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9 20:58:24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篇(1)

老师布置了一些的作业给我们操练,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我已把Excel,word,outlook,powerpoint等操作的很好了!现在我们已步入大学,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对电脑还只是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这学期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能有机会放开课本,真正切身感受计算机魅力,所以在实训之前,电脑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但通过这次实训,我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离我们不再遥远!据我了解,大多数同学都以前接触过电脑,也有玩过一些游戏,却不懂操作一些对我们以后工作有用的系统。对于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渗透较少,之前都是老师操作为主。此次实训就不同了,同学们都作了充分准备,在活动中同学们都提前来到教室上课,每位同学都认真的操作、练习;听着“嗒嗒”的打字声,心里真的不亦乐乎!和我们一同参与实训的还有姚远老师和滕晓焕老师,在实训中也分别给予了我们指导,并且做详细的讲解,这次实训活动十分成功,除了各位同学的充分准备,还要感谢学院和食品系的各位领导及专业老师,没有他们做出努力,给学生手操的平台。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电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超强的电脑操作能力,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为一名食品专业学生来说,必须有较广的社交圈和开阔的知识面,所以要把电脑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然而,在我参加培训的第一晚上,我就发现自己错了,此次的电脑培训与以前参加过的培训大相径庭。以前的培训都是应付考试的,实用性不强,而且那时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用的不多,时间长了不用也就忘记了。而这次培训的内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参加培训的第一课时,我就专心致志地听讲,把学习内容与以前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的地方进行对比,感觉学习效果很好,受益匪浅。特别是EXCEL的学习,因为平时用得比较少,掌握的也不多,不想去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对EXCEL的操作不熟悉。这一次正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次培训,使我的EXCIL的操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几种方法。还有幻灯片的制作,原来从没有制作过,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简单的制作我已经基本上掌握。现在想起来这种培训是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正因为学习上有所收获,思想上也就豁然开朗起来。说实话,近几年,觉得自已也不再年轻了,还学什么啊?得过且过吧。虽然对待工作还是尽心尽力地去做,但对于学习的态度则是能应付就应付,不想应付就是偷点懒吧。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在学习上的动力就不足了。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要改变这一错误的思想,想把各项工作做好,就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也只有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计算机教学;教学管理

正在被快速推广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被企业长期实践证明科学的、 有效的改进质量的管理思想动,现已被引入的教育领域。中国职业教育目前进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保证过级率的教学相结合,构建以质量为基础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意义。

计算机教学工作是繁重、琐碎、艰苦的,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运用于学校管理,更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我学院学生毕业必须通过的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必修课程,而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也是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掌握技能越多,对求职也越有帮助。因此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使计算机教学更好的与等级考试相结合。如何让学生提高技能,提高对计算机兴趣,顺利通过等级考试,同时避免出现应试教育,考完即丢的现象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计算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包含的基本工作程序是:P――计划(PLAN),大纲的制定,授课计划的编写,教学方法的设计;D――执行(DO),练习、作业;C――检查(CHECK),批改作业,单元考查,期末考试;A――处理(ACTION),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我学院学生毕业必须通过的考试。全过程管理教学法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中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7个模块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提高应用能力的同时顺利的通过等级考试(CCT)。

依据学情考纲制定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大纲结合7个模块提炼出各个模块用于教学的项目,课程中共分为7个模块,其中必学的教学内容为4个模块,分别是:基本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字表处理(Word、Excel)、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选学的教学内容为3个模块,分别是:数据库(Access)、多媒体技术基础(含Flash)、信息获取与(含PowerPoint),针对这7个模块进行知识点挖掘,以便有效地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对必学模块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相同班级的学生一起学习;不同模块由不同的教师担任教学;对选学的三个模块,安排同一时间授课的2至3个班级学生同时开设三个模块的教学,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授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学习,完成“4+X”(4个必学模块和1个选学模块)的课程学习。

1 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程安排、实训开出安排等

(1)建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及计算机学习的方向和标准是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的核心。

(2)设置计算机课程里每个模块的具体搭配,构成计算机教学体系,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等级考试取决于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这些都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

