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9 22:00:15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红楼梦》;饮食文化;思想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号称“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其中自然少不了饮食文化的相关描写。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对考究明清时期饮食文化现象与发展现代饮食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

1《红楼梦》中的饮食

由于《红楼梦》的主要活动背景是世家大族贾府,自然免不了饮食的讲究与排场。其中出现了许多种目繁多、或真或幻的饮食,展现了清初社会的饮食习惯与文化风向。

1.1种目繁多的饮食

在《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饮食种类,大至宴会酒席,小至甜点果品,作者都有或详细,或简略的描写。把这些饮食种类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菜肴、面食、奶制品、野味、粥饭、生烤、点心、蔬果、酒茶和补品。这些种目繁多的饮食组成了《红楼梦》的重要部分,其中如腊八粥、花样小面果子、糟鹅掌、鲟鳇鱼、合欢汤、绍兴酒、朱橘和燕窝汤等,都充分代表了那个时代流行的饮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1.2或真或幻的饮食

按照饮食的种类可以将《红楼梦》中的饮食分为诸多种类,但这些饮食并非全都真实可考,有些甚至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从这方面,可以将其中的饮食分为现实存在的饮食、不可考的饮食与虚幻构想的美食三大类[1]。其中现实存在的饮食就是能在现代社会或者历史记载中找到或有迹可循的饮食,如姜汤、香芋、火腿炖肘子等,是那个时代的真实风貌反映。不可考的饮食则是指现代社会不存在,历史典籍中也找不到相关记载的饮食,如《红楼梦》书中的“茄眷”,虽然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也找不到相关记载,但书中对其做法有详细记录,这可能是被历史湮没的饮食。虚幻构想的美食则是不可能出现的美食,如“万艳同杯”,其制作原料包含“麟髓凤乳”,这显然是作者虚构的,并取“万艳同悲”之意,实则是表达对那个时代女性的“悲”。

2《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思想

2.1礼孝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对美食的追求与讲究,其代表的更是传统礼孝思想,这种礼孝思想是我国现代饮食文化的核心思想。饮食文化的礼孝思想,就是通过饮食传递礼和孝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数千年来,中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饮食文化,在这套饮食文化中,饮食本身并非重点所在,其重点在于礼和孝的表达。所谓礼,是在饮食宴席上以礼待人,如以茶待客,主居上座、客居对座,邀客先食等,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饮食方面的缩影。至于孝,则是长辈居上,长辈先食,长居主席、幼居次席等,更可以由父子关系演变为君臣关系间的忠。《红楼梦》中贾府的日常饮食及大型宴会都很详尽地表现了这种礼孝思想,如荣国府举办生日宴席,宁国府的贾宝玉参加宴会则是属于客人[2]。

2.2美学思想

无论古今中外,其饮食文化中必然会包含对美的追求,都会独具自身文化特色的美学思想,经常说的“美食”一词就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现象。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但《红楼梦》对饮食的美学追求远超于此,除了色、香、味之外,其饮食还着重质、形、器、序方面的尽善尽美。所谓质,是指饮食的食材必须要注重质量,优质的食材是优质美食的基础。形则是指饮食的外形,诱人的外形与饮食的色一样吸引人。器就是在注重饮食本身的同时,对盛装饮食的器具也要有要求。另外序指的是上菜顺序,即先上什么菜、后上什么点心都是有讲究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的食欲,使人吃得开心。

2.3养生思想

养生是我国非常古老的思想,最早的记载当属《史记》中的彭祖,相传其活了八百余岁,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的人。当然,《红楼梦》没有这种玄之又玄的记载,但其中饮食文化传递的养生思想也是很浓厚的。首先是关于中医的描写,中医向来是以养生为主,多以食疗养生,在《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食疗养生的情节[3]。贾府的人非常重视养生,经常食用含药用价值的食材。除了常规养生之外,甚至出现了以食疗疾的情况,如以净饿治疗伤风咳嗽,贾宝玉以玫瑰卤子辅助活血化瘀等。这种种饮食现象都体现了《红楼梦》一书中饮食文化的养生思想,是曹雪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

3结束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内容之广泛深博,已得到了诸多学者与读者的研究,而关于其中饮食文化的研究更是不曾间断。通过对《红楼梦》饮食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我国明清时期的饮食风貌,还原当时社会现象,并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锦上添花。《红楼梦》饮食文化所代表的思想内涵,更是曹雪芹呕心沥血描写大量饮食文化的意义所在,研究并学习其中的精华,对现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郎与.试论《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3):92-93.

