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8 22:11:10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篇(1)

关键词:软土勘察特征内容要点问题

Abstract: The presence of soft soil, to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engineering to bring substantial economic impact, so do the soft soi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economic, will bring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soil and soft soil survey of the content and points of soft soil survey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soft soi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Keywords: soft soil survey, features, content, key points, the problem.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高速公路的修建中,时常会遇到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分布面积较大的第四系软土类区域。而针对这些区域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以及进行加固处理等问题,已成为摆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

一、软土的基本特征

所谓软土就是指自然状态下其孔隙比大于或者等于1,且水分含量大于液限值的细粒土,如: 淤泥、泥炭、泥炭质土等. 软土的主要特性如下:

1、触变性能: 此种性能是指当软土受到外部干扰的时候就会出现结构性的破坏,导致其强度出现大幅度降低.软土地基在受到振动负荷后就会出现侧向的滑动或者大幅的沉降或者基础下挤出的情况.

2、流变性能: 软土在承载后就会因为压力而变形,本身的空隙逐渐变小因此本来含有的水分就会排除,同时还会在载荷的作用下出现一种剪切变形,此种情况就是软土地基的流变性.

3、压缩性强: 软土因为空隙比较大因此其压缩性较大,即压缩系数很大,所以建筑如果以软土作为地基则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沉降.

4、强度差: 根据实际检测,软土在自然状态下其抗剪的强度往往较低,这就使得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差,软土边坡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因为剪切力而出现破坏失稳.

5、透水性差: 软土的含水量虽然较高但是其表现出来的透水性较差. 对于地基排水固件是否不利,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沉降的时间延续期限长,甚至可以达到数年以上.在加载的初期基础中的会提高空隙水的压力,从而影响整个地基的强度.

6、不均匀: 因为软土是形成与沉积的环境,因此自然条件下土质的均匀性较差,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容易引发不均匀的沉降

二、软土勘察的基本内容与要点

1、软土勘察的内容

软土勘察主要包括了: 软土的形成类型、埋藏情况、分布和发展规律、层理特征、渗透性能、立体分布的均匀性、表层硬壳的厚度、地下硬土层的情况等等; 对软土的固结情况进行勘察,强度、变形特征以及随着应力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并且了解其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情况; 软土中存在的地貌形态差异、填土、河道等的分布范围和深度等;地下水埋藏的情况,分析其对施工材料、安全设置、环境等影响.

2、软土地基勘察的基本要点

软土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工程性质、场地形状、勘察分段、成因类型、复杂情况评价等都应当考虑在内. 当土层出现复杂变化时应对此位置进行加密; 勘察中钻探取样的时候应结合原位置测试的结果,去氧应利用薄壁取土装置,原位测试应采用静力触探或者十字板剪切试验完成.

3、软土剪切试验

当软土的加载和卸载的频率过高的时候其内部的水分形成的空隙水压消散速率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应采用自重压力预固结德尔不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对透水性较低的粘性土质可以采用无侧限的压强度试验或者十字板剪切试验来完成测试; 当软土排水速率快切施工过程缓慢的时候应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或者直接剪切试验获得数据; 对土体可能发生大的应变项目因此测定其残余的剪切强度必要的时候应将蠕变试验、动态扭剪切试验、动态三轴试验等纳入到检测中.

三、软土勘察应注意的问题

从岩土工程的技术要求出发, 对软土的勘察应特别注意查明下列问题:

1、除土层的一般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外, 尤应查明:

(1)对软土的排水固结条件, 沉降速率、强度增长等起关键作用的薄层与夹砂层特征;

(2)土层均匀性, 具体指厚度、土性等水平向、垂直向的变化;

(3)可作为浅基础、深基础的持力层) ) ) 硬土层的埋藏条件;

(4)在基础影响范围内基岩的埋藏条件、分布与起伏,基岩上部风化程度等。

2、对软土的力学性质的评定, 查明软土的固结历史, 确定是欠固结、正常固结或超固结土, 是十分重要的。先期固结压力前后变形特性有很大不同, 不同固结历史的软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不同特征。要很好确定先期固结压力, 必须保证取样的质量。另外, 应注意灵敏性粘土受扰动后, 结构破坏对强度变形的影响。

3、软土地区微地貌特征形态与不同性质的软土层分布有内在联系, 查明微地貌、旧堤、堆土场、暗埋的塘、浜、沟、穴等, 有助于查明软土层的分布。

4、施工活动引起的软土应力状态、强度、压缩性的变化。

5、地区的建筑经验是最为重要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宝库, 是软土评价、设计和施工安全可靠的保证。