(3)时间分配。教学执行计划中要列出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分配。

2 组织实施

计算机考级的通过率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受到组织实施过程的质量的直接影响。理论课和实训课相结合是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模式。组织实施是对计算机考级管理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讨论实训课程的实现过程。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在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操作技能的掌握。特别是课堂实训和课外加强练习等环节的质量管理。首先,要通观全局搭建相对独立的实训项目。制定课程实训教学大纲,实训学习指导书、实训报告等。完善实训成绩评定办法,从学生的实训操作、实训结果、实训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为保证和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决定,可以开展的课外活动和科研训练很多。我们学校很重视计算机与课外活动和科研相联系的环节。组织过大多次的电子板报创作比赛,收效甚佳,同学们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也使得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出现很多优秀。我校还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例如,计算机协会。

3 学习成果考核

项目模块检查按项目特点分为不同的检查方式,学习初检查学生出勤率、教师到课情况,课件教案准备情况等;中期检查教学运行情况,项目教学质量和学生计算机过级率的反馈等;教学督导由教学、管理部门改进管理提供支持。课程考核分两种方式,一个是课程要求,即期末考试,评分按考勤10%、实训作业20%、期考(含理论与上机考试)70%计分;另一个是毕业要求,只有通过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一级考试才能达到毕业要求。

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和指标对某些课程进行评价的过程。通过收集信息,教师和学生联合实施一套完整的"项目"工作和教学活动。其旨在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将传统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内容转化成围绕项目组织的几个程序去展开,并且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体验解决工作任务的乐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计算机教学过程将教学评价有计划地去开展,吸取经验教训,找出问题,将推动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包括教学水平评估、 课程评价、 项目考核、 实训室评估,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多个角度和多层面教学质量评估。

5 总结经验提高自身

教学总结是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最终环节。经过对前几个阶段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出行之有效又各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在“边教、边学、边练”的格式化教学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作业的课堂讲评,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特长,展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比如:(1)使用“知识连贯式教学”与设置“知识障碍”,提出问题,设置障碍,解决问题,逐渐提高难度。(2)使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任务驱动的原则为教学模式,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3)在计算机教学中通过设计一定量的开放性练习和研究性习题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根据TQM提高计算机过级率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通过对提高高职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调查和研究,力求打破现状,深入探讨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建立,以计算机实训课程教学为切入点,不断积累成功经验,以期以此为基础提高高校各实训课程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邢永富.现代教育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赞科夫.教育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3.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篇(3)

 

一、构建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相结合的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会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而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在账务组织以及账簿设置等方面都与一般企业有显著区别。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的总枢纽,要求其会计核算必须准确、及时、真实、完整,因此,为确保账务记载和账务核对的准确性,在手工记账条件下,银行账务组织按照双线核算的原则设有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根据同一会计凭证平行登记,分别核算,共同构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严密的账务组织体系。

 

然而,在当前计算机记账条件下,双线核算实际已名存实亡,综合核算无需再另外输入原始凭证信息,而是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凭证信息自动汇总生成,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的数字总是相等的,从而使总分核对失去实际意义。

 

因此,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对账实为“人机核对”,即营业终了用现款与总账余额核对。同时,当前的计算机记账使得银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各个组成部分全部由系统自动生成,掩盖了其内部各账表之间在数据上的紧密联系,即使银行员工也无法看到其具体生成过程。

 

因此,有必要使学生掌握手工记账条件下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的具体操作,在加深理解银行会计基本核算原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缩小与银行等就业部门的差距,培养更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现有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银行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性与风险性,使得学生很难到银行柜台进行实习,导致银行会计的实践教学只能选择在校内以建立实验室的方式进行。因此,长期以来,银行会计实践课程的设计多采用各公司开发的实训教学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软件模拟银行的各项业务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种实验模式,学生虽然能够掌握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但仍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一)实践教学以单个模块为主,缺乏整体性

 