[2]金兰.《红楼梦》饮食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2.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 小说《红楼梦》菜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

一、引言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红楼梦》这部“文化百科全书”即被早期的译者节译,但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红楼梦》英文全译本的出现,《红楼梦》翻译的研究才轰轰烈烈地展开。《红楼梦》翻译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集中在语言的层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受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影响,研究者们开始从多个层面从文化的视角探讨《红楼梦》的文化翻译问题。目前,对《红楼梦》饮食名称翻译研究的论文或著作还比较少,我试图对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全译本中菜名的翻译进行研究,以宏观的角度审视两位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

二、《红楼梦》菜名特点

《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涉及的名贵菜品、粥糕点心、名茶良饮,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浓缩。作品中提及的美食多达57种,我将这57种食品按其命名方式分成两大类,即含有文化寓意的命名和不含文化寓意的命名。其中不含文化寓意,以食材直接命名的食品有36种,如“燕窝汤”、“莲叶羹”、“藕粉桂糖糕”、“鹅掌鸭信”等。含文化寓意的命名有21种,其中有包含中国风俗的命名,如“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寿桃”、“腊八粥”、“粽子”等;有包含中国地名的命名,如“六安茶”、“龙井茶”、“惠泉酒”、“绍兴酒”等;有包含中国典故的命名,如“金谷酒”、“屠苏酒”等;还有作者曹雪芹用“谐音寓意”手法而命名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

三、《红楼梦》菜名英译研究

有学者研究得出,杨宪益在翻译作品中所含的中国文化信息时,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而霍克斯对此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但是具体到《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翻译方面,却不能一概而论。霍克斯在饮食文化尤其是食品名称的翻译方面一反惯常的做法,明显地倾向于异化的策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饮食文化在全世界的地位,霍克斯在译本中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翻译使目的语读者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两位译者在翻译食品名称时的具体方法详见下列表格。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小说中出现的直接以食材命名的菜肴、酒茶和糕点名称,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译者总体的倾向是采用形式对等的策略,这种策略有利于原文本文化信息的传播。直接以食材命名的菜名全文有36个,杨译本中有34个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而霍克斯对其中的29个进行直译。《红楼梦》中涉及的菜名大部分包含现实中的食材,对于这部分的翻译,杨宪益没有采取音译法,而霍克斯将“小饺儿”和“枫露茶”音译为“tiny jiao-zi”和“Fung Loo”。两位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都有漏译的现象,如杨宪益没有翻译“炒芦蒿”,霍克斯没有翻译“风腌果子狸”和“杏仁茶”。也许是因为原著不同版本的问题,或者是译者自身的原因,或者译者考虑到他们毕竟是在翻译小说,太难理解的菜名会对读者的理解带来障碍,所以在不影响情节的情况下省略了个别菜名的翻译。杨宪益和霍克斯都将“面茶”译为“breakfast”,采取了功能对等的原则,虽然指出了小说中人物当时吃的是早饭,但是没有译出具体的名字,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似乎对情节没什么影响,但是无形中已经丢失了一部分饮食文化方面的信息。“面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食品,深受老百姓喜爱,《红楼梦》中也多次提到,而此处译者将它译为“breakfast”似有不妥。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发现,霍克斯作为有异域文化背景的译者,虽然对原作非常喜爱,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的了解并不是面面俱到的,这从他误译的几个菜名中可以反映出来:如“鹅掌鸭信”,霍克斯将其翻译为“goose-foot preserve”,其实,“鹅掌鸭信”就是鹅掌和鸭舌头,霍克斯在翻译中没有译出鸭舌头。再如“藕粉桂糖糕”,霍克斯将其翻译为“marzipan cakes made of ground lotus-root and sugared cassia-flowers”。“藕粉桂糖糕”是江南美点之一,它的原材料是藕粉和糖桂花。但是霍克斯译文中的“cassia”和此道点心中的“桂糖”并不是同一物质。“cassia”的英文释义是:“It is a shrub genus in the bean family,the seed and skin of the tree can be used as flavoring.”可见与cassia对应的物质是肉桂。显然,霍克斯将桂花和肉桂混为一谈了。杨译中的“sweet osmanthus”英文释义是为“sweet osmanthus is native to china especially in southern china(Guizhou,Sichuan,Yunnan).It is also the‘city flower’ of Hangzhou,China.This is specialty of China.” 可见,“sweet osmanthus”与源语文本中的桂糖是同一物质。

