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专业探索

护理专业探索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5 15:41:58

护理专业探索

护理专业探索篇(1)

>> 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中职生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检验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紧扣护理专业培养目标 深化生理学教学改革 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体生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生理学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和思考 浅议高师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思路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职业教育课程中《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运动生理学课堂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病理生理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的探索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应该结合专业特点,注重实用性。教师应通过专业基础知识与护士岗位需求相结合,依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强化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方法

前言: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由“知识的存储器”、“技能机器人”转变为能生存、要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大门。学好生理学将为进一步学习病理学、内科学、诊断学等其他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医学生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人才铺平道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把护理专业的学生变被动吸取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归纳和整理生理学知识点、灵活运用生理学知识,适应护士岗位需求,是生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生理学教学内容的优化

面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根据护士岗位的需要,在生理学教学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临床护理工作为目的,使生理学众多观点、理论都能指导护理工作。在生理学讲授过程中,多穿插一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内容,启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推理。例如,在讲授“心血管的调节”一节时,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重点内容,指出两者都作为临床急救药,但适应症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另外,可以把不必要的、重复的、与临床工作脱离的知识进行删减,如脑循环和尿的浓缩与稀释等内容可删掉;对于难点、重点等内容要在课堂上进一步阐述和讨论,如血液的理化特性、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心肌生理特性和生物电及尿生成的三个环节进行着重讲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思想的变革,中外教学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工作者创造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 1.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 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专科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强调“行动即学习”。“行为”作为一种状态,只是“行动”的结果。所以, 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这是专科教育教学关注的一个方面。这里所说的行动,既包括个体的主观意识行动,又包括个体的客观具体行动,即要实现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整合。专科教育要求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因而,这一整合将“强迫”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生理学教学方法的优化

1、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 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如在讲授“心脏的泵血过程”时,可安排学生自愿组合(要求至少两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用图示法讲述心脏的泵血过程。在学生通过合作制作出各小组的图谱后,教师再让各小组之间充分地交流,引导每位小组成员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通过观摩、体验,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提出问题为教学切入点,然后展开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根据生理学的特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本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和何时提出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讲述脊髓对躯体运动调节时,可以设问:脊髓正常情况下总是与更高位中枢保持联系,如何了解其单独作用能对躯体运动功能做出何种调节?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有创伤和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如何验证其原因的产生?脊休克后,部分反射还能恢复,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启发了学生学习的思路。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应不断提出相关问题,从而自始至终使学生注意于教学过程,不断地去思考、去表达,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理学教学手段的优化。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经特定的软、硬件制作、编辑和储存等处理后,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课件、录像片、光盘、网络教学等手段能提供生动、立体的情境,能设计出优化的教学程序,使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呼吸过程、神经纤维的放电过程等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易于理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心理上进入最佳认知状态和最佳行为准备状态,使学生“乐学”。

四、小结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由各个知识点按照内在的规律组成的结构和框架,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每个知识点又分为若干个问题点。因此,解剖知识体系,要按照知识和问题的内在结构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由实践到理论,一个一个地剖析解决。从问题开始讲授知识,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规律。

参考文献 :

[1]刘筱;;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搞好病理学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7期

[2]孙建萍;陈丽莲;牛建华;张露;;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9年04期

[3]林岩;胡南;孙玉荣;;病理学中PBL教学法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第一作者简介:张君(1981-03),男,苗族,湖南沅陵人,讲师,主要从事生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

宋体;color:black'>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学。因为这种独立探索、独立归纳的学习行为,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符合自己水平和智力结构的有效知识体系。如我在讲《翠鸟》一课前,提出自学要求,待学生自学完毕后,我再逐一检查,稍加点拨并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是从“外型”、“行动”和“住处”三方面介绍翠鸟的,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这样,学习的效果显然比教师单一的分析概括来得强。

我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的方法,从诸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条件,加强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创造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护理专业探索篇(2)