作为《银行会计》理论课的配套实验课程,《银行会计实践》目前可选取的软件一般包括网中网公司开发的银行会计实训教学平台、国泰安银行会计实训教学软件等。这些教学软件设有大多数银行业务的单独处理模块,如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联行往来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及外汇业务等,学生可以根据理论课程的讲解进行单项训练。但是软件设计中却缺少账务组织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相应的实训内容,无法进行建账、登帐、结账一系列系统性的实训操作,割裂了单项业务与账务组织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使得学生对银行会计的核算程序理解模糊,缺少整体观念,造成学生单项业务掌握较好,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以计算机手段为主,忽略原理性

 

目前,无论是银行的实际记账,还是实践课程的记账练习,采用的都是计算机记账的方式,手工记账由于其耗时长、易出错已被淘汰。在银行实际业务中,其各种账簿均在营业终了后自动生成,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却缺少这部分的实训内容。但是,银行会计基本原理表明,银行账务组织中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细核算中的各科目余额表金额由分户账余额合计而来,综合核算中各科目的总账发生额依据科目日结单抄录,并结出余额,日计表中各科目的发生额与余额均依据总账抄录。计算机记账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却掩盖了银行账务组织的基本原理,不利于学生对银行账务组织生成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三、基于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相结合的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一)建立各项业务的单项数据库

 

银行的业务种类繁多,为了全面实践银行各项业务的会计操作,首先,需要建立各单项业务的数据库。鉴于目前大多数银行的操作系统由对公和对私两部分组成,因此可将实训内容也对应分为对公业务和对私业务两大类。业务种类涉及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外汇业务等。同时,每种业务的样本容量至少为20个,并规定学生在实训时每种业务必须至少选择一笔,以解决在实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投机取巧,直接抄录他人账表的情况。具体操作上,还可借鉴银行一人记账,1人复核的做法,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确保记账的准确性。待所有业务处理完毕后,两人可进行角色互换。

 

(二)采用计算机记账方式登记明细核算

 

明细核算包括现金收付日记簿、登记簿、分户账和余额表。在具体记账时,采取和当前银行操作一致的做法,在每种业务发生的同时,分别在计算机中同步登记不同的账簿。凡是涉及现金增减变化的业务,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及对应的分户账,凡是涉及转账的业务分别登记各自的分户账,凡是不涉及资金增减变化的业务登记登记簿。营业终了,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各科目的余额表及现金库存簿。具体设计上,将余额表金额设置为各科目分户账余额合计,将现金库存簿中的发生额设置为现金收付日记簿金额合计,并根据当天期初余额结出现金余额。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实训的目的,又与银行当前实际操作统一,有利于缩短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采用手工记账方式登记综合核算

 

综合核算包括科目日结单、总账和日计表。虽然银行在核算时是由计算机系统统一自动生成,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双线核算的原理,在实训时采取手工记账的方式操作。具体做法是:当天营业终了后,根据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将每个科目的凭证分为现金借方、现金贷方、转账借方、转账贷方四种,分别汇总每个科目每种凭证的张数和金额,填制科目日结单。

 

由于总账和日计表的数据均来源于科目日结单,所以,科目日结单的准确与否十分重要,如果科目日结单出现错误将直接影响总账和日计表的准确度,进而导致对账不平衡。因此,在填制完科目日结单后,务必要以“各科目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贷方发生额合计”为标准进行检验,若不满足上述等式关系,则需要重新审查科目日结单的填制,发现其中存在的错误与疏漏,进行修正。若符合标准则可进行后续操作,即采用计算机方式自动生成总账和日计表。将总账中的发生额设置为科目日结单的金额,并根据期初余额结计期末余额,将日计表中的发生额和余额分别设置为各科目总账的发生额与余额。这种设计虽然与银行当前实际操作不符,但是却可以明晰的分辨出银行账务组织中各账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清楚地了解银行账务组织的来龙去脉,掌握其基本原理。

 

(四)构建基于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相结合的对账体系

 

