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23 00:29:56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篇(1)

好词:

巍然屹立 万壑千岩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奇山秀水

峰上有峰 山明水秀 山势雄伟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巍峨壮丽

森林葱郁 山势雄伟 峰峦突兀峻拔

耸入云霄 高耸入云 直指云霄 气势磅礴

好句:

1、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的画卷也不上的美丽风景画。

2、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3、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歇,一片朦胧幽美将不存在。这时,听得远处传来阵阵猿猴与鸟雀频繁的鸣叫,远处能依稀看出它们的影子。傍晚时分,夕阳收起了灿烂的晚霞准备坠落,而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争先恐后,似乎是要欢送夕阳。

4、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

5、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有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圈圈涟漪的时候,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6、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跋涉过连绵起伏的燕山,却从没有看见过桂林这样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屏,像芙蓉,像玉笋,重峦叠彩,绮丽清秀;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它就会栽倒下来似的。

7、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8、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9、烈夏,溪水哼着欢快的小曲,一路向东逝去,荡起的水花溅在人们脸上,沁凉沁凉的,使人神清气爽,万物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画面,格外美丽。

10、第二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却发现经过一夜风雨的玉苍山,竟是如此的美丽:蓝蓝的天空下,阳光明媚,参差不齐的山头上遍布着神态各异的石头。昨夜的那一场雷雨,昨天的那一场烟雨仿佛就是早已化为灰尘的梦境。

11、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12、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13、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声音。一道道山泉,一棵棵树木,一枚枚花朵,一株株小草,甚至是空气中的一颗微尘,只要你用心聆听,去发觉,去感受,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与我们是那样的亲近。

14、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15、山之美,在于巍峨高耸,险峻挺拔,悬崖峭壁,峰峦重叠;在于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在于草木青翠之上,好鸟相鸣其间,晨曦中那一缕微光,暮色中那一抹晚霞。

16、它蕴藏着祖国大地的水资源。他胸怀广大,为了让它的孩子们――水娃娃,能够得到自由,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于是让它们自己独自奔流,现在成了江河湖泊,它把自己所拥有的和人类分享。

17、山无语,山无需多言,山的风流不必包装作秀,天然一副“酷”样,在那儿,就是好。是读山的人,但是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一个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时。

18、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19、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20、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21、水之美,在于其烟波浩渺,澄净如练,瀑流飞逝,涛叠浪涌;在于清泉汩汩,小溪潺潺,溅玉飞珠,光影如幻;在于水草摇曳其中,条鱼穿梭其间,稳静中那一份含蓄,激越中那一种飞扬。

22、漓江的水真多呀,满满填充河床,太阳照射着漓江,江面上泛起点点金光;漓江的水真静呀,静得仿佛听见她在你耳边低语,偶尔微风飘过,清脆的水声就像小姑娘在轻歌;漓江的水好柔呀,柔的让人忍不住去抚摸她,却又不忍碰皱她。微风掠起波澜,好像亭亭的舞女拖着裙幅,她是那样软,那样嫩。

23、这堵石壁似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山巅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毯帽,黑绿从中,岩壁里蹦蹿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24、高高的峰顶如利剑插入云霄,矗立在天地之间。高耸入云的山脚下,是一条小溪,潺潺的溪水清流见底,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出溪底的砂石。溪水两旁的石壁色彩斑斓,各种颜色交相辉映,映出的溪水的影子,都是五光十色的,石壁上长满了青葱的树木和四季常青的翠竹。苏东坡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竹》短小但精辟诙谐地写出了竹对文人墨客的重要性。

25、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

26、雨天泛舟,我欣赏到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米点山水,用饱墨挥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山色空蒙的景色。要传神地描绘眼前的这幅景致,非米点技法不可。

27、暖春,经过春风吹拂和春雨的滋润,大地充满了生机,小草换上了嫩绿的春装,伴随风的吟唱,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鸭子在湖上溪水,似一朵朵黄花点缀在湖面上,正如苏轼的那首诗一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把春天生生不息的活力描写得准确、形象,令人叹服。

28、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多么美妙!