四、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1、勘察目的

为优化建筑场地的方案进行地质比选,提供设计所需的地质依据。

2、勘察方法

软土地基的勘察必须采用综合勘察手段,即钻探和原位测试(静力触探、十字板、孔隙水压力测试)和室内试验(土工、水质)相结合,以获取软土的物理、力学、水理和化学性质。

3、勘察技术要求

(1)地面调查测绘重点。软土地基分布路段的地形、地貌及第四纪地层沉积的关系;软土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基底地层的性质;软土层内的砂夹层的厚度、颗粒组成及排水性能;软土层的埋深、厚度及上下层间的性质;地下水类型、埋深、补给与排波情况,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在软土地基上已建成建筑物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对地基强度及变形的影响程度,以及地基处治措施。

(2)勘探与测试

钻探。钻探是岩土工程中划分土层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能揭示软土的厚度、状态、颜色以及所处的层位,探明地下水的埋深、径流与排泄条件,确定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为保证软粘土不被扰动,地层性质不被破坏,一般以采用干钻法为宜,当需要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软土地基结构发生变化而改变土的原始物理力学性能。对软土取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从取样至试验的全过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样品不受扰动、变形、水分流失等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对细砂层采用标准贯入器取样,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采用薄壁取土器采取三件以上的原状砂样进行颗粒分析及粘粒含量测定。

静力触探。孔位、孔口高程同钻探孔;孔深:穿过软土层,进入持力层3m;静探孔布置原则:布于山前路线纵向、横向软土厚度变化较大处;布于软土内砂夹层的尖灭处,圈定软土及砂夹层的边界、厚度、性质;检验钻孔的地层划分,布于钻孔附近5m 以内。

4、资料要求

(1)文字说明:应阐述软土地基的分布范围、成因类型、厚度、上下层位的土性特征、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必须提供每个路段各层软土的下列指标。

(2)按层位进行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并作出各层软土的e-P、e-logp 曲线图。

(3)作出各路段工程平面图和纵剖面图,每个软土路段作1~2 个典型的路基横端面图(软土厚度变化较大的山前处应多作横端面,以作稳定分析用) 。

(4)作钻孔柱状图,静探孔综合地质柱状图,十字板孔地质柱状图。

(5)其它有关图表(标贯成果N 值图、试验成果表、水质分析成果表、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与应变图、固结系数与荷载关系图、孔隙比与荷载关系图、三轴剪模尔圆图)

岩土工程勘察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

引言

由于岩土体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随机性,其往往表现出复杂的非线,造成岩土工程目前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亟待解决。只有更好地了解岩土勘察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促进岩土工程的发展,为社会经济进步贡献力量。

1 岩土工程勘察的理念和必要性

1.1 岩土工程勘察的理念

不同场地的岩土参数不一样,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时,通过科学理论的计算和分析研究,才能做出最佳的勘察方案,保证勘察设计的顺利。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必须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勘察结果,并制定合理的勘察规则来规范施工项目。

1.2 岩土工程勘探的必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十分繁琐的系统化工作,为了保证项目开展顺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岩土工程勘察必须进行地震效应地调查,判断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第二,还要对深基坑进行科学的核算,通过具体的技术参数信息来安装支护,避免出现积水问题。第三,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需要详细评价水、地下矿物质、桩基的承载力等环节对于建筑物的影响,才能针对出现的勘察难题进行及时地解决。

2 岩土勘察内容

第一,根据地质情况提出针对性意见,进行有目标的治理工作。第二,考察建筑物周边土地环境和特征,科学评价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第三,查明地下水变化情况,全面评价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第四,计算深基坑开挖稳定性,为岩土支护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第五,计算建筑物沉降量,为地基变形提供参数。第六,为桩基的持力层、桩基的沉降量以及单桩的承载力提供设计依据。第七,根据地震的烈度判定建筑物场地土的类型,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3 岩土工程勘察的要点

3.1 可行性勘察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环节中,可行性勘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顺利开展。进行可行性勘察时,必须深入场地进行调查,评价和判断其施工的可行性、稳定性,进行具体的场地看擦,从而获得重要的参数信息,方便制定对应的勘察目标。

3.2 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指的是对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其目的是为了科学选址。初步勘察要检测工程地质情况,根据科学分析确定建筑物的位置。

3.2.1 勘察点、线的布置要求

第一,保持勘察线与地貌单元、地层界线布置、地质构造垂直。第二,将勘察点布置在每个地貌单元上,并且适当加密。第三,根据地形特征选择勘探点布置方式。第四,根据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确定岩质地基、勘探点的布置、勘探线以及勘探孔的深度。

3.2.2 确定勘察点、线的间距

对于土质地基,勘探点、线间距的确定应按相关规范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以加密。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点总数的l/5~1/3,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勘察点、线的间距与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勘探线、勘探点的间距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勘探线间距/m

勘探点间距/m

一级(复杂)

50~100

30~50

二级(中等复杂)

75~150

40~100

三级(简单)

150~300

75~200

3.2.3 确定勘察深度

在进行勘察时,需要结合场地初步目标的重要性,采取对应的勘察孔方法,获得更加符合建筑工程的深度标准。

3.2.4 取样和原位测试

为了能获得岩土的性质变化情况,必须对场地的每一层土进行取样,试样的数量还要不少于6个。同时,岩土取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必须将勘察孔进行合理布局,保证相对平均的间隔距离,而且勘察点的数量也有明确的数据要求,保证勘察孔原位测试信息的准确性。