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是展示其社会形象的品牌标志,是谋求其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院护理专业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山东省“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在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凝练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把护理专业特色办学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积极探索,更新观念,在原有“融合递进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多家医院深入合作,探索“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体验临床的培养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1.成立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发挥其在护理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增强护理专业实力。

2.建立“院中校”。第一年在校内学习期间,利用校内的仿真环境进行教学,每学期到医院见习一周,到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通过2次学训交替,加深学生对医院环境和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逐步提升生活护理能力。第二年部分班级到医院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由医院的护理技术骨干进行授课,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场所,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其余班级在校内仿真环境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每学期到合作医院见习1周,授课任务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通过2次的学训交替,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和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整体护理能力和护理操作技术。第三年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顶岗实习,形成校内仿真环境学习、医院实境见习、顶岗实习的实境育人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也充分体现了“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逐级提升。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开展护理专业岗位调研,校企双方共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临床护理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军队护理),逐渐达到专业对应岗位的目的。

4.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由护理学院领导、督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医院兼职教师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生每学期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4次网上教学评价,畅通多方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分析总结、评价反馈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督导听课等措施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形成“预警―纠偏”的教学质量监控循环过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5.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体系。制定并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方案》,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成立校友会,通过校友会的活动了解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采取在线调查、电子邮件问卷、电话调查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学生家长等进行多方调查,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

二、课程体系及教学特色

1.创新课程体系。护理学院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了由护理骨干和医疗管理人员参与的调研小组,负责对护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职业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进行分析调整,以此指导课程建设,对接岗位需求。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突出能力培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两个平台,设置专业方向、素质拓展、能力拓展和集中实践教学四大模块。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的项目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教学内容精挑细选,紧跟临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在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的基础上,通过岗位调研,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课,如《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技术》《军事素养》《灾害医学》。

2.创新职业素质教育。我院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渗透到每门课、每次课中。通过开设《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护理礼仪》《护士条例及行为规范》等必修课程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南丁格尔精神系列活动”“老年护理院义工活动”“5.12护士节活动”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心、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也适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仪容仪表、护患交流、职业道德无不渗透在每堂课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诚心换取病人的放心和舒心。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外,多次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与学生深入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等。

3.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继续深入进行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普通高职和对口高职生源的不同,创新分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聘请教育名家及知名医院护理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指导护理专业建设及专业群的建设,参与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优先培养本院护理专业带头人,通过培训学习,吸收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经验,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剖析,指导护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提高其在国内护理业的影响力;重点培养护理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校企合作医院中选拔一线优秀技术骨干组成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每年举办2次职教能力培训,平时安排专任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服务。建立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将授课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据评价结果发放酬金奖励;对新近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教研室负责安排专人进行指导,考核合格者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教研室主任将定期听课,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监督和指导;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广教学成果。

四、实训基地建设特色

我们把实训基地打造为仿真的医院环境,依据医院工作实际设置实训项目。充分与医院工作实际相衔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营造医院职业氛围,复制医院文化,培育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每年举办护理技能大赛,强化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以赛促学。

五、社会服务特色

支持基层卫生院建设,定期举办医疗讲座和护理基础操作培训。

积极承担社会培训,进行急救、乡村医师、老年护理员、护理心理咨询师等培训任务。承担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任务。帮扶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六、专业文化建设特色

高职教育如果不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就会陷入培养“机器人”的误区!学校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我院每年都会邀请教育家及道德模范进行专题报告。以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顺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将医院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营造医院氛围、创设专业格言、建设专业制度、培育职业情感,打造具有护理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郑焱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及其路径选择刍议[J].职教论坛,2012,(04):80.

