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6 22:54:1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1)

根据云卫办医政[2013]12号《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上报2012年云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情况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对本机构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2011年7月,我院院长与上级主管部门-昆明市卫生局签订了为期2年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2012年,结合相关“精神病医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与使用强度”等要求,医院院长又与我院临床各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二、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医院成立有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同时医务、临床医学、药学、临床微生物室、门诊、护理、医院感染、医院信息化、监审、病案统计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从组织机构上保障抗菌药物在我院有效、合理的使用。根据本机构规模及临床具体情况,设置有临床微生物室、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感控人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为医师、药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三、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等规定,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研究讨论,筛选出我院10种共14个品规抗菌药物品种目录,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

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及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进行严格限定,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保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四、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1、全院年度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金额合计435319.23元,占年度用药总金额的1.77%。其中门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共8个品种9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13194.72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3.03%;住院部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422124.51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96.97%。

2、全年出院人次4422人,平均住院日

58.2天,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含出院患者)共178人次,感染率4.03%。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

1、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178/4422=4.03%,符合“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的规定;

2、本机构设有门诊科,未开设急诊科;门诊全年调剂处方43192张,抗菌药物处方296张,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0.69%,符合“精神病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的规定;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3.91,符合“精神病医院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的规定;

4、本机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只有美罗培南注射剂(0.5g)1个品种1个品规,仅限住院部使用,其DDDs为53.5,故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53.5/10064.41=0.53%;使用强度即该药的AUD=0.02;

5、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共计5品种6个品规,DDDs为6790.50,由此

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使用率=6796.50/10064.41=67.53%;

使用强度AUD=6790.50*100/4422*58.2=2.65;

6、本机构无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等相关诊疗项目。

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因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尚无好方法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使用适宜性评估等;对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趋势的分析,也做不到及时、准确及前瞻性。

七、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医院临床检验科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医院2012全年细菌标本送检率为16.98%;感染控制人员加强监查督导工作,药剂科按月向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

以上即为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情况,尽管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在这一年内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使用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等工作均未能很好开展,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积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8〕38号)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要求,巩固成果,持续改进,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有效控

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作为2014年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医疗质量荆楚行”、“三好一满意”、“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等专项活动,紧紧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逐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全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四、活动内容

(一)健全组织,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直医疗机构要在原来专项治理的基础上调整充实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卫计委2014年工作要求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要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全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继续加强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重点对抗菌药物品种(特别是排名在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加强管理,同时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常态监督。对不符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指标要求的(沿用2013年指标要求)的要加强干预。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处方点评制度,临床药师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制度,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占药品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40DefindeDailyDose)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县直医疗机构要定期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为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要重点落实。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要将医生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在院内进行公示,通过公开监督等方式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县人民医院要在试行临床药师制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推动责任落实,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安排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导,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等工作。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今年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临床药师制工作,并在2015年能全面推行。

4、县直医疗机构要对目前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全面清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规数量,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5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4个品规。县中医院抗菌药物不超过30种、县妇幼保健院不超过25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继续严格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和品规。各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目录要向县卫计局备案。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采购使用。

5、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城区内民营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用管理工作。县卫计局医政医管股、县卫生监督局要在平时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把民营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要加强培训、检查并提供技术指导,对不参加培训、拒不接受检查和拒不落实整改措施的医疗机构要予以严处。

6、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力、增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合理应用意识。通过开展人员培训、专题讲座、对口支援、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感染性疾病诊疗能力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用药时机及用药疗程等。要加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教力度,广泛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意义。

7、部门协同,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疗机构要组织医务、感染、药学等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要将处方点评制度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相结合,纳入医师定期考核重要内容,认真考核,严格奖惩,推动医师合理用药,规范诊疗。建立不合理用药警示谈话、通报和公示制度。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5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各医疗机构应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加强监管,建立杭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体系

县卫计局和卫生监督部门将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专业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将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资格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县卫计局和卫生监督部门要根据监测检查情况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并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将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或追究责任,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

五、时间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6月30日以前)

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强本单位抗菌药物管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二)督导检查阶段(10月20日前)

1、专项检查。县卫计局将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2、重点抽查。县卫计局和卫生监督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抽查,特别是对有患者投诉的要作为重点抽查对象,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严肃处理。

