.2康复护理的实施(D)

3.2.1良姿位的摆放 上肢伸展位:包括肩、肘、腕、指关节的伸展。下肢屈曲位:髋和膝屈曲、踝关节中立以防止髋内外旋。

3.2.2进食:经常巡视病房,指导病人用餐。对于手和上肢功能处于Brunnstrom分级1-3级的患者鼓励用健手进食,Brunnstrom分级4-6级的患者鼓励用患手进食,提供的帮助有切割食物、固定碗和盘、创造进食环境、根据手功能状态适当改造餐具等,对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技巧的灌输:如构音器官的运动、口鼻呼吸的分离、发声的练习等。

3.2.3洗澡:帮助患者学会单手操作拧毛巾和擦干后背部的水分。未避免滑到,可以在卫生间置放防滑垫。

3.2.4修饰:着重于洗脸、刷牙、梳头、剃须、电动剃刀和吹风机的插头练习。3.2.5穿衣:开衫的穿脱技巧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套头衫脱的时候先用健手在领口后捻住然后一点一点往后拉,全部捻住后把头退出。

3.2.6大小便:包括进厕大小便、自我清洁、整理衣裤、冲洗或倾倒便盆。尽量未操作轮椅的患者提供无障碍通道和提供卫生间内保护性装置。

3.2.7床--椅转移:教会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轮椅与床或椅子的放置角度和位置。

3.2.8上下楼梯:为了练习上下楼梯的能力可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为了增强患腿的力量可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3.2.9行走: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和康复治疗师一起进行平衡训练、坐站训练、患腿支撑训练、步行分解动作训练等。并告知支具的正确穿戴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3.3效果评价检查阶段(C)

护士长每周对责任护士康复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询问,看是否熟练掌握,检查责任护士是不是在按照拟定的计划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对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后62例患者或者家属,询问其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及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3.4总结阶段(A)

护士长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对责任护士对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问题,督促其进行再学习,并鼓励其多提问题,通过询问上级护士及查阅资料共同解决。对意见和建议,通过多与病人,病人家属、主管医生沟通,共同解决。

在一个月的运作中,每一轮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把好的措施坚持下来,并进一步完善,把不足之处编成新问题进入下一轮需要解决的问题中。

4结果

患者在接收PDCA循环系统在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一个月后,再次测量用Barthel指数来测量,48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大于20分,情绪得到了好转,增加了自己康复的信心,认为自己还有一些自理能力,更加的配合治疗和康复;9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在5-20分,为有效。5 例患者Barthel指数无提高,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1.9%。

5讨论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康复护理干预也是中风后遗症后期病人的一个治疗保证[4]。PDCA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优化工作结构,保证了康复护理的连续性,提高了康复护理的质量,达到了需要的康复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当然在对这62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患者的Barthel指数的提高,主要是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和大小便方面,而在行走、转移和上下楼梯方面大部分患者提高有限。这可能还是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住院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的强度、患者的配合度、物理治疗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评估制定计划的阶段,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残存机能程度和范围,在总体康复治疗的计划下,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康复护理,努力帮助患者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不断的解决。因此,把PDCA循环模式引入康复护理中,使康复护理工作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王仙园.现代护理管理学【M】.第1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3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