护理专业探索篇(3)

关键词:护理专业 职业能力 培养探索

随着人口结构和质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导致护理实践复杂性日趋增加,护理职业教育要应对这一挑战,与先进的护理理念接轨,全面发展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护生职业能力全程化教育,使我们培养的护理人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一、构建适应现代卫生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现代卫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办学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评价质量依据的教育。学校要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核心。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核心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然而目前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仍沿袭相对独立的传统学科体系,课程门类繁多(如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在校学习期间仅为2年,而开设的课程达25-27门),学科意识使各门课程人为地强调自成体系,造成观念、学科界限和定位的诸多冲突,而且,课程设置中缺乏人文社科知识。在此基础上选择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一味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容器”,其学习所得完全依赖老师的“一言堂”,没有师生互动,技能训练被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束缚,教学质量长时间在低水平徘徊。为此应建立新的卫生职教课程观和教学观。

1、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职业学校不能采取原有教育的课程模式,必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要由“学科型”走向实用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书本走向实践,围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护理职业特点,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观念指导护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必须打破“学科自成体系”的传统模式,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实行课程综合化改革,融知识、实践、能力、技术于一体,使课程更突出职业特色、贴近临床实际。

针对课程设置中缺乏人文社科知识,我们调整课程结构,从必修课程中减去了数学、物理、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作为任选课,安排、增加了与护理专业关系较为密切的医学边缘课程,如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充分协调人文与医学基础课程之间、医学基础与医学临床课程之间的教学衔接和内容取舍等。人文课程及医学基础课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增加了临床教学时数,特别是加强了临床护理实训教学环节,将十八周教学调整为十六周理论授课,两周课间实习;加强了实践训练,如《护理学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调整到1:2,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2、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减少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面对知识,而且要面对“人”;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能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加深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其从思想意识、情感、个性、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升华,潜能得到激发,学习品质得到提高。

在课程设计上,要按照医疗卫生工作过程设置学习情境,以“应用性理论讲授+岗位技能实训”为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努力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学习过程。

二、改革实践、实训教学,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是护理人才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以“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学校实训+社区实践+医院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学校——社区——医院”交叉渗透,全程化培养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护理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感培养,提倡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体验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理解护士职业的价值和情感,学习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基本的生活护理技术,使学生能够持续获得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实验、实训环节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造就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护士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工作环境紧张,压力大,加之传统习俗、社会偏见对现代护士职能做出了较低评价,影响了护生的专业信念,使部分护生对职业前景产生了困惑或动摇。因此,护生进入实习环节后,应逐步领悟护理工作的内涵,领会护理工作的真、善、美,感悟并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形成恰当的职业价值观,最终形成健康的专业心理。二是注重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包括评估及观察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应对压力能力、慎独自律能力等。

三、完善考评体系,突出岗位能力评价

有时教师眼中很不错的学生(听话、成绩好、不调皮)并不一定受用人单位欢迎,而教师认为一般化的学生(不太听话、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他们社会适应性较强,思维活跃,表达、协调能力较好,反而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究其原因:学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有问题。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方针是要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而考试又主要是理论知识,不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如何,只要卷面符合标准答案就行。由于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出现了偏差,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与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相悖。因此根据社会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来改革评价学生的标准和方法、改革职业教育的考试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1、理论教学评价,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评价对象的全员性,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可将考试改革为“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几个部分进行评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如知识技能评价中,应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中的应用和综合,看其能否将掌握的课程知识应用到操作技术当中,有关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情感态度的评价中,应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知识能力、信息资料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看这些能力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提高。

2、临床实践评价,建立临床、院校合作的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临床医院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请医院的带教老师对不同阶段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早期见习应注重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评价,能够将课堂讲授的沟通交流及人文关怀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临床见习应注重自我认识角色转换评价,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尽快适应专业职业角色转换,建立工作责任感。毕业实习应注重专业能力及临床思维评价,加强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临床接轨,实现无缝对接。

护理专业探索篇(4)

1结合临床,精选实验内容

依据生物化学课程理论课时的安排,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优化整合,精选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用2个学时完成,占整个生物化学总学时的2/5。同时遵循循序渐进、基础到综合、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安排实验项目,具体实验课程内容安排。精选出来的8个实验中,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七、实验八都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要求学生不仅会判断最终数值的临床意义,而且掌握检测原理及方法。删除一些陈旧过时、与基础化学实验内容重复的实验,增加相关现代化仪器分析实验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工作做准备。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课开展小班教学,实行分组制度,一般4名学生一组,争取让每名学生都动手参与。每次实验都安排在理论学习之后,学生首先要对实验的原理有所掌握,在了解了整个实验的原理后设计实验,先将整个实验流程列出,再设想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动手实验。每个实验开展之前,负责实验课的教师都会先做预实验,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实验条件是否满足实验需求、药品等是否失效,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