3.2.5 水文地质工作

第一,调查地下水的埋藏分布,监测水位变化。第二,测量地下水的水位情况,绘制等水位线图。第三,监测地下水渗透性,评定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情况。

3.3 详细勘察

3.3.1 勘察点的布置要求

必须通过精确计算得出建筑物需要的勘察点数量。如果出现主力层波动趋势明显的时候,建筑物区域内必须布控更多的勘察点,分析导致的原因并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处理特殊的基础时,勘察点必须进行特殊地对待,保证独立性;如果遇到复杂的地形地质情况,必须安排探井这种工艺手段进行进行有效地触探,从而找出最适合的布点位置.

3.3.2 勘察深度要求

勘察深度的确定,要以地基的设计原则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的地基设计分为按承载力计算和按变形验算计算两种方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用。

3.3.3 取样与测试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的数量,这是由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的具体情况来处理的,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进行勘探时,每栋建筑物要选择至少3个勘探点。

(2)原状土试样或原位调试数据的数量,每个场地的每一主要土层至少要保证6件。

(3)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者透镜体处理的时候,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进行土试样工作,或者原位测试。

(4)如果出现土质的不均匀现象,就需要适当把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进行调整,增加一些工作量。

3.3.4 地下水

为了系统地了解施工场地的地下水情况,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基坑支护等方法,具体分析当地的水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排查。

3.4 施工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需要随时随地对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做好勘察工作,并归纳统计相关的资料信息,方便日后查阅使用。对于施工勘察来说,必须详细了解建筑物的地基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施工计划。对于基槽的处理,更要保证在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对应的设计修改,不能盲目地根据现有的勘察资料进行绝对性地施工,必须从基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另外,如果是深基础施工,也要事先进行取样测试,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崩塌的情况。同时,在施工时,会面临很多奇形怪状的地质情况,可能有些是之前地面勘察没有预测到的地貌,尤其是一些遍布的溶洞、坑洼、土洞等,需要对其进行查明,判断其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此外,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土坡失去稳定性的情况,更要提前制定预防方案,一旦发生土层地陷或崩塌等不良现象时,一定要尽快做好解决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

4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很多看似比较简单且重复的工作,却极易出现问题。鉴于此,勘察人员必须注意勘察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严格执行规范,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勘察工作,认真总结与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勘察质量、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岩土工程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勘察篇(3)

关键词:岩土工程 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

1、强烈的目标性

岩土工程勘察就是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安全运营提供详细地可靠地地质资料,运用地质力学知识回答工程上的地质问题,以使地质环境与建筑物相适应,从地质上保证建筑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正常运行,并达到合理利用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同时对建筑不利的地质条件进行处理和技术措施。

2、工作内容的专一性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就是为了查清建设场区岩土分布特点及其相应物理特征。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查明建筑影响范围内的土层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较弱土层和坚硬土层的位置及范围,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查明建筑场地内及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提供地基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基床系数等物理力学指标、地基变形计算参数等设计所需工程资料,对持力层及基础形式提出建议,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查明场地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弧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及历史最高水位,提供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建议。提供地下水含量,判断水质和土是否对水泥及钢材具有侵蚀性。提供各土层的渗透系数及基坑开挖时应采取的降水控制措施,并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勘查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涉及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场地类别、评价场地属于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提供场地土的类型,覆盖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等有关地震参数。判别有无液化土层和液化等级等。

3、土的孔隙性、岩石的裂隙性

土体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颗粒之间存在孔隙。对于饱和土,存在固、液两相,对于非饱,为固、液、气三相。岩石存在着或稀或密、或宽、或长或短的各种裂隙,这些裂隙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平直,有的弯曲;有的充填,有的不充填;有的产状规则,有的规律性很差。裂隙的成因也多种多样,有构造裂隙,有风化裂隙,有人为形成,有天然形成……总体来说,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深度、不同成因、不同时一代的岩土性质,很难使用一个规则的、给定的、统一的模板来衡量。

4、岩土的不均匀性

由于形成过程的自然条件不同,产生了自然界中多种不同的岩土类型,因而,也就存在着竖向和水平向的不均匀性,同一场地,不同深度的岩土性质就不一样,即使同一点的土,其力学性质也会随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自然界中的岩石种类众多,风化程度各不相同,土体类型及各种半成岩类地层无法一一枚举,各种地质界线纵横交错,产状各异,更增加了岩土的不均匀性。

5、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测试方法的多样性

岩土是自然形成,岩土特性受外界温度、湿度、地下水、地下应力等的影响变化很大,只能通过勘察查明而又不可能完全查明。因为存在条件的易变性和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计算条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目前,虽然岩土工程计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计算假定、计算模式、计算参数与实际之间存在很多差别,因而,客观上,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这就需要岩土工程师进行综合判断。

