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30 18:17:31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篇(1)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3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3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刘明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3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3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登录《幼儿教育》杂志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根据网站指示注册并上传参评论文的电子文档。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3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34-02

问题的提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事业承载了更为重要的使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之一就是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主要场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为社会所认可,是否能够符合当前幼教市场的需求,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方面还存在着诸如缺乏职业理想、职业技能不全面,理论素质不强,教育科研能力不足,资格证书制度不规范等弊端。笔者试图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现状,旨在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的策略,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

研究过程

编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 利用大型招聘会的契机,对各大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围绕“幼儿教师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幼儿园选聘教师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前培训的重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毕业生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等问题展开。在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网站,以“毕业生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素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归纳法对查阅的文献和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同时依照《教师法》、《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对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调查问卷的几个维度,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资格认定六个方面的内容。

测试 笔者在沈阳市从乡村、企事业单位、街道、教委等不同层次的幼教机构中随机抽取了17个样本,涉及132名幼儿园长、早教机构负责人及幼儿园教师,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55人,民办幼儿园教师55人,早教中心教师22人。实际发放问卷132份,回收问卷130份,全部有效。

研究结果

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幼儿教师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精神活动中应具备的特定品质,包括正确处理与幼儿、工作、集体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有78.9%的被试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最重要的素质,59%的用人单位在选聘幼儿教师时将“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但在职业道德评价的几个维度里,有49.2%的人认为对于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是吃苦耐劳精神,说明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尚不清晰,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对幼儿教育的热爱,明显缺乏职业理想,同时,也不可否认独生子女――这一时代特征所产生的影响。

职业技能 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弹、唱、跳、画、讲、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调查中,有49%的用人单位将“职业技能”放在用人标准的第二位。55%的用人单位建议: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重点应放在“幼教专项技能”上面。从问卷调查结果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普通话、边弹边唱、美术与手工、儿童舞蹈创编和电教技术运用这五项技能分列前五项。同时,90.8%的受访者均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并且应能用普通话给幼儿讲故事,与家长进行交流。而事实上,笔者在与一些园长和骨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通话能力偏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这一项设置了学历、成绩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问题。由于大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职业技能相对较为娴熟,能够很快融入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中去,因而71.5%的用人单位将大专学历的毕业生作为幼儿教师的首选。但是从幼教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53%的幼教机构在用人标准上将毕业生的“理论素质”排在第四位,对毕业生学习成绩的考虑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因此,建议专科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在职前应该加强专业理论与知识(占55.1%)、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占26%)和终身学习能力(占29.9%)的培训,说明高职教育不能一味地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看齐,还要兼顾专业理论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身心健康 除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之外,62.5%的用人单位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位居第二。然而,在此方面得到的评价不容乐观,有24.6%的用人单位提出: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急需加强的素质能力即心理承受能力,表现在“不能适应新环境”、“受到批评就‘跳槽’”、“不能正确对待新挑战与新任务”等方面。其原因有二,一是时代造就了这些“80后”过强的自我意识;二是平日的生活中没有经受过多的挫折,经不起打击,自然也就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

教育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思想和保教能力上。教育思想包括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即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有3.7%的用人单位评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缺乏创新精神。分析其原因很为复杂,除了个人主观因素外,平日教学工作的墨守成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幼教市场的需求变化速度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对学生在保教能力上的评价是“基本上能够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受到幼儿的欢迎”,“能够辅助主班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在访谈中,许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建议:在职前培训中要加强学生带班能力的培养。带班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学生在上岗前能够下到幼教一线实践的机会很少。另外,分别有46.5%和45.8%的受访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很重要”和“重要”的。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幼儿教师,专科层次学生的科研能力较本科层次的学生弱,这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方针密切相连。

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15.6%的用人单位认为“必要的资格证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但在幼教实际工作中,有无资格证书与幼儿教师的表现却并不成正比。29.1%的人认为二者的关系“不是很明显”,甚至还有3.9%的人认为二者“毫无关联”。但无论如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规范行业、保障质量的有效做法,也是促进全民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在许多国家即使是农民也必须持有绿色证书才能上岗从业。除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之外,外语等级证书、蒙台梭利证书、育婴师证书和TPR英语证书的需求分别排在前四位。

对策建议

强化对幼教事业的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按照传统一味地灌输,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从传统的课堂中,扩展到各项活动当中,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是训练学前专业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模拟课堂教学比赛及参观访问等社会方面的。