(三)总结交流阶段(12月15日前)

2014年12月15日前,各医疗机构要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报送县卫计局,县卫计局将适时通报督导检查情况。

六、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是保障患者得到最佳疗效、减少耐药菌株、降低医院感染率、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又是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行动,建立“一把手”责任负责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任务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确保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本工作方案,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活动安排、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活动内容。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强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抗菌药物;信息化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01-02

【Abstract】It’s a very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method that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to be promo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s also a very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n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antibacterial medicines management system in one of grade two integrated hospital, analyzed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use system for antibacterial medicines managemen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achieved a networked informational and intelligent antibacterial medicines management, it provide a strong safeguard for management office effective audit and decision making, reduced effectively for abuse of antibiotics and improved the level of reasonable use of antimicrobial medicines in hospital.

【Key words】Antimicrobial drugs;The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原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细化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和合理用药水准、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加重,降低病人的医药费用都有积极意义。然而,临床抗菌药物管理仅靠制度和人工干预是不够的,无法实现对抗菌药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实时有效地监控管理。因此,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引入使用,整合医院现有的HIS、手术麻醉等信息系统,从这些系统中提取相关诊断、时间等信息要素,从而真正实现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网络监控和智能提示,达到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目标,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二级医院基于信息管理系统(HIS)为基础的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AMIS,Antibio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系统使用前后2年内同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HIS系统实现了对抗菌药物进行权限管控,将抗菌药物的分级与医生的职称相关联,在医嘱录入时根据医师职称进行控制,住院医师只能使用非限制性抗菌药物,主治医师可以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主任/副主任才可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如紧急情况需要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只能由上级医师授权开药。然而,已有的系统无法做到环节控制和及时干预,抗菌药物滥用普遍,距离合理用药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通过高度集成的医院信息平台,引入抗菌药物管理系统(AMIS),实现合理用药的动态监测。

AMIS的引入实现了抗菌药物管理的三级管控,在此前的医师权限控制基础上,实现对门诊医生站、病房医生站在医生下达处方、医嘱时进行抗菌药物等级的权限控制;如紧急情况需要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可使用紧急通道或经过上级医师审批,并填写越级使用的抗菌药物的原因及用量等情况,紧急用药只限临时医嘱,而且24小时自动停药,同时医生站中还嵌入合理用药系统,对临床医师开出的药品是否合理、是否有配伍禁忌等进行提示。管理部门可通过系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实时监控,并提取包含门诊处方用药监控、住院用药监控、抗菌药物处方分析等在内的大量报表。通过这些报表可以让医院的相关职能科室及时、快速、准确地掌握医院目前抗菌药物的监管情况。为管理手段的具体化、细节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管理部门可以行驶监管职能,做到从源头预防,在过程中规范并及时纠错。

1.2方法

基于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的引入,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并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出台了院内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设定各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诫勉谈话等进行干预。本研究通过阶段性统计门诊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门诊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比例等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进行系统使用效果分析。

2 结果

2.1门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2012年统计门诊处方共计117654张,其中抗生素处方数为57508张;2013年统计门诊处方共计127026张,其中抗生素处方数为57059张。半年度同期统计指标逐月对比可知,门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48.79%(2012年度)下降到44.92%(2013年度),见表1。

2.3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分析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可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4.30(2012年7-12月)降为63.45(2013年7-12月);DDD(Defined Daily Dose)值由119.15(2012年7-12月)降为109.92(2013年7-12月);住院手术I类切口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48.6%(2012年7-12月)降为37.6%(2013年7-12月)。住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DDD值对比表也可看出,同期多数科室DDD值下降,只有一个科室有所上升,见表3。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管理系统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AMIS系统未引入使用之前,由于医生自我约束能力水平不一,受经济效益的驱使等,使患者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到想要的抗菌药物,直接导致了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也有可能造成真正需要抗菌药物的病人因为当班医生的权限问题而无法用药。此外,权限较低的医生比较容易获得高级权限医生的开药权限,使得权限控制功能失效。药物的合理性使用在“事中、事后”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数据指标无法有效提取,指标单一、不深入,不利于结果统计和问题回溯,无法为管理方提供有效依据,医院在此方面的管理决策缺乏支持,也无法进一步持续改进。