另外,由于取样、运输、样品制备、仪器及试验操作等环节的影响,再加上试验、计算等过程产生的误差,使得测试数据随机分布。即使同一种参数,又因测试方法不同而得出不同的试验结果。岩土工程的测试可以分为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和原型监测三大类,还有各种模型试验,极为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

6、岩土工程的不严密性、不完善性和不成熟性

由于条件的易变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导致信息的不可完全依赖性,因此,单纯的计算不仅不精确,也不一定可靠。因而岩土工程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强调概念设计、综合判断。在岩土工程领域,忽视经验判断是错误的,没有实际经验肯定解决不了复杂的工程问题。同理,忽视理论也极易将局部经验误为普遍真理,犯概念性错误。

二、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具体做法

在岩土工程领域,国际上及国内均对岩土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行为有明确规定。国际岩土工程师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工程师把公众利益置于局部的、个人利益之上,将公平、诚信、勤奋、谨慎的工作态度贯彻于行动之中。在国内,职业道德也被列为注册岩土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岩土工程行业的固有特点,目前,相比其他行业,岩土工程行业正面临比较严重的职业道德考验。笔者一以亲身经历为例,见证了某工程因勘察成果不准给施工带来了很多麻烦。

某桩基施工任务,施工了3组试桩,其静载荷测试结果如下:第一组955 kN,第二组1528 kN,第三组大于1910kN。然后又对3组试桩进行了低应变测试,结果证明桩身质量完好。由于只有第三组试桩满足设计要求,其它两组均有较大差异,决定对锚桩进行高应变测试,测试结果与静载荷基本吻合。业主召集勘察、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部门,就试桩问题召开座谈会,各方意见分歧较大,最后决定找高一级的勘察单位进行重新勘察。重新勘察结果发现:原勘察成果不细,提供地层参数不准确是造成试桩承载力标准值差异的主要原因。场地西北部粘性土较厚,砂性土较薄;砂层液化判定不准确,自然地坪以下15~20 m有一明显液化层,液化等级为中等,而原勘察报告却判定为不液化;第一组试桩的桩底坐落于淤泥土中,而原勘察报告未描述,给设计造成误导。根据第二次勘察结果及试桩测试结果,设计单位将原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桩长,部分区域进行了加桩处理,最终保证了工程质量。

上述实例说明,岩土工程勘察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如果此项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岩体发育、断层压扭裂隙、不均匀沉降、结构面角度倾斜、风化差异、地质条件的隐伏和不确定性、人为破坏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不被揭露发现,那么,即使上部构造的设计、施工如何优质,工程建设也难免会最终失败。

鉴于岩土介质的复杂性,特别是近期全球各地地质灾害频发,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意识,对任何一个工程建设的勘察任务都要当作新问题来重视。即使近处己有岩土资料,也只能作为参考。在以往工程建设中屡有地基强度不够,或压缩性不同而引起不均匀下沉,造成建筑物部分或整体的裂缝、倾斜,甚至破坏的惨痛教训,对此建设部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实行先岩土工程勘察后设计程序,并不断修正岩土工程勘察相关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实行了注册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师考试制度,意在加强勘察队伍的自身建设。现实中建设、设计、勘察要三方单位都为争取利益最大化,抱着侥幸心理,肆意压缩勘察经费,致使安全意识淡忘、勘察工作流于口头,造成岩土工程勘察业的现实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子的定位和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笔者一呼吁岩土工程勘查业引入监理机制,从勘察方案、野外作业、提交勘察报告、参与验槽等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防止出现工作量布置不合理;呼吁工程建设各方领导提高勘察质量意识,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重视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目前很多单位进行了三体系认证(IS09000认证、IS014000认证、OHSAS18000认证)。随着IS09000标准的贯彻,过程管理的思想己深入到各个产品的质量形成过程中,要保证岩土工程勘察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仅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组织机构,还要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具体建议内容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性质、环境特征和岩土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广泛应用,决定了勘察设计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素质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勘察企业应该强化岗位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岩土工程师为首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保证体系;严格技术文件的签字顺序,做到责任明确,保证工程质量。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己推行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对于有效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之余要加强理论学习,争取早日取得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基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工程勘察施工人员必须加强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质量控制,提供真实的工程地质数据、相关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他地质资料,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篇(4)

[关键词]岩土 勘察 技术 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 K826.1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77-2

0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一种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它具有综合性这一特点。岩体和土体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岩体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才得以形成和存在于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因此岩体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我们需要了解岩土工程的结构特点,然后深入探究其勘察技术。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方案及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岩体工程勘察技术更上一层楼。

1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

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勘察测试手段及其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对修建各种建筑物的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调查勘察,并且把建筑工程对自然地质环境带来的所有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精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地基和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时,地基的强度、稳定性等不致于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换句话说,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设计做配套的服务,提供设计所需要的勘察资料,只有通过工程勘察,我们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地质条件等各方面的问题。才能为设计提供所必要的依据。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