继续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实用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在钢琴课上要做好基本功训练,掌握和弦、调式等基本技法和规律,做到能够为一首儿歌进行多个调式的即兴伴奏和演唱,满足幼儿园一线需要;舞蹈课应力求在原有舞蹈功底的基础上,多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能够对儿童舞蹈进行创编和教学;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训练应继续保持,要更多地关注幼儿园一线需要的一些技能技巧训练,如废旧材料制作、POP字体设计、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等;课堂上应继续加强幼儿教师普通话训练,强化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意识,定期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加强专业理论对幼儿园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 高职教育技能技巧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无论幼教专业毕业生,还是幼儿,发展都应该是指向幼儿的一生,应是可持续性的。过多的技能型课程会将学生的发展空间限制起来,使学生不可能有太大的职业突破。因此,在讲授专业理论的时候,应更加注重其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作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对待同事要学会包容;对待领导要多学会理解;对待幼儿要有耐心;对待幼教工作要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多接受挫折教育,可使学生正确掌握面对挑战和失败时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强化课程学习的实践实训分量,拓宽实习实训渠道 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幼教实践机会,了解一线实际需求情况。要改革实习实训的形式,除教学计划中正常的实习、实训外,还可以将课堂搬到幼儿园,聘请幼儿园园长、教师执教部分课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寒暑假作为学生全面成长、磨炼意志的另一课堂。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向,努力培养幼教机构直接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要坚持与幼儿园等幼教机构联合培养的途径,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一线园长和教师到学校指导实训。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下到幼儿园一线亲自学习实践,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杨贺元,程培英.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5,(4).

[2]文静.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8,(7下).

[3]刘阳美,杨丽珠.大连市幼儿教师素质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2000,(1).

[4]王海英.“顺应”与“引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5]魏燕.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机构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杨世诚.高职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7]张德才.科学建构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5).

[8]吴哲敏,信思金.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7).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 本科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 培养体系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是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于2003年开始设置并正式招生的本科专业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设置是我院教育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教育系的办学空间和办学层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合格成才,顺利就业,经过对省内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办学理念和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的办学思路,在学生入学之初,在开始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加强英语口语基础的训练,强化幼儿园英语口语,现已形成了课堂教学、课下操练、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1 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对幼儿英语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幼儿园英语师资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师范学校的英语师资,而幼儿园一线英语教师则主要来源于中等师范学校,也就是幼儿园教师英教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过剩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来从事学前教育的英语教学工作。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由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承担起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任务。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也开始承担的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专业的幼儿英语师资与英语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培养的只有中专学历的英语教师应该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这是我们创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幼儿英语方向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系统的国际音标与语音、幼儿园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和学前教育教学技能类课程,如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毕业时能够迅速适应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具有很好的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和教学策略生成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对国内外英语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与省内外高校的同行交流办学经验,到幼儿园与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研究幼儿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的内涵,组织全系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认识到必须实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和以教材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必须在加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技能训练,尽快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技能培养过程尤其是特殊技能的形成过程。

2 内容

目标明确、切实实施、科学评价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英语语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一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一方面形成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同时要具备完整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2.1目标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能从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英语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可以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主要为英语语言的听、说、声乐、琴法、舞蹈、绘画、手工制作、口语等8个基本方面;综合技能主要为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3个基本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迁移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本科幼儿英语师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2.2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的形成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幼儿园英语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说,发音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包括课程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

2.3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引导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以及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英语儿歌、故事竞赛活动以及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科学的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3 途径和方式

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研究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工作要突出课程渗透、空间拓展、时间贯穿、强化基础和注重规范等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途径进行。

3.1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包括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即在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突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技能和其他技能结合运用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

握。音乐(声乐和琴法)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连续开设不能少于六个学期。美术、舞蹈课程开设不应少于四个学期。所有理论课程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所有教学法课程则以实践教学为主,英语语言的相关课程贯穿始终。教学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以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3.2课外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空间拓展”的教学理念,即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在课外的一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参加外语角的活动、参加社团组织,经常进行与幼儿英语教学关系密切的舞蹈、绘画等技能训练活动,既可以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如每周利用早晨和周一晚上集中训练。也可进行分散训练,组织志趣相同的学生互相帮助。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

3.3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要突出“时间贯穿”的教学理念,即依托一定的实习基地,确定实习的内容,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不间断地进行英语教育见习和实习。

首先,建立实习基地,选择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或双语幼儿园作为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次,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使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实习相互补充,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

第三,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可以将幼儿园实习分为三个时间段: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安排半天去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学生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三年级开始随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尤其是英语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进行短期实习锻炼,让学生承担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到四年级再利用八周时间集中进行专业实习。

3.4技能训练与竞赛

为了提高幼儿英语方向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在完成扎实的英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应经常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应突出“强化基础”的教学理念,即把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有关技能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分散训练则由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用英语描绘出相应场景,唱好英文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口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每学期都进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树立竞赛优胜者为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