手工记账的特色在于根据同一凭证分别登记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并加以对账,而计算机记账由于根据同一凭证自动生成各项账表,因此,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的对账则毫无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银行账务组织的形成机理,实践环节特别设计了对账环节。以总账为基础进行全面对账,各科目分户账余额合计与总账余额核对相符,各科目余额表余额与总账余额核对相符,现金收付日记簿与库存现金总账发生额核对相符,现金库存簿与库存现金总账余额核对相符。虽然在银行的实际业务操作中这一环节已被现款和账簿对账所取代,但是这种设计却更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双线核算系统下对账的目的和意义。

 

总之,账务组织部分是银行会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缺乏配套的实训模块,加大了学生理解账务组织的难度。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既要注重与实务部门接轨,又要注重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综合来看,可以采取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相结合的方法,明细核算采取与银行相同的计算机记账方式,综合核算采取手工记账方式,既可以保证与当前银行业务操作的一致性,也可以解决银行账务组织生成过程中的隐蔽性问题,使各账簿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篇(4)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二、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

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同样的业务和理论前提,在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同一套实习资料,即模拟公司基本情况与当月业务资料。这是二者联合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分组分工前提下进行操作,既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合作。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实习资料进行了精心编制,既要注意到业务的全面性,也要体现电算化处理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模拟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脚手架,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有四种,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业务有:各种资产的增加、减少的核算,材料采购入库、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款项收付的核算,权益增减的核算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结转,利润分配以及税金缴纳等基本业务。当月经济业务资料全部以仿真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在财务会计手工实训环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分为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和成本会计等基本岗位,配备账表、印章、票据打印机、装订机等设备及模拟公司全套业务资料。该实训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工作任务。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

到了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但相应岗位变成了账套主管、各模块操作员和出纳。由于业务处理环境与设施的变化,学生需要进行业务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岗位调整与业务处理流程调整。该环节的实训包括以下步骤:

1.手工业务资料的电算化整理

在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前,学生需要运用手工环节的业务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对模拟公司相关资料进行初始化整理,具体包括账套基本信息、核算类型、分类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及初始余额、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客户分类与档案、供应商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凭证类别等内容,使之适合电算化处理。这是一个既艰难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因为它是会计业务从手工处理过渡到电算化处理的关键环节。虽然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但由于处理手段不一样,当学生利用该套资料完成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后,并不能直接将其用于电算化实训中,还需要进行资料的调整和信息化处理,使之适合进行电算化操作。学生完成财务会计实训环节并不太难,难的是根据手工资料整理出适合电算化业务处理要求的初始化信息与档案资料。由于在单项实训项目中,学生已了解并熟悉了初始化过程中要求的基础信息档案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构等,学生基本能够对照教材和指导资料,运用手工业务资料整理出账套信息和基础档案信息,不完善之处经过老师点拨,大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完善资料,直到全部完成手工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学生只有通过该环节的实务操作,才能在后面的电算化业务处理中深度理解信息标准化和完善相应业务处理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

2.电算化系统初始设置

经过对手工业务资料的初始化整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电算化初始设置。由于商品化软件具有通用性特点,为使通用软件适合各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个性化要求,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工作就是将第一步完成的企业基础信息、岗位分工、编码方案、档案资料、处理规则等信息录入系统,为后面的日常业务处理作好基础准备。当学生从手工实训转入电算化实训环节,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就是系统初始化设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如科目体系必须完整而规范,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能再像手工环境下可以随时增加和使用,而必须在初始化时就进行设置,尤其是需要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初次使用总账模块,必须将科目的初始余额录入后才能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编制时使用的科目必须是最明细级科目,部门、人员及存货等档案资料也需要代码化处理等。学生只有正确完成该步骤的工作任务,才能在其后的日常业务处理中得心应手。如果初始化设置未设置到位或设置有误,将会给相关模块与相应业务的处理带来障碍。例如,未进行客户档案设置就会在使用有“客户往来”辅助核算要求的科目时找不到具体客户,不指定出纳科目就无法进行出纳签字等。很多学生在实训后的总结中均提到了系统初始化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