3加强对学生仪器使用的培训

对于基础仪器,例如滴定管、量筒、容量瓶等,不再多加培训。对于临床实验中要遇到的仪器,比如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灭菌仪等,不仅要讲解仪器的原理,而且要反复给学生演示。如在离心机的使用培训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离心前将离心的样品两两配平;离心机启动后,要等待速度提升到所需的转速后才能离开;离心机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离心机及相关器皿等。由于学生分组较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巡视,一旦发现学生错误的操作应及时纠正,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避免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发生事故。

4实验技能单独考核

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考核理论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占20%,且实验考核成绩一般以学生交的实验报告为依据。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不管实验是否成功,就根据理论值编造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已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为此,我们单独对实验技能进行考核,并且将实验成绩的比例加大,提升到30%。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课出勤、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实验态度等做相应评分。这就要求教师观注每名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每次实验其实就相当于一次考核,最后8个实验的平均成绩就是该生最后的实验成绩,按30%计入期末总成绩。虽然这样教师上课比较麻烦,但是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5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护理专业探索篇(5)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护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近年来,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许多高校普遍重视的课题。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从2008年起开设涉外护理国际班(中外合作办学实验班),先后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和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取得联系尝试中外合作办学。在充分研究和比较国内外护理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探索制订了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

1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培养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必须采用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课程设置方面,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原则,以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3方面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同时参考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官方的护理专业课程评估标准[1]。

1.1知识目标的体现-合理平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两大课程模块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过于重"术"轻"道",不利于形成学生的护理专业价值观。杨叔子院士指出:"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2]。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必须从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转变。而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尤其需要强化人文知识模块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所以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精简压缩传统的护理专业课程,大幅度增加人文课程。

1.2能力目标的体现-重点强化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仅仅强调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沟通能力特别是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国际化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新课程体系里重点强化。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解决问题、正确决策和创新思维的前提,早已被普遍确立为国外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型教学为主,学生习惯于被动记忆,相对缺乏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所以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和在普通课程里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显然是必须的。

2新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

为达成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3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经与外方充分讨论,共同制定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新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其中改革与创新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课程结构的调整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的平衡:我国现行护理教学课程体系有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性,每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中专业性知识占90%以上,直接导致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为提高就业率,重点课程几乎全部为专业课程,人文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例约为10%而且不受重视。而国外护理课程中人文学科课程接近总课时的1/3[3]。近年来,中国护理人员参加外国护理学校毕业生委员会(CGFNS)考试的通过率相当低,主要原因就是人文知识不足。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体系中将人文课程的比例增加到了30%左右,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2.2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调整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普遍重视医学和护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课堂教学,实践课时相对不足。在我们原来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为1:0.5。而在新课程体系中,我们将比例调整为1:1。一方面压缩总学时数,并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拨专款扩建实验室,使实验室的面积和设备增加一倍以上,大幅度增加实验课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新课程体系的实践启示

正如高考已经改革多年,但应试教育模式似乎总也改变不了。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护士上岗的必要条件,其考试大纲明显重专业轻人文,似乎成了延续应试教育的护身符,也成了护理教育课程改革的绊脚石[4]。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话题已提出多年,但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改革举步维艰,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依然是"主流"。所以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4结语

新课程体系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探索,并非仅仅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也为常规护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我国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培养真正国际化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梅娟.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5.

[2]杨叔子.我们的大学是否在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N].中国教育报,2008-12-19.