3.5科研训练

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写作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突出“注重规范”的教学理念,即通过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不仅具有一定的科研写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道德规范。具体指导方面,可以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课题关,要求学生选择角度小,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进行研究,最好是进行实证性的个案研究。二是写作关,明确专业水平较高,并发表过一定数量论文的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从论文选题到基本规范进行具体的指导。三是答辩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题答辩,第二阶段是论文最终答辩。只有通过开题答辩的学生,才能参加最终的答辩,答辩以后,凡是需要修改的论文还必须进行认真的修改才能最终定稿。

4 意义与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在学院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目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完成,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过程中为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师资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为省内外同类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4.1理论意义

丰富了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确立了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应面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指导思想,在重视学生做人教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幼儿英语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了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开拓创新意义。

4.2实践意义

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系统训练的学生,专业思想巩固,业务能力较强,英语运用能力表现突出。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成为从事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熟练工”,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剑桥教育集团、省、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来我院挑选人才,首届幼儿英语方向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多数在幼儿园一线就业,还有一部分学生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毕业生就业率100%。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篇(4)

一般认为,培养目标是指:“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规格,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落脚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影响着课程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从而将影响着本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7月教育部规定,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师范学校学龄前教育学及心理学教员”。后来教育部在一些文件中把培养幼教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作为两项新的内容纳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体系中。至20世纪末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沿用这些培养目标,未有较大改动。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迅速发展,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也不断面临着挑战。旧的培养目标指导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逐渐显现出不适应性,以及发展中的不合理性,具体表现为:首先,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模式正在由三级向二级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或升为大专学校或并入其他高等院校,并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学前教育内部结构的这一突破性进展冲击着高等学前教育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原有的培养目标若没有做出适时的调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将受到挑战,难以胜任这些不断变化的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所面临的这些挑战已经引起了重视,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全国各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相继作了一些调整。

事实上,本科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盲点,不仅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应有发展和良性运行的形成,也极大影响着在学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报考学生的专业认识,以及本科学前教育的市场形成,并强烈地反映在近些年的招生中。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03级的38名学生中仅有2名同学是以第一志愿录取的,而剩下的36名同学都是从其它专业调剂的。这使得她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处于空白的状态,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因此,笔者设计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试图通过她们的体验,客观反映和了解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和看法,希望能为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提供学生的意见和观点。本调查以笔者所在校学前教育专业2003-2006级在学的全体学生为主要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104份问卷,回收9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3.27%。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认同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本科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回答“许多幼教学者认为,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应该主要为:幼儿园教师。您认同这一观点吗?”这一问题,选择同意的同学占总数的60.82%,选择不同意的占39.18%,而且各个年级的选择比率差异不大。

(二)入学前与入学后对培养目标的看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笔者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入学前,您认为学前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时,43%左右的学生都选择了“幼儿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教师”,另外各有20%左右的学生入学前认为本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幼教方面的科研人员,选择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仅占8%。由此可见,学生们入学前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入学前学生对中等学前教育的变化及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所造成的冲击不清楚,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正面临的改革也不太了解。

入学后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现实情况下需要转化的意识比较强,其中大一的学生中认为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教师的占全班总数的23.52%,大二的占全班总数的14.28%,大三的占全班的11.11%,大四的学生中仅有一名。从侧面显见年级越往上,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认识越清晰,对专业目标改革的意识越强。

学生入学前与入学后对培养目标的看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的原因在于:首先,专业目标的转化对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社会适应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容易成为学生的关注焦点;其次,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重要性,本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提到相关问题;再者,同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也会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

(三)大部分学生愿意毕业后去幼儿园任教,而幼儿教师待遇低则是影响另一部分学生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很多学者认为,本科学前教育目前的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那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她们是否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笔者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四个年级中有67.5%的学生愿意在本科毕业以后去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32.5%的学生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其中毕业班的学生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的比例相对比较高。但是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

调查结果也表明,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的学生仍然占有相当一部份的比例。这些学生不愿意去幼儿园任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55%左右认为幼儿教师的待遇低、自身的社会地位不高是影响自己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25%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空间有局限性是主要原因。另外有些学生认为普通的幼儿教师平时的工作量较大,事情比较琐碎,保育成分高,她们认为幼儿教师实际上是不需要高学历的。