在财务会计实训环节,我们在模拟企业的当月业务资料中设计了约90多项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会计实务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一环节进行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完成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在电算化实训环节,重新对该企业的当月业务运用财务软件各模块进行电算化处理,完成单据与业务处理、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账簿查询、银行对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由于在电算化处理中启用了总账、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管理、供应链模块等子系统,学生需要熟悉系统集成使用时的业务处理流程。如采购入库业务,如果已收到采购发票而未付款,其业务处理流程如下:(1)在采购模块填制与审核采购专用发票;(2)在采购模块填制采购入库单;(3)在库存模块审核采购入库单;(4)在采购模块对已审核采购专用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确认入库单成本;(5)在核算模块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单据记账,再次确认入库成本;(6)在核算模块进行供应商往来制单(发票制单),生成应付凭证;(7)在核算模块进行购销单据制单,生成入库凭证。这样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手工业务处理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必须既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又熟悉电算化业务处理规则与操作流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电算化日常与期末业务的处理。

(三)实训总结

前两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实训总结阶段。及时进行总结,是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写作实训总结非常抵触,觉得无话可说。但经过老师辅导与提示,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总结与反思整个实训过程的收获、不足、经验、教训等,有些同学还对今后怎么办进行了思考。经验和教训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及时总结,既能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

三、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总结

(一)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中,我们使用的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保证了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财务会计实训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各类经济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和会计报表编制技能,而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就必须适应从手工环境到电算化环境的转变,经历甩账过程,即指从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正式转为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方式,该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这样的联合实训,使学生全程参与会计业务两种处理手段的对接过程,深度理解处理手段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与要求,直观体验手工业务处理与电算化业务处理的联系与区别。如电算化处理要求操作员、会计科目、客户与供应商等必须代码化,初始化设置的准确与完整是开展日常业务处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凭证的修改不能再使用划线更正法等。另外,有些业务的处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使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必须先在该模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进行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处理,而且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会计业务要实现电算化处理,必须对手工资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代码化处理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而像以前两门课程使用不同的资料进行单独实习,就达不到如此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不同企业资料进行独立的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得不充分,实训内容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不容易对二者之异同产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联合实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又必须非常熟悉财务软件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其实质是以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业务,在业务上与手工会计处理并没有实质的不同。如果教师不熟悉手工业务处理方法,自然无法透彻理解电算化相关理论与实务,也就不能深刻认识二者的异同。在电算化业务处理实训环节,学生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能够了然于心,并能及时予以解答与提示。如果教师对财务软件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联合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软件均会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随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新准则和新版本财务软件首先进行学习,做一个常态的专业领跑者。通过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同学们普遍感觉得到了一次非常有益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以前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梳理与应用。虽然将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处理进行联合实训教学既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教师们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准备,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方面均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长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作者:李霞林 张晓红 王国清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覃志伟.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78-79.

[2]曹献雨.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探析[J].商业会计,2012,(17):124-125.

[3]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08,(10):61-62.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虚拟现实;信息化;军事训练;军事游戏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40-02

一、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已经可以在视觉、听觉甚至感觉方面创造逼真的战场环境,一些仿真软件可以在战术行动中描述单机、单车、单兵的动作,从而把以前用经验数学公式推算损耗的模式,变为直接由最小作战单位按照技术、战术标准进行直接对抗的战斗结果来提供损耗的模式。这种仿精微之极与显形象之真的作战模拟,被外军称为战场仿真。由于电脑游戏一直处于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前沿,外军便充分利用民间电脑游戏软件成果,开展电脑游戏仿真训练。

自从1980年起,几乎所有的美军在其训练科目中使用了军事模拟软件,美国陆军正在扩展视频游戏在部队中的应用,以增强仿真和训练效果,目前,大约有100种视频游戏用于军事训练,内容覆盖现有所有训练内容,包括格斗训练、舰队指挥训练等,有资料显示,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动员近200万人次的军人前往当地作战,其中接受过游戏培训的就达80%以上。

二、方案概括

有上所述,利用军事游戏开展在军事基础训练领域的仿真在国外司空见惯,军事游戏本身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体,只是偏重娱乐性。本方案主要是利用国内或国外成熟的军事题材类游戏开展军事基础训练,培养学员战术意识和指挥素养,锤炼战术技能,能够使学员自觉投入到真实战场环境,主动自觉学习军事基础知识,提高对现代战争的领悟能力。同时这种训练方式,能够减少以往军事基础训练对外界的依赖,节约经费,降低训练成本,减少装备损耗。