护理专业探索篇(6)

关键词:自助互动式学习 医学课程 肾脏

自助互动式学习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其积极思维和不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型学习方法。本课题在大三护理学生中作试点,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选择以肾脏为中心的医学课程进行自助互动性学习,该学习方法打破了传统医学课程的界限,走出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控制”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不同课程中与肾脏有关的内容进行综合和重组,探索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肾脏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结构功能到异常改变及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等方面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1.自助互动式学习方法的特点

1.1学会自主学习

传统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典型的填鸭法,而自助互动式学习方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团体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要在讨论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必须在课前对相应内容做充分的学习、消化和吸收,这就意味着学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自我获取知识的措施,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讨论会上才能有话可说,有理而论,学生占据了教学的主体,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教育转变成为的课堂主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自主学习精神[1]。

1.2学会提问题

结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过去的教学经验是针对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2],自助互动式教学方法还强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问自答或者互相讨论寻找答案,尝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通过PBL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捕捉、整合各种信息及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等[3],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3学会探索问题

互动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探讨问题的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随机地穿插问题的切入点,然后结合查阅到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弥补答案的不足,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还可以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最新信息和科研进展,对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归纳,小组讨论时对各种观点的争论和认同就成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起点。

互动式学习结合PBL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组织以病历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的病例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指导老师结合同学发言中对问题认识的误区,提示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对容易混淆和疑难的问题,教师作出必要的解答,避免学生在关键问题的理解上出现事是而非。

自助互动式学习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团队合作精神,能较好地总结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2.自助互动式学习方法在肾脏相关内容中的应用

在探索自助互动式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开放实验室复习肾脏的解剖学、组织学结构,重温肾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学表现,然后收集肾脏各种疾病的资料,分头制作课件,共同讨论讲课内容,这不仅有益于团结协作,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4]。

2.1整理以肾脏为中心的课题学习内容

根据医学学科间的有机联系,课题组成员在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临床护理学等课程中把与肾脏有关联的内容整理出来,以PPT的形式制成教学课件,在班级同学中进行讲解交流,目的是发现各门课程中肾脏相关内容的有机联系,一是以肾脏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为主线,寻找这些临床表现的逻辑关系,如: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尿量异常、尿频、尿急与尿痛、腰痛;二是以肾脏疾病的的临床综合征为目标,进行内容综合,如: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隐匿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综合征、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三是总结肾脏疾病的常用治疗措施、饮食控制及营养供给原则、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的饮食管理和护理原则。

2.2结合PBL教学法进行互动式病例讨论

学习内容整理后,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和PPT课件的制作,学生对肾脏疾病的系列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进一步探讨肾脏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是该课题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病例讨论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2],首先对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尿量异常、尿频、尿急与尿痛、腰痛等临床表现进行典型病例讨论,讨论的目的是熟悉这些临床表现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从而认识这些临床表现的发病的机理,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寻求理论依据。

针对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隐匿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综合征、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的病例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较完整的综合病例,对病例中的主诉、现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全面解读,讨论初期,教师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争论来完善答案,随着讨论问题的不断深入,同学们逐渐习惯了互动式学习过程,懂得了对于每一症状、体征及问题都必须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多种与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相关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2.3教师在互动性学习中的作用

在自助互动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启发为基础的。教师在进行“互动”辅导时对学生做出必要的引导,适时进行关键的点评和成绩肯定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良药,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在实施自助互动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1],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与帮助。

实施“自助互动式学习”结束前,教师围绕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测评、总结、归纳及提炼。

3.自助互动式学习方法应用的体会

以肾脏为中心的自助互动式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结合课题内容的需要,将课堂设在图书馆、实验室、寝室、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室和互联网,以新鲜、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师生间、学生间能够轻松自如地交流、探讨、实现互动性合作。组建互动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对各种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寻求答案,使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验证,获得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获得的效果,加深了对问题理解的层次。

以脏器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横向联系相关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方法,把与肾脏有关联的各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网络和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实验室开放性训练,在教师引导下开展以小组为中心的相关案例讨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2011年获得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以肾脏为中心的医学课程互动式学习方法探索》,项目编号:201109。

参考文献:

[1]焉树芬,魏黎波.互动式教学中强调学生“三动”的尝试.艺术百家[J].2005,85(05):151-153

[2]王崇宇,丁国芳.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47(3):112-113

[3]熊真真,袁丽,武仁华,叶子.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94(11):1356-1357