AMIS引入后实现了对抗菌药物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实时有效监控,事先确认基础权限能否开具抗菌药物;事中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理由,是否越级,用药时效性;事后抗菌药物使用结果报表分析,从行政手段进行深入管理,实现持续改进。

为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某院将抗菌药物临床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医院工作计划, 院长与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比例、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并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职务聘用、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某院在查询系统中根据各类人员不同的工作职责,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查询模块,科主任可通过报表了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还能跟其它科室进行比较,跟院部年初下达的任务指标进行对照;职能科室可在线实时监测,并定期在院周会上通报医嘱/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做到及时纠错,行使监管和考核职能;院领导可了解整个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各科室的药品比例指标及完成情况,与上一年的对比情况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人工干预的方法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有效地杜绝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1】。

3.2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依然严峻

某院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AMIS系统于2013年5月实施,7月实现全面运行,到目前系统使用仅仅半年多,成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笔者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发现,抗菌药物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需要解决。根据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而统计分析某院2012年3、4季度和2013年3、4季度数据可知,尽管抗菌药物管理系统使用后,同期各项指标都有所下降,然而都高于甚至远高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可以说各项指标均存在严重不合理现状。尽管有其他方面原因影响,但是系统引入带来的效果依然有待时间上和管理上的突破。

3.3问题

3.3.1系统局限性

AMIS系统在抗菌药物选择用药的适应证、药代、药效学的管理尚未体现;围手术期用药选药及开始时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干预方法。接下来我们要持续引入院感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同时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和研究,才能更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临床用药指导,实现医学、药学与管理的协同发展【2】。

3.3.2 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席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抗菌药物临床滥用的问题上,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干预医生的操作过程,实现了从行政干预到信息化干预的转变。但是信息化的另一项重任是提取出有效支撑管理的数据,让管理数字化,剔除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加强管理的不足,实现管理的长效机制。管理就要靠制度的合理性和细化约束性,某院在AMIS系统实施的同时,尽管出台了系列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等规定,然而,事后的处罚不力或者不处罚,也是抗菌药物相关准则无法深入的重要原因。相关部门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将抗菌药物管控措施的实施与绩效考核,行政考核等挂钩,才能将制度落到实处。

4 结论

某院引入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的使用已实现初步成效,尽管系统的实际运行时间较短,其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但其已成为某院临床医学和药学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系统的引入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监测和指导应用,增强了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意识,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3】。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项专业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临床医学、微生物学、药学、流行病统计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来进行抗菌药物管理是不可能的,只有利用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信息监管功能和监管机制,使信息系统成为职能科室行使干预的有效手段,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有效地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经济、安全、合理、有效【4】。

参考文献:

[1] 程雪松.应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福建电脑,2012,(6):148-149

[2] 朱宏,孙树梅,等.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软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1-18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管理 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断增加,滥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全球性各级医院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1];据近五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洲、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的总量中,抗生素占30%-40%,远远大于其他各类药物[2]。如何使抗菌药物应用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医疗安全也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 管理措施

1.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准则的一种部门规章,根据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与使用原则》、《新药、特药审批制度》、《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考核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各级管理者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制度管人、管事,从而使抗菌药物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

1.2加强宣传

宣传是传播知识、信息的直接途径。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举办药讯简报一期,宣传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细菌谱与细菌耐药情况,介绍新药、特药作用机理、用法与不良反应及各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定期公布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排名前十位药品名单;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通报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及药敏试验执行率等情况,让医务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有一个整体及动态的认识,不断完善检查与治疗方案。

1.3注重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科学性[3]。抗菌药物虽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发挥了它应有的威力,但抗菌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可致病、致畸、致残、致死等,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与导致细菌变异等问题,要使全院医务人员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相关知识,要掌握抗菌药物的分类、每一类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知识、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相关内容,从而全面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以指导实际。医院科教科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相关知识纳入医务人员继教培训范围内,使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达到不断了解与掌握的目的。如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举办抗菌药物应用知识讲座、处方点评;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知识讲座,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做到规范用药、合理用药的责任意识。