对于含有文化信息的菜名的翻译,杨译较多采用直译和音译的方法,总体来说,杨译还是采取异化的策略。霍译的21个含文化信息的菜名中,除去漏译的1个菜名之外,有10个采取的意译,另外10个分别采取了直译和音译的方法。很多研究者认为,霍克斯在翻译文化信息的时候,很明显倾向于归化的策略,但是对于菜名中所含文化信息的翻译,霍克斯并没有明显的归化倾向。对于小说中出现的茶和酒的翻译,杨宪益和霍克斯均倾向于异化的策略。比如有些名茶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应词,形成翻译上的词汇空缺。对此,杨氏译本多采用音译加注法。通过加注,便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茶文化。霍克斯也采取了音译加注或者直译的方法,使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在翻译“六安茶”时,两位译者都采取了音译的方法,但是杨宪益翻译为“Liuan tea”,而霍克斯翻译为“Lu-an tea”,查阅史料便可明白,霍克斯的音译是正确的,这也显示了霍克斯异化策略的体现,更体现了他严谨的态度。在翻译“女儿茶”时,杨宪益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而霍克斯采取了意译“herbal tea-wutong-tips”,比较而言,杨宪益的方法在传播文化方面更胜一筹。小说中出现的两个“谐音寓意”——茶名“千红一窟”和酒名“万艳同悲”是非常难翻译的,曹雪芹的这一创作手法是整个小说中的一大特点,但是谐音的翻译是非常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译的,但是“谐音寓意”在小说中表达的效果可以通过功能对等的方式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杨宪益对这两个名称的翻译,都是采用直译的手法,而霍克斯则采用了动态对等的原则,虽然这似乎不利于传播中国文化,但是若细细品味,就能发现他的翻译更接近于原作的寓意。翻译是一门妥协的艺术,他这样的“妥协”,却收到了与原作寓意近似的效果。如 “千红一窟”隐含那些年轻女子悲惨的命运,霍克斯翻译为“Maiden’s Tears”,蕴含意义尽现;“万艳同悲”也是隐喻那些年轻女子悲惨的命运,霍克斯翻译为译为“Lachrymae Rerum”,虽然表面看与源文本相去甚远,可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译文的绝妙之处。“Lachrymae Rerum”,意为“万物之泪”,出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的长诗《埃涅阿斯记》,“万物之泪” 与“万艳同悲”的深层含义是一致的,通过“眼泪”这样的液体与原文的“万艳同杯”之酒保持了紧密的关联性,西方读者通过这样的关联,很快便会明白作者在此处用虚拟的酒表达的意思。在含有文化信息的菜名中,杨宪益把“六安茶”翻译为“Liuan tea”显然是不恰当的。在此类菜名中,霍克斯却没有误译,但不知是何原因,他没有翻译出“金谷酒”。

综上所述,在菜名的翻译中,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译者均倾向于异化的策略,尽力保留源语文本中的文化信息。为何两位译者能有相同的策略倾向,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在《红楼梦》的很多菜名中,食材都是现实中的物质,食材属于物质文化,由于中英两个民族都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里,两种文化的共通在翻译上的表现是选词造句上的“偶合”现象。这使得菜名的翻译可以最大限度地把使用异化的策略。其次,任何一部译作,都是服务于翻译的目的的。虽然霍克斯有着西方文化的背景,但他在翻译《红楼梦》时坦言特别喜欢这部小说,所以他翻译这部小说,希望给西方读者带给愉悦的感受,就像他自己在读《红楼梦》时感受到的一样。他当然想把小说的原貌展示给目的语读者,只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读者在理解方面障碍太大时,他才采取归化的策略,至少在翻译菜名时他采用的是这样的处理方法。

四、结语

针对《红楼梦》中直接以食材命名的36种食品名称,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译者均采用异化的策略,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对于含有文化寓意的21种食品命名,两位译者也都倾向于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主要使用直译、音译、音译加注、意译等方法,各种方法的灵活使用,都是服务于一个目的,那就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文本的信息。研究两位译者的翻译,可以给我们今天的菜名翻译带来一些启示:首先,菜名中的文化信息不能舍弃,应当想方设法保留。翻译时具体可以采用直译、音译、音译加注等方法还可以借助于图片视频等非语言媒介。其次,不仅在饮食文化,而且在其他的文化翻译方面,异化都应该是首先选择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篇(3)

关键词:《红楼梦》;茶文化;古代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与丝绸、瓷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贸易产品。在清代,传统的茶文化开始向平民文化中发展,最终形成茶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

1客来敬茶

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度,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千百年来,茶在我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古代人们生活中茶文化的重要浓缩。由我国古代四书五经中将《礼》单独列为五经之一,就不难看出古人对礼节的重视程度,即便是看似简单的“客来敬茶”也蕴藏着丰富的礼俗文化。在古代社会,严格的封建阶级制度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等级,来客的身份、地位等都可能不尽相同,因此,上茶时所上的茶品、茶具精致程度以及上茶者和陪客饮茶者的身份,都体现着主人对来访者的尊重程度。一般情况下,如果到访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一般,那么只需要一般质量的茶叶和茶具,尽到待客之礼就可以了。而一旦客人具有较为特殊的身份或社会地位,那么从茶叶、茶具、茶点、陪客者等方面都要斟酌、细致,在符合礼节的同时务必让对方感受到热情和尊敬。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到清朝时期,“客来敬茶”这一文化习俗得到普及发展,尤其是清朝末期,国内茶馆林立,茶馆已经成为人们谈事、休息的主要场所,而中国古代的封建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通过清代著作《红楼梦》不难看出,其作者曹雪芹绝对是一位茶道高手,对中国传承悠久的茶文化了解颇深。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了许多笔墨对茶文化进行了详尽描写,且文辞细腻、文采斐然,从日常生活、茶俗茶礼、宴饮、待客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字展示。例如书中重要角色刘姥姥在拜访周瑞家的时候,主人只是用一般礼仪招待刘姥姥,茶具、茶叶都较为普通,由小丫头沏茶且没有配茶点。但是,一旦来访的客人身份特殊、地位崇高,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做到周到细致,以体现出对到访者的欢迎和尊重。例如在第四十一回中妙玉亲自献茶贾母老君眉,对于茶具书中写道:“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描写中不但点出了名贵茶具,而且道出了茶具的外观造型、质地以及生产地址。尤其故事发展到元妃省亲中“茶三献”,更是将待客礼数上升到皇家规格。待客茶品、器具质量都是按照访客身份的特殊性和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所以不论是茶叶还是茶具,其品种和质量都是不可以随意选用的。