29、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30、它高高在上,超越芸芸众生,而顶峰往往云遮雾掩,更激发了人们的想象。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见。”无不显示出山的伟大。

31、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32、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33、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

34、水,那么灵动清丽,令人神往遐思;水,那么雄浑澎湃,充满了无限激情。有时人称柔情似水,有时又说咆哮奔腾,这就是水的个性。瀑布的壮丽,波涛的汹涌,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恒。

35、江水穿山破壁,气势汹汹奔腾而下;奔腾叫嚣的江水,如瀑悬空,砰然万里。

36、大地何其广袤,而山其实更壮阔。山的面积是陆地的三倍。山虽然以石为怀,却从不嫌弃泥土,始终与泥土相依相伴。山虽然雄奇伟岸,却甘愿把泥土表露在自体周围。人们赞叹山之伟大,而山却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峰巅。山因为有泥土,孕育了坚贞不渝的青松,青松以其苍翠葱茏描绘着大山永远不老的情怀。山正因为有泥土为伴,方衬出挺拔茂盛英姿勃发青春常在。

37、它是那么巍峨而高耸,有多少人想到那峰巅观赏那美丽的风光啊!但要想到达那峰巅,必须得通过高山的考验,它是一名精神的考验师,它身上蕴藏着各国的沙石,它是那样的陡峭。崎岖,它只让不怕艰辛,有顽强毅力的人到山顶上观光;而那些半途而废的人们永远看不到山顶的美丽风景。

38、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39、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留恋往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着人们去采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40、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篇(2)

好词:

高山 群山 奇山 荒山 山坡 山林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峰上有峰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山石壮胆

好句:

1、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2、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3、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4、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

5、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6、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7、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8、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9、峡江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

10、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好段:

1、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了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未有人惊醒它们的梦,从未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连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2、大山,有时像昂首天空的雄师,有时如梦中惊醒的猛虎。它,会咆哮,会怒吼,那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那气魄有排山倒海之势。它,似叱咤风云,腾云驾雾的蛟龙;它,似自强不息,展翅飞翔的胸鹰。它的沧桑记载了历代王者的欲望,它的雄浑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兴衰。它,高亢激昂如奔赴战场的士兵,奋勇杀敌;如保家卫国的勇士,舍生忘死。

3、“呼-呼-呼”狂风呼啸,冬天到来,山上白雪皑皑,寒气逼人。眺望远处,只见云雾环绕,山峰若隐若现,如同仙境一般。山腰间也飘着白纱般的云朵,美极了!山顶上,大家在尽情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在奔跑;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捉迷藏……天空中飘荡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4、家乡的大山啊,你一年四季各有独特的美。你不仅给了我们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还给了我们春天的希望,秋天的收获。你养育了世世代代勤劳的铜鼓人民。家乡的青山绿水啊,你为铜鼓人民捧出了的是一座座金山银山。

5、山,起于地球内衣的皱折。这皱折将地心的挪移表述:迭起的山峦下曾有过热流与错移,也有过山峦成长的冲动。山在岁月和季节的抚慰下一点点成长,一段段拔力。有一天它们把皱折的影子甩掉,结伴组成了山脉。

6、山是朴实的,看,那一片树林,一汪清泉便是它娇好的容颜。人们费尽力气攀上山顶,就是为了一睹它的秀美与壮丽,可是它却偏要让你累得快趴下了,才肯羞答答地揭开那面纱,山的壮美又让多少人拜倒在它的脚下!

7、傍晚,我伴着晚霞,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是那样的红,连大山也被映红了。我望着那雄伟的大山,觉得它像一位严肃的军人,又觉得它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我心里甜甜的。我不光只爱我家乡的大山,我更爱我的家乡!

8、极目远望,方圆几十里尽是波涛翻滚的石海。有龙潭虎穴一样凝固的漩涡;有悬崖峭壁般的石缝;有狂呼怒吼的巨浪;也有鱼鳞般平静的波纹,真是千姿百态。更值得惊奇的是:在巨大的岩石缝隙中,竟长出一棵棵碗口粗细、婀娜多姿的松树和一些婷婷玉立、华美洁白的桦树,还有其它一些不知名的姿态优美的树。

9、爬行在曲折峻险的栈道上,嬉戏于峡谷蔽日的丛林中,沐浴在腾空飞落的瀑布梅雨下,眼睛变得越来越明亮,心灵变成愈来愈清澈。行走在九如山的山水之中,喷涌而出的山泉,山涧中飞挂的瀑布,永不停歇的溪水,坦荡纯净的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真谛,生命存在的意义。

10、峒山的坚强、沉默、不鼓噪、不张扬的个性原是一种平实的生活态度。不随波逐流,悄然孤立于流俗之外,遗世而独立。铜山的恬静、安闲,又在你的心灵上注入了一份闲适的清泉,为你冲淡世间生活琐事带来的烦恼,释放压抑和疲惫的心灵。山与山形态各异,或雄伟,或奇诡,或傲然。各自坚持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韵质和风骨。果真能撼人心扉,启人心智者,也不必是世人景仰的名山,哪怕是平常人能随兴游览的蕞尔小丘,峒山即是如此。峒山,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屹立在矿野之上,卓而不群自是千山万岭中的另一种典范!