目前,我军军事基础训练信息化缺乏好用、实用的系统,在前面的问卷和调研中,不少教员和专家也反应,缺乏能够支持军事基础训练的系统,传统的训练系统,模型精确度低,只能作为分队(连)以上级别的模拟,单兵级别的难以适用;而军事运筹学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输入数据,得到结果这种方式模拟战斗过程和训练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带有“指导性”、“示意性”带有很大的理论学术成分,在实践领域缺少实际应用。因此,将军事模拟游戏引入军事军事基础训练,特别是生长干部教学训练,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并且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三、技术实现

2011年5月由有关部门与某地方公司携手开发的军事游戏《光荣使命》研发完成。这款游戏以一名战士的军营生活为背景,以参加代号为“光荣使命”的大型实兵对抗演习为主线,分三个模块,涵盖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基础知识,这标志我军网络军事游戏开发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然该款军事题材游戏一推出就受到了媒体和军内外的好评,但是笔者从研究发现,该游戏虽然包含基础军事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模拟现代战争,对军事基础训练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是该游戏娱乐性较强,只能定位于一款休闲娱乐类军事游戏,运用该游戏进行基础训练和战斗模拟并不十分恰当。

目前国外,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国民警卫队、美国特勤局、澳大利亚国防军、以色列国防军等军事组织已经使用《VBSl》(虚拟战场空间)进行模拟训练,该软件的民用版本为《闪点行动》,该软件得到国外众多训练机构好评,笔者在对国内外多款军事模拟游戏对比研究过后,提出《闪点行动》更加适合军事训练的设想。下表所示为目前军事模拟类游戏的异同及侧重。

由上表可知,针对当前的四款军事模拟游戏横向对比,能够符合军事基础训练模拟的只有《闪点行动》一款游戏。

本方案已在某军队院校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年受训本科学员约300人次,并参与总参机关检查和汇报,受到大学首长和机关领导好评。硬件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三个区域组成:训练控制区、红蓝训练区和观摩评判区组成。训练控制区由训练模拟服务器、管理服务器、投影仪、大屏幕、路由器组成,服务器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和《闪点行动》服务器版,服务器主要功能是为训练模拟和对抗提供支持,为终端计算机的杀毒软件提供病毒库更新服务;管理服务器安装Windows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和电子教室管理系统,与投影仪相连接,主要功能是管理控制终端计算机,为教员讲解提供多媒体支持。

红蓝训练区主要由40台安装Windows XP专业版的台式计算机组成,安装《闪点行动》1.96年度版,NOD32杀毒软件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学生端软件,平台结构如图所示。

红蓝方训练区由若干通过交换机联网的计算机组成,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XP专业版,安装《闪点行动》1.96年度版,杀毒软件、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学生端软件,此外需要在安装《闪点行动》二次开发软件和编辑器,支持进行脚本和剧本编写。

四、组织实施

在上述硬件平台具备的前提下,总体上是可以满足训练需求,可以开展战术教学和训练。但是该系统在使用中依然存两个问题:一是该《闪点行动》软件中自带任务和设定与战术训练不一定完全吻合;二是自带模型和装备与现有装备不符。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因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军事基础训练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闪点行动》模拟软件进行教学和训练模拟;二是组织受训者完善软件和扩展,即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二次开发能够提高学员协作意识、战术掌握和创新能力。二次开发包括仿真建模、地形规划和任务编辑三个方面,这三方面涵盖计算机仿真领域技术方面的内容,在此不具体赘述,目前,我专修室在参与学员的努力下,已经实现二次开发的部分工作,详见下表。

下面,主要对训练组织实施进行介绍。

一规定训练内容和目标。应根据训练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按照从单兵到分队的顺序进行整理,为制定战术想定奠定基础。

二制定战术想定。内容包括:企图立案、战斗编成、战斗企图和作业要求等内容,是计算机生产的依据。

三计算机生产任务。根据想定进行插件开发,准备所需地形基础数据,生成3D地形。根据战术想定,生产模拟任务并调试运行,保证训练正常开展。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篇(6)