2馈赠茶礼

随着茶文化风气的普及发展,茶园增多,种类繁多、质量上乘的茶叶逐渐生产出来,随着茶与人们生活的慢慢融合,高品质茶品慢慢成为赠礼的一种。不论是官方还是在民间,茶叶都是一种重要礼品。在古代茶文化中,茶酒馈赠亲友是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追溯历史,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茶叶就已经成为皇室御用贡品,而在定亲、祭祀祖先以及通家之好等日常事务中都有茶的出现,人们都将茶作为一种主要赠礼。随着茶俗茶礼的衍生发展,与之伴生的茶具也成为赠礼的一种大众选择,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最终也形成一种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茶具的制作材料经历了最初的金、银、玉到后来的陶瓷器,特别是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完善,以紫砂壶为代表的茶具慢慢开始占领主要地位,并且其价格不断上升,附带很大的收藏价值,因此,相互赠送茶具不仅是一种交好往来方式,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以茶礼相赠,已达到交好目的在《红楼梦》中也多有提到。比如在书中第二十五回中王熙凤的以茶赠友情节,文中描写凤姐与探望宝玉的众姐妹相遇,见到黛玉在场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凤姐儿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宝玉便说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林黛玉道:“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宝玉道:“你果然爱吃,把我这个也拿了去吃罢。”凤姐笑道:“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之后王熙凤打趣林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古代有定亲茶这一说法,吃了对方的茶就等于接受了与对方的婚约。在之后的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各种茶具、茶品经常出现在作者笔下,在贾府这个富贵之家,茶具珍贵如王夫人正室中茗碗瓶花俱备、贾母花厅摆放的乘有旧窑什锦小茶杯的洋漆茶盘,以及其他茶炉、茶碾、茶筅、茶盂、茶格子、茶奁等。在《红楼梦》情节中,贾元春就曾以茶筅作为礼品赠予贾府众姐妹。

3养生保健佳品

茶,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饮品,可查阅的最早文献是《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茶文化起源于周,兴于唐,盛于宋,直到明清时期发展到极致。据相关统计,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写到茶的地方共有二百七十三处,茶不仅是一种艺术传承、一份美学积淀,也是中国民族对养生学的探索和追求。经过千百年的探索,人们对茶的功效已经深入了解和掌握,茶不但有药用价值,后人还发现了茶的养生功效,例如饮茶有助于美容养颜、健胃消食、解酒醒恼等。在古代典籍中,唐代著作《茶经》在茶的功用方面进行了记录,而且作者陆羽被后世人尊称为茶圣。截至明代《茶普》进一步详细介绍了饮茶的养生功效。因此不难看出,古人一直在努力探索、总结茶在养生方面的效用。那么在茶文化发展到极致的清代,饮茶的养生功效又有怎样的挖掘?在文化瑰宝《红楼梦》中我们可以有所了解。《红楼梦》中提到很多茶品,尤其是作为钟鸣鼎食之家,贾府饮用的茶自然是品质上乘的茶,我国的茶叶种类不胜枚举,在书中提到的茶叶名品不但有普洱茶、老君眉、龙井茶、六安茶等古代贡茶,还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以及杏仁茶、枫露茶、千红一窟等茶品。首先,普洱茶,是黑茶的一种,最初其产地隶属云南普洱府,因此被命名为普洱茶。关于普洱茶的养生作用,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有良好的醒酒作用,同时也有消食化痰和清胃生津的功效。在《红楼梦》书中第六十三回,贾府巡夜的林之孝家就建议宝玉沏普洱茶饮用,以避免宝玉“因吃了面怕停住食”。其次,老君眉。贾母带着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行到找翠庵,妙玉亲自奉上老君眉。关于老君眉,在后世还没有确定其品名和产地。一种说法是产自洞庭湖君山的银针茶,鉴于其满布毫毛且形如长眉而得名“老君眉”。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认为书中提到的老君眉是一种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一种乌龙茶,带有健胃消食和解腻的饮用功效。再次,龙井茶,即产自杭州闻名于世的西湖龙井,是宋时起贡茶的一种。龙井茶蕴含的维生素丰富,既能够延缓衰老又能避免人体水分消减,同时,饮用龙井茶还可以缓解疲劳、提高思维能力。龙井茶在《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宝玉到潇湘馆探望黛玉,黛玉吩咐紫鹃为宝玉沏一碗龙井茶。最后,六安茶,与老君眉出自同一章回,即“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奉茶,贾母以为是六安茶,便直言“我不吃六安茶”。六安茶产地是安徽六安,又称“六安瓜片”,与龙井一样同属绿茶,作为清朝贡茶,有清心明目、通窍散风以及提神消乏的功用。