(四)学生认为能够进行教育科研是本科、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区别要素之一

随着原来幼儿师范学校的不断升格,由原来的中专层次提高为现在的大专层次,专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得以提高,那么学前教育本科的目标定位与普通幼师(大专)是否应该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里?学前教育本科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对待这一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其调查结果如下表: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以及目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和就业状况,根据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针对目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加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入学前很多学生对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认识和学习。笔者建议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之前就应加强本专业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让学生在入学前就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一些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或者有一定音乐、美术、舞蹈基础的高中毕业生,加入学前教育专业的队伍。同时,调查数据也充分表明,学生的年级越高,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认识越清晰,对专业目标改革的意识越强。可见,入学后,学生接受专业培养目标的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进而达到认同状态。笔者认为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越早,认识的越充分,越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成长。所以,建议在招生前,就应对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开展专业介绍工作,宣传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学生一入学后,就应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全面教育,让学生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二)培养目标应兼顾继续深造与直接输送幼教工作者的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对象中有49%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其中毕业班的学生与大学一年级学生中有意愿深造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更高,分别达到56%和58.3%。从这些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以笔者所在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每年都有若干名学生获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通过实际访谈,笔者了解到许多学生是迫于就业压力,其中主要以毕业班的学生为主,在寻找就业岗位的过程中,由于本专业就业的行业局限性,认为自己需要进一步的深造。另外一些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科研是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而本科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相对肤浅,直接从事学前教育科研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她们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总之,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希望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为直接输送幼儿教育工作者做准备的同时,也能够考虑到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深造做准备,从而有利于提供给学生多方面的选择。

(三)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

幼儿教育科研人员与一般的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普通的幼儿教师的主要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操作型教师,对实践的要求比较高,而幼儿教育科研人员则对理论的要求比较高。在实际工作中,普通幼儿教师平常的工作量很大,对科研的兴趣相对较低,难以真正地从事科研活动。但是,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研的积极支持,所以,幼教机构需要有兼任从事幼儿教育科研的人才。而这部分人才的最佳来源渠道即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

实际上,培养能够从事幼儿教育科研的人才,一直以来也是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的教师,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也主要是以实践学习为主,对理论的学习积累不够,难以直接胜任学前教育科研。但从我国幼儿园的发展来看,急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幼教工作者。因此,有必要把培养学前教育科研人才作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一个比较重要的培养目标内容。笔者的调查也表明,大部分的学生们都认为能够进行教育科研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区别要素之一。所以,如果把高师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培养普通幼儿园教师的话,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就会更倾向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技能技巧,忽略一些理论知识的养成。学生毕业后,即使从事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也很难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不会独自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因此,笔者建议在高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纷纷转向定位服务于幼儿园的改革中,仍然要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四)形成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源”和“流”的关系,培养目标的更动,必然会引起课程设置的一系列变化,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传统培养目标向现代培养目标的转化的过程中,要形成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三大类:专业基础课、技能技巧课、教育调查和教育实习。”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专业理论类课程设置的数量比较多,但是理论体系建构似乎又显得不够完善和深入,难以形成深厚的理论素养,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科研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为了培养研究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必要提高学前师范教育领域的理论深度和层次,重视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同时理论应该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建构起较为合理的个人理论素养的框架体系。

其次,在学前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些弹、唱、跳、画、写、说的基本功和活动技能,要做好幼儿教育行业的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本科学前教育学生大都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弹琴、舞蹈等技能水平几乎是零,而本科阶段的琴法等技能课开设的时间普遍较短。在大多数学生没有任何技能基础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短时间的训练显然无法满足实际的技能需求,而且,就目前的训练内容而言,让人觉得过于宽泛不深入,传递的知识不够系统,很难使学生全面掌握应有的技能水平,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缺乏自信。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技能课的培训,建议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技能课,让学生尽早接触并培养良好的兴趣;适当增加一些技能课的课时,专业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的练习;技能课的设置和内容选择应该与幼教工作紧密联系;另外,加强本专业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师资的建设和教材的开发,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实践方面,希望能够注重提升教育实践的地位,尤其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理念应用于儿童教育教学实践;建立常设的实习基地,分阶段、有步骤地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内在的自信走进课堂。

(五)拓宽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口径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 中职 幼教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12-02

近几年,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对在读学生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政策扶持,中职学生的人数也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但随着数量的增多,教学质量则有一定的下降。幼师专业成为众多中职女生的首选专业之一。在幼儿教育专业招生人数急剧增加的同时,也存在培养标准不统一,课程设置不一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毕业生质量差距较大等问题。幼师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影响着幼儿的智力发育。所以幼师的专业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要。

一、中职幼师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存在诸多问题。据许多幼儿园反映,中职学校幼师毕业生普遍存在综合理论知识较差,专业技能不精,实践运用、组织与协调能力欠缺等问题。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走上岗位后,有许多不适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专业课程本身设置不妥,缺乏专业教师,实践不够。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各领域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五大目标,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出现了新的动向,在课程设置上越来越走向综合化。课程设置为五大领域: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健康领域。从我校幼教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来看,这五大领域没有融入到我们的课程改革中,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我校幼教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中职幼教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如何让未来的幼儿教师即现在的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学科整合,是我们应关注和努力反思的根本问题。