【摘要】计算机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热门的专业,根据该学科的特点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使用“计算机三段式实训课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三段式实训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17-0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需要大量各种层次的计算机人才,为适应市场的强烈需求,最近几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因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职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但是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层次性差异以及计算机信息发展飞速的特点等因素,使得如何开展计算机教学和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思考的问题。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如果说思想道德是学生就业的根基,那么实践技能则是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羽翼,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是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是提升内涵发展的水平的关键所在。专业实训课是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加强实训课教学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比较简单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1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就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温故给新课做好知识铺垫,执行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完成新课的任务,后总结形成清晰的思路和系统的知识。

2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是依据循序渐进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模式。

3 “三段式的实训课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提问学生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演练相关的基础技能,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为新课做好知识铺垫,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方法:讲述、板书、基础技能练习。比如在学习WORD中不同页的页眉和页脚设置要求不同时,教师设置复习内容,要求学生给某文档对字体、颜色、页面设置等操作,进行相同的页眉和页脚的设置,引出不同的页眉和页脚怎样设置的问题。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其养成复习的习惯,给课程教学的展开以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阶段:实训

(1)定项目、明确目标。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实训的项目、实训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实训项目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实训课的高效率,数目一定要适度。

实施方法:讲述、板书。新授的内容需要板书的强化才容易记忆。

(2)明程序、感知方法。

1)向学生讲明实训步骤、理论依据、安全要求及其它注意事项;

2)教师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操作、动作要领,对重点、难点重点讲解、示范,并让学生模仿。

实施方法:讲解、板书、演示、示范。教师逐步演示完成一个趣味性的或者精美的作品的步骤,从中穿插理论的讲解,以“任务完成”体现教学。新授的内容步骤板书很必要,可以照顾到个别学习困难的同学,相对而言降低了难度。理论知识的讲解时要注意:传授一种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例如在WORD的讲授中讲解的是根据文字编辑的需要,以及操作中出现几大类的问题,在哪里,在哪个菜单栏或者对话框,或者哪个按钮上得到解决。

(3)多训练,形成技能。教师布置出具体的任务,学生模仿完成。加强训练:采取先合后分、先分后合、分步实训,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评、学生自评纠错等多种方法,反复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切实掌握操作方法,达成实训目标。

实施方法:实训、点拨、矫正。在教师引导和讲解后,提出具体任务,并分析问题,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层次性,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

(4)探变化、活化思维。探究变化: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一是实训题目的演变,二是操作步骤的变化,三是达成实训目标的方法变化。拓展的运用知识,多思考,并总结,学以致用。

实施方法:变式讲解、师生探究。学生基本掌握教师所讲和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后,教师再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的前提下,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PhotoShop中,讲解了给图像做部分选区时,可以用到很多工具,多边形套索、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在选取图像中用哪个更方便,在比较探究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能否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它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

(1)对学生的训练情况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总结出本节课实训的要点和关键。

实施方法:讲解、板书。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注意层次性,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总结中教学语言要简约、明晰、有趣味,突出重点、照应难点;加强类比,增强可接受性;要有机的渗透德育,向学生进行教学思想教育。

4 教学效果

大学计算机实训总结篇(7)

1.1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传统教学是先由教师把非常系统的知识讲完,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然后再应用某些知识点进行练习训练。“计算机工程制图”授课一般是先课堂授课,黑板板书加上一些PPT课件和教学模型展示,布置作业,而后是AutoCAD授课与上机练习,最后是零部件测绘实训。并且未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这样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毫无目的地被动接收,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1.2课程实践性不够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人才。但当前多数学校制图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使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脱轨严重,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因此很难培养出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

2.课程建设思路

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企业实际生产调研,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课题组明确了建设《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的思路。按照“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强化教师培训与再教育,建设一支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而完善教学设施;完善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