4美学艺术

长久以来,茶文化风靡数千年,在历史长河中涌现许许多多与茶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红楼梦》作为一部描写古代贵族生活的鸿篇巨著,有茶俗文化的同时,当然也少不了对联、以茶赋诗等风雅的情节。自古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雅士人生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我国古代茶文化真正做到了雅俗并蓄。从古至今,许多文人雅士都借助茶助兴清思,留下许多佳作,其中对于茶的传世之作也数不胜数,例如坡:“从来佳茗似佳人”。赵朴初:“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以及“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在《红楼梦》中,贾府作为名门贵胄,在饮茶和茶具方面的雅是极为讲究的,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妙玉的茶具都是专门刻画的,这一章回描写得成窑五彩小盖钟、“斝瓟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脱胎填白盖碗等许多制作技艺精湛的精美茶具,在向读者展示这些器具精致的同时,也使故事中的人物跃然纸上,生动形象。由此可见,雪芹先生对我国古代茶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红楼梦》描绘的贾府这一封建大家庭的茶道文化十分的恢弘大气,这部著作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清代时期茶文化的盛行,从庶民到文人雅士全都喜欢喝茶,进而造成了茶叶和茶具需求量的增大,也为茶与茶具地位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结语

茶,发展到现今,已经穿越千年,无论是从文字记载还是茶艺方面考证,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茶之故乡。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茶文化贯穿于朝堂乡野,在古代诗歌、音乐、宗教、绘画艺术等艺术领域都有其元素,随着清朝文学主流小说的兴起,茶文化也到达极盛时期。茶,既存在于市井小民的生活中,也显现于文人骚客的墨宝里。《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茶文化的了解和匠心独运的情节构思,在另一个角度上揭示了古代茶文化对社会的全方位影响和渗透。

参考文献

[1]王姗姗,蔡碧凡,苏祝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评述[J].农业考古,2014(2):142-147.

[2]白建辉,白子良.解读中国茶文化与《红楼梦》[J].福建茶叶,2016(1):231-232.

[3]吕云涛.略论《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J].兰台世界,2013(4):115-116.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红楼梦;唐顿庄园;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57-02

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对饮食的认识、要求、用餐方式等各不相同,饮食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食礼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饮食,同时又约束着饮食活动。由于地域、文化、餐桌礼仪、文明发展等文化差异,中西方食礼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通过探究《红楼梦》和《唐顿庄园》中的餐桌礼仪,了解不同的食礼文化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中西方文化的根性。

一、从红楼梦看中国餐桌礼仪

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宴饮文化,至少在周代,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饮食礼仪制度,宴会中贯穿的礼仪、礼节,并非是对吃的情趣的束缚,而是表现人们的道德文化修养,在饮食生活中体现一种形式美、伦理美、人情美。《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贵族家庭的繁荣与衰败,还原了当时贵族家庭的生活场景,对研究中国古代的餐桌礼仪具有极大的空间。

黛玉进贾府,是宏篇巨制《红楼梦》的开端,随着黛玉的进入,贾府的背景、人物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通过对黛玉进府过程的繁复描写,贾府繁紊的餐桌礼节也一览无遗,在贾母吩咐过传饭后,王夫人带着黛玉进去,已有很多人在此伺候,但却为何“在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脂砚斋在此处有批语:不是待王夫人用膳,是恐王夫人有失侍膳之礼耳。这是规矩。再而提到的是这侍膳的礼仪“李纨捧饭,王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而上桌的只有贾母、黛玉和三春而已”,在古代,根据满族重小姑的习俗,未出阁的女儿在家是姣客,身份是很尊贵的,所以女儿可以和父母一同吃饭,而媳妇则要在一旁伺候,待公婆和小姑吃罢才可以吃。最后吃饭的座次自然也值得一说,书中这样写道“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中国古代长幼尊卑,贾母自然是坐在正面,又有左右相对,左为尊的规矩,所以熙凤让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有王夫人、李纨等在场,黛玉自然是不肯,在知道她们不在这里吃饭后,方才坐了。此时“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也显示了古人以左为尊,尊者或长者坐上座,然后从左至右的吃饭座次的讲究,黛玉是客,所以礼让至左手一座,元春不在迎春居长,坐右手一座,接下去是探春惜春。孔子曰:“兴于诗,成于礼”,尽管这些封建礼仪十分繁缛,但表达了古人内心对长辈的尊敬及为人待客之道。

《红楼梦》中还有一段描写贾府中秋设家宴赏月的桥段。家宴是中秋节家人团圆的重要形式,贾府的家宴设在山之高脊凸碧堂内。为了达到阖家团圆的目的,能到的家人一律都到,连平时公务最繁忙的贾政也到了场。凡桌椅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坐法也有讲究,按照辈份,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边是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边是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宴会在圆桌上进行,座次仍是“尊卑有序”“长幼有序”。贾母是“老祖宗”,在上面居中坐下。贾赦是大房,所以成左;贾政是二房,所以居右。这是封建社会诗礼之家的一套礼仪。