1.4 加强督导与考核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质量督察管理科等多部门每月定期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对检查情况及时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对出现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馈到相关科室,责令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到个人进行整改,且与当月绩效考核工资挂钩。同时以上各部门专职管理人员不定期下科室随时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与纠正,从而使抗菌药物管理处于随时监控的状态。

2 效果评价

通过加强各项管理,该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断下降,微生物送检率在不断上升,具体情况见下表:

抗菌药物使用与微生送检情况 (%)

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率 微生物送检率

2009

74

54

2010

63

58

从上表可看出,通过各部门联合管理,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逐年下降,微生物送检率在逐年上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是各级医院的管理重点与难点,如何达到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只有机构完善、制度健全,同时只有充分贯彻制度、落实制度,才能使管理达到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

3.2抗菌药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需要多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才能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3.3 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督导管理措施执行,才能使管理措施逐步落实到位;管理者要贴近临床、贴近实际,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才能达到质量持续改进之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李清,乔继文,郭月巧等.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6,12(2):133-13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156-05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量较大的一类药物[2]。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细菌耐药性日益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3-4]。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指南规范[5-7],特别是原卫生部连续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8-10],更是体现了政府部门对抗菌药物使用监管的决心和力度。本研究通过分析某医院2014~2015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并对用药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该医院信息系统(HIS)分别提取2014年~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包括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构成比、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和DDDs排前十位抗菌药物明细、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d density,AUD)、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各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等。

1.2 方法

将上述数据指标录入Excel,通过适当的计算处理,作图表进行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参照《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11]中的公式进行计算,其中AUD的计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DDD值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12]、《新编药物学》(17版)[13]及用药说明书并结合临床用药习惯确定,某个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抗菌药物费用/总药费;各类别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各类别抗菌药物费用/总的抗菌药物费用;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s/100人・d)表示[14],AUD=[DDDs/(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的抗菌药物处方数/同期门诊处方总数;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同期急诊处方总数;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人数/同期出院总人数;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同期一类切口手术总病例数;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人数/同期抗菌药物使用人数。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分析

与2014年相比,该医院2015年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整体变化较小,基本持平在17%左右;上升较为明显的科室分别为急诊科(上升7.6%)、战创伤救治中心(上升4.71%)、消化内科(上升4.55%),下降较为明显的科室分别为妇产科(下降5.2%)、眼科(下降4.59%),其余科室变化幅度较小。抗菌药物费用比例最高科室为呼吸内科,达到45%左右;最低科室为中医针灸科,不足0.2%。除呼吸内科外,外科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普遍高于内科,>30%的科室有5个,分别为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和战创伤救治中心;

2.2 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构成比分析

与2014年相比,该医院2015年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构成比变化较小,构成比最高的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的复方制剂,约占35%;其次为头孢菌素类,约占25%。构成比最低者为磺胺类(几乎为0),其次为头霉素类(

2.3 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DDDs及金额排序分析

该医院配备抗菌药物共15个亚类,49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的品种数最多,为10种。两个年度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与DDDs排序变动较小。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和磺胺类药物的序号比(金额排序/DDDs排序)接近1,提示其用药金额与DDDs同步性较好;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的复方制剂、抗真菌药、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糖肽类和■唑酮类药物的序号比明显1,提示其价格相对便宜,临床使用率较高,在临床被广泛接受(表2)。

2.4 DDDs前十位抗菌药物明细分析

两年来,该医院DDDs前7位抗菌药物基本无变化,变化明显的分别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DDDs下降了14个位次)、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DDDs上升了11个位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7∶1)(DDDs升了7个位次)。两年内DDDs前10位抗菌药物中,除注射用头孢他定他唑巴坦钠(5∶1)、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序的号比1(表3),提示临床更倾向于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抗菌药物。

2.5 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

2014年该医院各区域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达到国家标准。2015年,门诊和住院的使用率较上一年有所下降,而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却有明显增长,超过了国家目标控制值(表4)。

2.6 住院患者AUD分析

全院AUD由2014年的67.41 DDDs/(100人・d)降至2015年的63.26 DDDs/(100人・d),但离国家40 DDDs/(100人・d)的上限要求尚有一定差距。AUD较高的前3个科室分别为重症医学科、急诊病房和呼吸内科,运行在100~400 DDDs/(100人・d)之间;AUD

