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副高医生论文

副高医生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4 23:06:14

副高医生论文

副高医生论文篇(1)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冯理达教授,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高鹤亭教授,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龙致贤教授,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华源教授及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德国、爱尔兰、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美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气功专家、教授、学者200多人出席了6月26日上午召开的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10篇。这些论文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与前次大会相比较,本次会议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医学气功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华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医学气功正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无病预防,有病治疗,促进康复的非药物、自然疗法,医学气功有益于身心健康,其全面调整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肯定。

6月27日,第五届医学气功学术会召开。来自河南王单一撰写的论文《少林禅庄功法――身法调整揭秘》,北京的王中平论文《练功与心理调整》,北京大学褚德萤教授科学实验《气功对中华蟾蜍心脏波动状态影响的研究》,夏双全教授的论文《脑涨落治疗仪三次重复治疗小鼠肝癌的抑制机制研究》,日本何云《用中医气功改善日本高龄者的健康状况研究》,黄孝宽的论文《传统医学气功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潘振华《医疗气功治疗多种疾病验案》,宋天彬教授的论文《内养功、强壮功与站桩》,赵宗春的论文《健身呼吸器的养生及应用》等10余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引起与会代表们的关注。夏双全等人论文获大会优秀论文奖。

大会6月29日晚7时胜利闭幕。

这次大会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于文明、李大宁等5位领导亲临大会。于文明副局长的讲话是对与会代表以及医学气功事业的极大鼓舞。

本次大会产生了新的理事会:

主席:冯理达

副主席:高鹤亭、龙致贤、吴道霖、带津良一、王超群、马科思、本卡特、加斯巴尔・戈西亚、洛伯兹、徐展略。

新增副主席:王汉鼎(菲律宾)、李启端(德国)、黄志伟(美国)、杰瑞・约翰逊(美国)、郑守增、林箐(香港)、杨武才(中国台湾)。

秘书长:龙致贤

常务副秘书长:华源

副秘书长:阿尔伯特・洛曼底(奥地利)、爱伦・凯尔森(澳大利亚)、青岛大明(日本)、托马斯・沙那汉(爱尔兰)。

副高医生论文篇(2)

梁晓春,49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科主任。

出诊时间:每周二、三上午,每周四下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197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生2名、博士生5名,在读3名。1999年~2000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研究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发展基金等重点课题9项。90余篇,获优秀论文5篇。曾获卫生部、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9项(2003年、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书著12部。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6年获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成药》、《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北京中医》、《糖尿病新世界》等十多种杂志的编委。

专业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关科室信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5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主要方向,中西医结合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曾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多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4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理事、常务委员、委员及部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15人以上。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于康,38岁。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席营养专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健康顾问》杂志编委、《糖尿病天地》杂志编委、《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编委会顾问。

在中国核心医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营养治疗学》和《临床营养医师速查手册》。副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诊疗手册》和《临床营养学》等。作为编委参加16部学术专著编写。主编科普丛书《作自己的营养医生》、《临床营养解决方案》、《营养与疾病防治241问》、《非典型肺炎营养防治90问》、《小食物大功效》、《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饮食自疗法》、《代谢综合征的营养治疗》、《营养门诊》、《宝宝的第一口食谱》等45册。

副高医生论文篇(3)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问卷调查。根据地理位置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选择江苏、江西、广州、甘肃四省,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基础的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共发出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本次调查还对受访人员的权威程度进行了调查。权威程度(Ca)由受访者对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判断系数Ci)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熟悉程度系数Cs)两个因素决定,Ca=(Ci+Cs)/2。Ca≥0.70表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根据本调查受访人员的自评,本次调查的166人的Ca平均值为0.87,权威程度较高。

1.2分析方法

回收问卷使用EpiData3.1录入,使用SAS9.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依据,将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归纳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5个维度,并进一步梳理出一级指标11个和二级指标20个(表1)。调查要求受访者对每项指标在护理高级职称评价中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评分采用5分制,5分表示非常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

2.2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2.2.1各评价维度的重要性

根据受访者对5个评价维度各项指标赋分情况,得出5个评价维度重要性的评分,护理教学维度的得分最高(4.23分),其次为基本情况维度(4.16分)、护理工作维度(4.03分),护理科研(3.75分)和社会工作(3.31分)两个维度得分较低。

2.2.2一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从受访者对11个一级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评分来看,得分较高的3个指标是护理安全(4.66分)、上一职称工作年限(4.43分)、工作总结创新(4.33分),得分较低的指标是科研课题(3.78分)、论文论著(3.72分)、社会工作(3.31分)。其余指标评分分别为临床教学情况4.23分,学历4.18分,工作质量4.17分,年度考核结果3.87分,工作数量3.79分。