11、山,有着宽阔的胸怀。她能拥抱轻柔-将美丽和色彩播撒山间;它也能将高大和伟岸种植,让威武的翠柏,挺拔的毛竹和千年的银杏,与她一起,把高大、伟岸和挺拔雄奇演绎得完美无缺。

12、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13、我曾登临黄山,赏过庐山;这次峒山之行给了我不同以往任何一次登山的感受。人们登山,或感其雄姿挺拔,或惊其险峻幽深。仰看悬崖陡峭入云,面壁而立,使人慨叹人生之渺小,如沧海一粟;环眺远山之绵延,却又逐起夸父逐日之志。

14、两岸的青山秀丽多姿,逶迤不断,奇峰怪石林立。十二峰点缀在大江两岸,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巫山神女伫立在长江北岸,迎朝阳,送晚霞,真是鬼斧神工,不愧为大自然的杰作。这里不时有瀑布从山间扑向江心,溅起一片水花。江水随着山势的变化,九曲盘折,峰回路转。我在船头看得目不暇接,不知不觉就过了这如诗如画的巫峡长廊。

15、从平地里赫然抖起一座柱形的山峰,腰缠绿,头顶翠,青衣侠士般岿然傲立,横看如大纛,侧望似长鞭。近处,又一座山峰像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的苍鹰一样,忠实守卫在长鞭旁,好个“神鹰护鞭”。

16、山的内涵不在她的外在给予了我们多少,也不在她内里包含着多少。而是在于她的性气、她的精神和她无论立足何处永远保持的那种持重、守望、巍然和凝重。她的深处收纳了古刹多少晨钟暮鼓的声响,这声响又引领来了多少朝拜的香火…山在虔诚面前滋长了灵性,山的灵性让虔诚的香火更加旺盛。山造就了福祉,福祉把善良和慈悲传播。

17、山,让多少人抬起了仰慕的眼神,让多少志士幽居铭志,让多少民族的忠魂热洒鲜血,还用袒露的胸襟承接了多少抵寇的长城……山的巍峨,山的高大,山的耸立,山的气魄是山精神的骨架,也是人性的脊梁!

18、美好的东西一如美好的瞬间,对往事的眷恋,对人生的无悔,淡淡山,那麽唯美,静静水,那么深邃。带着对生活的向往,对自己的眷恋,静静的走过人生的渡口,闲月清风静如水,繁星野鹤淡如山,山水的和谐,生活的纯美,静静如水,淡淡如山。

19、山,是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一种内涵、一种奉献,一种脊梁,也是一种自然的演练场……20、清凉的雨滴,不时从松端落下,那是山借雨雾的别样招呼吗!恭候眺望迎客松、依依话别送客松、并肩齐眉连理松、清雅弹奏竖琴松……知名或不知名的漫山苍松,清颀、伟岸、挺拔、孤傲,深深扎根在瘦土岩隙,成为山的形象,山的代言。站立松下留个影,松峁然无语,人的心中,却刻下一生难忘的印记。

21、虽梁大山无言,然非无声。那父老乡亲敬神的鞭炮,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山泉,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清泉,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古柏,是梁大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对梁大山流逝岁月之记录。()

22、然而峒山以另一种风姿引人入胜——-这是故乡的山,一草一木都带着江南的湿韵、鲜绿、却敦厚朴实,韵味天然。此次登山没有以往登山时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峒山,它绝对不让你感到高不可攀,它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坡度舒缓,让你在平实的的步履中稳步行走,给你以平安、踏实的信任之感,别有一番温馨,一番亲情。这是故乡的山独有的温候,是长者对子女的爱抚之情!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篇(3)

高山 群山 奇山 荒山 山坡 山林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奇山秀水

峰上有峰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好句

1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2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3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4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5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6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7峡江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

8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

9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10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好段