2.7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

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2014年的40.48%下降至31.27%,更加接近国家≤30%的要求,剂型、给药途径合理性为100%,但约15%的病例存在药物品种选择欠合理和存在联合预防用药情况,80%左右的病例给药时机欠规范,90%左右的病例给药疗程偏长(表5)。

2.8 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

该医院2014年送检率相对较低,仅有总体送检率达标,2015年各级抗菌药物送检率明显提升,总体、限制使用级已达标,特殊使用级离目标值差距进一步缩小(表6)。

3 讨论

与其他系统用药不同,抗菌药物与机体和微生物三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微生物广泛在存于自然界,包括机体的各种腔道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生殖道等有菌环境,与机体呈寄生关系,机体通常对寄生微生物处于适应状态,当免疫功能改变,微生物与机体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时,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抗菌药物可通过其特定的药理作用机制抑制或杀灭微生物而控制感染,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微生物可通过产酶、自身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蛋白结构变化和营养代谢改变等机制产生耐药性[15]。机体与抗菌药物之间是一种处置和被处置的关系,机体对抗菌药物进行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抗菌药物在被处置过程中,因药物性质和机体状态各有不同,会给机体带来如过敏、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就有可能打破上述平衡关系,诱导细菌耐药产生,给机体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同时还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因此,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人类卫生事业的重要课题之一,更是全社会尤其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细菌耐药率的不断攀升,抗菌药物研发速率的不断减慢[16]以及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日益出现,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呼吁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各部门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要求越来越严,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指南规范,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围术期预防用药、分级管理、送检率和细菌耐药监测等指标进行了量化管理,并将其纳入医院等级评审、专项检查的重点项目。

该院作为一所异地新建、运行不足5年的三甲医院,从环境适应、组织健全、机制完善、工作展开、人才培养、制度落实到持续发展势必要以时间为成本。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医院在抗菌药物配备、整体用药金额比例、使用率、围手术预防使用率和送检率方面均相对合理,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部门的指标要求,并低于其他医院报道的运行值[17-18],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医院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方面意识强、水平高、措施有力,进而能够促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在相对短的时间便与基本国家行业要求接轨。

当然,调研结果也反映出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部分欠合理的问题,具体如下。①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攀升。2015年其使用率上升近15%,超过了国家指标要求,这可能有以下原因有关:该医院地处市郊,靠近海岛景区,随着当地度假旅游外来人员的逐年增加,交通事故、意外摔伤、斗殴伤、海边溺水等事件频发,因感染送急诊的患者居高不下;随着医院收容量的逐年增加,大部分急危重症患者需在急诊候床过渡,临时治疗;急诊科是年轻医生轮转培训的必要基地,频繁的医务人员更替导致用药习惯变化较大。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欠规范,部分手术用药起点偏高,如选择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作为预防用药,且存在联合用药,用药疗程偏长。部分医师过度谨慎,通常将抗菌药物使用至术后体温、血常规和炎性指标均正常时方停药,这可能是造成预防用药起点高、联合用药、超疗程用药的原因。③住院患者AUD偏高。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较好,但所收治患者多为外院辗转而至,病情相对危重、感染相对复杂、联合用药多、住院时间长,这很可能是导致该医院AUD偏高的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管理措施,具体建议如下。①加强培训教育:可通过模块化培训、学术讲堂等方式,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集中培训,并辅以必要的理论考核方式以促进知识掌握。②充分发挥药师职能:药师应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从抗菌药物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角度对医师进行宣教,并通过处方、医嘱点评和典型病例分析等措施进行干预。③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指标运行情况和细菌检出率及耐药率进行通报。④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指标监测的智能性和准确性。⑤强化机关监管力度:针对性制订管理制度,根据专科特点,个体化制订各指标目标分解值,采取“评分制”或“驾考式”管理模式,以评促改。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临床、药学、微生物、感控、信息和管理等多学科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密切关注国家法规和行业政策,不断更新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及时获知感染流行病学和细菌耐药现状,动态调整管理方案,才能更好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政司.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EB/OL].http:///mohyzs/s3584/201205/54645.shtml,2012- 05-08.

[2] 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4-9.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J].中国药品评价,2015,32(4):252-256.

[4] 胡付品,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4.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1596.