2.2.3各维度对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

对于在正、副高级职称评价中5个评价维度的重要性,受访者评分的意见趋一致,均认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较为重要,而社会工作和护理科研重要性相对较低(表2)。基本情况、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3个评价维度对于正高级评价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副高级(P<0.05),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两个维度对于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显著差异。

2.3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将医疗机构类型按照城市大医院、县医院、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划分为3个层级。结果显示,受访者对5个评估维度在各层级机构的可行性的评估结果总体方向一致(表3)。普遍认为基本情况维度的可行性最高,达82.0%;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维度的可行性较低,分别为64.5%和55.5%。受访者对于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基本情况可行性的认可率均较高,且无差异。但对社区及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4个评价维度的可行性认可率,均明显低于城市大医院和县医院(P<0.001)。

3讨论

3.1临床护理正高级与副高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需体现差异化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所有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护理职称评价中重要性的赋分均高于3分,说明所列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评价中均应予以考虑。调查结果同时提示,所列指标对于不同级别护理职称评价中的权重需差异化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时间和经验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且贡献率高达20%以上,应赋予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各项指标更多权重[1]。正高级的评价中,对科研、社会活动的赋权可重于副高级。

3.2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中临床护理人员评价标准应予区别

目前的评价标准与各层级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护理队伍的培养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不同层级的分析结果提示,对以城市大医院为代表的三级医院,所有指标均应加以评估;对以县医院为代表的二级医院,评价指标与三级医院相差不大,可适当降低对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维度的指标权重;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一级医院,应在二级医院的评价标准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对疑难重症护理、特级一级护理、护理管理等护理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维度指标的评价权重,而对体现其工作特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次数”指标,应加大评价的权重。

3.3临床护理评价不宜过于倚重科研和论文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评分仅高于社会工作维度,反映了一线工作者对评价更应侧重基本情况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而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普遍存在对临床护理人员综合评价过分倚重论文的倾向。论文数量往往是申报职称的“门槛”,形成了护理人员较普遍的“重论文、轻实践”的状况,而且,与医师相比较,护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参与科研的意识薄弱且经费获取困难,特别在基层医疗机构矛盾更为突出,“论文搭车”现象成风,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一心一意地钻研业务实践能力,影响了医疗服务水平[2]。

3.4完善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职称评价标准研究

副高医生论文篇(4)

【关键词】 西药;副作用;减缓方法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近年来,关于西药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奇,因此重视对于西药副作用的研究,并采取相关有效的减缓方法及预防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结合我院门诊患者西药副作用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以探讨有效的减缓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门诊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4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年龄最小为29岁,最大为88岁,平均年龄为46.9±10.1岁,平均体重为60.5土10.5kg;观察组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为86岁,平均年龄为47.4±11.6岁,平均体重为58.8土11.2kg。两组患者除了在性别、年龄、体重上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在其他疾病史(严重躯体疾病、闭塞性血管炎、肝肾功能不全、自体炎症性疾病等)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近期内发生西药副作用的情况,对照组组患者在领取西药后,给予其相关药品使用说明及相关宣传单,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接受相关细心讲解、健康指导等,以强化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以及口服药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和有效剂量。定期观察两组患者西药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1.3 随访。对本次观察的两组患者在问诊治疗过程及相关西药副作用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在定期对所有观察对象随访,中位时间为1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发生药品副作用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在相关药品副作用(头晕、恶心、呕吐,发热、寒战,乏力、嗜睡,皮疹,失眠,水肿,过敏,肝、肾功能受损,心脏功能受损,其他)的比较中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满意度、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而药品副作用发生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采取措施后患者满意度提高更明显,副作用发生率下降更显著,具体数值详见表2。

注: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呈上升趋势而药品副作用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其中①与②,③与④组内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③与④组,①与②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药品副作用主要指正常剂量下药品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时所发生的对机体有害、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而临床医师在结合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后选择对患者最为有效、合理的西药用于预防、治疗[1]。目前我国西药副作用发生率高于欧洲发达国家水平,多数由于药品的不合理使用、滥用所致[2]。

本次研究结果中,对于西药副作用发生的控制情况较为满意。主要包括:①首先确保医院采购药品的质量,必须优质、合格,加强药品管理,及时更换药品,②要求主治医师熟练掌握西药的药理、副作用、适应症、禁忌症,减少药品滥用,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安全、可靠的药物使用[3];③掌握常用药品的剂量、方法、用法,避免出现使用剂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④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情况,通过详细询问,分析患者的病例特点,观察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药品或者使用剂量;⑤提高医生及患者对于西药副作用的认识,加强相关用药安全的宣传和讲座[4]。