1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

2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

3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4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5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篇(4)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被语段中的景物描写之美所折服,而初中生对景物中的动静之美领悟不深,下面是我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对动静结合美的几点思考。

一、动静结合的美学效果。

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面的恬静美 “明月松间照” 描写静景,目之所见,用皎洁的月色透过松林叶子的朦胧、清冷来描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清泉石上流。”描写动景,此句不仅有目之所见,而且有耳之所闻,静景中有声音美,静态描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互衬托,用清澈的泉水流过石上发出的清脆声响,来反衬月夜山村的寂静美。即使画面清冷,也很活泼,毫无寂静之感,正描绘出了静而不死的一种恬静的境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依据声音来猜想竹子的动,回家的浣女的穿林动态美画面历历在目。后句写所见之景,可以从莲花的摇动想像出船划过水面,碰动莲花菏叶的优美声音。这两句用洗衣女的欢歌笑语以及荷叶晃动的动景,来反衬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这两句写人的动态,与上面写物的静态与动态,动静相得益彰,静中有动,动中又有静,似乎让读者就处在一个清新优美、静谧的画面中,真是动静结合所达到的美W效果啊。

二、动静结合的不同类别美

1.化动为静美

化动为静就是用静态的词语描写动态的事物,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时,诗中的“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两句对仗非常工整,创造出的意境也很唯美,诗人眼前的泉水从上空飞泻而下,此景原本应是动态之景,可是我们的大诗人出奇地用“挂”字,这样就化动为静了,全然让我们联想到山峰的峻峭以及泉水垂直落下的壮丽景色。

2.以动衬静美

以动衬静就是灵活运用动态的景物去对比、衬托静态的景物。如:著名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山林的清幽。动态的景物“蝉噪”、“鸟鸣”把整个山林的寂静表现得更加深沉。

3.化静为动美

化静为动即赋予静态之物以生命,让静态变成动态。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句中的“山”与人像一对恋人一样含情脉脉地相互对视。此句中拟人化的化静为动,物与人互为知己,倾心相娱,这样的写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意境。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此两句化静为动,顿成佳句,更是巧思妙想,让人拍案叫绝。 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护措的感情,山对人有友爱的感情,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瞬间有了人的情思,使全诗生动活泼。青色,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诗意盎然。特别动人之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似乎刚从远方匆匆赶来,热烈而兴奋,情急心切,顾不上敲门就闯进院子送上礼物。句子自然,无斧凿之迹,隽永清新,韵味深远。

4.动静结合美

在语文课文中,运用动静结合写法的很多,的《沁园春 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让动态之景与静态之景相互衬托,冰封寂静的画面中显现雪花飞舞的灵动之美。从“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读者既感受到静态美的长城、大河,舒展柔美,又领略到动态美的群山、高原, 奔腾壮烈,此两处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更加表现出了那种积极的心态,竞争的活力和开朗豪迈的精神。

三、如何领悟景物动静美

1.描写的景物气氛是否热烈

景物气氛热烈的就是动态描写,景物气氛肃静缠绵的就是静态描写。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宋祁的《木兰花》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动态描写,因为枝头的红杏,如火如荼,气氛非常热烈,一个“闹”字全然点染出来。此句把无声的画面,幻化成了蜂飞蝶舞,春意盎然的热烈景象。似乎在你眼前有群鸟竞唱的气氛。闹字既描绘出红杏的纷繁,也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的热烈氛围。“闹”字中既有色的氛围,又有声的氛围,一个字氛围全出。这种热烈氛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

2.描写的景物是否发声

发声的景物就是动态描写,反之则为静态。

王维的《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两句。鸟发出了声音,此句就是动态描写,鸟鸣是动的景物,这样使整首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死板,作者也通过动态景物的描写,春涧的幽静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说明事物有着矛盾着的双方,它们是互相依存的。

3.描写的景物是否运动

描写的景物如果是动态的就判断为动态描写,反之可视为静态描写。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时,诗中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景物运动的,所以是动态描写。气蒸云梦泽描绘出湖滋养哺育广大的沼泽地带,使那些地方的佳木葱茏。波撼岳阳城衬托出湖的激情澎湃,好像忽然间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无边无际的天空都似乎在水中晃动。巨大的城市变得特别渺小了。放眼望去,整个浩淼的湖面是运动着的。“蒸”字给人万马奔驰的运动之感;“撼”字让读者联想惊涛拍岸的运动之景。