2.缺乏专业教师

虽说中职的学生生源一般都比较差,因为其入学不需经过任何考试。但孔子所谓有教无类,只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还是有可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所以我认为幼师毕业生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学校教师有关。我国中职幼教的教师奇缺,这是因为本科学习幼教的学生不多。同时需要懂专业又谙现代教育理论,站在幼教发展的前沿,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幼儿教师。然而,当前中职幼教师资中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很少,大部分是具有相关专业或半路转入幼教行业的其他教学人员。这就使得中职幼教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许多专业课程无法开设,即便开设也是勉强在支撑。这些教师很少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就更少了,很多是脱离实践空谈理论。

3.实践不够

中职幼师专业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的,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一般中职幼师专业的学制是3年,要求学生有较长的时间如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实践。但很多中职幼师的实际情况是出于对学生的安全或经费的考虑,象征性地安排一个星期到幼儿园见习,甚至有的只是以游览的形式参观下幼儿园而已。由于学校没有统一安排,学生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去联系幼儿园进行实习,所以在实践方面表现得尤其不足。这就导致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对幼儿园工作缺乏经验,理论又不足,所以并没有表现出幼师专业所应有的优势。

二、中职幼师专业建设和发展对策

要提升中职幼师学生的水平,提高中职幼师专业的办学质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我以中职幼师从业多年的经验,提出几点对本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思考,以期有所帮助。

1.优化专业设置

中职幼师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既注重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既具备适应不同岗位的转岗能力,也具备独立创业能力,有较强的就业弹性;既要考虑幼师职业的现实需求,又要为幼师职业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基于此,我认为幼师专业课程应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特长课、专业拓展课和专业实践课。专业基础课包括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听话和说话、乐理基础知识、舞蹈、钢琴、美术、手工、声乐;专业特长课包括幼儿音乐教学法、幼儿舞蹈、舞蹈创编、幼儿美术教学法、幼儿美术、幼儿手工、幼儿英语教学法、春田英语口语、春田英语听力、幼师英语、幼儿园管理、市场营销学;专业拓展课包括办公室实用英语、化妆与接待礼仪、朗诵、节目主持、育婴师、办公系统、艺术欣赏、艺术创编与表演;专业实践课包括幼儿园见习、实习、模拟试讲、综合实践活动。

2.专职教师培养

由于现有专职教师的缺乏,所以对招录到的幼师应对其进行系列地专业培训。这样保证其即使是半路出家也能达到任职专职幼教的水平。同时对现有的专职幼师也要进行培训,并要求教师要经常到幼儿园现场考察,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让我国中职幼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脱离实践。

3.做好学生实践工作

幼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学点理论就可以做得很出色的,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所以我国的中职学校应重视幼师专业的实践工作,应充分保证幼师专业有半年以上的实习期。在这方面,学校不仅要积极联系幼儿园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分析,努力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应保证学生在外实习的安全。

4.给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学生就业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很多学生不好好学习是因为觉得学得好与不好都一样,都进不了好的单位工作,消极学习。但如果学校在就业方面有所作为,如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当地的幼儿教育师资或学生加强文化课程的教学,让优秀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进入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深造。

参考文献: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学制;专业化水平:称谓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40-05

近现代中国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经历了从“保姆”“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到“幼儿园教师”的变迁。称谓的改变,不单单是字眼的变化,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角色内涵的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仅仅做幼儿身体的养护者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承担的角色责任越来越多样化。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等等。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呈何种趋势。这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从称谓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保姆”:封建礼教的代言人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教师被称为“保姆”,主要是由经过培训的育婴堂中的乳媪、敬节堂中的节妇以及愿做保姆的女佣、贫妇充任的。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草拟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重新修订后正式颁布实行,史称“癸卯学制”。学制规定设立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并把这一机构称为“蒙养院”,还拟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当时的中国严禁设立女学。在没有女师范生可以充任蒙养院师资的情况下,《章程》规定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附设蒙养院,通过培训乳媪和节妇让她们充当蒙养院的教养人员。乳媪、节妇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后,“讲习认真,保育、教导合法者”可以获得保姆教习凭单,以此单作为入耳只凭证。

对蒙养院师资的培养,主要以传授学习《孝经》《列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遗规》等为主。蒙养院虽然引进了若干外国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只择取“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教授。可见,此时对于师资的培养,是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教为基本特征的,只重视妇德教育,忽视体育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旨在教授“为女、为妇、为母之道也”。