2勘察的对象

选定的整个地区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工作者根据地区自然地理的实际情况和地质环境背景,收集和整理需要进行施工地段的主要气象因子,例如:气温、地温、冻土深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所以有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都是需要进行勘察的。对于建筑区各建筑物地基岩石的不同,例如种类、层次、厚度和分布规律等等,这些因素都需要进行详尽的勘察。除此之外,施工地区地下水的情况,埋藏条件,含盐量等等也是需要勘察明确的信息;施工地区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种类、生长特点、在周围环境的分布情况、对环境的影响情况,也需要进行细致的调查;施工地区是否存在不利施工的地质情况,施工是否会导致地面下陷、沉降、开裂等灾害,是否可能引发地壳运动,引发地震等这些都要勘察的十分详细。值得注意的一点,水文地质特征是很关键的一点,它关系到工程是否可以在此处建设。工作人员针对厂址区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分布及性质,认真搜集各种资料,并且进行现场调查以及必要的勘察试验。

3岩土工程的特点

岩石和岩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岩石的裂隙性和岩土的孔隙性。

3.1岩石的裂隙性

岩石本省存在各种各样的裂隙,这些裂隙的稀密、宽窄、长短都各不相同,这是岩石和混凝土最大的不同之处。这些裂隙存在着各种差异,甚至有的差别特别大:有的十分平滑而有的救粗糙不平;有的缝隙是弯曲的,有的是十分平直的;有的充满填充物,有的则是空着的;有的形状很有规律,有的是不规则的,等等。裂隙产生的原因各种各样,例如沉积间断形成的层理,岩浆凝固收缩形成的原生节理,有构造应力形成的构造节理,有表生作用形成的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还有变质作用形成的片理、劈理等。所有这些可能的原因造成了各种各样的裂隙,而这些裂隙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裂隙系统。岩石和裂隙视为一个整体称为“岩体”,将裂隙概化为“结构面”。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搞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这对于今后的勘察研究很重要。

3.2岩土的孔隙性

实际上,根据土力学的相关注解:泥土属于松散体结构的材料,具有空隙。饱和的土存在的是固体和液体两相,而非饱和的土,则存在着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相、所以就会产生有效压力和孔隙压力。孔隙压力可以分成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两大类。在饱和土中,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不同的加荷速率地基承载力不同,所以是否及时支撑,在软土基坑稳定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导致基础沉降速率的差别是渗透系数和地层组合的差别。饱和土中的超静水压力可导致挤土效应,使桩被挤断、挤歪和上浮;发生地震时的超静水压力导致砂土和粉土液化。非饱和土的孔隙气压力形成基质吸力,基质吸力随着土中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因而是不稳定的。基质吸力降低会导致很多事件的发生,例如:膨胀土和黄土随湿度的增加而强度显著降低,非饱和土基坑雨季容易发生事故,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暴雨容易发生浅层滑坡等等。总之,岩土工程的重要环节是把握好孔隙压力。

4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

4.1勘探和取样

物探,钻探和坑探等方法是勘探工作的主要方法。它是用于研究地下地质条件和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原位测试和监控。物探方法是一种间接的方法,钻井和探测光是其优点,经济快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很难推断和迫切需要了解的地质条件,所以经常被用来参与测绘工作。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被用来作为钻孔探测先行或辅助手段。了解地质条件在岩土工程勘察是必不可少的。最广泛使用的钻探工作,根据分类阶层和侦察要求选择不同的钻井方法。当钻井方法是难以确定的地质条件下,应该使用坑探的方法。隧道工程的种类很多,根据调查和选择。勘探工程通常需要使用机械和电力设备,浪费人力,一些勘探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并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应具有经济角度布置勘探工程,工程地质调查和勘探的结果为依据,避免盲目性、随意削减。

4.2原位测试和实验室试验

在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是原位测试和实验室试验的主要目的。其中包括土壤物理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渗透系数,应力,应变关系的时间参数。原位测试通常与帮助的勘探项目是一个详细的调查阶段主要调查方法。原位测试的优势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主要在原地应力条件下土壤和岩石的体积大,可以反映出宏观结构的岩石和土壤性质。并且试验周期短。当然也有缺点,缺点就是试验应力路径是难以控制,边界条件复杂一些测试耗费人力。室内试验的优点是容易控制的测试条件,应力和应变条件可支配收入可以批量取样。

4.3现场检查和监测

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现场是检查和监测的主要目的,有利于提高工程效益。施工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核查和验证,对岩土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现场临测是包括在建设和各类载荷对岩石和土壤的反应特性监测,建设和运营的结构监测及环境影响监测等。检查和监测获得的数据可以扭转一些工程和技术参数,也能够及时修正设计和技术经济优化。使得工程更好的进行。

5小结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它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这两大特点。现如今,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我们的岩土工程建筑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一起努力。努力加强岩土勘察的质量检测工作,保证好的质量是工程成功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要为岩土勘察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心力。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通过不断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勘察精确度,保障施工的顺利和安全进行。祝福我们的岩土工程建筑事业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耕远.如何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准备工作[J].中国建材资讯,2006(05).