三、动静结合的美源自不同的描写对象

1.自然景物中的动静结合美。

古往今来的文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不仅关注静态时的柔美,而且还从细处着眼洞悉自然景物动态时的风采,常常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彰显自然景物的生动形象美和整体美。如:郦道元的《三峡》中绘景做到了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其中“素湍绿谭,回清倒影”一句中的“素湍”“回清”是动态之景;“绿潭”“倒影”是静态之景 。此句运用动静结合,把水有活了,写得有生命了。再如:“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句中静态景物 “怪柏”,动态景物“悬泉瀑布”,更形象地是“飞漱”一词,写出了泉水瀑布在急速向下流动, 此处的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体现了作者描写时的张弛有度。

2.人物描写中的动静结合美。

不但描写自然景物时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而且描写人物时也同样可以运用它。如在描绘人的外貌,神态,姿势等时,可以在生活观察的基础上,提炼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某个特定的动作来写。运用动静结合可以全面展示出一个人物的特征,尽量达到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的完美统一。

四、借用修辞,静态变为动态美。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篇(5)

“语句扩展”是2000年高考新增设的一个考点,是“考纲”明确列出的重要考点之一。它是依据具体要求把一组词语或一句话扩展成一段活;或是依据命题的特定情景规定拟写一段话。其目的是通过遣词造句,将原先比较单薄的句子变得丰满起来。它着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纵览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都不约而同把语句扩展作为必考题,考查的频率很高。据近五年的试题分析,语句扩展考查的试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运用提供的一组词语扩写成一段连贯的话;②合理想象,展开语句,写一段内容丰富的话;③根据提供的诗句,发挥想象,再现诗意,写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话;④根据情景,阐释话题,写一段生动或富有哲理的话。⑤设定场景,触景生情,写一段难忘的生活片断的话。试题的设计大多来自现实生活,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体现实用性;有的题料选自语文教材中的名人名篇,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因为这类试题内容的设置大都贴近生活,或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式在一个时段内又相对比较稳定,所以便于考生正常发挥,难度一般都不会太大。

然而,由于一些考生在复习迎考中对语句扩展类试题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缺乏生活体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限,高考应试中的失分现象比较普遍。常见的出错类型有:①另起炉灶。语句扩展与病句修改、句式转换题有相同之处,就是要保持原句的基本面貌。有的考生在扩展过程中改变了原句的本意,甚至丢开原句,任意发挥,搞得面目全非。②不合情境。扩展语句题一般都明确给出或在前后文暗示了要按照一定的情境进行扩展,有的考生不顾具体要求,扩展的语句游离于规定的语境之外。③偏离话题。有的考生对试题的理解有偏差,把握不住扩展的中心或重点,舍本逐末,以致于偏离了话题。④缺乏意蕴。意蕴丰富是语句扩展的较高境界,它要求不仅写得“对”,更要写得“好”,在诗意再现类题型中尤为重要,这也成为语句扩展能否得高分的分水岭。有的考生答题时尽管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符合扩展的基本要求,但整个扩展的话语缺乏意蕴,缺乏文采,仍然得不到理想的分数。⑤语意不连贯。语句或语段虽然完整,但句与句之间衔接不当,达不到连贯流畅、文从字顺的要求。

二、解题技巧

1.词语组合类

该题型往往要求运用所提供的几个词语写一段话,或描写一种情景,或阐发一种哲理等。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或要求有明确的重点,或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这类扩展的要领是:内容符合题干要求,语意完整;必须使用题目要求使用的相关词语;准确运用题目要求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语言连贯、顺畅、简明;字数符合要求。

2012年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案示例]初冬时节,窗外的银杏树像步入中年的妇女,在疾风骤雨中瑟瑟发抖,不停地着。又一阵狂风,凋零了它仅有的几片黄叶。

[技法印证]这段描写性文字巧妙嵌入题目中所给的四个词语,将银杏树比喻为“中年的妇女”,又用拟人手法写它“瑟瑟发抖”“着”,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完全符合题目要求。语意完整,语言流畅,文从字顺。

2011年天津卷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答案示例]海南,那美不胜收的风光,那妙趣横生的漂流,海滩上怡然自得的漫步,给力的民族舞蹈……真让人陶醉。

[技法印证]答案以海南风情为描写对象,围绕中心,选取题目中所提供的“美不胜收”“妙趣横生”“怡然自得”“给力”四个词语,组成一段连贯的话,表达了对海南的由衷赞美。语意完整,语言流畅。