综上所述,加强院内药品管理,强调用药安全,加强医师用药知识培养,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都是减少药物副作用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素洁.浅谈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措施.基础医药论坛,2010,4(14):189-190

[2] 刘杰,黄寿和.我院2006―2008年519例药品不良反应网顾性分析册.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1):56-58

副高医生论文篇(5)

朱高山

6月22日,北京九华山庄大酒店显得金碧辉煌,气功界的一次盛会在这里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位气功界代表欢聚一堂,参加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

上午9时,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高鹤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副司长张为佳,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乔旺忠,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龙致贤,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林中鹏、罗悠真、刘天君、戈斯巴尔(西班牙)、带精良一(日本)等在主席台就坐。开幕式主持人龙致贤首先请大家起立,向为医学气功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已故学会名誉主席,已故学会主席崔月犁、冯理达默哀,表达深深地怀念之情。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高鹤亭致开幕词。高鹤亭说,医学气功内容丰富,不仅有良好的治病效果,而且具有便民、环保、廉价的优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但目前医学气功理论尚需完善,需要大家努力探索、整理、提高。要搞好医学气功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搞好医学气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研究,使其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他呼吁,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协作攻关,为医学气功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的健康、长寿、幸福,做出更大贡献!

张为佳代表中医药局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在我国,气功历史悠久,是我国各族人民强身健体的有效方法。医学气功则是气功在医学领域的具体运用。20年来,医学气功形成了学习、修炼和研究的高潮,无论是基础研究的力度,临床研究的广度,还是传统研究的深度,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现代医学利用多种手段诊疗疾病,使人类平均寿命有很大提高。但是,有些治疗手段和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大,成为现代医学很棘手的问题。医学气功强调人体的能动性,根据自身体制特点,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完全采取自然疗法,与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要求相吻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医学气功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同时张为佳指出,医学气功的研究未形成较全面合理的医疗体系。如何将更好的方法和思路相结合,需要进一步探索。希望大家借助世界医学气功学会这个平台,不畏艰险,通力合作,深化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广医学气功的应用,使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冯理达之子罗悠真致辞。他向大会赠送了冯理达著作《健康健美长寿学》。开幕式上,表彰了二十年来,为医学气功事业做出贡献的中外团体、专家以及热心医学气功事业人员。22个团体获得了特殊贡献奖,87人(其中46位外国人)获得了医学气功事业贡献奖,27人获得了热心医学气功事业奖。

6月22日下午至24日,中外气功界代表们,利用两天半时间,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功法演示。大会于6月24日晚闭幕。龙致贤致闭幕词。他说,实践证明,人民需要气功,热爱气功。气功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固有的科学内涵。尽管气功的一些现象、一些机理,现在还无法解释,但只要我们怀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虚心求解的态度,不断探求未知领域,就一定能攀上医学气功的珠穆朗玛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广东)第三届科学养生大会胜利召开

朱高山

36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养生专家、从事养生工作者和爱好者,会聚在广州市三寓宾馆,参加中国(广东)第三届科学养生健身大会暨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以下简称大会)在这里举行的开幕式。

大会于6月8日至11日在广州市和台山市胜利召开。该大会由中国老年学学会科学养生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老年基金会主办,广东省老年基金会办公室和广州海山中老年服务中心承办,《现代养生》杂志等单位协办。

大会开幕式在广州市三寓宾馆举行。广东省省委原常委、省军区司令员张巨惠,空军原政委、中将张振先,广州市原副市长陈绮绮,广州市人大原副主任苏晋中等老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两个主办单位领导一中国老年学学会科学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郭锋和广东省老年基金会理事长何锦标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为科学养生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方针。

专题论坛上,17位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演讲养生健身之道,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副高医生论文篇(6)

黄靖医师潜心中医临床与科研近四十个春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工作,他以中医内科为主体、中西结合为用,兼通部分民族中草药知识。对常见的内科疾病、疑难杂症,诊治经验丰富、成绩显著。

主要对高血压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各种癌症适应中医内科治疗者,风湿病、痹症、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病、骨质增生、头痛、眩晕、中风后遗症、脑梗塞以及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肝硬化等有较完整、系统的中西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在科研工作中,黄靖医师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探索性经验,与人合作做过不少相关工作。近年准备在心脑血管病临床治疗,骨关节病治疗研究,以及民族医药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选择课题,申报立项并寻求合作。