[2]刘大海.岩土工程勘察若干术语辨识与探析[J].深圳土木与建筑,2011(04).

[3]袁铁铮.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诸多问题[J].吉林勘察设计,2006(02).

[4]孟丽娜.浅谈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2(04).

[5]刘方列.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7).

岩土工程勘察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建设;建筑

1.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最基础工作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对工程建设的各项预期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此外,岩土工程勘察也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依据,良好的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是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将岩土工程勘察放在重要地位,对技术分析中的各项工程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所依据的规范、规程较多,既有国标、部标,又有行标、地标,且各种规范、规程的要求也有不一致之处;又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市场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勘察行为主体在技术方面的大的方向和原则上基本达成共识,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多从细节上下工夫,使自己提供的勘察成果更直接、方便地满足设计的需要。通过对土力学原理、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地质手册及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进行了系统的研读,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学习体会,同广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交流。

2.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2.1 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2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2.3 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2.4 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3. 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造成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啤酒厂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4. 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作到安全、经济、合理。

5. 土工试验及岩土工程参数的选择

(1)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 2002)实施以后,土工试验的重要性被推向新的高度。由于岩土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试样采取、运输、加工扰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及试验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测试失真难以避免。所以加强土工试验和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这样才能避免相关指标间的矛盾,更好地了解岩土的差异性,客观地评价地基土的强度变形特性。首先,对于土样的级别要明确。土样的质量等级根据扰动程度不同可分为验,不可做哪些试验,以避免出现一些不能反映地基土真实性质的数据,合理评定地基土的性质,给出准确、合理的岩土工程性质指标。

(2)其次,土工试验的一些项目要有的放矢地去做,如压缩试验中荷载压力大小、粉土的颗分等。

(3)压缩模量是地基土的主要变形参数,在估算地基沉降中非常重要,所以工程上都要求土工试验中做压缩试验来测定计算地基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但对同类地基土而言其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也不是定值,它们因荷载压力的大小而异,通常的压缩试验给出的是荷载压力从100 KPa至200 KPa时的压缩系数α1-2和压缩模量Es1-2;在进行地基土沉降估算中,压缩模量一定要选用与实际应力环境相对应荷载压力级别下的压缩模量,如果工程荷载较大,或采用桩基础的工程压缩层计算较深,则压缩层下部土层的荷载压力较大,在压缩试验时就需要测定计算相对应荷载压力下的压缩系数α和压缩模量Es,以便进行沉降估算。所以,试验前应明确工程竣工后地基土不同土层的应力环境或荷载压力大小,做到有的放矢。粉土是塑性指数IP ≤10,且粒径> 0.075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重50%的土,是从两个方面来定义的,这就要求根据土的界限含水量液限、塑限在计算土的塑性指数的同时,还要进行颗粒分析,如果试验目的只为粉土的定名,颗分试验只区分> 0.075 mm的颗粒含量和< 0.075 mm的颗粒含量的比例就可以了。 6. 采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6. 结语

以上是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剖析,希望给同行以重视,在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的进程中,努力提高工程勘察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道德素质,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科学建设程序,更好地发挥岩土工程勘察是设计的先行与依据的作用,为基础和上部结构设计提供准确、详实的岩土工程资料,尽量避免产生设计冒险或保守浪费两种后果的发生,为社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使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理论与经验、细节决定成败、重视规范学习等方面能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勘察篇(6)

1.1勘察前资料收集不全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可知,勘察中要结合附有地形以及坐标的建筑总平面图,来对地面整平标高及建筑物结构特点、埋置深度、基础形式、地基允许变形、荷载、性质和规模等资料进行搜集。然而,相当多的前期勘察报告资料搜集并不全面,拟建工程的基础埋深、结构形式、正负零标高、整平标高与荷载分布等不明确,直接影响着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同时也削弱了岩土分析评价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而只有在工程勘察之前,资料搜集全面,明确设计意图,才能正确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1.2外业钻探施工

1)勘探点的间距、深度的掌握。

外业施工中,勘察人员按勘察方案中确定的钻孔深度和间距施工,无法切实按照地层的具体状况做到随机应变,继而致使在整理内业资料的过程当中发现相邻勘探点间有着非常大的地层变化;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发现探井未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弱岩土层,发现勘察资料提供的勘探深度不满足变形计算要求。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我们现场的勘察人员死板教条,不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勘探点深度和间距进行调整,未能准确查明地层分布规律和场地工程的地质条件,埋下工程隐患。