2.丰富句意类

这种题型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使之具体,生动,内容充实。丰富句意类扩写的要领是:明确句子的主干,准确添加修饰语或限制成分,对句子进行扩容;严格按照原句的内容进行扩写,不能改变原意,天马行空,随意发挥;语言力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2010年广州模拟题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00字左右。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答案示例]腾空而起的焰火,像一条条飞天的巨龙,直冲云霄,伴随着艳丽的色彩,炸开了,闪亮着,光彩夺目。人们昂着头,有的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天空,有的舞动着双手,有的还有节奏地跳跃着,惊奇、兴奋、欢乐……快乐无不写在脸上。

[技法印证]原句是个叙述性句子,内容比较单薄。答案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正面描写腾空而起的焰火的色彩、形态、光亮,再从侧面描写观众不同的动作、神态、表情,把原句渲染描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文段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文采。字数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符合题目要求。

2013年湖北黄冈模拟题根据下面这个单句的内容,以“诗”为陈述对象,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这个单句扩展为生动形象、丰富细腻的复句。(不少于70字)

一首好诗,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答案示例]一首好诗,就像一朵浪花,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渺;就像一钩弯月,叫你去想象夜空的宁静;就像一颗露珠,叫你去想象黎明的清新,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技法印证]答案以“诗”为陈述对象,紧紧抓住“好”“想象”等关键词,运用丰富的联想,把“诗”分别比作“浪花”“弯月”“露珠”,突出一个“好(美)”字;三个比喻又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象生动。

3.诗意再现类

所谓“诗意再现”,就是根据命题提供的诗词名句,要求考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进一步扩充诗意,使诗句的意蕴更加丰富,使诗的意境或富含的哲理更加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这类扩展的要领是:全面理解诗意,整体把握情感基调;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动词、形容词等,进行合理的联想扩展;抓住诗中的重要意象,驰骋想象,大胆渲染,再现意境;符合题目中修辞、字数等其他要求。

2010年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个字。

[答案示例]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无忧无虑。

[技法印证]扩展“竹喧归浣女”一句,抓住了原诗中“竹”“浣女”“喧”几个重要的意象或动词,然后进行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把诗句烘托渲染得更具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美妙意境。运用比喻描写“话音”和“笑声”,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更富韵味。完全符合题目明确提出的三项要求。

2010年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诗人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80字以内)

[答案示例]诗人信手采了几朵,抬头不经意间与秀美的南山相遇,只见那落日余晖中的南山像一幅水墨画,青山如黛,绿水长流,鸟语花香,鹿影隐现,诗人深深陶醉其中,忘了一切!

[技法印证]答案紧紧围绕“南山”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精描细画,再现“南山”美景,不枝不蔓,中心突出。诗人的“采花”“抬头”“陶醉其中”“忘了一切”的动作、神态描写无不表现出“悠然”之情,符合题目要求表现的感情基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南山”美景描写得如诗如画,令人神往。语言清新而富于文采,字数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4.话题阐发类

“话题阐发类”的形式是,题目给出特定的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这一话题进行补充扩展,使之形成意思完整的语段,或展示某个画面,或叙述某个事件,或揭示某种哲理。这种题型难度较高,能考查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其解题要领是:紧紧围绕“话题”合理展开,不能节外生枝,游离于话题之外;准确理解语意,把握好感情基调,根据题目的要求,构造出合理的情景;要恰当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努力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文采有韵味;符合字数要求。

2012年西安模拟题以“北雁南飞”为开头,按要求各写一段话,每一段均不超过60字。

(1)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运用议论性的语言并蕴含一定的哲理。

[答案示例](1)北雁南飞,它们或“一”字排开,或组成“人”字形。它们振翅于秋日碧蓝澄澈的天空中,仿佛一首美丽的小诗,又像一幅淡雅的国画。

(2)北雁南飞,是北方的寒冷在驱赶,还是南方的温暖在呼唤?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们始终朝着梦想、朝着春天的方向展翅飞翔!