封建社会的宴饮活动,不但座位安排很有讲究,“面东为尊”“左为上”;而且迎接宾客要打躬作揖,席间宾主频频敬酒劝菜,筷要同时举起,席终“净面”后要端茶、送牙签等等,礼仪十分繁缛。现在时代不同,过去那一套礼仪制度当然不适用,但我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宴饮活动中重现礼节、礼貌,几千年来已形成文化传统,其中展现中华民族伦理美,形成美的一些细节,仍沿袭至今。现在虽然没有古代这么拘谨,但每当重要节日或者特殊日子,人们依旧会以怀念的姿态去遵守这些古老的规定、规矩。当然平时的家庭饮食中,人们也会依旧以尊敬老人、师长、宾客为原则。

二、从唐顿庄园看西方餐桌礼仪

唐顿庄园讲述了发生在格兰瑟姆这个贵族家族的故事,主人公玛丽作为格兰瑟姆先生三个女儿中的老大,她的择婿决定着格兰瑟姆家族的财产将由谁继承,这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中心。围绕这个故事,各色贵族穿梭于唐顿庄园。那么,在这座庄园一切礼仪就是来点缀这个故事的。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篇(5)

《红楼梦》作者一说有吴梅村或他人,但大都认定为曹雪芹先生。曹雪芹家族原为达官显贵,居于江淮一带长达六十多年,更在当地曾任有要职。所以不难理解,《红楼梦》中饮食风格大多偏向江南风格。

何谓江南风格?

作为地道的江南人,以家乡杭州为代表,人们大多喜食清淡甜鲜的食物,相对于食材的丰富性,大家更讲究的是食材的新鲜度。今早从湖里捞上来的鱼,作为饕客,是不能忍到晚上再落锅的。而《红楼梦》中的食材来源大致可分为:田庄佃户所缴供、大观园内所“自产自销”以及买办外出采买所获。凡此三种不仅囊括了当时所能有的珍馐美味,亦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食材的新鲜度。在书中第五十三回,作者名列出了佃户乌进孝所缴纳的菜料,既有大鹿、獐子、狍子等一列珍稀野味,亦有各类水产米面。饮食平日所供之精细,连丫鬟也养出了挑嘴的毛病(见第六十一回厨娘柳氏埋怨)。书中的饮食习惯主要反映了贾府以米饭为主食,佐以各类肉菜,同时具有因地制宜,因地取材的特征。而这也同样是台湾人的饮食特征。

金陵(暂定《红楼梦》背景为此)与台湾相似,气候温暖,夏季雨水丰沛,是利于稻谷生长的区域。台湾人更为有利的是四周环海,而岛屿面积不大,所以几乎在全台湾都能看见售卖各类海洋食品的食铺。岛内气候炎热,不讲求“浓油赤酱”,菜品大多以清淡为主,恰巧也是江南菜的风格。

不知是否是描写干饭没什么发挥空间,贾府的粥反而成了餐桌上的主角。碧粳粥、枣熬粳米粥、红稻米粥、燕窝粥、腊八粥、鸭子肉粥、江米粥……名目繁多猎奇,硬是把“粥”这一类贫民主食变成了贾府的富贵餐饮。而在台湾,早期农业社会米饭是珍贵的主食,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选择将米饭熬粥同时加入价格低廉并且营养丰富的番薯,这样一来主食的重量增加营养也增加。度过那段困难时期,台湾人民对番薯粥,或者说粥的热情不减,大街小巷开满了各式砂锅粥的店铺,这也是中华粥会只能在台湾移花重开的原因之一。

聪明的台湾人将营养价值丰富的番薯加入平淡的粥饭里,或许是岛民们对饮食养生的最早体现。台湾拥挤的街道,招牌占了天空的一半,而餐厅的招牌又占了一半的四分之三,在大大小小的招牌上不难看到“中药食补”或者是“中药熬炖”再或者是“古法养生”等食疗特色,甚至连水源校区附近的陈三鼎珍珠奶茶家隔壁的鸭血臭豆腐广告都加上了“数十种药材”的字眼。台湾早期曾受荷兰、日本殖民,民众开化程度高,所受的教育也更为进步,自然崇尚健康的生活观念。不难理解,他们能把食物与药物相结合。同时,经济水平的稳步发展也让他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与其到“生病时治病”不如在“不病时防病”,食疗作为一种既享受又滋补的方法自然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并且进一步深化。而《红楼梦》中的贾府传承了封建文化又处于贵族阶层,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很是上心。单单是燕窝粥就在书中十四回、四十五回、八十七回等章节中,在秦可卿、薛宝钗、贾宝玉等人的手上交传。而之前所列的种种粥类,大多都是药膳。像江米粥,就是糯米粥是温养胃气的妙法;而贾母吃的鸭粥、枣粥更是滋补的中品:“大枣粥补百气……”相对于早期台湾单一的番薯粥,贾府这等富贵人家自然是有百种千种方法享受美食。当然,吃粥也有等级之分,燕窝粥只能传在少爷小姐手上,哪怕是袭人这样的一等丫鬟,偶得风寒,拿到的也不过是一碗薄薄的米汤罢了。