3.课程建设内容与成果

3.1教学内容

课题组认真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国家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进行了岗位需求调查,并且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机械设计与制造、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从事制图、产品检验与研发、机床操作、技术改造、设备管理与维修等职业岗位。2000年以前,我校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软件》课程分别单独设置,计算机绘图课程安排在学习完工程制图课后开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占总学时11%,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与严谨性。2000年后合并为《机械制图及AutoCAD》,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改,适当降低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部分内容的难度要求,开始注重生产实际需求,高度重视读、画工程图样能力的培养,总学时调整为124个学时,实践学时24,占总学时19%。2003年,我们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软件课程整合,编写完成了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计算机工程制图》、《计算机工程制图实训教程》,获我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我们以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为契机,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零部件测绘》有机整合,并注重“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总学时变为128学时,实践学时62,占总学时49%。2009年,我们编写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和《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实训教程》,内容选取力求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相连,比如实训项目———减速器全套图纸测绘的主要学习任务就包括螺纹画法、轴类零件画法、箱体类零件画法、装配图画法、计算机绘图、公差知识及测绘方面知识的使用等,该教学内容的工作对象包括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案、要绘制的工程图样和三维造型等,运用CAD/CAM软件、绘图工具及仪器、测绘用工量具等各类工具。教材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教学模式设计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企业生产实际,提出各种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比如利用常用的减速器模型,提出减速器的某个零件属于哪一类零件,如何表达绘制该类零件图,零件图上哪些尺寸是重要尺寸,哪些表面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零件图有何用处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课程质量和效率。课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工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由企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与课程相关的任务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生产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读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工学结合应该是课内结合与顶岗实习等相结合,课内结合应为最终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测绘、计算机绘图及其它任务,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开展了创新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竞赛,参加《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网站开发的建设等实践性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3.2.2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授制图基本知识部分(体上的点线面、基本体与组合体),大量运用模型演示与动画模拟,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思维训练。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基本操作和绘图命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2)按工作过程导向讲授机件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对学生进行机械制图基础训练。打破章节界限,采用幻灯片、模型、零部件实物展示台和台虎钳等真实零部件进行教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操作演示,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零件图、装配图、标注等内容。模拟了生产工作过程,也提高了直观性与趣味性。(3)测绘实训教学。针对具有工程意义的减速器、台虎钳、齿轮泵等做零部件测绘、手工绘制草图能力训练,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把全套工程图样绘制出来,而后总结撰写测绘实训报告。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和构图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3.2.3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可增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课程组教师制作了集图片、动画、flash和声音为一体的《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课件,建立三维模型、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全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并结合其它方式。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依托校园网,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视频、三维模型、实训项目、练习题库等相关资料全部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满足本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

3.3教师队伍

我校极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制订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理论进修和企业顶岗学习,每年完成不少于一个月到企业单位顶岗,以提高生产实践经验,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支持其参加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学习,以增强其执教能力。经过几年的培养,教师队伍中全部具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专任教师全部是“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中担任技术服务。部分教师为河南省成人制图学会成员,教师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大幅提高,教学观念新颖、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手段先进。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较为理想的教学队伍,且各自所学专业形成交叉,知识结构很合理。组成了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6人(其中3人兼带实验),专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4人;校外兼职教师4名,均系工学结合单位的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制定,负责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3.4教学条件

《计算机工程制图》是我校机电、化工、建筑等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保证该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已建设了良好的校内教学与实践环境。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三岛输送机械有限公司、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焦作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焦作市迈克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满足学生企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

4.课程建设成效

《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符合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很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王先逵在听取了《计算机工程制图》的教学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走在了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前列,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尝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质量。近5年,在《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良好水平,平均得分97.75分,并多人次获得“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均评为优秀,同行专家及我校督导组听课评价较高。根据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近5届毕业生回访调查,毕业生认为《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对自己的读画工程图、计算机绘图、协作能力等多项能力帮助很大,课程教学体系使自己学习了生产技能、团队意识,为尽快适应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通过对近20余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制图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毕业生的制图功底较为扎实,识图能力很强,进入角色较快,适应能力强,基本达到了毕业能直接上岗的要求。目前有约60%的毕业生从事与设计、维修和测绘等相关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5.课程建设完善思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