2)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应严格按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第10节进行,但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性的会出现所谓“捷径”,静力触探没有切实按照规定来标定探头测力传感器与电缆,导致数据采集缺乏准确性,特别是在地温和气温有着较大差别的冬夏季,触探指标之间的相差会更大;标准贯入试验不严格根据具体的规定来校正孔深与杆长,在孔底及缩径有残留扰动土时,无法尽快发现标贯器未准确下达到测试位置,致使严重的标贯击数失真;对于重型的动力触探和超重型的动力触探,根据有关规定需要连续贯入,并且定深旋转触探杆,以便于将侧摩阻减小,但是现场施工中,因连续贯入相对较为缓慢,当遇到稍大卵石锤击不进的情况或者起杆困难时而放弃连续贯入,导致对碎石土评价原本就缺乏有效手段的触探击数不详实,继而加大碎石土评价的难度。

3)土样的运输及采取。

对于试样的采集,要根据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和JGJ/T87—20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规定进行采集。然而,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样品采集现象。比如取得的样本,没有及时封蜡标识送检处理,在选择取样数量时,不考虑场地的大小和地层的复杂性,只追求样品的数量达到规范6件要求,没有考虑土样的均匀性和代表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原状土样在运输的过程中,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造成部分土样的扰动;采集碎石土样时,由于充填的细颗粒大都随循环液带出孔外,采集到的样品以大颗粒为主,这便会对实际级配的定性带来影响;当采取地下水试样时,要采用泥浆护钻进或者冲洗液进行钻孔,其水样成分不能代表真实的地下水成分。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导致土工试验指标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为工程建设留下安全隐患。

4)野外编录及地层的划分。

野外的钻探编录是最基础、最直观的资料,编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地层划分和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而在现实的施工中,很大一部分的钻探编录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地层岩性辨别不清,专业术语不规范,描述不全面,给内业资料的整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地层的划分,往往是以钻孔原始编录为依据,地层的划分是室内资料整理尤为重要的因素。在相对较大型的工程勘察项目中,因钻探施工基本上均采用的为多钻机平行作业的形式,其中涉及到数量较多的编录人员和技术人员,各钻机班组通常是各行其是,班组之间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钻孔编录没有统一标准,最终导致资料汇总难以达到统一标准,由此加大了室内整理的难度。因而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当开始施工时,需要把技术人员集中起来对1个~2个钻孔进行共同勘探,统一编录形式,并且还应当委派专业人员到现场做好勘探区域的野外分层连线,但凡发现异常务必要及时处理,以便于确保地层划分准确,保证勘察质量。

1.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应在充分了解工程结构的类型、特点、荷载情况和变形控制要求等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经验和类似工程的经验。

1)天然地基均匀性评价。

根据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4.1.11规定,要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分析。对于天然地基均匀性评价,需要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然而,对于一般类型的建筑物,该规范中并未明确给出评价方法,现如今,相当多的单位依据的是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加以评价,但是由于一般的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基础型式、荷载要求、变形特点等有一定的差异,简单套用高层规范的评价方法并非妥善,因此,应当按照各地区的实践经验来对评价方法进行确定。

2)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在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时,需要根据野外勘察揭露的地层岩性、土工试验结果、原位测试成果,结合地区经验来确定。由于勘察技术人员的水平各异,对规范理解深度的不同,地区经验的差异,导致了在同一勘察场地不同的勘察单位,不同的技术人员提供的数据不同,甚至差异较大。天然地基承载力确定高了,可能造成建筑物沉降变形大,不安全;承载力确定低了,地基处理费用就高,可能造成工程浪费。建议各地区建立起成熟的经验,来指导勘察工作的进行,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很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3)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丁类建筑和丙类建筑中层数不超过10层,高度不超过24m的多层建筑,可根据地层的fak值来估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的确定,是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来确定的,对于层数较少的多层建筑,勘探点的深度较浅,一般在15.0m~20.0m左右,剪切波速的测试深度一般不能满足确定覆盖层的厚度,所以很多勘察报告中就“根据地区经验”来确定覆盖层厚度。根据估算的等效剪切波速和地区经验确定的覆盖层厚度,有可能导致了场地类别判定的偏差。在对砂土或者饱和粉土进行液化初判的过程中,所选取的地下水位应当是设计基准期之内的最高年平均水位,亦或是根据近期最高年水位,但是其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勘察报告,由于缺乏这方面资料的收集,评价时水位采用勘探时量测的水位,这也可能影响液化判别的准确性。

1.4从事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部分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人员对工程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规范的理解深度不够,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勘探点的合理布设问题、地质界面划分问题、岩土参数的合理性问题、室内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问题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勘察人员没有熟练的掌握勘察理论,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技术经验缺乏,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的知识不足,补充印证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低下。因此,为了加强工程勘察质量,务必要不断的提升勘察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2岩土工程勘察的改进建议

2.1严格规范勘察市场,减少恶意竞争

严格规范勘察市场秩序,避免因为竞争压价而导致的弄虚作假现象。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与此同时,加强对勘察现场作业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运用强制性的手段和措施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2.2加强勘察人员的技术培训