[6] 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http:///mohbgt/s9508/200903/39723.sht-ml,2009-03-25.

[7]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办公室,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器材局.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EB/OL].http:///yzygj/s3593/201508/c18e1014de6c45ed9f6f9d592 b43db42.shtml,2015-07-24.

[8] 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EB/OL].http:///mohyzs/s3586/201104/51376.shtml,2011-04-19.

[9] 卫生部.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EB/OL].http:///mohyzs/s3586/201203/54251.shtml,2012-03-06.

[10] 卫生部医政司.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EB/OL].http:///mohyzs/s3585/201305/6042979f05cf49609e96410d7314 ecae.shtml,2013-05-07.

[11] 卫生部办公厅.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EB/OL].http:///zhuzhan/wsbmgz/201304/0404f9cd71764ab29b2365e069cfbf2d.sht- ml,2011-12-23.

[1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22-817.

[1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105.

[14] Kwint HM,van der Linden PD,Roukens MMB.Intensification of antibiotic use within acute care hospitals in the Netherland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2,67(9):2283-2288.

[15] 陈代杰.从靶标到网络――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1):84-89.

[16] 林志强,张国伟,王大璇,等.我院细菌耐药率变迁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1,8(2):75-80.

[17] 邓少洁,蒋绍艳,常宏,等.2012-2013年某院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今日药学,2014,24(6):458-463.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6)

【摘要】 随着我院科学技术力量的进步与发展,抗生素的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随着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使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耐用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自2008年起,在医院领导的大力倡导及相关科室的积极支持下,药剂科一直在做控制使用抗生素的相关工作。目前,主管部门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这将更有效的遏制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国家卫生部已组织医学专家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还建立了评估医院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以及推进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调查和病原菌耐药监测工作。

【关键词】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抗生素排名;病历点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5-01

1 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我院开放床位数为907位,下半年出院人数为19858次,每月平准出院人次为3309次,平均住院天数8天,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49%,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31%,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2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3DDD,住院患者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7DDD,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5DDD,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2DDD,抗菌药物品种数(个)(按通用名计算)50个,抗菌药物品规数(个)(按实际采购和使用规格计算)62个,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数(个)(按通用名计算)31个,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数(个)(按实际采购和使用规格计算)27个,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数(个)(按通用名计算)7个,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规数(个)(按实际采购和使用规格计算)6个,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元)7966827.32元,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金额的比例46%,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金额的比例4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金额的比例8%。

2 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病历点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与手术切口类型不相符,药物选择依据不足(没有做培养及药敏实验);更换药物依据不足(更换药物不按药敏及培养结果来确定);用药目的不明确(治疗性用药与预防性用药不明确,治疗性用药缺乏感染诊断);病历中使用抗生素分析不全(分析用药与实际用药不相符);习惯性用药情况比较严重。

3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3.1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医疗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因地制宜,制定抗生素的使用标准,实现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3.2 正确使用抗生素,必须先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标志必须是一种细菌感染,并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感染的症状和感染的诊断。

3.3 病原体检查,选择细菌敏感性高的药物,根据细菌药敏概况药物的选择,考虑细菌耐用性,尽可能使用抗菌谱窄的抗生素。

3.4 注意合理的药物配伍,避免频繁换药,合理使用控制抗生素剂量,持续时间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感染情况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治疗,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

3.5 抗生素使用应遵循预防性使用的原则 外科手术抗生素预防性使用以防止操作中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及术后感染。内科系统在预防疾病、风湿热、细菌性心内膜炎和一些传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预防,为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的应给予预防用药。

4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几个原则

加强对抗生素的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4.1 建立由高年资人员组成的抗生素管理小组和指导小组。

4.2 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

4.3 加强对医院内部感染的控制措施。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7)

卫生部同时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2011年4月起,卫生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国43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的专项督导检查显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了一定控制。

《办法》明确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抗菌药物将正式被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医疗机构同一通用名的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原因和理由;说明不充分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接受其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的备案。

据介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办法》同时还对医疗机构及医师提出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该《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抗菌药物限规,在2011年5月和8月曾先后两次向社会征求意见。5月8日正式的文本显示主要内容变化不大,但在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中明确了对价格相对较高的药物的限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