[技法印证]答案中的两段话都以“北雁南飞”为开头,紧紧围绕中心“话题”铺展开来。第一段文字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力展示雁群的淡雅之美;第二段文字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进行大胆推测,揭示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梦想、都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哲理。语言生动,富有文采,并给人以激励。

三、冲关演练

1.请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议论性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语言连贯、得体。不少于80字。

正能量 污浊 魅力 光盘

2.展开联想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生动。(80字左右)

踏花归来马蹄香。

3.请将下面两句古诗改写成一段话,生动展示诗歌情景。(60个字以内)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根据下面这首现代小诗,展开想象,扩写为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篇(6)

一、领悟感情

此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义及诗中景物形象的理解,调动联想及想象,将作品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整合,从而理解作者所抒之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心情?或: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看清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传达的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2 了解作者。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旨趣、作品的情感倾向。3 辨析题材。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及隐逸思想;分别诗,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或劝勉安慰;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思乡诗,表达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4 借助意象。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表达较固定的情感。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子规、猿啼,常与悲伤之事联系在一起;鸿雁,常指书信,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

答题格式:本诗描写了……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例:(2011年凉山中考题)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题目: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之情。

二、品味字词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是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的,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提问方式:句中加点字(词)用得精彩,为什么?这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方法指导: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还要掌握一些术语,用来回答该字词的作用,如用典故的字词,采用“委婉”、“含蓄”等词语;描写性的字词,采用“准确”“生动”“清新”“质朴”“耐人寻味”等词语;动作性的词语,采用“生动”“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答题格式:含义+修辞+描写的景象+抒发的情感(如没有修辞手法就省去“修辞”这一点)。

例:(2011年衡阳中考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目:“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参考答案:“悬”是端端正正高挂着的样子。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之景表现出来,抒发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三、赏析诗句

诗中的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值得推敲玩味。

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儿?请赏析。诗中的名句是哪句?请赏析。

方法指导:欣赏诗句的妙处,先要整体把握,弄懂全诗的主要意思,再去赏析所给诗句。古诗的表现手法包括:用典、对比、烘托、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答题格式:修辞+描写的景象+表现手法+抒发的情感。

例:(2011年德州中考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题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参考答案: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描绘了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的雄浑阔大景象,诗句动静结合,借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篇(7)

【考点透视】

中考古诗词命题的主要依据是“一标一纲”,即《课标》和《考纲》。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就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丰富,客观题仍居一席,主观题则一路高歌,其中也不乏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中考古诗词的命题,相对比较开放,点小,角度多,形式也活泼多样,体现了课标和大纲要求。从201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古诗词鉴赏命题情况来看,大体有这样四大方面,包含多个考点和角度,必须重点掌握:

1.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整体感知,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而概括内容主旨,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考查点。此考查点一般是从整体上对全诗进行赏析,多涉及时令、背景、人物、事件、特点等基本要素。这一考点的关键词是“内容与主旨”,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意图的材料,作者表达的情感、阐述的哲理,或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总结。命题的角度有: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理解或概括某一诗句的内容或其特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阐述了什么样的哲理?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等等。题型主要有填空、简答,还有少量的选择。

【典型例一】(2012四川安顺卷)考查的诗歌:《蒹葭》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解析】这两道题考查的是景物内容和情感主旨。解答第10题,先要圈出描写的景物在哪里,看看这些景物有何特征,是什么季节的,从中提炼出相关的特点简要概括。如: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解答第11题则相对简单,稍加分析诗中人物的表现及其内容,便可理解。抒发的是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典型例二】(2012广东梅州卷)考查的诗歌:赵师秀的《约客》

12. 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春 B. 暮春 C. 夏季 D. 秋季

13.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 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解析】第12题属于时令把握。这里可重点分析诗歌的第一二句,从梅雨时节、青草和蛙声,不难判断是夏季的景物特征,故选C;第13题属于情感把握,则重点分析诗歌的第三四句,“有约不来”,喜从何来?故B不正确。

【典型例三】(2012贵州六盘水卷)考查的诗歌:《过零丁洋》

25.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么样的境地?