随着蒙养院的发展,原有育婴堂、敬节堂中的乳媪、节妇数量少且总体素质偏低,已很难满足蒙养院对师资的要求了。为了解决蒙养院师资奇缺的问题,同时迫于社会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政府禁止设立女学这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现象的激烈批判的压力,清政府不得不于1907年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创办了女子师范学堂,用以培养小学堂教习及蒙养院保姆。虽然《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没有规定设立单独的幼儿师范学堂,但是毕竟是在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了培养幼教师资的问题。《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文化水平、年龄、人格品性等均有具体要求:“①以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四年级、年15岁以上者为合格。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二年级、年13岁以上者亦可入学;唯当令其先入预备科补习一年,再升入女子师范科。②须取身家清白,品行端淑,身体健全者,且有切实公正绅民及家族为之保证。”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具体要求来看,这一阶段对幼教师资的外在要求增多,且更为严格。蒙养院的师资不再是思想封建落后、文化水平低下的妇女,而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身家清白、品行端淑的女子了。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把培养女子小学堂教习、蒙养院保姆作为根本宗旨,要求女师范生在德育、体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德育方面,要求女师范生养成“贞静、顺良、慈淑、端俭”等诸多美德。体育方面,废除女子缠足,以使身体强健,能吃苦耐劳。重视理论知识的教习。开设“教育原理”“家庭教育之法”“蒙养院保育之法”等专业课程,同时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凡是有关日用生计及女子技艺的科目,“务注意讲授练习,力祛坐食交谪之弊”。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设有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女师范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协调发展,具有实用性、技艺性、科学性及师范性的特点,“与近代幼稚园所开设的课程差不多”。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新政府对清末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改革,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院”改为“蒙养园”,蒙养园保育幼儿者为“保姆”。保姆必须是女子并且具备国民学校正教员或助教员的资格,或者是由相关部门验定合格的人员。至此,对幼教师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女师范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且要求对女师范生进行爱国守法教育,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教授的内容更强调实用性,还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及教学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女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

2.“幼稚园教员”: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准专业幼教从业人员

1919年的,将中国革命推向新民主主义阶段。模仿日本痕迹较深的壬子癸丑学制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了。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最终于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收受六岁以下之儿童”,并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改变了以往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幼稚园的师资称为“幼稚园教员”,必须是幼稚师范学校(入学资格为初中毕业)毕业的师范生或是具备小学教员资格并有1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女子。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就需要接受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所组织的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的检定。

1935年国民政府修正的《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要附设幼稚师范科,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游戏、卫生、军事看护、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劳作(农艺、军事、工艺)、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保育法、幼稚园行政、教育测验及统计、实习。实习包括参观、试习、试教,在每项实习前后都要完成预备、报告、讨论三项手续。师范学校还要附设幼稚园,以便于师范生实习。在附设的幼稚园实习,使师范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具体运用,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教养员”:教育与养护结合的专业幼教工作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改善教育不均衡现象,中央政府于1951年公布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即“1951年学制”。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儿园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将“幼稚园教员”改称为“教养员”。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任务,修业年限为三年,招收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年龄不作统一规定。在幼儿教育师资特别缺乏的地方,初级师范学校要附设幼儿师范科,招收年龄较长的高小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对教养员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条件,1956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指示》,提出大力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策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师范学校和初级师范学校,主要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二是采取一些非正规的短期训练措施,以补足当地师资的缺额。短期培训的对象至少应有初中一年以上的文化程度,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业务知识技能”。

1951年学制颁布后,国家对幼教师资的培训更加重视,幼儿师范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院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及其说明》规定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科目包括世界通史与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儿童文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教育史与学前教育史、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专题课堂讨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选修科目及各科教学法等。与以往相比,此时幼儿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专业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与技能并重。教育见习的增设,使师范生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观察优秀教养员的实际教育活动,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减少物理、化学等科目,增设有利于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的科目,如钢琴等,使幼教师资的专业内涵进一步凸显。

4.“幼儿园教师”: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

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确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称谓。作为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在专业化水平上,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取得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职责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订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等。幼儿园教师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性,其专业性也得到了承认与肯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称谓的变化过程,实质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癸卯学制时,充任保姆的乳媪、节妇和贫妇都是恪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大多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可见,当时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非常少,入职门槛非常低。政府更多的是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当作一项“补益贫民生计”的惠民政策。直至壬子癸丑学制时,对保姆的专业要求开始凸显。壬戌学制对幼稚园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经过幼稚师范学校的系统培训,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一阶段,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专业技能。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学制对于教养员的要求愈加严格,需要高级中学毕业且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知识技能。当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确定为“幼儿园教师”时,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幼儿园教师须具备专业合格证书,这一规定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到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相同的地位上,这在之前的任一阶段都是没有出现过的。由最初的基本无识字能力的封建礼教代言人——保姆,发展到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大跨度质的提升。

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职责也从癸卯学制阶段的“专在发育其身体”逐渐发展到保障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凸显教育的职责。1932年的《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幼稚园开设的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以及餐点,而且列出了每项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具体内容。及至1951年学制阶段,幼儿园更加注重有保有教,保教结合,既要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又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其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由最初单纯强调保育的“看护者”,发展到“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启示

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当理论、技能、实践并重

对以往学制的分析发现,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可否认,目前还有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性课程,忽视专业技能培养,以致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无从下手。某些专科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则过于偏重钢琴、舞蹈等技能课,轻视理论知识教育,以致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不高,踏上工作岗位后很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