黄靖矢志不渝地走在中医的临床和科研征程上,让他逐渐具有了学科发展思路,他基于参加全国专科(病)骨干培训班之源,深得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冯德勋教授之指导,立意在心脑血管病内科临床方面形成体系,努力以中西结合为思路探索途径。

黄靖是一个著述颇丰的医师,他的主要著述及公开发表的文章有:《现代内科治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编委;《心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副主编;《肝癌中医辩证论治问题》/《世界传统医药》/世界科学出版社/1998年;《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国际民族医药》/世界科学出版社/1997年;《九灵三七芷痹汤治疗痹证50例临床评析》/《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年;《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痹证100例临床观察再评价》/2011年全国中医内科专家高层论坛暨中医内科临床经验高级研修班(论文集)等。

副高医生论文篇(7)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伤寒、副伤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重[1]。我区是伤寒、副伤寒的高发区,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长期居于全省前列,一直是省级监测点,今年又提升为部级监测点。我们一直在努力,但形势仍不容乐观[2]。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人群特征,制定和调整伤寒、副伤寒防控措施,对2009-2013年冷水滩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人群分布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发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历年辖区内各乡镇、社区上报的人口数之和;药敏资料来源于冷水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从各医院收集来的资料。

1.2 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通过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3]。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9-2013年冷水滩区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69例伤寒、副伤寒病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3.55/10万、1.48/10万、3.29/10万、1.81/10万和2.48/10万,平均发病率为2.52/10万。从这五年的发病情况来看尊循一高一低重复出现的规律。具体见表1。

表1 2009年-2013年冷水滩区伤寒、副伤寒报告发病情况(/10万)

2.2分布特征

2.2.1 地区分布

我区共辖13个乡镇和7个社区,除工业园社区及杨村甸乡无病例报告外,其它各乡镇和社区均有伤寒、副伤寒散发疫情。根据地理特征分为城区和农村,社区为城区,乡镇为农村,2009-2013年城区和农村伤寒、副伤寒发病数和发病率见表2。

表2 2009-2013年冷水滩区城区和农村伤寒、副伤寒发病情况(/10万)

2.2.2人群分布

2.2.2.1性别分布 69例伤寒、副伤寒病例中,男性52例,女性17例,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女之比为3.06:1。

2.2.2.2年龄分布 年龄分布较广,其中0~9岁14例,10-岁组13例,20-岁组6例,30-岁组11例,40-岁组10例,50-岁组9例,60-岁以上组6例。各年龄组间发病无差别。

2.2.2.3职业分布 农民16例,儿童13例,学生13例,家务及待业6例,工人7例,干部职员4例,离退人员3例,商业服务4例和其它2例。

2.2.3时间分布 2009-2013年除4月份外各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7、8.、9及11、12月份。具体见表3.

表3 2009年-2013年冷水滩区伤寒、副伤寒发病情况(病例数)

2.3我们收集整理到的从2009-2013年的伤寒、副伤寒病例药敏结果分析如下:

表4 2009年-2013年冷水滩区伤寒、副伤寒菌株药敏结果汇总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伤寒、副伤寒菌株对药物普遍敏感,特别是克拉维酸、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在85.0%以上,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程度的耐药。

3 讨论

资料分析显示,冷水滩区2009-2013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一高一低交替出现的态势,但总体趋势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可能跟人民的健康意识增强,讲究个人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及预防接种等有关。从我们掌握的资料分析伤寒、副伤寒的发病城市还高于农村,这可能是由于城市人民的医疗意识强,有病就医;而农村的人民可能不到关键时候有病能不治就不治,或者自己随便买点药吃,根本就不到医院诊治,或者在诊所医治,根本就没诊断出是什么病,一有病人就抗菌、抗病毒、激素治疗,如此这般,我们所统计出来的发病情况跟实际情况应该有比较大的出入,这也是我们以后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尽量做到人人都享有平等就医的权利[4]。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在外就餐的机会较多,而且生活比较随便,卫生习惯差有关。一年中,病例多集中在7、8、9月,这可能与人民夏、秋季由于天气炎热,喜食生、冷被伤寒、副伤寒杆菌污染的食物有关;另有苍蝇和蟑螂等媒介机械携带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散发[5]。

参考文献:

[1] 孙军玲,张静,阚飙等. 2012年全国伤寒和副伤寒重点监测数据分析[J]. 疾病监测,2014,29(11):875-879.

[2] 吴登科,吴戈,姚华等. 2003-2010年湘西州伤寒流行特征与病原学监测资料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1,17(9):841-843.

[3] 胡邵华,杨丽萍,肖善良等. 邵阳市2003- 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6):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