[4]蒋小龙,梁庆模,文建荣,等.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352-3353

作者简介:

护理专业探索篇(7)

[关键词] 创新;教学体系;护理专业;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25-02

我国自开设护理专业以来,一直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医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在高职教育日趋完善的今天,为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都需要进行不断改革,因此,如何培养高职专业护理人才,促进我国护理科学的发展,逐渐缩短与国际护理教育间的差距,是目前我国护理学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为了适应医学的发展,发挥高职教育的资源优势,本院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坚持以实践教育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护理系2007~2009级的1393名学生,其中,女生1340名,男生53名。选择2007级41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08、2009级97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年龄19~22岁,平均(20.3±0.4)岁;学历:专科,学制3年。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即2年校内教学加1年毕业实习;实验组采用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即按高职教育“就业向导、能力本位、实践主导、校企合作”的本质特征为基础而构建的“临床见习校内实训毕业实习”循环递进式教学流程[2],先对2008、2009级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再进行校内实训,然后安排2008级护生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进行实习,2009级护生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实习,实习期满后委托协作医院使用本校下发的评价体系对所有实习护生进行考核打分。

1.3 考核标准

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的工作表现,制订两个评价考核体系:①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主要考核内容有入院护理情况、平时的专业态度与护理操作等;②同行专家对实习生的评价,主要考核内容为医德、基本技能及工作态度等。两个评价体系均分4个档次,分别为差、一般、良好、优秀,分数范围为1~4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患者对实验组入院护理、专业态度、健康教育、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及出院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专家对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院在实践教学中采取校内实训、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渐进式方式进行学习,即在初始两个学年里进行专业学习和临床见习,第3学年进入毕业实习[3]。结果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侧面反映了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以在教学早期接触社会和医院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护理经验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以早期接触医院和社会为切入点,利用课余实践,在第1、2学年开展护理专业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能尽早接触到医院,感受其中的环境,提前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要,体验护士同患者之间的角色,尽早认同护士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4]。同时,提前学习和掌握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症状,以及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护理原则等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达到理论与临床的完美融合,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快学生对社会的适应速度[5]。

3.2 以开展义务卫生服务活动为媒介,强化学生的医德教育

本院坚持以人文关怀和医德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部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爱心社区、医疗下乡等活动,安排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养老院等单位,开展义务护理,培养学生的护理应用能力。学生既从服务中学到了医学知识,掌握更多的临床护理技巧,又接受到了济世扶贫,奉献爱心的高尚医德教育的熏陶,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细心为患者服务,解除患者痛苦。

3.3 以教师带教临床为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教授临床课程期间,专门安排临床见习时间,由护理专职教师带教,将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护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的统一性[7]。带领学生逐步熟悉医院临床护理的各环节,参与护理工作,临床解决护理对象出现和潜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变能力,熟悉基础与专科护理的特点,了解新护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适应未来的护理工作。同时,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教学互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护理教学实践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感受社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迫切需求,为接下来的毕业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

4 小结

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只有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当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9]。本院在针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 周瑾,王建华,俞爱月,等.创新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26-29.

[2] 左凤林,赵庆华,罗玉琳,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3):2442-2443.

[3] 邵爱和.护理专业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6-27.

[4] 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4):925-927.

[5] Pakhomov S,Pedersen T,Chute CG.Abbreviation and acronym disambiguation in clinical discourse[J].AMIA Annu Symp Proc,2005,12(3):589-593.

[6] Lapkin S,Levett-Jones T.Effectiveness of patient simulation manikins in teaching clinical reasoning skills to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Simulation Nurs,2010,6(6):207-222.

[7] Hossein KM,Fatemeh D,Fatemeh OS,et al.Teaching style in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iranian nursing teachers’experiences[J].Nurse Educ Pract,2010,10(1):8-12.

[8] Bourgeois S,Drayton N,Brown AM.An innovative model of supportive clin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the cluster model[J].Nurse Educ Pract,2011,11(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