事实上,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修养,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又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弹、跳、唱的功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力求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协调发展,要努力提升实践课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要应用于实践。实践不仅仅为内化理论知识服务,更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服务,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较高的专业品质,为今后尽快适应幼儿园教师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各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以促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资格认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

自壬子癸丑学制以来,政府开始对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作出具体规定,强调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是保证教师质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制度相对宽松,主要体现在高级别资格向低级别资格融通方面。这种“下位融通”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可以去幼儿园执教,幼儿园教师却不可以去中小学执教。这种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每一阶段学生(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是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即便是最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下位融通”制度的存在还导致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一是因为许多教师更愿意去考取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因为许多强调教师弹、跳、唱等技能功底的幼儿园更倾向于招聘音、体、美等专业毕业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许多音、体、美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大大降低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进入工作岗位的一项重要凭证,完善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严把教师质量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应改革现有的“下位融通”制度,实现教师资格证与教育阶段相对应,即持有哪一阶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就在哪一阶段执教。幼儿园应把幼儿园教9币资格证作为岗位任职的首要条件,实现持证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定期复审也很有必要,可以借此防止出现教师资格证的执照化和终身化问题。

3.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从以往学制的变迁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与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近代女学的创办为幼儿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历届政府不论是通过改革学制还是颁布文件来发展幼儿教育,都引导着幼儿园教师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可见,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不仅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更着重强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标准》的颁布体现了政府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这份《标准》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春美.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J〕.早期教育,2012,(3):27.

〔2〕〔3〕〔4〕(5〕〔18〕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4-99.

〔6〕〔7〕〔8〕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75-582.

〔9〕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94.

〔10〕李定开.中国学前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89.

〔11〕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00.

〔12〕〔13〕唐淑,冯晓霞.百年中国幼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85.

〔14〕〔15〕〔17〕〔1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6〕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教专业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 招生工作 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林宜玉(1965- ),男,贵州黄平人,凯里学院教科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贵州 凯里 556000)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7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学前教育问题,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更是国民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例证,正如《颜氏家训·勉学篇》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固需早教,勿失机也。”西方教育界研究认为:“5岁以前的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美国科学联合会去年提议修改中小学自然科学课程准则,希望提前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我国学前教育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稳定。

一、新办学前教育现实困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学前教育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其二,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其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但是目前学前教育的主要困难是新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不高。尽管近几年不少地方师范院校承担了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的办学任务,然而,新办学前教育专业依旧会出现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对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宣传不够,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是以服从志愿的方式调剂录取的。

1.新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比例小。回顾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师范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以幼儿师范、中等师范学校为主。现在地方院校新办学前教育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幼儿园师资,也正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市场已悄然下移。原来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的教师,现在,全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约有54所,且大部分挂靠当地其他的本专科学校,开始培养本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的时候。由于各办学单位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这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凯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2006级48名学生,07级35名学生全部是通过调剂录取的,根据问卷调查,83%的学生到大三还没有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而从已经走出校门一年多的2006级48名学生来看,主要是考上小学教师,其次在民办幼儿园工作。但是2007级毕业生中有75%准备报考不对口的专业:小学教师,公务员等。这其中原因应该是他们对幼儿教育工作没有信心。

2.现实急需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的宏伟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快速发展。另外,社会、各级政府已经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例如云南省决定“2010年将建1000所乡村幼儿园,力争3年内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示范园”。其目的是保障边疆、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在教育起点上的公平。贵州省黔南州政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乡镇没有幼儿园,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匮乏,幼儿教师严重短缺,幼儿教育小学化。“全州235个乡镇建有中心幼儿园,村里没有幼儿园”。其实,贵州其他地区也是如此,笔者对黔东南州的黄平县进行检查,该县14个乡镇,仅有5个镇有幼儿园。5所公办幼儿园有教师41人,原始学历为幼师的仅仅11人,没有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未来几年内各级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将大力发展面向城乡贫困低收入家庭儿童、流动人口儿童、留守儿童等各类弱势群体的公办幼儿园,大力建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解决目前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3.新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艺术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见无论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都强调“专业”二字。近几年应该关注乡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按需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如城镇、农村幼儿园及小学附属学前班教师以及学前儿童英语教师、高级家庭教师,正如有的学者认为“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去向就自然转为托幼机构、儿童服务、儿童文化传媒、玩教具开发、动漫制作等领域。这些行业普遍需要‘弹、唱、跳、画、做’五项全能。”可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舞、美专业工作能力是务实的东西。以凯里学院为例,担任钢琴、舞蹈、声乐、美术、乐理、视唱、幼儿游戏、幼儿手工制作、幼儿园教具、玩具制作、幼儿园环境美术设等课程的教师学前教育学生的满意度较低。教师认为多数学生都没有艺术基础,教起来太吃力,没有过去的幼师学生接受能力强,这是可以理解的。