贾府的禽类和台湾的海产类,大概可以并称为两地的两大特色菜。贾府背景是鱼米之乡多稻谷,稻田里一可种植水稻,一可养殖禽类。而无论将贾府的背景置于金陵或是北京,在交通不甚发达的年代,陆运海产品都不是什么可靠保鲜的方法。人民自然会将荤食的目光投向禽类和河鲜类。贾府中光是用鸭子做的菜,便可写上一本“鸭子的一万种死法”。全鸭可做成酒酿蒸鸭子、鸭子肉粥等,而鸭掌鸭信则更是变化无穷,这也难为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要演化缭乱了。而相对于贾府为代表的“变化多端”,台湾特色的海产类做法则又是延续了一贯的简单清淡的风味。因为海产类本身鲜味就重,台湾人多会采用清蒸、炖汤的做法。既保留了海产原有的鲜香,又显得不那么破坏食材。

说到汤类,台湾人似乎对汤也有那么一种特殊的情节。最早移民台湾的仅限男性,作为家政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怎么样喂饱自己成了一大难题。煮一大锅汤汤水水是能想到的最好方法,既省时又能保存长久。后台式羹汤逐渐深入民间,随着当地气候条件,出现酸甜味羹汤,与《红楼梦》中的建莲红枣汤、野鸡崽子汤、虾丸鸡皮汤、火腿鲜笋汤既有异也有同。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篇(6)

一、鉴水:讲究“水轻”“茶淡”

陆羽《茶经》中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泉水”、“江水”、“井水”,这三种水最为常见,曹雪芹在运用烹茶用水时不多言陆羽的“三水”。而唯独在雨雪上下工夫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雨雪水是“天泉”,是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自然可贵。况且古代的自然环境比现代好,食用雨雪水更是生活中的常识现象。《红楼梦》中写到了妙玉煎茶用水的情节,她煎茶时非常讲究水质,请看第41回: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特意突出妙玉烹茶是用“隔年蠲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其意当然是为了让妙玉显示自己的高沽和不同流俗。同时也借妙玉表达自己在鉴水上的主张。刘姥姥认为雨水茶“淡”,宝玉则赞雪水烹茶“轻浮无比”。这里的“淡”和“轻”都是品茶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这不但需要味觉上的细腻,而且也需要精神上的契合,否则就不能体会。曹雪芹对水的见解代表着清代文人鉴水的倾向。

二、论器:崇尚古道(以古为美)

受“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具之美。在传统茶文化里,器与道是相通的,因此,历代的茶人对茶具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除了煎茶用水用了一番心思外,那就要算写茶具了。妙玉一口气拿出数种并不常见的珍贵茶具,有“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绿玉斗”、“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以及“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晋王恺珍玩”的“ban(左分右瓜)瓟斝”和镌着三个垂珠篆字的“点犀qiao(上乔下皿)”。翻遍古今中外的茶具谱,我们还找不到一件茶具能与妙玉所用的茶具相媲美。贾府是国公爷的后代,宝钗是皇商的后代,见识广博,然而在妙玉面前论起茶具来,则显得知识贫乏得很。在《红楼梦》中。妙玉究竟给贾宝玉等三人泡了什么茶并没有说,可见作者的本意并不在茶而在器。在作者的审美世界里,古就是一种美,用古器就是行古道。这正代表了清代文人对茶具的审美倾向。同时,它也表示着陆羽所创立的“因茶择器”原则到了清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了。

三、择境:注重美感

冯正卿在他的《芥茶笺·茶宜》提出了适宜品茶的十三项条件,如无事,俗务去身,悠闲自得;嘉客,志趣相投。主客两洽;幽坐,心地安逸,环境幽雅;吟诗,激发诗思等。

妙玉可以说是条条具备,四十一回中紧接着贾母饮茶后的着力描写:“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已茶呢……”’于是四人一并边说笑一边饮茶。因为是“知己”,妙玉不惜拿出了珍藏了五年的玄墓蟠香寺前,梅花上的雪水来招待。外边的贾母、刘姥姥等人均不在其列。而且因为刘姥姥的到来。妙玉甚至要打水洗地,还要叫提水的小斯将水放在门外。茶是至清至洁之灵物,当然讲究洁净。但妙玉的“洁”实际上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而这恰恰是清代文人茶文化的最为主要的特征。

四、品茗:追求幽趣(以茶示雅)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红楼梦 经济 文化

一、《红楼梦》与江南工商经济

说到《红楼梦》与江南经济的关系,就必须说到曹雪芹的出身。众所周知,曹雪芹祖上从曹振彦至曹玺再至曹、曹,三代四人历任江宁织造,再加上他们的亲宦李家任苏州织造的实权,基本上控制了江南工商经济。另外他们还兼任巡盐御史,承办江南五省铜筋、漕运、赈灾事宜,因此曹家三代实际上成了清康熙时期的财政、经济要臣。