1)对勘察人员定期进行相关规范的培训

使他们对规范理解的更加彻底,对勘察技术的使用也更加灵活;

2)对勘察人员进行勘察最新科研成果的学习

让他们的思想和技术紧跟时代潮流,争取行走在专业领域的最前列;

3)对勘察单位内部岗位实施轮换制度

以此来促进各个勘察专业知识上和技术上的渗透和交流,定期组织单位内部的勘察学术交流会,让每一个工作人员将自己所总结的工作经验和发现的工作问题分享给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4)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如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变形深度计算亦或是地震效应分析、动力有限元计算、沉降分析、数理统计、基坑支护设计计算、渗流分析等),采取这些措施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勘察人员的技术综合能力。

2.3加强质量管理,有效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办法

1)勘察单位内部质量管理建设。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勘察单位应加强ISO9000质量体系,借助于控制企业行为,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控制。从质量体系文件、执行程序再到反馈问题等各个勘察设计阶段,继而实现跟踪监控,由此确保质量体系文件的真正落实,最终推动勘察设计企业的产品及管理质量的同步提升。

2)政府机构和监督机构强制质量审查。

勘察单位自身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还需要相关的监督部门和政府机构携手共同强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应全面做好勘察报告的检查与审核,并且要详细的审核报告中的诸多指标数据资料,应当注意的是,要重点对工程场地的施工建议、基础选型论证、稳定性评价以及勘察结论等内容予以审核,如果有必要还应当展开技术论证,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勘察分析过程的专业性。

3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篇(7)

关键词:地质勘察;岩土勘察;措施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前期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建设单位对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甚至个别单位还存在着没有进行地质勘察就盲目建设施工的问题,导致后期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这样看来,在工程施工前期,只有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作,对岩土、地质以及水文条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出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程作具有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的为后续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绘画提供参考依据,才能有效防止工程施工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1. 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概述

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大都是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对于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而言,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坚实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大量的实践经验的融合应用,并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从而通过建立合理适宜的模型,再加上自身的优异天赋和判断能力,以此来将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中的问题予以最终解决。对于从事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技术人员而言,不但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累积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优异的专业天赋和判断能力。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

2 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容易遇到的问题

2.1 勘察依据不充分

一般来说,相关技术人员在正式开展岩土勘察工作之前,都要搜集大量附有坐标和地形介绍的建筑平面图,详细了解预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建设性质、荷载能力以及埋置深度等等,这是岩土勘察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是保证岩土勘察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勘察中,少数勘察人员或相关单位由于缺乏对岩土勘察的重视,具体实施时并没有按照预建工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地形条件来进行岩土勘察,也没有参照工程的荷载能力和设计要求来编写合理的勘察报告,而是胡乱编制,导致勘察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均达不到要求,只好补勘。

2.2 勘察质量不过关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和绘制施工图纸时,是需要结合建设场地实际情况,并借助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资料来进行设计的,这就需要相关勘察人员在工程建设前期严格按照要求,全面的、高质的做好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编制。编制勘察资料时,勘察人员务必要将所有的岩土勘察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以保证勘察质量的可靠性。这一点是岩土勘察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实际勘察时很多单位,或者说很多勘察人员都没有做到。

2.3 不能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

勘察报告是要根据所需建设工程的具体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后得出的结论,但是近年来,很多勘察报告没有实际上的内容,只是越来越多的没有用的空话,没有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没有很详细很具体的研究分析,没有很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设计施工时真正需要的内容。

3 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3.1 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

如一般轻型荷载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桩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 一般就不够。

3.2 场地工程地质性质。

如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好、埋深浅、厚度大的地区岩土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而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加深,岩土勘探间距可适当加密,合理编录与整理资料,岩土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现在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分工较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原始编录资料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就容易造成野外与室内之间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由于拟建场地的岩土特征、岩土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按部就班,报告应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及建筑物工程特点,注意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加强岩土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岩土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 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

3.3 选择勘察方法

根据所勘察的地基的地基土的性质, 选择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说静探应用在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浅的地方,因为静力触探应用在这种环境里,可以很准确的反应出地基强度性质;在山洪冲击的地方,就要使用贯入试验的方法,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层土颗粒比较粗,地下水位埋藏的比较深,如果采用静探,那么强度变形指标就会不准确,会偏高一些,所以在砂土、粉土、黏性土上勘察要使用贯入试验。

3.4 地质勘察的影响因素

水文地质勘察的决定因素: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也是决定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所以分析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是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岩石的裂隙性裂隙的成因多种多样,岩石和裂隙合在一起统称为“岩体”,并将其中的裂隙概化为“结构面”。显然,结构面是岩体中最薄弱的环节。搞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是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

4 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勘察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规范、规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郝丽红.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5)

[2] 黄亮,曾航. 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7)

友情链接