以凯里学院为例,2006、2007级专科录取的学生除预科直升外都是调剂录取。2008级、2009级本科学生除预科直升外都仍是调剂录取,在目前的高考压力下,在高中阶段除音、体、美特长班外有艺术基础的学生定然不多。对凯里学院2006、2007级83名学生问卷调查表明:觉得自己音乐能力能胜任幼儿教学工作的占21.3%;觉得自己美术能力能胜任幼儿教学的占78%;觉得自己舞蹈能力能胜任幼儿教学的占39%。其实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不是信心十足。凯里学院担任音乐、舞蹈、美术课程的教师是由原来黔东南民族师范学校幼师专业的教师整合而成。他们毕业于艺术类名校,专业功底扎实,多年幼儿师范教育经验,教学方法独特。他们自己或者指导的学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项目在国内、国际赛事上有可喜的成绩。老师为了达到教学要求不得不给学生施加压力。有的学生以此为动力,进步很明显,但也有学生因此而要求退学,这对学校、学生都是很遗憾的事。

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改革的可行性探讨

1.学前教育专业能否纳入艺术类招生。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应该将学前教育招生纳入艺术类招生系列,一旦纳入艺术类系列招生,学校能录取到喜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生也自愿就读自己想读的专业。录取时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那些义务教育阶段能歌善舞的学生有一部分因自己的音、舞、美特长而选择高中艺术特长班。这样解决目前新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学历高,而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能力低的现象。其实,国家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除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外,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中就提到“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中西部地区乡镇幼儿园建设。修订《幼儿园建园标准》,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中国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这不仅是关注中国拥有的1.3亿儿童,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学前教育招生纳入艺术类招生系列进行录取,学生的文化素质可能不够高,科研能力也许没有现在的学生强,但是通过现在办学单位的培养,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中的努力与发展,也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为学前教育事业服务。

2.进行五年制或六年制培养模式探索。由于学前教师教育是特殊性质的教育, 必须通过招生改革的办法改变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结构,从而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可以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即新办学前教育的五年制或六年制培养模式。目前,特别是西部农村,有的家长由于经济原因,供养学生读高中很困难,其中有的学生能歌善舞,性格开朗活泼,如果进入高校加以培养,是未来幼儿园理想教师的好苗子。如果五年的学习各方面达到要求颁发大专毕业证书,对于其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比如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大学英语过级成绩达到有关院校的要求,特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本科要求的学生继续学习一年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如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规定的还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由于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锐意改革,合理论证,勇于创新才会摸索出有价值的东西。

3.进行面试是必要环节。目前多数学校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是按照高考当地本专科分数线录取,由于社会、高中学校以及有关高校宣传不到位,报考学前教育的学生较少,往往都是降分补报或者服从调剂录取。这种方式录取的学生学习理论没问题。但是这些学生一旦进入学校,承担办学任务的教学单位最棘手的就是很多学生要求调专业。有的学生读了一个学期、甚至一年还继续提出转专业申请,学校为了支持新办专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培养计划也不得不做一些困难的说服工作。

为保证未来幼儿教育教师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培养与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今后能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以及对不愿读该专业的学生施以人性关怀,有关招生部门应该组织领导对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全面检查,进行必要的面试。面试应该由省级招生部门统一组织,为了方便考生在各地(州、市)设置一个地点。面试成绩作为全国各高校学前教育招生的参考与依据。除了按照国家有关师范专业要求外还应该注意考生的仪表是否端正大方,手指完好无损;行走步态无明显跛;脊柱无明显侧弯;无驼背;在面试时要展现出自信,展示考生唱歌、跳舞、画画等潜力。如果录取学校只看网上提供的考生信息,还是很难发现有些未来不适合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缺陷的。的确,目前很多幼儿园管理者在挑选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做教师时首先就是看应聘者会不会唱歌、跳舞、画画,也许这些招聘方式存在问题。为了尽量避免用人单位在招聘幼儿园教师时,重视艺术方面能力而出现宁可要中职毕业学生而舍弃学前教育本、专科毕业生,面试应该是最低的底线。

[参考文献]

[1]蔡迎旗.时代变迁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J].当代学前教育,2007(3).

[2]郭尚花.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洪国伦.知识经济的呼唤:科学启蒙教育[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6(6).

[4]劳凯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彭世华.学前教师教育急需加强和完善招生计划调节[J].学前教育研究,2006(11).

[6]文隽永.乡镇没有幼儿园,黔南州学前教育现状堪忧[N].贵州都市报,2010-08-10.

[7]杨云慧.力争3年内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示范园[N].中国教育报,2010-03-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