26.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两道题属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第25题可抓住“山河破碎”和“身世浮沉”两个关键点以及所用的比喻来分析各自所处的境地。参考答案: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第26题理解千古名句的思想感情,因众所周知,相对容易些。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解答此类试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反复阅读诗句,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不要忽视诗词题目、小序和注释中提示的内容或隐含的信息。分析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纵横联系内外知识,选准角度,审慎作答,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解题入格】

(1)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2)分析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3)体会诗歌情感: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2.体味意象意境,描绘景物画面

任何作品都会表达一定的主题或情感,而诗歌中主题或情感的表达,则大多依赖于意象、意境的创造。所谓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如桃花、梅花等四季物象,柳、月等表意物象;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结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作者的内在情思的统一。理解诗歌,把握诗意,自然离不开对意象、意境的分析、体会。因而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这类考题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和形象,体会作品的情境、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命题的角度有: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或对某一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情境进行扩充性描写等。题型主要有填空、简答和描述。

【典型例四】(2012山东临沂卷)考查的诗歌:王维的《鸟鸣涧》

9.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意象、意境的把握能力。只要抓住其中描写的景物,综合这些景物的特点便可解答。答案: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景物2分,答对两处1分,答对三处2分,意境2分)

【典型例五】(2012广东湛江卷)考查的诗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解析】这道题直接考查意象的准确把握,扣住首句中描写的景物即可。答案: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

【典型例六】(2012四川宜宾卷)考查的诗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16. 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17.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解析】这两道题考查意象把握和画面描绘。第16题,可扣住题干中“‘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在二、三、四句中找出描写的景物即可。答案: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第17题画面描述,主要是扣住这几句中的景物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运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分)

【典型例七】(2012浙江丽水卷)

过 湖

俞 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也是进行画面描述,可仿照上文的形式,抓住“山色”“画轴”“白鸥”等景物,展开想象,生动描绘。参考示例:远处群山若隐若现, 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要读懂诗歌: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首先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然后概括形象特点,最后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分析诗歌意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物象。鉴赏诗词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解题入格】

(1)理解诗歌意象、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2)分析诗歌形象: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意象的词语。②概括意象特点。③理解意象中作者所寄予的情感。回答是:(1)是什么意象?(2) 意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 意象的意义是什么?

(3)体味诗歌意境: 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1.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思想。)

3.把握技巧手法,分析诗歌妙处

诗词的形象、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借景抒情、对比映衬、动静结合、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运用典故等。那么赏析诗歌,自然也就离不开它们。命题人往往会结合诗歌的实际来设点考查。命题的角度有: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题型主要是选择、填空、简答。

【典型例八】(2012四川南充卷)

赠从弟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惧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这两道题从语言表达和表现手法上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道题,可抓住“盛”和“劲”来分析: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第(2)道题,从山松与“本性”,可推断作者是在借景写人(抒情),托物言志。答案: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典型例九】(2012河北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9.请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解析】这两道题从分析描法及其作用上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联系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中心思考,回忆结构上的作用和名句赏析的要求来答题。第8题: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第9题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典型例十】(2012江苏扬州卷)

【甲】论 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

杜 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9.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解析】这道题从写作手法上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通读全诗,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找出对比点加以分析。参考答案:甲诗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引领时代之的观点;乙诗 王杨卢骆与轻薄者的对比 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如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分析技巧手法,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解答时要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并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有什么作用。

【解题入格】

(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具体为: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4.品味语言精妙,赏析经典名句

赏析诗歌,离不开品味语言。这类试题主要包括对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等,要求考生能体味诗词语言的精妙。命题的角度有: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或赏析诗眼,领会诗中某个字、词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写得最妙的一联,剖析整首诗中最震撼人心的诗句等。题型多见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品述题、批注题。

【典型例十一】(2012湖北襄阳卷)考查的诗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 ”字用得好,妙在: 。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解析】第10题从字词的锤炼来考查学生的品味语言能力。“炼”字者一般以动词、形容词为多,此句中显然是“卷”字,我们可以从字面上以及出猎场面上来品味其妙。如:“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第11题属于名句赏析。我们可以从手法、内容、情感方面来理解。如:(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

【典型例十二】(2012贵州铜仁卷)考查的诗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组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解析】第(1)题比较容易回答。首联中能反映作者境遇和心情的只有两个形容词词组,即“凄凉地”“弃置身”。第(2)题,说“理由”实际上就是在赏析这一名句好在哪里。可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进行。答案: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典型例十三】(2012湖北荆州卷)考查的诗歌:杜甫的《春望》

9. 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解析】本题属于名句赏析,抓住手法、内容、情感三点即可。如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的残酷现实。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典型例十四】(2012湖南娄底卷)考查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6.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赏析。这是一对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对此,要分析其传神之处(参照名句赏析的方法),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哲理。参考答案:“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鉴赏常用语,如: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解题入格】

(1)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品赏名句: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展现等)什么情景等+抒发什么情感。

【考查趋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