《红楼梦》卷首就提出苏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当时的苏州是丝织品、棉布的加工中心,发达的手工业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便利的内河航道与海路交通又为苏州商品流通提供了方便,所以当时汇集苏州的商人为数众多,“陆行之舆徒,舟行之牵挽,骈肩接踵,往来于各桥者无间昏旦”,极大的促进了苏州的消费服务行业。

曹雪芹大书特书的贾府所在地――金陵,则是六朝遗迹,曹家三代苦心经营于此。至雍正年间,这里已经是“五方杂处,街户宽阔,巷道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其人口不下四五十万。难怪曹雪芹借林黛玉得出“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的结论。在《红楼梦》中,上至皇商、下至普通伙计,从交通要道到小小店铺,都叙述得眉目清楚。放高利贷的“醉金刚”倪二仗义疏财、贾芸母舅药商卜世仁吝啬小气都写得栩栩如生,还有古董商冷子兴、当铺伙计张德辉、杂货店商花自芳、洋货商冯紫英、园林技师山子野、刺绣女儿蕙娘,各种各样工种行业的经营活动,令人感觉身临其境。

二、土地、财富与权力的互动

著名经济学家萧国亮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做过如下总结:中国传统社会里的竞争与垄断是为了追逐、以至独占作为土地所有权的土地财富而展开的。《红楼梦》充分描绘了在一个传统社会的大家族中,土地、财富与权力的深刻关系。

首先,土地是财富的来源,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在第53回黑山村庄头乌进孝交租的租单包括实物部分和货币部分,实物部分包括五谷杂粮和各种山珍海味,重要的是货币部分“共折银两千五百两”。这些银子就是宁国府一年的生产收入,贾珍说“是一年的费用”即可佐证。象这样的十六七处庄子是贾府最主要的“添银子产业”,其它不过是逢年过节,皇帝娘娘赏的一百两金子(值一千两银子)不足计入。

其次,财富是权力的来源,权力是财富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在《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后,贾珍为能在丧礼上风光些,花1200两银子为贾蓉捐了龙禁尉一职,这种公开买官的行为本质就是用财富购买权力。第4回薛蟠打死人,后面贾琏令鲍二家致死之后都是用钱摆平,可见生命也是可以用财富买到的。当然权力也是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第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凭借贾家与王家的势力,将3000两白银中饱私囊。一个管家媳妇尚敢如此,何况真正手握实权的官吏呢?

曹雪芹的观点印证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只有搬不走运不掉的土地是永远的保障。所以曹雪芹在第十三回借秦可卿死前向王熙凤的托梦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趁今日富贵,在坟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工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可惜贾家的脂粉英雄没有听从秦可卿的建议,只忙于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其实纵观《红楼梦》,我们不难窥视一些传统社会的运行规律:商人赚钱之后购买土地,官僚得势之后购买土地,拥有土地之后还要认真经营策划积累财富,或走仕途之路,或与官吏勾结,以期通过权力捍卫自己的土地、财富。所以《红楼梦》明写贾府――传统社会中的贵族大家庭必然衰亡的命运,实则谱写的是一曲对封建末世无尽的挽歌!

三、也谈贾家的奢侈生活

对于贾府由盛而衰的经济原因,似乎学界取得了空前一致的意见,那就是由于贾府生活堕落,成了骄奢淫逸的腐败王国。贾府在生活中的奢侈历来为人们诟病,贾府中的人居必楼台殿阁,食必山珍海味,衣必绫罗绸缎。但应该指出的是消费本身并没有错,今天我们也说消费促进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其实这并不难理解,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皇室、贵族、巨商大贾的需求和消费,中国就不会有巧夺天工的瓷器、玉器、丝绸刺绣及其它手工艺品,就不会有饮食、园林、戏曲以及后面所牵连的整个审美文化。

另一个角度上看,可以说没有百年的高贵社会地位的传承,没有超越经济基础的奢侈性消费,贾家又如何能展现出生活在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巅峰时期真正贵族的典雅生活,又如何能把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美最奥妙的部分描绘出来呢?如第38回薛宝钗帮助史湘云筹划的螃蟹宴,刘姥姥算账说“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这里交待给我们的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藕香榭下流转的清水,竹亭中煮着清茶,大观园的女儿们边食蟹边赏桂花,吃完蟹后,用叶桂花蕊熏的绿豆面洗手去其腥味,饮下温热的合欢花浸的酒。最美妙的是,大观园的女儿们起了一期社,做了12首诗,把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品质的意象,尽情书写一番,比如夺魁的林黛玉的《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愁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所以一顿螃蟹宴,我们看到了饮食如何与情景相和、如何与养生相和,继而上升到审美的境界,并得到了数首传世诗作,请问这与二十两银子孰轻孰重呢?所以在这里,我们应为贾府的奢侈生活做一个翻案文章,考量它时,不要忘记它还有文化的意义。

《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为我们了解其产生的时代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的只是三个较宏观的问题来解读这部不朽的著作,是希望能从经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理解和诠释这部伟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方行.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181.

[2]萧国亮.清代两淮盐商的奢侈性消费及其经济影响.历史研究,1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